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护理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有两方面,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中医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又相互影响。人是有机的整体;人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整体;人与环境构成统一的整体;人是不断发展的整体;人是独立的整体。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在二、三千年前,就形成了系统的整体、矛盾、恒动人体观,成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人体内部是一个充满矛盾,永恒运动的统一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诸如脏、腑、皮,肉、筋、骨、脉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目、耳、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通过经络都能互相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也都是互相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体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各方面。
在分析病理机制时,必需着眼于整体,即把局部病变和整体的病理变化统一起来。如头痛一证,不仅须从局部及其对周身影响加以分析,并应考虑全身脏腑气血等诸因素对头痛产生的影响。又如对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看到邪医学毒的局部侵入,还要考虑是否与其原有
之消渴有关。因此,中医就是运用这一观点,指导诊断与治疗,能够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表现来了解人体内在的脏腑病变,此外如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脏腑病变对精神活动的干扰等,都说明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树立整体观念,妥善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疾病,取得护理工作的主动权,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中医学有“人与天地相应”的著名论断,即《内经》中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空气、水、饮食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但人体对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必然相应的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如自然界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人体受其影响,通过生理功能予以调节来适应。
《内经》在《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中:就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体质、状况、疾病流行以及对寿命的影响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在《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还告诫医家除应研究医道外,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才能取得满意
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与人体的关系,逐渐掌握它的规律,做好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工作。
(三)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护等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中医整体护理观,它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的,运用用现代护理的护理程序之理论与方法,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临床护理实践模式。既重视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特点,又重视自然与人体,邪气与正气的关系;既重视疾病临床病证证候表现中的辨证施护,又重视针对疾病本身特有病因病机本质变化的辨证求因施护;既重视在医学施护中方法上的标本轻重缓急之别,又重视与治则治法紧密结合的辨证施护特点。因此在护理病人中不仅注意局部病变,而且还要同时进行与疾病传变有关的预防护理;不仅要在具体护理操作技术上体现整体观,还要从心理情志的施护上予以保证,这种护理还要在预防、保健、康复及生活、饮食、起居上予以全面体现。特别在重视“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与重视生活质量的护理上,都说明了中医整体护理的整体观与辨证法则紧密结合的一种系统综合护理特色。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特点,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施护”。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通过四诊、详细收集各种主观和客观资料加以分析归纳,辨别其八纲所属,根据病因、脏腑、卫气营血、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认清疾病的主要病位、掌握证候属性称为“辨证”;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称为“施护”。因此,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是诊治与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辨证的医学最终目的之一,同时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辨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护理规范,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中医护理以“辨证施护”为主,但也包含有“辨病护理”与“对症护理”的内容,这是与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中的相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样的证候有关。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在治疗与护理方法上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出现证候相同,便可选用同一护理与治疗原则与措施。由此可见“辨证”的“证”可以概括表示疾病的病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诸多因素的综合表
现与分析的结果。施护就是根据这个“证”来进行的。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畏寒、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时,即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法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以腰酸、面白、肢冷、畏寒为主症时,就属于肾阳虚衰证候,当以温补肾阳的原则治疗与护理。又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都有类似的表证,在护理时则都要围绕解表这一原则进行。这就是中医“同病异治异护”与“异病同治同护”的特点。
中医辨证施护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运用中医的理论指导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及提出辨证的护理要求,如:施护必求其本,即必须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理进行护理;护理的预防观,即充分重视疾病的传变规律,从既要既病防变,又要未病防病中进行护理;护理的正护与反护,即针对证情与病证寒热虚实的性质关系采用“逆者正护”,“顺者逆护”,如寒证热护、热证寒护、实证攻下、虚证补益护理。此外,中医还高度重视情志护理在临证护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