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昆明的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八年级语文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文章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以及 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文章写到了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 花等景物。
仙人掌
杨梅
菌子
缅桂花
2. 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为什 么用不少笔墨写植物、人?这与昆明的 雨有什么关系?
作者写昆明的雨,不单单写雨景,还写雨季的仙人 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写人在景中的事与情,借此 让昆明的雨季饱满立体起来,让文字充满浓重的生活味 道与诗情画意。全文时而交代雨水,时而谈论植物,时 而写历史典故,时而写人的活动,貌似毫无章法,实则 中心明确:这一切都没有离开“昆明的雨”,一切事物 均在雨景中真实存在着,闲适自然,情义自现。
背景材料
1939年,汪曾祺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 系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关于那 一段的生活,他晚年写了很多短文,都传神得 很。《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是一篇怀念旧 事的文章,那并不暴烈亦不缠绵,只是带着昆 明特有的湿润气息的雨,带来青春时代寄居昆 明时的记忆。
合作探究
1.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到了哪些景物?
重点词语
【辟邪】 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鲜腴】 新鲜肥美。 【孟夏】 夏季的第一个月。 【乍】 刚刚;起初。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续不断】 (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张目结舌】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作家。汪曾祺的作品 朴素、淡雅、自然,读来韵味 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 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著 作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 花集》 《茱萸集》 , 散文集 《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 翠文谈》等。短篇小说《受戒 》《大淖纪事》是其代表作。
16 昆明的雨
情境导入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先⽣的经典散⽂,是⼀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章通过“⾬”串联起昆明⾬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来表达对过往岁⽉的想念,对⼈世间平淡⽣活的珍爱,着爱⾃然、爱⽣活、爱平民百姓的⼈⽂内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宁坤要我给他画⼀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些时候,画了⼀幅,右上⾓画了⼀⽚倒挂着的浓绿的仙⼈掌,末端开出⼀朵⾦黄⾊的花。

左下画了⼏朵青头菌和⽜肝菌。

题了这样⼏⾏字: “昆明⼈家常于门头挂仙⼈掌⼀⽚以辟邪,仙⼈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掌⽣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季空⽓之湿润。

⾬季则有青头菌、⽜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季。

“⾬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季有多长,从⼏⽉到⼏⽉,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且并不使⼈⽓闷。

我觉得昆明⾬季⽓压不低,⼈很舒服。

昆明的⾬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动情的。

城春草⽊深,孟夏草⽊长。

昆明的⾬季,是浓绿的。

草⽊的枝叶⾥的⽔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掌。

旧⽇昆明⼈家门头上⽤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些东西:⼀⾯⼩镜⼦,周围画着⼋卦,下⾯便是⼀⽚仙⼈掌,——在仙⼈掌上扎⼀个洞,⽤⿇线穿了,挂在钉⼦上。

昆明仙⼈掌多,且极肥⼤。

有些⼈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圈仙⼈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掌,猪⽺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掌有刺,猪和⽺怕扎。

昆明菌⼦极多。

⾬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

最多,也的是⽜肝菌。

⽜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肝菌,连西南联⼤⾷堂的桌⼦上都可以有⼀碗。

⽜肝菌⾊如⽜肝,滑,嫩,鲜,⾹,很好吃。

炒⽜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晕倒。

青头菌⽐⽜肝菌略贵。

这种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肝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课件

主题概括
课件PPT
文章抒写了作者在昆明期间对雨季的见闻和感 受,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
结构图示
课件PPT
总写 想念昆明的雨
昆 明
分写


仙人掌,青头 菌、牛肝菌等 各类菌子,杨 梅,缅桂花
“凡人小事” 之美
深化主题: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课堂小结
课件PPT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 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学习本课,我们欣赏到了 昆明美丽的雨景,领略到了作者将极雅与极俗的两 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语言功力。让我们也试着 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去写作吧。
文题解说
课件PPT
点明了写作对象和季节,引起了回忆。
写作背景
课件PPT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 1984年 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 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 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 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 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还结识了后来与他 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 乡情结的作者 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晚年汪曾祺 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 故事 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随堂测试
课件PPT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牛肝菌. ( ) 避xié
鲜腴. ( )
mù年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非常浓密的样子。( )
(2)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
子。(

(3)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这是73岁的汪曾祺生日时曾作的一首诗。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bì xié)鲜腴(yú)篱笆(lí)逛(guàng)晕倒(yūn dǎo)深褐(hè)吆唤(yāo)缅甸(miǎn)黄焖鸡(mèn)绿釉(yòu)密匝匝(zā)苔痕(hén)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

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
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
的花骨朵……
【回复读者】
不是,微小的载体更好。这些平 凡事物是我们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 是我们所能体会、感受到的。用微小 的事物来抒发更能体现作者深刻的情 感与回忆。 微小的事物有时可能不会被人发 现,但汪老先生发现了,体现出他是 真的很喜欢昆明。
汪老的散文
总有一种 “凡人小事”之美 情感的载体越小,爱得越真切醇厚 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的爱 存在于一草一木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捕捉到了自然、家常与情真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 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
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
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否重复,
可否删去一处?
结构上首尾呼应;反复强调,更突出
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
(齐)我们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们想念淡而有味的文字
作者
汪曾祺 生卒年 1920—1997 籍贯 江苏高邮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评价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代表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 作品 散文集《逝水》《人间草木》等, 京剧《范进中举》等
2、自读课文
圈画出你觉得最有味道 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 语句旁做好圈点批注。
小组合作: 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 并修改完善。 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 汪老先生:《昆明的雨》读来的 确很有味道,情感又深沉。但这 般的有味和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 小的载体如各类菌子、杨梅、缅 桂花……是否不太适合?选择那 些大一些、更有名的不是更好?

16汪曾祺《昆明的雨》解析ppt课件

16汪曾祺《昆明的雨》解析ppt课件
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用卖杨梅的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昆明 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 怀念之情。)
24
以小见大
文章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 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 为感情的载体,引发对“凡人小事” 的回忆。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 之美,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 热爱。
3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5分钟)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5分钟)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5分钟)
四,研读探究:(30分钟)
1,文章的开头有什中写
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3,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
有什么作用?
4
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
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 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11
12
阅读课文5--7段,思考: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13
14
15
16
17
18
思考: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 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 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19
思考: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 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答:篇末点题 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及怀 念之情。
20
本文主旨:
这篇散文,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 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 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21
1,品读赏析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运用“以 小见大”的手法的。 3,为什么“雨”引起了作者“淡淡的乡愁”? 4,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 怀念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内容简介《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雨季里昆明的雨景的散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雨后的湿润、野外的美感、城市的喧嚣、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昆明雨季的景色和人文环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季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美景;2.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3.掌握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欣赏雨季的美景;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自然、生活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思想;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昆明雨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文的主题;2.以“雨季,你会想起什么?”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答案。

2. 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并解析课文的主旨、结构、情感和修辞等方面;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和思考,逐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并结合具体课文举例,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针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特色,进行语言分析和语法学习。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示自己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和理解;2.带领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完成作品互评和修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影片/文章阅读+写作:在家中观看一部雨季的电影或者读一篇有关雨季的文章,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情感。

六、拓展阅读1.《雨巷》——雨季的另一种特色景色;2.《雨中的散步》——探究雨季与人文生活的关系;3.《雨季的味道》——探究雨季与美食的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3)文章结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场景描绘来展现主题,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雨天的景色和心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昆明的雨》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创意写作,目的是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此环节兴趣浓厚,讨论热烈,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发现,在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有些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或者不善于表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雨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创意写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家乡的特色。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中作者对故乡雨季的描绘,学习了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描绘的昆明雨景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感受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提高审美情趣。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昆明雨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细腻笔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和演示这些手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成果展示表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代表作;
-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淅沥”、“清新”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地方文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
-能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个人观点。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16课《昆明的雨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16课《昆明的雨

朗读描写小酒店避雨的段落
谁能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 答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在这首诗歌前面的文段中找出一个既能表现木 香花的特点,又能突出“昆明的雨” 的特点的 词语。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 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 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 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 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 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 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 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 非常贴切。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选自豆瓣读书《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微一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

2.文题诠释:《昆明的雨》交代了地点,点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作者从“以小见大”的视角,通过对生活了七年的“第二故乡”昆明雨季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浓烈如火的思念之情。

4.内容解读:透过平实、淡远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对“第二故乡”昆明一往深情。

文章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又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束,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主旋律,把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融为一体,奏出一曲蕴含淡淡乡愁的“春城雨曲”。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随意之中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首先是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多么简洁明了。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的那么一句话,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

16课《昆明的雨》课件

16课《昆明的雨》课件
在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进行品析,注意品析步骤的完整性。清新隽永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哪些情感?提示:找写法——品特点——析情感
情感:喜欢、想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念。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些事物与雨有什么关系呢?
任选其中一种事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16*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第一课时
目标引领
1.阅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熟记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归纳昆明的雨的特点。
独立自学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圈点勾画生字词加以解决,并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提示:可借助书下注释和字典。
(时间:5分钟)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浦桥集》等,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这样的语句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心软软的”是作者看到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觉得它清清秀秀,像兰花一样高洁、清香,十分喜爱。“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似乎在说,动人心扉的生命体验,并不一定在千里之外,这种感觉多么曼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昆明的雨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昆明的雨 (共18张PPT)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 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 息。我们通过朗读和赏析这个环节更加深 刻地理解了作者对于云南独特的感情。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触 发点,回忆了昆明雨季特有的 景、物、人和事,表达了作者 对昆明的雨、昆明的生活的无 限喜爱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 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第11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赏析:
内容: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结构: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 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赏析:
这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鸡的具体情态, 形象鲜活,宛在眼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力。
赏析: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 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 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 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赏析: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 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 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 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 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检测预习一
鲜腴 yú 炽红 chì 黄焖鸡 mèn 草茎 jīng 择净 zhái 青头菌 jùn 扳尖 bān 绿釉 yòu 密匝匝 zā 花骨朵 gū 鸡 zōng 缅桂花 miǎn
检测预习二
《昆明的雨》的作者是 汪曾祺 , 江苏高邮人, 作家 。代表作有小 说《 受戒 》、《大淖纪事》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合作交流,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如“淅沥”、“潮湿”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明确文章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
-学习并模仿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中“雨滴打在仙人掌上,仙人掌像是穿了珍珠衣。”这里的比喻手法将雨滴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仙人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比喻。
-难点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并能分析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举例:文章从对昆明雨季的总体描述,到具体描绘雨中的景物,再到对雨后昆明生活的描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举例:作者通过对雨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雨中的叶子绿得发亮,花也更加鲜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如何通过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雨天的景色和心情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带给我们的情感和启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重点: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昆明”、“恰当”、“悠闲”等。这些词语在课文中具有代表性,是学生需要熟练运用的基础词汇。
(2)课文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的基本概念。雨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昆明雨季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雨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4.课文重点与难点: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
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
..(bìxié)鲜腴.(yú)篱.笆(lí)逛.(guàng)
晕倒
..(yūn dǎo)深褐.(hè)吆.唤(yāo)缅.甸(miǎn)
黄焖.鸡(mèn)绿釉.(yîu)密匝.匝(zā)苔痕.(hé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交流点拨】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

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

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
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

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2.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

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

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

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四、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季
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花想念、怀念
雨季的乡愁
五、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阅读《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进一步体会汪老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含蓄、空灵、优美、淡远,这是雨中的昆明,这是汪曾祺心底的昆明。

雨中赏花的往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更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同时这样的开头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

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交流点拨】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交流点拨】“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交流点拨】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三)写法探究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

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三、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
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乡愁:淡淡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四、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