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静置沉淀实验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静置沉淀时间/min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g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水样体积/mL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颗粒沉沉淀效速/率/%(mm/s)残余颗粒百分比/%0 5 10 20 30 60 1200 1 2 3 4 5 6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2、实验数据整理(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0.0548g/ml水样体积31.0悬浮物的浓度:C5?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0.0371g/ml水样体积31.0沉淀速率:u?h?10(500-250)??0.069mm/sti?6060?60C0-C50.0548-0.0371?100%??100%?32.30 C00.0548C50.0371?100%??100%?67.70 C00.0548沉淀效率:E5?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二: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颗粒在液体中自由沉降过程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为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报告主要分析自由沉淀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二、实验原理自由沉淀实验基于以下三个假设:1. 水中固体为非压实性,可沉淀固体在沉淀过程中不改变其自身性状;2. 沉淀过程开始时,水中各断面的各种颗粒分布状态一致,具有均一固体浓度;3. 沉淀过程中,各颗粒均按自身具有的规律下降,互不干扰。
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沉淀柱内有效水深为 H,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 ti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 ui,此即为 t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取样点的颗粒所具有的沉速。
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 Ci,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Pi(悬浮物剩余率)为 Ci/C0,此时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为1-Pi。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沉淀柱、取样器、秒表、天平等;2. 将待测水样注入沉淀柱,确保水样高度适宜;3. 记录水样初始时刻;4. 观察沉淀过程中颗粒的沉降情况,记录不同时间 ti 下的沉淀速度 ui;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液体粘度之间的关系;6.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成正比,与液体粘度成反比。
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直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快;而在相同颗粒直径下,液体粘度越小,沉降速度越快。
2. 颗粒密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小。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颗粒直径和液体粘度下,颗粒密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不大。
3. 颗粒沉降速度与沉淀时间呈指数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沉淀时间的延长,颗粒沉降速度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平衡。
五、结论1. 颗粒在液体中的自由沉淀过程受颗粒直径、液体粘度等因素的影响;2. 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成正比,与液体粘度成反比;3. 颗粒密度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小;4. 颗粒沉降速度与沉淀时间呈指数关系。
自由沉淀实验(HM)

自由沉淀实验(HM)实验五自由沉淀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所属课程名称:排水工程实验计划学时:3 一、实验目的(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悬浮固体并非单一均匀的球形颗粒,而是大小、形状和密度都各不相同的颗粒群,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来判定其沉降性能,并按试验数据绘制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是在直角坐标上表示沉降效率与沉降时间或沉降效率与沉降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图1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1、沉淀柱2、水泵3、水箱4、支架5、气体流量计6、气体入口7、排水口8、取样口三、取样方法自由沉降适用于悬浮固体浓度较低,且为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的水质状况。
试验是在设有一个取样口的透明沉降柱中进行的。
柱的内径为100mm,有效高1度为1.5,2.0m。
取样口可设在工作水深为H的低部,也可设在H/2的中部,二者分别称为底部取样和中部取样。
目前趋向于采用中点取样法,这是因为: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沉降柱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势必形成上稀下浓的线形不均匀分布态势,而我们要测定得失沉降柱内整个水层的残留SS浓度,用H/2处的SS浓度代表柱内的SS平均浓度,能减小采用底部取样带来的沉降效率的负偏差。
四、数据处理目前常用的沉降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常规计算法,另一种是Camp 图解积分法。
前者计算简单,但误差较大,得到的E-t和E-u曲线;后者比较复杂,但结果精确,得到的是E-t和E-u曲线。
TT1、常规计算法(1) 由沉降时间t(h)和对应的工作水深H(m),按公式u,H/t计算沉降速度u(m/h),式中的工作水深是指水面到柱底零断面的实际高度,与取样口位置无关。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篇一:自由沉淀实验报告六、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1、实验数据记录沉降柱直径水样来源柱高静置沉淀时间/min表面皿表面皿编号质量/g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g水样中悬浮物质量/g水样体积/mL悬浮物沉降柱浓度/工作水(g/ml)深/mm颗粒沉沉淀效速/率/%(mm/s)残余颗粒百分比/%0 5 10 20 30 60 1200 1 2 3 4 5 679.0438 80.7412 1.6974 81.7603 83.2075 1.4472 64.1890 65.4972 1.3082 66.1162 67.3286 1.2124 73.7895 74.9385 1.1490 83.4782 84.6290 1.1508 75.0332 76.1573 1.124131.0 30.0 30.0 30.0 30.0 31.0 31.00.0548 0.0482 0.0436 0.0404 0.0383 0.0371 0.0363846.0 808.0 780.0 724.0 664.0 500.0 361.01.860 0.883 0.395 0.230 0.069 0.02111.40 20.44 26.28 30.11 32.30 33.76100 87.96 79.56 73.72 69.89 67.70 66.242、实验数据整理(2)绘制沉淀曲线:E-t 、E-u 、ui~pi曲线如下: 2-1、绘制去除率与沉淀时间的曲线如下:图2.2: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2、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2:颗粒沉速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2-3、绘制去除率与沉淀速度的曲线如下:图2.3:颗粒沉速u与残余颗粒百分比的关系曲线(1)选择t=60min 时刻:(大家注意哦!这部分手写的,不要直接打印!) 水样中悬浮物质量=表面皿和悬浮物总质量-表面皿质量,如表格所示。
原水悬浮物的浓度:C0?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6974??0.0548g/ml水样体积31.0悬浮物的浓度:C5?水样中悬浮物质量1.1508??0.0371g/ml水样体积31.0沉淀速率:u?h?10(500-250)??0.069mm/sti?6060?60C0-C50.0548-0.0371?100%??100%?32.30 C00.0548C50.0371?100%??100%?67.70 C00.0548沉淀效率:E5?残余颗粒百分比P5?篇二: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物理变化例子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物理变化例子
1. 嘿,你知道不,当把盐水静置一会儿,那盐就会慢慢沉下来,就像雪花纷纷飘落堆积一样,这就是有沉淀现象发生的物理变化呀!比如做咸鸭蛋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嘛!
2. 哇塞,把泥水放着,过段时间泥土就沉到底部啦,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是不听话的小孩子被揪出来一样明显,建筑工地旁边的泥水不就是这样沉淀的嘛!
3. 哎呀呀,把混有沙子的水放置,你瞧,沙子不就乖乖地沉淀下去了嘛,这不是和我们整理房间,把杂物挑出来扔掉一个道理嘛!比如河水不也是这样慢慢变清澈的嘛!
4. 嘿,你想想看,把石灰水放在那,没多久下面就会有白色沉淀出现呢,这多有意思呀!就如同天上的云朵慢慢地落到了地上,装修房子用的石灰水不就是这样嘛!
5. 哇哦,当含有小颗粒的液体静止,小颗粒就会沉淀下来呀,这不是和人生一样嘛,一些杂质会慢慢沉淀下来!就像豆浆放久了底部会有沉淀物一样!
6. 咦,你说把有花粉的水放着,花粉也会慢慢沉底呢,这不是很奇妙嘛!就像秋天的树叶飘落到地上堆起来一样自然,花粉水不就是这样产生沉淀的呀!
7. 哈哈,把有金属粉末的悬浊液静置,金属粉末就会沉淀下来啦,这多让人惊讶呀!就好像宝藏慢慢在海底显现一样,有些实验中的悬浊液不就是这样嘛!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有沉淀现象发生的物理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真的随处可见呀,多有意思呀!。
清澈见底的静置沉淀

清澈见底的静置沉淀静置沉淀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通过让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可以使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而液体则保持清澈见底。
静置沉淀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对静置沉淀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静置沉淀的原理是基于重力。
在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有一定的密度,而液体则较轻。
当混合物不再搅拌时,由于重力作用,固体颗粒会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沉淀物,而清澈的液体则在上层。
这种分离过程可以通过静置混合物并等待一段时间来实现。
静置沉淀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混合物:将需要分离的物质与适当量的溶剂混合均匀。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也可以是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2. 搅拌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搅拌棒或搅拌器,并启动搅拌装置。
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固体颗粒与液体充分混合。
3. 停止搅拌:根据实验要求,合适的搅拌时间可以使固体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混合物中。
4. 静置混合物:将停止搅拌后的混合物放置在静止的容器中。
可以选择透明的容器以便观察沉淀过程。
静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固体颗粒的大小与密度,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5. 观察结果:在静置过程中,固体颗粒会逐渐沉淀到容器的底部,而上层的液体则保持清澈见底。
观察静置混合物,可以通过容器的透明度判断沉淀的程度。
静置沉淀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化学实验中,静置沉淀常常用于分离固体产物和液体反应物。
通过将反应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固体产物可以沉淀到底部,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将其与液体分离。
在环境监测中,静置沉淀可以用于分析水体或土壤中的悬浮物。
将采集的水样或土样静置后,可以观察到悬浮物的沉淀程度,从而判断水质或土壤的污染程度。
在废水处理中,静置沉淀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处理方法。
通过将废水经过沉淀池等设备静置一段时间,可以使废水中的可沉淀固体沉淀到池底,然后将上层液体排出,以实现固液分离。
给排水131-16-黄书昌-静置沉淀实验

静置沉淀实验指导老师:董姗燕老师制作人:黄书昌组员:夏涛熊博宇乐载锦檀立萍熊公阳黄书昌2016.5.14一、实验目的1、了解废水的沉淀性能,加深对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理论、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2、绘制沉淀曲线,本实验绘制浊度NTU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此提供沉淀的设计参数。
二、实验原理沉淀是水处理中去除悬浮物的基本方法。
当悬浮物的重力超过作用于它们的惯性力和粘滞力时,这些悬浮物就沉淀下来。
根据悬浮物的浓度和性质沉淀通常可分为四类,即(1)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并且其大小、形状和密度均保持不变;(2)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互相碰撞、絮凝,结合成更大的颗粒,颗粒粒径逐渐增大,因此其比重和沉淀速度随深度而发生变化;(3)成层沉淀,凝聚后的悬浮物形成网毯状绒体,成层沉淀,而且在沉淀过程中显示出一个明显的泥水界面;(4)压缩,当悬浮物浓度极高,颗粒之间的距离很小,形成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污泥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迫使下层颗粒的间隙水被挤压出来,从而使下层颗粒层被浓缩压密。
一般来说,自由沉淀描述了沙砾等的沉淀,絮凝沉淀描述了废水中有机悬浮物的沉淀,而成层沉淀描述了浓集的化学污泥和活性污泥的沉淀,压缩则描述了储泥斗和污泥浓缩池内的沉降形式。
本实验主要研究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的规律。
(可以一部分同学做自由沉淀,另一部分同学做絮凝沉淀)。
本组做的是絮凝沉淀。
在含有分散颗粒的废水的静置沉淀过程中,设实验筒内有效水深为h ,在t 时间内沉到h 深度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为th u =。
对于给定的沉淀时间t 0。
可求得颗粒的沉速为u 0。
凡是沉速u<u 0得颗粒只有一部分被去除,比例为u/u 0,若以P0表示沉速小于u0得颗粒所占得重量百分数,于是在悬浮颗粒总量中,完全去除得颗粒比率为(1—P 0),部分去除得颗粒(u<u0得各种颗粒)比率为:dP u uP ⎰则总去除率为()⎰+-=00011P udP u P η(1) 式中末项为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常用图解积分法确定。
化学反应中的静置沉淀现象与颗粒尺寸的关联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静置沉淀现象与颗粒尺寸的关联分析静置沉淀现象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与颗粒尺寸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化学反应中,当发生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这些新的物质在溶液中可能以固体形式存在,形成沉淀。
沉淀是指在溶液中形成的细小颗粒固体物质。
以下将结合一些实例,分析静置沉淀现象与颗粒尺寸的关联。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实例:溶液中铁离子与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FeS沉淀的反应:Fe2+ + H2S → FeS↓ + 2H+根据化学方程式,铁离子与硫化氢反应后生成FeS沉淀,并同时释放氢离子。
当反应发生时,FeS沉淀会逐渐形成并沉积在溶液中。
这种沉淀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当溶液中的Fe2+和H2S消耗完后,沉淀就会停止生成,达到静置状态。
关于颗粒尺寸的影响,根据科学原理,颗粒的尺寸与其沉降速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颗粒尺寸越大,沉降速度越快,沉淀现象也就越明显。
在这个实例中,FeS颗粒的尺寸与沉降速度有着密切关系。
当FeS沉淀开始形成时,由于颗粒尺寸相对较小,沉降速度较慢,可以观察到溶液中呈现混浊的现象。
但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FeS沉淀颗粒逐渐增大,其沉降速度也逐渐加快,最终达到静置状态。
这表明,颗粒尺寸的增加直接影响了沉降速度,而沉淀的形成也受到颗粒尺寸的限制。
除了颗粒尺寸,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存在也会对静置沉淀现象产生影响。
在上述实例中,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离子会与沉淀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沉淀的形成速度和颗粒尺寸。
例如,当溶液中同时存在较高浓度的其他金属离子时,这些金属离子可能与FeS沉淀物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导致颗粒间的聚集和增大。
这会使得沉淀物的尺寸增加,沉降速度加快,最终导致沉淀现象更加明显。
此外,温度、pH值以及溶液中的其他物质浓度等因素也会对静置沉淀现象产生影响。
不同的温度、pH值和浓度会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从而影响沉淀物的形成速度和尺寸。
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速沉淀物的形成。
水的沉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沉淀原理和过程;2. 掌握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沉淀效果,探讨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水的沉淀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沉淀过程主要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和成层沉淀三种类型。
自由沉淀: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颗粒下沉,不发生相互碰撞和聚集,形成单独的沉淀物。
絮凝沉淀:在絮凝剂的作用下,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絮凝体,然后下沉。
成层沉淀:在沉淀池中,悬浮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层,上层清水与沉淀层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絮凝剂、沉淀剂、滤纸、漏斗等;2. 实验仪器:沉淀池、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沉淀实验(1)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沉淀池中;(2)加入适量的絮凝剂,搅拌均匀;(3)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沉淀效果;(4)取出沉淀物,称量并记录数据。
2. 沉淀效果分析(1)观察沉淀物颜色、形状、沉淀速度等;(2)通过pH计测定水样和沉淀物的pH值;(3)比较不同絮凝剂对沉淀效果的影响;(4)分析沉淀效果与沉淀时间、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的关系。
3. 沉淀实验结果处理(1)绘制沉淀曲线,分析沉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计算沉淀效率,分析沉淀效果;(3)分析沉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探讨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沉淀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加入絮凝剂后,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溶解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沉淀效果较好。
2. 沉淀效果分析(1)沉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随着沉淀时间的增加,沉淀速度逐渐降低,沉淀效果逐渐提高;(2)沉淀效率:通过计算沉淀效率,发现沉淀效果较好,说明絮凝剂对沉淀过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3)pH值:实验结果表明,水样和沉淀物的pH值较为接近,说明沉淀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酸碱反应。
3. 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1)絮凝剂种类:不同絮凝剂对沉淀效果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絮凝剂对沉淀效果较好;(2)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对沉淀效果有显著影响,过量的絮凝剂会导致沉淀效果下降;(3)沉淀时间: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有显著影响,随着沉淀时间的增加,沉淀效果逐渐提高;(4)pH值:pH值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样和沉淀物的pH值较为接近,说明沉淀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酸碱反应。
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试验一自由沉淀试验一、试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根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驾驭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3〕对试验数据进展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试验原理假如不明白也可以细致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笃克斯)公式。
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体颗粒在稀悬浮液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由于悬浮固体浓度低,而且颗粒之间不发生聚集,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形态、粒径和密度都保持不变,互不干扰地各自独立完成匀速沉降过程。
自由沉淀试验一般在沉淀柱里进展,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在沉淀柱内,某个沉淀时长t对应着一个颗粒沉速u0 = h / t。
此时颗粒物的总去除效率为e?(1?p0)?1u0?p00udp式中 e----总沉淀效率;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也就是我们测定的残留率);1-p0----沉速大于或等于u0的颗粒去除百分数;u0----某一指定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u----小于最小沉降速度u0的颗粒沉速。
工程上常用下式计算e?(1?p0)?pu u0三、试验设备与试剂1.沉淀用有机玻璃柱,内径d=150mm,高h=1700mm。
工作水深即由柱内液面至取样口的距离。
2.配水系统一套。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4.本试验运用浊度来代替悬浮物的测定。
1四、试验步骤遵照实际的试验步骤来写,下面的是参考。
1.检查沉淀装置连接状况、保证各个阀门完全闭合;各种用具是否齐全。
3. 打算试验用原水。
先将必须量的高岭土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然后启动搅拌装置使分散匀称。
4. 配水箱中水质匀称后,启动水泵,同时翻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洗管路中的沉淀物。
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刻度线处。
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时间,沉淀试验起先。
沉淀洗涤洗净的操作方法

沉淀洗涤洗净的操作方法
沉淀洗涤洗净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混合物:将需要分离的固体颗粒和液体混合在一个容器中。
2. 沉淀:让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使固体颗粒沉淀到容器的底部。
可以加快沉淀过程的方法包括离心、加热或加入化学试剂(如沉淀剂)等。
3. 倾倒上清液:使用一个漏斗或者其他合适的工具,将容器顶部的上清液缓慢地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注意不要将沉淀一起倾倒出去。
4. 洗涤:将洗涤液(通常是与被分离物质不相溶的液体)加入到沉淀中,然后搅拌均匀。
这样可以去除沉淀中可能残留的杂质。
5. 重复沉淀和洗涤:重复步骤2至4,直到沉淀洗净为止。
6. 干燥:将洗净的沉淀放置在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能因不同实验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阅读相关实验指导书或咨询实验专家。
污泥沉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污泥沉降的基本原理,掌握污泥沉降比(SS)的测定方法,分析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水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污泥沉降是指活性污泥在静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密度较大的污泥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而较轻的活性污泥和溶解性物质则浮于上层。
污泥沉降性能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沉降性能好的污泥易于从处理系统中分离,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污泥沉降比(SS)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污泥沉淀到底部形成的污泥层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
SS值越小,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越好。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量筒:1000ml- 秒表- 搅拌棒- 水浴锅2. 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2)将搅拌后的混合液倒入量筒中,至刻度线处。
(3)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置沉降30分钟。
(4)用搅拌棒轻轻搅动量筒底部污泥,使其重新悬浮,记录此时的体积V1。
(5)将量筒中的混合液倒入另一个量筒中,静置沉降30分钟。
(6)用搅拌棒轻轻搅动量筒底部污泥,使其重新悬浮,记录此时的体积V2。
(7)计算污泥沉降比(SS):SS = (V1 - V2) / V2 × 100%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测得污泥沉降比为15%。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污泥沉降速度较快,沉降性能较好。
2. 实验分析(1)污泥沉降比(SS)为15%,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污泥沉降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污泥浓度、污泥絮体颗粒大小、污泥絮体性状、水温等。
在本实验中,污泥浓度较低,污泥絮体颗粒大小适中,有利于污泥沉降。
(3)污泥沉降性能与污水处理效果密切相关。
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泥处理成本。
五、结论1. 污泥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检验洗涤沉淀操作方法

检验洗涤沉淀操作方法洗涤沉淀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去除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洗涤沉淀的方法来分离出所需的固体产物。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漏斗、一个洗涤瓶、一个玻璃棒、滤纸和蒸馏水等材料。
接下来,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漏斗应该要大到足以容纳混合物,同时避免溢出。
确保漏斗的口部垂直并且封闭。
然后,根据需要的溶剂,在洗涤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将溶剂倒入漏斗中,使其与混合物充分接触。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和溶剂,以加速反应。
接下来,让混合物沉淀,在漏斗中静置一段时间。
这是为了让固体颗粒沉淀到漏斗的底部,以利于分离。
然后,缓慢地打开漏斗的塞子或转动龙头,将上层液体缓慢排出。
在排液的过程中,要避免将固体颗粒一起排出。
可以使用滤纸覆盖漏斗来防止固体颗粒的流失。
随后,用适量的蒸馏水轻轻冲洗固体颗粒。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固体颗粒中残留的杂质和溶剂。
在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流的强度,避免将固体颗粒冲散或损坏。
最后,将洗涤好的固体颗粒转移到干净的玻璃器皿中。
可以使用玻璃棒或其他工具将固体颗粒从滤纸上刮下,并将其转移到容器中。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杂质进入混合物中。
其次,要仔细掌握平衡和倾倒液体的技巧,以避免损失固体产物。
此外,要根据实验的需求调整操作步骤和用量。
总之,洗涤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产物。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可以得到纯净的固体产物,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静置沉淀实验数据分析(范文4篇)

静置沉淀实验数据分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静置沉淀实验数据分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静置沉淀实验数据分析(一)实验二静置沉淀一、实验目的观察沉淀过程,求出沉淀曲线。
沉淀曲线包括沉淀时间t 与沉淀效率E 的关系曲线和颗粒沉降速度u 与沉淀效率E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自由沉淀示意图如图2-1所示,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实验筒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u=H/t。
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 0可求得颗粒沉淀速度u 0。
对于沉降速度等于或大于u 0的颗粒在t 0时可全部去除。
而对于沉速u图 1小于u 0颗粒所占百分数X OX沉速图2-1 自由沉淀示意图图2-2 颗粒沉降速度累计频率图图2-2为颗粒沉降速度累计频率图,图中X 0代表沉降速度≤u0的颗粒所占百分数,于是在悬浮颗粒总数中,去除的百分数可用1-X 0表示。
而具有沉降速度u≤u0的每种粒径的颗粒去除的部分等于u/u0。
因此考虑到各种颗粒粒径时,此颗粒的去除百分数为x 0⎰0uu 0dx (2-1)总去除率=(1-x 0) +1u 0x 0xdx ⎰0(2-2)式(2-2)中第二项可将沉淀分配曲线用图解积分法确定,如图2-2中的阴影部分。
贮水箱管图2-3 静置沉淀实验装置示意图对于絮凝性悬浮物静置沉淀时的去除率,不仅与沉降速度有关,而且与深度有关。
因此实验筒的水深应与池深相同。
实验筒的不同深度设有取样口,在不同的选定时段,自不同深度取出水样,测定这部分水样中的颗粒浓度,并用以计算沉淀物质的百分数。
在横坐标为沉淀时间、纵坐标为深度的图上绘出等浓度曲线,为了确定一特定池中悬浮物的总去除率,可以采用与分散性颗粒相近似法求得(详见相关专业书籍介绍) 。
上述是一般书中所提的废水静置沉淀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验工作量相当大,因而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未予采用,改为下述方法。
检验沉淀的操作方法

检验沉淀的操作方法
沉淀是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通过重力沉积下来的过程。
下面是检验沉淀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溶液:将待检测的溶液准备好。
溶液中应含有待检测的固体颗粒。
2. 加入沉淀剂: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通常是一种可以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生成固体沉淀的化学试剂。
选择的沉淀剂应与待检测物质有特异性反应。
3. 搅拌混合:通过轻轻搅拌溶液,使沉淀剂充分混合均匀。
搅拌有助于溶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沉淀剂发生反应。
4. 静置:停止搅拌,让溶液静置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让沉淀剂与待检测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沉淀,并逐渐沉积下来。
5. 分离沉淀:使用过滤、离心等方法,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
可以使用滤纸、滤膜、离心机等设备进行分离。
6. 干燥沉淀:将沉淀转移到干燥容器中,使用烘箱等设备将沉淀干燥,直至得到完全干燥的沉淀物。
7. 称量沉淀:使用天平等设备,对干燥的沉淀物进行称量,得到固体沉淀物的
质量。
8. 重复实验: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沉淀的操作方法可能会因具体实验目的、待检测物质的类型和特性等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根据具体情况仔细选择和调整操作方法。
静置沉淀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实际应用

静置沉淀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实际应用静置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基于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让混合物静止一段时间,使得固体沉淀下来,然后将上清液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了纯化和分离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静置沉淀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首先,静置沉淀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悬浮物和杂质的存在。
通过使用静置沉淀技术,可以将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快速沉淀,并将上清液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纯化。
静置沉淀不仅可以应用于家庭生活用水的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在化学分析实验中,静置沉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分析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混合溶液进行沉淀分离,然后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分析。
例如,当进行金属离子分析时,需要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然后通过静置沉淀将沉淀物和上清液分离。
这样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药物制备和化学合成领域中,静置沉淀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药物制备过程中,常常需要分离出目标化合物,以便进一步纯化和提取。
静置沉淀可以迅速分离出固体产物,使化合物的纯度得到提高。
在化学合成中,有时候需要纯化反应产物,通过静置沉淀可以去除杂质,提高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静置沉淀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废弃物处理中。
在环境监测中,通过静置沉淀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分离出来,从而判断出水质污染情况。
在废弃物处理中,静置沉淀可以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快速沉淀,然后对上清液进行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静置沉淀在化学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水处理、化学分析、药物制备、化学合成、环境监测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通过静置沉淀,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杂质的分离和纯化,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静置沉淀技术,为化学研究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水处理颗粒静置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静置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3)掌握水样中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讨论污水中非絮凝固体自由沉淀的颗粒规律,实验是在均一直径的沉淀筒进行静置,沉淀基于以下三个假设:(1)水中固体为非压实性,可沉淀固体在沉淀过程中不改变其自身性状;(2)沉淀过程开始时,水中各断面的各种颗粒分布状态一致,具有均一固体浓度;(3)沉淀过程中,各颗粒均按自身具有的规律下降,互不干扰。
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沉淀柱内有效水深为H ,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 i 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 i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取样点的颗粒所具有的沉速。
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P i (悬浮物剩余率)为C i /C 0,此时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为i P 1-。
需要说明的是,试剂沉淀时间t i 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对于沉降速度u ≥u i 的颗粒将全部被去除,在悬浮物质的总量中,其去除的百分率为(0P 1-),其中P 0为沉降速度u <u i 的颗粒与悬浮物质总量比;对于沉降速度u <u i 的颗粒只有一部分去除,而且按u t /u 0的比例去除,考虑到颗粒的各种不同粒径,这一类颗粒的去除率为⎰0tP odP u u ,总去除率为⎰+-=0t00uu 1)1(P dP P η。
三、实验设备与药品(1)颗粒静置自由沉淀实验装置 (2)电子分析天平(3)电热鼓风干燥箱(4)干燥器(5)称量瓶8个(6)100mL量筒8个(7)200mL三角瓶8个(8)漏斗8个(9)中速定量滤纸(10)玻璃棒(11)秒表四、实验步骤(1)将定量滤纸放入称量瓶中,烘干(烘箱温度调至100-105℃,烘干2-3h),编号,称重,置于干燥器中待用。
化学实验中静置沉淀的形成机制解析

化学实验中静置沉淀的形成机制解析静置沉淀是指在化学实验中,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一些固体物质会沉淀到溶液底部或浮于表面。
静置沉淀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溶液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和反应平衡的变化。
下面将详细解析静置沉淀的形成机制。
溶解度是指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用其在单位体积溶液中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当一个物质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即溶液中无法溶解更多该物质,这时就会发生沉淀的形成。
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压力、溶剂性质和晶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如无机盐类,在溶液中的离子是以稳定的离子态存在的。
当离子浓度超过饱和度时,离子开始以原子、分子或离子团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微小颗粒,最终形成沉淀。
这个过程称为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但并非所有的沉淀都是直接从溶液中析出的。
有些沉淀是由于溶液中存在其他溶质引起的。
例如,当两个溶液混合时,如果其中一种物质的溶度较低,混合后会发生沉淀的产生。
这是因为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相互反应,生成的产物溶解度较低。
这种沉淀是通过反应生成的产物,而不是溶液中的溶质直接析出的。
除了溶解度的影响,反应平衡的变化也会导致沉淀的形成。
化学反应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当反应产物的能量较低或稳定时,会促使可逆反应向生成更稳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些反应可能会生成生成物溶度较低的沉淀物质。
这样在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物质就会以沉淀的形式存在。
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沉淀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解度也会增加,溶液中的物质更容易保持溶解状态。
然而,对于某些物质而言,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其溶解度的下降。
当溶液中的物质在温度升高过程中达到饱和度时,溶质就会析出形成沉淀。
总结起来,静置沉淀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溶解度和反应平衡的变化。
当溶液中的溶质达到饱和度时,其溶解度会降低,导致沉淀的生成。
此外,溶液中的反应平衡也可能导致颗粒的聚集和沉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颗粒静置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静置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静置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 —E)、沉速-沉淀率(u —E)、和
u
C C t
-0的关系曲线。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内容
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 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静置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 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静置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或量筒进行,见图2—1—1, 设水深为h ,在时间t 内能沉到深度h 颗粒的沉淀速度t
h
v ∙。
根据给定的时间t 0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 0。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 0的颗粒在t 0时都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 0,则
沉淀率=
%1000
0⨯-C C C t
在时间t 时能沉到深度h 颗粒的沉淀速度u :
U =
)/(60
10
s mm t h ⨯⨯ 式中: C 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 ;
C 1 ――经t 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 ; h ――取样口高度,cm ; t ――取样时间,min 。
三、设备及材料
1、沉淀管及蓄水箱,水泵,空压机,秒表,转子流量计等。
2、测定悬浮物的设备:1/10000分析天平,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100ml容量瓶,三
角烧杯等。
3、各种污水:多种生产污水,工业废水。
也可用软化淤泥或粗硅藻土等配制水样。
四、实验步骤及记录
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用铅笔按1到10顺序标上记号,放入托
盘。
调烘箱至105土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打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同时用l00mL容量瓶取水样l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
Co),记下取样口高度。
4、当时间为
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l00mL水样,测
其悬浮物浓度(C t)。
5、每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
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
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将已称好的滤纸取出叠好放入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
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7、悬浮性固体浓度计算
悬浮性固体浓度
()
V
W
W
C
L
mg
1000
1000
1
2
/
⨯
⨯
-
=
式中:W1——滤纸重;
W2——滤纸+悬浮性固体的重量;
V——水样体积,l00mL。
五、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题
1、根据不同沉淀时间对取样口距液面平均深度h和沉淀时间t,计算出各种颗粒的沉淀速度
u1和沉淀率E,并绘制t—E和u—E的关系曲线,分别见图2—1—2、2—1—3。
2、利用上述实验资料,计算不同时间t时,沉淀管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即
P=(C1-C0)×100
3、以颗粒沉淀速度u为横座标,以P为纵座标、在普通方格坐标纸上绘u-P曲线。
4、静置沉降中颗粒沉淀速度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淀速度有区别吗?
5、绘制静置沉降曲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