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8张PPT)

小试牛刀: (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 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 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 在否认了 ( ) D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A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 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易混知识点
认 识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从 个人知识可以通 一切真知都来 哪 过学习获取 源于实践 里 来 ?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现:
(1)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去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 无法回答认识 是否正确反映 了它 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的东西(实 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 ↓ ∣ 成功 ↓ ↑ 认识 ────────指导 ─→ 实践…结果 ↑ ↓ ∣ 失败 ↓ ↑ 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不相符
(单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
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 D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 点上。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 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漫画中的人们企图拉动影子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错误行 动,“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这从侧面启示我们, 认识只有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命题点三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二、选择题常考点
命题点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典例 1] (2014· 大纲卷)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
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 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 亲身的实践经验也
可能是错误的。 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实 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践检验原有认识并得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出新认识的过程
社会历 史性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2014· 全国卷Ⅱ· T20②)( √ ) 2.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2010· 全国卷Ⅱ· T27③)( × )
理由: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理论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 实践。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体现类题目。
首先答出原理内容,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从《民间兽医 本草》的创作及应用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
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 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 草》的目的和价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复习(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复习(共19张PPT)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实践
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③来源是指认识的产生,动力是指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真理的知识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
③“选择”的过程要比“执行”更重要
④若无“执行”,“选择”就没有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辩证分析”是采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等同于对
信息的辩证否定,①排除。不能说“选择”的过程比“执行”更重要,③不选。②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
5、从“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律思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 罪”的司法理念;从春秋时子产铸刑鼎首次公开法律,到汉唐以降历代相 沿的成文法典;从被马克思、恩格斯生产称赞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到《法国民法典》,再到现代各国的法治实施。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 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 制社会、调整行为。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 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 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问题导入
无痛手术的成功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无痛手术的成功,是医 生们实践的结果。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 的需要,实现“刀下无痛”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③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体现了这一点。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医生掌握无痛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答案:C
探究点 2 情境链接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世纪 40 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 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会导致昏厥、休克甚至 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 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 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 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问题导入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的特点。
答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十三五”时期,实现经 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要受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制约。实践具有能动性,“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说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 具有社会历史性,“十三五”规划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 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例 1】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 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 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
解析: 题干中的“思考”“有计划”便能表明实践具有能 动性,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56张PPT)

误区分析:通过学习可以获得间接经验,获得认识的途径 并不是唯一的。B 项错。
解析:题干材料中孟德尔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了孟德尔遗 传定律,揭示了生命遗传的奥秘,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认识一定会促进实践的发展。 分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 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类的基本活动包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不是实践,改造世界分为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 实践。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 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 中、在 主体 和 客体 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 实践 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 实践 的需要。 (2) 实践 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探究导学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
别所在。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 决定的。无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还是实践的手段都是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 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 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 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 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 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 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 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解析:孔子以为,有人读了三百多篇诗,如果把政事交 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在辞令方面,又不 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说明读书应该学以致用,即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选 C 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共18张PPT)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变化,丰富、发展、完善真理
1. 任何真理都是客主观观与与主客观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3. 真理是相对的 (具有相对性) √ √ 4.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 5. 真理与谬误相互比较而存在 √ 6. 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政治必修四第六课》PPT课件

《政治必修四第六课》PPT课件

h
7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 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 构和社会关系。
h
8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h
3
2、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 现为阶级斗争。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 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 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h
15
浙江东阳蔡卢村农妇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将 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农田里。没想到,这种插法不仅节 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
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村民认为这是“懒办 法”,不足为效。党支部带领党员进行试验,结果平均 亩产从300多千克增加到477千克。 “直播法”不令而行, 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 (ABC)
h
6
3、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第六课 复习 课件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第六课 复习 课件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历史条件 (1)真理的条件性(空间)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对一定条件下客观事物的正确认 识,运用真理也要立足于一定的条件!!! (2)真理的具体性(时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事物发展的特定过程 和阶段而言的!! 运用时要注意时间推移、条件变化!!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离开一定的具体条件,真理也可能变成谬误!!
实践含义、特征、基本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决定认识(基础)
认识论
第六课 认识的反作用
真理的含义、属性、特征
1、实践的三大特征: 认识论的主要知识: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1、2、3实践的知识) 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5、6真理的知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要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克服错误 正确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开展,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认识误导实践开展,阻碍事物发展 4、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捍卫真理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注意真理所适用的 范围和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正确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开展,促进事物发展
2、错误认识误导实践,阻碍事物发展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人)对客体(客观事物) 在实践中能动反映的过程 人脑
实 践 产生 反 映

人教版必修4政治: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4政治: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ppt课件

“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
动者的观念中了”
---------马克思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马克 思的话及图片说明了什么?
PPT课件
13
活动二 小结: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区别,工人
盖楼房是根据楼房的设计图纸来盖的。说明实践是有目 特
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活动三
原因 实践主体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 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的能动性 改造自然 实践主体
表现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 关

统一的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是客观的 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PPT课是件 客观的
14

设计 方案

宏伟的
建筑物
实践不仅是客观的
实践是沟通
物质性活动,而且
主观和客观
法官办案
修身养性
PPT课件
5
学生学习
工人盖房
农民播种
教师授课
蜜蜂筑巢
PPT课件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6
活动二
1. 上述材料中属于实践的活动是谁在从事活动?蜜蜂筑巢
为什么不是实践?
2. 上述属于实践的活动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
造世界?
3. 学生学习和修身养性与实践的主体一样都是人,为什么
不是实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必修④第六课第一框
PPT课件
1
○ 识记实践的含义。
○ 理解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能用具体事例给 予阐释。
○ 运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分析事例。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政治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共82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政治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共82张PPT)

[提醒]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 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 “辩论” “学习”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 “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 (5)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 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
漫画中的人们企图拉动影子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错误行 动,“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这从侧面启示我们, 认识只有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这表明
(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原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认识的发生上看, 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从认识的 获得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主观认识对客观现 [典例 2] (2013· 北京高考 )实的反映有正确与 右图漫画蕴含的哲 主观愿望如果符合客观实际, 错误之分 理是 ( ) 是可以变成客观现实的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实践
亲身的实践经验也 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 可能是错误的。
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实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共30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共30张PPT)

考点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1)认识的反复性
(实践——认识——实践——)
①含义: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原因
A.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考点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客观性原理 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 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侧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
的唯一标准
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 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⑵从人们认识的发展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 限性。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 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 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 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 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 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 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 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 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 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 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 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与生活》知识复习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第六课) 实践观 真理观
பைடு நூலகம் 实践观
1、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基本形式 ⑴含义(P42): ⑵特点(P42-43): ⑶基本形式(P43):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观)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 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 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 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 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 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 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 对待错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追求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 (共3条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 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 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 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 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