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共46页

合集下载

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率等
人口迁移:分 析人口迁移的 原因、影响和
趋势
人口结构:包 括年龄、性别、 民族、教育等
结构特点
人口政策:介 绍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人口政 策,如计划生 育、移民政策

城市地理
城市的功能分区:商业区、 住宅区、工业区等
城市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交通 规划、绿地规划等
城市化及其影响:人口流动、 城市扩张、环境问题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类型
山地:地势较高,山峰、山谷、峭壁等地貌特征明显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的农业用地 高原:地势较高,但相对平坦,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资源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形态,常有河流、湖泊等水体分布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的形成: 水流对地表物质的 侵蚀、搬运和沉积 作用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 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球的资源
土地资源:土壤、岩石、矿产等 水资源:淡水、海水等 气候资源:风能、太阳能等 生物资源:森林、草原、动植物等
03
地貌形态
地形地貌的形成
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因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逐渐破碎成沙土和残坡积物 侵蚀作用:风、水、冰川等外力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形成各种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风、水、冰川等外力将沙土和残坡积物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地貌形态 沉积作用:风、水、冰川等外力将沙土和残坡积物沉积在低洼处,形成各种沉积地貌
影响:气候带和气候 型对地球上的生态环 境、自然资源和人类 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
影响。
添加标题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 题,需要各国加强合 作,采取有效措施应 对气候变化,保护地
球生态环境。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46张)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46张)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
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
整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
国文物(wénwù)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第十八页,共47页。
北京(běi jīnɡ)旅 游名胜
南锣鼓巷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fánhuá)的商业街 ,有许多中华老字号。近年来,经过大规模 的修缮整治,前门大街恢复了民国初年的风 貌。
• 现代:兴建了地下铁路、国家奥林匹克体 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 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 漫步北京街头,你会看到传统建筑和现代 建筑交相辉映。北京既具有现代化风貌, 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改善(gǎishàn)环境质量
• ①搬迁污染较重的企业 •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hǎnyè)等耗能低、耗水
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 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 、明十 三陵墓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有四合 院 、胡同、牌楼等。
第十七页,共47页。
明十三陵
北京旅游(lǚyóu)名 胜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
整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
北京故宫
的精华,容纳了不同(bù tónɡ)地区的园 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第四节 祖国(zǔguó)的首都——北京
第一页,共47页。
一、政治(zhèngzhì)文 化中心
第二页,共47页。
首都北京的符号 (fúhào)
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广场 (世界(shìjiè)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第三页,共47页。
古城北京(běi jīnɡ)的符号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
1、自然地理环境进化具有方向性 2、原始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 3、天然生态系统的形 4、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
1、自然地理环境进化的方向性
• (1)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是不可逆的 • 自然界存在着一日之间的白天与黑夜,一月之间的月圆月缺,一
年之间的春、夏、秋、冬等周而复始的“可逆”现象,但这毕竟 是表面上的可逆。因为每一次重复出现都有别于从前,包含着时 间对称性的破缺。它们不是原地打圈,而是螺旋式前进。 • (2)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圈层均存在显著的不可逆现象 • 1) 岩石圈的形成过程(按康德—拉普拉斯假设):混沌→地壳→ 地幔→地核,绝不会倒转过来。 • 2) 地壳演化规律(按地洼学说):→地槽→地台→地洼→,螺旋 式向前发展,不可逆。 • 3) 大气圈的演化:原始大气→二氧化碳大气→现代大气。 • 4) 水圈的演化:原始海洋(低盐、少水、高钙)→现代海洋(高 盐、多水、低钙)。
17世纪,因果理论,自然综合体
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发 展 演 化
系统论 结构与功能
2>1+1 (优化组合) 2=1+1 (合理组合) 2<1+1 (内耗占统治地位)
非平衡结构 → 对称破缺(分叉)→ 混沌(远离平衡态)→ 涨落放大 → 高级耗散结构……”
• (4) 氧气形成: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CO2)减少,其中碳以碳酸盐岩类固定在沉积岩中。O2 不断增加,并在大气圈中出现臭氧层,吸收了对生物体有害 的紫外辐射(波长<0.29μm的紫外光),为生物在自然地理 环境中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氧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喜 氧生物大量产生。而由于有了氧呼吸,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 量转换效率提高了大约19倍。
• 4、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标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自然
地理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
然要素,而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人类
聚居地、交通、经济活动等人文要素。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

首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自然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气候、土壤和水资
源的分布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地形地貌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方式和路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如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
用的改变,工业化导致了大气和水体污染等。

其次,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人类是地球
上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为人类
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条件,而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和
塑造着自然地理环境。

在相互作用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总之,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地理学定律

地理学定律

地理学定律
1. 最小距离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在空间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例如,运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2. 位置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在不同位置上,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存在着差异。

同一地理环境下,位置不同会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3. 区域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球表面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区域所组成的。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且与周围的区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 整体性定律:
这一定律强调,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

5. 层次性定律:
这一定律认为,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具有层次性特征。

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高层次的现象和过程受低层次的影响,
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低层次。

6. 人地关系定律:
这一定律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和制约人类活动的发展。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地理学定律,它们揭示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制共52页文档

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制共52页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 制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其表面大部分是水,陆地面积比例较小。

地球是由内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有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洋壳主要是玄武岩。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自行调节的能力,并且平衡循环。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夜晚。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变化。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岁差和进动等运动。

三、地理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跃层和吸收层。

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圈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气运动,如风、雨等。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体称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极其丰富的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圈的运动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运动等。

3.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大陆地壳地势高,山地居多。

海洋地壳主要是玄武岩组成,地势低,海水深广。

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层的物貌形态,是地表地理环境受到大地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地形面貌。

地形地貌的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台地等。

2. 气候气候是地壳与大气所共同形成的微气候长期统计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降水、气温、气压、湿度等。

中国地理原理

中国地理原理

中国地理原理
在中国地理原理中,地壳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原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它由众多的地壳板块组成。

这些地壳板块不停地在地球表面上移动,推动了地球的地质演化过程。

地壳运动表现为板块间的构造活动,包括板块互相碰撞、互相拉远、滑移等。

地壳运动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当两个地壳板块碰撞时,会形成山脉,并导致地震的发生。

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移动时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地表震动。

而火山活动,则是由于地壳板块相互拉远,使地壳内部的岩浆上涌至地表形成的。

地壳运动也是造成地形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壳板块运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地表形成山地、高原、平原等不同的地貌。

山地通常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而高原则是由板块相对拉远和隆起形成的。

此外,地壳运动还会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山地和高原的地势变化会导致气候和降雨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和生态系统。

同时,地壳运动也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进而影响农业和植被生长。

总的来说,地壳运动是中国地理原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它对地球的地质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地貌变化、气候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复习地理高考备考策略和复习方法PPT课件

高三复习地理高考备考策略和复习方法PPT课件

B.尼罗河进D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第25页/共76页
(2010年全国大纲甲卷)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
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B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C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第26页/共76页
(2011大纲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
最大,对流最旺盛。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 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 气会强烈对流下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第28页/共76页
(2012年)图4示意长江中 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 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 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 11题。
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区域产业 活动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 点布局的影响
(1)一波流 梳理主干第12页/共76页
人文地理部分

简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简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简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
1. 地带性规律: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具有因纬度而变化的规律,使得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这种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差异是导致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称为地带性规律。

2. 非地带性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面不按纬度地带分布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流等。

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规律,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

地理规律和原理范文

地理规律和原理范文

地理规律和原理范文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在地理现象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普遍性和稳定性的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了解地球自然和人文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地球现象的产生和演变的客观规律。

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内容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态等方面。

其中,气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地球大气层中气温、降水、湿度、气流等要素的长期平均状态。

气候是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直接关系到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

水文是指地球上水的分布、运动、循环等过程。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水文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是指地表形态的总体特征。

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与地球内、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地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资源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和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规律和原理中,还存在一些基本原理。

首先是地球的尺度性原理,即地理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地球的尺度有关,尺度越大,地理现象越普遍。

其次是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原理,即地球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了复杂的地球系统。

再次是地域性原理,即地理现象往往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才会出现,具有地域性特征。

最后是环境的可持续性原理,即人类活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

总之,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特殊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特殊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特殊原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拥有许多特殊的原理和特点,这些原理和特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地球的特殊原理知识点,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环境和地球的气候等方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轴线与黄道面夹角为约23.5度,这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1670公里/小时,因此地球的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椭圆轨道,轨道周期约为365.24天。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发生了许多特殊的现象。

例如,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夜交替和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水文等方面。

地球上的陆地约占地表的30%,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陆地上有许多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等。

地球上的海洋约占地表的70%,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间等海洋中。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文环境,它包含了许多特殊的生物和地理环境,如珊瑚礁、海底山脉、海沟和海岛等。

地球的大气包括了大气圈、水汽圈、臭氧层和大气运动等。

大气圈是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它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温度、气压和湿度等。

地球的大气对气候和生物的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水文环境包括了陆地水文和海洋水文两方面。

陆地水文包括了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海洋水文包括了洋流、海浪、潮汐和海水化学等。

地球的水文环境对地表的地貌和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它包括了气温、气压、降水、风等要素。

地球的气候是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大气循环、植被覆盖和温室效应等。

1-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基本知识
• 地壳的物质组成: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 •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元素的丰
度)。
• 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
钾、镁、钛、氢等10种,尤以氧和硅最多。多以化
合物的形式出现,以氧化物最多。
第19页,共69页。
第20页,共69页。
二、地质作用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圈层,也是人类了解最多的部分,自
• 建于1958年,为了赶在 汛期前完成筑坝任务, 仅仅用了160天建成,是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的“三边”工程。
第6页,共69页。
地质学
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 表面特征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
地质问题的学科
第7页,共69页。
工程地质在修建建筑物中的作用和任务:
地史中保留不全(丢失),故存在 测年误差。
第40页,共69页。
最古老的岩石
• 1973年在格陵兰发现的,年龄为38亿年
• 1983年又在澳大利亚找到几粒年龄为
41-42亿年的矿物颗粒。
第41页,共69页。
2、相对年代的确定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发生 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件保留在地质历史留下 的物质纪录中。
组成、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 的作用。
自然动力根据其能量来源分为: 内动力(内生动力、内营力) 外动力(外生动力、外营力)
第22页,共69页。
☞ 内动力地质作用——
由于地球内部能源(自转能,重力能,放射性 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作 用于整个地壳(包括地表和深处)的作用。
形成以来其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无时无刻不 在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有的速度快而强烈,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 轮廓。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一、六大(liù dà)板 块
通过观察,说 一说,六大板块 分别包括(bāokuò) 哪些陆地和海洋?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有人说,岩石圈是 地球的坚硬外壳, 它曾像煮熟的鸡蛋 蛋壳那样(nàyàng)破 碎过。形成了一些 边缘呈锯齿状的板 块。读右图,想一 想,这种说法是否 合理?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hǎi dǐ)发生 9.0级大地震。有数十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一些地区 的海啸高达十多米。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火山
(huǒshān)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教材P45“活动”,将表格中地震发生地标注在下图上,并说一说 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有什么(shén me)关系?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严密(yánmì)的论证 呢?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dà lù )
图大 陆 拼 合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我只能生活在 热带浅海(qiǎn hǎi),为什么南 美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呢?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我不会(bù huì)飞, 为什么南美洲和 非洲都有我的存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
目光(mùguāng)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 么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 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 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 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