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隔振与阻尼减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隔振与阻尼减振

第一节隔振原理

一、振动的基本概念

1.单自由度振动

自由振动是振动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形式。单自由度振动模型是最简单也是电子学用的振动模型,为了研究方便,把振动系统集成简化成3个参量进行研究:振动系统由质量块m、无质量的理想弹簧K和无质量的阻尼C 组成,位于完全刚性的基础之上,质量块只能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其模型如

图所示。

图1单自由度振动模型

该振动系统的微分运动方程为:

0=++Ky y C y

m 其解为:

t j t j Be Ae

t y ⎪⎭⎫ ⎝⎛---⎪⎭⎫ ⎝⎛-+-+=2002

0011)(ζωζωζωζω ζ-阻尼比,R

R R Km 02==ζ; 0R -系统临界阻尼,Km R 20=;

0ω-系统振动固有频率(角速度),m

K =

0ω;

A 、

B -与振动系统初始条件有关的常数。

2. 固有频率

上式解式中的固有频率0ω是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参量,它是指振动刚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自由振动的频率,每个振动系统在每个自由度上都有一个固有振动频率。振动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动刚体质量和弹簧刚度有关,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为:

m k f n ππω2120==

若已知振动系统的静态下沉度,即刚体压在弹簧上后弹簧的压缩量,则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δ5=

n f

δ-弹簧静态下沉度。 3. 阻尼的效应

上述解式说明阻尼比ζ对振动系统的运动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1)0=ζ,即无阻尼时,解式变为:

)cos()(0θω+=t A t y

A -初始条件确定的最大位移;

θ-初始条件确定的最大初始相位角。

即此时系统振动不受任何阻力作用,一旦受某一初始力作用之后,将以恒定的振幅做简谐振动。

(2)1<ζ,即系统阻尼小于临界时,解式变为:

()θζωζω+-=-t Ae t y t 201cos )(0

上式说明,阻尼越大或系统固有频率越高,则振动衰减越快,其振动振幅随

时间的衰减如图所示。

图2 欠阻尼振动

(3)1=ζ,即系统阻尼等于临界阻尼时,解式为:

t t Be Ae t y 00)(ωω--+=

则振动系统无法形成周期性振动,而是以指数规律恢复到平衡位置,其振幅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图3 临界阻尼振动

(4)1>ζ,即系统阻尼大于临界阻尼成为过阻尼,解式为:

t j t j Be Ae t y ⎪⎭⎫ ⎝⎛---⎪⎭⎫ ⎝⎛-+-+=11200200)(ζωζωζωζω

此时振动系统也无法形成周期性振动,振幅呈指数单调衰减,如图所示。

图4 过阻尼振动。

二、 隔振原理

● 隔振器之所以能起到隔振效果,是以弹性支承代替振源与地基之间的刚

性连接,从而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降低了从振动源传递到地基的激振力。 ● 振动设备通过隔振器与刚性地基连接,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受迫振动系

统。

● 由于设备的周期性转动而产生周期性的外力激发系统振动,其运动微分

方程为:

t F Ky y C y

m ωcos 0=++

图5设备振动模型 隔振器的效果一般用隔振传递比T来量化。

● 当质量块受迫振动时,通过弹簧传递到基础的作用力与迫使质量块振动

的驱动力的比值称为传递比T 。

● 传递比是表征隔振器隔振效果的物理量,传递比越小,则减振效果越好。

对于单自由度振动,且振动驱动力为简谐力,则得

2

222

2121⎪⎪⎭⎫

⎝⎛+⎥⎥⎦

⎤⎢⎢⎣⎡⎪⎪⎭⎫ ⎝⎛-⎪⎪⎭⎫

⎝⎛+==

n n n T

f f f f f f T T T ζζ T T -通过隔振器传递给基础的力;

0T -质量块受到的驱动力;

n

f f

-频率比,即驱动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的比值。

图6 传递率与频率比的关系曲

线

由图可知,当n ωω2>时,1

率的增加每倍频程衰减12dB 。

● 当n ωω2<时,1>T ,隔振器处在共振区域,隔振器会增大被隔振体的

振幅。

● 当n ωω2>时,传递率随着阻尼的增大而增大;当n ωω2<时传递率随

着阻尼的增大而减小。

● 但实际隔振系统中,基础的非刚性、被保护对象的非刚性以及隔振器的

质量分布都会降低高频的隔振性能,导致高频传递率比理想隔振器的传递率大,并出现周期性峰值。

● 考虑质量后的隔振模型如图7所示,此时隔振器具有连续分布质量、弹

性和阻尼,其传递率曲线如图8所示。

●当隔振器长度与隔振器中传播的振动的1/2波长的整数倍具有可比性,即

激振频率大于一定数值时,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其中传播,隔振器自身的质量会降低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这种被称为内部共振或驻波效应。

●此时,隔振器不再符合无质量假设,而应视为分布质量系统。由图8可

见,内部共振显著增大高频的传递率,并使得传递率出现周期性峰值。

隔振效果还可以用隔振效率来表示,隔振效率定义为:

=T

I

-

1(⨯

%

100

)

隔振效率比振动传递系数更为直观,因而在实际隔振设计中通常都采用隔振效率描述隔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