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地理真题--{大纲版}全国卷-1地理详解
2010年地理全国新课标
(新课标)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2010-06-11 06:22:00| 分类:教改鸡精(地理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新课标)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陕宁黑吉辽湘)详解(高清WORD地图重绘)统观2010年课标版全国文综卷,试题设计新颖,取材更切近“以地为生”(存、产、活),体现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
我省(陕西)使用新课改教材后第一年全国高考,与往年相比,文综题变化明显。
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既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课改后的试题没有最难,只有更活。
出题专家的状态也渐入佳境,命题险象环生,命题人往往精心布设陷阱,等待考生往里跳。
完全摆脱了原来以教材为纲的传统,对以后考生和教师的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解析:以此组试题做为2010年高考文综合的开篇,想必出题专家并没有想过多的难为考生,考场的学生估计一上来也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当时应该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该组试题,只是事先没想到这三道题居然会有很多人一道都没选对,对答案时真是巨大的打击啊!言归正传,应该说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2010地理(新课标全国卷)带答案高清版
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长l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图1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详细步骤]本组题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与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着重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图文材料解析的能力.准确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正确地解读所获取的信息是解题酌关键,如材料中的"气温骤升〞"洪灾〞等,本组题的难度轻小且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我国北疆地区雪灾的显性介入.第1题,由经纬网可知,北纬48和东经84~88.之间的区域为阿尔泰山的南麓,属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西面有缺口向大西洋敞开,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1.C2.自20##冬至20##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详细步骤]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区域于20##5月初气温骤升后出现严重的洪灾,说明5月之前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阿尔泰山区的河流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只有气温升高,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答案]2.D3.20##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与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3.C[详细步骤]第3题,20##5月初气温骤升说明出现了晴朗天气,而造成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只有C项符合,而A、B、D三项均可能造成阴雨天气.图2曲线为某国20##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图2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2019年D.20##,2066年[详细步骤]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多.从图上看,0~18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岁与以上>,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答案]A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详细步骤]出生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最先受影响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与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而出生人口减少会导致妇女就业数量的增多,因此出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答案]B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1,完成6~8题.表1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详细步骤]第6题,①阶段是产品"走出去〞,②阶段是销售"走出去〞,主要的发展目标不是建立品牌形象、吸引国外资金、降低生产成本,而是通过产品、销售的"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答案]A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详细步骤]该公司在尼日利亚和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是进入了资本"走出去〞的阶段,是为了便于扩大产品的销售.[答案]C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详细步骤]研发中心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答案]D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图3[详细步骤]根据经纬线和湖泊、海洋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地区〔一部分〕.甲地位于沙漠地区以西,远离海洋,还有季节性河流,夏季降水量应在50 mm 左右[答案]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B.150mmC.200mmD.250mm[详细步骤]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第1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他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这是我找到的以色列某地的气候资料,情况确实如此.[答案]A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详细步骤]第2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第3题的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甲地区的湖泊为成水湖,不能用作灌溉水源,发展农业主要的[答案]B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详细步骤]从上题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甲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采取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答案]D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图5<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36.<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详细步骤]:首先考查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只有判断出是我国东北地区,才能清楚各种地彤的分布,而地形是分析雪期、降雪量、侵蚀差异的基础和关键,其次考查地图叠加分析、等值线阅读、区域时比分析等能力,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影响侵蚀强度的因素等,它们全部是主干知识中的枢纽知识.由于东北地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区域,加上考查的知设点又是常见的主干知识,因此本题难度不大.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第<3>题,移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与人类活动等.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 -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O℃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O℃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与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与20##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图6<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2>简述##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3>有人建议##向##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详细步骤]本题除了考查传统的读图.识图能力外,还特剐注重对地理事物评价能力的考查,答案设置灵活·不拘一格,非常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这是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第<1>题,题目要求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因此回答的角度必须立足全国,而图示材料反映的正是全国桑蚕业的发展.读圈可知我国桑蚕业的发展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对图进行描述即可.第<2>题,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备件,对##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忽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第<3>题,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和##进行对比,分析##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答案]<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以东部最多,20##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答案一: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答案二: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竞争处于劣势等.<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第41、42、43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1.<10分>旅游地理图7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41.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与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详细步骤]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层面上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考查的角度比较常规,难度较小.解答该题要分两步走,一是明确旅游资源评价的思路,即从资源状况、交通通达性、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二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把图中的信息与思路对接.[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与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图8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详细步骤]题难度较大,难就难在对图的阅读和信息的提取上,如果只是能够读懂图,而不能有效地解读信息,并且转化为答案.本题的得分会较低.本题除了注重考查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外还综合考查对滑坡的概念、发生条件、危害的考查,虽然只是一个,问题,但考查了几乎有关滑坡的所有知识点.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整体下滑的现象.公路的施工使顺向的岩层失去稳定性,而"岩锚〞仅仅是固定了表层的岩层.从图上看,被"岩锚〞固定的岩层下方是页岩,但遇到降水或地震,会使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上部的山体顺着倾斜面下滑发生滑坡灾害.[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43.<10分>环境保护##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图9分析##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43.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详细步骤]本题注重考查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熟悉的沙尘零,但是迁移到河西走廊合,便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回答该题时要特别注意从图文材料中荻取有效的信息.从问题中荻取时间信息——春季,春季降水少,植被没有恢复,加上高低纬度温差大,因此多大风天气,这是形咸沙尘暴的动力因素.从图中获取空间信息,一是多沙漠,植被差,容易起沙,这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二是位于河西走廊,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更强,这是沙尘器多于其他干旱地区的特殊条件;三是此地区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因此多大风.[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2010年全国地理高考 试卷
2010年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地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花费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设计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C. 16℃D. 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
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A.与M第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 D. 低于M地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1.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第二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年高考全国卷大纲地理
2010年高考全国卷大纲:地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
三大类岩石。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卷1)高清版
图1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D.送货上门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Nhomakorabea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24M公司 M公司的供应商供应商完成的物流 物流公司完成的物流 实时信息流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安全,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及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4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 左右。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4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4分)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3.(4分)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设计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4.(4分)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5.(4分)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6.(4分)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7.(4分)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4分)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9.(4分)S地的纬度()A.与M地相同B.介于M、N两地之间C.高于N地D.低于M地10.(4分)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地的白昼比N地长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1.(4分)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6分)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3.(2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河、黄河、河.(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4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等),沿海滩涂受海水影响明显,含盐量高,经过改良后方可种植农作物.【解答】解:沿海滩涂受海水的影响,盐度或含盐量较大,影响很多农作物生长,经过改良后,适应性的植物还应是耐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部分(高清解析版)
历年宁夏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0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非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卷1本试题卷分第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两部分。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第Ⅰ卷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35本卷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140 求的。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5年2010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1图题。
3~l的洪灾。
据此完成)(.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1 .北冰洋D .大西洋 C .印度洋 B .太平洋A 2009.自2 )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4年2010年冬至.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A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B .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D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C 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5年2010.3 ).反气旋缓慢过境C .冷锋缓慢过境B .气旋缓慢过境 A .暖锋缓慢过境D C D C 答案:44,E°88(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解析:°题的迷2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1,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
定位后,就可确定第),N,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
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B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试题问的是“自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5年2010说的是“,正是因为月底”4年2010年冬至2009题的关键3。
第“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月气温骤升,5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年2010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周岁人口为劳动力65—18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到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2000曲线为某国2图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年起控制人口2001 题。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北京卷)详解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详解高清重绘地图【全卷分析】本试卷中的地理试题设计总体难度不大,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继承了前几年新课改的精神,继续强化能力培养,凸显了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
纵观全卷,自然地理考查比例较大,选择题部分突出考查了山脊与山谷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经纬网知识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锋面气旋、水循环、城市化等知识点,综合题则主要强调了区域特征分析、读图能力培养、洋流、气候变化分析等综合技能;人文地理方面则重点考查了人口与城市化、区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等。
同时,试卷也不回避热点事件与热点区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涉及到如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及成因、低碳经济、救灾储备库的科学选址等。
【试卷亮点】紧密结合当前地理热点,在第39题中设计了一些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特点分析,以及应对当前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救灾储备库的位置等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1、【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 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Ⅱ卷)详解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解析: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考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势低平,南北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解答】解:A、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加之受地形的阻挡,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故不符合题意;B、该地区南部是高大的高原山地,印度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C、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由等高线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中间地势低平,南北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因此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故正确;D、该地区北部有高山阻挡,北冰洋的水汽难以到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能够读图定位,然后读图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地区应为中亚,此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材料指出,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所以造成涝灾的因素是冰川融水,而涝灾严重的原因是此前积雪较往年更多.【解答】解:结合题干信息,该地区与2010年5月天气晴朗,气温骤升而出现了洪水灾害,故判断可能是由于5月大量的冰川融水而导致的,故推断此前该地区应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而形成了该地区较常见更多的积雪量。
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
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
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题眼】据图示的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
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1)
2010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 4 小题,每个小题 0 分,满分 0 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 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 1~2 题.1.(4 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 .耐湿2.(4 分)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 .化肥B .农家肥C .农药B .耐旱C .耐盐D .抗倒伏D .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 M 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示意 M 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 3﹣5题.3.(4 分)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 M 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 .设计4.(4 分)M 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 .大型服装超市B .服装专卖店C .代理销售商B .提供面料C .加工D .送货上门D .信息交流平台5.(4 分)在 M 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 .配送仓库B .面料厂C .制衣厂D .仓储中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 8 日(多云)9 时到 9 日(晴)18 时.监测结果如图 2 所示.据此完成 6~8 题.6.(4 分)图示的最大温差也许是(ꢀꢀ)A.4℃B.12C.16℃D.18℃7.(4 分)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4 分)下面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 日 15 时左右 B.8 日 22 时左右C.9 日 15 时左右D.9 日 18 时左右假设从空中 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 m 和晨昏线 n 如图所示.R 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 S.据此完成 9~11 题.9.(4 分)S 地的纬度(ꢀꢀ)A.与 M 地相同B.介于 M.N 两地之间C.高于 N 地D.低于 M 地10.(4 分)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 N 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 地的白昼比 N 地长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1.(4 分)若 R 点沿直线 RS(ꢀꢀ)A.上升,看到 m.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 m.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 m.n 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 m.n 的形状保持不变ꢀ二.解答题(共2 小题,满分56 分)12.(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各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 a 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 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 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3.(20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 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 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河.黄河.ꢀꢀ河.(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2010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4 小题,每个小题0 分,满分0 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 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 1~2 题.1.(4 分)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考察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等),沿海滩涂受海水影响明显,含盐量高,经过改良后方可种植农作物.【解答】解:沿海滩涂受海水的影响,盐度或含盐量较大,影响很多农作物生长,经过改良后,适应性的植物还应是耐盐。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赵丽欣邮编:134001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以下简称试卷)总的来看自然地理(52分)与人文地理(58分)大致相当,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增加了选作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与往年相比,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的全国2卷与宁夏卷,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特点一: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而是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启示一: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选择题9-11题中死海再一次出现,以及地理学科非常经典的地球运动部分没有题,这都再一次印证了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也绝不是轮流坐庄,传统的考题一般比较直接地考查教材知识点,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运用多种设问的形式和角度,紧紧围绕考纲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设问,尤其是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选择题的4题,学生要仅靠学习的教材中的知识是无法作答的,必须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2000年起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推论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最多,这些人口要18年后才能全部成为劳动力所以2019年人口负担最轻,同理这些人要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所以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既是高考的要求,同时这四项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四项能力结合起来既是学生答卷过程,实质上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探究过程。
如第36题,第⑴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考察虽然是“地形分布”但绝不是简单的“是什么”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首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MN一线的等雪期线的分布状况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分布,进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地形与等雪期线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二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2010年地理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卷)文科综合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D.送货上门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8北市中心南642222286420141618810124121018161421℃17℃9℃13℃17℃A.4℃ B.12 C. 16℃ D. 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33假设从空中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 和晨昏线n 如图所示。
R 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北MmNn9.S 地的纬度A .与M 地相同 B. 介于M 、N 两地之间 C .高于N 地 D. 低于M 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 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 .S 地的白昼比N 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 点沿直线RSA .上升,看到m 、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 .下降,看到m 、n 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 .上升,看到m 、n 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 .上升或下降,看到m 、n 的形状保持不变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O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1,完成1~3题。
B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B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D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A.雷暴频发B.严重缺氧C.有大量可燃气体D.火山灰浓度大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
读图2.完成4~5题。
4.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l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6~8题。
6.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距离B.热量条件C.劳动力价格D.种植技术7.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8.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A.运输成本B.用地成本C.原材料成本D.劳动力成本读图3。
完成9~10题。
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C.水D.光照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版)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
第Ⅰ卷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1-2题解析:C D 由题意可知江苏北部为沿海滩涂,含盐量较大,围垦短期内盐碱化严重,种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短期内成效比较突出的应注入淡水,"以淡压咸"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
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3.题解析:A 由图可知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呼叫、设计等”.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4.题解析:由图例可知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应该依靠“信息交流平台”来完成。
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并与第3题拖挂.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5.题解析:A 在公司中面料厂、制衣厂、和仓储中心之间由一定的时间制约,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很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
考查商业经验区位因素.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6.题解析:C 此类题目主要是考察同学们对等值线的掌握和应用及简单地理推算能力.从图中看到等值线的等值距为2,所以可以找出最大的取值范围(21-23)最小的取值范围(5-7)可以得出温差范围(14-18)(注意是开区间).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7.题解析:需要仔细看图,提取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资料信息并调动等值线等基础知识回答天气时间变化.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应为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应该找白天的时间段,白天变化晴天的等值线比多云天密集。
C.从正午到午夜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因为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8.题解析:考查热岛效应.首先得搞清什么是热岛效应,就是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最强应该找市中心与郊区温差最大的是,(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市中心和郊区弯曲度最大的地方)应该为8日22时。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
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S地的纬度
A.与M第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解析:9-11题
这是一组地球运动类的题目,题目设置角度新颖,从空中一点看球面上纬线和晨昏线的形状,还要根据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S来做题,很抽象,很难让学生利用此图去想象此时的一些地理现象,那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从给的材料这根纬线和晨昏线相交的情况来看,纬线和晨昏线离的很近,也就是说此纬线上昼夜相差悬殊(或者可以看出晨昏线和此纬线接近相切)一定是纬度很高,接近极圈的度数。
而且看到此纬线很平直应该是R点离地球表面很近。
9. 解析:问S的纬度,由上可知M所在纬线为高纬度,M纬线圈弯曲度很大,从高纬度的空中的一个点做地表的垂直投影,在此要知道怎样做空中某一点到地球表面的投影。
(做法参照数学知识,应过此点和地心连线的相交于球面上的点就是该点的投影,如图三所示)应该实际上是到了M纬线以下。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0.解析:如果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到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由题干可知,N地看到太阳正在落下,如图二,说明此纬线上昼长夜短,根据纬线和晨昏线的情况可推断此半球应为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
据题A.S地的白昼比N地长应为S地的白昼比N地短(见图三)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正确,因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又是当地的夏季,所以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因为巴西东南部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又是南半球的冬季应为低温少雨。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因为长江口此时为夏季淡水注入多,盐度值较低。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11.解析:若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应该不变,因为只要是同一时刻晨昏线与此纬线的焦点不变,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应不变。
但形状会发生变化,就是C.上升,看到m、n 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因为距离越远看到的纬线越接近弧形,晨昏线越接近直线。
第Ⅱ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
(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16分)
39 .(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顶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
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
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
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
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是草木都尽,旱甚,霸水将竭,井多污水。
”百姓嗷嗷待辅,“聚泣田亩。
”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槁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
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图6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6分)
(2) 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
(4分)
(3) 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16分)
(4)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14分)
(5)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8分)
(6)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