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知识点
高考小说知识点高考中,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部分,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和棘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小说阅读,下面就来梳理一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高考中常常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心理等。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方面来把握人物形象。
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勤劳善良与命运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她一次次的讲述阿毛的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2、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高考可能会考查情节的概括、情节的作用以及情节的合理性等。
情节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寻仇、草料场被烧等情节,一步步将林冲逼上梁山,展现了他从隐忍到反抗的性格转变。
3、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则能反映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众人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二、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主题的表现往往是含蓄的,需要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来领悟。
比如《边城》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纯净的湘西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能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全貌,有限视角则更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2、叙述人称常见的有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人称能使读者产生亲切感,第二人称增强与读者的交流,第三人称则更客观全面。
不同的叙述人称和视角会对小说的表达效果产生影响。
四、小说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能使小说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描写手法包括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等。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精)3
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
❖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 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 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 出战胜了假丑陋,反应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 生活的向往。
Company Logo
情节安排的评价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 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
人寻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应5)生文活章中语极言短特时色间。内产生的较
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人物[描写手法]
要 情节[构建方法] 素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能
Company Logo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情,反应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情,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对人物 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Co表mpa现ny Lo力go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高考小说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
掌握好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大全,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一、古代小说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深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领导一群起义军对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以及每个英雄的生平遭遇。
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带领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封建迷信和佛道文化的矛盾。
二、现代小说1.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描写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鲜明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代表作品有:- 《围城》:钱钟书的代表作,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旧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无奈。
- 《茶馆》:老舍的代表作,通过茶馆里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揭示了晚清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家》:巴金的代表作,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2. 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追求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代表作品有:- 《呐喊》:鲁迅的代表作,以鲜明的写实手法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的黑暗。
- 《宇宙的浩瀚》:丁玲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以荒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状态。
三、外国小说1. 俄国文学俄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以描绘军事战争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沉痛与深刻。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托洛夫斯基的心理矛盾和罪恶感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沉。
- 《钦差大臣》:高尔基的代表作,通过塔赫马兹诺夫的生活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罪恶。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典型题例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典型题例【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doc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命题预测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是,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认识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设置如下类型的题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命题特点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语言、主题。
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是什么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特别提示: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别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形象特点不仅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还包括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2.人物描写的方法——怎么写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景物或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一、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特点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三、分类解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一)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1)引起读者的思考。
(2)引出下文的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
(4)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二)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升华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升华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大全小说阅读专题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二、人物形象分析: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性格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什么人,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题要点: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②人物描写的方法首先确定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如果是直接描写,要说明小类别,然后看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间接描写的话看是通过人还是环境来衬托,然后确定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例如: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③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例如: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三、故事情节1、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2、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5、答题格式①情节→②人物→③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四、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2、作用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处所、背景等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②渲染气氛,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③烘托人物心情、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等;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⑥暗示和象征例如:一九七零年春天一场冰雹,把棉苗打成光秆可是,棉苗不管枝断叶残,仍然顽强地继续抽芽就在这时候,大病初愈的吴吉昌拄着拐棍出现在村头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传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里的描写显然不单纯为了刻画当时的自然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了象征和暗示吴吉昌老人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总理的嘱托,顽强不屈,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 3、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②情节-→③人物-→④主题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气氛;渲染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五、表达技巧1、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①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②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③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④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2、写作手法的作用铺垫:交代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事物发展的必然等渲染:对其他事物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述对象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主要作用是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描写另外一种相似或相对的事物,起到陪衬或对照的作用类比:根据事物特征的相似性,以一种事物的显性特征而推知另一种事物也具有可能相似的结论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多以托物志的手法表现.扬抑: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有表扬和批评,为使行文曲折有波澜,往往对描写的事物或先扬或先抑,然后再抑或扬,以表达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3、叙述人称的选择。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知识清单一、小说基本构成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小说塑造是典型形象,即个性+类型(共性)。
在微型小说中,一般塑造的是共性(类型)人物。
典型形象:个性化和概括化高度统一的形象。
个性:指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品质特征。
共性:形象具有概括性,揭示人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
(2)情节设置:误会、巧合、矛盾等。
(3)第三者叙述、议论、介绍等。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3.小说的情节结构(1)构成: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的特点:①完整,②紧凑集中,③自然推动发展,④一波三折,⑤将情节推向高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的一般要求: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小说各要素作用:角度一般是4+1: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引起阅读兴趣、感染力强,引起共鸣、发人深思、使人身临其境、留白,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一)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角度4+1)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姓名:班级: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即主题主旨)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多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①借助次要人物(或物象)烘托②环境烘托③对比④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环境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显隐结合,摇曳生姿明线叙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行文更加集中简洁暗线写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发展过程,丰富小说主题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纵横交织,更加全面地表现人物性格,丰富文章主题,全面展现社会风貌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内容丰满,启人深思(三)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情节叙述更简洁(四)意识流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不确定的意义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多变、难于捉摸。
二、情节手法(一)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利于叙事2.有限视角(1)内在视角:第一人称“我”参与其中,利于评论抒情。
(注意儿童视角的运用)a.主人公视角 B.见证人视角(2)外在视角: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更少。
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给人以真实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自由灵活提示:高中阶段所学小说大多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比如《百合花》《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复活》《老人与海》等。
(三)叙述线索1.人物线索“我”:串联故事,映衬主要人物2.事物线索:便于组织材料,串联故事3.时空线索:结构清晰,顺序条理,利于叙事4.某句话、某种情感: 便于凸显情感,彰显主题(四)叙述技巧1.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2.抑扬:避免平铺直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伏笔:为下文的描写叙事做准备,凸显因果关系4.照应:前后相合,脉络清晰,情节完整连贯,结构紧凑谨严5.铺垫:为下面叙事蓄势,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6.突转:使情节陡转,出乎读者意料,突破阅读预期7.对比: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8.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三、情节作用(一)开头情节1.写景开头(1)交代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酝酿情感(3)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4)推动情节的发展(5)主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2.设悬开头(1)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埋伏3.故事开头(1)映衬主要故事(2)暗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二)中间情节1.情节上:展现小说的主要矛盾2.人物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3.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为下文蓄势,承上启下4.主题上:表现小说主题(三)结尾情节1.写景结尾(1)渲染气氛,强化背景(2)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3)照应开头,深化主题(4)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2.大团圆结尾(1)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和审美需求,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2)有利于彰显小说主题中美好人性(3)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欧•亨利式结尾(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3)突出人物形象(4)突出文章主旨4.戛然而止式结尾(1)引入思考,留下想象的空间5.悲剧式结尾(1)深化主题(2)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及悲剧根源的关注与思考四、情节技巧新考点(一)叙述方式1.人物交叉: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制度下,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环境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发展变化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对情节的推动。
3.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理解情节的发展脉络,把握故事的起伏变化。
4.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包括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等。
环境描写有助于塑造氛围,深化主题。
5. 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提炼出作品的主题。
6. 文学手法:包括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叙述视角、时间跳跃、空间转换等叙事技巧。
7. 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是朴实无华、华丽辞藻、幽默诙谐等,不同风格的语言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8. 文化背景: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
9.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小说时,不仅要接受作者的观点,还要学会批
判性地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10. 跨文化理解: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说,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束语:新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的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考小说知识清单
环境描写的方法及角度:1.正侧面描写2.细节描写2.从形、声、色的角度3.感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4.观察角度(俯仰)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现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3.交代生存环境、时代背景。
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一、开头的作用1.一般开头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二、结尾的作用出人意料的结局: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此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一)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l、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P287五三(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于:①抓住场面:(梳理有哪些情节)②寻找线索;(由线索穿起情节)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l、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列举文本事例分析)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分条列述例子:衡水点睛大联考第三次联考《吊炕》(3)小说最后两段写了石书记与靳书记、尚书记的对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析对话的内容)结构:照应标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内容: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
全国大联考第三次联考《琴弦》(2)开头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结构:运用了倒叙,分析小说具体是如何倒叙的。
高考小说阅读题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题知识点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小说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许多学生对于小说阅读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
一、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作品,通常以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为背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多种类型。
二、小说的核心元素小说的核心元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其中,人物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可以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形象人物。
情节则是小说发展的线索,它包括起承转合、冲突和高潮等要素。
环境则是指小说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
而主题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整个小说的灵魂。
三、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的叙事结构是指作者通过情节的安排和表述方式来组织整个故事。
常见的叙事结构有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环状结构。
线性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故事发展比较直线;非线性结构则是通过倒叙、交叉等手法来展示,给人一种跳跃感;而环状结构则是在起承转合之后再次回到起点,呼应故事的主题。
四、小说的文学手法小说中常见的文学手法有描写、对话、独白、比喻、夸张等。
描写是小说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对人物、环境等的描绘,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独白则是人物内心的表达,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
比喻和夸张则是通过夸张或类比的手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五、解读小说的方法在解读小说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分析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对这些背景的态度。
其次,要注意主题的呈现方式,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来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此外,还要注意作品的文学特点,例如语言运用、形象描写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综上所述,高考小说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备考时学生应该适当关注相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一、命题预测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是,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二、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命题特点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要对其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主要的人物形象,乃至总体的艺术特色有一些了解。
四、方法点拨:(一)分点解说(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4)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 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克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分类解说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
(三)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