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张树虎个人简介
独立;3112
省级(在该报共发表 19 篇论 文、复习设计) 省级 省级(在该报共发表 22 篇论 文、复习设计)
2008 年 9 月 23 日(第 《高中生物“问题—引导 447 期) 《考试报》社教 —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 师版 2009 年 2 月 23 日 《生命的物质基础》专题 (总第 1204 期) 《中学 要点归纳 生学习报》社高考版 著作: 《凤凰新学案》高 2012.11 中生物(含教师用书、学 江苏省教育出版社 著作: 《全品高考复习方 2007.05 生用书) 案》等 3 本教辅 西苑出版社 《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的建 2007 年江苏省优秀论 设与思考》 文评比(金帆杯) 《设立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2007 年江苏省 之管见》 优秀论文评比 《高中生物“引导—探究” 2007 年江苏省 教学模式的策略》 优秀论文评比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 2008 年江苏省 学整合的策略探讨》 优秀论文评比 《高中生物实施科学方法 2012 年江苏省 教育主要策略探析》 优秀论文评比 课题: 高中生物新教 《 2009.09 江苏省教育科 材 ( 人 教 20 07 版 ) 文 学 规 划 办 立 项 ; 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11.11 结题。 研究》 课题: 《高中生物探究式 2007.11 江苏省教研室 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立项;2010.12 结题。 课 题 : “三动一测”高中 《 2011.12 江苏省教育科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 学规划办立项; 研究》 课题: 《基础教育内涵性 均衡发展研究》 子课题 《优 生培养研究》 批 号 : 06JJD880011 ; 教育部教师科学研究 基金;2006.12 立项
独立;3462
独立;2451 参编 参编;22.8 万字 独立;4876 独立;4432 独立;4538 独立;4681 独立;4891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的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这段时间里,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曾经的教学观点和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识字量做了以下规定: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从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中我也深深感到识字写字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课文和课外阅读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二、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枝册作业1答案一、槪念阐释1.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必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墓础上成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直、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利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迸程当中所碰到的问题看成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增进教育迸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作为有效管理的手腕, 强调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3多元化•办学体制:所谓办学体制就是对办学主体和办学机制所做出的结构性安排。
办学体制多元化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
4•第三部门: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
具有六个主要特征: 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注册的台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从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志愿性,即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蒼的资源参与成份;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第三部门是第一部门一政府机构,和第二部门一营利机构之间的有利补充。
5.现代学校制度P90:今天所说的现代学校制度,就是成立与学习型社会、新信息技术埜命和经济全世界化要求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増进学校管理的现代转型。
6•公立学校转制:公立学校的转制,也称“国有民办”,是政府将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依照法定程序教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集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其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宣仍属国家所有,而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数或大部份由承办者依法筹集,承办者辜有民间办学的政策权利和办学自主权。
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
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需求日益旺盛。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资源,对外汉语教材在推广中华文化、增进国际交流、培养汉语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已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教材创新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教材创新论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材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路径,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需求。
我们将从需求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资源整合、评估反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构建一套科学、实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体系。
同时,我们也将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汉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以期推动对外汉语教材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其教学需求日益增长。
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对于满足这种增长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有助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通过学习汉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交流,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提高我国教育在世界上的声誉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渠道。
2.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学习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对外汉语教材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教材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各个层级,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教材内容不断创新,融入了更多真实、生动的语料,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实际。
高考语文学习专题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理论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以《离骚》为例以“释义、解码、评鉴”为核心的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对课文进行三个层级的解读。
以《离骚》教学设计为例,以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有序列、有梯度、有质量的问题引领,从小切口深入,促进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深处,走进诗人心灵,完成专而精的教学解读过程。
关键词文本解读;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当前的语文教材仍以文选型文本为主,因此,培养与文选形态相适应的文本解读知识与能力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目标。
以“释义、解码、评鉴”为核心的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1]正是应用于阅读教学的有效理论支架。
在将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核心问题的设计来促进文本的深度解读,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准完成,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离骚》作为传统篇目,常规教学目标的设立多以在梳理文段过程中体悟作者“九曲回肠”的情感为主。
本次教学是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实践转化,在选点上打破常规段篇概念,着意文本“幽微”处,紧扣诗文中两处同一字——“独”字,力求以一字架构全诗。
通过有序列、有梯度、有质量的问题引领,从小切口深入,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深处,走进诗人心灵,完成专而精的教学解读过程。
一、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内涵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适用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也适用于教师从教材之外选编的文本。
简而言之,该理论将文本解读分成三个层次——“释义层” “解码层”与“评鉴层”。
诚然,三个层级的阅读阶段只是作为一种理论阐释的需要,层级与层级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断层。
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级作为阅读教学解读理论的三大环节,既具有内在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也具有实践上的螺旋循环形态,而这种关系与形态体现的正是语文教学的专业性特征,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话语体系[2]。
具体而言,三个层级的理论表述分别为:(一)以问题为抓手的读懂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的第一层“释义层”立足理解层面,旨在解决让学生读懂的问题,即读懂作者在文章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学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
学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写心得体会是对自我内在的探寻,是在文字中找到生活的深层奥秘,心得体会是对知识的消化和转化,是对学科和专业的理解和把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很多高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将结合文本互涉理论,探讨一套基于该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文本互涉理论简介文本互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图尔特·伍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在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互动的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与文本内容进行互动,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文本互涉理论强调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阅读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过程。
通过将个体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作为教学的核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提前激活背景知识根据文本互涉理论,读者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本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为他们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科技发展的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开展文本分析与探究文本分析与探究是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结构、主旨、细节等要素。
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概括、总结、对比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特点和内涵。
3.引导思考与思维拓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一篇社会问题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立场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通过讨论或写作的方式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4.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根据文本互涉理论,不同的文本对于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汉语文校本教材开发文献评述
汉语文校本教材文献评述夏河中学胥小勤夏河县藏族中学张新明内容摘要:在国家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校本教材,但校本教材又区别于校本课程,有其独特的性质,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方法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探讨汉语文校本教材的本质特征,能极大的促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进程。
关键词:校本教材汉语文校本教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校本课程的内涵、概念的界定、开发、实施策略等多方面研究已较为成熟。
以此为理念,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依据当地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了学校课程形式,校本教材也被较为普遍的列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涉及到各个学科,形式多样。
本论文旨在梳理校本教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索寻求汉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支撑和实施途径。
1.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研究内容及到各级各类中小学开设的各个学科领域,本论文从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是校本教材的开发。
程敦兵的《对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中强调,校本教材开发要重视前期调研工作,以求增强校本教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切忌各学校各自为阵,要加强联合,整个开发过程教育局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严卫林《校本教材开发三忧》的三忧分别是“校本教材的科学性、校本教材的实用性、校本教材的目的性”,科学性要力求避免“文字垃圾”,做到内容准确、观点鲜明,确保校本教材的“含金量”和“可信度”;适用性要“校本教材编写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能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实际效果”;目的性要避免功利性的驱使,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实际需求。
二是校本教材建设。
蔡伟,高钗的《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以校本教材建设为出发点,探讨校本教材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应“相互借鉴补充,各具特色,并在融合中扬长避短,尽显其能”。
同时还指出,校本教材开发要以素质教育价值观为导向,注重处理好科学性和趣味性、规范性和生动性的关系,明确校本教材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024年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小学科学德育工作计划科学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为确保我校科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此科学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潜能与综合素养,致力于我校科学教学成果的全面飞跃。
一、教材深度剖析教材体系严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力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轨迹,循序渐进地提升其探究能力。
强化跨学科联系,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确保教育资源的广泛覆盖,兼顾城乡教育差异。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三阶段认知目标。
教材将探究能力细化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五大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于探索中成长。
二、学生特性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敏捷,合作意识显著,纪律性较三年级有显著提升,对科学充满热情。
六年级学生经过数年科学学习,已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初步探究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乐于实践,善于操作。
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汲取科学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学实施策略1. 强化教师基本功: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与教材,精进教学方法,力求成为合格的科学教育者。
2.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结合班级与学生实际情况,创建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贴合其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 实验引导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实施“精讲多练”策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
4. 拓展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将科学学习延伸至活动课程、家庭及社会,拓宽学习视野。
四、科学特色活动规划(一)科学幻想画* 活动宗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其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家乡情怀。
* 活动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征集与科学相关的创新画作,对优秀作品予以表彰。
“精略得当”方能精益求精
“精略得当”方能精益求精作者:吴旭东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吴旭东[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民国时期,精读和略读思想对于当时的国文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
其中以朱自清和叶圣陶主编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为代表,在当时影响甚大。
纵观当下语文教育,虽然没有精读和略读课本,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仍然存在着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课文类型。
本文主要从当下教师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结合叶圣陶的相关略读思想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从略读课文惨遭冷漠、略读课文反客为主以及课文教学应该“精略得当”三方面对问题进行相应的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精略得当■一、视而不见,略读课文惨遭冷漠关于略读的概念,叶圣陶在其《略读指导举隅》中是这样定义的:“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的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从叶老对于略读的概念定义中可以发现这么几个要点:第一,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经验;第二,学生应用这些经验;第三,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
在这三个要点中,最让人忽略或者理解出错的莫过于第三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叶老的原话是“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
依据常人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当“不需要”三个字进入教师的眼帘之后,许多教师便把视野定格在了这三个字上,将整个句子进行肢解。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随着视野的定格,人的思想也会受其影响而变得狭隘,因此“视而不见,略读课文惨遭冷漠”的一幕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频频上演。
更糟糕的是,许多教师在被问及为什么对于略读课文会有如此“独特的上法”时,其回答也是“有理有据”。
有的教师将责任推给叶老,说这是前人的教法,而又有些教师则把责任归咎于课程标准,总之跟自己毫无关系。
再来看一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略读的要求是如何说明的。
语文教学论第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
初中《文学课本》: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常识
文学作品:民间口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苏联为 主外国文学
文学常识:
第一册:民歌和民间故事、寓言、叙述和描写、对话、文学作品是 写人的
第二册:民间口头文学、童话、人物、作品的思想内容、怎样看作
品的好坏
第三册: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文学的语言
第四册:我国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目录
•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 命 4 紫藤萝瀑布 5 童趣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 第三单元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 天 15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 第四单元 上的足迹 16 化石吟 17 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 19 月亮 20 山市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10
★《文章正宗》 (宋· 真德秀编) “名义理, 切实用” ★ 《文章规范》(宋· 谢枋得编)“放胆文, 小心文”) ★《古文关键》(宋· 吕祖谦编)布局、命题为 关键 ★《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编)“叹为观止” ★《唐诗三百首》(清· 孙洙编)
评价:集注、评、批、圆点为一体,形成语文教材一 大特色,科举需要,把应试作文推向极致
(三)当代语文教科书
1. 建国初期(1949—1956) 1953年的《语文课本》。 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课本。 2.“大跃进”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58—1976) 3.拨乱反正时期(1977—1986)
1953年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目录
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一、什么是教育理念?当代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既可以是系统化的亦可以是非系统的、单一或彼此独立的理性概念或观念,取决于教育主体对“教育应然”即教育现实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以及他们指导教育实践的需要。
无论是系统的还是非系统的教育理念,均对教育主体的教育实践发生影响。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一、以人为本的理念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卜一平【摘 要】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非连续文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小学语文阅读感悟中不可忽略的内容,教学时应当采取一定的科学策略。
本文从教材、图表、生活中挖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教材;图表;生活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综合运用了图表、标语、示例以及目录等形式多样的策略,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其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着力于教材,推动置换与互通1.结合图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具有独特的作用:有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有的可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有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获得有价值的文字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学生将“一枝红杏出墙来”解释为“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外来”。
对此,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一名学生发现了插图中杏花的颜色是粉红色的,不是红色的。
另一名学生也嚷道:“对对对,我看到的杏花也是粉红色的。
”为了验证这个观察结论,我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杏花到底是什么颜色。
通过查资料,学生了解到:“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之时,花苞为纯红色,如胭脂一般;但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为粉红色,粉白相间,如少女之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雪白一片。
”于是学生明白了此句中的“红杏”是指“粉色的杏花”,而不是“红色的杏花”。
2.巧用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一个单元附有一个练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练习除了引导学生对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掌握外,其形式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同样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的异化现象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异化现象思考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是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中表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解的异化现象。
这种异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效或低效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异化现象及其反思现象之一:“双基”还重要吗?在英语课上,教师热情洋溢地拿出道具,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表演,课堂气氛甚是热烈。
课后采访学生,发现他们除了觉得好玩、刺激以外,连应该掌握的单词都不会读。
在语文课上,既有多媒体的运用,又有抢答、唱歌等形式,热热闹闹,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没有学过一样,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所答。
反思: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况。
为了突出过程方法,突出体验的生成和情感的丰富,而把知识技能教学简单化处理或者冷落忽视的一种异化现象。
这种异化是典型的由于对新课程误读而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偏差。
在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理性目标的培养,这种知识教学在被强化的同时,失去的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照和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和片面发展的人,这既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又不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因此,新课改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表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应贯穿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
它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但并不等于放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不表明过程与方法可以游离于“双基”之外。
事实上,不管课程改革进行到何种阶段,知识和技能目标始终是基础性目标。
离开了学生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那种把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相互割裂的课堂行为,除了让学生觉得刺激好玩之外,对于他们增长知识、提高智慧没有丝毫帮助。
国外教材开发的理论
国外教材开发的理论1. 国外有关教材开发的理论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国外学术研究多是在教材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如何适应教科书等方面。
20世纪20年代,博比特和差特斯在提出了课程发展理论,这标志着科学的课程发展理论的诞生。
20世纪30、40年代的“泰勒模式”,把专家开发的教材作为"产品"提供给教师,却忽略了变化多样的教学情景,使教师成了被动接受"产品"的消费者。
后来,英国的斯腾豪斯建立了“过程模式”,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
故这种模式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景基础上,对教材"二次开发"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到了1979年,布鲁姆菲特提出了“资源包”和“教材系列”的设想,并附以教师提供如何改编和修改内容的建议。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课程观对传统的教材观做出了批判,主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以及要求对教材要批判的接受,创造性的使用。
2. 国内基础教育界有关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策略研究我国在教材开发方面系统的研究较少,但是我们可以从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得到不少启示。
20世纪上半叶,陶行知先生在对教材的使用有过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教人的人不可死靠课文,他必须运用补充教材及临时材料,以适应特殊及当前生活之需要。
”近几年来课程专家对课程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渐多。
张华(2000)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实际上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
崔允槨认为,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先由专家,教材编制者来负责开发,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开始第二步工作。
”赵丽敏强调了教师必须重视对教材的“现场开发”。
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变化的,教师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变,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体现。
曹瑞珍(2005)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条件补充和完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篇1听了xx教授讲的有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这一专题我有了解了以下内容: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xx)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2、课程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社会)。
3、东方课堂文化重视——基础、系统、规范。
西方课堂文化重视——创新、应用、前沿。
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趋同。
4、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3)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1、评价的新原理:增值性原理——对工作的正导向性、全员参与原理——开放性的评价、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为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动态变化、激励性原理——明确努力方向。
2、评价方案:理论—准则系统(指导思想、评价原则)、指标—标准系统(评价目标、指标系统、标准系统、计量系统)、操作—运行系统(评价组织系统、测评方法、评价心理调控)。
3、好课的标准(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内容好——思想到——激情高)。
4、评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分析、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5、评课的层次(提出建议、发现问题、归纳经验、发掘亮点、就课论课)。
6、评课的方法(评青年教师课,突出一个“导”,倡导一个“帮”;评教学检查课,突出一个“实”,倡导一个“促”;评研究观摩课,突出一个“研”,倡导一个“争”评教学竞赛课,突出一个“比”,倡导一个“学”)。
7、评课的“工具”——评课表(理念目标、观察点—观察面、基本依据)。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追求1、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机智、情感激励)。
2、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巩固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
叶圣陶语文教材理论探析
叶圣陶语文教材理论探析浙江绍兴文理学院王松泉叶圣陶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本文仅从先生对语文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一些探索。
众所周知,叶圣陶对如何编写语文教材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意见,同时,他又身体力行,倾注莫大心力,编写了多种中小学语文教材。
探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可以发现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叶圣陶围绕语文素质教育提出的关于语文教材的标准、性质、功能和归宿等一系列见解和主张,形成了相当完整而准确的语文教材观,它是我国语文教材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一、教材标准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叶圣陶就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符合规定”、“足为模范”等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他在制订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主张按照教学目标编写出规范化的教材。
他提出:“中学语文教材,就精神说,要符合目标第一项所规定的各点;就内容说,必然的涉及各科,以各科的内容为内容;就品质说,要朴实、精确,足以为目标第二项的模范;就体裁说,要包括一般人在生活上所触及的各类文字(不列举),高中要选若干明白易晓的古文,以能够通解普通文言为目标。
”这些主张,正是叶圣陶语文教材标准论的集中反映。
他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充分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对教材的客观需求。
在“精神”上,叶圣陶认为,学语文其实就是学做人,尽管语文课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课,但语文教材就精神说,要脱离思想内容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从“情操和意志”方面培养“五爱”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他主张:“入选的作品须是提倡为群众服务的,表现群众的生活跟斗争的,充满向上的精神的,洋溢着健康的情感的。
”这正是着眼学生基本素质、力图通过语文教材育人的语文教材素质观的具体体现。
在“内容”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体现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叶圣陶要求语文教材“以各科的内容为内容”。
这一主张从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社会功能出发,克服了语文教材选材上的狭隘观念,摒弃了教材编写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全面接受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运用语文为社会文明服务。
skeptical 高中课文
主题:对高中课文的质疑1. 课文内容1.1 课文对于学生的重要性1.2 课文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2. 课文质量2.1 课文的权威性和准确性2.2 课文的多样性和包容性3. 课文编写3.1 编写者的背景和能力3.2 编写者的立场和价值观4. 教育体制4.1 课文的选择和审查机制4.2 课文和教学的协调与衔接5. 结语在高中阶段,课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知识和智慧,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高中课文的质疑也日益增加,有人认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课文内容是我们对高中课文质疑的出发点。
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课文内容比较单一,过于枯燥,缺乏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让课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
课文的质量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一些课文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者过时的信息,这样的课文会误导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编写课文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课文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不实的内容。
课文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需要得到重视,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文中获益。
我们也需要对课文的编写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审视。
课文编写者的背景和能力决定了课文的质量和影响力。
编写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课文。
编写者的立场和价值观也会影响课文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需要确保课文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我们也需要关注教育体制对课文的选择与审查机制以及课文和教学的协调与衔接。
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促进课文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需要与教学密切配合,确保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相符合。
在总结中,对高中课文的质疑是对教育体制和教学质量的关注和反思,我们需要着眼于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对课文质量进行评估,对编写者进行审视,对教育体制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期提升高中课文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理性追求
【摘要】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研究,追求师生教材观理念的转变;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追求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文本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材;文本资源;理性追求
一、追求师生教材观念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教”教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学者提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新教材,让教材发挥出新的活力,从“教教材”发展为“用教材教”。
这其中的关键是怎样调动教师内心深处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需要与热情。
“教教材”是指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用教材教”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是一种研究者的态度。
很显然它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即教师科学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包括选择、加工、重组、优化、增删、调整、拓展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开发出适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文本资源。
(二)转变学生“学”教材的观念
新教材编写者在编制教材时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但是学生有地区、学校、时间等差别,因而教材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
特别是科技信息瞬息万变,教材不可能时时在变,因而学生不能采取传统方法去死啃书本,要与时俱迸。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本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的事,忽视学生在文本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事实上学生思维之活跃、
兴趣之广泛、问题之多是课堂上难以预料的。
因此文本资源开发时借助学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通常的做法是每节课前预习时收集学生的问题;或在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宣读或讲解课前收集的资料;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等方面要求部分学生参与。
这样开发出的文本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学起来当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了。
二、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确定教学目标时,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教案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不管是哪一届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体现教师独有的教学风格。
表现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唯课程标准(以前则是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往往只考虑认知领域的要求,而忽视了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和人际交往领域的目标。
而在文本资源开发时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结构,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要明确教材中活动设计的目的和开展活动的建议,透视教材编写的技巧,把握编者编写设计教材的匠心所在,研究教材编写者为教师设计教学留下了哪些空间和余地,哪些知识需要拓展,哪些隐藏于教材的内在信息需要挖掘,哪些需要将文本资源与非文本资源有机结合,哪些需要将教师经验与学生经验有机结合……。
还要注意教材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基础,还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目标,如在认知领域的目标中,不仅考虑知道这一层
次的目标,而且考虑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智力技能及认知策略方面更高层次的目标。
三、追求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
不同版别的教材由于编写者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倾向有所不同以及保护教材知识产权的要求,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意图、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及内容选择。
在知识体系的安排、教学案例的选取、知识呈现的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联结点,才能做到文本资源的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文本才是更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的收益才能更大。
通过教材文本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增强教师的课改意识,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前提之一要求研究者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需要,在开发教材时才做到心中有数。
从培养目标来看,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学的方式比学什么更为重婴。
通过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减少无效学习行为,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使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比如学习高中生物“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这一知识点,学生往往对
其原理不理解或理解不清,教师通过补充引起水肿的一个资料: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溢出;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肾小球病变,血浆蛋白流失;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堵等等。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进行分析对比,理解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也就理解了相关的原理,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课堂,在课堂上应大胆“还”学生应有的“权利”,合理开发课堂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发展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和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教师、同学分享,描述自己发现过程,提出自己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
其次要善于抓住关键时机——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错误的资源能引发学生对话、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
比如,学习单倍体概念时学生常常认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针对这种错误组织学生讨论:“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一定是多倍体吗?”等讨论。
在这种思想与经验的交锋中,学生共享了对方的经验,并且也能产生辐射效果,使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促成自身经验的成长。
第三,多使用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的经验得以利用,尤其是一定范围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使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经验资源共享,得到充分利用。
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无形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整理、
统一认识、实现思维升华。
达到以上效果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否愿意“还”学生的“权利”: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压缩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等“五还”。
同时根据学生主动学习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新增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游戏、表演等)的有机组合的建议和要求,并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创造新的实践与经验。
做到以上几点不容易,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利用好了,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追求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文本资源共享
提高班级、年级、学校的成绩的关键是发挥集体智慧。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强调集体备课,但大多是有名无实,缺乏依据和成果,即使大市级的集体备课也常常是形同虚设。
通过文本资源的开发研究,各校建设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同备课组内的老师就有了集体讨论的基础和必要,最终能够形成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教学资源。
因为教师在平时相互听课和评课时,总能发现许多与自己设想不同的地方,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好的经验,也有的是自己认为应该改进的地方。
如果我
们切实地在集体备课中把这些思想和认识提出来进行讨论,然后把它融入到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库里,那么,在下一次自己再上到这一课时,就会得到提醒,别人也可以少走弯路。
实际上,那些思想的火花如果不及时地记录,要不了几天就会忘得一千二净。
记录这些教学灵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更新原来开发的教材文本资源库。
这些教学资源是大家通过共同讨论形成的,大家比较有认同感,因此轮到年级交替时,上一届老师不会保守自己的成功经验(这都蕴涵在他的文本资源里了),新一届老师也不会不屑于用(因为那里也有自己的心血,而且是被别人试验过了证明是有效的东西)。
因而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开发能够实现资源校内、地区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六、追求教材编写的完美
教材的编写由于专家受自身认知水平、思想观念等条件的限制,所编写的教材就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通过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能够为新教材编写者在修订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如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关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负反馈调节举了这样例子:“一场火过后……”这个例子存在以下疑点:这场火是怎样的一场火,如果是一场大火过后,那么植被破坏严重,覆被率大大降低,种群密度严重降低。
加上不合理地耕垦、土壤易受侵蚀等原因,致使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导致土地贫瘠,这样该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到原状,甚至崩溃。
例子建议这样表述更为合理:森林局部火灾后,植物种群密度降低,但是,土壤中的无机养料增多了,植物的种子就能获得更好的养料、水、阳光等等,快速长
成新的植株,使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