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比赛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一、世界的物质性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明,从而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

3. 通过对世界物质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理解。

2. 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明。

四、教学难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深入理解。

2. 世界物质性的证明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现象,如山川、河流、动植物等,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

2. 讲解: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解释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举例说明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如物质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等。

3.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世界物质性的证明方法。

如观察物质的形态、性质变化,进行科学实验等。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证明方法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5. 总结:总结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和表现,强调世界物质性的证明方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世界物质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自然界的物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并通过讲解和探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世界物质性的概念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六、世界的物质性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明,从而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

3. 通过对世界物质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八、教学重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理解。

2. 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明。

九、教学难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深入理解。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和探索。

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发现和理论。

自然科学中物质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发现和理论。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人类社会与物质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物质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性的关系。

物质性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物质性对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关系。

实例分析法:分析物质性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性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章:物质性的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小组讨论法:探讨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2 教学内容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背景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本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学生能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使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通过图片和模型,使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学生能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学生能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物质世界的认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使学生理解现代物质科学的发展。

5.2 教学内容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现代物质科学的发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的物质性的概念,探讨物质与世界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准备教案、PPT、黑板。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等问题,引出世界的物质性概念。

1.5.2 讲解讲解世界的物质性的概念,阐述物质与世界的关系。

1.5.3 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1.5.4 总结总结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1.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小论文。

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探讨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实验演示。

2.4 教学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引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5.2 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展示不同物质的例子。

2.5.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5.4 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2.5.5 总结总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强调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6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动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探讨物质世界的动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实验演示。

3.4 教学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引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3.5.2 讲解讲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展示不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例子。

3.5.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3.5.4 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 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 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观点和世界的物质性,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和教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物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观点,掌握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2. 搜集一些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现实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3.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木块、石头等,用于实物演示。

4.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许多关键步骤,如导入、讲解、实践、讨论、反馈等。

在课前,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详细诠释观点、理论或技能,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接下来,学生会有机缘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

教师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学到新的东西。

最后,教师会进行反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能从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以便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观点及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掌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根植于物质的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2024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2024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教学策略: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结合时事热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定义、特性,阐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世界的物质性”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世界物质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500字左右。
2.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简答题,对答案进行完善和优化,要求逻辑严谨、表达准确。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物质的定义、特性和表现,阐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多样性、运动性。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2024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世界的物质性”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定义,掌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了解世界是物质的,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掌握我国哲学对物质概念的发展,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定义,物质与世界的关系,物质性的表现。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1.4.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阐述物质与世界的关系。

1.4.3 分析物质性的表现,如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变化等。

1.4.4 案例分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物质性的实际应用。

1.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质性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物质的基本属性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基本属性,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2.4.1 引入新课:以具体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尺寸和重量。

2.4.2 讲解物质的基本属性,阐述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4.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物品的各属性。

2.4.4 小组讨论:分享测量和计算结果,讨论物质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以冰雪融化、木炭燃烧等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

3.4.2 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阐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点。

3.4.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

3.4.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物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结构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等。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一、世界的物质性教案二、学科领域:高中思想政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原理,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概述1.1 物质的定义和特性1.2 世界的物质性含义1.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 第二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应用2.1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2 物质决定意识2.3 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问答法:回答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详细讲解物质的定义、特性和世界的物质性含义。

3. 阐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讲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分析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应用。

6. 总结讲解: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2. 案例素材:选取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据,从而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物质性的概念:物质、物质世界、物质性。

2. 世界物质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3. 世界物质性的证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表现和证据。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本质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表现和证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物质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引出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2. 讲解物质性概念:详细讲解物质、物质世界、物质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基本含义。

3. 分析物质性表现:讲解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个方面都具有物质性。

4. 阐述物质性证据: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证据,证明世界物质性的存在。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物质性表现,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思考和交流。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世界物质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世界物质性表现和证据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章节。

2. 参考书籍: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

3. 网络资源:关于世界物质性的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世界物质性的概念和表现。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内涵。

世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内涵。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世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本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实验法: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世界的本质。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物质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物质与能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原理。

3.2 教学内容: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原理和过程。

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应用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实验法:进行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转化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应用和意义。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物质与能量关系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物质与能量转化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基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4.2 教学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物质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实验法:进行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特性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解释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性,解释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物质性的价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让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概念。

2. 讲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原理。

3.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和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转化。

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和转化。

3.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概念。

2. 讲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原理。

3.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和转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第四章: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

让学生理解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第四章: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续)4.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概念。

【教案】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教案】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

关键能力:1.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教学难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理论,由一般到个别,本节课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究世界本质的结论:2.1世界的物质性。

(二)新课讲授:总议题:世界的物质性议题一: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探究一:展示视频:《2022年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资料补充:2022年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成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

科考队员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

情景探究:结合视频和材料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探究:青藏高原、珠峰、雷达、科考队员携带的防冻贴、无人机航测等这些具体的事物是由我们(的意识)决定的吗?我们能认识这些事物吗?这些事物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内吗?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青藏高原、珠峰、雷达、科考队员携带的防冻贴、无人机航测等这些具体的事物:1、不是由我们(的意识)决定的(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我们能认识这些事物(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这些事物不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内(即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议题追问:你能根据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归纳出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吗?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及含义。

2.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世界的物质性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2. 辩证唯物主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含义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概述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阐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唯物辩证法等。

3.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性与主观唯心主义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强调世界的物质性。

4. 第四节:辩证唯物主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

5. 第五节: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讲解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改造世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讲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包括物质生产、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等方面。

7. 第七节: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技术发展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8. 第八节: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认识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 第九节:辩证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辩证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 第十节:世界的物质性与可持续发展讲解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原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物质性定义及含义2.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5. 唯物辩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定义及含义,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3.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使学生掌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4. 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5. 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6.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7. 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世界物质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一、章节名称: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总论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

b. 让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原理。

c.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a. 世界的物质性概念。

b. 世界物质性原理。

3. 教学难点:a. 世界的物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物质性。

b. 讲解:详细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c.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的物质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d. 总结: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二、章节名称:第二章物质世界的结构与演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

b. 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演化过程。

c. 让学生掌握物质世界演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a. 物质世界的结构。

b. 物质世界的演化过程。

3. 教学难点:a. 物质世界演化的规律。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地球、生物等物质世界的演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世界的结构与演化。

b.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世界的结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

c.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物质世界演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d. 总结:强调物质世界演化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章节名称:第三章物质的形态与变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形态。

b.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c. 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重点:a. 物质的形态。

b. 物质的变化过程。

3. 教学难点:a. 物质变化的规律。

4. 教学准备:a. 教材。

b. 相关学术资料。

c. 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与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形态与变化。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物質性教案時間:90分鐘課程目標:1. 了解物質的基本特性和性質。

2. 能夠鑑別不同物質之間的區別。

3. 掌握測量物質性質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導入(10分鐘)1. 引入:讓學生觀察教室中不同的物質,引起他們對物質的興趣。

2. 問題導向:請學生列舉他們所觀察到的物質,並描述物質的特性。

二、講解物質的基本特性(20分鐘)1. 定義物質:物質是構成物體的基本單元,具有質量和占據空間的特性。

2. 物質的性質:介紹物質的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狀態,以及它們的性質和特徵。

3. 物質的質量和體積:解釋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概念,並介紹測量物質質量的方法。

三、鑑別不同物質之間的區別(30分鐘)1. 物質的外部特徵:講解物質的顏色、形狀、質地等外部特徵,並以實例演示。

2. 物質的化學性質:介紹物質在與其他物質反應時所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燃燒、氧化等,並進行實驗驗證。

3. 物質的物理性質:引入物質的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的概念,並進行實驗測量。

四、測量物質性質的方法(20分鐘)1. 測量質量:介紹使用天平測量物質質量的方法,並進行實際操作。

2. 測量體積:講解使用容器測量物質體積的方法,並進行實際操作。

3. 測量溫度:介紹使用溫度計測量物質溫度的方法,並進行實際操作。

五、應用練習(10分鐘)提供幾道應用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或進行實驗測量。

六、結束(10分鐘)1. 回顧:讓學生回顧本堂課學到的知識點,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 小結:總結本課的內容,強調物質的重要性和應用。

教學資源:1. 教室中的不同物質:例如桌子、椅子、黑板、筆、紙等。

2. 測量器具:天平、容器、溫度計等。

3. 實驗材料:例如氧氣、鐵絲等。

評價方法:1. 課堂參與: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和實驗中的積極參與。

2. 測驗:根據課堂內容出題測驗學生對物質性質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 實驗報告: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評價其對物質性質測量的掌握情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中的第二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框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既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中介作用。

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学情分析】从现有的知识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采用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本框乃至必修4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了解和识记物质的概念对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和学生举例,由学生概括得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通过学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才能完整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从而得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突破方法:分别播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学生从中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非神作。

2.教学难点:·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的意识的物质性:相比自然界的物质性,学生在学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时容易扩大认得主观能动性,误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突破方法:通过播放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突破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难点,引用“狼孩”和甲骨文等案例得出认得意识是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设计理念】1、兴趣激发,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通过视频和提问的形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也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嫦娥二号升空》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满怀对祖国的自豪感的同时,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养成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好习惯。

2、发挥近因,加深记忆。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现场讲评,加深记忆。

在下课之前利用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进行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的记忆。

3、双主互动,三联开放。

双主互动,即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运用视频和教材引发学生主体对生活案例的思考,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的框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举例子的同时,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自身,掌握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三联开放。

同时,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教师加以概括总结和强调,使其顺利掌握本课重点。

【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解法探究法集体讨论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以最感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过学程】一、“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情境创设,导入新课:(8分钟)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的新内容,在新课开始之前,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刚刚发生在国庆期间的喜讯,一起来看下面一段视频。

1、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嫦娥二号升空》,在播放之前,我需要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观看:(1)看了视频有怎样的感想?(2)我国发射嫦娥二号火箭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教师:正如刚才我们同学说的那样,嫦娥二号的发射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为了更多地去探索月球甚至宇宙,我们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其实不仅仅是科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主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好习惯。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得从探究世界的本质开始,只有认识了世界的本质,才能真正做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下面我们就先一起来看看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先来看一段视频,看看我们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生活,把握重点:(10分钟)2、播放视频《宇宙和地球的形成》教师: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是从星云开始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慢慢形成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在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起源的一个理解,但是关于宇宙或者地球的来源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关于宇宙或者地球起源的说法也有很多,同学们听说过的有哪些呢?学生:有盘古、女娲、上帝等等。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很有典型性。

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分别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造世界”等,提问形式完成以下问题:(1)你认为世界是神灵所创造的么?(2)这些说法与视频中的宇宙生成说有什么区别?学生:不赞同神创说。

教师:从刚才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大多数同学都是不赞成世界是神灵创造的观点,事实也证明了自然界中,世界包括地球的产生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它和神创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自然界的形成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上帝突然之间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说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不是意识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引导学生查阅课本,划下重点。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填空,首先,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毫无疑问是客观的物质的,那么有同学要问了,人类产生之后呢,出现了这么多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那自然界还是客观的么?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反季节蔬菜,原本在冬天我们吃不到黄瓜、西瓜,现在都可以在超市买到,那么请同学回答一下,冬天的西瓜是不是物质的?学生:……教师:是的,虽然我们表面上创造了很多东西,但是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它的基础和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

马克思也说过:“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正如冬天的西瓜也需要种子、泥土、阳光、水分一样,正好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是客观的、物质的,不是意识的。

教学过渡: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

你认为呢?三、“社会、意识皆客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18分钟)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播放视频《人类起源的进程》并讨论人类社会的产生。

教师:正如视频中播放的那样,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从一个细胞开始,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先有物质然后才有人类,人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那么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学生:劳动。

教师:为什么?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是的,劳动在从猿猴到人类的进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我们的人类社会既然已经产生,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有那几方面组成呢?学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因素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个方面。

教师:是的,那么地理因素不难理解,包括了土地、气候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人口因素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方的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比例等都是基本不变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需要详细解说的应该是生产方式,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生产方式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水平基本是一致的,客观的,正如石器时代不可能出现火车一样,是与生产力水平不一致的。

而我国的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结构、劳动者地位关系和分配结构这些都是物质关系,是客观的。

所以我们来看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海报,就会觉得不切实际,很可笑,这就是没有认清我国当时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低下的,不是想到就能办到的。

教学过渡:“人类社会这些客观的事物具有物质性,相信大家不难理解,那么人的意识是生来就有的么?”2、人的意识的物质性学生:……教师:这一点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有一点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首先人的意识的主体人本身是客观的,而且思考的器官大脑也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得出人的意识也同样是客观的,人的意识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具体我们将在第五课中具体讲解。

四、“何谓物质?”——抽丝剥茧,返璞归真:(7分钟)教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由此得出整个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既然世界具有物质性,那么到底什么是物质呢?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具体概念,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教师:很好,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个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而“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则说明物质是可知的。

那么我们哲学上说的物质与自然科学领域所讲到的“物质”意义一样么?学生:不一样……教师:是的,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共性,不是只具体的某一具体形态。

正如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鸡鸭猫狗等,把他们的共性抽象出来那它们就都是动物。

所以说物质是一个概念上的共性即客观性,而不指具体某一具体形态。

希望同学们能分辨清楚,同时也养成一种哲学眼光,善于从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中抽丝剥茧,归纳出最本质最一般的共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生活中需要养成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物质的概念以及世界的物质性的三方面,从而得出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