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第三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a)恒电流模式
(b)恒高度模式
图 STM扫描实用模文档式示意图
恒电流模式:
➢ 扫描时,在偏压不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隧道电
流恒定。
➢ 当给定偏压,并已知样品-针尖的平均功函数时,
隧道电流的大小仅决定于针尖-样品间的距离。
➢ 保持隧道电流的恒定可通过电子反馈系统控制针
尖和样品间距离来完成。
➢ 在压电陶瓷Px和Py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
剪刀剪切而成。
铂-铱合金丝
实用文档
金属钨丝
不论哪一种针尖,其表面往往覆盖着一层氧化 层,或吸附一定的杂质,这经常是造成隧道电流 不稳、噪音大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的不可预期
性的原因。
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对针尖进行处理,一般 用化学法清洗,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及杂质,保证 针尖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实用文档
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 样品甚至可浸在水和其他溶液中,不需要特别的 制样技术并且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这些特点 特别适用于研究生物样品和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 样品表面的评价,例如对于多相催化机理、电化 学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变化的监测等。
实用文档
液体中观察原子图象 下图所示的是在电解液中得到的硫酸根离子吸附在铜
用STM移动氙原子实排用文出档 的“IBM”图案
二、电子隧穿效应
经典理论认为:金属中处于费米能级EF以上 的自由电子逸出表面,必须获得足以克服金属表
面逸出功φ的能量。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 势垒的高度V0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
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
实用文档
量子力学认为:电子波函数ψ向表面传播, 遇到边界,一部分被反射(ψR),而另一部分 则可透过边界(ψT),从而形成金属表面上的 电子云。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发展
光学显微镜 高级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16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Zaccharias Janssen, 第一台复合式显微镜,倍数太低
Leeuwenhoek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将近300倍
高级显微镜
1938年,德国工程师Max Knoll和Ernst Ruska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 镜(TEM) 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 出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E
< V。时,薛定谔方程为 :
解得:
结论:从上两式知,当E <V。时,同E >V 。 时的情况一样,既有反射波,又有透射波, 即低能粒子能穿过能量高于自身的势垒, 到达势垒的另一边。隧道效应得到量子力 学完美的解释。
2.工作原理
+
U -
由量子力学可知,金属表面以外的电子密度随x增大而按指数衰减, 衰减长度约为1nm。 隧道电流 如将两块金属靠得很近(距离小于1nm),它们表面的电子云就会 发生重叠。 如在这两金属间加一微小电压,即可观察到它们之间的隧道电流。 隧道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用STM移动氙原子排出的“IBM”图案
STM优点
1. 2. 3. 4. 5. 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率 可实时得到实空间中样品表面的三维图像 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 配合扫描隧道谱(STS)可以得到有关表面 电子结构的信息 6. 利用STM针尖,可实现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操 纵,这为纳米科技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受样品因素限制较大(不可避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智能化与自动化
提高STM和AFM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水平,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测量效率。
STM和AFM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表面科学
STM和AFM将继续在表面科学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面
重构、吸附、反应等过程。
纳米技术
STM和AFM在纳米技术领域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涉及纳米材 料、纳米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隧道电流。
电流控制
STM通过控制探针和样品之间的电 压和电流,使隧道电流保持恒定, 从而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的扫描。
高分辨率
由于隧道电流对探针和样品之间的 距离非常敏感,STM能够实现原子 级分辨率的表面形貌成像。
AFM技术原理
原子力检测
反馈系统
AFM通过检测探针和样品之间的微小 原子力变化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信 息。
05 STM和AFM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STM和AFM的技术创新与改进
更高的分辨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STM和AFM 有望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从而揭 示更细微的表面结构和特性。
实时原位测量
未来STM和AFM将进一步实现实时 原位测量,以便在动态过程中观察表 面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多模式测量能力
开发具有多模式测量能力的STM和 AFM,能够同时获取多种物理信息, 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表面性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 微镜AFM
目录
• 引言 • STM和AFM的技术原理 • STM和AFM的优缺点比较 • STM和AFM的实际应用案例 • STM和AFM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引言
STM和AFM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要点一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
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通过测量针尖与样品之间的 微弱电流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的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课件 STM与AFM
STM存在的问题
在Vb 和I保持不变的扫描过程中,如果功函数随样 品表面位置而异,也同样会引起探针与样品表面间距 S 的 变 化 , 因 而 也 引 起 控 制 针 尖 高 度 的 电 压 Vz 的变 化。如样品表面原子种类不同,或样品表面吸附有原 子、分子时,由于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团等具有不 同的电子态密度和功函数,此时STM给出的等电子态 密度轮廓不再对应于样品表面原子的起伏,而是表面 原子起伏与不同原子和各自态密度组合后的综合效 果。STM不能区分这两个因素。 利用表面功函数,偏置电压与隧道电流之间的关 系,可以得到表面电子态和化学特性的有关信息。
Potential barrier
0 V ( x) V0
for | x | d/2 for | x | d/2
Schroedinger’s equation of motion
d 2u ( x ) 2m 2 V0 E u ( x ) 0 2 dx
Electron (mass m, energy E) has finite probability of ‘tunneling’ through
原理
量子力学:
认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还具有波动性,这种 电子波φ1 向金属边界传播,在遇到表面位垒 时,部分反射为φR ,部分透过为φT 。这样, 即使金属温度不是很高,仍有部分电子穿透金 属表面位垒,形成金属表面上的电子云。这种 效应称为隧道效应。
Theory I: Quantum Barrier
P ( E ) e 2 kd
k 2 m (V0 E ) / 2
Theory II: Tunneling Current
insulator
metal 1
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力显微术
原⼦⼒显微镜与扫描⼒显微术 1.斥⼒模式原⼦⼒显微镜(AFM) 微悬臂是原⼦⼒显微镜(AFM)关键组成部分之⼀,通常由⼀个⼀般100~500µm长和⼤约500nm~5µm厚的硅⽚或氮化硅⽚制成。
微悬臂顶端有⼀个尖锐针尖,⽤来检测样品-针尖间的相互作⽤⼒。
对于⼀般的形貌成像,探针尖连续(接触模式)或间断(轻敲模式)与样品接触,并在样品表⾯上作光栅模式扫描。
通过计算机控制针尖与样品位置的相对移动。
当有电压作⽤在压电扫描器电极时,它会产⽣微量移动。
根据压电扫描器的精确移动,就可以进⾏形貌成像和⼒测量。
原⼦⼒显微镜(AFM)设计可以有所不同,扫描器即可以使微悬臂下的样品扫描,也可以使样品上的微悬臂扫描。
原⼦⼒显微镜(AFM)压电扫描器通常能在(x,y,z)三个⽅向上移动,由于扫描设计尺⼨和所选⽤压电陶瓷的不同,扫描器最⼤扫描范围x、y轴⽅向可以在500nm~125µm之间变化,垂直z轴⼀般为⼏微⽶。
好的扫描器能够在⼩于1尺度上产⽣稳定移动。
通过在样品表⾯上扫描原⼦⼒显微镜(AFM)微悬臂(或使微悬臂下的样品移动)并且记录微悬臂的形变,可以测量样品表⾯的起伏⾼度。
将样品的局域起伏⾼度对应探针尖的⽔平位置绘图,即可得到样品表⾯的三维形貌图像。
利⽤轻敲模式技术,测量振荡微悬臂的振幅或相位变化,也可以对样品表⾯进⾏成像。
2.摩擦⼒显微镜 摩擦⼒显微镜(LFM)是在原⼦⼒显微镜(AFM)表⾯形貌成像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之⼀。
材料表⾯中的不同组分很难在形貌图像中区分开来,⽽且污染物也有可能覆盖样品的真实表⾯。
LFM恰好可以研究那些形貌上相对较难区分、⽽⼜具有相对不同摩擦特性的多组分材料表⾯。
图1 摩擦⼒显微镜扫描及⼒检测⽰意图 图1⽰出了LFM扫描及检测的⽰意图。
⼀般接触模式原⼦⼒显微镜(AFM)中,探针在样品表⾯以X、Y光栅模式扫描(或样品在探针下扫描)。
聚焦在微悬臂上的激光反射到光电检测器,由表⾯形貌引起的微悬臂形变量⼤⼩是通过计算激光束在检测器四个象限中的强度差值(A+B)-(C+D)得到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技术132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化学物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
化学物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化学物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自从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海森伯提出了隧道效应,随后发展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这两项关键的技术已经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表面科学让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而它们在纳米技术领域中,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在这两个领域中的主要应用,阐述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对日益流行的近场光学显微镜技术进行简单的比较。
1.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表面科学中的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学形象化了异于光学显微镜的方式。
它利用隧道效应,即原子之间隧道传播电子的关系来获得微观物体的形状特征。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高,可以观察到物体上的个别原子和表面缺陷,因此可以用于表面科学的研究领域。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者们可以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和表面化学反应,提高对物体表面的理解。
除了得到物体表面的形状和构造等静态信息,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结合其他装置,获取材料表面的物理或者化学等动态性质。
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和液体环境结合起来,观察液体-固体界面上的化学反应。
另外,扫描隧道显微镜还可以通过控制隧道电流来测量样品表面的电导率、电势、成分等信息。
2. 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与扫描隧道显微镜不同的是,原子力显微镜以纳米级别的力来获取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相当丰富。
在研究表面化学反应时,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被用于表征表面菌位,检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动力学性质等。
原子力显微镜也可以被用来测量表面的粘性和热导率,以及样品表面的电性质等其它参数。
除了用于表面科学研究,原子力显微镜还是非常有用的纳米制造工具。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介绍
4.STM的应用
“看见”了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 STM具有惊人的分辨本领,水平分辨率小于0.1纳米,垂直分辨率小于0.001纳米。 一般来讲,物体在固态下原子之间的距离在零点一到零点几个纳米之间。在扫 描隧道显微镜下,导电物质表面的原子、分子状态清晰可见。
4.STM的应用
实现了单原子和单分子操纵 利用STM针尖与吸附在材料表面的分子之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使吸附分子在材 料表面发生横向移动,具体又可分为“牵引”、“滑动”、“推动”三种方式。 通过某些外界作用将吸附分子转移到针尖上,然后移动到新的位置,再将分子 沉积在材料表面。通过外加一电场,改变分子的形状,但却不破坏它的化学键 可以实现单分子操纵。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 AFM)
1. AFM的发明
AFM是在ST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显微镜,通过探测极小探针与样品表面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而获得表面信息。 1986,IBM,葛· 宾尼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Microscope ) ——新一 代表面观测仪器。
缺点: 对试样仍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平整度. 实验结果对针尖有较高的依赖性(针尖效应). 仍然属于表面表征技术,需和其他测试手段结合
谢谢大家!
1990年,IBM公司的科学家展 示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成果, 他们在金属镍表面用35个惰性 气体原子组成“IBM”三个英文 字母。
世界首例STM原子操纵
4.STM的应用
单分子化学反应已经成为现实 单原子、单分子操纵在化学上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且具有潜在应用 “选键化学”,可 以对分子内的化学键进行选择性的加工。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由Park等人完成的,他们将碘代苯分子吸附在Cu单晶表面的原子台 阶处,再利用STM针尖将碘原子从分子中剥离出来,然后用STM针尖将两个苯活性基 团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联苯分子,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分子水平上构造电子学器件 一般情况下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具有正的电导,即流过材料的电流随着所施加的电压 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单分子尺度下,由于量子能级与量子隧穿的作用会出现新的物 理现象──负微分电导。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基于 C60分子的负微分电导 现象。他们利用STM针尖将吸附在有机分子层表面的C60分子“捡起”,然后再把C60 移到另一个C60分子上方。这时,在针尖与衬底上的C60分子之间加上电压并检测电 流,他们获得了稳定的具有负微分电导效应的量子隧穿结构。这项工作通过对单分 子操纵构筑了一种人工分子器件结构。这类分子器件一旦转化为产品,将可广泛的 用于快速开关、震荡器和锁频电路等方面,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子元件的集成度和 速度。
扫描隧道&原子力显微镜
7
第三代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三代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 ——扫描隧道显微镜 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实时观察单个原子 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实时观察单个原子 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 的物理、化学性质, 的物理、化学性质,扫描隧道显微镜因其可直 接观察物体表面原子结构而不会对样品表面造 成任何损伤,而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 成任何损伤,而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 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 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并成为纳米加工的关 键技术。 键技术。
13
例如针尖表面若有氧化层, 例如针尖表面若有氧化层,则其电阻可能会高 氧化层 于隧道间隙的阻值, 于隧道间隙的阻值,从而导致在针尖和样品间 产生隧道电流之前,二者就发生碰撞。 产生隧道电流之前,二者就发生碰撞。制备扫 描探针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腐蚀法( 描探针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腐蚀法(如钨针 和机械成型法(如铂铱合金针尖) 尖)和机械成型法(如铂铱合金针尖)等,扫 描探针的针尖直径小于1nm 1nm。 描探针的针尖直径小于1nm。
I ∝ Vb exp(− AΦ S )
1 2
S变化 变化0.1nm 变化
I变化 倍 变化10倍 变化
距离S 根据隧道电流的变化, 根据隧道电流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微小的高低起伏变 化的信息,如果同时对x-y方向进行扫描 方向进行扫描, 化的信息,如果同时对 方向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得到三维 的样品表面形貌图,这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的样品表面形貌图,这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5
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1924年法国物 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1924年法国物 ——电子显微镜 理学德布罗意(Debroglie, Louis victor 1892 理学德布罗意( 1987)指出,微观粒子除了具有粒子性外, – 1987)指出,微观粒子除了具有粒子性外, 还具有波动性,并且能量越大,波长越短, 还具有波动性,并且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由 此科学家便把目光投向了电子。如果能用高能 此科学家便把目光投向了电子。如果能用高能 电子束代替光束, 代替光束 电子束代替光束,而电子束的波长远小于光束 的波长, 的波长,那么不就可以大大提高显微镜的分辨 率了吗? 率了吗?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https:///a6544929353124282632/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是宾宁和罗雷尔在1981年发明的,这个发明让他们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STM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可以分辨物质表面0.1nm (原子尺寸)的细节,纵向(材料表面高度变化)分辨率甚至可以达到0.01nm,由于这项技术的发明,科学家不但可以分辨材料表面原子尺寸的细节,甚至还可以操控单个原子。
STM示意图,在样品和探针之间施加一个电压,虽然样品和探针不直接接触(或说存在势垒),但由于量子隧穿效应,在样品和探针之间还是会有电流通过。
隧穿电流的大小和电压,样品表面的态密度及样品和探针之间的距离有关。
通过保持电流恒定或探针高度恒定,我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信息来生成样品表面的形貌。
如果开个脑洞的话,我们获得了一个一个装配原子以获得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进步。
STM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样品必须具有导电性,如果没有的话就不能产生隧穿电流,从而导致无法观察。
STM的发明激发了一系列基于类似技术方案的显微术,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r microscopy, AFM)就是其中之一,但AFM并不要求样品必须导电。
与STM一样,AFM也有微小的探针,这个小的探针在材料的表面扫描,由于它距离材料表面很近,所以能感受到材料表面对探针的微弱的力的作用,与探针相连的微小的悬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方位的改变,这会使照射在悬臂上的激光光束发生偏转,计算机可以收集并处理这些偏转的光信号,并合成材料表面的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图。
AFM比STM更便宜实用,目前在实验室里应用的很广泛。
它的分辨率最小可以达到几埃(或几个原子的大小),比STM要差一些,但要比光学显微术强多了。
通过使用不同的探针,原子力显微镜还可以探测压电/铁电,甚至铁磁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介绍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是近代纳米科技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显微镜。
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量子力学和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特性,能够在原子尺度上对材料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和测量。
本文将对这两种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STM是由布特和罗人于1982年发明的一种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和电子性质的检测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的量子隧穿效应。
当一个金属探针在纳米尺度上与样品表面非常靠近时,由于量子隧穿效应的存在,探针上的电子会通过真空隧穿到样品表面,形成一晶格单位长度上的隧穿电流。
通过控制探针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并测量隧穿电流的变化,就可以在纳米尺度上对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电导率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STM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表面形貌的观察和测量。
利用STM的纳米尺度分辨率,可以研究材料表面的形貌结构,比如晶体表面、纳米颗粒的形貌等。
其次,STM可以用于电子能级的探测。
通过测量隧穿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了解样品的电子性质,比如导体与绝缘体的电子分布、局域缺陷的电子能级等。
另外,STM还可以用于表面化学反应的研究。
通过在STM系统中加入气体环境和局部加热等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表面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产物等。
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AFM是由盖柏勒(Gerd Binnig)和罗隆德(Heinrich Rohrer)于1986年发明的一种非接触式的力学检测器。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探针尖端与表面之间的力的相互作用。
AFM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将探针尖端靠近样品表面,并通过测量探针向上弯曲或偏移的程度,来推测表面的形貌和性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杨建中
表面的特点
物体与周围环境(气体、液体、固体或真空)的边界,称 为表面。一般指固体表面
由于表面原子在体相中的对称性和所处晶体场环境突然被 破坏,使得固体表面的组分、结构和电子态都可能与固体 内部有相当大的差异
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如氧化、腐蚀、摩擦、催化、吸附、 电接触和电子发射等都发生在表面,因此表面的微观现象 已成为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 STM不仅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1nm,纵 向优于0.01nm),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 而且能对原子和分子进行操纵,可以说是人类眼睛和 双手的延伸
8
STM概述
• STM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 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 学性质,标志着人类进入直接观察、操纵原子的新时 代,标志着在原子和分子水平根据人们的意志设计、 修饰、加工、创造新的物质结构与特性成为可能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的计算和科学实验的证 明:当具有电位势差的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 小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将存在一定的几率穿 透两导体之间的势垒从一端向另一端跃迁。 这种电子跃迁的现象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隧 道效应,而跃迁形成的电流叫做隧道电流
11
STM原理
• 隧道电流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两个导 体之间的距离S和平均功函数Φ有关
在传统材料中,大多数原子处于材料内部而不是表面,它 们构成了块体材料;纳米材料和传统材料的本质差异在于 纳米材料中表面原子数占材料总原子数的比例非常高
2
表面的特点
表面科学:从原子水平来认识并说明表面原子的化学性 质、几何结构、运动状态、电子态等微观性质及其与宏 观性质的联系
表面工程:改变表面性质,获得理想表面 表面厚度有时指表面的第一层原子层,有时指表面几个
3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例如:一个平面金属表面上吸附三个原子:Na、 S、He,针尖作恒电流扫描,观察Z方向位移。 Na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密度比S高,所以位移比S 大;
Na S
He是饱和结构, 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密
度为0,这时得到的是
基底电子态密度,针 尖向样品接近,以保
He
持I恒定。
图 针尖的位移
第二节 原子力显微镜(AFM)
3. 压电陶瓷
功能:精密控制针尖相对于样品的运动达 0.001nm,扫描精度要求高,用普通机械难以达 到,使用压电陶瓷作X,Y,Z扫描控制。
方式:通过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定电压,使 它产生变形,驱动针尖运动。
材料:Pb(Ti,Zr)O3 (PZT), BaTiO3(BT)
形状:条状、双压电陶瓷片状、管状三种。
三、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根据针尖与样品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STM有 两种工作模式:恒电流模式(a)和恒高模式(b)。
(a)恒电流模式
(b)恒高度模式
图 STM扫描模式示意图
恒电流模式:
扫描时,在偏压不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隧道电
流恒定。
当给定偏压,并已知样品-针尖的平均功函数时,
隧道电流的大小仅决定于针尖-样品间的距离。
四、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特点
与TEM、SEM等分析技术相比,扫描隧道显
微镜具有如下特点: 1)STM结构简单。 2)其实验可在多种环境中进行:如大气、超 高真空或液体(包括在绝缘液体和电解液中)。 3)工作温度范围较宽,可在mK到1100K范 围内变化。这是目前任何一种显微技术都不能同 时做到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介绍
缺点: 对试样仍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平整度. 实验结果对针尖有较高的依赖性(针尖效应). 仍然属于表面表征技术,需和其他测试手段结合
谢谢大家!
用压电陶瓷材料制成的三维扫描控制器主要 有三脚架型、单管型和十字架配合单管型等 几种。 图中为三脚架型,由三根独立的长棱柱型压 电陶瓷材料以相互正交的方向结合在一起, 针尖放在三脚架的顶端,在电场的作用下三 条腿独立地伸展与收缩,使针尖沿x-y-z三个 方向运动,从而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进行高 精度的扫描。
3. AFM的工作模式
非接触式
针尖与样品间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吸引力。在针尖上加—小的振荡信号,针尖 和样品间距是通过保持振幅恒定来控制的。 优点:对样品无损伤 缺点:分辨率要比接触式的低。图像数据不稳定。
4. AFM的工作模式
轻敲式 van der Waals force curve
介于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之间:其特点是扫描过程中微悬臂也是振荡的并具有比 非接触模式更大的振幅(5-100nm),针尖在振荡时间断地与样品接触。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 AFM) 报告人:董卫民 施淑颖
1.STM的发明
198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苏黎世研究所的宾尼和罗雷尔及其同事们成功 地 研 制 出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新 型 的 表 面 分 析 仪 器 , 即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它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及其排列状态,并能够研 究其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它对表面物理和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 及微电子技术等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STM的发明被国 际科学界公认为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由于这一杰出成就宾尼和罗 雷尔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介绍
压电陶瓷或晶体
3.STM的仪器构造
所谓压电现象是指某种类型的晶体在受到机械力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场,或给晶 体加一电场时晶体会产生物理形变的现象。许多晶体,如石英等都具有压电性质, 但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多晶陶瓷材料,例如钛酸锆酸铅[Pb(Ti,Zr)O3](简称PZT)和 钛酸钡等。压电陶瓷材料能以简单的方式将1mV-1000V的电压信号转换成十几 分之一纳米到几微米的位移。
世界上第一台扫扫描道显微镜
葛·宾尼
海·罗雷尔
2.STM的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
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 低于前 方势垒的高度V0 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
全被弹回。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等于零, 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如图)这个现象称为隧道效 应。
在分子水平上构造电子学器件 一般情况下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具有正的电导,即流过材料的电流随着所施加的电压 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单分子尺度下,由于量子能级与量子隧穿的作用会出现新的物 理现象──负微分电导。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基于C60分子的负微分电 导现象。他们利用STM针尖将吸附在有机分子层表面的C60分子“捡起”,然后再 把C60移到另一个C60分子上方。这时,在针尖与衬底上的C60分子之间加上电压并 检测电流,他们获得了稳定的具有负微分电导效应的量子隧穿结构。这项工作通过 对单分子操纵构筑了一种人工分子器件结构。这类分子器件一旦转化为产品,将可 广泛的用于快速开关、震荡器和锁频电路等方面,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子元件的集 成度和速度。
4.STM的应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STM针尖的制备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铂铱丝
扫描方式
恒高模式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恒流模式
用STM得到的形貌图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点.生缺c陷o物m
高序石墨
碘原子
通过STM实现原子操控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Fe-circle on the surface of Cu
亨利克.罗雷尔 Heinrich Rohrer
杰德.宾尼 Gerd Binning
1982年于IBM实验室发明了首台STM
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STM发明历史与基本工作原理
针尖
平行金属板间的隧道效应生物w秀w样w-品.专bb心iSTo做oM.生:co物m
隧道电流对距离非常敏感
是利用隧道电流对距离的敏感 来设计的,通过采集针尖和样 品表面原子间的隧道电流来表 征材料的表面形貌的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MFM)
……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照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照片
扫描探针显微镜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扫描探针显微镜
原子生力物显w秀ww-微.专bb心镜io做o.(生cAo物mFM)
AFM的工作原理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原子力显微镜: 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呈现样品的表面特性。
AFM的工作原理
生物w秀ww-.专bb心io做o.生co物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减少噪音和热漂移对隧道电流的干扰,提高分
辨率。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样品 表面形貌图像,同时还可以得到扫描隧道谱。利用
这些谱线可对样品表面显微图像作逐点分析,以获
得表面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态)等信息。
具体操作:在样品表面选一定点,并固定针尖
与样品间的距离,连续改变偏压( V )值从负几 b V~正几V,同时测量隧道电流,便可获得隧道电流 随偏压的变化曲线( I — Vb 或 dI dVb — Vb 曲 线),即扫描隧道谱。
势垒的高度V0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
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
量子力学认为:电子波函数ψ向表面传播,
遇到边界,一部分被反射(ψR),而另一部分
则可透过边界(ψT),从而形成金属表面上的 电子云。 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这个 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是由于粒子的波动性而引起的,只有 在一定的条件下,隧道效应才会显著。经计算,透 射系数T为:
压以及隧道电流设定值,用以保证上述功能的连续
变化。
隧道电流I与针尖-样品间偏压Vb、针尖和样品 之间距离S、平均功函数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I Vb exp A 2 S
1
Hale Waihona Puke 式中 Vb —针尖与样品间施加的偏压; 1 A —常数,在真空条件下约等于1; (1 2 ) —针尖与样品的平均功函数; 2
维结构图像。
5)在观测材料表面结构的同时,可得到材料表
面的扫描隧道谱(STS),从而可以研究材料表面
化学结构和电子状态。
6)不能探测深层信息,无法直接观察绝缘体。
表 STM与TEM、SEM、FIM及AES的特性比较
分析 技术 STM 分辨本领 可直接观察原子 横向分辨率:0.1nm 纵向分辨率:0.01nm 横向点分辨率:0.3~0.5nm 横向晶格分辨率: 0.1~0.2nm 纵向分辨率:无 采用二次电子成像 横向分辨率:1~3nm 纵向分辨率:低 横向分辨率:0.2nm 纵向分辨率:低 横向分辨率:6~10nm 纵向分辨率:0.5nm 工作 环境 大气 溶液真 空均可 高真空 工作 温度 低温 室温 高温 低温 室温 高温 低温 室温 高温 样品 破坏 无 检测深度 1~2原子层
五、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特点
与TEM、SEM等分析技术相比,扫描隧道显
微镜具有如下特点: 1)STM结构简单。 2)其实验可在多种环境中进行:如大气、超 高真空或液体(包括在绝缘液体和电解液中)。 3)工作温度范围较宽,可在mK到1100K范 围内变化。这是目前任何一种显微技术都不能同 时做到的。
4)分辨率高,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水平和垂直分 辨率可以分别达到0.1nm和0.01nm。因此可直接观 察到材料表面的单个原子和原子在材料表面上的三
隧道电流的大小仅决定于针尖-样品间的距离。
保持隧道电流的恒定可通过电子反馈系统控制针
尖和样品间距离来完成。
在压电陶瓷Px和Py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
时,通过从反馈系统中提取它们间距离变化的信 息,就可以绘制出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
恒高模式:
始终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某一水平高度上扫描,
液体中观察原子图象 下图所示的是在电解液中得到的硫酸根离子吸附在铜 单晶(111)表面的STM图象。图中硫酸根离子吸附状态的 一级和二级结构清晰可见。
5.配合扫描隧道谱(STS)可以得到有关表面电子结构 的信息,例如表面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阱、电 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构等。 6.利用STM针尖,可实现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操纵, 这为纳米科技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7. 在技术本身,SPM具有的设备相对简单、体积小、价 格便宜、对安装环境要求较低、对样品无特殊要求、制 样容易、检测快捷、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SPM的日常 维护和运行费用也十分低廉。
I Vb exp( A S )
1 2
三、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尖锐金属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利用针尖-样 品间纳米间隙的量子隧道效应引起隧道电流与间 隙大小呈指数关系,获得原子级样品表面形貌特 征图象。
图 STM的基本原理图
顶部探针
大小:直径约50~100 nm。
材料:通常是金属钨。
针尖与样品表面距离:一般约为0.3~1.0 nm,
随样品表面高低起伏,隧道电流不断变化。
通过提取扫描过程中针尖和样品间隧道电流变化
的信息(反映出样品表面起伏几何结构特征),
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 所得到的STM图像不仅勾画出样品表面原子的几 何结构,而且还反映了原子的电子结构特征。 STM图像是样品表面原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综
合效应的结果。
硅111面原子重构象 对硅片进行高温加热和退火处理,在加热和退 火处理的过程中硅表面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结构 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重构。
4 .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 样品甚至可浸在水和其他溶液中,不需要特别的 制样技术并且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这些特点 特别适用于研究生物样品和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 样品表面的评价,例如对于多相催化机理、电化 学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变化的监测等。
2. 机械设计(扫描控制)
机械设计应满足: 1)Z方向伸缩范围≥1μm,精度约为 0.001nm;
2)X、Y方向扫描范围≥1μm ×1μm,精度约
为0.01nm;
3)Z方向机械调节精度高于0.1μm ,精度至少
应在压电陶瓷驱动器Z方向变化范围,机械调节范 围>1mm; 4)能在较大范围内选择感兴趣的区域扫描; 5)针尖与样品间距离d具有高的稳定性。
*
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 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 物化性质。 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 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 技成就之一。
* *
STM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
1. 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率, STM 在平行于和垂直 于样品表面方向上的分辨率分别可达 0.1nm 和 0.01 nm,即可以分辨出单个原子. 这是中国科学 院化学所的科技人 员利用纳米加工技 术在石墨表面通过 搬迁碳原子而绘制 出的世界上最小的 中国地图。
3. 压电陶瓷
功能:精密控制针尖相对于样品的运动达 0.001nm,扫描精度要求高,用普通机械难以达 到,使用压电陶瓷作X,Y,Z扫描控制。
方式:通过在压电陶瓷上施加一定电压,使 它产生变形,驱动针尖运动。
材料:Pb(Ti,Zr)O3 (PZT), BaTiO3(BT)
形状:条状、双压电陶瓷片状、管状三种。
S —针尖与样品表面间的距离,一般为0.3~1.0 nm。
隧道电流I对针尖和样品表面间距离的变化 是非常敏感的,换句话说,隧道电流对样品表面 的微观起伏特别敏感。当距离减小0.1 nm时,隧 道电流将会增加10倍;反之,将减小10倍。
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Z有0.1nm的变化; ∆ IT即有数量级的变化
第三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第一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一、引言
1982 年 , IBM 瑞 士 苏 黎 士 实 验 室 的 宾 尼 ( G . Binning )和罗雷尔( H . Rohrer )研制出世界上 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若加上小的电压V(偏压),则形成电流——
隧道电流。
图 电子隧道效应与隧道电流 (a) 隧道效应, (b) 隧道电流的形成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 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 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 (通常小于1nm) 时,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 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 隧道电流I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针尖 和样品之间距离S以及平均功函数Φ有关:
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四、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根据针尖与样品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STM有 两种工作模式:恒电流模式(a)和恒高模式(b)。
(a)恒电流模式
(b)恒高度模式
图 STM扫描模式示意图
恒电流模式:
扫描时,在偏压不变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隧道电
流恒定。
当给定偏压,并已知样品-针尖的平均功函数时,
此时针尖和样品之间的电子云互相重叠。当在它们
之间施加一偏压时,电子就因量子隧道效应由针尖
(或样品)转移到样品(或针尖)。 功能:在其与样品互相作用时,可根据样品性 质的不同(如表面原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产 生变化的隧道电流。
安装:金属探针安置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压电陶
瓷(Px、Py、Pz)架上,当在压电陶瓷器件上施加 一定电压时,由于压电陶瓷器件产生变形,便可驱 动针尖在样品表面实现三维扫描; 控制器是用来控制STM偏压、压电陶瓷扫描电
4. 针尖
针尖的大小、形状、化学同一性影响STM图像的 分辨率和图像形状,影响测定的电子态(STS)。
针尖曲率半径,影响横向分辨率。
对针尖的要求:
1)应具有高的弯曲共振频率,减小相位滞后,提高 采集速度。
2)尖端只有一个稳定原子,不是多失重针尖 ,隧道电 流稳定,能够获得原子级分辨的图象。 。 3 )化学纯度高,不会涉及系列势垒; 不能有氧化 膜。若有氧化层,则其电阻可能会高于隧道间隙的阻 值,从而导致针尖和样品间产生隧道电流之前,二者就 发生碰撞。
2.可实时得到实空间中样品表面的三维图像,可 用于具有周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表面结构的研 究,这种可实时观察的性能可用于表面扩散等动 态过程的研究.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而不是 对体相或整个表面的平均性质,因而可直接观察 到表面缺陷。表面重构、表面吸附体的形态和位 置,以及由吸附体引起的表面重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