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核酸及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流程
![紫外分光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9c46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7.png)
紫外分光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流程英文回答: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for Protein Quantification.Principle: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is a widely used technique for protein quantific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proteins absorb ultraviolet (UV) light at a wavelength of 280 nm, primari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in their structure. By measuring the absorbance of a proteinsolution at 280 nm,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otein can be determined.Materials:UV-Vis spectrophotometer.Quartz cuvettes.Protein sample.UV-transparent buffer (e.g.,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rocedure:1. Prepare the sample: Dilute the protein sample in the UV-transparent buffer to a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range (typically 0.1-1 mg/mL).2. Zero the spectrophotometer: Fill a quartz cuvette with the UV-transparent buffer and place it in the spectrophotometer. Set the wavelength to 280 nm and adjust the instrument to zero absorbance.3. Measure the absorbance of the sample: Replace the buffer cuvette with a cuvette containing the protein sample and measure the absorbance at 280 nm.4. Calculate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Beer-Lambert Law:Concentration (mg/mL) = (Absorbance Dilution Factor) / (Extinction Coefficient)。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使用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a76dfa561252d380eb6eda.png)
应用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
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我们实验室主要是用来测物质的光度以求得物质的浓度或者酶活。
基本原理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谱图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A= kcl式中比例常数k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c为吸光物质浓度,l为透光液层厚度。
组成各种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其基本结构来说,都是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信号指示系统。
1.光源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色散元件的质量。
色散元件常用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者不能用于紫外区。
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
4、检测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5、信号显示系统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字显示装置等。
操作步骤操作之前1.1开启电源进行初始化开启主机电源,分光光度计将按屏幕所显示的项目进行自检和初始化,如下图所示。
所有项目检测完毕,初始化结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min(若使用多池检测需5min)。
每个项目进行初始化操作时将被加亮显示,当初始化完成后,该项右边的星标也将加亮显示。
实验7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精)
![实验7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精)](https://img.taocdn.com/s3/m/018b727669eae009581becbc.png)
四、试剂
1、5%~6%氨水 2、钼酸铵-高氯酸试剂(沉淀剂)。如配
制200mL可在193mL蒸馏水中加入 7mL70%高氯酸和0.5g钼酸铵。
五、实验操作
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待测的核酸样品 500 mg,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 少量的水稀释。然后用5%~6%氨水调至 pH7,定容到50mL。
实验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
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共轭双键系 统,能吸收紫外光。RNA和DNA的紫外吸收 高峰在A260nm波长处。通常规定:在 260nm波长下,浓度为1μg/mL的 DNA溶液 其光密度为0.020,而浓度为1μg/mL的RNA 溶液其光密度为0.024。
六、计算
如果已知待测的核酸样品不含酸溶性核苷 酸或可透析的低聚多核苷酸,即可将样品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20~50kg/mL)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五、实验操作
2、取2支离心管,向第一支管内加入2mL样品溶液和2mL 蒸馏水;向第二支管内加入2mL样品溶液和2mL沉淀剂, 以除去大分子核酸作为对照。混匀。在冰浴或冰箱中放置 30分钟后离心(3000r/min,10分钟)。从第一管和第二 管中分别吸取0.5mL上清液,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用光 程为1cm的石英比色杯,于260nm波长处测其光吸收值 (A1和A2)。
二、实验原理
故测定未知浓度RNA或DNA溶液A260nm波 长的光吸收值即可计算出其中核酸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便。若样品内混杂有大量的核苷 酸或蛋白质等能吸收紫外光的物质,则测定 误分析天平 3、容量瓶 5、吸管
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b38e8c1ee009581b6ad9ebbb.png)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一、微量凯氏(kjeldahl )定氮法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 2co2+3so2+4h2o+nh3 ⑴2nh3+h2so4 --- (n h4)2so4 (2)(nh4)2so4+2nao- 2h2o+na2so4+2 nh3 ⑶反应(1)、(2)在凯氏瓶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
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
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得。
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 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一)实验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C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围为1-10mg蛋白质。
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1•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实验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实验九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ad20b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8.png)
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核酸含量测定
操作步骤
准备标准品、未知样品和空白对照;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调整波长、设置测量模 式;将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分别放入样品池;记录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品的标准 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核酸含量。
02
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峰,这是核酸特有的吸收峰,可 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
核酸的紫外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随着核酸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 增加。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核酸浓 度呈线性关系,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核酸含量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核酸含量计算公式:核酸浓度(μg/mL) = (A / V) / (1000 × L) × (100 / S)
其中,A为吸光度值,V为样品体积(mL),L 为光程(cm),S为核酸分子截面积 (cm²/μg)。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光程一致,以减小 误差。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样品污染,以免影 响实验结果。
对于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核酸样品,可能需要采 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03
实验步骤
样品制备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05
实验总结
实验收获与体会
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 操作。
认识到实验操作对结果准确性的 影响。
01
02
掌握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03
04
了解了核酸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 性。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1abb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a.png)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样品紫外吸收特性的仪器。
以下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步骤:
1. 准备工作:将紫外分光光度计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确保仪器平衡。
检查光度计的光源和检测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校准:使用标准溶液校准光度计。
选择适当的标准溶液,并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中的步骤进行校准。
3. 准备样品:根据需要,将待测样品制备成溶液或固体。
确保样品处于透明状态,以便紫外光可以透过。
4. 装载样品:打开仪器的样品室,将样品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并关闭样品室。
确保样品与光束的路径在同一直线上。
5. 设定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测量范围,设置光度计的相关参数。
例如,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光程长度和检测器灵敏度等。
6. 开始测量:启动光度计,开始测量。
仪器将通过发射紫外光并测量透射或吸收的光强,得到样品的光谱图或吸光度值。
7. 记录和分析数据:根据测量结果,记录并分析数据。
可以使用仪器自带的软件或其他外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8. 清洁和保养: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洁样品室和其他附件。
定
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请注意,具体使用方法和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使用前详细阅读仪器的操作手册,并按照其指示进行操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2cfff80242a8956bece406.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核酸分析中的应用摘要 综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总量的方法,总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核酸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文中选用上海元析UV6100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关键词 核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小分子1. 引言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的生物信息大分子。
天然存在的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 和核糖核酸 (RNA) 两大类。
1953年watson 和crick [1]提出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从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生命遗传信息通过DNA 的半保留复制进行代代遗传的机理,从此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核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核苷酸。
核苷酸完全水解可释放出等量的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
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分别为腺嘌呤(adenine, A ),鸟嘌呤(guanine, G ),胞嘧啶(cytosine, C ),胸腺嘧啶(thymine, T )和尿嘧啶(uracil, U)。
其中,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存在于DNA 和RNA 分子中,胸腺嘧啶仅存在于DNA 分子中,尿嘧啶仅存在于RNA 分子中。
DNA 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遗传基因,决定着细胞和个体的遗传性;RNA 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2]。
因此,它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其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核酸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药物小分子能与核酸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其模板作用,使核酸链断裂,进而影响基因调控和表达功能[3]。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DNA 的化学环境就是指DNA 周围存在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这些小分子物质与DNA 的相互作用,对于认识小分子物质的活性及药物、污染物或毒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紫外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吸收法
![紫外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吸收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25cde76bd97f192379e92c.png)
★★★★★实验6 紫外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吸收法一、目的1、了解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由于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
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利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
因此,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特别是在柱层析分离中)广泛应用。
此法的缺点是:(1)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2)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是不相同的,即使经过校正,测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可作为初步定量的依据。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一)试剂1、标准蛋白溶液准确称取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校正的标准蛋白质,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溶液配制成浓度约为1mg/mL的溶液。
(二)器具1、紫外分光光度计。
2、试管和试管架。
3、吸量管。
四、操作步骤(一)标准曲线法1、标准曲线的绘制按下表分别向每支试管加入各种试剂,摇匀。
选用光程为1cm的石英比色杯,在28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各管溶液的A280值。
以A280值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345678标准蛋白质溶液/ml00.5 1.0 1.5 2.0 2.5 3.0 4.0蒸馏水/ml 4.0 3.5 3.0 2.5 2.0 1.5 1.00蛋白质浓度/(mg/mL)00.1250.2500.3750.5000.6250.750 1.00A 2802、样品测定取待测蛋白质溶液1mL ,加入蒸馏水3mL ,摇匀,按上述方法在280nm 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蛋白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4542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a.png)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一、简介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紫外光谱的仪器,可以通过测量试样吸收或透过紫外光的能力来分析物质的特性和浓度。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环境等领域的实验室中。
二、仪器部件1. 光源: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通常采用氘灯或钨灯,用于产生紫外光。
2. 单色器:单色器可以选择特定波长的光,并将其传输给样品。
3. 样品室:样品室是放置样品的位置,通常采用石英室,以适应紫外光的传递和测量。
4. 光探测器:光探测器用于测量样品吸收或透过光的强度。
常用的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PMT)和光电倍增管(PMT)。
5. 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和处理测量到的数据,并显示光谱曲线。
三、使用步骤1. 准备测量:首先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光源、单色器、样品室和光探测器都正常工作。
清洁样品室,避免任何杂质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2. 设置条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检测模式。
根据所需的光谱范围和试样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
然后选择透过光(T)或吸收光(A)模式。
3. 校零:在测量之前,进行校零操作以消除仪器和样品本身对测量造成的影响。
使用纯溶剂或空白样品进行校零,将测量结果设置为零。
4. 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确保样品与光束之间没有气泡或杂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 测量:开始测量前,请确保样品室盖子关闭。
启动测量程序,仪器将自动对样品进行扫描并记录光谱数据。
6. 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仪器将显示测定的光谱曲线。
可以选择在特定波长处记录吸收或透过光的强度值。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7. 清理仪器: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仪器,将样品室和其他部件进行清洁,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注意事项1. 避免直接接触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容易受到污染或损坏,使用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光学部件,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校准: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完整版)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beae2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完整版)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法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开机1.打开仪器电源。
2.打开电脑,点击UV Analyst 进⼊光谱分析软件。
3.软件将⾃动搜索仪器端⼝,点击“联机”,软件与仪器联机成功。
⼆、选择测试模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测试模式。
仪器提供的测试模式有“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定点测量”“定量测量”“核酸测量”和“蛋⽩质测量”【波长扫描】主要⽤以检测样品对⼀定范围波长光的吸收情况,以便对样品进⾏定性测量。
1.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波长扫描”即可进⼊波长扫描界⾯。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及检测光路同时放⼊装有空⽩溶液的⽐⾊⽫。
4. 点击“基线测量”以扣除空⽩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
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注意:在“基线测量”中所选择的基线必须与参数设置中基线⼀致!【时间扫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光度(或透过率)随时间的推移⽽发⽣变化情况。
主要⽤以检测样品的稳定性或进⾏化学动⼒学研究。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定量测量界⾯。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及检测光路同时放⼊装有空⽩溶液的⽐⾊⽫。
4. 点击“基线测量”以后扣除样品空⽩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
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定点测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中的吸光度(或透过率)。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定量测量界⾯。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及检测光路同时放⼊装有空⽩溶液的⽐⾊⽫。
4. 点击“⾃动校零”,以扣除该波长中空⽩溶液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实验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c8f7572b160b4e767fcfb7.png)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3.掌握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以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紫外光:10-400 nm 可见光:400-780 nm(可被人们的眼睛所感觉)特点:带光谱、分子光谱应用:定性分析-最大吸收波长; 定量分析-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a.定性分析原理:吸收曲线:吸收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b.定量分析原理: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即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
c.仪器组成部件:各种类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下图所示,从总体上来说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记录装置。
2.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原理:(1)蛋白质可作定量分析的原因: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所以蛋白质溶液在275--280nm具有一个吸收紫外吸收高峰。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服从朗伯-比耳定律,因此可作定量分析。
该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范围为0.1—1.0mg/mL。
(2)此种方法测量的准确度差一点的原因:由于不同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不同,所处的微环境也不同,所以不同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光吸收职也不同。
据初步统计,浓度为1.0 mg/mL 的1800种蛋白质及蛋白质亚基在280nm的吸光度在0.3—3.0之间,平均值为1.25+/-0.5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8f3d7a5bcd126fff6050b06.png)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3、掌握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80 nm附近(不同的蛋白质吸收波长略有差别)。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的关系服从朗伯-比耳定律。
该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的盐类不干扰测定。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以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紫外光:1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特点:带光谱、分子光谱应用:定性分析-最大吸收波长;定量分析-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a.定性分析原理:吸收曲线:吸收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b.定量分析原理: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即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
c.仪器组成部件:各种类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下图所示,从总体上来说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记录装置。
2.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原理:(1)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所以蛋白质溶液在275--280nm具有一个吸收紫外吸收高峰。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服从朗伯-比耳定律,因此可作定量分析。
该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范围为0.1—1.0mg/mL。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c2553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3.png)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1.准备工作:a.校准:首先需对光度计进行校准,根据厂家说明书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清洁:检查光度计光源、样品室和光栅等部分是否干净,并在需要时清洁它们,避免污染样品。
2.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并等待光度计进行自检。
a.按照使用手册上的操作步骤,打开光度计电源开关。
b.光度计将开始进行自检,等待自检完毕。
3.设置基线:a. 点击或转动前面板上的“Baseline”按钮或旋钮,以将光度计调整到基线模式。
b.将基础吸光度设置为零,通过将样品室中的“空白”溶液或透明盖玻片放入样品室中,调节光度计操作界面上的参数。
4.设定波长和扫描速度:a. 在光度计操作界面上,输入所需的波长(nm)。
b.选择适当的扫描速度以适应样品的待测范围,确保测量结果有足够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扫描速度设置在中等档位。
5.放入样品:a.打开样品室盖,并将待测的样品放入样品室。
b.关闭样品室盖,确保样品在光度计操作过程中不受外界光线干扰。
6.测量:a. 点击或转动前面板上的“Measure”按钮或旋钮,以开始测量。
b.光度计将通过测量样品吸光度或透射率,输出测量结果。
7.数据分析与记录:a.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
b.使用该软件将测量结果转化为所需的吸光度或透射率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和记录。
8.清洗与保养:a.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及时清洗样品室,避免样品残留导致的污染。
b.定期检查和清洁光源和光栅部分,以确保光度计正常工作。
9.注意事项:a.避免直接触摸光栅和其他光学元件,以免损坏。
b.对于不同波长的测量,需要更换合适的光栅或滤光片。
c.避免样品蒸发和光源老化等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
总之,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简单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害。
合理设置测量参数,正确处理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将会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09a3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d.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的实验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得到样品的吸光度和浓度等重要参数。
在科研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技巧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一、准备工作1.1 样品的制备:首先要准备好需要测量的样品,确保样品的制备符合实验要求,并且样品溶液的浓度和透明度在光度计测量范围内。
1.2 仪器的准备: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将仪器预热至稳定的工作温度,同时检查仪器的灯泡和光栅等部件是否正常。
二、测量操作2.1 校准仪器: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装样品:将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光度计的比色皿或石英比色皿中,注意不要留下气泡或杂质。
2.3 设定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定光度计的波长、光程和测量范围等参数。
2.4 测量数据:开始测量之后,观察样品的吸光度变化曲线,并记录下稳定的吸光度数值。
三、数据处理3.1 计算浓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值,使用比色法或标样法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3.2 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样品的吸收特性和浓度变化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四、仪器维护4.1 清洁保养:每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光度计的仪器和光学部件,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4.2 故障排除: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处理。
五、注意事项5.1 防止污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或交叉污染,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2 安全操作:使用化学药品和致癌物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通过以上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一实验仪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实验人员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操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及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7e42ee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当光线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吸收峰。
通过测量样品吸收的光强,可以得到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
常用的光谱仪器是分光光度计,它能够实现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和测量。
应用:1.定量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各种物质。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物质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吸光度测量值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在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例如,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测定药物的浓度、纯度和含量,评价药物的质量。
同时,通过分析药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性,可以了解药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3.生化分析:生物体内的很多生物分子都具有紫外可见吸收特性,这使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成为生化分析中常用的工具。
例如,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和核酸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研究其构象和浓度。
此外,也可以用于测定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激素和维生素等的浓度。
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分析水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例如,可以利用其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磷酸盐等的浓度。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食品检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行业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可以通过测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的含量来评价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测定维生素、氨基酸、酚类和色素等在食品中的含量。
总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简单、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优点,且适用范围广泛。
它在化学、制药、环保、医疗和食品等领域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研究物质性质和反应机理,以及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都起着重要作用。
紫外分光测蛋白浓度
![紫外分光测蛋白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bf4221f111f18583d05a19.png)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且在此波长内吸收峰的光密度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故可作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但由于各种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不同,故要准确定量,必需要有待测蛋白质的纯品作为标准来比较,或且已经知道其消光系数作为参考。
另外,不少杂质在280nm波长下也有—定吸收能力,可能发生干扰。
其中尤以核酸(嘌呤和嘧啶碱)的影响更为严重。
然而核酸的最大吸收峰是在260nm。
因此溶液中同时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OD260nm,与OD280nm。
,然后根据两种波长的吸收度的比值,通过经验公式校正,以消除核酸的影响而推算出蛋白质的真实含量。
本法操作简便迅速,且不消耗样品(可以回收),多用于纯化之蛋白质的微量测定。
主要缺点:当待测的蛋白质与标准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时,则产生—定误差,混有核酸时必须分别测定280nm和260nm两处的OD值,再按公式推算蛋白质含量。
[操作]取试管7支,各管混匀,盛于石英杯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以空白管调节零点,分别于280nm、260nm波长下测定各管光密度。
[计算](一)直接根据标准液与待测液的光密度值(OD280nm),或从标准曲线,求得样本蛋白质含量。
以标准管各管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测定管光密度值,直接查标准曲线求得样本中蛋白质的含量。
1.选一种与待测样本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似的蛋白质纯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lmg/m1,作为稀释标准蛋白质溶液。
2.用生理盐水稀释待测样本蛋白质至浓度约为lmg/m1,即为稀释样本蛋白质溶液。
(二)利用经验公式直接计算样本蛋白质含量,准确吸取血清样本0.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即500倍稀释,在280nm和260nm两处波长分别测得光密度值、再按下列公式计算。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0c77afdd3383c4bb4cd275.png)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
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核酸的定量是分光光度计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
可以定量溶于缓冲液的寡核苷酸,单链、双链DNA,以及RNA。
核酸在波长260 nm处有最高吸收峰。
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所以嘌呤和嘧啶以及一切含有它们的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都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
但紫外法不能区分DNA和RNA,只能用来鉴定核酸的纯度和含量。
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
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260nm处的吸收值公为核酸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
RNA的260nm与280nm吸收的比值在2.0以上;DNA的260nm与280nm 吸收的比值则在1.9左右。
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比值即下降。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
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核酸的定量DNA和RNA都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它们的吸收高峰在260nm波长处,每种核酸的分子构成不一,因此其换算系数不同。
定量不同类型的核酸,事先要选择对应的系数。
如:1OD 的吸光值分别相当于50μg / ml 的dsDNA,37μg / ml 的ssDNA,40μg/ml的RNA,30μg/ml的寡核苷酸。
测试后的吸光值经过上述系数的换算,从而得出相应的样品浓度,这些由分光光度计内预设的程序执行,因此,测试前选择正确的程序,测试样品的类型,首先测试空白液,然后再测试样品,注意输入样品稀释倍数。
如何避免吸光值漂移读数不稳定可能是实验者最头痛的问题。
灵敏度越高的仪器,表现出的吸光值漂移越大。
事实上,分光光度计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原理,允许吸光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仪器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7104ee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2.png)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一、实验目的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共轭双键系统,能吸收紫外光。
RNA和DNA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 nm波长处。
遵照有色溶液对光吸收的物理定律即Lambert-Beer定律,可以从紫外光吸收值的变化来测定核酸物质的含量。
一般在260 nm波长下,每毫升含1μg DNA 溶液的光吸收值为0.020,每毫升含1μg RNA溶液的光吸收值为0.022。
故测定未知溶液在260 nm的光吸收值即可计算出其中核酸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便,迅速。
蛋白质和核苷酸等也有紫外吸收。
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 nm波长处,在260 nm 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RNA的260 nm与280 nm吸收比值在2.0以上;DNA的260 nm和280 nm吸收比值在1.9左右,当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时,比值下降。
若样品中混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苷酸等紫外吸收物质时,应设法除去。
三、实验器材S54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指南:插上电源插头,打开仪器左侧面下方的电源开关,本仪器具备计算机自检与波长及100%线自正功能,开机后显示窗两侧8灯全亮,指示灯进入自检与自校状态,约需10多分钟。
当TRANS灯亮即说明自校结束进入待机状态,可随时应用。
设定波长(本实验波长为260 nm和280 nm),按再按确认,显示窗改变波长至设定值。
推开比色室的盖子。
将空白和样品溶液分别仔细倒入特殊的石英比色皿中(倒入之前先用少量溶液润洗比色皿一次),用擦镜纸擦去比色皿表面的余液,然后将比色皿插入比色室里的卡座中,拉动卡座拉杆,将空白液的比色皿置于光路中。
按MODE键,使TRANS.透射比键灯亮,在比色室盖子关闭的状态下按一下0%T键,使显示窗中的数字为0.000。
关闭比色室的盖子,按一下100%ABS,使显示窗中的数字为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测定未知浓度RNA溶液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认识 紫外分光光度计
认识 紫外分光光度计
认识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开机自检,预热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将对照及样品依次放入比色池中 选择“光度测量”模式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输入测量所需的波长
3、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计。 未知蛋白质标准溶液,可用结晶牛血清蛋 白或酪蛋白,预先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 蛋白质含量,根据其纯度配制成 1~2.5mg/mL 的溶液。 0.9%NaCl溶液。
4、实验步骤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将未知的蛋白质溶 液小心盛于石英比色皿中,以生理盐水为 对照,测得280nm和260nm两种波长的吸 光度(A280和A260)。将A280及A260波长处 测得的吸光度按下列公式计算蛋白质弄高 度 C=1.45A280-0.74A260 式中,C为蛋白质质量浓度(mg/ml); 本法对微量蛋白质的测定既快又方便, 它还适用于硫酸铵或其他盐类混杂的情况 ,这时用其他方法测定往往较困难。
5、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测定未知浓皿比较贵重,且易碎,使用 时要小心。 (2)测量吸光度时,比色皿要保持洁净, 切勿用手玷污其光面。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含量
目的和要求 1、学习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 2、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含量 的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比色池推到对照组对准光源, 调100%透过 率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比色池拉到样品组对准光源, 测试。测量 结果依次显示在屏幕上。记录数据。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切换波长,同样程序再测量其他波长处样 品的光吸收值。。
实验器材 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材料及试剂 RNA或DNA样品
实验步骤 将样品配置成每毫升含5~50μ g的核酸溶液, 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260nm处的吸光 度,按下式计算核酸浓度和两者的吸收比 值: DNA浓度(ug/ml)=A 260/0.02 RNA浓度(ug/ml)=A 260/0.024
实验原理 DNA和RNA都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最大 吸收峰在260nm波长处。紫外吸收是嘌呤环 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性质, 所有嘌呤和嘧啶的物质,都具有吸收紫外 线的性质。 用1cm光径的比色杯测定核酸的A260nm时, 1ug/ml的DNA溶液吸光度为0.020,同样 浓度的RNA吸光度为0.024.因此,可以用 下列公式计算样品的核酸含量 DNA浓度(ug/ml)=A 260/0.02 RNA浓度(ug/ml)=A 260/0.024
2、实验原理 蛋白质组成中常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 族氨基酸,在紫外光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峰,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呈正比,故 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通过比色来测定蛋白质的含 量。由于核酸在280nm波长也有光吸收,对蛋 白质测量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核酸的最大吸收 峰在260nm。如同时测定260nm的光吸收,通 过计算可以消除其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因此如 溶液中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280nm及 260nm的吸光度,才能通过计算测定溶液中的 蛋白质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