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02-19

作者简介:姜飞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24)。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姜飞月

摘要: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行为的主体性因素,在诸多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它主要通过学生个体效能、教师个体效能和学校集体效能来影响学生的发展。自我效能理论要求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加强主体性教育,同时应重视教育个体和集体效能的培育。

关键词:自我效能; 学校教育; 作用途径;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1)05-0021-03

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其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1986年,班图拉在其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 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自我效能机制,较为完整地建立起自我效能理论。1995年,他又出版了 社会变化中的自我效能 ,对自我效能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发展。自我效能理论在诸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论述自我效能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自我效能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以及自我效能理论给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前,班图拉把自我效能解释为个人对自己实施成功所需的行为能力的期望,80年代以后则

又把自我效能看作是 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以及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 。[1]而 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

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 则称之为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 (per ceived self-efficacy)[1],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系统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self -efficacy beliefs)。效能信念影响到人们怎样思维、感觉、激活行动。它始终对人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班图拉认为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四种信息源来发展的:一是掌握性经验。成功会建立起对个体效能的坚定信念;失败(尤其是失败发生在效能感牢固地建立之前)则削弱它。二是替代性经验。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成功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的效能信念,反之会降低个体对效能的判断。三是社会说服。社会评价和他人言语的说服,会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的建立。四是生理和情绪状态。心境和个体生理疲劳、疼痛都影响着个体的效能判断,影响到个体的效能信念的建立。这四种来源的信息并不是内在固有某种指导性,而是要通过认知加工来获得重要意义。效能信念通过四个作用机制调节着人的活动,包括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第一,认知过程。效能信念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预期方案的构建类型受效能信念的影响、个体目标的设置受能力评估的影响。第二,动机过程。效能信念在动机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人类动机产生多数是由认知因素引起的。班图拉认为无论是归因理论、期望 价值理论,还是目标理论,每一类型的动机都受到效能信念的作用。效能信念影响因果归因;结果预期部分受效能信念的控制;期望 价值理论的预测性受知觉到的效能的影响;目标的设置和实现目标的努力受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第三,情感过程。控制应激源的效能感在焦虑唤起中有着重要作用。效能信念影响着个体对潜在威胁的警觉和它们怎样被知觉、怎样被认知加工,从而影响着焦虑的唤起和抑郁的产生。第四,选择过程。个体效能信念通过影响人们对其活动类型和环境的选择,塑造着人们的生活道路。这些不同的过程通常协同发挥作用,而不是单独起作用。

二、自我效能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自我效能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包括学生掌握学业和调节学习的个体效能信念;教师对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个体效能信念;教师集体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集体效能感。这三种途径分别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集体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的社会成长。

(一)学生掌握学业和调节学习的效能信念

第23卷第5期

2001年10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 RNA L OF NI NGBO U N IV ERSIT Y (EDU CAT ION AL SCIENCE) Vol.23No.5

Oct.2001

22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1、对学业活动的影响。第一掌握学业的效能信念对学业活动的影响。学生对掌握学业活动的能力信念影响其目标确立、抱负、对智慧追求的兴趣水平、学业成就和他们怎样为将来的职业作好准备。效能感高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为自己制定成功的学习指导计划,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因此,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大的坚持性,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效能信念坚定的学生有内在的追求智慧和学业成功的兴趣,他们的抱负水平和学业成就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选择目标不切实际,遇到困难时易轻易放弃努力,甚至在不能很快获得预期结果时,倾向于放弃已经习得的技能,不想付出努力。因而,低效能感者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困难忍受性低,效能信念不坚定,缺乏内在学习兴趣,学业成就较低。第二调节学习的效能信念对学业活动的影响。班图拉认为,调节学习的效能信念比元认知技能更为重要。因为元认知训练虽然有助于学业学习,但是学生未必能将技能自动迁移至不同的学习领域。如果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应激或竞争时不能坚持运用调节技能,那么调节技能不会有什么作用,而调节学习的效能信念则为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持续的力量。学生调节动机和学习活动的效能信念越高,他们对完成学业活动的效能就越自信,反过来,知觉到的自我效能不仅直接地、而且通过提高学业抱负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学生应付学业要求的低效能感增加了他们对学校焦虑的易感性。过去的学业成功和失败主要是通过影响学业效能感而唤起焦虑的。如果失败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有着学业无能感,那么他们对学校要求就变得焦虑,会被抑郁和沮丧所困。但是,如果他们学业效能感没有受失败影响,那么他们就不受干扰。从另一方面来看,掌握学业和调节学习的效能信念与学生的行为问题也有关。掌握学业技能和调节学习的效能感高的儿童,其行为更亲社会,更受社会欢迎。但低认知学习效能感则与身体和言语侵犯相联系,低认知学习效能感者容易摆脱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产生有害行为,因此,低认知学习效能感是许多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早期的学业效能是侵犯性生活风格和参与反社会活动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2]

(二)教师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个体效能信念

教师的个体效能信念包括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的效能信念。有证据表明,课堂气氛部分受教师的教育效能信念决定,有坚定的教育效能信念的教师会为学生提供获得掌握性经验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的形成。而教育效能信念低的教师会导致消极的课堂环境,可能削弱学生的效能感和认知发展。班图拉指出,在学生自我效能的形成过程中, 凭借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的综合作用,课堂结构(课堂环境)影响着学生对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知觉和判断。 [3]自我评价能力低的学生易受教师偏差性评价的影响。多样化的课堂氛围会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判断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成就的追求。除了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影响环境创设外,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水平相关显著。有研究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老师。[4]

教师的个体效能信念不仅影响其具体的教育活动,还影响到教育过程的一般取向。教育效能感低的教师赞成监管式取向,依赖于外部诱因和消极的约束使学生学习,而且教育效能感低的教师表现出微弱的教学承诺,几乎不把所有时间放在教学问题上,几乎不在没有知觉到的效能的活动领域花费时间;教育效能感高的教师则支持学生内在兴趣和学业的自我指导的发展。A shton和Webb指出,教师的教育效能信念能预测到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业成就,不管学生从事学习的能力如何。但是,有许多教师为问题学生或不求上进的学生所困,教育效能感较低。[5]

(三)学校集体效能感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在一个互动的社会体系中,作为学校教育执行者的教师往往是集体发挥作用,而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如果教师集体判断,他们无力使困难学生获得学业发展,那么这样的学校会传递出集体无能感,而且它会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使得教师不愿意在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上付出努力。相反,教师集体认为他们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取得学业成功,这样的学校充满着积极的发展气氛。班图拉指出,尽管这两种学校在学业成就上的差异受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和种族构成的影响,但是学生的特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教师的集体教育效能信念而影响其学业成就的。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和少数民族的学生所占比例越高,教师对获得学业进步的集体效能信念就越低,学校的学业性发展就越差;学生群体在文化构成上越多样化,教师对有益于学业学习的程序执行就越不积极。学生旷课,低成就感等也会削弱教师集体效能感。但是教师集体坚定地相信学生可激发、有可教性的学校,即使是贫穷和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大部分,其在学业能力标准化测试中也能达到较高水平。

三、自我效能理论给学校教育的启示

班图拉早期将自我效能感描绘成一个个体作用的中介机制 在个体随后的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而后来则将自我效能由个体水平扩展到集体水平。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教师和教师集体的效能信念通过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