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总结

合集下载

笋壳鱼:一条价格稳定的鱼

笋壳鱼:一条价格稳定的鱼
维普资讯
⑦ 囝 @ 一 价 穆 的 条格定鱼
O 曾 进
笋壳鱼一直 以来都被作为小鱼种 ,而归 入特种水 产养殖 品种里面。但 经过几年的时 间检验 , 发现它并未像其他 “ 名特优 ”品种那 样, 市场价格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 而是 一直稳
但 几 代后 就 会 出 现种 群退化的问题 。 “ 所以考虑重新再 从泰国、 印尼 、 柬埔 寨
2 .1 .2 生石灰清塘 :一般 1e 2. 0m水深每 亩用生石灰 5 一 5 O 7 千克, 趁热全池泼洒 。 2 .2漂 白粉清塘 :根据池水量, .2 2. 采用 2 pm浓度的漂白粉消毒 。 0p 2223茶粕 清塘 :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 .. . 3 _ 5千克, 54 用水浸泡, ℃水温浸泡 2 小时 。 2 5 4
生 产种苗 。 公 司董事长吴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介 绍道 ,该场 2 0 0 2年 4月份在海南筹建 ,0 5 2 0 年虽遭受少有的干旱,仍 陆续生产 出 2 0 0 万 尾左右种苗 , 去年就超 过 3 0万尾 , 0 主要供应 广东 、 海南市场。 “ 我们 一直坚 持进行 生态繁殖 培 苗 , 即 在 自然条件下产 卵孵化 。但这条鱼苗难搞的 主要原因还是鱼 卵小 , 孵出的水花很 难看见 , 开 口技术相当复杂。”吴光 明谈 到为何 有的 苗场难 以批量生产种苗时这样 说道。
1 万尾 3厘米笋壳鱼苗 , 就算成 活率 10 0 %的
情 况 下 , 到 1一i 厘 米大 规 格 , 中有 笋 壳 养 0 2 塘
鱼量约为 20 5 公斤 ,生物活饵料 的饵料系数
以 6计算 ,则 至少需要 摄食掉 15吨的活饵 . 料, 而且这是个 临界点 。 在温度适宜 , 活饵充足 的情 况下 , 3厘米 规 格 的 笋 壳 鱼 苗 长 到 1 — 2厘 米 需 要 01

笋壳鱼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技术笋壳鱼(Cyprinuscarpio)是一种经常被饲养的鱼类,它有很多优点,比如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还具有诸多抗病能力。

此外,它的生长速度也比其他的鱼快得多。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养殖场,养殖笋壳鱼是当今市场上流行的一项主要技术。

要顺利养殖笋壳鱼,技术是关键因素。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适合笋壳鱼养殖的池塘。

这种池塘一般都要求水深、水温、水质等比较合适,这样才能保证养殖的鱼的健康和长期的成长发育。

其次,应该在池塘中放入适宜的种类和数量的种鱼。

一般来说,每米的池塘就可以放置20-30条笋壳鱼,以便鱼的健康成长。

如果种植的鱼是幼鱼,可以使用更多的鱼,以加快鱼的成长。

而且,要尽量使用一些熟悉的品种,以增加养殖率和降低病率。

第三,应该注意笋壳鱼养殖池塘的环境因素,以便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例如,要定期检查水深、水温、水质和池塘内的植物等因素,以避免过度污染和潮湿引起的病害。

此外,为了确保鱼的健康,可以添加适量的硫酸钙或硫酸镁,以改善水质。

第四,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添加适量的食物,以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笋壳鱼的食物不大,可以给它们添加适当的活性细菌,以帮助鱼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

另外,要经常检查水质,确保该水质有利于笋壳鱼的生长发育。

最后,有必要按规定定期检查鱼体,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害。

如果发现病害,可以立即采取措施,比如更换水、添加化学杀虫剂等,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总之,要成功养殖笋壳鱼,必须重视以上技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发育。

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同时保护笋壳鱼的健康,以便确保鱼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温度不低于22度,密度每亩约3500尾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温度不低于22度,密度每亩约3500尾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温度不低于22度,密度每亩约3500尾一、养殖地的条件养殖池的面积不宜过小或过大,太小的养殖池会影响到鱼体发育,太大的养殖池不好管理,养殖池的面积在4亩左右最佳。

笋壳鱼喜欢在水底洞穴和泥里栖息,所以养殖池的底部淤泥厚度在15cm左右为宜,在池塘的进出排水口都要用网罩住,可以避免笋壳鱼逃跑。

二、调节水质先将池水排出一些,深度保留在15cm左右即可,排水完成之后,每亩池塘泼洒200斤左右的生石灰浆进行消毒。

消完毒后每个星期进行注入60cm的新水,然后放入一些鱼苗试水,等鱼苗生长都正常后,每隔5天再进行注入适量的新水,直到水位适合笋壳鱼生长为止。

三、投放鱼苗1、选择鱼苗:选体长10cm左右,颜色正,大小均匀,没有损失和病害的鱼苗。

2、鱼苗消毒:先准备一个大盆子,加入300克食盐,倒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鱼苗放入盆里浸泡5分钟左右进行消毒。

3、投放密度:消完毒的鱼苗可以直接放入养殖池,每亩放养密度在3500尾左右。

四、合理投喂1、饵料来源:在鱼苗期投喂一些鳗鱼料、轮虫以及切小片冰鲜鱼。

成鱼期可投喂一些水生昆虫和小杂鱼。

2、投喂:放苗后的第三天,可按9:1的比例进行投喂切片鳗鱼料及冰鲜鱼,投喂量按鱼体重量的1%进行投喂。

连续10天按照同样的比例和饵料进行喂养。

10天过后,投喂量加1%,定点进行投喂。

等到4个月以后,可加入一些切片的小虾或小鱼,投喂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6个月左右就可以活饵进行喂养。

五、分池养殖笋壳鱼看上去很懒,但是会因为食物经常相互间残杀,所以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可按照鱼体的大小进行分池。

六、控制温度笋壳鱼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水温在22℃以下吃饲料的量就会明显下降,18℃左右时就会停食,温度在13℃左右时就会冻伤,10℃以下时就会冻死。

如果水温降至22℃时要及时进行盖棚保温。

七、后期管理每天早、中、晚各进行巡塘一次,检查笋壳鱼生活情况及水质情况。

放养鱼苗以后要每隔半个月进行注入新水,每隔45天左右进行消毒,保证水质的澈度在28cm以上。

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

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

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笋壳鱼养殖关键技术【专家解答】笋壳鱼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水蛛”是笋壳鱼鱼苗的重要饵料,它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

笋壳鱼鱼苗孵化后的15 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大小是否适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

用生石灰50kg/ 亩和茶籽20kg/ 亩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同时采用发酵或者干的鸡粪、猪粪等家禽粪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体做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与之混合后装入60 目网袋(或者饲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后悬挂在鱼塘四周,一般每亩地悬挂2 袋即可。

足够的浮游动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

当然,最科学的方法是泼洒肥水的微生物制剂,这对水质不但没有污染影响,而且还能开始培育出大料生物饵料。

二、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口活饵料的重要性。

利用1.5cm 以上笋壳鱼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麦鲮等“鱼花”,放养量为笋壳鱼苗数量的80~100 倍;或直接投喂全长为笋壳鱼苗的1/3左右的饵料鱼,数量为笋壳鱼的40~50 倍,保证笋壳鱼苗有充足适口饵料鱼吃食。

此外,视鱼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饵料鱼,保证整个鱼苗培育期间,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供鱼苗、鱼种吃食。

饵料鱼一般10~15 天补充一次。

三、驯食笋壳鱼苗长至4~5cm 时,可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混合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适量的鳗鱼饲料,先开成糊状,全塘遍洒,逐渐诱食上饲料篮。

饲料篮0.6~1 米2/ 个,饲料篮间隔2米左右,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

投喂时间约在10:00 和17:00,以后者为主,占总量的2/3。

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四、人工饲料投喂养殖前期的人工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养殖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

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

视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

养鱼经验:笋壳鱼的日常管理技术

养鱼经验:笋壳鱼的日常管理技术

笋壳鱼在我国各地都有着一定的养殖面积,笋壳鱼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都是比较大的。

并且肉质细嫩,腥味小,所以其市场需求也是比较大的。

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1、池塘管理在笋壳鱼的鱼苗成功孵化后半个月内是笋壳鱼生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饵料质量与投喂量直接影响着鱼苗的成活率。

我们还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用生石灰粉进行全池泼洒。

在消毒期间,还可以利用农家肥培育水蛛为笋壳鱼提供天然饵料。

足够的饵料是保证鱼苗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不过最好还是在池塘内泼洒一些微生物的制剂,不仅能够培育出足够浮游生物,还能够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2、培育鱼虾小鱼小虾也能够作为笋壳鱼的饵料,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的时候,便可开始进食小鱼虾了。

所以我们要提前大约5天左右在池塘内培育一些小鱼虾,投放数量可在笋壳鱼的90倍左右。

这些饵料不仅不能够满足笋壳鱼对饵料的需求,其适口性也是非常好的。

然后我们要根据笋壳鱼鱼苗具体的培育量,在另外的池塘内适当培育饵料鱼。

保证笋壳鱼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着充足的饵料,补充时间一般在半个月左右一次。

3、投喂管理在笋壳鱼长到大约4cm左右的时候,可以开始投喂一些混合饲料,将饲料散在成群的地方,保证充足均匀。

不宜在中午投喂,控制在早晚,傍晚的投喂量占比较多。

主要的投喂量根据鱼的体重来定,保持在鱼体重的18%左右。

前期的饲料以鱼糜为主,在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张口大小饲喂合理规格的鱼块。

然后要根据环境变化、进食情况等各种方面适当提高投喂量。

投喂时要以定时定点、定量为原则,保证笋壳鱼的生长。

4、水质管理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我们要在池塘内适当混养一些鳙鱼等鱼类,每平保持在500尾左右。

然后要注意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如果发现水质较差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换水,提高水质。

或者是添加一些光和细菌等调节水质,提高水体的肥力,保证水质,为笋壳鱼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泰国笋壳鱼——外来小鱼儿的大钱途

泰国笋壳鱼——外来小鱼儿的大钱途

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平衡与环境友好
01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种质资源保护
02
加强对泰国笋壳鱼种质资源的保护,防止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和
优良品种的退化。
规范养殖技术
03
推广规范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对
环境的影响。
饪方式。
营养价值高
泰国笋壳鱼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 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
用。
观赏价值
观赏鱼的新选择
泰国笋壳鱼外形美观,体色独特,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鱼类。
水族爱好者的新宠
越来越多的水族爱好者将泰国笋壳鱼作为其水族箱中的观赏鱼种。
观赏鱼的潜力
随着人们对泰国笋壳鱼的认知和喜爱程度的增加,其观赏价值也在 逐渐提升,成为观赏鱼市场中的新宠。
疾病传播
由于泰国笋壳鱼是密集养 殖的,疾病传播的风险较 高,需要采取严格的疾病 防治措施。
价格波动
泰国笋壳鱼市场价格波动 较大,需要关注市场动态 ,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03
泰国笋壳鱼的市场价值
经济价值
渔业产业的新动力
泰国笋壳鱼是一种受欢迎的淡 水鱼,其高经济价值为渔业产
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预测
价格稳定上涨
由于泰国笋壳鱼的养殖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通 常较高,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价格可能会保 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需求多样化
消费者对泰国笋壳鱼的需求不仅限于传统的烹饪用途,还 扩展到了休闲渔业和观赏鱼领域,这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增 长点。
出口潜力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

泰国笋壳鱼之养殖优势笋壳鱼是广东地方名,其学名叫“尖塘鳢”或“褐塘鳢”,是亚热带名贵的淡水鱼品种。

笋壳鱼的原产地主要有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和南美等地,因其产地不同,笋壳鱼的名称也不同。

顺德现在养殖的笋壳鱼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泰国笋壳鱼×澳洲笋壳鱼)。

但近年来,通过比较分析,顺德人发现各种笋壳鱼在养殖效益、市场价格和消费群体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这些笋壳鱼品种中,泰国笋壳鱼在市场价格、养殖效益及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当地的笋壳鱼养殖户不断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使得泰国笋壳鱼的养殖面积越来越大,在当地占据更大优势。

对此,本文从生活习性、养殖成本、口感和市场差价等方面对泰国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进行比较分析,以为欲发展笋壳鱼养殖的养殖户们提供参考。

一、生活习性体色:泰国笋壳鱼褐绿色;澳洲笋壳鱼体色偏黑。

斑纹:泰国笋壳鱼体侧有斑纹,澳洲笋壳鱼体侧无斑纹。

占地性:泰国笋壳鱼有占地性,只在栖息地附近活动,主动摄食能力不强;澳洲笋壳鱼无占地性,活动范围大,主动摄食能力强。

适温范围:泰国笋壳鱼为15~35℃,14℃以下死亡;澳洲笋壳鱼为10~36℃,9℃以下死亡。

越冬方式:泰国笋壳鱼冬季需搭建越冬棚越冬;澳洲笋壳鱼冬季可不搭建越冬棚越冬。

耐氧能力:两种笋壳鱼都耐低氧,运输相对容易。

从以上比较看出,虽然泰国笋壳鱼在养殖要求上比澳洲笋壳鱼高,但从其外观上看,其体色和体态更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市场上的卖相好,所以更受消费者青睐。

二、养殖成本和市场差价泰国笋壳鱼(泰笋)属于底层鱼类,而澳洲笋壳鱼(澳笋)生活在水体中下层,投饵时可以看到澳笋吃食,所以很多人以为澳笋好养。

在种苗期间澳洲笋壳鱼要快一些,但泰国笋壳鱼在后期快,如果养到一斤重的话,两者的养殖时间相差不大。

并且在饲料方面,以前泰笋喂活饵料鱼,澳笋喂冰鲜要便宜一些,现在养殖技术不断成熟,泰笋也开始喂冰鲜,饲料成本方面也相差不多。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术
经济效益
该养殖场的笋壳鱼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市场销售非常好。由于规模 效应和高效的管理,他们的笋壳鱼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案例二:克服技术难关的成功经验分享
技术难题
在笋壳鱼养殖过程中,该养殖户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如笋壳鱼的苗种选择、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等。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
多样化投喂
为了提供更加全面和均衡的营养,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多种 不同的饲料。例如,可以将颗粒饲料、粉状饲料、天然饲 料等结合起来投喂。
定量投喂
根据笋壳鱼的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和活动情况等因素,确 定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一般来说,每次投喂的饲料量应该 占笋壳鱼体重的3%-5%。
注意观察
在投喂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笋壳鱼的进食情况和健康状 况。如果发现进食异常或健康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处理。
笋壳鱼养殖实用技 术
2023-11-09
目 录
• 笋壳鱼概述 • 笋壳鱼养殖环境 • 笋壳鱼养殖饲料 • 笋壳鱼养殖管理 • 笋壳鱼收获与销售 • 笋壳鱼养殖风险与对策 • 笋壳鱼养殖成功案例分享
01
笋壳鱼概述
笋壳鱼的种类与分布
笋壳鱼包括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斑点叉尾鮰、革塘鳢 、黄斑塘鳢等品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淡水或 咸淡水水域。
笋壳鱼食性杂,以小鱼虾、蟹、甲壳类及其他小型鱼类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 喂小杂鱼、配合饲料等。
笋壳鱼通常在傍晚或清晨活动觅食,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市场前景 广阔。
笋壳鱼的养殖前景
笋壳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 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消费者 喜爱,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笋壳鱼的养殖规模逐渐扩 大,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亮点 。

笋壳鱼养殖特点

笋壳鱼养殖特点

笋壳鱼养殖特点
笋壳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殖的鱼种。

它的养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环境广泛:笋壳鱼适应能力强,可以适应各种水质环境,包括酸性、碱性、硬水和软水等,适应范围较广,这也是它成为一种较容易养殖的鱼类的原因之一。

2. 耐低温能力强:笋壳鱼是一种耐寒鱼类,能够适应低温环境,尤其是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这使得笋壳鱼在冬季也能正常生长,不易受到低温的影响。

3. 生长快速:笋壳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它的生长周期为3-4个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市场销售的要求。

这也是笋壳鱼养殖的一大优势。

4. 饵料适应性强:笋壳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的饲料适应性较强,可以吃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饲料等,这使得笋壳鱼的饲养成本相对较低,且容易获取饲料。

5. 繁殖能力强:笋壳鱼的繁殖能力较强,一般在适宜的环境下,它的繁殖率较高,可以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控制繁殖来增加养殖数量。

6. 抗病能力较强:笋壳鱼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相对于其他鱼类来说,它的疾病发生率较低,容易管理和养殖。

7. 食用价值高:笋壳鱼是一种肉质鲜美、口感细腻的鱼类,肉质呈白色,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笋壳鱼养殖具有适应环境广泛、耐低温能力强、生长快速、饵料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抗病能力较强以及食用价值高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笋壳鱼成为一种较容易养殖的鱼类,适合广大养殖户选择养殖。

同时,笋壳鱼的养殖也可以为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笋壳鱼的养殖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笋壳鱼总结——精选推荐

笋壳鱼总结——精选推荐

笋壳鱼一、简介尖塘鳢俗称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

分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Marbled sleeper)、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 和杂交笋壳鱼三种。

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其体色漂亮,市场卖相好,由于引入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未完全驯化和适应当地水土气候,不及澳洲笋壳鱼高产、好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很快消失,该品种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养殖品种。

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柄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

体色深,市场卖相不及泰国笋壳鱼,容易养殖,产量较高。

杂交笋壳鱼由上述两种笋壳鱼杂交而成,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体色深但可隐见斑纹,容易养殖,目前售价比澳洲笋壳鱼稍高。

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当年繁育的粗苗(体长4cm~10cm )经过幼苗培育阶段,开始投喂鱼糜拌合鳗料,投喂时间越长则鱼苗驯化越好,成活率也越高,容易养成,这类种苗适合直接放养。

但是此类幼苗的价钱也相对较高,目前每尾幼苗的价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长A 厘米×0.A 元,例如:体长4cm 规格的鱼苗每尾价格为4 ×0.4 元=1.6 元,如此类推。

循环水放养密度50-100条/m³,规格8-9cm,温度28℃以上,盐度10‰以下。

体长8cm放养密度8000尾/亩;越冬前进行分稀,放养密度6000尾/亩;越冬后再次分稀,放养密度3000-5000尾/亩。

人工配合饲料要求:4cm鱼,蛋白49;10cm鱼,蛋白46;鱼16cm,蛋白43;鱼25cm,蛋白40。

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以1h内吃完为宜。

在笋壳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分稀2-5次为宜,一般越冬前和越冬后必须进行分稀。

二、生物学特性尖塘鳢形似笋壳, 前段粗壮呈圆柱状,向后渐缩延长。

头稍宽略扁平。

吻短而钝;口前位,下颌稍突出;口裂大斜;眼小,不突出,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

澳洲笋壳鱼网箱养殖新技术

澳洲笋壳鱼网箱养殖新技术

澳洲笋壳鱼网箱养殖新技术澳洲笋壳鱼网箱养殖好处多近年来,大多数养殖户在池塘养殖笋壳鱼,但对于用网箱养殖的方式就比较少了,虽然有一些人知道在泰国有用木笼养殖的办法,但在中国大陆用网箱养殖更为实际。

根据澳洲笋壳鱼的生活特性――活动范围小,所以很合适小水体的环境下养殖,在池塘或水库用网箱养殖有多方面的优点:1、易管养。

用网箱养殖,很容易观察检查鱼情,鱼的每天活动一目了然,一旦有问题需要处理很方便,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多次按大小分级养殖时,分鱼操作也简便。

2、用网箱养殖澳洲笋壳鱼,长势好、鱼整齐、长速快。

由于网箱范围小,鱼比较集中,在投喂饵料时全部鱼都能到齐抢食,由于鱼集中抢食,所以食得特别饱,能促使鱼有一个较快的长速。

3、水体利用率高。

有许多养殖户用池塘养殖的同时,又想混养一些其它品种,由于澳洲笋壳鱼的生活特性是温顺,不爱到处游穿。

一旦混入其它鱼同养就会影响摄食和长速,如在池塘塔桥两边挂网箱,这种方式养殖,池塘就可以放养一些合适的品种,这样可以达到网箱养殖效果好池塘同样收获高的双重效益。

4、放养密度大。

要求入网箱养殖的苗最好有8-10厘米尾以上,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以放养100尾左右,直至养到500克左右的上市规格都可以保持此密度,但水质一定要保持清爽。

澳洲笋壳鱼用网箱养殖的条件1、用网箱养殖,要求池塘要大一些,水要深一些较好,在水库挂网箱养殖更好,因为水质比较稳定。

2、网箱规格一般为长4米、宽3米,网箱潜入水深2米左右,网眼规格要视入网箱养殖的鱼规格大小而定,网线和网织的质量要好些,光滑一些,无节网布较好。

3、挂网要求:网箱底要离池塘底约30厘米高,保证网底不积污。

网箱四个角最好做成园角,网箱入苗前要提前放养一些水浮莲,水浮莲覆盖面积为网箱面积的3/5左右,留出2/5的空间方便投饵料,但在投饵料位的水下最好吊一个较密的网兜,待喂完料一个小时后,起兜检查是否有剩料,以免剩料沉入网箱底,造成浪费和污染。

4、澳洲笋壳鱼的饲料,主要用冰鲜鱼或鳗鱼料等软性饵料,鱼长到大规格时,可以将冰鲜鱼切鱼块投喂,投喂方法是人工续箱投料,待鱼抢食完再投的连续投喂方法,投喂时间一定要定时,喂饵量是以鱼食饱为准。

这条鱼养殖利润高达20元斤,引入大陆十年,有人靠它闷声发大财,有人却敬而远之……

这条鱼养殖利润高达20元斤,引入大陆十年,有人靠它闷声发大财,有人却敬而远之……

这条鱼养殖利润高达20元斤,引入大陆十年,有人靠它闷声发大财,有人却敬而远之……广告笋壳鱼在大陆成功养殖的历史已有十余年,行情稳定,利润可观,但尚未被大范围推广开来,归结起来有几点原因o文/图水产前沿李齐财珠海某养殖户养殖的笋壳鱼说起笋壳鱼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条鱼自2006年从泰国引进(在这之前就有人将其引进到大陆,真正养殖成功是在2006年),在大陆的养殖历史已有十余年。

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区,是一条肉食性的热带鱼种,学名云斑尖塘鳢,因形似笋壳而得名。

其肉洁白而细嫩,味美鲜香,是有鳞鱼中极为少见的骨刺极少的鱼类之一。

相关科学研究对笋壳鱼的肉质和营养价值的分析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高端、昂贵是属于这条鱼的标签。

养殖笋壳鱼的塘口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是笋壳鱼养殖最集中的区域。

据乐平镇最早从事笋壳鱼养殖的叶广泉老板介绍,乐平镇目前有200余家笋壳鱼养殖户,总养殖面积约3000亩,养殖总量约为4000吨。

养殖比较集中,且产量高,亩产4000斤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笋壳鱼的养殖成本在30元/斤左右,且商品鱼行情非常稳定,保持在48-50元/斤的价格,这样每斤鱼有将近20块钱的利润。

其实笋壳鱼养殖的高利润已是众所皆知,养殖技术过关的老养户一般都能赚钱,笋壳鱼养殖户们也被大家视为富裕的养殖群体。

但笋壳鱼在大陆成功养殖这么多年来,养殖总量一直没有出现大量增长,跟风养殖现象不似其他养殖品种(这也是笋壳鱼价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几千吨的养殖总量在水产养殖业中微乎其微。

既然养殖笋壳鱼效益这么好,为什么没有被大范围推广开来呢?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养殖门槛较高笋壳鱼养殖门槛高,包括资金和技术两方面:资金方面,首先,养殖成本高达30元/斤,且饵料鱼都是现金交易;其次,由于笋壳鱼同一批鱼苗生长速度不一致,抢食能力强的鱼苗生长速度更快,这就导致前期同一塘鱼的规格有差异。

为了避免互相残食,保证后期存活率和养殖产量,在幼苗时期必须经常分塘。

泰国笋壳鱼——外来小鱼儿的大“钱”途

泰国笋壳鱼——外来小鱼儿的大“钱”途

泰国笋壳鱼——外来小鱼儿的大“钱”途泰国笋壳鱼又名云斑尖塘鳢,是亚热带淡水名贵品种,它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是中型经济鱼类。

其体形略长,粗壮,体色为黄褐色,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或池塘的底部沙泥与草丛中。

它性情温顺,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强,适温范围为15℃~35℃,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小鱼虾、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人工养殖也可投喂配合饲料。

由于它所摄食的饲料营养性好,所以其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也较大,并长得颇为肥美,一般成鱼重200克~400克左右,大者可达500克以上,最大可达5公斤。

市场前景广阔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不仅在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受到人们欢迎,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深受消费者青睐。

该鱼每公斤价格在126元~130元,高时达到136元左右,在酒楼食肆的价格更贵,每公斤高达196元以上。

价虽贵但仍经常短缺,在一般农贸市场与肉菜市场的水产店更是无货供应。

另据悉,在泰国笋壳鱼的售价,每公斤高达240元人民币,比国内约贵近一倍。

所以泰国笋壳鱼又是出口创汇名贵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养殖前景。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经香港进口笋壳鱼,进口价每公斤120元~160元,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在东南亚笋壳鱼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其出口产品有一半以上来源于野生采捕,原产地国的养殖水平不及该省珠三角,产量也不大,市场上仍是求大于供,平均每天进入广东市场的仅1吨左右,目前国内市场尚未满足,国际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永乐认为,泰国笋壳鱼作为一种新兴的、高产值、高效益水产新品种,发展潜力很大。

广东珠江三角洲各地的一些养殖户近年引进泰国笋壳鱼试养成功后,目前正在陆续发展养殖,并对发展这一品种充满信心。

人工养殖发展快据试养经验介绍,泰国笋壳鱼在池塘进行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也较大,养殖时主要投喂鲜活杂鱼等,在加强饲养管理情况下,经七八个月养殖,当年个体可重达300克~35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左右,亩产可达250公斤~300公斤以上。

笋壳鱼文案

笋壳鱼文案

笋壳鱼文案在水塘、河流里面有一种奇怪的鱼,它长得就很像竹林里面常见的笋壳呢?这种鱼常被人误认成是本土鱼,实际上它却是名副其实的“外来户”。

它在国外几乎成泛滥的趋势,可是在国内却成为了“笑话”,野生的都快要“濒危”了,要靠养殖才够吃。

笋壳鱼就是它的大名,你们认识它吗?对于一些南方的钓友们来说,应该钓到过这种鱼。

这些年因为全长江十年禁渔的原因,在一些河流里面部分野生鱼明显有增多的趋势,而笋壳鱼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和一个广东的钓友在群里聊天,他就向我们吐槽,说当地河里的笋壳鱼很多,一上午就钓上来七八条,都是一斤左右一条的。

这个钓友凡尔赛式的炫耀,可让不少钓友们眼馋了。

毕竟能有这样好福气的,真不少。

并且还有一些钓友,甚至说它是本土的一种鱼,想不到居然能长这么大,是不是变异了。

其实这个钓友搞错了,这种笋壳鱼可不是我国本土的鱼类,它是一种外来物种。

笋壳鱼是虾虎鱼家族中的一员,它的学名叫尖塘鳢,是尖塘鳢属鱼类。

这货原产自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长得非常有意思,因为这种鱼的前端略呈圆柱形,而后端稍扁,看起来很像是竹笋壳,而且它的身上的花纹都很像竹笋壳,因此而得名笋壳鱼。

这种鱼长得和我国本土的沙虎鱼、土布鱼、老头鱼等等鱼种外观相似。

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去分辨的,这也是很多人常把它们搞混的原因。

不过一般虾虎鱼家族的成员个头都不大,像我国原生的沙虎鱼、老头鱼就很小一条,最大难超过半斤。

可是这种从国外引进来的笋壳鱼,它们的个头就很大,一般能长到几斤重一条,最大的可以长到10公斤以上。

当然了,有不少人常把它当成本土的鱼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这种鱼引入我国的时间很短,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才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当成特色鱼类养殖的。

再加上这种鱼不像小龙虾、福寿螺等入侵物种那样,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它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少有人知道这种鱼,所以就在不少人的眼中,先入为主的把笋壳鱼当成了我国的原生鱼类。

但是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笋壳鱼,它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只是在被我国引进以后,笋壳鱼就像是“水土不服”一样,野外的种群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养好笋壳鱼,把好四道关”

养好笋壳鱼,把好四道关”

养好笋壳鱼,把好四道关”近年来,广东地区的笋壳鱼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及丰厚的养殖利润,让不少养殖户为之心动,但笋壳鱼对生活环境、饵料种类的特殊要求,对养殖户筑起了一道技术门槛,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偏低、病害难以治疗一直是初入门养殖户难以逾越的坎。

在面临以下难关时,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呢?难关一:开口饵料不对口及供应不足对策: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据水产专家介绍,笋壳鱼受精卵孵化成水花后的15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是否对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

目前%国内育苗场从受精卵培育到3~4厘米规格的苗种存活率普遍低于20%,这是笋壳鱼苗种繁育的难点,也是苗价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顺德区有着多年笋壳鱼苗繁育经验的周汉腾(伦教镇猛流涌鱼场负责人)认为,造成笋壳鱼苗种繁育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笋壳鱼苗期活饵料的培育。

〃通常须提前3~5个月培育或直接购买小型鱼如麦鳏的各种规格鱼苗,供1~4厘米这个生长阶段的笋壳鱼苗摄食。

’据悉,多数养殖户仍沿用〃红虫’(枝角类水生微生物的俗称)作为笋壳鱼的开口饵料,不过周汉腾建议,〃经过这几年的养殖发现,用红虫作饵料,前期对笋壳鱼生长影响不大,但由于红虫带有大量细菌,笋壳鱼生长后期细菌性病害较多,最好用麦觞水花等作为笋壳鱼的活饵料,减少细菌感染。

’顺德区冯氏水产负责人冯景和对此表示认同,他介绍,〃俗话说,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活饵料的重要性。

在放养3公分苗种时,要提前一周放养麦蝮水花,一般每亩放1500万〜2000万尾。

'另悉,为了减少投喂冰鲜对水环境带来的污染等问题,目前已有饲料公司推出笋壳鱼粉状饲料,拌进冰鲜一同喂鱼,也有养殖户在笋壳鱼生长后期,在使用冰鲜的同时,配合投喂活饵料鱼,以增强笋壳鱼摄食活动性。

难关二:大吃小,互相残杀对策:至少每隔2个月分塘一次对于笋壳鱼来说,6厘米以下都属于幼苗期,以游动捕食活饵料为主。

如果此时池塘内活饵料供应不足,极易相互残杀,导致存活率偏低,影响后期商品鱼的产量。

油浸笋壳鱼

油浸笋壳鱼

油浸笋壳鱼油浸笋壳鱼笋壳鱼是广东饭馆中的一种高档鱼,不少食客特别是外省食客对其知之甚少。

其实,笋壳鱼为鱼纲鲈形目塘鳢科,属尖头塘鳢。

笋壳鱼与沙塘鳢(即土步鱼、鲋鱼)同科不同属,形态近似,其肉多而厚,骨刺极少,肉洁白细嫩,味道鲜香,口感基好。

正如清代袁枚所说“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笋壳鱼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大略平扁,体淡黄褐色,因形、色似笋壳而得名。

性凶猛、主食小鱼,养殖水温21℃-25℃,养殖过程中少有病害,该鱼生长较快,饲养得当,9个月可长至1kg。

笋壳鱼品种较多,在广东,人们把产于我国沿海及河口一带的笋壳鱼称为“本地笋壳”本地笋壳体型较小,最大的体重仅200余克,其身圆长,嘴带尖,鳞细而硬糙,鱼鳍均有斑点,有黄麻色和黑麻色两种,但以黑麻色者为佳。

细小的本地笋壳鱼以煎、炸为多,个大的本地笋壳鱼则以清蒸、油浸为主。

在美食之乡的广东顺德,人们爱用鲜虾或夜香花(一种夏夜开放的小铃铛形黄绿色香花)蒸笋壳鱼。

前者是把一些鲜虾肉排放在鱼身上同蒸,鲜虾肉因受热而滴出的虾油不断滋润着笋壳鱼,一来可使鱼皮不会爆裂,二来可让鲜味渗进鱼身,三来就算稍稍过火,鱼肉亦不容易蒸老;后者是把夜香花撒在鱼身上同蒸,也能增加香味。

“油浸笋壳鱼”是广东、港澳地区的一款名菜。

新加坡的名厨肥仔荣把油浸笋壳鱼做得比清蒸还好吃,而享有“新加坡笋壳王”的美誉。

其做法为:1、原料:笋壳鱼1条, 盐5克, 味精2克, 姜汁15克, 豉油王50克, 糖15克, 胡椒粉1克, 葱丝50克, 植物油1000克,2、做法:①将鱼宰杀后用刀剖开鱼的背部,取出内脏,洗净,放入容器内,加盐(酱油)、姜汁酒、糖浸渍腌约十多分钟。

②锅架火上,放入植物油,旺火烧至七成热左右,投入笋壳鱼,立即端锅离火进行浸炸,当油温逐渐下降后再端锅回到火上加热,待油温又升至六七成热时,再离火浸炸,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到鱼肉嫩熟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笋壳鱼一、简介尖塘鳢俗称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

分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Marbled sleeper)、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 和杂交笋壳鱼三种。

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其体色漂亮,市场卖相好,由于引入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未完全驯化和适应当地水土气候,不及澳洲笋壳鱼高产、好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很快消失,该品种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养殖品种。

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柄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

体色深,市场卖相不及泰国笋壳鱼,容易养殖,产量较高。

杂交笋壳鱼由上述两种笋壳鱼杂交而成,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体色深但可隐见斑纹,容易养殖,目前售价比澳洲笋壳鱼稍高。

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当年繁育的粗苗(体长4cm~10cm )经过幼苗培育阶段,开始投喂鱼糜拌合鳗料,投喂时间越长则鱼苗驯化越好,成活率也越高,容易养成,这类种苗适合直接放养。

但是此类幼苗的价钱也相对较高,目前每尾幼苗的价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长A 厘米×0.A 元,例如:体长4cm 规格的鱼苗每尾价格为4 ×0.4 元=1.6 元,如此类推。

循环水放养密度50-100条/m³,规格8-9cm,温度28℃以上,盐度10‰以下。

体长8cm放养密度8000尾/亩;越冬前进行分稀,放养密度6000尾/亩;越冬后再次分稀,放养密度3000-5000尾/亩。

人工配合饲料要求:4cm鱼,蛋白49;10cm鱼,蛋白46;鱼16cm,蛋白43;鱼25cm,蛋白40。

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以1h内吃完为宜。

在笋壳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分稀2-5次为宜,一般越冬前和越冬后必须进行分稀。

二、生物学特性尖塘鳢形似笋壳, 前段粗壮呈圆柱状,向后渐缩延长。

头稍宽略扁平。

吻短而钝;口前位,下颌稍突出;口裂大斜;眼小,不突出,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

云斑尖塘鳢体长为体高的2.0~2.4倍, 头长的3.1~3.8倍;头长为吻长的2.9~3.9倍,眼径的4.8~6.5倍,眼间距的 1.4~1.8倍。

上、下颌齿多行,细小,中间处具4~5个较粗大尖长细齿。

犁骨及腭骨均无齿。

舌端宽圆、游离。

鳃孔大,侧位。

峡部较宽。

鳃盖膜发达。

头背及腹部被圆鳞,体被栉鳞;无侧线,体侧有若干条类似于侧线鳞的横向突起条纹。

纵列鳞60~102个。

背鳍2个、分离;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型。

DVI1I -11~12,VI- 5~6,AI-9~10,C18~19,P18~20。

体色常为黄褐色,体侧具 5~6 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腹部淡黄色,鳍上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

云斑尖塘鳢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肝、胰脏、胆囊和肛门。

胃发达,I型,壁厚,贲门、幽门部分界不明显,无幽门盲囊;肠粗短,消化道长为鱼体全长的36.46%~36.73%,肠曲2个并有5~6个小曲。

闭膘,从腹腔延伸至臀鳍起点。

肝脏一叶;胆囊卵圆型,深绿色;胰腺为弥散性腺体,分散于胃及肠体表面。

脾脏圆型。

生殖腺2叶,雌雄异体。

线纹尖塘鳢体型与云斑尖塘鳢相似;具奇偶鳍吻短而钝。

头宽大而扁平。

眼小而高于头背高处。

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大,上下颌齿多行、细小,犁骨无齿。

体长为体高4.03~4.85倍,头长的 3.12~3.59倍;头长为吻长的3.86~4.49倍,眼径的6.73~8.09倍,眼间距的 3.51~4.04倍。

舌宽圆、游离。

鳃孔大、侧位。

峡部宽。

鳃盖膜发达。

体被栉鳞,头腹部被圆鳞。

侧线不明显,纵列鳞62~65。

奇、偶鳍与云斑尖塘鳢相似,鳍式为DVI.I-9-10,VI-5,AI-9,P16-17,C18-19。

体色常为黑褐色或深褐色,背部有暗绿色线纹,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

体侧具不明显纵向线纹,尾柄上方也无眼状斑。

线纹尖塘鳢的内部构造与云斑尖塘鳢也相似,不同的是消化道长与鱼体全长几乎相等,肠长与鱼体全长比为0.95~1.06,肝重与鱼体重比为4.0%~6.5%。

笋壳鱼为底栖、畏光、喜穴居性鱼类,体表的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层、草丛或石头缝隙中,性温顺,不凶猛,不善跳,平时静静呆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

捕食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

有较强的耐低氧习性,离开水体可存活15 h 以上,在潮湿淤泥中24h后仍能存活。

耐饥能力强,一次饱食可多天不食。

适温范围在15~33度,最宜温度在 25~30 度,人工养殖要求18-32度,水温低于15℃有冻死的危险,10 度以下死亡。

适合 pH值7.0~8.5之间,能在pH = 5及15 ‰的咸淡水中生活。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

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

个体重达75~100g以后,生长速率加快。

尖塘鳢引进国内后的试养结果显示,在珠三角地区全长 6.3cm、体重 2.9g 幼鱼经120d 生长期的饲养体重可达119.3~150.6g;全长 4~5cm的幼鱼,经120d 养殖,均体重可达 100~150g;全长15.5~16.5cm、体重55.0g,经130d养殖,均体重可达 250g 以上;体重 30~50g 的过冬幼鱼,经180~210d的养殖,个体均重达412g;体重50~75g过冬幼鱼,经180d 生长期养殖,个体均重达500g。

觅食时间主要在清晨或黄昏后。

不宜投饵太广,要定点投喂,最好设置食台。

不需设置鱼巢。

在温度适宜条件下1.5cm左右鳞片完全变色的苗种,培育成50-80g/尾规格的可放养幼鱼,需 5-8个月,50-80g/尾幼鱼经过6-10个月的养殖即可达到400-500g/尾上市规格。

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小鱼虾、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人工养殖也可投喂配合饲料。

由于它摄食饲料营养好,故长得颇为肥美,一般成鱼个体为200-40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60cm,5kg以上。

0.3kg即达上市规格。

笋壳鱼自相残杀行为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鱼苗阶段最弱,鱼种阶段最强,成鱼阶段偶有。

笋壳鱼在鱼种阶段,尤其在2.5~ 1O厘米规格时,自相残杀行为特别突出,因此损失百分之几十至过半甚至全池覆没的情况均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是养殖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鱼苗阶段和成鱼阶段自相残杀的行为则较少。

三、繁殖习性尖塘鳢2龄性成熟。

体长25cm,体重285g雌鱼怀卵量约13万粒,相对怀卵量470粒/g。

成熟最小个体为雌鱼体长15cm、体重75g;雄鱼略小于雌鱼。

繁殖季节,成熟的雌鱼体色浅,体表粗糙,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突膨大,微红,呈扇形, 孔周无色素点。

成熟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明显,体表稍光滑,生殖突小而呈三角形, 孔周有少许黑色斑点。

在珠三角地区,生殖季节为4~10月,属多次分批产卵型鱼类,每次产卵间隔30~40d。

尖塘鳢一年产卵2~4次,每次产卵1~2 万粒,较大个体可产卵数万粒。

产卵适宜水温25~31 ℃。

线纹尖塘鳢在水温连续一个阶段达 22 ℃以上 , 云斑尖塘鳢在 25 ℃以上时,开始产卵。

繁殖季节会选择附着物, 一般多在其栖息的洞穴或人工搭设的巢穴中产卵。

产卵前,雄鱼选择鱼巢,然后诱引雌鱼进入巢穴产卵, 产卵多在夜间或凌晨进行。

产卵受精结束后,雄鱼独自守护在鱼巢中,直到仔鱼孵出。

Roberts等就笋壳鱼在不同盐度中卵的孵化和幼鱼的生长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在淡水中的孵化率最高达93%。

23日龄后的幼鱼在淡水中的死亡率却最高,60日龄后幼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在盐度为10的水平下最高(分别为96%,88%,1.94cm)。

7日龄的笋壳鱼具有在陆地上短暂运动的能力,也可以把身体埋在底泥或洞穴中,在1m深的底泥中生活长达10h。

3日龄的仔鱼开始以浮游植物为食;6日龄仔鱼以臂尾轮虫为食;7日龄摄食剑水蚤;10日龄摄食裸腹蚤;15日龄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食;35日龄的幼鱼开始具底栖生活习性。

1.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好坏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

要选择2龄够成熟的亲鱼,雌雄亲鱼按1:1放入产卵池中。

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体表较少粘液,手膜有明显粗糙感;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游离度深,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

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更加明显,体表粘液多、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最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

2.诱导产卵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75-100克),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等于3毫克重)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00国际单位,催产注射为一次注射。

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

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

巢穴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

产卵池水深40厘米。

产卵池的池水用经净化的自来水。

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自行配对,大约24-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

催产成功率均在70%左右。

催产采用二针法,总剂量HCG为900—1000IU/kg 或 LRH—A2+DOM为40~50g+10~15mg/kg,催产药剂采用HCG和LRH—A2+DOM合剂二种,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效应时间从第一针开始算起,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间隔11—12h,催产水温28.2—29℃,平均 28.6℃。

效应时间5O~54 h。

精卵在盆内均匀混合约半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撒在孵化箱内。

因笋壳鱼卵为粘沉性卵,所以将网箱沉人孵化池中流水充气孵化。

自然产卵则先做鱼巢,因笋壳鱼喜穴居,则将鱼巢做成三棱柱形,产卵巢两头是三角形钢丝架,中间用竹子连接起来,长约40cm,三面用棕榈片缝起来。

每个鱼巢能足够容纳两尾亲鱼。

第二针注射后约10h,可看见每组亲鱼钻进一个产卵巢中,等过了效应时间轻抬鱼巢,看见棕榈片上均匀分布着许多鱼卵。

产完卵后,一般雌鱼先离开鱼巢,而雄鱼有护巢的习性,在巢内不断扇动胸鳍。

3.人工孵化产卵后,可将附有鱼卵的木板或瓦片(卵的附着器)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

此时可以根据孵化池条件和根据育苗方式控制适宜的密度。

在水温为27-32℃时,受精卵孵化历经时间约84-108小时,孵化率80%左右。

笋壳鱼未受精的卵呈圆形,卵径在0.5mm左右,受精卵吸水后变长,呈玉米棒状,卵径长约为0.64mm,仔鱼刚出膜时,体无色透明,无色素,体长约为 2mm;孵化后第三天,口器、食道开始作用,肠蠕动明显,卵黄几乎全被吸收,鳔开始形成,进入平游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