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疟疾的几种药物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疟疾的几种药物分析
摘要:疟疾(malaria)是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此病的治疗大部分是使用药物治疗,因此如何合理的选用药物尤为重要,现总结一些在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治疗疟疾药物
疟疾(malaria)是人体疟原虫经按蚊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原则
按虫媒传染病隔离。发热期间及发热后24h内应卧床休息,发冷期应注意保暖。高热时可予物理降温,酌予解热剂,并注意补充水分;予流质饮食,吐泻明显者需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充铁剂及高蛋白饮食。
(二)药物治疗原则
抗疟治疗应掌握如下原则:
1.应用抗疟药愈早愈好,以及早解除病人痛苦,且可防止恶性疟转化为凶险发作。
2.适当选用抗疟药,要求安全、有效、简便。以往氯喹一直是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已出现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株及间日疟原虫株,因此对重症及恶性疟患者,应尽量避免采用氯喹。对有溶血病史或红细胞缺乏 G-6-PD的病人,应忌用伯氨喹啉类抗疟药。
3.应程序用药,力争根治,以免复发。
4.在药物治疗同时,应重视对症治疗与护理,尤其是凶险发作者,更应注意对病情变化的观察。
【药物治疗】
(一)常用抗疟药物分类
1.奎宁及喹啉类常用药物有磷酸氯喹、磷酸伯喹、盐酸氨酚喹啉、磷酸哌喹及磷酸羟基哌喹、醋酸硝喹、硫酸奎宁、阿莫地喹及甲氟喹等。多为口服制剂,少数可肌注或静注。氯喹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约50%与组织结合,缓慢释放起效。血中达峰时间为1~2h,半衰期
2.5~10d。红细胞内药浓度可比血浆浓度高10~20倍,含虫红细胞浓度又比正常红细胞高25倍。
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素为我国学者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抗疟新药,其结构完全不同于已知抗疟药,其衍生物已用于临床的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等。可口服及肌注或静注。口服吸收快,0.5~1h血浓度达高峰,4h后下降一半,72h血中仅含微量。其在红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浆中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内含量最高,还可透过血脑屏障。
3.咯萘啶为化学合成药。常用药为磷酸咯萘啶。口服或肌肉注射后短期内可达峰浓度,半衰期为2~3d,肝内含量最高,从尿中排泄1%~2%。
4.乙胺嘧啶为病因性预防的主要用药。常用其片剂或与周效磺胺等组成的复方制剂,经口服肠道吸收较慢但完全,6h血浆浓度达高峰,经肾缓慢排泄。
(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
1.喹啉类氯喹为4-氨基喹啉类,为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的高效杀灭剂。疟原虫通过宿主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释出氨基酸加以利用作为能量来源及构
成虫体蛋白。氯喹进入红细胞内,可使pH值升高,影响疟原虫蛋白分解酶的作用,阻止氨基酸的释出,从而干扰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氨酚喹啉、哌喹及羟基
哌喹、硝喹、奎宁、阿莫地喹及甲氟喹等作用与氯喹类似。伯喹为8-氨基喹啉类,对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及各型疟原虫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其抗疟原理为:伯喹的代谢产物具有氧化性质,可干扰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的三磷酸吡啶核苷
酸的还原过程,影响疟原虫的能量代谢或呼吸。
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素为一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作用于疟
原虫红细胞内期。通过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影响疟原虫的表膜及线粒体的
功能,阻断以宿主红细胞浆为营养的供给过程,从而达到杀灭疟原虫的目的。其
退热时间及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与氯喹无交叉耐药。
3.咯萘啶为我国研制的苯骈萘啶类新药。本药作用于疟原虫复合膜,使滋养
体复合膜肿胀,呈多螺纹膜变。原虫食物泡融合,色素凝集;随后出现线粒体、
内质网、核膜肿胀,核糖体致密等改变。
4.乙胺嘧啶其主要作用是在PABA合成叶酸的过程中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从而干扰核酸的合成;且能抑制裂殖体的核分裂,但当原虫发育至成熟的裂殖体
阶段时,则不能阻止其分裂,必须待下一个周期才能起作用,故临床上主要用于
病因预防。
(三)治疗药物的选用
1.控制发作用药采用杀灭红细胞内期原虫药物。包括氯喹敏感疟疾及抗氯喹
疟疾的治疗。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及乙胺嘧啶等出现了广泛的耐药,
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疟原虫与氯喹的结合力降低所致。这种改变是疟原虫自然产
生基因突变引起的。
(1)氯喹敏感疟疾:氯喹仍是首选药物。通常采用10片疗法。首剂4片(每片0.25g,含基质0.15g),第2、3天各服3片。服药后48h内即可控制发作。本品
口服偶有恶心、呕吐、头痛、烦躁、视力障碍、皮疹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过量服用可致房室传导阻滞、阿一斯综合征。切勿未经稀释静注或儿童肌内
注射。亦可选用氨酚喹口服,首剂3片(每片0.25g,含基质0.2g)第2、3天各服2片。
(2)抗氯喹疟疾: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常用青蒿素总剂量1.5g,分3d服;
或青蒿琥酯总量12mg/kg,一般50mg,2/d,首日剂量加倍,连服5d。不能口服
者可肌注或静注:肌注60mg,1/d,首剂加倍,连用7d;静注总剂量240mg,分
4于0、4、24、48h注射,后改服片剂;亦可用蒿甲醚口服,80mg,2/d,连服
5d。或肌注油剂80mg,1/d,首剂加倍,连用5d;或双氢青蒿素60~80mg,1/d,首剂加倍,5~7d为1个疗程,总剂量480mg。此类药物作用强,退热快,可适
用于凶险发作抢救,但排泄快,易复发。②硫酸奎宁:口服常用剂量0.6g,3/d,2d后改为0.3g,3/d,7d为1个疗程。常致耳鸣、恶心、呕吐、视力听力减退、
眩晕、皮疹等反应,肌注可致无菌脓肿。静注可致血压骤降、传导阻滞,故忌静注。妊娠末期子宫对其敏感,故孕妇不宜选用。③磷酸哌喹:总剂量1.5g,分
3d服。起效较慢。亦可用磷酸羟基哌喹。④磷酸咯萘啶:总剂量为1.2~1.6g(基质),第1天0.6~0.8g分2次服,第2、3天各顿服0.3~0.4g/ kg。或3~6mg/k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d,或分次肌注,疗程2~3d。可有
恶心、腹泻、腹痛,偶有头晕、头痛及皮疹。⑤甲氟喹:国外已广泛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剂量为顿服1.0~1.5g即可。但东南亚一带已发现耐此药的恶性
疟原虫虫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