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题型3赏析语言,分析技巧——主观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一点微酸已著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阕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阕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解析:选B B项,“可爱又可恼”有误,从作者写的内容来看,这里并无“可恼”之意。
2.(对点题)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
(6分)答案:①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②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③“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④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在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题文】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
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 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 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
“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15. 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15. (1)一、二句以“策马”“长驱”“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2)中间两联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得志的现实的憎恨;(3)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D项,“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
故选D。
【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戏答诸少年(唐)白居易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古树(唐)徐凝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19.《戏答诸少年》中“朱颜”一词意为,《古树》中“”一句写出古树的老态。
(2分)20.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6分)【分析】(19)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的理解以及诗句的理解。
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语境来理解。
(20)本题考查对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掌握。
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再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19)对“朱颜”的理解可结合学过的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的词意,应该是指红润美好的容颜。
“枝不生花腹生草”一句写出了古树的老态,它已经不开花且腹中长满了草,证明了它已经老去。
(20)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第一首写了诗人年老,头发已经白似雪,而少年们气概如云,两者对比,写出了自己的感慨。
第二首诗后两句“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说行人从来没见过树年青时,但是古树却已经见证了几番苍老,将“行人”与“古树”的年龄对比,写出了世事变迁,人与物代谢不同。
第一首后两句“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通俗易懂,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苍老的命运,诗人对青春难再有深刻认识。
第二首诗借写古树来表达对宇宙无限而人生短暂的感慨。
所以都喻指深刻,可以说是“借题发挥”。
答案:(19)红润美好的容颜(答“年轻的容颜”亦可)枝不生花腹生草(20)①都运用对照(对比)写法。
《戏答诸少年》将诗人的年老“头似雪”与少年的“气如云”对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古树》将行人与古树时序(年龄)进行对比,写出了树的古老及世事的变迁。
②都在借题发挥。
《戏答诸少年》以“戏答”为题,以看似戏谑的笔调写出了诗人对岁月如流、青春难驻的深刻认识;《古树》以吟咏饱经沧桑的古树来表达自己对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的感慨,颇具韵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②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
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
②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
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专题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子规吴融①举国繁荣委逝川,羽毛飘扬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悲凉,愁杀行人回去船。
注: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连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形关系的?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寒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二字的妙处。
(2)“思乡之情”是本诗主题,请简要剖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钱起①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有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1)诗歌首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图景?请作简要剖析。
(2)从描绘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诗。
4.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闽中秋思杜荀鹤①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旅居福建时所作,后代对其评论极高。
(1)后代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两句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地,本诗在抒怀方面即有此特点,试联合全诗,加以剖析。
5.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蝶恋花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路过昌乐县寄语姐妹之作。
(1)请联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附解答:诗歌鉴赏(三)
专项训练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 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 “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202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学习目标】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二、明确设题误区,提高古诗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一.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仍以唐宋时期为主。
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型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
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还涉及和要求背诵的诗歌名篇的比较。
二.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是第一步。
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评价诗歌的前提【自主学习】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高适专题练习合集 (含答案)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高适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的《除夜作》诗风平易自然,表达了除夕夜的平常感受,也将他乡游子的真实感受抒写得淋滴尽致。
B.高诗的“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人“独不眠”,令人想到团聚的守岁景象。
C.崔诗首联“三巴路”“万里身”虚实结合,写出了巴蜀的山川形势,给人以萧瑟之感,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情怀。
D.崔诗颈联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感情细腻,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
2.这两首诗都是写除夜之作,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
B.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饮酒相送之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不言情而情自显。
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
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最新)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陶渊明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陶渊明专题练【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1)A(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1)试题分析: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
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
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
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王维专项练习题试卷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王维专题练一、【题文】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 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 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 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B15. 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
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
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无限懊恼”不对。
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故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高适专题练【题文】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
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 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 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
“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15. 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15. (1)一、二句以“策马”“长驱”“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2)中间两联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得志的现实的憎恨;(3)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D项,“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
故选D。
【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
通过写景来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
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
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
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
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题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 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虽为虚写,却是情景交融之佳句。
C. 颈联通过想象描写两地之景,上句描写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描写夔州的名胜古迹。
D. 尾联“圣代雨露”,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
15. 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6分)【答案】14. D15. ①惜别关切之情。
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是表达关切之情。
②宽慰勉励之情。
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秋高气炎、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
尾联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
③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情。
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
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
【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点明……”错,尾联只是诗人的宽慰勉励之语。
【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炎、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
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时分手莫踌躇”,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表达了宽慰勉励之情。
【题文】北京八一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 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 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 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 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 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 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 《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15.B16. D17.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1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秋雨连绵”错误,“淅沥”句中形容落叶声,不是秋雨。
【1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此题重点考核艺术手法,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也就是“声寂衬”,D项,用“犬吠”衬托“宁静”于此相同。
【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通过诗中的重点词句“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有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外,此诗主要是离别的“惆怅”,而《别董大》显得更为“乐观积极”,抒情方式的角度看,前者多为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后者直抒胸臆。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题文】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
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