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

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

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使个性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正是自我意识。

在教育影响下,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一)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

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或不是)好孩子”。

到学前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

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正确,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二)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

如,问幼儿“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4岁儿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抢玩具”。

而6岁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内在的品质特点,如“我听话、遵守纪律”或“我会谦让、对小朋友友好”。

(三)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两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我会唱歌”“我会画画”。

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比较全面些。

如,大班儿童会指出“我会唱歌,也会跳舞,可是就是画画得不好”。

必须提出的是,在整个学前期,甚至学前晚期,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个性发展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

例如,如果成人对儿童说“你永远也学不会”“你总是不会安静”“你老是爱打人”等等,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对学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1)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2)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SA)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SE)和自我控制能力(SC),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明显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概述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过程。

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包括儿童的情绪、态度、动机、兴趣、智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个性特点的形成与儿童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通过这些互动,儿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首先,气质是个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们从出生时就具备的个体差异。

气质包括情绪稳定性、活动性、注意力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在学前儿童中,气质的发展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例如,有些儿童情绪稳定,容易安静和独立,而另一些儿童情绪不稳定,活动性较高。

这种气质特点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交往能力。

其次,性格是个性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模式。

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主要包括外向性、内向性、衡量性和判断性等方面。

外向性儿童活泼开朗,善于交往;内向性儿童内向腼腆,不善于主动交往;衡量性儿童善于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判断性儿童善于判断事物的真伪和优劣。

性格的发展与儿童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儿童在接触家庭、学校和社会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最后,能力是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在学前阶段,儿童经历了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关键发展阶段。

他们逐渐学会了观察、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技能,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言语表达和交流。

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则与儿童的情感经历和社会互动密切相关。

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的互动,儿童逐渐学会了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感受以及与他人合作和交往。

总之,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到儿童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

这些个性特点的形成与儿童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社交经历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为其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积极、自信和适应社会的个体。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一、个性形成的开始(一)个性的概念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

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个性倾向性系统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成分。

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幼儿个性的成熟。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性格ppt课件

幼儿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性格ppt课件
行为方面包括自我控制能力、适应性、独立性和规律性等。
认知方面包括好奇心、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情绪方面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表达方式和调节能力等。
03
CHAPTER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0-1岁,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
婴儿期
幼儿期
学前期
1-3岁,开始有自我意识,表现出独立性和好奇心。
创新研究方法Biblioteka 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生态化研究,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深入研究性格形成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机制,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03
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了解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学前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温馨、和谐、支持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孩子积极、自信、乐观的性格特征的形成。相反,紧张、冷漠或暴力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自卑或攻击性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性格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权威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通常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合作和适应性强等积极性格特征。而过度溺爱或忽视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依赖、任性或消极的性格。
01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根据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02
培养积极性格品质
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积极性格品质,如勇敢、诚实、自律等。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启示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学前儿童的性格,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如焦虑、抑郁等。

第11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11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换、注意易转移、情感产生较快但不持久、举止敏捷、表情 生动、喜欢交往、注重效率,一般具有外倾性。 (二)胆汁质:直率热情、行为果断、精力旺盛、情绪易冲 动、心理变化激烈、行动迅速有力、语言爽快明确、富于表 情,一般具有外倾性。
(一)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精力充沛、兴趣易变
四、学前期是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期 表现:P348 三阶段:学前期 学龄初期和中期 学龄晚期开始
第七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及其结构 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都是 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反过来,这些能力又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 活动的必备条件。 (一)、能力的特征 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0-1岁)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 3、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阶段(36岁)
第五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 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 要表现在行李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 灵活性、指向性方面。 特点: 天赋性 遗传性 稳定性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三)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
三、自我调节的发展
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表现为儿童开始完全不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 和行为,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刺激与 情景特点的直接制约。
第三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在 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 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 者,又是被认识者。

学前儿童的性格形成

学前儿童的性格形成
好动,手脚不停,对任何事物 都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且精力充沛;而有的 儿童则好静,喜欢走安静的游戏,一个人看 书或看电视等。
三、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三、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 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 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 龄。
1、 好学、好问、好探究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
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 芽。 )
3、 个性初步开始形成(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儿童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儿童与父母相 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婴儿期。 三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群性 (二)独立性
(三)自制力 (四)活动性
(一)合群性
在儿童与伙伴的关系方面,可以看出明 显的区别,如有的孩子比较随和,富于 同情心,看到小伙伴哭了会主动上前安 慰,发生争执时,较易容易让步;而另 一些孩子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在 托儿所,一般每个班里都有几个爱咬人、 打架、掐人的孩子。
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 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 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 情绪性强。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 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 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 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6岁幼儿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包括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以及好冲动。这些特点在日常行为中表现明显,如幼儿喜欢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经常提问,善于模仿他人的行为,但同时也容易冲动,未经深思熟虑就采取行动。针对这些特点,教育者应当组织适宜的劳动活动,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需求,同时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奇心,使其转化为勤奋好学的动力。此外,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避免提供错误示范,要方法。重视家庭因素,发挥家长在性格培养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通过这些教育措施,可以帮助3~6岁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正在逐渐塑造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交经验等因素都会对其性格发展产生影响。

了解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前儿童的性格较为单纯,他们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对于周围的环境保持着高度关注,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和理解世界。

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他们积累知识和培养创造力,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前儿童的性格还表现出一定的自我主张和表达欲。

他们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这一过程既是一种发展,也是他们认识自我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支持,鼓励他们用语言和艺术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学前儿童的性格还表现出一定的社交倾向。

他们开始注意和他人的互动,表现出合作、分享和建立友谊的需求。

在同伴间的相处中,学前儿童可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友善的社交技巧。

此外,学前儿童的性格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轨迹,有的孩子可能更内向、谨慎,有的孩子则更外向、自信。

理解和接纳这些差异,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学前儿童的性格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除了关注个体发展,还需要关注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质量。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关注和爱护,指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具有单纯、自我主张、社交倾向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和需求。

了解和关注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再次奉劝各位宝妈,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不要给他们看小猪佩奇!一天到晚跳跳跳跳,床上跳,地上跳,泥巴坑里跳,水潭里跳!天天学猪叫,叫了一年多了!戒不掉!戒不掉!戒不掉!”这是一位宝妈在网上的吐槽,有没有感到崩溃呀!学前儿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要从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说起。

学前期是儿童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宝妈们要想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必须先了解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和好冲动等五个方面。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前儿童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即使那些非常内向、羞怯的幼儿,在家里或者与非常熟悉的小伙伴玩耍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活泼好动的天性。

宝宝学小猪佩奇到处跳,也正是活沷好动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喜欢交往是学前儿童的第二个性格特征。

大多数学前儿童都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不管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会很快地、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且一起做游戏。

对所有幼儿来说,他们都希望和小伙伴共同游戏,并被别人接纳。

据说一个孩子在4岁之前会问40万个问题,比如:蚂蚁会举行“葬礼”吗?睡觉前为什么还要刷牙?蟋蟀为什么好斗?月亮上有人吗?海洋是从哪里来的?彗星为什么像扫帚?面对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宝妈们又一次崩溃了!这正是体现了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好奇好问”。

学前儿童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外界事物,特别是没见过的、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看看、摸摸。

好问是学前儿童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他们天真幼稚,提问起来毫无顾虑,甚至连续追问,真可谓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生活中很多有趣的事物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比如本课开头所说的幼儿模仿动画片《小猪佩奇》中小猪跳的行为,就是学前儿童模仿性强这一性格特点的典型表现。

成人的言行也是学前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速提高的阶段。

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有一定的朋友圈子。

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亮亮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性格特点呢?
谢谢欣赏!
一、性格概述
气质
性格
主要决定于与生俱来
后天社会化活动的产物
可塑性小
可塑性大
无善恶好坏之分
涉及行为内容,有好坏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 合群性 • 独立性 • 自制力 • 活动性
• 合群性:
• 独立性:
• 自制力:
• 活动性:
三、幼儿性格发展的特征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
点,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为: • 1.活泼好动 • 2.喜欢交往 • 3.好奇、好问 • 4.好模仿 • 5.好冲动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1.活泼好动

孩子永远坐不住,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游
戏为基本活动,在一些教学活动中也要结合多
种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2.喜欢交往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4.好模仿 • “奶奶带出的娃” •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5.好冲动 • 看见小朋友哭,就自己哭了 •
总结
• 一、性格概述 •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 三、幼儿性格发展的特征
案例
亮亮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平时一刻也不能停下。 一天,看见班上有一架遥控飞机,就问:“老师,这 是什么?”“这是遥控飞机。”亮亮又问:“它为什 么会飞啊?”“为什么有遥控器就会飞啊?”“因为 遥控器里面有电池。”趁老师不注意,亮亮偷偷用剪 刀撬开了遥控飞机。老师看见了,很生气地批评了他, 亮亮大哭着说:“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
行为
• 与态度相匹配 的行为方式。
不同于气质,性格的非自然和纯粹社会性的个性特点。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儿童的性格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的,父母应该在注重儿童的性格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分享给大家!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科学上的心理遗传学认为,儿童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性遗传;另一部分来自后天的社会性,包括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

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孩子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3、学校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儿童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渠道实现的。

4、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中的因素形形色色,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接触到社会,这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儿童性格的培养方法宝宝从出生之后,环境就开始对他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粑粑麻麻要注意儿童在三岁前的这个阶段对他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性格的培养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始着手进行。

在儿童三岁前,让他尽情去玩。

多跟他说话,发展他的语言和动作。

包括他的认知、情绪情感、坚持性、勇敢,这都是性格。

而在儿童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各方面的素质,这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养独立性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包括自己穿衣、吃饭等;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包括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2、培养坚持性家长们多培养儿童做事善始善终、作息早睡早起、坚持为集体做事等习惯。

3、培养果断性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面前,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这个需要有大胆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性格学前儿童的性格对他们的发展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格是指个体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方式等方面的总和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性格,从而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活泼好动、外向开朗的性格有些学前儿童天生就具有活泼好动、外向开朗的性格。

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乐于与他人交流,愿意参与各种活动。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们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善于表现自己的特长。

然而,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容易冲动和缺乏自制力。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为这些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调整情绪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二、安静内向、胆小怕事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学前儿童具有安静内向、胆小怕事的性格。

他们常常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面对陌生人或新事物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在社交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种性格特点也使他们更加细心、细致和富有创造力。

这些孩子可能更适合进行有规律、安静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和环境,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内向和胆怯。

三、坚持不懈、自主独立的性格还有一些学前儿童具有坚持不懈、自主独立的性格。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喜欢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这种性格特点也可能导致他们过于倔强和固执,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指导。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在保证孩子独立发展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四、敏感细腻、情绪波动大的性格最后,还有一些学前儿童具有敏感细腻、情绪波动大的性格。

他们对于外界的变化和他人的情感变化非常敏感,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性格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 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个性倾向性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和引导 需要是学前儿童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 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 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需要越简单、越低级,生理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前期,孩子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加, 出现了模仿成人活动的探索性需要、游戏的需要及与伙伴交往的需要等。
(一)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性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良好动机的培养 学前儿童的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儿童动机的培养 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1.幼儿期儿童的气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3.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5岁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 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的则为没有显著影响作 用的中间型气质因素。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课件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课件
2、内倾型性格: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自省,自恋、 冷漠、寡言、易害羞、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注意:纯粹内倾型和外倾型的人很少,绝大部分是内外兼有 的中间型。
五、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教育建议:组织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过多限制和干涉,培 养幼儿勤劳、爱劳动的品质
2、好奇、好问 教育建议: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正确引导,不冷漠讽 刺幼儿的提问,培养其勤奋好学、进取心强的品质。
2、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独立、自信、利己、任性 大家庭:合群、善交际、缺乏独立、焦虑 破裂家庭:悲观、孤僻
3、家庭气氛
融洽:积极性格 对抗:消极性格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 表现出孤僻、冲动、冷淡、恐惧、焦虑等不良性格特征
4、父母榜样
(二)幼儿园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地位。
3、易冲动,自制力差 教育建议:引导深入思考,培养幼儿深思熟虑的性格
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教育:树立好榜样,不提供错误榜样。不说反话。
六、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 1、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权威型:独立、活泼、开朗、自信、合作等 专断型:依赖、服从、消极、被动等 放纵型:任性、骄傲、利己、缺乏独立等 忽视型:情绪不安、冷淡、创造力差等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二、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先天获得的,是生理性的,具有较强的稳定 性,无好坏之分。
2、性格主要是后天养成的,受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的 影响,是社会性的,具有可塑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
联系
1、先天的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如多血质用热情、 敏捷表达勤劳,抑郁质用埋头苦干表达勤劳。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性格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性格

二、幼儿性格的特点
• 凯根认为,性格最重要的指标是儿童适应 新环境的难易程度。 • 根据对儿童气质的行为抑制型与行为非抑 制型的分类原则,将儿童性格也分为情感 抑制型与情感非抑制型两类: • 1.情感抑制型:难以适应环境,犹豫 • 2.情感非抑制型:对新环境具有强烈的兴趣 和自信,敢于冒险等。
三、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性格的表现
•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 3.性格在表情、姿态、服饰上的表现
(三)性格与气质
• • • • • 性格和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1.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学基础所在 2.气质促使性格形成 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两者区别:气质是先天,生理性的,稳定 性,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社会性 的,可塑的。 Nhomakorabea性格
• 既然性格涉及到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 方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想到,性格是 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必然与儿童的认 知能力、情感因素、社会文化水平有关。
性格分两种型
• 外倾型性格:重视外部世界,活泼、开朗、 自信、进取,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容易 适应环境。 • 内倾型性格: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自 恋、孤僻、冷漠、易害羞,难以适应环境 变化
• (一)家庭 • 1.亲子关系 • 2.家庭结构 • (二)幼儿园
3.家庭气氛 4.父母榜样
谢谢!
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性格?既然性格涉及到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想到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第五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性格的概述
• (一)性格的概念 • 根据一个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方式,预 测他的行为,设想到他下一步会怎么做。 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带有“原生态家庭”的烙印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性格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并 逐步形成的。
幼儿模仿成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人、对事的 行为规范。
组建幼儿参与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有助 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
道德意识在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中起 到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性力较弱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征
想法外露,喜怒于色 情绪多变,意志力不强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培养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父 母的教养态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巨大 的影响作用。
人对现实的态度
习惯了行为方式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二)性格与气质的差别
性格
气质
从起源上看
从可塑性上看 从社会评价 意义上看
后天获得,是一定思 想和行为习惯的表现
受社会因素制约,形 成晚,可塑性较大
有好坏之分
先天具备,受高 级神经系统影响
受生物因素制约, 形成早,可塑性小
无好坏之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同的气质类型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 关系
活动对形成儿童良好、 愉悦的情绪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征
学前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要体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
对儿童来说,许多事物都是新鲜 的,总渴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探索。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特征
幼儿爱好模仿
班杜拉认为,儿童的模仿不是先天的 本能行为,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进程中,通 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习得的。

幼儿性格形成过程

幼儿性格形成过程

幼儿性格形成过程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早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性格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等。

本文将探讨幼儿性格形成的过程,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遗传因素对幼儿性格的影响幼儿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些性格特征如外向性、内向性、情绪稳定性等在基因层面上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天生就比较活泼好动,而另一些儿童则比较安静内向。

这些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因的差异所致。

二、环境因素对幼儿性格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幼儿的性格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性格形成过程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的主要环境。

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接受到了种种影响。

例如,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冷漠或严厉的家庭环境可能使幼儿感到不安或沮丧。

2. 学校环境学校是幼儿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在学校中,幼儿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以及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文化,都会对幼儿性格产生影响。

例如,强调规则和纪律的学校可能培养出比较守规矩的幼儿,而注重创造力和个人发展的学校可能培养出更加自主和开拓的性格。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幼儿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在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中,接触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

社会的规范和期望会塑造幼儿的性格,并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三、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塑造教育在幼儿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品格和良好的价值观,以及解决困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1. 积极品格的培养教育应重点关注幼儿积极品格的培养,如正直、坦诚、友善、宽容、勇敢和有恒心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鼓励来引导幼儿形成这些积极品格。

2. 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还应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关心环境、公正和诚实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等方式来传递这些价值观,并通过行为模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可编辑ppt
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希波克利特) 弱型、兴奋性、安静型、活泼型(巴甫洛夫)
可编辑ppt
26
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
成部分。
可编辑ppt
27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形式: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可编辑ppt
28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可编辑ppt
7
举例说明幼儿4种气质类型
可编辑ppt
8
(二)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切斯(Chess,H.1967)等人把儿童(主 要是婴儿)划分为三种类型。
1.易带的孩子 2.难带的孩子 3.迟缓的孩子
可编辑ppt
9
布拉泽尔顿(Brazelton,T.B.1969) 的三种气质类型:
可编辑ppt
29
三、自我评价的发展
(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可编辑ppt
30
四、自我调节的发展
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但能够 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 自己的独立性。
可编辑ppt
31
思考题
1、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婴幼儿气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3、幼儿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第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时期是人类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及教育等。

首先,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基因决定,父母的性格和个性特点会通过基因传递给孩子。

例如,如果父母是活泼开朗的人,孩子也有可能具有相似的个性特点。

遗传因素不仅仅决定了个性的特点,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和反应能力等方面。

其次,环境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如果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孩子也会更加自主和自信。

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儿童个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老师的影响会对学前儿童的个性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教育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用心教育的程度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影响。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氛围对儿童的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儿童的个性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在此阶段中,培养儿童的积极向上、独立自主以及合作共享等积极的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需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帮助他们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儿童在个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培养他们的个性需要因材施教。

其次,要为儿童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家庭和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包容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沟通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获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幼儿性格发展的特征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
点,突出表现为: • 1.活泼好动 • 2.喜欢交往 • 3.好奇、好问 • 4.好模仿 • 5.好冲动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1.活泼好动 • 孩子永远坐不住,因此,我们必须要以
指人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性格概述
现实稳定 • 社会现实
态度
• 对自己、对他 人、对集体、 对国家、对工 作、对生活的 态度。
行为
• 与态度相匹配 的行为方式。
不同于气质,性格的非自然和纯粹社会性的个性特点。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性格概述
亮亮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性格特点呢?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谢谢欣赏!
可塑性大
无善恶好坏之分
涉及行为内容,有好坏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 合群性 • 独立性 • 自制力 • 活动性
• 合群性: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独立性: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自制力: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活动性: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道德品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当代美国哲学家弗兰克纳把德性加以分类。他说: “叔本华也和我一样,把仁慈和公正看作是基本德 性,以及爱、勇敢、节制、诚实、感恩和体谅。”
性格品质:坚韧、勤奋、自信、热情、真诚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性格概述
气质
性格
主要决定于与生俱来
后天社会化活动的产物
可塑性小
总结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一、性格概述 • 二、婴儿性格的萌芽 • 三、幼儿性格发展的特征
案例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亮亮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平时一刻也不能停下。 一天,看见班上有一架遥控飞机,就问:“老师,这 是什么?”“这是遥控飞机。”亮亮又问:“它为什 么会飞啊?”“为什么有遥控器就会飞啊?”“因为 遥控器里面有电池。”趁老师不注意,亮亮偷偷用剪 刀撬开了遥控飞机。老师看见了,很生气地批评了他, 亮亮大哭着说:“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弗洛伊德 • 名言:“性格决定命运”
一、性格概述
• (一)什么是性格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性格: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游戏为基本活动,在一些教学活动中也要结
合多种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2.喜欢交往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4.好模仿 • “奶奶带出的娃”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 5.好冲动 • 看见小朋友哭,就自己哭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