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和叙述的辨析
写作手法及相似概念辨析
写作手法及相关概念辨析
写作手法是写作上外延最大的一个概念,只要是一个作品在写作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都可称为写作手法,一般包括: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③叙述方法、④表现手法等。
(一)修辞方法,一般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等。
(二)表达方式,只有5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三)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四)表现手法:文学创作中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叫做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表达方式有五种
表达方式有五种:(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方法:说明式语言.叙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议论式语言.抒情式语言写作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表达方式抒情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写作手法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描写方法等的辨析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1.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2.环境描写又分为:①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②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手法。
一、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容的基本形式。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写作主体的定义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的定义写作主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真正的写作主体,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有明确的写作主体意识;能够自主的驾驭写作行为写作行为系统的构成要素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辨析:“作者”与“写作主体”作者——一直存在;写作主体——只存在于写作行为过程中作者——范围,可能是机关、法人、组织;写作主体——只能是实际写作人员写作主体的动力系统人的写作行为,是由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构成的。
动力系统是个体有效进行、顺利完成写作活动的推动力。
动力系统的构成:动机:既指某一具体的写作动机,也指主体从事写作活动的整体动机。
前者常常表现为写作冲动,后者表现为写作主体对写作活动的兴趣、信念、理想、意向及定势等。
意志:进入活动的心理保障。
如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大胆无畏、勇敢等等,保证或制约着主体的写作行为。
写作意识——文章图式文章图式:人在对文章的接触中(如阅读、写作、分析等),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关于文章的外在结构、内在结构和审美规范等种种特征的印象、感觉、知觉的表象的总和。
文章图式,是对文章最终本质、本体的感性把握、心理经验,是文章特征知识的不断建构。
写作中主体的思维过程:触发思维继发思维完型思维写作客体:当写作行为发生时,人类以主体的身份观照世界,在主体观照下,与主体发生某种作用的那部分“世界”。
写作客体特征♦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写作材料: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客体进行选择,有的客体可以成为材料,有的不能。
认识客体在前,获得材料在后。
写作客体中那些可能、可以或者已经派上用场的,称为“写作材料”写作题材:从材料中提取题材(从物质转化为观念),前面的世界、客体、对象、材料,都是认知事物。
而“写作题材”,思维指向是“写什么”。
写作题材,就是主体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出来的使用在文章中的写作受体的定义照传播学的说法,信息传播的过程,有三个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接收器,三者构成一个反馈系统。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辨析
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为了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更为具体明朗,通常有以下几种描写方法:1、语言描写:就是把人物说的话直接或间接引用出来,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样就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我奇怪地问:“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这句话就是语言描写,把“我”说的话引用下来,表现我幼稚不懂得父亲这样做的原因。
2、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声音、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的描写方法。
例如: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这是《穷人》中对西蒙两个孩子的描写,通过这段外貌,表现两个孩子的可爱与可怜。
3、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描写方法。
恰当运用心理描写,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例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是《詹天佑》中对詹天佑的心理描写,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它不同于外貌描写的地方就是描写人物面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例: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穷人》中对渔夫的神态描写,反映渔夫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既想帮助这个邻居又感到生活的压力。
5、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例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手法(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夸张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效果是指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接受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和心中所想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
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1.拟人把……人格化,给予人的思想,人的活动和行为。
2.比喻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使这个事物生动形象。
3.对比为了强调……突出了……4.对偶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5.排比壮阔了文章的气势,也使内容层层深入,读起来朗朗上口。
6.反问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7.反复起强调作用。
8.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辨析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关于表达方式: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完美版
暴风雨恶劣天气的描写是为杜小康找鸭群、 与父亲走失、经历磨难作铺垫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
——几种艺术手法的 辨析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也称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 达 技 巧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03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
象征和比喻】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和比喻有着相似之处。如巴金的《月》一文中,“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这句话,就是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的特征。 象征和比喻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比喻属于修辞范畴,它可以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的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它一般都用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不言中让读者自己去意会。 是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一般适用于抒情散文作品中。而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 所以在象征性散文中,象征的本体只是手段,寄情寓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
课本举例: 《蝉》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五种叙述方式辨析
五种常见叙述方式1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4、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5、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6、直接叙述: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7、间接叙述: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
扩展资料: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同时,议论说理的文章与应用性文体也离不开它以介绍事实材料与交代-写作经过。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
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
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果叙述有两个以上的头绪,也可以按并列顺序排列语句。
叙述一般不用中心句。
五种常见叙述方式2一、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未进行叙述。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辨析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辨析记叙文除了主要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之外,还经常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辨析记叙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问题。
1、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能够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2、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升对所叙事物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增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这是理解文章主是思想的重要途径。
3、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抒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
抒情往往与表达、描写、议论配合使用。
抒情在记叙文中使用得好,能够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主要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章中说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中考阅读 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行测成语辨析600词
行测成语辨析600词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 首当其冲。
- 含义: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辨析:不能理解为“首先冲在前面”。
例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企业首当其冲,面临巨大的压力。
2. 万人空巷。
- 含义: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辨析:不能理解为“街巷空无一人”。
如:这位球星退役的消息传来,当天他的家乡万人空巷,人们都来为他送行。
3. 不刊之论。
- 含义: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 辨析:“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削除、修改”,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例如: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堪称不刊之论。
4. 文不加点。
- 含义: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辨析:“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如:他才思敏捷,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
5. 不足为训。
- 含义: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辨析:“训”不是“教训”,而是“准则、典范”。
例如:他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不足为训。
6. 明日黄花。
- 含义: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 辨析:不是指“明天的黄花”。
如: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产品,如今已是明日黄花。
7. 对簿公堂。
- 含义:原意为在官府上受审问,现多被误用为在法庭上打官司。
- 辨析:“簿”是文状、起诉书之类,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公堂上”。
例如:这起民事纠纷最终对簿公堂,由法官来裁决。
8. 空穴来风。
- 含义: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 辨析:不能理解为“毫无根据”。
如:这件事看似空穴来风,其实是有一定的缘由的。
二、近义成语辨析。
1. 鱼目混珠与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 含义: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 辨析:侧重于以假乱真的结果,一般形容物。
例如:市场上有些不良商家鱼目混珠,把人造宝石当作天然宝石出售。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阅读基础知能之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第一章表达方式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我散步时出现的。
——歌德一、表达方式就五种表达方式,是语言和文字交流中传递信息所用的几种常见方法(或者说形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以“吃饭”这件事来说几句,大家体会一下不同的表达方式。
记叙:我吃过午饭了。
或者我正在吃饭。
描写:他狼吞虎咽地吃着,汤都喝得咕咚作响。
议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非只为了吃饭。
说明:吃饭是人类补充体能的主要方式,一般每天三顿。
抒情:这小鱼贴饼吃得真爽啊!分析上面几句,不难发现:记叙,就是述说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它也叫记述、叙述或记事,就是讲故事。
作者将一段经历或故事说清楚,人物与事件是叙事的核心要素。
如果我要分享的是某个画面(比如某个长相很有特点的人的样子或某处优美的风景等),我就必须把我记忆中的画面用语言或文字描绘出来——这就是描写。
描写,是描绘、刻画对象(人、物、场景等),就像画画一样。
注意,描写人物(包括其他事物拟人化)时,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也就是说,不仅写人的样子是描写,写人物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也是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议论,是讲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作出判断。
人们通过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就是经典的议论句。
说明,是向读者介绍事物,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随便拿一袋零食,包装袋上的多数文字都是在“说明”。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但并非一定是如“我思念久违的故乡”“我爱你,中国”这样直截毕露的感情。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两句就是课本上给出的经典的抒情句。
当然,表达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而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才是常态。
所以我们在理解五种表达方式之后,要能分辨它们。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特点、作用、要求详解一、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注意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朗读一下。
句子1:'呼伦贝尔大草原很辽阔。
'句子2:'呼伦贝尔大草原真辽阔啊!'同学们,如果你们真的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景象,你会选择哪个句子呢?我想,大家更多的是选择第2个句子,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从未去过大草原,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因此,我们会被辽阔的大草原震撼,从而产生强烈的赞美之感,而这种感情的抒发,我想只能使用句子2来体现吧,那么,这两个句子为何有如此差异呢?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快速记忆口诀:'书记说疫苗''书'——抒情 '记'——记叙 '说'——说明 '疫'——议论 '苗'——描写考点1 记叙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子:(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2.叙述是记叙文中使用最多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来叙述事件,跟事件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作者容易把握,读者容易理解,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运用顺叙的方法应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2)倒叙,是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回过来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概念辨析
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概念辨析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理解和辨析这些概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及其辨析。
一、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这五种。
记叙,就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
它侧重于对事件的叙述和人物行为的交代。
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描绘出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等等。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可以直接抒情,也就是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间接抒情,通过对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情感。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则是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表现手法则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等等。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比如用白鸽象征和平。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先贬低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感情。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总的来说,表达方式侧重于怎么写,而表现手法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写。
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的辨别教学设计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的辨别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和叙述的区分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这些概念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就概念说概念,我们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这可不能保证,对这些概念,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就能够区分得十分清楚。
所以,在我们要注重表达形式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区分这些表达形式的问题。
而在这些区分中,重要的是区分描写和叙述。
其实它们的区分也并不复杂。
描写是让人物登场,让景物展现,让所写的对象都在读者的面前,在“当下” 的时空位置上,让它们自己表演,自己展示。
而叙述,是由作者给读者陈说、转述,所写对象往往不在读者面前,不在当下。
例如:(1)“爸,我要上学,我才五年级毕业,才十二岁,你怎么不让我上学了?”小红哭喊着,摇着父亲的胳膊,可是,父亲眉毛紧锁着,一句话都不说。
(2)小红今年十二岁,五年级毕业了,她还想上学,可是,她爸不让她上了,她又哭又喊,也无济于事。
(3)青草,野花,山坡像一幅碧绿的地毯,直挂到我的脚下。
杨树,柳树,一团团,点缀在山坡上,是地毯上的图画。
(4)那山坡上长满了青草和野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山坡上的杨树和柳树,一团一团的,像图画。
上面(1)、(3)是描写,(2)、(4)是叙述。
写他人,要他人在场,在当下,如(1);写自己,要自己在场,在当下,如(3)。
这就是描写了。
(2)、(4)之所以不是描写,是因为(2)、(4)中都是“我”在向读者转述,“我”在读者眼前,而“小红”和“那山坡上”的景象都被“我”隔远了,不在场或不出场,不在当下,形象遥远模糊,不符合“描写”的本意。
因而描写的文字中要尽量少用“这”“那”“在”“有”“山坡上”等表示指示、存在、消失、处所的词,因为这些词容易把所写的对象推到远处。
因而描写过去的事物时应当把“我”的转述变成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法是先让人物出场,然后让人物自己回忆自己的往事。
如:(5)王麻子今年三十岁,三年前,他娶了一个老婆,是一个寡妇……(6)王麻子坐在炕头上,一个劲地抽烟,一个又一个的烟圈,悠悠地升起来,在他的头顶上飘散。
三年前,他娶了一个老婆,是一个寡妇……上面例(5)中,由于没让王麻子出场,所以,三年前他娶老婆的事是作者的转述,例(6)中,王麻子出场了,所以,三年前他娶老婆的事,便是对王麻子的心理描写了。
尽管(5)和(6)中的这部分文字一模一样,但一是叙述,一是描写。
可见,描写和叙述的根本区别,是人物、事物的“出场”与否,不是别的什么。
描写和叙述的区分,笼统地说,也就是小说和散文的区分,是小说和写实性的记叙文的区分,是再现与表现的区分。
说“笼统”,是说这是一般性的原则,在特殊的情况下,又有特殊的区分标准。
比如有的散文,从人物、事件的“当下”性、“在场”性看,和小说一模一样,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区分的标准是,小说的目的是客观地再现这些人物和事件,而散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抒情。
小说着眼于客观再现情节,散文着眼于主观表达感情,写实的记叙文着眼于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它们的着眼点分别是:形象、情感、清楚。
更具体的区分不是一下子可以说明白的,只能在具体的文章中根据文章的实际个别地谈。
叙述和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并列相提,但又有明显区别。
一、概念有别。
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
例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这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的影子映在哪里;“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是描写浮云的色彩(像红绸子)、形状(像鸡冠花)。
二、功能不同。
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
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人。
三、对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是人物、事件和景物、物品等,但也有所不同。
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交代、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外貌(指人的容貌、神情、体态、衣着、风度等)、行为动作(包括人物的饮食起居、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中的表现等)、心理特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特点);写事件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空间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侧重于描绘景物的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四、语言各具特色。
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是人们思想的外衣。
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实、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往往运用设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式较多,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情融入声色之中为其特点,感染力强,富有情趣。
弄清楚叙述、描写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写作知识】四、描写与叙述, 相辅相成◎1、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在表达内容和方式上,二者各有侧重。
〖叙述〗要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要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断贯穿起来,——这就要用叙述来做一般的述说和交代。
【描写】在叙述过程中,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这就得用描写来表达。
2、叙述和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同:〖叙述〗要想交代、介绍事物的概貌,把分散的东西串起来,使文章有条理、脉胳分明,就必须用叙述说清楚;【描写】要想把人、事、物、景、环境等,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刻画,使文章生动、形象,就必须抓住特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将事物再现得栩栩如生。
描写,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形象的文字,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3、描写、叙述,二者相辅相成。
在记叙过程中, 描写、叙述,相辅相成,这两种表达手段,缺一不可。
不会叙述——事情就说不清楚;不会描写——文章就会干干巴巴,平淡无味。
在写文章时,叙述、描写是交错运用的:凡属介绍、说明的地方,非重点的地方——就用叙述;凡是重点的地方,具体状态、细节特征,均用描写。
* 这节内容,十分重要。
描写、叙述,你不会正确运用,你就不会写文章!!在2010年8月,我成为了惠阳高级中学的学子,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军训。
本以为,军训只是会让人感觉劳累,然而,军训让我懂得了……记得刚开始军训的第一天,初升的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教官让我们在操场上站军姿20分钟,挺胸,抬头,下颚微收,手贴裤缝,双脚叉开60度,站好了不能动。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军姿都有这么高的要求。
操场上,同学们整齐地站着,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那汹汹的来势又岂是薄薄的云盾可以阻挡的?我们伫立在烈日下,几丝凉风拂过脸庞,留下的却是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我向上瞟了一眼,那可恶的太阳刺向眼睛刺来,好痛!我原本水汪汪的大眼睛在这烈日下顿时眯成了一条缝。
刚站了几分钟,整个身体已经麻木了,膝盖处发酸,脚底下如一团火在不停的燃烧,背、腰、肩如针扎一般疼痛。
老师在一旁提醒着:“如果实在挺不住,可以休息一会儿。
”渐渐地,我感到头晕眩目,累极了!脑中有千千万万个理由可以对老师说:“老师,我实在不行了。
”可是,我却选择了没有理由的坚持,因为我想:接受不了烈日的考验,就不能适应新学校里的生活;接受不了风雨的阻挡,就不能战胜困难。
而坚持,迎来的是成功的喜悦!20分钟过去了,同学们已是汗流浃背,可军训不就是这样吗?再苦再累,都得继续。
只有努力学,认真做,达到标准,才能休息。
劳累了一整天,我躺在床上,默默的想:唉,今天可真累呀,明天我还能坚持下去吗…… 第二天,太阳更加猛烈了,我立正的姿势不再那么端正,可恶,一只蚊子飞到我脸上,怪痒痒的,我快坚持不住了。
突然,我想起了一首歌——真心英雄,里面有一段曲是这样的: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是啊,我们想要成为真心英雄,就要有坚持的信念和乐观的思想,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啊,坚持!请你用神圣的力量守护我的信念,坚持就是胜利!虽然又是劳累的一天,但是,我在那一夜,却这样想:明儿,又是新的一日!军训使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高一(1)班曹凯难忘啊!军训生活!短暂的军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滑过,在欢笑和叹息交错的鼓乐声中结束。
这六天时光就似七个音符,看似平淡,可无论怎样排列都是一曲不平凡的歌;更像这帜热的阳光,看似无色,却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
这六天的军训生活有苦有乐,有酸有甜。
忘不了刚来到军训基地的情景。
同学们提着行李来到营地,真正的军训还没开始,我就感到了其中的艰苦。
不容休息,教官便让我们在操场集合,开始了第一个课目“拔军姿”的练习。
按他们的话说,这首先是要磨练我们军人的姿态与意志,必须挺拔威武,而且最关键的就是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开始,我们还能坚持,可不一会儿,腿就有些发酸,发胀,手也帖不住裤线了,本已头重脚轻的我不禁一晃。
“这是在拔军姿,不是在学墙头草,东风吹西边倒。
无论风吹雨打,蚊虫叮咬,都要稳如泰山,这才能磨练你们的意志。
”教官的话敲击着我的耳膜,让我昂首挺胸,置烈日与蚊虫与不顾,坚持到了最后。
那成功时的快乐,真胜过吃巧克力糖和打游戏机。
也忘不了第一次穿上军装练“军体拳”的情景。
正式的训练开始了,毒辣的太阳下,身着一身厚厚的军装,如同蒸笼一样,脚下湿湿的,如同踩着烂泥,可同学们都咬着牙坚持训练着。
两位教官也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为我们纠正着动作,我们真的很感动,也用心地练着。
终于在最后的汇演中打出了我们的风采,您见了,也会真心地对我们小。
那时,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更忘不了大家联欢的那天中午,虽然说是联欢但大家心里却不好受——毕竟大家马上就要和教官分开了。
在“最后一课”上,黄教官眼睛湿润了,用发颤的声音嘱咐我们……在“最后一课”上,王教官红着眼睛,声音哽咽的祝福我们……此时,班中的同学早已泣不成声,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场面真感人。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得出了一个结论:军训生活充满着感动,充满着真情。
我想对教官说:“您们虽不是诗人,却诵出了不朽的诗篇;您们虽不是太阳,却发出了强烈的光和热;您们虽不是北斗,却给后人指明了方向……这次难忘的军训生活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不仅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和用不言败的精神,更使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人只有以永不放弃的信念与决心去面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高考记叙文范文:难忘的军训发布:佚名时间:2010-8-3 14:02: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刘鑫人气:2360【文字:大小】短暂的7天军训结束了,我并没有因为会马上看到妈妈而高兴,反而有一丝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