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可靠性准则及规定
供配电设计原则及相关要求
供配电设计原则及相关要求供配电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规划和设计供电系统的布置、线路的走向、设备的选型等,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供配电设计原则及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此,设计中应考虑备用电源、双回路供电、过载保护等措施,以应对电力故障和突发情况。
2. 安全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接地装置、漏电保护装置、过电压保护装置等,以防止电气事故和人身伤害。
3. 经济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设备容量、线路截面、电缆敷设方式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4. 灵活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用电负荷的变化和扩容需求。
设计中应预留一定的电容量和线路容量,以便于后期的改造和扩建。
5. 规范性原则: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等。
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设备和材料,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6. 可维护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开关柜、接线盒、检修孔等设施,以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7. 环保性原则:供配电系统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节能设备、低耗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耗。
供配电设计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用电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设备和用电负荷特点,进行合理的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供配电系统的容量和规模。
2. 电源选择:根据用电负荷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和容量,如市电、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等。
3. 线路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用电设备的分布,合理规划线路的走向和布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均衡和稳定。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般与系统的供电状态一致。设备的停 运状态却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用户停电的停运状态, 一般单回路供电系统中串联的设备停运时,都将引起对用户 的停电,这与系统的停电状态是一致的;另一种是不造成对 用户停电的停运状态,当有多台设备并联运行并有足够的冗 余容量的情况即属此类,如果从系统对用户影响的角度来看, 可以说它是停电用户为零的一种停电状态。 建立配电网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必须同时考虑配电网 的状态和设备的状态。因为配电网的状态既反映了系统整体 的状况,又反映了系统对用户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配电网能 够状态的指标,就能够收集面向用户或负荷点的数据,提供 有关系统充裕度的历史数据和资料。而配电设备的状态则反 映了设备的功能和特性及其对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影响。建立 了考虑配电设备状态的指标,就能够收集面向元件的数据, 包括设备停运造成用户停电或不停电的数据;能够提供设备 停运或修理期间的连续数据和资料,为制定设计、运行和维 修策略提供依据。此两者缺一不可。
从理论上讲,由于配电系统状态反映的是配电系统对用 户的连续供电能力。为了表示这种连续供电的能力,配电网 的状态无论采用供电状态或停电状态两者中的哪一种,其结 果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供电状态是经常性的,是正 常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系统内在的各种问题都很难表现出来, 用户一般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而停电状态则是不经常的、 个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正常的状态,它往往是系统内部存 在的某种问题的客观表现,而且将直接给予用户以影响。因 此,配电网的连续供电能力通常以停电状态发生的概率作为 指标来表示。 与此相类似,由于配电设备的状态反映的是配电设备的 功能、特征及供电的可靠程度,简而言之,就是配电网的供 电可靠性。因此其供电可靠性的表示同样也只有在设备停运 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它通常也总是以停运状态发生的 概率作为指标来表示。 (3)配电网停电和设备停运的性质。一般认为,配电网 停电所表现出的对用户连续供电能力的大小及配电设备停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配电系统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通过变电站、配电柜、配电盘等设备进行电能的分配和传输,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设计一个合理的配电系统对于保障电能的安全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以下是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可靠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电能传输的可靠性,确保电能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即设置备用设备,以备主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并继续供电。
2. 安全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电能传输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如短路、过载等,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熔断器等。
3. 经济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尽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电能传输的效率,减少线路的损耗和电能的浪费。
可以采用合理的线路布置、选择低阻抗设备和高效的变压器等措施,提高系统的能效。
4. 可扩展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
在设计中要留出一定的余量,以便后续根据需要增加电源和负荷。
5. 灵活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负荷变化和需求变化。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负荷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设备容量和线路容量,确保系统的灵活性。
6. 可维护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保养。
在设计中要合理布置设备,考虑到设备的易于维护性和可靠性。
7. 环境友好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减少噪音和电磁辐射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8. 合规性原则: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遵循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环境友好性和合规性。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规范要求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在电气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质量的提高,各国电气工程领域都制定了相关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常见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规范要求。
一、供电可靠性指标为了衡量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电气工程中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指标:1. 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指供电系统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年;2. 平均故障时间(MTTF):指在故障发生时,修复系统所需的平均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年;3. 故障率(FR):指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4. 故障恢复时间(MTTR):指修复供电系统所需的平均时间,包括现场诊断、故障定位和修复等时间。
二、电力供应可靠性要求1. 可靠性指标要求:根据电力需求的不同,电气工程中对电力供应可靠性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一些重要的电气设备和系统,如核电站、医院和航空航天系统等,要求其供电系统达到极高的可靠性指标,MTBF和MTTF值要较大,并且故障率要尽量小。
而对于一般的居民和商业用电,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
2. 冗余设计: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系统的可靠性,电气工程中会采用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通常包括冗余电源、冗余线路和冗余开关等。
冗余设计能够使得在某个故障点出现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3. 系统监测与维护: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系统的可靠性,电气工程中会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监测与维护。
监测包括对电力负荷、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
维护包括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部件等。
4. 电力质量要求:除了供电可靠性,电气工程还对电力质量有一定的要求。
电力质量是指电力系统在向用户提供电能过程中,电压、电流、频率等指标的波动情况。
电气工程要求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要满足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电力设备。
三、国际电气工程标准与规范为了统一电气工程中的电力供应可靠性要求,各国电气工程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与规范。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性规范是指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全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就电气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可靠性规范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中,可靠性是评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电网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二、可靠性指标的要求1.停电次数限制: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中通常会对停电次数进行限制,确保供电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对停电次数的要求不同,可靠性规范会对不同用户类型的停电次数进行区分。
2.故障处理时间要求:电力系统遇到故障时,及时处理和修复是确保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可靠性规范会要求故障处理时间不超过一定的限制,以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减少停电时间。
3.电压稳定性要求: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重要指标。
可靠性规范会对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压暂降进行限制,确保供电电压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4.设备可靠性要求: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元件的可靠性对系统的运行影响很大。
可靠性规范会对各种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进行规定,包括设备的寿命、故障率和可修复性等指标。
三、可靠性规范的制定与执行1.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电气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通常由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制定。
国家标准是针对整个国家范围内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而行业标准则是针对特定的行业或应用领域来制定的。
2.监督与检查:为了确保可靠性规范的有效执行,通常会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检查。
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和检测,对电力公司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及对相关设备和元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等。
四、可靠性规范对电气工程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对电气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气工程中的配电系统规范要求与设计原则
电气工程中的配电系统规范要求与设计原则在电气工程中,配电系统是将电力从发电站传送至终端用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配电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和设计原则。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配电系统的规范要求和设计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规范要求1. 国家标准配电系统的规范要求首先来自国家标准。
在中国,电气工程中的配电系统需遵循国家标准GB/T 15576-2018《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包含了配电系统的设计、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安装、线路的敷设以及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 安全性要求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安全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绝缘保护:配电系统应采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和绝缘设备,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b. 过载保护:配电系统应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及时中断电源以防止过载损坏电气设备。
c. 短路保护:配电系统应配置合适的短路保护装置,以避免短路故障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
d. 接地保护:配电系统应设置有效的接地装置,确保电气设备和人员的接地,防止触电等意外事故。
3. 效率要求在设计配电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其效率要求。
效率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电能利用率:配电系统应尽量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减少损耗和浪费。
b. 电压稳定性:配电系统应具备稳定的电压输出,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c. 电能质量:配电系统应提供稳定、无波动、无谐波干扰的电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设计原则1. 合理布置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设备间距离: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的距离要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以便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
b. 线路布置:线路要合理布置,避免线路之间交叉、搭接,减少电磁干扰和故障风险。
c. 进出线方式:考虑到电能的输入和输出,应合理选择进出线方式,以便于电能的供给和分配。
2. 合适选材配电系统的选材要考虑电气设备的质量和使用要求。
电力设备配置原则与标准
电力设备配置原则与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电力设备配置的原则与标准,以帮助确保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原则和标准,应在电力设备配置过程中遵循。
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优先考虑安全性。
设备选择和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备操作安全可靠。
安全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优先考虑安全性。
设备选择和安装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备操作安全可靠。
2. 可靠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选择高质量、可靠性高的设备,以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可靠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选择高质量、可靠性高的设备,以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3. 适应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区域和环境条件。
设备配置应考虑到电力需求、供应网络情况、负荷预测和未来扩展需求。
适应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区域和环境条件。
设备配置应考虑到电力需求、供应网络情况、负荷预测和未来扩展需求。
4. 经济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经济合理。
在设备选择和配置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成本、效率、维护费用和寿命,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经济性原则:电力设备的配置应经济合理。
在设备选择和配置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成本、效率、维护费用和寿命,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标准1. 设备选择标准:选择电力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功率、额定电流、工作电压、保护等级、环境适应能力、可靠性等因素。
选择的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设备选择标准:选择电力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功率、额定电流、工作电压、保护等级、环境适应能力、可靠性等因素。
选择的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2. 安装标准:电力设备的安装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和相关安装标准进行。
必要时,应请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安装标准:电力设备的安装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和相关安装标准进行。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详解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详解可靠性是电气设备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它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可靠性规范要求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
一、可靠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可靠性是指电气设备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能力。
保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不仅涉及到设备本身的品质,也与使用环境、维护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靠性规范要求的制定,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在正常使用期间,能够始终保持高可靠性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和设备投资的回报。
二、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一)设计阶段规范1. 设计合理性要求: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满足可靠性要求。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如寿命、抗震、抗干扰能力等。
2. 电气元器件选择:选择符合性能要求、品质可靠的电气元器件,确保其在设备寿命期间保持稳定性能。
3. 系统安全保护:在设计中应考虑系统安全保护措施,如避雷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二)制造阶段规范1. 生产工艺控制:实施严格的生产工艺,确保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一致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质量检测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测,如耐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等,确保设备的质量合格。
(三)运维与维护规范1. 定期维护保养:制定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设备检查、清洁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 设备备品备件:建立合理的备品备件系统,确保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零部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3. 安全操作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使用者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意识,减少设备因错误操作而产生的故障风险。
三、可靠性评估和测试可靠性评估和测试是核查设备可靠性要求是否满足的重要手段。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可靠性评估和测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评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其规范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并分析其对工程实践的影响。
一、可靠性概述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电气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故障或失效的能力。
可靠性作为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的重要指标,其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可靠性规范要求1. 设备设计要求电气设备的设计应遵循适当的可靠性要求,并考虑到设备的寿命、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负载能力、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因素,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符合规定标准。
2. 设备制造要求电气设备的制造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制造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材料质量、工艺流程和产品可靠性测试等均符合规定标准。
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设备的装配精度和可靠性。
3. 设备运行要求电气设备的运行应符合可靠性规范要求。
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
4. 故障分析和改进要求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详细的故障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故障分析应包括故障模式、失效原因、故障率分析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方案,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可靠性规范对工程实践的影响可靠性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它能够提醒设计师和制造商注意到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从而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相关因素的考虑。
同时,规范要求也能够促使运维人员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可靠性规范要求的执行还能够提高电气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合格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规范执行能够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及应用
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及应用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是衡量配电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常用指标有12项,它们分别是:停电时间指标(DIN)、停电频率指标(DNI)、被保障容量使用率(DIC)、装修停电瞬时停电指标(DITS)、节电量指标(EHI)、装修行为响应指标(EKL)、装修随机发电焦耳指标(ESOF)、装修效果损失指标(EPSI)、供电可靠性指标(ERI)、电源利用因子指标(EPF)、供电安全度指标(ESAF)和视觉影响度指标(EVIE)。
停电时间指标(DIN)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所导致停电时间的平均值,是衡量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之一、停电频率指标(DNI)是指系统中每年停电次数的平均值,也是一个重要的供电可靠性指标。
被保障容量使用率(DIC)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未被及时保障的停电容量占总停电容量的比例。
装修停电瞬时停电指标(DITS)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产生停电的瞬时停电时长的平均值。
节电量指标(EHI)是指系统中采取节电措施后所节约的电力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
装修行为响应指标(EKL)是指系统中采取装修行为后所减少的停电次数占总停电次数的比例。
装修随机发电焦耳指标(ESOF)是指装修随机发电焦耳量占总停电焦耳量的比例。
装修效果损失指标(EPSI)是指所产生的装修效果损失量占总停电焦耳量的比例。
供电可靠性指标(ERI)是指系统中发生故障而导致停电影响的用户数量和停电时间的综合指标。
电源利用因子指标(EPF)是指系统中电源被合理利用的程度。
供电安全度指标(ESAF)是指系统中供电安全度的级别。
视觉影响度指标(EVIE)是指系统中供电故障对用户视觉感受的影响程度。
这些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导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改造,通过评估可靠性指标来确定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改造方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优化配电系统的维护和运维策略,通过监测和分析可靠性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维护和运维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规范要求下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估
规范要求下的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估在现代社会中,电气设备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规范要求下进行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准则。
第一部分:规范和标准在进行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估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和规范旨在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评估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可靠性评估的方法1. 可靠性指标的选取在进行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估时,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指标。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故障率(FR)、失效概率(FP)等。
根据评估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了进行可靠性评估,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包括设备故障历史、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从而评估设备的可靠性。
3.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基于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可以建立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可靠性块图、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等。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分析设备的可靠性状况,并预测设备未来的可靠性表现。
第三部分:规范要求下的可靠性评估准则1. 设备检测和测试根据规范要求,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测试。
这些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通过检测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2. 维修和保养规范要求下,电气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
维修和保养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维修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 风险评估和管理在评估电气设备可靠性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促进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公司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总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指导、分析、预测系统,努力提到电力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第三条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执行以下标准标准: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793-2001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7-2003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6-2003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天津石化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能第五条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公司成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设备管理部是天津石化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外协调工作.第六条可靠性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及上报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维护可靠性指标的公正性、准确性与权威性.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干预.第七条,公司设备管理部负责电力可靠性归口管理,主要职责为:一贯彻执行中国石化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制定适合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等.二分解落实集团公司下达的电力可靠性指标,并实施监督和考核.将可靠性指标作为考评电力生产单位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按规定上报.四运用可靠性管理方法安排设备检修计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作为评估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效果的主要依据.五运用可靠性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本企业设备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本企业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六定期召开本企业电力可靠性分析会,全面评价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检修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订年度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七定期进行可靠性业务培训,确保一线人员能准确判断设备可靠性状况,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第三章可靠性统计、分析和评价第七条电力可靠性的设备状态、术语和评价指标的定义按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的规定执行.一发电设备1、在使用:指机组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2、可用:指机组处于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容量.可用状态还分为运行和备用两种状态.3、不可用:指机组因故不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由什么原因造成.不可用状态还可分为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停运两种状态.4、停用机组:指机组经企业批准封存停用或长期改造停用者.处于该状态的机组不参加统计评价.二供电系统1、供电状态:用户随时可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2、停电状态:用户不能从供电系统获得所需电能的状态,包括与供电系统失去电的联系和未失去电的联系.对用户的不拉闸限电,视为等效停电状态.自动重合闸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成功,不能视为对用户停电.第八条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包括发电机组、辅助设备、变配电设施、用电设备.第九条机组统计范围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包括高压出线套管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第十条辅助设备的统计范围包括磨煤机、给水泵组、送风机、引风机、高压加热器等.第十一条变配电设施统计范围包括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不含附设于断路器、变压器内不作独立设施注册的套管型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含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架空线路、全封闭组合电器、母线等.第十二条母管制机组除统计汽轮发电机组外,锅炉应单独进行统计.锅炉的状态、术语定义和评价指标等除下列相应变动外,其余均与机组的相应规定相同.一将“机组”、“并网”分别改为“锅炉”、“并炉”,“发电量”改为“蒸发量”.二由于锅炉以外设备引起锅炉“停运”,改记为“备用”;三“运行”是指锅炉处于主蒸汽管连通蒸汽母管工作的状态.第十三条企业按月度、季度、年度统计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编写分析评价报告.分析评价报告应已统计数据为基础,内容应包括:主要可靠性指标月度和年累计完成情况、与上年同期对比情况、与目标值的偏差分析;对事件类别、原因和损失等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第十四条对非计划停运、降出力事件必须客观分析原因,并详细记录.对于机组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主要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1000小时、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大面积停电等重大事件,应在8小时内上报公司设备管理部.第十五条各单位本应将电力生产设备的分析与评价工作列为为本单位设备动力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发现设备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对设备的运行方式、检修、技术改造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第十六条可靠性的分析是在可靠性信息的收集统计基础上,通过对以往事件数据的分析,指出设备存在的和不断变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规律.可靠性的评价是通过对危险因素严重程度的分析,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性”和“分级”,得出可靠性的结论.第十七条可靠性管理设备项目应与在役设备一致,基础数据应与实际运行状况一致.新建机组自并网之日起开始进行可靠性统计,其他设备自投入运行之日起开始进行可靠性统计.第十八条各单位应定期统计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开展设备可靠性分析评价,并按规定时间上报公司设备管理部.对可靠性统计数据、评价报告上报的要求:㈠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发电机组机可靠性数据.㈡每季度第一个月8日前上报上季度发电辅机设备、变配电设施、用电设施可靠性数据.㈢每季度第一个月8日前上报上季度分析评价报告.㈣每年1月1日前上报上年度分析评价报告.第四章信息管理第十九条电力可靠性信息的统计上报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维护可靠性指标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的修改.第二十条可靠性信息的统计和传送要及时、准确、完整,能够客观地反映设备健康状况和运行维护水平.。
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试验过程符合相关要求,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试验管理。
二、试验设计与准备1. 在进行可靠性试验之前,应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目标、试验方法、试验方案等。
2. 根据试验计划,确定试验所需的设备、人员和试验环境,并做好准备工作。
三、试验执行1. 试验应按照试验计划的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规范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的真实性和可复现性。
3. 如有需要,应记录试验中的关键参数和事件,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 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2. 结果分析应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排除人为因素和误差。
3. 如有需要,可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表达试验结果。
五、试验报告与评估1.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编制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
2.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目标、试验方法、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
3. 试验报告需经过相关人员的评估和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质量管理与改进1. 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验设备和环境的质量和可靠性。
2. 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定期进行试验管理评估和改进,提高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附则1. 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各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执行,确保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一、背景和目的电力是现代社会运转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稳定运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电力可靠性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运转的稳定性、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
本规定旨在为公司内部电力可靠性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标准,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持续性和安全性,保障公司的生产运转。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到电力的管理、维护和保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供电设备、线路、开关柜等。
三、基本原则1.安全和可靠性原则:在保证企业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供电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转,保障生产和业务的正常进行。
2.合规和兼容原则: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同时确保供电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兼容性和互联互通。
3.经济和节能原则:充分利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优化用电结构,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电费成本。
四、主要内容1.电力设备、线路的管理(1)设备采购和考核对供电设备采购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设备的质量、使用寿命符合国家要求。
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排除设备的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
对供电设备进行台账管理,记录设备的采购品牌、型号、安装时间、运行状态和保养维护情况等信息。
(2)线路的管理对供电线路进行定期巡检、清理和检验,确保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安全。
严格限制供电线路的违建占用,及时处理线路的故障隐患和安全隐患。
针对不同类型的线路进行科学的保护措施,如浸渍、避雷、对地加大断面等措施。
2.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管理(1)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管理制定电力负荷预测方案,提前储备电力,确保高峰用电期间的供电能力。
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对供电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养,风险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接地保护管理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接地保护,减少防雷和接地隐患。
调整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系统正常承受雷电冲击和故障电流。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 引言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而制定的。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的条文内容和要求,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2. 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设计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确保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
2.可靠性原则:设计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备用容量和支持设备,以应对电力故障和突发情况。
3.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尽量节约电力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并合理控制投资和运营成本。
3. 设计内容3.1 用电设备配电系统结构设计1.设计应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需求和供电要求,确定合适的电力系统结构,包括主配电系统和次配电系统。
2.设计应合理配置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配电盘等,以满足负荷需求和安全要求。
3.2 输电线路设计1.设计应根据供电电压和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
2.设计应合理计算线路损耗和短路电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负荷可靠供应。
3.3 自动切换与备用供电设计1.设计应考虑到电力故障和突发情况,合理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确保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2.设计应合理配置备用电源设备和配电回路,以应对电网停电和主电源故障等情况。
3.4 电气保护装置设计1.设计应根据负荷特性和安全要求,合理选择和配置电气保护装置,如断路器、熔断器、过载保护器等。
2.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3.5 接地系统设计1.设计应合理规划接地系统结构和布置方式,确保电力系统的接地电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2.设计应考虑到接地电流和接地电位的分布情况,预防接地故障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3.6 照明设计1.设计应根据照明区域和用途,合理确定照明灯具的类型、布局和功率。
2.设计应保证照明系统的照度和色温符合国家照明标准和用户需求。
3.7 系统监控与管理设计1.设计应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监控、控制和管理需求,合理配置电力仪表、监测设备和远程通讯设备。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气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气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电气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进行论述。
一、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要求在电气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可靠性分析,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确定合理的可靠性指标。
各个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故障修复时间等参数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在电气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确保各个设备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采取合适的备份和冗余方案,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还应该合理选用可靠性高的元器件和材料,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二、运行与维护要求在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得以持续维护。
应该制定完善的巡检和维护计划,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此外,在维护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故障记录和故障分析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三、安全与保护要求在电气系统中,安全与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确保系统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保护装置的选择与配置、接地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电气绝缘的保护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高压电气设备,还应该加强对设备的安全操作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技能和知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应急与备份要求在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备份方案。
应急预案应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并减少对系统可靠性造成的影响。
备份方案是指在设备故障或停电等情况下,能够启用备用设备,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备份方案应该包括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切换的控制策略等内容,确保备份设备能够快速、可靠地接管主设备的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供电可靠性的标准
供电可靠性的标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电力系统对用户停电,会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衡量,我国《供电国家级企业等级标准》规定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统计办法》中。
对供电可靠率规定了计算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供电可靠率管理是一种全电力行业的全面安全和全面质量管理,它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将愈来愈被社会重视。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Name of an enterprise。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文档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s 】 the electricity grid system, power distribu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1.前言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所需要的数量数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应电力和电能能力的度数。
[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供电单位进行电量供应决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同时它也是电量系统供电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输电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则是评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两项重要的指标,配电系统主要指:构成电力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包括电缆、变压器、断路器等,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主要有放射式、环网式等)将这些硬件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系统。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一般而言有几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必须要能反映其具体的各个构成单位元的相关特点,具体的运行情况以及对于电力用户的一些相关的影响。
第二:其指标必须要经过对各种各样的供配电系统的相关数据中总结分析出来。
第三: 其可靠性指标必须要应用科学的的计算方法从各个基础的元件中获得。
衡量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指标在前言中我们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相关特点做了简单的阐述,而目前用于衡量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具体的相关指标主要有:用户平均停电率指标(CAIFI)、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ASAI)。
[2]2.1用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CAIFI)用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是指用电用户在使用供电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停电的次数。
它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全年用户停电的累计次数/系统供电的全部用户数2.2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用户平均停电指标是指用户每单位时间里经受的平均停电次数的影响。
它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全年中观察到的用电用户经受的停电次数/受停电影响的用户数2.3系统平均停电维持时间指标(SAIDI)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是指每个用电用户在一年中所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供电的可靠性要求
3)桥形接线有两路进线、两台变压器,而且再没有发展的情况下,采用桥形接线。针对变压器,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内为内桥接线,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外为外桥接线。
4)单母线变电站进出线较多时,采用单母线,有两路进线时,一般一路供电、一路备用(不同时供电),二者可设备用电源互自投,多路出线均由一段母线引出。
5)单母线分段有两路以上进线,多路出线时,选用单母线分段,两路进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两段母线用母联开关连接起来。出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比较多。一般为一路主供,一路备用(不合闸),母联合上,当主供断电时,备用合上,主供、备用与母联互锁。备用电源容量较小时,备用电源合上后,要断开一些出线。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运行方式。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两路进线均为主供,母联开关断开,当一路进线断电时,母联合上,来电后断开母联再合上进线开关。单母线分段也有利于变电站内部检修,检修时可以停掉一段母线,如果是单母线不分段,检修时就要全站停电,利用旁路母线可以不停电,旁路母线只用于电力系统变电站。
供电的可性要求
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一级负荷必须具备双回路供电,一回路正常供电,一回路备用。备用又分热备用和冷备用。即热备用,带电备用;冷备用,不带电备用。
1)一次接线种类变电站一次回路接线是指输电线路进入变电站之后,所有电力设备(变压器及进出线开关等)的相互连接方式。其接线方案有:线路变压器组,桥形接线,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环网供电等。
6)双母线双母线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大型变电站,每路线路都由一个断路器经过两个隔离开关分别接到两条母线上,这样在母线检修时,就可以利用隔离开关将线路倒在一条件母线上。双母线也有分段与不分段两种,双母线分段再加旁路断路器,接线方式复杂,但检修就非常方便了,停电范围可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及规定一、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一般概念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就是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运行中,为使发电和输配电系统达到所要求的可靠度满足的指标、条件或规定,它是电力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所依据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应用范围为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发输电合成系统和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修工作。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考虑的因素一般有:①电力系统发、输、变、配设备容量的大小;②承担突然失去设备元件的能力和预想系统故障的能力;③对系统的控制、运行及维护;④系统各元件的可靠运行;⑤用户对供电质量和连续性的要求;⑥能源的充足程度,包括燃料的供应和水库的调度;⑦天气对系统、设备和用户电能需求的影响等。
其中①、②、⑥等因素可由规划、设计来控制,其余各因素则反映在生产运行过程之中。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所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考虑的系统状态过程及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1.1. 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其要求的可靠度获取的方法,分为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
(1)概率性准则。
它是以概率法求得数字或参量来表示提供或规定可靠度的目标水平或不可靠度的上限值,如电力(电量)不足期望值或事故次数期望值。
因此,概率性准则又称为指标或参数准则。
此类准则又被构成概率性或可靠性评价的基础。
(2)确定性准则。
它采取一组系统应能承受的事件如发电或输电系统的某些事故情况为考核条件,采用的考核或检验条件往往选择运行中最严重的情况。
考虑的前提是如果电力系统能承受这些情况并保证可靠运行,则在其余较不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因此,确定性准则又称为性质或性能的检验准则。
此类准则是构成确定性偶发事件评价的基础。
概率性准则较之确定性准则考虑更为广泛,用概率法求得的可靠性指标可以得出对事故风险度的较佳估计。
1.2. 静态准则和暂态准则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照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暂态准则和静态准则。
(1)静态准则。
它仅考虑在相当长时间的各种不同电力系统静态情况下和系统无扰动的情况下,系统供电能力的所有各种可能情况的可靠性指标。
因此,静态准则又被称为充裕度准则。
(2)暂态准则。
它仅考虑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很短暂的暂态过程中,包括运行人员的反应能力在内的电力系统维持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例如机组的无功响应能力、机组的带负荷能力等。
因此,暂态准则又称为安全性准则。
1.3. 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准则按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
(1)技术性准则。
它考虑的是为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系统必须承受的考核和检验条件。
(2)经济性准则。
它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包括事故停电损失值与固定和运行费用值总费用的优化。
此外,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还可以根据所应用的范围,按电力系统各主要环节分为发电系统准则、输电系统准则和配电系统准则;按生产工作过程分为规划准则、设计准则和运行准则等。
由于现代社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停电后迅速恢复供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各国对电力系统都制定了各种可靠性准则。
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的调查报告,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发电、输电和配电方面制定了有关规划、设计或运行的可靠性准则。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及所属9个地区协会建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靠性准则;英国电力委员会建立的《供电安全导则》;英国中央发电局建立的《发电厂接入系统计划安全标准》及《超高压输电网计划安全标准》;美国邦维尔电力局(BPA)建立的可靠性准则;北美电力系统互联委员会(NAPSIC)建立的运行可靠性最低准则;美国东北区联网协调委员会(NPCC)1967年9月建立的互联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基本原则,1969年4月建立的继电保护及有关装置的最少维修导则,1970年8月建立的大电力系统保护原则,1979年1月建立的大电力系统重合导则;前苏联电力和电气化部建立和批准的电力系统稳定导则等。
我国在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1984年颁发的《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中也制定了相应的准则。
二、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的概念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就是在配电系统规划、设计或运行中,为使配电系统达到要求的可靠度必须满足的指标、条件或规定,也是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所依据的行为原则和标准。
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必须与用户的需要及系统对供电充裕度的需求相一致,其基本内容包括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两个方面。
供电质量一般以允许的电压和频率水平来表示;而供电连续性则表示成规定连续性满足用户供电质量要求的项目,通常以停电及停运的频率、停电及停运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年停电、停运时间的期望值等作为评价供电连续性的参数。
采用什么标准最为合理,应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把它与经济性联系起来加以优化,求出最佳的可靠度。
而经济性则主要反映在供电成本和停电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可靠度愈高,供电成本费用愈多,停电损失费用愈少,反之亦然。
研究结果表明,供电成本费用和可靠度成递增关系,可近似地用指数函数来表示。
其特征系数与全系统的状况、设备费用及性能指标有关。
而停电损失费用则与可靠度呈递减函数关系。
停电损失费用系指因停电影响用户生产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减少和国民收入的减少,供电部分因停电造成的电费收入的减少,以及其它全部经济损失。
此外还包括了由于大规模停电而给社会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等。
最佳可靠度可以由供电成本费用和停电损失费用与可靠度关系曲线叠加后的总费用的最低值来决定。
因此,各国和各电力系统有关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具体规定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我国城市电力网可靠性的规定城市电力网(简称城网)是城市范围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网络的总称,它既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而对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规定,则是搞好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加强城市电力网改造和建设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有关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规定,是主要体现在《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全国供用电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中。
1985年5月,水利电力部为了适应城市电力网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在总结1981年由原电力工业部和原国家城建总局联合编制并颁发的《关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若干原则(试行)》的执行情况及全国电力网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原水利水电部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单位讨论并制定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1993年3月,能源部和建设部又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在原有试行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正式颁发。
新的《导则》从技术经济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对城市电力网的规划编制和要求、负荷预测、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供电设施、调度、通信、自动化、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等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既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执行《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又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贯彻了国家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是我国在编制和审查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进行城市电力网改造和建设的依据和指导文件。
1983年8月,原水利水电部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协调供电与用电关系,确立正常的供电秩序,以实现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电力,在1972年7月颁发的《供用电规划(试行本)》的基础上,总结供用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而成《规则》。
它是供用电系统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上述两个文件从供电质量、安全及供电连续性等方面对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作了规定,这些规定在事实上构成了我国有关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准则。
《导则》规定,城网布局、负荷分布、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压和电能的损失、负荷预测、电网结构及电网的经济效益等是编制城市电力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电力网规划应着重研究电网的整体,应从分析现有城网的状况、根据需要和可能改造和加强现有城网入手,研究负荷增长规律,解决城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标准化,提高安全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合理。
在实施城网远期规划后,应使城网具有充分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供电质量、可靠性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
在经济分析中,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建设工期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同一地区城网发展需要,是规划、设计方案比较的可比条件之一。
方案比较可用优化供电可靠性的原则以取得供电部门和全社会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可靠性重要内容的负荷预测,是城网规划设计的基础。
为使城网结构的规划设计更为合理,负荷预测应从用电性质、地理区域或功能区分、电压等级分层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
城网的标称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送电电压为220kV;高压配电电压为110、63、35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规则》规定,供电局和用户都应加强供电和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切实执行国家、电力部制定的有关安全供用电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的连续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供电局对用户的供电电压,应从供电的安全、经济出发,根据电网规划、用电性质、用电容量、供电方式及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加以确定。
四、城市电力网的可靠性标准所谓城市电力网可靠性标准,实际上就是在城市配电系统(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准则。
如前所述,它包括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两个方面。
4.1. 供电质量供电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在《规则》中规定:电网容量在300万kW及其以上者,供电频率偏差为±0.2 Hz;电网容量在300万kW以下者,供电频率偏差为±0.5Hz。
(2)用户的受电电压质量。
在《导则》中引述了国家标准GB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的规定:35kV及其以上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规定电压的10%,如供电电压上下偏差为同符号(均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或绝对值作为衡量依据;10kV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与-10%。
《规则》对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变动幅度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3)电压损失。
在《导则》中规定了城市配电网络各级电压的允许电压损失的范围。
(4)对特殊用户供电的质量。
对特殊用户供电的质量要求为:○1各类工矿企业和运输等用电部门中可能引起电网电压及电流发生畸变的非线形负荷。
《导则》规定,该类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及电压畸变率必须符合SD126《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2冲击负荷及波动负荷(如短路试验负荷、电气化铁道、电弧炉、电焊机、扎钢机等)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及闪变。
《导则》引述了国标GB12326《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