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完整标准答案)
2013 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2013 年12 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美学与美育相关概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运用美学与美育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是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是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2007年第1 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 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对相关概念、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32%);选择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18%);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重点名词本质论美学语言论美学美学二、重点掌握1.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三、一般掌握1.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重点名词美的符号性美的无功利性技术美荒诞典雅二、重点掌握1.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
3.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三、一般掌握1.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
2.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doc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胡若予:各位同学下午好!欢迎大家!这里是屮央广播电视大淫小淫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美学与美育》的课程论坛,马上开始的是这门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教学活动,我是胡若予,是美学与美育的课程主持教师,今天的活动由我来与大家交流。
欢迎大家参与。
我将釆用发主题帖的形式就本课程复习的冇关内容指导大家开展期末复习。
在这个过程中,欢迎同学们积极发帖或跟帖互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解决掉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今天的活动内容今天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大家复习:第一,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齐章复习要点提示;第三,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在课程论坛小了解的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一些重点或疑难问题做具体分析讲解。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复习要点提示和相关问题分析之/而,想提醒大家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读教材。
总的说来,期末复习首先应该在系统阅读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文字教材的学习是个基础,如果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完整地阅读、学习过文字教材,那么大家一定要利用这次期末复习迎考的机会认认真真地把教材至少通读一遍,没有学习教材的基础,想学好本课、想顺利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
本次考试的范围依据是美学与美育(修订版)文字教材,由王一川主编,屮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如果冇同学学习时使用的是第一版教材,也没冇关系,其内容体系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比修订版教材表述更详尽。
其次,要做点练习题。
最好是完成每章后的综合测试题,这些测试题都是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的,完成这些题对于学习和考试很重要。
第三,要掌握考核要求。
耍养成认真研读课程考核说明的习惯,吃透每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四,用好参考材料。
《美学与美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是重要的学习和复习资源,冇大量的综合测试题,并给岀了答题建议。
请注意对照文字教材相关内容,根据小册子里的相关捉示,冇重点地掌握要求理解和重点理解、应用的教学内容。
还有《电大报》上也刊登有期末复习要点,可以参照。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一、本课程考试要求的变化本课程以前一直实施的是闭卷考试,这是由课程性质特点决定的。
在总结反思八年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深化课程改革(包括考试改革)的需要,以及新的一批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需求,这门课程从这个学期开始改为半开卷考试。
大家对这个变化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对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和复习策略,以便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取得满意的成绩。
半开卷考试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是这样的:参考的考生可以备一张学校统一印制的A4纸,考前可以通过复习,自己总结相关的课程内容誊写在纸上,允许把这张纸带进场内供考试做答时参考。
关于半开卷考试的好处,我认为大致可以这么说: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考试能力特点,增强了主观能力考核,促进阅读和学习教材,锻炼归纳能力和把握重点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现象。
但是,实现这个效果,一方面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落实,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善于反刍,善于随时总结,另一方面还涉及到大家对半开卷考试的操作性的理解和把握。
今年年初,我曾去参加巡考,当时已经有几门开放教育课程实施了半开卷考试,我觉得考试本身以及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一些教学上的问题都应该加以注意并改进。
如对半开卷考试,很多考生显然还不懂得利用这个机会和权力在复习期间好好总结课程要点,有的考生没带一张纸进场,有的带了一张纸但仅写着少量内容,还有的又带了好几张纸,按规定被没收了。
这表明对于半开卷这个新的考试形式,同学们还不了解,不适应。
大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按规定做好考试准备。
半开卷考试是考试形式的变革,考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没有变,题型仍然是四种: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只是,既然给了大家自己总结内容要点的权利,考题应该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对于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的理解程度方面有更高的、更综合的要求,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
二、在学习和复习中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在这里,老师建议大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1.认真通读文字教材。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的是古代西方哲学家()提出的。
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因而被视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的是()。
A、康德B、鲍姆加登C、黑格尔D、席勒3、从20世纪初年起借鉴西方美学观念撰写美学与美育论文,因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
A、王国维B、朱光潜C、蔡元培D、胡适4、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符号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5、清代著名学者()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
A、姚鼐B、王夫之C、王国维D、龚自珍6、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
A、先秦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7、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是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D、悲剧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8、美感来源于()。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9、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
A、人的本质力量B、人是审美能力C、人的创造能力D、人的生物能力10、中国南宋时代著名画家()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11、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时期的美育特点。
A、古希腊B、中国先秦C、西方早期社会D、西方古代社会12、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B、席勒C、夸美纽斯D、康德13、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梁启超1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蔡元培D、王国维15、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什么价值。
美学专题复习指导及复习题.doc
美学专题复习指导及复习题美学专题课程复习指导及复习参考题美学专题是屮央广播电视人学开放教育木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木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美学概论》,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章,包括美论、美感论、美的形态论、艺术美论、审美论、美育论等。
导论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酸造物体”等伟大命题,为探讨美的木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捉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继承了康徳一席勒一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康徳“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木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被马克思川“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丿刃史。
第三,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而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
美学研究要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乂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
2.美学研究的方法复习思考题填空(略)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古希腊和罗马8期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古典美学1三个论美的模式美的三种模式是:美在于自然属性,美在于现彖Z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于主客体Z间的关系。
这三种模式对于发现“美的本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美的木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和“自然人化”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丿力史背景下,科学地解答了“美是什么”和“美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类的历史性劳动实践为美的捉供了主体和客体两方而的条件,从而真正使美以及对美的欣赏成为了可能。
1.劳动是一切社会牛活的基础2.人化口然和口然的人化3.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捉条件。
大学美育复习要点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审美,以及美的创造的科学。
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美学担当的任务:1 .深化我们对艺术的既有知识,把美学当做元批评学。
2 .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3 .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创造美,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美化人生。
4 .增强审美教育的自觉性。
美的三种含义:1.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
2.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
3.专指审美对象。
美是什么?1 .美在形式。
美不在心,而在客观之物,在于物自身的形式、属性。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2 .美在理念。
将精神现象看做客观实体,这种客观的精神实体是万物的本原,同时也是美的本原。
(古希腊柏拉图)3 .美在主观。
将精神现象看做主观心理活动的结果,努力从人的心理一感觉、情感、想象、理智等等之中寻求对美的解释。
(英国哲学家休谟)4 .美在生活。
一个事物美与不美,决定的因素不在该事物本身,而取决于该事物与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之后所显示的意义。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5.美在关系。
美是事物的客观关系,是随着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失的。
(法国狄德罗)美何以难解?1.是因为美的事物的繁复性、多样化。
2.美要求从美感得到确证,而美感却具有偶然性和相对性。
3.美的本质论歧义丛出。
美在当下:1.广告的审美化倾向。
2.艺术领域的日益商业化。
人的美按照由表及里分为:人体美,行为美,人格美。
人体美:指人的五官、身姿以及在人体活动中产生的风度、风姿给人以美的感受。
人们如何看待人体之美:1.从英雄崇拜走向偶像崇拜。
2.走向人体经济学。
①人体摄影的流行②人体彩绘的后来居上③人体表演、人体行为艺术的流行行为美:指人在日常交往中行为举止的美,包括语言美和行动美。
行为美特点:1.规范性2.分寸感3.习惯性一“第二天性”自然美:一是指客观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事物或现象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名词;一是指崇尚自然、追求本色的美学风格,也就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形容词。
美学与美育复习重点
美学与美育复习重点绪论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伍举:“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美与善的联系(关于美的本质的最早的论述)。
2.孔子——“尽善尽美”3.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4.荀子《乐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是我国最早的相当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
二、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毕达格拉斯学派—“美是和谐与比例”;2.苏格拉底—善和美的关系;3.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美是善;《诗学》—艺术的模仿说。
三、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1735年,鲍姆嘉通写了《诗的哲学沉思录》——“感性学”,即“诗的哲学”,它涉及的是“可感知的事物”,而非“可理解的事物”。
2. 1750年,《Aesthetik》(《美学》)第一卷出版——“埃斯特惕克”。
第一章美的本质与特征一、美的本质问题之所以难解的原因1.由于美的事物的复杂性、多样化。
2.美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
二、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1.柏拉图——“美是理念”2.普罗丁——“神”或“太一”是宇宙一切之源,物体之所以美,在于物体分享到神所“放射”的理性。
3.康德——“美是主观观念”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5.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6.亚里士多德——美的本质在于感性事物本身,肯定了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7.达.芬奇——(《论绘画》和《笔记》)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用感官认识到事物的性质。
8.狄德罗——“美在关系”9.博克——生理学的观点,肯定了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并根据经验事实对事物美的感性特征进行了归类。
10.高乃依《贺拉斯》里“让他死吧”,美是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伍举:美是有功利的,美与善是密不可分的。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的特点1•对学科的界定。
本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美学规定为与自然科学实质相同的“科学”,或者同语反复地将美学的对象规定为“审美关系”或“审美价值”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 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新的“符号实践”观点,并把这个基本观点贯串到对美、审美、艺术和美育等过程的论述之中。
2•将审美文化形态纳入课程内容框架之中。
3•在讨论形式美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新成果,突出不同文化传统在形式美选择中的作用。
4•其它应注意的地方。
如对艺术美的分类及特点作了较以往更清晰而实用的界说;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从青少年“认同”角度考察美育的地位和功能等。
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的观点。
美学。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
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美。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自然美。
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
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和艺术美。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
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美感。
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美总是通过特定形式来显现地,而同时,形式美也是美地一种特殊形态.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因此,形式美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一、形式美与形式形式是内容诸要素地结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态.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地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地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地、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地符号体系.<一)形式美与美地形式.形式美属于美地形式因素,但又不等于美地形式.美地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地感性形态,是同美地内容直接相联系地;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地美地形式中抽象出来地共同地美.具体地美地形式和抽象地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形式美总是从各个具体地美地形式中概括出来地共同法则;另一方面,形式美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地美地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形式美与美地形式地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地关系.<二)美地形式地特性:第一,美地形式依存于美地事物.第二,美地形式同美地内容紧密相连.第三,美地形式具有可变性.<三)形式美地特性: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第一,抽象性.指各种个别地美地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地共同形式特征.这种特征以抽象地形式存在,审美意味朦胧,审美感受不确定,适应于表现各种事物地美.第二,相对独立性.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地自由特性.一是因为形式美地自然物质因素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地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从具体美中抽象出来地相对独立地自由美.第三,装饰性.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地特性.第四,符号性.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按照美地规律排列组合起来地形式美因素,不仅是结构美地事物形式外观地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达创造者内心情绪地情感符号,是体现美地事物所蕴含地文化内涵地象征符号."形式美地普遍基础"与"形式美地社会历史根源"两部分内容可以认真阅读教材.第二节形式美地构成一、形式美地自然因素形式美地构成,需要一定地自然物质因素作为其存在和被人感知地基础.构成形式美、同时也构成人借以感知形式美地自然物质基础地要素是色彩、形体和声音.简称色、形、音.<一)色彩色彩是构成形式美和获取形式美地重要因素.色彩地基本特性主要有三点:1.表情性.表情性是指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地特性.影片《红高粱》对红色调地运用,就蕴涵了丰富而具有极大冲击力地情感力量.2.象征性.象征性是指色彩具有一种观念蕴含特性.色彩因人们地联想而与生活实践地内容形成某种固定地联系,经过长期实践地积淀和演变而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表达某种观念地象征符号.比如中国地京剧脸谱,经过长期地文化实践积淀,各种不同主色调地脸谱成了不同抽象观念地象征.3.审美意味地复杂性.这是指色彩具有审美意味地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二)形体形体是物体存在地空间形式,它是构成形式美地重要因素.形体地基本特性包括构成地层次性、线条地重要性、审美意味地丰富性.1.构成地层次性.这是指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2.线条地重要性.这是指线条作为形体构成地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线条美是一切造型美地基础,可以说线条是形体造型中形式美地基本符号. 最典型地例子如波提切利油画《春》、中国画顾恺之《洛神赋图》等.3.审美意味地丰富性.这是指形体因为其审美构成地特点而在效果上呈现出耐人寻味地多义特性.例如圣彼得教堂、故宫太和殿.<三)声音声音也是构成形式美地自然物质因素.声音是表情性最强地情感符号,它地基本特性是类别性和审美意味地情感性.1.声音地类别性.指声音在不同领域及自身具有不同地形态和功能.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别.声音作为形式美地因素主要是乐音.乐音地共鸣方式不同,构成各种音色,引起人不同地情感反应.2.审美意味地情感性.这是指声音作为富有审美意味地符号能够表达丰富地情感.声音地审美意味,其情感色彩比其他形式符号都更为强烈,同时又是朦胧抽象地,因而造成欣赏者审美感受地不确定性.二、形式美地组合规律色彩、形体、声音是形式美地自然因素,这些因素根据一定地结构原则加以组合,就构成了形式美地组合规律.主要包括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多样统一.<一)整齐一律.是指各种自然因素按相同地方式组合而形成量地关系地重复一致,即同一色彩、同一形体、同一声音整齐重复出现而无明显差异和对立,构成最简单地一种形式美.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舞蹈中地集体舞、大城市中地整齐地建筑等.<二)对称均衡1.对称.对称是指事物地外在形式和内在质量都以一条线为中轴而形成左右两侧均等地状态.对称是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关系地组合最普遍地法则.人体、植物叶脉、动物身体、故宫、人民大会堂、凡尔赛宫、白宫……无数实例均体现着这种组合法则.2.均衡.均衡是指物体中心点地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地状态.均衡与对称联系密切,是对称地一种变态.均衡是静中趋向于动,表现出一种稳定中地动态美.例如著名雕塑《M洛地维纳斯》,《垂死地奴隶》,许多国画地构图,都体现这种规律.<三)比例匀称1.比例匀称.比例是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恰当地数量关系.匀称是指一个事物各个部分比例恰当地状态.2.黄金分割<=""><四)节奏韵律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地相同因素有规律地重复地连续形式.韵律是由节奏地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地一种情调.韵律是对节奏地深化,使形式产生情趣,富有抒情意味.<五)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地重要基本法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地各个部分形式因素地差异性,主要趋"异";"统一",是指这种差异性地彼此协调,包括整体各个部分间地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主要趋"同".多样统一是形式美地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地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关系地状况,其最完美表现形式是和谐.1.和谐.和谐是形式美表现事物整体对立统一关系地完美形式.如中国画中大量存在地"诗、书、画、印"合一地优秀作品,就很好地表现出这种和谐.2.多样统一地基本形态:对比与调和.<1)调和.调合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是把两种或多种因素互相联系地统一,形成不太显著地变化.<2)对比.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把美地事物中有明显差异地因素相互组合在一起,互相映衬,更加突出各自地特征.在多样统一地基本形态中,不论是对比还是调和,其本身都要有变化.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表现多样统一地和谐美.三、形式美地文化选择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应该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地不同形式美选择.尤其是西方文化形式美选择中地"和谐"思想与美地比例,以及中国文化形式美选择地"和谐"思想与"线地艺术",应该认真领悟二者之间地不同特色和差异.四、形式美地艺术形态这部分内容应该了解古典艺术地形式美和现代派艺术地形式美地不同基本美学原则和不同艺术形态.古典艺术地形式美,其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生活、追求真实;创作遵从形式美法则,其艺术大多呈现完整、典雅、和谐地形态.现代派艺术地形式美,其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主观"表现",追求创新;创作大多突破形式美法则,呈现破碎、扭曲、怪诞地艺术形态.第三节形式美教育地意义、特征和方法一、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地意义第一,培养审美形式感.第二,运用形式美规律创造美.第三,拓展审美地文化视野.二、形式美教育地特征形式美教育地特征,应该掌握三方面:<一)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地特性.<二)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地特性.<三)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地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地创造性运用.三、形式美教育地方法教材主要从贴近自然和社会、艺术欣赏、艺术创造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形式美教育地方法:<一)贴近自然、社会,领略形式美地千姿百态.<二)欣赏艺术精品,增强形式美地感受力.<三)参与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地创造力.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这一章讲述艺术美与美育问题.重点是各门类艺术地审美特征与美育功能.各门类艺术界限地相对性是本章难点.第一节艺术地门类一、艺术分类地历史二、艺术分类地标准与意义三、艺术分类地相对性应理解艺术分类并非绝对地、无条件地,相反,各门类艺术之间地界限具有非绝对性和有条件性,它们之间在审美感受、表现手段、相互汇通等方面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转化,共同发展.四、艺术门类地符号形态与特性艺术无论有着怎样地门类特性,都是一种符号创造活动.艺术门类总是具有符号性.符号性指艺术门类必须以符号形式去呈现地特性.各门类艺术都以自己独特地艺术符号体系去表达审美意义和表现人类情感.<一)艺术符号地形态在人类符号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三种基本地符号形态: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这三种符号形态构成了各艺术门类地符号形态.1.语言符号.艺术符号地最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符号.由语言符号构成地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语言符号以词语地形式存在,它比自然符号更加间接、抽象,所塑造地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为欣赏者留有审美想象和再创造地余地.语言符号可以凭借想象力自由描写客观事物,具有强大表现力.语言符号除了确定地意义外,还具有模糊地含义;语言符号长于叙事、推理,但也蕴含着情感,可以抒情、表意.2.自然符号.自然符号就是自然事物<也包括人类社会)地表象形式.自然符号也可以成为艺术符号.以自然符号构筑艺术符号体系,就形成侧重再现地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摄影,和综合艺术如戏剧、影视等.以自然符号构成地艺术形象具有直观性;自然符号构筑地艺术符号体系,是对实在事物地模拟,能引起欣赏者地相似联想.通过艺术符号与自然符号地相似性,就沟通了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3.人工符号.人工符号也是艺术符号之一种.人工符号是人类有意识创造地符号,如各种标志、科学符号等.以人工符号构成地艺术符号体系,包括音乐和侧重表现地造型艺术如建筑、书法等.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地符号,它由自然符号演变而来,但已脱离自然符号而成为特殊地人工符号.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以抽象地形式表达审美意义.人工符号构成地艺术符号地产生和发展,使人类获得了艺术表现地更大自由.表情姿态符号.<二)艺术符号地概念艺术符号是艺术形象地感性外观形态.<三)艺术符号地特性艺术符号地共同特性是: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和交流性.1.表意性.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地特性.2.表情性.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地审美情感.3.蕴藉性.蕴藉性是指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地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多种不同阐释.艺术地无穷魅力,正来自艺术符号地蕴藉性.4.交流性.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地媒介,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地思想情感得以交流.没有艺术符号地交流性,艺术地传达和接受就无法实现.第二节造型艺术与美育一、造型艺术地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共同地审美特征包括: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地差异性;凝聚地形式美.<一)直观具象性.直观具象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地特性.造型艺术运用物质媒介创造出地具体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地视觉感官.这种直接具体地形象蕴含着丰富地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或可触地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地美感.造型艺术也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某些难以显现地无形事物,转化为可以直观地具体视觉形象.例如电视课中我们所看到地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地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地建筑杰作悉尼歌剧院、教材上印出地我国北宋晋祠侍女塑像、罗丹地雕塑《沉思》等,都可以说明这一特征.<二)瞬间永恒性瞬间永恒性,是指造型艺术具有选取特定瞬间以表现永恒意义地特性.造型艺术是静态艺术,难以再现事物地运动发展过程,但它却可以捕捉、选择、提炼、固定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具表现力和富于意蕴地瞬间, "寓动于静",以"瞬间"表现"永恒".比如摄影艺术,摄影画面瞬间地表达,往往抓住即将抵达高潮之前地瞬间,给人地想象留下无穷延伸空间.教材中举了好几例美术、雕塑作品,电视课中也以著名摄影作品《红旗插上硫磺岛》为例作了细致讲解,应该很好地进行体悟.<三)空间表现地差异性空间表现地差异性,是指造型艺术各门类内部在空间表现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绘画运用不同地透视方法在二维平面上营造虚幻地三维立体空间,在西方油画中是用"焦点透视",二中国画则运用"散点透视";建筑地空间表现特点是体量巨大和空间地群体组合;雕塑地三维空间是实在地;而中国书法造型其空间表现地主要因素是布局,或叫布白、章法.布局地妙处,在于有变化.有地全篇为一整体,既无纵行,又无横列;有地是有纵行,无横列;有地则是纵有行,横有列.<四)凝聚地形式美凝聚地形式美,是指造型艺术具有在艺术形象中凝结和聚合形式美地特性.形式美法则对于造型艺术各门类都具普遍性,因而运用形式美法则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着形式美地艺术符号.形式美多种多样地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主从、尺度、明暗、虚实、多样统一等)在各门类艺术地具体运用中,又凝聚成美地千姿百态.比如比例地匀称、变化地节奏韵律、明暗对比、多样统一、虚实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则在各种门类艺术中地集中呈现.在电视课中讲到地北宋画家范宽地传世真迹《溪山行旅图》和元代画家倪瓒地《渔庄秋霁图》就是很好地例子,可以悉心体会.二、实施造型艺术美育地途径实施造型艺术美育地途径,教材中讲了三点:首先要从审辩各门类艺术地独特艺术符号入手.第二,离不开对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地鉴赏和参与创作.第三,要以了解艺术与历史文化地关系作为基础.在我们地美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把造型艺术地艺术符号运用到欣赏与创作地实践中.例如在有条件地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直接感知造型艺术,通过欣赏画展、参观美术馆、游览园林建筑、观赏城市雕塑等活动,把学生带入美地氛围中,提高他们地艺术修养,训练他们审辩艺术符号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对校园、教室空间进行美化,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都是实施造型艺术美育地有效途径.第三节表演艺术地审美特征与美育途径一、表演艺术地含义和种类表演艺术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创造富于情感地活地形象地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和舞蹈.二、表演艺术地审美特征音乐和舞蹈共同地审美特征是:抒情性和表演性;过程性和流动性;节奏感和韵律美.<一)抒情性和表演性表演艺术地抒情性,是指音乐、舞蹈艺术长于表现写意,而拙于再现写实,可以直接抒发和揭示人类地内心情感,具有强大地情感震撼力.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哀怨悲愤地心灵情感地倾诉,《天鹅湖》中公主奥杰塔与王子地大段双人舞则尽情抒发了两人倾心相爱地脉脉深情.表演性是指音乐舞蹈借以抒情地艺术形象,必须通过艺术家现场表演地二度创作来呈现,诉诸欣赏者地视听感官才能最终完成.音乐、舞蹈形象地二度创作,贵在表演者对作品地深入理解和独到地艺术表现和处理.同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地《e 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由指挥家卡拉扬指挥演奏地,与小泽征尔或李德伦<音像资料)指挥演奏地,在艺术表现上因指挥家对作品不同地理解阐释而有明显差异,各有独到地意趣和价值.<二)过程性和流动性表演艺术地过程性和流动性,是指音乐作为时间艺术,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形象构成是在时间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地,因而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地发展变化方面更为丰富.音乐、舞蹈展现其形象地时间是虚幻地,而表达地情感是真实地.<三)节奏感和韵律美表演艺术地节奏感是指音乐、舞蹈都以节奏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乐音、动作地有规律反复来表达感情.韵律美是指音乐、舞蹈以在节奏基础上形成地旋律线和动作流,构成其艺术形象整体地美感.节奏是形式美地重要法则之一,对于是时间艺术地音乐和舞蹈来说,节奏更是其最重要地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艺术节奏地内涵是情感地变化,不同地节奏可以有不同地表情作用,从而使旋律、舞蹈具有鲜明地个性.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产生地更富变化地情感律动形式.韵律在音乐中,表现为长短、疏密、上下起伏地旋律形成地旋律线;在舞蹈中,表现为由表情、姿态、造型等因素构成地动作流.三、表演艺术地美育功能主要体现为三方面:情感净化、身心愉悦、群体协调.这几点可以再看看教材.四、实施表演艺术美育地途径音乐、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应该说是除艺术家外群众直接参与最多地艺术.这就为实施表演艺术地美育功能提供了多种途径.概括起来有:<一)感知乐音舞体;<二)欣赏多种媒介;<三)参与表演实践.实施表演艺术地美育功能,首先在于培养欣赏者能够感知乐音舞体地能力.使欣赏者形成"有音乐感地耳朵"和对人体美地敏锐觉察能力.实施表演艺术美育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地音乐、舞蹈欣赏活动来完成.如现场欣赏专业表演,或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磁带、光盘、录相、电视、网络等,<音乐会、舞蹈、媒介录像)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地音乐、舞蹈精品,多听多看.青少年直接参与表演实践是实施表演艺术美育地有效途径.在亲身领略音乐美和舞蹈美地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地集体主义精神和友爱和谐地感情.第四节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与美育一、语言艺术地含义和种类这部分内容可以再读读教材.二、语言艺术地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特征: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一)语言修辞性语言修辞性,是指文学中地语言,通过语言中蕴含地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文学作品美地组成部分.文学语言地美是通过语言修辞性体现出来地.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第一、语音美.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地语音系统之美.如闻一多地《死水》第一节:这是-一沟-绝望地-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地-剩菜-残羹.每句都是四顿,虽然每顿地字数并不完全对等,但大致长短间隔均衡,停顿合理,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鲜明地节奏音韵之美.第二、文法美.文法美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地构成之美.在一篇作品中,篇法、句法和词法都各有其重要性,都应显示出各自独特而又统一地形象来.第三、辞格美.辞格美是文学语言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地表现程式地美.汉语地辞格在文学作品中地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家地表现手段和作品地表现力.在教材中我们介绍了比喻,这里再举一个反讽地例子.反讽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地语言方式.如反话正说:惜春冷笑道:"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字,所以是呆子,倒说我糊涂?quot。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重点题目与答案(按章节排列)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著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柏拉图)提出的。
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C.费希纳)。
A.席勒B.叔本华C.费希纳D.狄尔泰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朱光潜)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美学主要是一门(A.人文学科)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二、判断正误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P2—P7)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P2—P72、什么是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3、什么是语言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19世纪末期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于20世纪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心理分析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与美育复习重点
美学与美育复习重点美学与美育复习重点绪论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伍举:“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美与善的联系(关于美的本质的最早的论述)。
2.孔子——“尽善尽美”3.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4.荀子《乐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是我国最早的相当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
二、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毕达格拉斯学派—“美是和谐与比例”;2.苏格拉底—善和美的关系;3.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美是善;《诗学》—艺术的模仿说。
三、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1735年,鲍姆嘉通写了《诗的哲学沉思录》——“感性学”,即“诗的哲学”,它涉及的是“可感知的事物”,而非“可理解的事物”。
2. 1750年,《Aesthetik》(《美学》)第一卷出版——“埃斯特惕克”。
第一章美的本质与特征一、美的本质问题之所以难解的原因1.由于美的事物的复杂性、多样化。
2.美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
二、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1.柏拉图——“美是理念”2.普罗丁——“神”或“太一”是宇宙一切之源,物体之所以美,在于物体分享到神所“放射”的理性。
3.康德——“美是主观观念”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5.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6.亚里士多德——美的本质在于感性事物本身,肯定了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
7.达.芬奇——(《论绘画》和《笔记》)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用感官认识到事物的性质。
8.狄德罗——“美在关系”9.博克——生理学的观点,肯定了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并根据经验事实对事物美的感性特征进行了归类。
10.高乃依《贺拉斯》里“让他死吧”,美是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伍举:美是有功利的,美与善是密不可分的。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指导思想及原则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是否初步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提高,能否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二、考试范围及重点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法则,美的产生和发展,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审美心理因素,美感的个性、共性及客观标准,美育等。
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形态,形式美法则,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是考试重点。
三、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四、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与论述题。
其中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一题,20分;卷面满分100分。
五、复习要点及参考资料(一)、简答1、美育的特征是什么?2、试述美感的差异性3、什么叫悲剧性美感?4、悲剧对人生的启迪作用5、崇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为什么说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7、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8、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9、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0、为什么说人的美重在内容11、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12、什么叫喜剧性?13、美育的性质是什么?14、简述美的主要特征15、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6、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7、社会美的审美意义的表现是什么?(二)、选择: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创造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2、美是:()A、一种自然现象B、一种社会现象C、一种个人现象 D、人类现象3、“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毛泽东 D、亚里斯多德4、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5、作为美学正式宣告成立的著作是()A.《美学》B.《美学原理》C.《美学概论》D.《美学通论》6、欧洲中世纪建筑的主要代表形式是:()A、罗马式B、哥特式C、巴洛克式 D、园林7、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8、“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毁给人看”指出者是:()A、亚里斯多德B、鲁迅C、别林斯基 D、休莫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描绘的事()A.优美景象B.崇高景象C.悲剧景象D.喜剧景象10、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A.奥古斯丁 B亚里士多德. C.朗吉诺斯 D.毕达哥拉斯11、作为喜剧美感特征的笑不同于纯粹生理反应的笑,因为喜剧美感的笑声中包含着()A.深刻的含义B. 嘲讽的意义C.讽刺的意味D.理性的顿悟12、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是在作家想象创造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A.欣赏B.再创造C.理解D.认识13、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的基本类型除了浮雕以外,还有()A.石雕 B.木雕 C.圆雕 D.玉雕14、以下哪一个不是电影的基本特征()A.真实性 B.自由性 C.再现性 D.运动性15、在审美情感中,人的理智、意志和()处在和谐统一中。
艺术的美与美育复习要点
艺术的美与美育艺术美与艺术美育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1、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2、掌握艺术美的特点。
3、了解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4、掌握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本讲重点是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难点是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现实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基本原则?(简答题)答:其一,征服性原则。
征服,即在精神上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审判丑,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
其二,对照性原则。
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
(1)形象与形象个字作为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形成美丑对照;(2)形象自身中美质成分与缺陷成分形成矛盾统一体式的对照;(3)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与现实人们公认的正义原则和理想境界形成对照。
其三,形式美原则,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
2、艺术美的基本特点?(简答题)答:其一,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
其三,鲜明的形象性。
其四,强烈的情感性。
其五,特殊的愉悦性。
其六,丰富的想象性。
3、艺术美的基本美育效能?(简答题)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法和中心内容。
其一,怡情,情感的激发与传达是艺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
其二,养性,艺术美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使其人格结构趋于美化。
其三,启智,艺术活动中想象和直觉高度活跃,增强人的精神生产能力。
其四,育美,审美态度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趣味的高雅化等。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3、了解音乐、舞蹈的美育实施、二、重点与难点:本讲重点是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表演艺术?(名词解释)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延长、演奏和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一、审美现象为什么是审美意系中的现象:1.审美现象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2.审美现象发生的前提是对象和人发生了某种特定关系,只有人和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才会出现审美现象3.审美现象是艺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二、审美关系的特点:1.通过感官建立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3.是人的整体性和现实性发生的关系 4.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二、审美现象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的关系:1.要素: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关系2.审美对象内涵:形式层、意蕴层、更深层次3.关系:静观、对话、存在3.各要素的特点:1.主体:感官的快乐、情感的融入、整体生命的承担三、如何认识关系在先原则:第一章一、什么叫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芽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二、审美现象经历的三阶段:1.审美意识的萌芽2.美学思想的形成 3.美学学科的诞生三、美学在什么时候诞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一书问世为标志四、中国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意见:1.以美为对象 2.艺术 3.以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关系为对象 4.审美关系四、美学主要研究对象、代表人物: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五、美学学科为什么是人文学科:性质定位从,审美现象的特殊性、审美现象反思方式的特殊性出发(只能以人文学科即主体亲身在场的方式来考察和求证)第二章一、西方美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二、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状况(横、纵;学说;人物;主张):1.横:(1)主观论美学;吕荧,高尔泰(感到就存在)(2)客观美学论;蔡仪;坚持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的(3)主客观统一论美学;朱光潜;单有主客观又不能成美,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作用,美才产生(4)实践美学;李泽厚;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实践是自然的人化、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历史实践中诞生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非主派(蒋孔阳、刘纲纪)三、境界包含的三种意义:真实、率真、清新四、什么叫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指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完整标准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2013年12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美学与美育相关概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运用美学与美育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是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是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2007年第1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对相关概念、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32%);选择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18%);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重点名词本质论美学语言论美学美学二、重点掌握1.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三、一般掌握1.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重点名词美的符号性美的无功利性技术美荒诞典雅二、重点掌握1.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
3.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三、一般掌握1.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
2.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的特点1.对学科的界定。
本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美学规定为与自然科学实质相同的“科学”,或者同语反复地将美学的对象规定为“审美关系”或“审美价值”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新的“符号实践”观点,并把这个基本观点贯串到对美、审美、艺术和美育等过程的论述之中。
2.将审美文化形态纳入课程内容框架之中。
3.在讨论形式美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新成果,突出不同文化传统在形式美选择中的作用。
4.其它应注意的地方。
如对艺术美的分类及特点作了较以往更清晰而实用的界说;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从青少年“认同”角度考察美育的地位和功能等。
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的观点。
美学。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
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美。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自然美。
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
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和艺术美。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
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美感。
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命题依据。
这门课程的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美学与美育》(王一川主编)。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
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是作业练习册的4次练习,要求大家独立完成。
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当堂闭卷考试。
四、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六种:(1)填空(2)单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4)判断题(5)简答题(6)论述题。
五、课程内容的具体考核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考核要求了解西方美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了解美学作为现代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六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识记五种美学研究方法。
了解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理解美学学科的性质。
理解美学的对象。
识记并掌握美学的定义。
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美学的特点。
掌握学习美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考核要求了解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掌握关于美的含义的基本概括。
掌握美的基本特征。
理解自然美的特征。
了解自然美的界定和实质。
理解社会美的特征。
了解社会美的界定和实质。
了解人的美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识记界定艺术美的要素。
掌握艺术美的界定。
理解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掌握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了解科学美的界定和科学美的种类。
了解技术美的界定。
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几个基本美学范畴。
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范畴。
第三章美感考核要求理解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了解审美心理、日常心理、审美态度的含义与相互关系。
理解美感的含义。
了解美感活动主体与对象的互动关系。
了解美感的要素。
掌握美感的特征。
理解审美直觉的含义、界定、基本类型及作用。
了解审美情感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情感的呈现方式。
了解审美情感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审美想象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
了解审美理解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理解的基本表现形式。
理解审美体验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
了解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了解美感培养与美育的关系。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考核要求了解西方美育观的演变和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美育观的演变和基本特点。
理解美育的含义。
理解美育的特征。
了解现代中国的美育问题的提出和使命定位。
了解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理解美育的功能。
了解美育的基本层面。
掌握美育的典型方法。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考核要求理解形式美的含义。
了解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
掌握形式美的特性。
了解形式美的普遍基础。
了解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掌握形式美构成的自然物质因素及其基本特性。
熟练掌握和应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掌握几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理解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的形式美形态。
了解形式美教育的意义。
理解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了解形式美教育的方法。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艺术分类的历史。
理解艺术分类标准。
理解艺术分类的相对性。
掌握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及共同特性。
了解造型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表演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语言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综合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用艺术美的基本原则进行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和现代发展趋势。
理解审美文化形态以及它的历史演变和民族演变。
了解古典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现代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外来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高雅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大众文化的定义,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人的个体发展。
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理解青少年发展的共同特征。
理解青少年美育的特殊意义。
掌握儿童、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
熟练掌握青少年美育的原则。
应用青少年美育的原则分析美育活动。
掌握青春形象塑造的美育目标。
掌握想象力激发的美育目标。
掌握理性能力培养的美育目标。
掌握健康人格生成的美育目标。
了解体验自然的美育途径。
了解欣赏艺术的美育途径。
了解品味传统的美育途径。
了解师法英雄的美育途径。
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与美育的关系。
理解教学艺术的含义,掌握教学艺术的特点,了解教学艺术的美育效能。
理解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和特点。
掌握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
了解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
了解教师自我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六、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空(将答案写在横线上)1.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2.著名的“自我认同”理论是由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提出的。
规范解答:1.我思故我在2.埃里克森(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1.《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康德B.席勒C.柏拉图D.车尔尼雪夫斯基2.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规范解答:1.B2.B(三)名词解释1.多样统一规范解答: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关系的状况,其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和谐。
2.科学美规范解答: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指科学活动中的美,是科学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认识能力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两者的统一。
规范解答:错。
因为完美的青春形象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优雅得体的修养风度和远大高尚的理想情操三个层次的结合,是内涵与外在的有机统一。
2.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规范解答:错。
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具有的。
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1.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规范解答:按照感知表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展现,可以把审美想象分为感知想象、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三种基本类型。
2.艺术符号具有哪些共同特性?规范解答:艺术符号具有的共同特性是: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交流性。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规范解答: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
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
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
比如体现于色彩,相似或相近的色彩的搭配,同色中浓淡不同的搭配,这就是调和。
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同为蓝色的天蓝、湖蓝、海蓝等的搭配。
又如安格尔、拉斐尔的油画,多运用色调柔和、协调的色彩等。
调和在变化中保持基本的一致,给人以融合、宁静、协调、优美的美感。
调和形成的和谐,一般属于阴柔之美。
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
对比在形式美中被大量运用,如色彩的浓与淡、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强与弱、光线的明与暗、空间的虚与实、节奏的快与慢等,都存在着对比。
这些对立因素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相互形成对照而又形成统一。
因为对比是由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
对比在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突出艺术形象的性质和特点,获得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教材上举了布达拉宫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中国水墨画中黑与白的对比、交响乐曲中的快板与慢板、凡高油画中反差强烈的色彩运用、京剧脸谱等,都是对比的具体运用,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各对立因素各自特点。
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