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四.综合题
25.甲乙两人相距100米,两人向同一方向出发,乙以5米/秒的速度提前1分钟出发,若甲以9米/秒的速度去追乙,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
26.一辆长10 m的大货车,以36 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则隧道长为________m.
27.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西安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PM2.5颗粒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头发丝的直径比毫米还要小的多,所以正确的只能是微米,故应选D.
2.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二.填空题
1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含答案)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4m/minB.正常人的脉搏约为60HzC.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D.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拱桥“倒影”B.放大镜把字放大C.汽车“后视镜”D.日食的形成4.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5.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关于温度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体温计也可用做寒暑表C.摄氏温度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D.摄氏温度规定冰的温度为0℃7.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声才计时。

如果声速取340m/s,则()A.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少计约100/340s的时间B.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少计约200/340s的时间C.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多计约100/340s的时间D.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多计约200/340s的时间8.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8m/sC.2~4s内,小车运动了4mD.4~6s内,小车运动了6m9.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docx

A.37.2 笆和35 °CB. 37.3 °C和38.5 °CC. 37.2 °。

和37.5 °CD. 37.3 °C和37.5 °C6.如图所示的各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7.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8.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不可以是缩小的9.周末,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去参观,在动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轨道旁的树B.沿途的路灯杆C.动车的车厢D.迎面驶来的动车10.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在的AI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类交流。

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与普通人类的声音音色不同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xl08m/s2.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

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本试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如图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 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 加油机是静止的图1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3.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为了A.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保护车辆安全行驶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象C.用来矫正远视眼视力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5.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6.三原色的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紫D.黄、绿、紫7.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 .紫外线具有热效应D .光具有能量8.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A.50° 50° B.40° 50° C .50° 40° D .40° 40°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人耳D .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树木在水中的倒影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 .小孔成像 11.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A.放大镜B.潜望镜C.照相机D.幻灯机 12.以下对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水共存时温度不变,同时需吸收热量 B .地球上蕴藏着大量的水资源,所以我们无需节约用水 C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D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3.小明用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图3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A .小于10cmB .等于10cmC .大于20cmD .在10cm 与20cm 之间 14.以下数据错误..的是 A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B .频率为10Hz 的声波是次声波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 .人类目前可观测到宇宙的最远距离为1027m15.公路上,警察用超声波测速器能很快地测出汽车运动的速度,超声波测速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A .方向性好B .穿透能力强C .多普勒效应D .能够成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在下列数字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本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18.40 ;(2)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 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为8.52 ;(3)人的正常体温约36.5 . 17.20XX 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40°图 2图3图4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一天取8.64×104s ).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 m .(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8m/s )18.如图4所示,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19.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 、 、 、 、蓝、靛、紫. 20.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来使它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的.21.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幕布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 在投影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激光测距仪是利用了光的 传播;太阳的热主要以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22.如图5所示为光由空气向某种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法线 ,入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折射角是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图3分,共6分. 23.请在图6中将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24.请在图7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3分,第26题2分,第27题7分,共12分.25.如图8所示为同一支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温度,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甲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26.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B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读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C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2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min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9697989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图6· F F O· 图8AB图7图598 97100 9996t/℃图10图9(1)图9中(选填“a”或“b”)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在图10中作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化”、“不变化”).五、计算题.本题14分.28.为实行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为58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为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1)京乌线全长多少km?(2)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是多少h?六、探究与设计题.本题共2小题.第29题2分,第30题14分,共16分.29.下面是声音在几种介质里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0℃)在15℃空气中温度/℃声速/m.s-1介质声速/m.s-1频率/Hz 声速/m.s-10 330 氧气316 2000 34015 340 水1450 1000 34030 349 冰3160 500 340通过比较表格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仿照例子再写出二条: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1);(2).30.李明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 实验中,他们用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2cm处,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或“虚”)像.(二) 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物距在10cm<u<20cm之间取不同数值时,虽然都成放大的像,但像的大小并不相同.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A)他们提出“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课题.(B)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C)他们作如下设计: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选用市售圣诞音乐贺卡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物距从11cm开始,每隔1cm选取一数据记录点.(D)量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即物体的大小)(E)实验中,分别取物距为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在光屏上出现红色发光二极管最清晰的像时,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相应数据.(F)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用“放大率”来衡量像的大小.“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用字母l表示)与物体的高度(用字h母表示)的比值”.(G)算出所记录数据中不同物距时的像的“放大率”.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利用以上探究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①与上述过程中(A)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②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2)根据(F)步骤中对“放大率”的定义,写出“放大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放大率”用字母m表示.(3)请你帮李明小组设计一用来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的表格.(4)除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以外,对影响“放大率”的因素你还能提出一个猜想吗?(5)相信你也和李明一样是个爱动脑筋、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本学期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掌握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一些问题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困惑.请结合本学期的探究活动,写出一新的探究课题.要求写出在什么探究活动中提出了什么新的课题.只要提出探究课题就行,不需要进行探究.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 15 B C A C D B C A A C D B A CC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6. cm m/s ℃ 17. 2.6×101318. 熔化 液化19. 牛顿 红 橙 黄 绿 20. 降低 压缩 压缩体积 21. 漫 直线 红外线 22. ON CO OA 55 35 三、作图(每图3分,共6分)四、实验与探究(共12分)25. 1(1分) -8.0(或-8)(1分) 2.0(或2)(1分) 26. B(2分)27. (1) a (1分) (2)见右图(2分)(3) 上升(1分) 不变(1分) (4) 100(1分) 不变化(1分) 五、计算题(共14分)28. (1) 3770(7分) (2) 48.33(7分) 六、探究与设计(共16分)29. (1)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相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1分)(2)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相同温度的同一介质传播时速度相同(1分) 30. (一)缩小(1分) 倒立(1分) 实(1分)(二)(1)①提出问题(1分) 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分) (2)lm h(2分) A B 图7 A ′B ′ · · 图6 O · F(3)(3分)(4)(2分)“像的大小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或“像的大小可能与透镜的材料有关.”等(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5)(2分)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 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C. 人正常体温为39℃D. 8年级某同学的身高大约是165cm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 冬天,车内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缘故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 较高的熔点B. 较低的凝固点C. 较低的沸点D. 更容易蒸发5.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眼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看不见硬币(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在同样位置又能看见硬币了(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6.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C.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D.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缩小的像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视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B. 验钞机利用的是红外线C. 医院杀菌使用的是紫外线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8.在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B. C. D.9.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三棱镜D. 玻璃砖10.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lmin内的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速度也是2m/s,则这个物体A.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 第3min内的速度还是2m/s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1.从图所示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D. 两车都静止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3.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1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所示的是分别用温度计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1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16.在高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立、等大的虚像.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透镜矫正视力.17.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_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_______.19.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学校大门附近安装了摄像头(如图所示).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cm.20.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运动速度大(两空均选填“甲”或“乙”).21.一只小虫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则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__m/s.22.平常我们说“旭日东升”和“日落西山”,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应是_________的.三、解答题23.A为人眼位置,请用光路图作出图中通过小窗所观察到窗外的范围.24.如图所示,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5.如图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AB边进入玻璃砖到AC边离开玻璃砖的径迹.26.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1)小刚骑车的速度?(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 2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5: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23: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28.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甲(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图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同时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并且要________热量.(4)某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29.“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___ (“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什么区别呢?试说明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几乎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2)他按下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_________调(填“上”、“下”),或将透镜向______调(填“上”、“下”),调节好高度后,此时光屏上的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或“虚”)像.(4)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可将蜡烛放在____点(填字母A或B).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就是该现象的应用.31.如下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中:(1)当入射角为___________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验证“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测出反射角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明显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______32.江苏省泰州市沈毅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在“研究充油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小宇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A.在内径为1 cm、长为50 cm的玻璃管AB中注满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B)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零位置,然后从零位置向上,每隔10 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志.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B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零位置时,揿下秒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 cm、20 cm、30 cm、40 cm位置的时刻.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回答问题.(1)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估,说明该方案存在什么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宇同学修正缺陷之后,重新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①请你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②请你归纳出油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 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42cm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C. 人正常体温为39℃D. 8年级某同学的身高大约是165cm 【答案】D【解析】A、正常成年人鞋子的号码在“42”左右,长度约为4210262cm cm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4/ 1.1/3.6km h m s m 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 冬天,车内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缘故【答案】D【解析】【详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熔华现象,故C错误.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点睛】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的驾驶员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冷却液具有A. 较高的熔点B. 较低的凝固点C. 较低的沸点D. 更容易蒸发【答案】B【解析】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水的凝固点,酒精和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也远低于水的凝固点0℃,冷却液的凝固点降低了,才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对于同种物质来讲,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因此凝固点降低,熔点也降低,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作冷却液应选用凝点较低的液体,能防止低温时冷却液凝固膨胀损坏发动机.5.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眼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看不见硬币(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在同样位置又能看见硬币了(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原因分别是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是光的折射.6.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C.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D.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偏折能力增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调节,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C.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小孔成像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放大镜是凸透镜,利用u﹤f,看墙上的地图,看到放大的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 ﹤2f,u﹥v.故选D考点:透镜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视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B. 验钞机利用的是红外线C. 医院杀菌使用的是紫外线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A正确;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B错误;医院杀菌用的是紫外线,故C正确;紫外线的过量照射会损坏人的皮肤,故D正确;应选B.【考点定位】粒子和宇宙8.在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路灯照射下的影子,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用放大镜观看古玩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看到地面上不发光的物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9.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三棱镜D. 玻璃砖【答案】B【解析】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本质区别的认识,理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lmin内的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速度也是2m/s,则这个物体A.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 第3min内的速度还是2m/s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D【解析】物体在第lmin内的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速度也是2m/s,但在每一分钟内不一定是匀速的,所以物体可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无法判断第3min内的速度还是2m/s.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时注意:各段时间速度相同并不能说明整个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严格说,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是物体在每时每刻运动的速度相同.11.从图所示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 两车都运动D. 两车都静止【答案】B如图:以路标为参照物,轿车和路标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轿车是静止的.卡车和路标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卡车是向左行驶的.故选A.【点睛】掌握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尽量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和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容易理解.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B.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内,s甲<s乙,由v=s/t 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B正确;C.因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D.速度和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D错误.二、填空题13.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答案】(1). 振动(2). 空气(或“气体”或“介质”)(3). 噪声【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发声时喉头也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小明的歌声影响到了小娟的思考,所以对小娟来说,小明的歌声就属于噪声.【考点定位】声现象1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所示的是分别用温度计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答案】(1).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2). -22 (3). 38【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20℃下两格处,示数为:-22℃;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故答案液体热胀冷缩;-22;38.【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1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答案】(1). 液化(2). 放出【解析】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16.在高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立、等大的虚像.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透镜矫正视力.【答案】(1). 正(2). 凹【解析】视力表的前方有平面镜,视力表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李华看到的视力表的像,看到是正立、等大的像;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推迟,从而成在视网膜上.17.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_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答案】(1). 小于(2). 减小【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凸透镜看地图,地图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照完合影,再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像在增大,要减小学生和摄影师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小于;减小.1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_______是界面,界面的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或“左侧”“右侧”)为玻璃,折射角等于_______.【答案】(1). AB (2). 上方(3). 40°【解析】【详解】由图可知,∠B OF=30°,所以903060DOF ∠=︒-︒=,∠EOD=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 为法线,AB 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 一定为折射光线,EO 为入射光线,OF 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4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上方为玻璃,下方为空气.【点睛】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19.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学校大门附近安装了摄像头(如图所示).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 ,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cm .【答案】 (1). 凸透镜 (2). 倒立 (3). 缩小 (4). 20cm【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风挡镜头的焦距是10cm 时,为了成清晰的像,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缩小;20.【点睛】明确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20.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运动速度大(两空均选填“甲”或“乙”).【答案】 (1). 甲 (2). 乙【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若监测点A、B相距9km,全程限速40km/h,由“电子眼”抓拍到小龚开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30km/h和40km/h,车辆通过AB路段允许的最短时间为_____h,小龚开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车通过AB路段的时间为________min.
按“定点测速”标准判断小龚在A、B点行驶_________(选填“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23.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宁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祥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斌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结冰后,密度变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在质量一定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室外的自来水管常会被冻裂.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三、解答题
16.如甲图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像,请在乙图中画出同一物体的 图像.
()
17.在图中画出图中两条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18.根据光路,在图中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
19.某大桥全长600m,一列长200m的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35.0s,则:
(1)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10.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 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0 ~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vB
B.在30s ~ 40s内,两车速度vA>vB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初二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来的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故B正确;C、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C解析: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吹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吹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正确;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超声波也是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二、多选题(每题4分)1、题目: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B.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答案:B2、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3、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4、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答案:C三、填空题(每题3分)1.(3分)声音是由物体___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 ,声音在真空中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运动会l00m的决赛中,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 B.C. D.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小明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小明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A.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 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D. 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米 B.v甲>v乙,s=8米C.v甲<v乙,s=16米 D.v甲<v乙,s=8米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噪声的大小用频率来表示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调节照射到同一凸透镜上太阳光的亮度进行多次实验,发现所得焦距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小华他们在验证猜想2后,又选用直径和球形表面弯曲程度都不相同间的无色玻璃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15.小明做“探究物质的凝固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态,此过程中物质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6.小明跑完1200m时,秒表从0走到如图所示位置,他的成绩是_____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数字)
A. 白霜是凝华现象B. 水剧烈“沸腾”时温度不变
C. 白雾是小水珠D.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9.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 光线aB. 光线bC. 光线cD. 光线d
(1)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若油罐车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15min,停车给加油站供油10min,再以72km/h的速度运行20min,则油罐车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用这辆油罐车运输100t的汽油,至少要运多少趟?
27.小明和小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苏 科 版 物 理 八年 级上学 期
期末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单选题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H.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猫能听到可听声波和超声波.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没有能量B. 超声波的声源可能不振动C. 超声波的振幅越大,猫听到的响度越大D. 超声波的频率越大,猫听到的响度越大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在右边的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左界面时偏折程度相同B.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相同C.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相同D.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都沿直线传播3.如图是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已知光线1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1、2、3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B. 线3、平面镜4可以不垂直C. 入射角等于60°D. 反射角等于30°4.下面四幅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 树萌下光斑B. 凸面镜中的景物C. 雨后的彩虹D. 水中的倒影5.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相当于两个底面相接的三棱镜B. 凹透镜相当于两个顶角相对的三棱镜C.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偏折角度相同D.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离主光轴越远的光线偏折角度越大6.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实像B. 倒立、缩小实像C. 正立、放大虚像D. 正立、缩小虚像7.表中列出了几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速度最接近于71km/h的是物体狗轿车人飞机速度m/s 20 28 1.4 220A. 狗B. 轿车C. 人D. 飞机8.如图是一物体沿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s﹣t图象,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2s内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B. 0﹣5s内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C. 0﹣2s内物体的速度大于2﹣5s内物体的速度D. 0﹣2s内物体的速度小于2﹣5s内物体的速度二、填空题9.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_____(填放热或吸热).10.在暗室里,将一个小平面镜放在一张较大的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镜面和白纸更亮的是_____,白纸表面发生的是_____反射.11.照相机能将高大的物体通过镜头成像于相机内的胶片上,镜头一定是_____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填虚或实)像.人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物体,它是靠改变晶状体的_____距实现这一功能的.12.远处物体在近视眼中的像位于视网膜_____,原因是此时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品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_____,近视眼戴凹透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 1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_____,显徵镜可以把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_____,使人眼能看清楚;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镜.14.如图是某同学测量物理教材宽度时刻度尺放置情形.该同学判断刻度尺放正的简单方法是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理教材的宽度是_____.15.实验室常用的机械秒表如图所示大表盘的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16.我们坐在教室里,一般说教室的运动状态是_____的,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_____,当我们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室的运动状态是_____的,教室运动的这种性质体现运动的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是蜡烛S在平面镜成像S的情形,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经过点A的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18.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表面,请你画出该光线在玻璃砖中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19.如图所示,O、F分别是一凸透镜的光心和焦点,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入透镜中.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并标出透镜的焦距.()20.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辆汽车的电脑收费卡上显示,该车9.00从苏州进入高速公路,9:40到达上海,驶出高速公路,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84km.(1)如果你是值勤交警,是否要对该车司机作出超速处罚?你的依据是什么?(2)汽车从苏州到上海用多长时间就不会超速?21.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我们选用的是内径约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管内注满水,并留有一小气泡,如图.(1)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气泡是运动的_____(选填“快一点”或“慢一点”)好.(2)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根据数据,作出s﹣t图象()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4.7 9.7 14.8 19.6 24.5(3)从s﹣t图象看,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_____(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_____(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运动,在0cm下面一段路程中,气泡做的是_____运动.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1)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这说明在提出猜想时,不是随意乱猜,而是要_____.(2)要验证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我们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3)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_____(虚/实)像.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2 94 98 98 98 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4)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_.2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我们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平面镜水平放置,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以绕接缝N翻折.(1)为什么用白色纸板?(2)纸板为什么要可以绕接缝ON翻折?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H.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猫能听到可听声波和超声波.关于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没有能量B. 超声波的声源可能不振动C. 超声波的振幅越大,猫听到的响度越大D. 超声波的频率越大,猫听到的响度越大【答案】C【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分别被称作超声波和次声波;(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详解】A.超声波属于声,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B.超声波属于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超声波的振幅越大,猫听到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超声波的频率越大,猫听到的音调越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声波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在右边的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各种色光通过棱镜左界面时偏折程度相同B.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相同C.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相同D. 各种色光在玻璃中都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分析】(1)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偏折角越大,折射率越大,其频率越大,由分析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详解】AB.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两侧的折射程度不同,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程相不同,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通过的路程最长,故A、B错误;C.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光偏折最大,折射率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折射率最小,由分析可知,折射率大的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则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小,由A知紫光的路程最长,根据知紫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最长,故C错误;D.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各种色光在玻璃中都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光的色散现象,对于色散研究得到的七种色光排列顺序、折射率大小等等要记牢,同时,要记住折射率与波长、频率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试的热点.3.如图是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已知光线1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1、2、3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B. 线3、平面镜4可以不垂直C. 入射角等于60°D. 反射角等于3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详解】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线1、2、3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B.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即线3、平面镜4必须垂直.故B错误;CD.由题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30°,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内容,精确的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掌握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下面四幅图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 树萌下光斑B. 凸面镜中的景物C. 雨后的彩虹D. 水中的倒影【答案】C【解析】【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详解】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看到凸面镜中的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应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生活中的光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5.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相当于两个底面相接的三棱镜B. 凹透镜相当于两个顶角相对的三棱镜C.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偏折角度相同D.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离主光轴越远的光线偏折角度越大【答案】AB【解析】【分析】(1)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由于射向三棱镜的光线总是向其底面方向偏折,因而可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看作是三棱镜的组合.(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详解】A.凸透镜相当于两个底面相接的三棱镜的组合.故选项A正确;B.凹透镜相当于两个顶角相对的三棱镜的组合.故选项B正确;C.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偏折角度不一定相同,其中与主光轴重合的光线传播方向是不变的.故选项C错误;D.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离主光轴越远的光线,说明凸透镜对其偏折本领越小,则偏折角度越小.故选项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征和对光线的作用,是比较基础的习题.6.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实像B. 倒立、缩小实像C. 正立、放大虚像D. 正立、缩小虚像【答案】B【解析】【详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根据聚集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知,焦距.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即,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7.表中列出了几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速度最接近于71km/h的是物体狗轿车人飞机速度m/s 20 28 1.4 220A. 狗B. 轿车C. 人D. 飞机【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将物体的速度换算成km/h即可比较.【详解】,则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狗的速度为:;轿车的速度为:;人的速度为:;飞机的速度为:;故运动速度最接近于71km/h的是狗,故选:A.【点睛】本题比较速度的大小,关键是速度单位的换算.8.如图是一物体沿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s﹣t图象,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2s内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B. 0﹣5s内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C. 0﹣2s内物体的速度大于2﹣5s内物体的速度D. 0﹣2s内物体的速度小于2﹣5s内物体的速度【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线的特征进行判断,根据图像中读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详解】AB.0-2s内物体的s-t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2s-5s内物体的s-t图像为另一直线,说明物体以另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5s内物体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D.由图像可知,0-2s内物体通过8m的距离用时2s,2-5s内物体通过的距离为:,用时3s>2s,根据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大于2-5s内物体的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及读图能力,关键是明确s-t图像中的直线对应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9.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_____(填放热或吸热).【答案】(1). 熔化(2). 液化(3). 凝华(4). 放热【解析】【分析】首先明确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以及放热和吸热情况分析解答.【详解】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2)水蒸气变为水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3)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0.在暗室里,将一个小平面镜放在一张较大的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镜面和白纸更亮的是_____,白纸表面发生的是_____反射.【答案】(1). 白纸(2). 漫【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就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详解】当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时,镜子表面很平,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逆着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回,而人是从镜子的侧面看去,并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人看到的镜子是暗的;而白纸表面凹凸不平,手电筒光照射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人从侧面看去,会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到白纸是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区别的认识和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此类题型是中招的热点.11.照相机能将高大的物体通过镜头成像于相机内的胶片上,镜头一定是_____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填虚或实)像.人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物体,它是靠改变晶状体的_____距实现这一功能的.【答案】(1). 凸(2). 实(3). 焦【解析】【分析】(1)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2)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详解】使用照相机时,物距大于2f,像距大于f而小于2f,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人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物体也能看清近处物体,它是靠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从而改变了晶状体的焦距实现这一功能的.【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和眼睛的原理,关键是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12.远处物体在近视眼中的像位于视网膜_____,原因是此时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品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_____,近视眼戴凹透镜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答案】(1). 前面(2). 强(3). 发散【解析】【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详解】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品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点睛】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1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_____,显徵镜可以把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_____,使人眼能看清楚;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镜.【答案】(1). 眼前(2). 放大(3). 凸透【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望远镜的原理解答此题.【详解】望远镜望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即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眼前;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4.如图是某同学测量物理教材宽度时刻度尺放置情形.该同学判断刻度尺放正的简单方法是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理教材的宽度是_____.【答案】(1). 刻度尺是否与物理教材的宽边平行(2). 1mm (3). 18.50cm【解析】【分析】(1)刻度尺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度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2)读取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数值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如果物体最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只要读出右侧所对刻度即可;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详解】(1)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刻度尺方正,也就是刻度尺与物理教材的宽边平行;(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8.50cm.【点睛】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5.实验室常用的机械秒表如图所示大表盘的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答案】(1). 30s (2). 0.5min【解析】【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详解】由图知:在秒表的大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也表示“30”,所以大表盘的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30s;在秒表的小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也表示“15”,所以小表盘的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为15min,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即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秒表刻度盘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6.我们坐在教室里,一般说教室的运动状态是_____的,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_____,当我们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室的运动状态是_____的,教室运动的这种性质体现运动的_____.【答案】(1). 静止(2). 地球(3). 运动(4). 相对性【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详解】我们坐在教室里,教室相对于地球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因此,教室是静止的;当我们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室与太阳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教室是运动的,教室运动的这种性质体现运动的相对性.【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三、解答题17.如图是蜡烛S在平面镜成像S的情形,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经过点A的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2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记录数据分别为12.50cm、12.52cm、12.29cm、12.51cm,这四次测量记录中,___cm是错误的,根据测量数据,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_____cm.
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____,丙车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或“静止”).
18.A、B两辆汽车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___;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应在_____(选填“S点”、“S点下方”或“S点上方”)
3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________,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0.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1)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轿车向前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2)刹车阶段,小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的器材有: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
(1)用茶色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能从前面既观察到棋子____________的像,又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____________.
[解析]
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产生,题中所描述的反常现象就是因为动物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次声波频率较低,是人耳无法感知到的.故选B.
3.如图所示,常见 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壶口白气B.湿手烘干C.草叶露珠D.冰雪消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壶口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4)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移动到5cm的位置,移动光屏能得到的是倒立、______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机”).
(5)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的上部,观察到的像____________(填写变和不变).
29.如图所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温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12.城市公路旁安装“禁鸣喇叭” 标志牌,能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学校周围种草植树,能在 ________ 减轻噪声污染;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3.泡沫塑料箱存放着的干冰是二氧化碳的_______态,河面生成的白雾是水的____态;打开香水的瓶盖,教室里充满香味,跑到空气中的香水呈______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闭着眼也能根据声音分辨出熟悉的人,其主要依据是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的速度2.在第十九届省运会中扬州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获得77枚金牌.如图所示,是篮球比赛精彩瞬间,说篮球架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 奔跑中运动员D. 赛场边矗立着的广告牌3.列物理知识与应用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超声波——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B. 次声波——监测核爆炸C. 红外线——夜视仪D. 紫外线——验钞机4.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 控制变量法B. 模型法C. 等效替代法D. 类比法5.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 它的分度值是1 ℃C.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 它可以放置在沸腾的水中高温消毒6.下列估值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4m/sB. 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C.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1s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筷子变弯B. 钢笔错位C. 小孔成像D. 水中倒影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上述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 交流与合作9.下面是从小明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其中存在错误的是A. 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m/s B. 次声波响度太小,所以人耳听不到 C. 温室效应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D. 尽管水是循环的,但仍要节约用水10.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s 内通过了20m 的路程,那么前3s 内的平均速度A. 可能大于4m/sB. 一定是4m/sC. 可能小于4m/sD. 无法确定11.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霜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晾干D. 露珠的形成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书本到玻璃杯的距离,他所能看到的像可能是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C. 乙、丙D. 甲、丁二、填空题13.“请保持安静”,考场上监考老师的提示声通过______传入我们耳中,该过程说明声音可以传_____(能量/信息),“请保持安静”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14.今年入冬以来,江都经历了雾霾天气,常见的雾是属于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PM2.5直径最大为_____m,请你提出一条减少PM2.5产生的建议:______.15.“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km,限高3.2______(填写单位)、限速60______(填写单位).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汽车通过该隧道的最短时间为______min.16.如图甲是2018年1月31日扬州地区观测到的超级月全食,月食是由于光的______(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形成的,该现象还能说明光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图乙是2018年夏天在江都街头拍摄到彩虹,彩虹属于光的______现象.组成美丽彩虹的各种色光中的红、______、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17.某一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体0~5s的做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10s该物体相对地面是______(运动/静止)的,该物体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18.如图所示为华为手机后置的多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看作_____(凸透镜/凹透镜).在拍照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被拍摄物体应离手机摄像头更_____(远/近)些.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手机背面的华为标识,这是由于光线在手机背面标识上发生了_____(镜面/漫)反射.19.朝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实验时烧杯中加入的水是______(热水/温水/冷水).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实验中冰块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所用的时间为______min.20.课本指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sv,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s.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a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物t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其表达式为a=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_____,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单位相同时),表示物体运动______(越快/越慢).21.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只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此时入射角_____(大于/等于/小于)角θ;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增加/减少/不变),若BC间距离为3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大于/等于/小于)3cm.三、解答题22.(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所示,已知光线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和进人水中的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3)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23.如图所示,是闫鑫同学从妈妈某次乘坐出租车时的打印票据上摘录的部分信息,请根据票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2)出租车全程所用时间是______.(3)出租车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24.(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边长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s.(2)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管内空气柱由于______而发出声音.试管中的水量越多时,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高/低).(3)如图丁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实际实验时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快/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25.如图甲,是某小组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装置.(1)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烧杯中的水温为_____℃.(3)图丙是该小组同学画出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气泡情况,则图丙中______(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和读数,却得出了如图丁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5)从图像丁可以看出,小明和小红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2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测量仪器中,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2. 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 ℃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体温是38 ℃,乙的体温是39 ℃B. 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 甲的体温不高于38 ℃,乙的体温是39 ℃D. 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3. (广安中考)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B.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低于0℃4.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 )A. 向西运动B. 向东运动C. 静止D. 无法确定5. 如图所示,一束白光照在玻璃三棱镜上发生色散,在乙范围内形成色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放在甲范围内示数才会上升B. 甲、丙范围的光都是人眼看不见的C. 卫生间的取暖灯大量释放丙范围内的光D. 颜色1是紫色6. 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 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 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7.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 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C. 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 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8. 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D. 无法确定9. 如图所示,有两个烧杯,里面一个放热水,一个放了一块冰.上面都盖上了一块玻璃板,过一会你会发现两个玻璃板上都有水珠产生.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里放热水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外侧B. 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内侧C. 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玻璃板上的水珠是汽化现象D. 两个装置产生水珠的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10. (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 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 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 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尺不正确,木块的边长是cm.1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13. 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和现象.15. 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诞生.该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机器人远离乘客时,乘客所成的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三、作图题(共5分)17.(2分)(聊城中考)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18. (3分)(辽阳中考)如图所示,由水中折射出的一条光线 ab照射到凹透镜上,光线ab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其中F为凹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1)折射光线 ab在水中的入射光线.(2)水中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3)光线 ab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共23分)19. (5分)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变化.(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20. (6分)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1)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21. (12分)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中央呈现出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聪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合理的调整是 .A.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B.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C. 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D. 以上方法都可以五、计算题(共10分)22. 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 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则:(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 (保留两位小数)期末综合测试卷1. C2. C3. D4. A5. B6. D7. C8. B9. D10. ABC 【解析】蜡烛在焦点内,成放大的虚像,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减小,根据“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规律可知,像逐渐变小,A 正确;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光屏的位置附近仍能看到像,B 正确;将蜡烛放在10 cm 处,u=30 cm,u>2f,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C 正确;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远视镜片,由于远视镜是凸透镜制成的,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故选 ABC.11. A B 2.20 12. 振动 会13. 大地 折射 反射 14. 液化 凝华15. 凸 缩小 变小16. 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或甲、乙相遇)17. 如图所示: 18. 如图所示:19. (1)停表 状态(2)均匀受热(3)48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0. (1)D 频率(2)一 高 振动的频率 振动频率低于 20 Hz ,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21. (1)放大 投影仪 (2)远离 (3)D22. 解:(1)由 v =s t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₁=v₁(t₀+t ),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₂=s₁=v₂t,②由①②可得, v₁(t₀+t )=v₂t,代入数据得 5 km/h ×(5×160ℎ+t )=10km/ℎ×t,解得 t =112ℎ=5 min;(2)由 v =s t 可得,出发5 min 小明通过的路程:s =v 1t 0=5km/ℎ×5×160ℎ=512km,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v =v₁+v₂=5km/ℎ+10km/ℎ=15km/ℎ,由 v =s t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 t ′=s v =512km 15km/ℎ=136ℎ,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 2′=v 2t ′=10km/ℎ×136ℎ= 518km ≈0.28km,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s ′′=s 总−s 2′=2km−0.28km =1.72km.。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 B.C. D.2. 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 冰雪消融B. 清晨的露珠C. 寒冬冰雕变小D. 树枝上的雾凇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 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C. “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D. 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 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 小于放大镜的焦距B. 大于放大镜的焦距C. 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D. 等于放大镜的焦距5. 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 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 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6.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B.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C.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D. 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 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A.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正B.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正C.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D.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8.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 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10.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11. 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12. 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 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甲,测量值是_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mm.停表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_s.14.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1)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2)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3)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15.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________,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经过________秒传到离开68米远的同学耳中.16.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图中_______区域,箭头方向向_____.(填“上”、“下”)17. 如图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其中甲物质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18. 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要________(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投影片,投影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19.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20. 如图所示,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一只小鸟在深度为8 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 m时,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1.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2. 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中某处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请你完成光路图.()2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24. 在图中画出合适的透镜.四、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6分.25. 如下图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______测量,运动的时间用_____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为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动.(填“是”或“不是”)26. 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选填“A”或“B”)部分.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当水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此时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________.(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5)小红做此实验时,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27.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以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②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玻璃板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________(填“①”或“②”);(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28. 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填“厚”或者”薄”),直至得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______,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29.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时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前面”或“后面”)30.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 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 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 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1. 小东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2℃,82℃时的示数是102℃.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1)请以t表任意温度时的示数,以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t表示T的公式.(2)这支温度计在示数为26℃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3)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32. 如下左图所示为16 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 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下右图所示.(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________.A.人退着向后走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D.箭倒着飞向弓(3)小新看电影时,估计银幕到电影放映机的距离约为15 m;银幕上的电影画面宽度约为3 m.已知电影放映机所使用的16 mm电影胶片中画面的宽度约为10 mm.则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电影放映机镜头的焦距可能为________.A.52 mm B.24 mm C.49 mm D.26 mm(4)若该16 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 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 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错误;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故C正确;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应认真逐项排查.2. 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 冰雪消融B. 清晨的露珠C. 寒冬冰雕变小D. 树枝上的雾凇【答案】C【解析】【详解】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 冰雕变小,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 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 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C. “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D. 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音调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不是越低,故A错误;B. 在交响乐演奏中,台下的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色辨别,正确;C. “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故C错误;D. 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4. 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 小于放大镜的焦距B. 大于放大镜的焦距C. 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D. 等于放大镜的焦距【答案】A【解析】【详解】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选A.5. 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 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 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答案】D【解析】以地球为参照物,人和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人是静止的;同步地球卫星与地球的位置也没发生改变,故同步地球卫星是静止的;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故太阳是运动的;答案选D.6.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B.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C.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D. 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 真空不能传声,A错误.B.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声波,超声波人是听不到的,B错误.C.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C错误.D. 在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确.所以选择D.7. 如图所示,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则A.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10点正B.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2点正C.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D.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答案】A【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大小相等,可知不论小赵走近还是远离平面镜像大小都不变,所以C、D错误;根据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左右相反,可知时间10点所以A正确,B错误.故【答案】A8.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图甲中,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能发散光,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太阳光是复色光,故C错误.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9. 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 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答案】A【解析】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可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故【答案】A10.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B. 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10.0m5sst甲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11. 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答案】B【解析】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CD错;当成实像时,物距应大于焦距,由题意可知,所成的实像应是缩小的,所以物距是大于二倍焦距的,即0.5m也是大于二倍焦距的,故焦距可能是0.1m,不可能是0.4m,故A错,B正确;应选B.12. 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 4.8m/s B. 5m/s C. 2.45m/s D. 4.8km/h【答案】C【解析】解答:可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段的路程是 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t1=s1∕v1=750m∕4m/s=187.5s,第二段所用时间为:t2=s2∕v2=750m∕6m/s=125s,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总时间为:t= 187.5s+125s+300s=612.5s,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v=s∕t=1500m∕612.5s=2.45m/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 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甲,测量值是_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mm.停表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_s.【答案】(1). 3.80(2). 1(3). 337.5【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值是3.80cm;(2)停表小圈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为0.1s,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14. 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1)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2)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3)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答案】 (1). 17.28cm (2). 18.805cm (3). 18.82cm【解析】(1)从六个测量结果看,17.28cm 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 (2)从18.82cm 、18.83cm 、18.81cm 、18.80cm 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18.805cm 的分度值是0.1mm ,测量结果不合理;(3)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 18.8218.8318.8118.8018.824cm cm cm cm L cm +++=≈ 故答案为(1)17.28cm ;(2)18.805cm ;(3)18.82cm .【点睛】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15.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________,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则经过________秒传到离开68米远的同学耳中.【答案】 (1). 振动 (2). 频率 (3). 0.2【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改变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传播 68米需要时间为0.2s .16. 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图中_______区域,箭头方向向_____.(填“上”、“下”)【答案】 (1). Ⅲ (2). 上【解析】由图示可知,像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故可知,物体应在III 区域,像的箭头是向下的,所以物体的箭头是向上的.17. 如图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其中甲物质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答案】(1). 熔化(2). 吸热(3). 乙【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温度升高,故发生的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因乙物质有确定的凝固温度,故属于晶体的是乙.18. 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要________(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投影片,投影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答案】(1). 凸透(2). 倒着(3). 实【解析】【详解】[1]幻灯机的镜头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它是一个凸透镜.[2][3]放映时,幻灯片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放.19.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答案】(1). 缩小(2). 小于焦距(3). 放大的虚(4). 远视【解析】【详解】[1][2][3]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小于焦距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4]因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镜片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3)分析实验数据和所画 图像: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关系.
(4)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运动.
28.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眼睛
如图甲是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1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猜想假设B. 提出问题C. 进行实验D. 分析论证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产生,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
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使晶状体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眼镜加以矫正.近视程度越严重,戴的眼镜度数越大.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A.电流表:2.40A B.天平:62.4gC.温度计:17℃ D.速度表:70m/s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B. 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C.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D.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6Pa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 B.成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C.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 D.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1.5V6.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7.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南京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9.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体 B.一定处于液态C.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 D.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10.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真题(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真题(苏科版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1.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m/s B.一支新的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C.人的正常体温为42℃D.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s 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2.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列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4. A.B.C.D.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像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期末复习与测试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6.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如下图所示的物体运动图像中,能描述的是同一种直线运动形式的是( )7. A. B.C. D.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能正确反映其中奥秘的光路图的是( )8. A.甲最大,丙最小 B.甲最小,丙最大C.乙最大,甲最小D.甲、乙、丙一样大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 内行驶15km ;乙在3min 内行驶750m ;丙行驶100m 需24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9.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物理书在北京和上海的质量是一样的C.1kg 的棉花比1kg 的铁块质量小D.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期末复习与测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B. 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
C. 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约为0.5cm
D. 正常人心脏跳动频率为72Hz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课本几个小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不同的力敲鼓,鼓声的音色变化
B. 向试管中吹气时,水量增加音调变低
C. 硬卡片划过梳齿,快划时音调低
D. 尺子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10.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小刚同学将碘锤浸入开水加热,小明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碘锤中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 甲图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由液态碘变为气态碘
(3)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速度是______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用超声波信号测量汽车速度是利用了超声波______的特点.
D. 乙车的路程可能为36m
12.在完成课本隔着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泥娃的实验后,路奕又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杯的一侧,透过杯子和水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观察到铅笔所成像基本不变的是
A.铅笔的长短
B.铅笔的笔尖朝向
C.铅笔的粗细
D.铅笔的长短和粗细
二、填空题
苏 科 版 物 理 八年 级上学 期
期末测 试 卷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解析)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固体中传播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估测的下列数据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 黑板上下沿的高度差约为100cmB. 一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2sC. 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D.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 2m/s3.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改善上课效果,常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声音的响度B. 提高声音的音调C. 改变声音的音色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4.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甲在第6 min时是固态B. 甲在ab段停止吸热C.甲对应海波,乙对应烛蜡D. 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5.下列四种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B. 拱桥在水中形成倒影C. 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D. 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6.有些声音人耳听不到,有些光人眼看不到,但它们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紫外线的照射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B. 医院常用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照射来灭菌消毒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预报地震D. 医生通过听诊器接收超声波来了解病人的病情7.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小明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明的科学探究经历了哪些环节A. 提出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B.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C.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D. 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保持不动,将镜子转过θ角度,则此时A. 入射角为2θB. 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θC.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θ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θ9.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太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四幅图像中,最能大致反应整个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A. B. C. D.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始终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B. 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冰花”,C. 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直冒”白汽”D. 从口中取出的体温计被电风扇猛吹而示数减小11.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它们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调整凸透镜高度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此时人眼在凸透镜右侧某一合适的位置,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烛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6 cmB. 8 cmC. 10 cmD. 16 cm12.小明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b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明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约为4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高铁动车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南行驶B. 以小明所坐的座椅为参照物,高铁动车向南行驶C. 可以算出普通列车的长度约为200m.D. 可以算出高铁动车的长度约为200m二、填空题13.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室外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某汽车速度表如图丙所示,则该汽车此刻的速度为_________m/s.14.人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这样会产生_________污染,”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_ (填声音的特性).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高速路两侧种着许多树木,这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15.进入深秋,深山古刹的一棵千年银杏吸引了很多游客,阳光下着到满树的银杏叶是黄色的,是因为树叶反射了_________光,小明将红色滤色镜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银杏叶拍照,照片上银杏叶的颜色是_________色的.16.入冬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雾天行车不能开远光灯,而应该打开雾灯.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远光灯照射角度偏向上方,照射出来的平行光线打在浓雾中,反射光会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方向,导致车头形成白茫茫的一片,无法看到前方物体.这种反射叫____,此时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防雾灯分前雾灯和后雾灯(标志如图所示),其中后雾灯一般为比尾灯更明亮的红色,这是利用了红光____________(选填”易穿透”或”易反射”)的特性.将红光与____________两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复合成白光.17.在一次参加婚宴时,小明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厨师用猛火炒菜时,液化气钢瓶外面下部出现了一层霜(如图).经过一番思考,小明明白了其中的物理原理:罐内的石油气是用______的方式使其液化,以液态形式储存在罐体下部.使用时迅速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供燃气灶使用,这个过程需要______热量,使钢瓶温度降低.最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钢瓶发生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18.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三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3.73cm, 3.75cm,3. 74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 cm,这是采取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19.小明站立于平面镜前2m处,已知小明身高为1. 64m,平面镜高为1. 8m,则镜中所成的像高_______ m,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 m;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跨近一步,则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硬币放在容器底A点处,人眼从P点”远视若无”,这是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_____.,加适量的水,人眼从P点处恰好看到硬币的像在B点处,则用激光笔从P点向____点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硬币.21.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光屏上可以依次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此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_______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22.某物体沿直线向前运动,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v一t图)如图所示,物体在0~2s 内做的是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2s内和2~4s内运动的路程分别记为s1和s2,其大小关系是: s1__________s2.(选填”>“、”<“或”=”),已知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10.5m,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三、解答题23.如图所示,请画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烛焰B的光路图;()24.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AO从水射向空气时的反射光线OB及折射光线OC;()25.如图丙所示,请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凹透镜(焦点为F)后对应的折射光线;()26.某物体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丁所示的v-t图中画出能反应它运动情况的图像.()27.小明一家打算在寒假坐高铁去北京旅游,爸爸利用APP”巴士管家”提前网上订票,查到的部分列车信息如图所示,最终他预定了三张1月27日上午11:40从苏州北站发车的G128次列车车票,求:(1)小明网上查得苏州北站到北京南站相距约为1155km,问G128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已知我国高铁正常行驶速度约为300km/h,请说说你的计算结果不同于该值的主要原因.(2)若列车车身长为200m,行驶途中它以270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300m的一座桥梁,这列火车完全通过该桥梁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题要求:要有简要说明,会式依据、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28.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 B 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 B 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 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_________;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______来进行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孪琴弦的_________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2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小明装置中的一个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2)纠正错误后,他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读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至少2min 后停止读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8…… 温度/℃ 9092949698999999……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水沸腾后还要持续加热2min 并继续读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岗区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372.5c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中学生步行时一步的间距( )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你认为下列哪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 A.受油机和大地B.大地和加油机里的飞行员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受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大地上树木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a B.b C.c D.d ( )5.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甲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

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的(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落在宇航员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 B.4m C.5m D.6m ( )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10.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一位同学根据生活体验猜想“液体蒸发快慢是否还与周围空气湿度有关”,下列生活实例中适合提出该猜想的是( )A.刚洗完的衣服,放在通风的房间里,比放在不通风的房间里干的快B.刚洗完的衣服,放在朝阳的房间里,比放在背阴的房间里于的快C.刚洗完的衣服,放在同一房间里,伸展开比团在一起干的快D.刚洗完的衣服,放在湿度小的房间里比放在湿度大的房间里展开晾干的快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大B.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质量不变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D.1kg的铁和10kg的棉花质量不一样大1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容易凝固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不容易凝固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容易凝固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二、填空题(共23分)14.(2分)北国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现象.(此题两空中分别填入一个物态变化的名称)15.(2分)自行车的尾灯里没有灯,夜晚,当有灯光照射它时却好像闪闪发光.请解释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

16.(2分)为了防止森林、草地发生火灾,在野外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作用.18.(3分)东海大桥一中国跨海第一桥.,全长约为33km.一辆汽车速度匀速地通过大桥,所用时间约为33min,则该车行驶速度为______km/h.若该车是以不均匀的速度驶过该桥的,也用了约33min,则该车在这段行驶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19.(3分)下图是小明参加百米赛跑过程的时间与对应路程的记录,请据图中的任一数据说明其表示的内容,你选取的数据是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小峰和小明是同组赛跑的运动员,小峰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是12.2s,则先到达的是_____。

三、作图题:(5分)22.(1)(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射向空气.请完成光路图.(2)(2分)为了把竖直照射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入涵洞中,如图所示,请较准确地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6.(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 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 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B.请你在图上标出反射角.并回答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是:(2) 如图乙所示,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F面上将看不到反射光线.多次实验现象都是如此的,由此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岗区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参考评分标准一、单选题CCCC DCCC BBDA D二~五题有其它答法,只要合理均可得分14.液化升华(每空1分)15.自行车的尾灯由许多面向各个方向的小镜面组成(1分),当灯光照射在尾灯上时,光向各个方向反射(1分),因而“闪闪发光”.16.凸透会聚各占1分17.现象:1、“击打纸筒的另一端,让其发声”2、火焰晃动(1分) 结论:1、振动发声.2、声音可以传播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声波具有能量)(1分) 18.6 0 (2分)60(1分)19.5s 从发令枪响到此时,用时是5s 小峰(每空1分)20.建议:1、能正确分辨出两个瓶子所装物质的异同,即可。

不必非追究分辨出的一定是盛装相同物质的两个瓶子。

关键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学生没按四个步骤回答,但以上的过程均已存在并正确,也可参照得分。

比如3、4两步在同一步骤中写明,只要正确即可得分.)3、学生自选的器材,只要设计思路合理不必追究其可行性的问题。

4、其他答法只要合理均可参照给分(每空1分)提示:1、称重力换算成质量2、说明体积相同3、按公式计算密度4、说明密度(或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的即为同种物质(或说明密度不同的为不同种物质。

两种回答方式,只要正确均可得分)21.1、A为海波的图象(1分);2、海波(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海波的熔点为48℃或50℃);3、石蜡(或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1分)4、海波(或晶体)熔化前后吸热升温,熔化过程中吸热不升温;5、石蜡(或非晶体)熔化过程需要不断的吸热升温;(1分)6、海波和石蜡的起始温度(或初温)都是20℃. 建议:以上六点正确说出两点得1分,说出三点是2分,说出四点以上得3分.如果学生已答出四个正确的,又答了一个或几个错误的,最多可得2分.22.(1)(3分)正确画出反射光线、法线、(1分)折射光线(1分),光线的箭头(1分).(2)(2分)正确填入平面镜,标明角度(1分)反射光线(1分)所画的角度明显不对,虽然标识的角度是正确的,也不得此分23.(本题共2分)24.3mm----24.5mm均可得分(1分)分度值为0.1 cm.(1分)24.(本题共5分)150(1分) 1.2(2分)乙甲丙(1分)减小由于杯中有剩余牛奶而带来的误差(1分)(或其他答法正确的即可得分)(1)表格建立的项目全,方便记录。

(1分)现象填写正确(1分)有多次实验的体现(1分)。

比如:右表现象中只填“直进”、“会聚”、“发散”的不扣分.(2)凸透镜对光束有什么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各1分)(3)换用不同的透镜再多次实验;将凸、凹透镜所对应的瓶子改换后再进行实验.(答出两条,正确即可得分。

占2分)其他答法只要合理均可参照评分26.(本题共5分)(1)正确标出反射角即可(有标志即可)。

占1分大小相等、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同一平面内(大小相等占1分,其他两项占1分)(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问2分,三线中只回答两线的得1分)27.(本题共3分)其他答法只要合理均可得分实验现象:(2分)左管中水沸腾、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右管中水量增加,温度计示数升高.(左、右管的现象各占1分)此现象说明:(2分)现象要与说明的问题相对应。

各占1分。

由左管加热水沸腾而温度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定值;由右管中水量增加可知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等。

其他答法只要合理均可参照评分28.(本题共6分)(1)(2分)刻度尺(1分)、矿泉水瓶、橡皮等(1分)(2)(4分)在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水,从侧面看(2分)上去瓶子好像变浅了。

(1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1分)29.(本题共5分)(1)(本问占3分)由s=vt(1分)有v=s/t =240/3(1分) =80km/h (1分)(速度的单位及数据正确即可得分.)(2)(本问占2分)学生回答出一条,并正确的即可得1分。

至少正确回答出两个条方可得2分。

(如:单位换算角度:将km/h和m/s相比较,只要回答正确即可得1分。

快慢程度:对于不同路段来说是不一样的,如在高速上此值是慢的,但在市区内是快的,在二环路上是适中的;安全角度:系好安全带。

保持车距,雪天不可开到此速度值,弯道处要减速等等.)(只要合理均可参照评分)30.(本题共12分)(1)(3分)若小红和爸爸去书城构书,按此车的平均速度行驶,到书城需多少时间?(1分)答:s=vt t=s/v=60×(10/3 0)min=20min(1分)(或以其他单位为结果的,只要正确可参照评分)(2)(7分)往返路途中用去多少千克的汽油?(1分)需花汽油费多少元?(1分)答:往返路程为20km(1分)耗油量为V=20×9/100L=9/5Lm=ρV(1分)=0.75×103×9/5×10-3 kg (1分)=1.35kg(1分)需花费X=9/5×4.8元=8.64元(1分)(3)(2分)安全开车的办法有什么?(1分)答:慢行、系好安全带等(1分)[如:小红还了解到虽然汽车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等等。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就如何减小汽车的某项不利影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