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中文版)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

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3.1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当h w/b≤4 时V≤0.25βc f c bh0(6.3.1-1)当h w/b≥6 时V≤0.2βc f c bh0(6.3.1-2)当4<H<Hw/b<6 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式中: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 时,取βc=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取βc=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h0——截面的有效高度;hw——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注:1对T形或I形截面的简支受弯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公式(6.3.1-1)中的系数可改用0.3;2对受拉边倾斜的构件,当有实践经验时,其受剪截面的控制条件可适当放宽。

6.3.2计算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支座边缘处的截面(图6.3.2a、b 截面1-1);2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图6.3.2a 截面2-2、3-3);3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图6.3.2b 截面4-4);4截面尺寸改变处的截面。

注:1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尚应包括梁的高度开始变化处、集中荷载作用处和其他不利的截面;2箍筋的间距以及弯起钢筋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9.2.8 条和第9.2.9 条的构造要求。

(a)弯起钢筋(b)箍筋图6.3.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1-1 支座边缘处的斜截面;2-2、3-3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的斜截面;4-4 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斜截面6.3.3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0.7βhftbh0(6.3.3-1)βh=(800/h0)1/4(6.3.3-2)式中: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0 小于800mm 时,取800mm;当h0 大于2000mm 时,取2000mm。

日本抗规9-1_3

日本抗规9-1_3

第9章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与容许塑性率的计算(1) 在以前的抗震设计篇(平成2年2月)中,仅对单柱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规定了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的校核法,本规范吸收了在此以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就以下几项重新进行评估。

①考虑了箍筋束缚效果的混凝土的应力强度——应变曲线的导入。

②考虑了塑性铰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变形性能解析法的导入。

③与地震动的重复特性相符的容许塑性率的导入。

④考虑了尺寸效果、荷载正负交替作用影响的混凝土剪切抗力的评价法的导入。

⑤对单层刚架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及容许塑性率的计算方法的导入。

而且,在以前的抗震设计篇(平成2年2月)中,对壁式桥墩的横桥向,超静定的桥墩(刚架桥和刚架桥墩),桥墩墩身高度超过15m 的桥墩认为可省略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的校核,这次的修改,这些当中除了刚架桥的结构形式之外都要求根据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进行抗震设计。

对于刚架桥,可引用9.8节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桥墩地震时保有水平抗法,但桥墩间的固有周期特性有较大不同、地震时的行为复杂的情况下,最好在根据9.8节规定的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的静态解析之外,通过非线性动态解析校核抗震安全性。

⑵为了发挥钢筋混凝土桥墩充分的变形性能从抗震设计的观点出发,规定了有关所需钢筋的配筋的结构细节。

但是,这里规定的结构细节是以受地震时正负交替的重复变形、期待构件的塑性变形性能进行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为对象而规定的。

解说⑴先前的抗震设计篇(平成2年2月),把钢筋混凝土的桥墩破坏形态判断为弯曲破坏与剪切破坏2种。

然而,这次的修改,考虑到荷载的正负交替作用的影响,由于能够计算剪切抗力,从而使弯曲损伤向剪切破坏过渡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选别成为可能。

因此,这里从9.3节计算的极限水平抗力和9.5节计算的剪切抗力的大小关系,分为弯曲破坏型、弯曲损伤向剪切破坏过渡型和剪切破坏型3种。

⑵根据对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正负交替载重实验结果,弯曲破坏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水平荷载——水平位移的关系曲线,一般可通过图-解9.2.1所示的完全弹塑性模型表示。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

目录V抗震设计篇第1章总则 (5)1.1 适用范围 (5)1.2 用语的定义 (5)第2章抗震设计的基本方针 (7)2.1 抗震设计的基本 (7)2.2 抗震设计的原则 (8)2.3 划分桥梁的重要度 (10)第3章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 (12)3.1 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和其组合 (12)3.2 地震的影响 (12)第4章设计地震运动 (14)4.1 一般 (14)4.2 1级地震运动 (15)4.3 2级地震运动 (17)4.4 按地域区分的修正系数 (20)4.5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种类 (25)4.6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面 (26)第5章抗震性能的检查 (29)5.1 一般 (29)5.2 对于抗震性能1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1)5.3 对于抗震性能2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1)5.4 对于抗震性能3的桥梁的界限状态 (36)5.5 抗震性能的检查方法 (38)5.6 防止上部构造掉落的对策 (41)第6章抗震性能的静态检查方法 (42)6.1 一般 (42)6.2 适用静态检查法的情况的载荷计算方法 (43)6.2.1 一般 (43)6.2.2 惯性力 (43)6.2.3 固有周期的估计方法 (48)6.2.4 地震时的土压 (56)6.2.5 地震时的动水压力 (60)6.3 检查1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 (64)6.3.1 一般 (64)6.3.2 惯性力的计算方法 (65)6.3.3 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72)6.3.4 抗震性能1的检查 (74)6.4 检查2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 (76)6.4.1 一般 (76)6.4.2 惯性力的估算方法 (77)6.4.3 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77)6.4.4 构造物特性修正系数 (81)6.4.5 抗震性能2或抗震性能3的检查 (84)6.4.6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检查 (85)6.4.8 桥台基础的检查 (90)6.4.9 上部构造的检查 (91)6.4.10支承部的检查 (91)第7章抗震性能的动态检查方法 (92)7.1 一般 (92)7.2 用于动态解析的地震动 (93)7.3 解析模型以及解析方法 (94)7.3.1 解析模型以及解析方法 (94)7.3.2 部件的模型化 (96)7.4 检查抗震性能 (98)第8章地震时不稳定的地基的影响 (101)8.1 一般 (101)8.2 被判断为抗震设计上的极松软土层或产生对桥梁造成影响的液状化的砂质土层的土质常数 (102)8.2.1 一般 (102)8.2.2 判断抗震设计上的极松软土层 (102)8.2.3 判断砂质土层的液状化 (102)8.2.4 使抗震设计上土质常数减小的土层及其处理方法 (105)8.3 有确认会造成对桥梁产生影响的流动化的地基存在时的抗震性能的检查 (107)8.3.1 一般 (107)8.3.2 流动力的估算方法 (109)第9章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 (112)9.1 一般 (112)9.2 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 (115)9.3 抗震支承的模型化 (117)9.3.1 一般 (117)9.3.2 抗震支承的非线性历史模式 (117)9.3.3 抗震支承的等价线形模型 (118)9.4 抗震支承的基本性能 (121)9.5 期待可以减小地震的影响的其他构造 (122)第10章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23)10.1 一般 (123)10.2 破坏形态的判断和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24)10.3 水平耐力及水平变位的计算 (127)10.4混凝土的应力度—变形曲线 (132)10.5 抗剪耐力 (136)10.6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韧性而需要注意的构造细目 (139)10.7 轴向钢筋之分段 (146)10.8 钢筋混凝土Rahmen桥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 (147)10.9 上部构造等的死载荷导致的偏心力矩起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桥墩 (156)第11章钢制桥墩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60)11.1 一般 (160)11.2 通过动态检查法进行检查 (161)11.3 构造细目 (167)11.4 锚栓部位的检查 (171)第12章桥墩基础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73)12.1 一般 (173)12.2 计算桥墩基础上产生的断面应力、地基反力及变位 (176)12.3 基础的屈服 (179)12.4 计算考虑桥墩基础的塑性化时的桥墩基础反应值 (180)12.5 桥墩基础的容许塑性率及容许变位 (182)12.6 桥墩基础的部件的检查 (183)第13章位于产生液化状的地基的桥台基础的反应值和容许值 (184)13.1 一般 (184)13.2 用于桥台基础检查的设计水平地震烈度 (185)13.3 计算桥台基础的反应塑性率 (187)13.4 桥台基础的容许塑性率 (188)13.5 桥台基础的部件的检查 (188)第14章受到地震影响的上部构造的容许值和上部构造端部构造 (189)14.1 一般 (189)14.2 钢上部构造 (190)14.2.1 耐力和容许变形量 (190)14.2.2 构造细目 (190)14.3 混凝土上部构造 (191)14.3.1 耐力和容许变形量 (191)14.3.2 构造细目 (193)14.4 上部构造端部构造 (194)14.4.1 上部构造端部的游间 (194)14.4.2 伸缩装置 (197)14.4.3 伸缩装置保护罩 (198)第15章支承部的检查 (200)15.1 一般 (200)15.2 用于支承部检查的设计地震力 (202)15.3 支承部检查 (205)15.4 支承部位的构造 (208)15.5 变位限制构造 (209)第16章落桥防止系统 (212)16.1 一般 (212)16.2 横梁结合长度 (215)16.3 落桥防止构造 (223)16.4 高度差别防止构造 (226)16.5 变位限制构造 (226)第1章总则1.1 适用范围明确抗震设计篇的适用范围。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结构设计说明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结构设计说明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结构设计1章总则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1、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损伤控制性能,确定其实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条款可以确认结构的安全性。

2、本规范适用第3条件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以及第3条砼及第4条规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计算。

根据特别的调查研究,能够确认与本规范具有效力的构造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本规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

2条计量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1、砼的种类和品质(1)按照本学会《建筑工程标准形式书同解说JASS5钢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本学会根据JASS5而定(2)砼的配合比制造、运输、浇筑、支模以及质量管理根据JASS5而定4条 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除特殊情况外,根据JISG3112《钢筋砼用钢的规格》决定,圆钢直径d<19mm.异形钢<d41,另外根据JISG3551《焊接钢丝网及异形钢筋网格》规定,钢丝网、钢丝直径d>6mm 可以使用。

5条 材料系数钢筋和砼一般按表5.1采用注:r :空气中干燥情况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KN/3mm ),特别是没有进行调查的情况下,按表7.1中数值减去1.0计算。

6条 容许应力砼及钢筋的容许应力按表6.1、6.2、6.3确定 表6.1混凝土强度容许值(N/2mm )注: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表6.2 钢筋容许应力(N/ 2mm )**仅限于板的受拉钢筋表6.3钢筋混凝土对应的容许应力值(N/2mm )上的混凝土时所对应的钢筋。

2)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3)异形钢筋到异形钢筋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小于1.5倍直径以下,容许粘结应力值在此表中的数值上乘以{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1.5倍)}3章 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7条 荷载以及外来组合1、结构计算的荷载与外力以及组合根据《建筑基准法》以及建设部公告,国土交通部公告或者本学会的《建筑荷载指南同解说》、《建筑物基础结构设计指南》当中规定的实施。

JIS G3112

JIS G3112

日本工业标准JIS钢筋混凝土用钢筋JIS G 3112-2004介绍本日本工业标准基于ISO 6935-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光圆钢筋”和ISO 6935-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1991年出版,对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1)和带肋钢筋(1)。

但不包括JIS G 3117规定的钢筋。

注1包括盘卷形式的钢筋。

注意:以下是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

另外,根据ISO/IEC导则21,JIS标准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对应程度符号是IDT(等同),MOD (修改)和NEQ(非等效)。

ISO 6935-1:1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光圆钢筋(MOD)ISO 6935-2:1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MOD)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附表1中列出标准的规定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规定。

应采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

3分类和牌号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分别分为2到5种,其牌号如表1所示。

表1 牌号4化学成分光圆和带肋钢筋应按照9.1条进行试验,表2给出了熔炼分析值。

表2 化学成分5力学性能光圆和带肋钢筋应按照9.2条进行试验,表3给出了屈服点或0.2%保证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弯曲性能。

对于弯曲性能,其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不应出现明显裂纹。

注:(2)对直径大于32mm的带肋钢筋,直径每增加3表3中伸长率数值应减2。

但是,最多减4。

注意:1N/mm2=1MPa6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6.1光圆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光圆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应符合JIS G 3191的规定。

但是标准长度和偏差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6.2带肋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6.2.1外形外形应符合以下要求:a)带肋钢筋表面应有凸起(3)。

注(3)沿轴向凸起称作“纵肋”,其它凸起称作“横肋”。

b ) 带肋钢筋的横肋应在整个长度以固定的间隔均匀分布,并应具有同样的外形和尺寸。

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中文版

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中文版

目录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章总那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条计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章材料和允许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条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条材料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条允许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章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条荷载和外来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条结构计算的大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条骨架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条板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比较高等混凝土大作业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比较高等混凝土大作业

中、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的分析比较一、概述结合《高等混凝土》所学内容,针对有腹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比较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美国《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ACI 318-11)、日本《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crete Structure- 2007 Design》(JGC15)中有关混凝土构件受弯和受压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受扭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异同。

充分利用公式、表格、图形、文字、算例等具体介绍三种规范的差异。

文中的设计专用术语主要依据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美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翻译不确定的地方,仍然保留原规范(美日规范)中的术语。

二、设计表达式1)中国规范我国规范,采用基于概率理论的分项系数设计方法,以分项系数的形式表达,其表达式为:式中:为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为作用效应的标准值;为结构抗力分项系数;为结构抗力标准值;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取;为钢筋材料分项系数,取;为钢筋截面面积;为截面宽度和截面有效高度。

2)美国规范美国规范采用的是基于概率理论的荷载-抗力系数的设计方法,其表达式为:式中:为荷载效应设计值;为结构抗力标准值,由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确定;为结构抗力折减系数,对于3)日本规范日本规范采用的是考虑结构安全因子的设计方法,其表达式为:式中为构件的设计荷载效应,为结构影响系数,为构件抗力设计值。

中国规范中的/与美国规范中的以及日本规范中的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但我国规范将抗力分项系数分解为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和钢筋材料分项系数 ,并根据基于概率理论的可靠度方法得到分项系数 =1.4 和=1.1。

美国规范的结构抗力折减系数也是基于概率理论的可靠度方法得到,只是将结构构件抗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取值因构件受力特性及荷载形式而异,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1) 材料强度和结构构件尺寸的离散性;(2) 结构抗力的设计计算表达式的不准确性;(3) 构件的延性需求与所需可靠度要求的差异;(4) 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性。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目录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2)1章总则 (2)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2)2条计量 (2)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 (2)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 (2)4条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 (3)5条材料系数 (3)6条容许应力 (3)3章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 (4)7条荷载以及外来组合 (4)8条结构计算的基本要求 (5)9条骨架的分析 (6)10条板的分析 (7)11条平板结构 (9)4章构件计算 (10)12条关于弯曲构件截面计算的基本假定: (10)13条梁的弯曲所对应的截面计算 (11)14条针对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截面计算 (12)15条梁、柱以及梁柱结合部的剪切计算 (13)16条粘结及焊接 (18)17条固定 (22)18条楼板的计算 (25)19条墙构件的计算 (26)20条基础 (35)21条钢筋保护层厚度 (36)22条特殊的应力所对应的结构构件的加固 (36)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解说 (37)第一章总则 (37)1条目的与适用范围 (37)第二章材料及容许应力 (40)6条容许应力 (40)第三章荷载及应力和变形计算 (45)7条荷载和外力及其组合 (45)8条结构分析基本事项 (47)第四章材料的计算 (48)12条弯曲构件断面计算的基本假设 (48)13条梁弯曲的断面计算 (48)14条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断面计算 (49)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1章总则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1、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损伤控制性能,确定其实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条款可以确认结构的安全性。

2、本规范适用第3条件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以及第3条砼及第4条规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计算。

根据特别的调查研究,能够确认与本规范具有效力的构造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本规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

2条计量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1、砼的种类和品质(1)按照本学会《建筑工程标准形式书同解说JASS5钢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本学会根据JASS5而定(2)砼的配合比制造、运输、浇筑、支模以及质量管理根据JASS5而定4条 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除特殊情况外,根据JISG3112《钢筋砼用钢的规格》决定,圆钢直径d<19mm.异形钢<d41,另外根据JISG3551《焊接钢丝网及异形钢筋网格》规定,钢丝网、钢丝直径d>6mm 可以使用。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桥梁基础抗震设计日本规范一、引言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 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

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

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

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

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

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

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

日本抗规6

日本抗规6

第6章抗震性的动态解析法校核6.1 一般规定解说:地震系数法、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等是把动态的地震力换成静态的地震力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对于地震反应复杂的桥,静态解析常不能完全描述地震时的桥受力状态。

本章规定的动态解析是以这种结构系统为对象,为地震系数法及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对抗震设计的桥的安全性进行校核的分析方法。

此外,对多处产生非线性的桥,能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受到限定的情况等,由于也有因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的抗震设计法的适用性受到限制的结构系统,对于这种结构系统,应根据动态解析结果进行适当的抗震设计。

表-解6.1示出了地震时桥的行为的复杂程度与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抗震计算法间的关系。

注) 〇:用于抗震设计的抗震计算法,-:无必要采用抗震设计,△:依初值大小的设定而适用的抗震计算法。

先前的抗震设计篇(1990年2月)中,动态解析是对用地震系数法进行抗震设计的桥的安全性进行校核为目的,着眼于在弹性域中桥的地震时行为的把握。

因此,修订中加入地震系数法的校核,对于设想的地震力也可通过动态解析以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校核桥的抗震性。

这种解析不仅是弹性域的解析,也可以适当地采用构件的非线性效应进行解析。

对于地震时的行为不能完全用地震系数法及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描述的桥或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的适用性有限制的地震反应复杂的桥,正如第2章所示,一般是以下所示的情况。

1) 希望对用地震系数法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果用动态解析进行校核的桥①固有周期长的桥(一般,固有周期约为1.5秒以上),桥墩高度高的桥(一般约30m以上)②斜拉桥,吊桥等缆桥③上•中承式拱桥2) 希望对用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果用动态解析进行校核的桥①固有周期长的桥(一般,固有周期约为1.5秒以上),桥墩高度高的桥(一般约30m以上)②采用减震设计的桥3) 用动态解析进行抗震设计的桥①斜拉桥,吊桥等缆桥②上•中承式拱桥对于斜拉桥、吊桥,上•中承式拱桥等,在现阶段震灾经验还积累很少,而且对构件的地震时保有水平抗力法的评价方法也还未完全解决。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精编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精编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体积占砼的比例换算

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体积占砼的比例换算

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体积占砼的比例换算1)砼实际用量:混凝土实际用量=构件体积-钢筋体积-预埋件体积-洞口体积。

(根据定额规定钢筋砼结构砼的计算规则为0.3m2以内小洞口所占的体积、钢筋、预埋件所占体积均不扣除)2)比例换算:钢筋占混凝土的体积的比例也是需要测算的,不能全根据系数来测算,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构件,不同的设计,其配筋率和含钢量是不同的,钢筋占混凝土的比例系数也就不同,所以系数法并不可靠。

并且不仅仅是知道个系数,更是要清楚它的来历和计算原理,经验系数是计算和积累出来的。

系数法也先测算钢筋指标,再测算混凝土指标,最后得出钢筋与混凝土之比系数,就能很容易计算出实际混凝土用量。

系数法根据含钢量或钢筋指标而来,假设钢筋每平方指标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标为0.4m3,则钢筋系数=0.07÷7.85÷0.4=0.02229设钢筋所占体积系数为0.02229,则实际混凝土量=定额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设建筑面积为10000㎡,钢筋重量为700 t,混凝土量为40003,混凝土实际用量= 4000×(1-0.02229)=3910.83㎡。

3)计算原理: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先计算钢筋长度,再乘以根数,得出总长度,然后乘以单位钢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钢筋重量。

如果计算钢筋体积则进行换算,钢筋体积等于钢筋重量除以钢筋比重7.85,1m3钢筋=7.85t钢筋。

我们可以精细化到构件、楼层。

如一根框架梁重量为2t,则折合成体积=2÷7.85=0.25 m3。

如一层钢筋重量70吨t,则一层钢筋所占混凝土体积=70÷7.85=8.917 m34)经验总结:由于钢筋所占的比例较小,对总造价影响不大,在计价时没必要扣除,只有在成本测算时才去计算钢筋体积。

项目管理者也能知道真实的用量和成本,如果按定额规则计算,以定额量进行材料计划和成本分析则大谬不然也。

JIS G3112

JIS G3112

日本工业标准JIS钢筋混凝土用钢筋JIS G 3112-2004介绍本日本工业标准基于ISO 6935-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光圆钢筋”和ISO 6935-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1991年出版,对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1)和带肋钢筋(1)。

但不包括JIS G 3117规定的钢筋。

注1包括盘卷形式的钢筋。

注意:以下是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

另外,根据ISO/IEC导则21,JIS标准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对应程度符号是IDT(等同),MOD(修改)和NEQ(非等效)。

ISO 6935-1:1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光圆钢筋(MOD)ISO 6935-2:1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带肋钢筋(MOD)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附表1中列出标准的规定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规定。

应采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

3分类和牌号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分别分为2到5种,其牌号如表1所示。

表1 牌号4化学成分光圆和带肋钢筋应按照9.1条进行试验,表2给出了熔炼分析值。

表2 化学成分单位%5力学性能光圆和带肋钢筋应按照9.2条进行试验,表3给出了屈服点或0.2%保证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弯曲性能。

对于弯曲性能,其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不应出现明显裂纹。

表3力学性能注:(2)对直径大于32mm的带肋钢筋,直径每增加3表3中伸长率数值应减2。

但是,最多减4。

注意:1N/mm2=1MPa6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6.1光圆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光圆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应符合JIS G 3191的规定。

但是标准长度和偏差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6.2带肋钢筋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允许偏差6.2.1外形外形应符合以下要求:a)带肋钢筋表面应有凸起(3)。

注(3)沿轴向凸起称作“纵肋”,其它凸起称作“横肋”。

b)带肋钢筋的横肋应在整个长度以固定的间隔均匀分布,并应具有同样的外形和尺寸。

条文说明08(附录G)

条文说明08(附录G)

8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8.1 一般规定8.1.1本章主要适用于民用建筑,多层工业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的部分,由附录H 予以规定。

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房屋,构件截面较小,自重较轻,可不执行本章的规定。

本章不适用于上层为钢结构下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合型结构。

对于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混合结构,在美国主要用于非抗震设防区,且认为不宜大于150m。

在日本,1992年建了两幢,其高度分别为78m和107m,结合这两项工程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并未推广。

据报道,日本规定采用这类体系要经建筑中心评定和建设大臣批准。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不设防的上海希尔顿酒店采用混合结构以来,应用较多,除大量应用于7度和6度地区外,也用于8度地区。

由于这种体系主要由混凝土核心筒承担地震作用,钢框架和混凝土筒的侧向刚度差异较大,国内对其抗震性能虽有一些研究,尚不够完善。

本次修订,将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列入附录G第G.2节中。

本次修订,将框架-偏心支撑(延性墙板)单列,有利于促进它的推广应用。

筒体和巨型框架以及框架-偏心支撑的适用最大高度,与国内现有建筑已达到的高度相比是保守的,需结合超限审查要求确定。

AISC抗震规程对B、C等级(大致相当于我国0.lOg及以下)的结构,不要求执行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明显放宽。

据此,对7度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划分。

对8度也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了划分。

8.1.2国外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高层钢结构,高宽比较大的,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为6.6,其他建筑很少超过此值的。

注意到美国东部的地震烈度很小,《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据此对高宽比作了规定。

本规范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在合理的前提下比高层钢结构规程适当放宽高宽比要求。

本次修订,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增加了表注,规定了底部有大底盘的房屋高度的取法。

8.1.3将2001规范对不同烈度、不同层数所规定的“作用效应调整系数”和“抗震构造措施”共7种,调整、归纳、整理为四个不同的要求,称之为抗震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

D.1 一般规定D.1.1素混凝土构件主要用于受压构件。

素混凝土受弯构件仅允许用于卧置在地基上的情况以及不承受活荷载的情况。

D.1.2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承受局部荷载的部位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D.1.3素混凝土墙和柱的计算长度l0 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两端支承在刚性的横向结构上时,取l0=H;2具有弹性移动支座时:取l0=1.25H~1.50H;3对自由独立的墙和柱:取l0=2H。

此处,H 为墙或柱的高度,以层高计。

D.1.4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附表D.1.4 的规定采用。

整片的素混凝土墙壁式结构,其伸缩缝宜做成贯通式,将基础断开。

表 D.1.4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D.2 受压构件D.2.1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当按受压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工作,并假定受压区的法向应力图形为矩形,其应力值取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此时,轴向力作用点与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点相重合。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D.2.2D.2.3素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外,尚应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受压承载力。

此时,不考虑弯矩作用,但应考虑稳定系数的影响。

D.3 受弯构件D.3.1D.4 局部构造钢筋D.4.1素混凝土结构在下列部位应配置局部构造钢筋:1结构截面尺寸急剧变化处;2墙壁高度变化处(在不小于1m 范围内配置);3混凝土墙壁中洞口周围。

注:在配置局部构造钢筋后,伸缩缝的间距仍应按本规范表 D.1.4 中未配构造钢筋的现浇结构采用。

D.5 局部受压D.5.1素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局部受压面上仅有局部荷载作用F l≤ωβl f cc A l(D.5.1-1)2局部受压面上尚有非局部荷载作用F l≤ωβl(f cc-σ)A l(D.5.1-2)式中:F l——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A l——局部受压面积;ω——荷载分布的影响系数:当局部受压面上的荷载为均匀分布时,取ω=1;当局部荷载为非均匀分布时(如梁、过梁等的端部支承面),取ω=0.75;σ——非局部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混凝土压应力;βl——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按本规范公式(6.6.1-2)计算。

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震抗震验算的保有耐力计算方法

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震抗震验算的保有耐力计算方法

寸和截面配筋; 第二步( 二次设计) 基于弹塑性理论 调整并决定配筋量 。 对于一般 进行大震抗震验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 抗震设计的大致步骤见图 1
[1 ]
。由
图 1 可知, 针对大震的“二次设计 ” 又根据结构的高 度分为 3 个分支 。分支 1 及分支 2 的验算方法主要 基于日本的建筑震害经验, 利用简化后的分支 3 公 式对地震时呈层破坏机制的中低层结构进行大震验 5] 。但满足分支 2 设计条件 详细内容参见文献[ 算, 的建筑, 即高度在 20 ~ 31 m 范围的结构, 若“一次设 计算中发现结构各楼层的偏心率 、 刚性率和建筑 计” 物的高宽比等 3 个参数中有 1 个不满足图 1 的要求 时, 则须按分支 3 进行大震验算 。分支 3 即为本文介 “保有耐力计算法 ” 。所谓 “保有耐力 ” 是指结构 绍的 根据 形成某种破坏机制时结构各层的抗侧承载力, 楼层竖向构件( 柱和剪力墙) 的塑性承载力和破坏模 式确定 。 “鉴定计算结果妥当性 ” 图 1 中的 是指需对使用 以防止 的标准设计程序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认定, 设计人员不准确地使用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设计 。 另外, 图 1 中的“判断 ” 表示结构工程师可根据自己 的判断选择更严格的方法进行大震验算 。
Seismic design methodology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in Japan
SUN Yuping1 ,YE Lieping2 ,ZHAO Shichun3 ,ZHU Huajia1 ( 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Graduate School of Engineering,Kobe University,Kobe 6578501 ,Japan;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China; 3.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 ,China)

日本修正惯用法计算解读

日本修正惯用法计算解读

1.1.1 结构荷载计算1.1.1.1 荷载分类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之前,首先考虑结构所受的荷载,一般来说作用在隧道上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以及偶然荷载。

各种荷载的详细分类见于下表:续表5-41.1.1.2 截面计算参数在进行荷载计算时,首先应确定断面各个部分的几何参数,根据以上设计将计算荷载所用到的管片截面计算参数(一次衬砌)归纳入下: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混凝土弹性模量:1035.5 3.5510E GPa Pa ==? 管片截面面积:232.547A m = 管片单位长度截面惯性矩:3323110.7 2.858101212I t m -=???抗弯刚度有效系数:0.8h =弯矩增大率:0.3x=1.1.1.3 计算简图盾构隧道荷载计算的通用简图详见图5-7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所表示的是水土分算时的计算简图,而水土合算时只需将土压、水压一并考虑。

水土合算时,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土的天然重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时采用土的饱和重度。

考虑到本隧道所埋设的地层基本都在粉质黏土层中,故本设计大多采用水土合算的方法,又由于土层基本都在水平面之下,所以基本采用土的饱和重度进行计算。

详细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结果见下文。

上覆荷载水土分离算法图5-7 盾构隧道荷载计算通用简图1.1.1.4 一般荷载计算本设计荷载计算时,根据工程条件,选取3个最为不利的控制断面进行计算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水压力、侧向地层地层、竖向地层反力以及结构自重等一般荷载。

这三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水深最大位置、埋深最大位置、覆盖层最大位置。

(1) 水深最大断面:图5-8 最大水深截面计算简图① 垂直土压力选取最大水深处隧道截面为计算截面。

该截面位置的隧道修筑在粉质黏土层中,该地层土为硬塑状态,局部软塑,粉质含量较高,具有水平层理或页理,部分段夹薄层粉细砂或砂团块,局部夹少量贝壳碎屑,厚度22.7m ,在粉质黏土层上有厚度达6.3m 的一层细砂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2)1章总则 (2)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2)2条计量 (2)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 (2)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 (2)4条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 (3)5条材料系数 (3)6条容许应力 (3)3章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 (4)7条荷载以及外来组合 (4)8条结构计算的基本要求 (5)9条骨架的分析 (6)10条板的分析 (7)11条平板结构 (9)4章构件计算 (10)12条关于弯曲构件截面计算的基本假定: (10)13条梁的弯曲所对应的截面计算 (11)14条针对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截面计算 (12)15条梁、柱以及梁柱结合部的剪切计算 (13)16条粘结及焊接 (18)17条固定 (22)18条楼板的计算 (25)19条墙构件的计算 (26)20条基础 (35)21条钢筋保护层厚度 (36)22条特殊的应力所对应的结构构件的加固 (36)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解说 (37)第一章总则 (37)1条目的与适用范围 (37)第二章材料及容许应力 (40)6条容许应力 (40)第三章荷载及应力和变形计算 (45)7条荷载和外力及其组合 (45)8条结构分析基本事项 (47)第四章材料的计算 (48)12条弯曲构件断面计算的基本假设 (48)13条梁弯曲的断面计算 (48)14条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断面计算 (49)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1章总则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1、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损伤控制性能,确定其实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条款可以确认结构的安全性。

2、本规范适用第3条件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以及第3条砼及第4条规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计算。

根据特别的调查研究,能够确认与本规范具有效力的构造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本规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

2条计量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1、砼的种类和品质(1)按照本学会《建筑工程标准形式书同解说JASS5钢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本学会根据JASS5而定(2)砼的配合比制造、运输、浇筑、支模以及质量管理根据JASS5而定4条 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除特殊情况外,根据JISG3112《钢筋砼用钢的规格》决定,圆钢直径d<19mm.异形钢<d41,另外根据JISG3551《焊接钢丝网及异形钢筋网格》规定,钢丝网、钢丝直径d>6mm 可以使用。

5条 材料系数钢筋和砼一般按表5.1采用注:r :空气中干燥情况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KN/3mm ),特别是没有进行调查的情况下,按表7.1中数值减去1.0计算。

6条 容许应力砼及钢筋的容许应力按表6.1、6.2、6.3确定表6.1混凝土强度容许值(N/2mm )注: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表6.2 钢筋容许应力(N/ 2mm )**仅限于板的受拉钢筋 表6.3钢筋混凝土对应的容许应力值(N/2mm )上的混凝土时所对应的钢筋。

2)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3)异形钢筋到异形钢筋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小于1.5倍直径以下,容许粘结应力值在此表中的数值上乘以{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1.5倍)}3章 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7条 荷载以及外来组合1、结构计算的荷载与外力以及组合根据《建筑基准法》以及建设部公告,国土交通部公告或者本学会的《建筑荷载指南同解说》、《建筑物基础结构设计指南》当中规定的实施。

2、钢筋的重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无特别的要求,研究按表7.1确定8条 结构计算的基本要求1、构的整体及部分的应力和变形根据下述假定计算: (1)应力和应变计算一般情况下,在弹性刚性基础计算下,一般根据弹性刚性假设计算,但是考虑分析目的和各个构件的水平应力相对应的砼开裂影响,使刚度降低。

材料的弹性模量按表5.1采用,但是考虑长期荷载作用产生的徐变的影响,不按此规定考虑。

2、柱和梁的刚度规定(1)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及轴向变形所对应的强度时,截面面积及截面惯性矩按全截面计算,这些计算如果无法忽略钢筋,则适当考虑钢筋的影响。

(2)(梁上的板,板上的梁)与墙连接的柱等的T 型截面的构件其弯曲变形所对应的板的有效宽度。

腹板的宽度应叠加上两侧或单侧板部上共同工作部分的宽度。

板部共同工作部分的宽度按8.1式或8.2式确定。

a 0.5,(0.50.6)a ab a l l<=- a 0.50.1a b l l≥=时, (8.1) 00a 0.5,(0.50.3)a ab al l <=- 00a 10.2ab l l ≥=时, (8.2) 两端刚接或连续梁按8.1式,简支梁按8.2式图8.1 T 型截面构件的有效宽度(3)构件的变形原则上是根据弯矩和剪力产生的变形,必要条件下考虑轴向力的变形,这种情况下,为了简化应力计算,长细比很大的构件剪力应变可以忽略。

(4)构件由于局部开裂造成刚度下降的影响无法忽略,应设定适当的恢复力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各部分应力和变形。

3、墙的刚度确定,虑抗震墙或墙形状的构件其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同时,根据分析的目的及水平应力不同,这些变形的所对应的弹性刚度适当降低。

9条骨架的分析1、板传递到梁上的垂直荷载,应根据板上荷载的分布及板周边条件确定,长方形板的分布荷载,应从梁的两端以及与梁平行的直线所对应的T型或 型所对应的荷载。

2、结构中骨墙体的重量,可视为直接由柱传递,但是基础梁和基础板(桩基的情况下为柱帽及桩),根据视墙体的开口情况以及是否有结构缝,另外梁要适当考虑梁的支撑情况。

3、所受荷载除了计算满荷载外,应根据需要考虑实际荷载的影响。

4、刚接于主梁上的次梁,其弯矩应根据需求考虑主梁的扭转抵抗所产生的束缚,并按连续梁计算。

5、结构建模应根据下述进行(1)梁柱建模梁柱根据8.2所示的刚度进行换算,但是要适当考虑一下内容:1)刚性域对于梁柱结合和牛腿部位、开口下部和开口两边的墙壁,对应其它相连接构件部分的应力所产生的影响,要适当考虑构件的适宜的刚性域和线性变截面材料所组成的构件,但是此影响小的情况下,将此影响忽视的情况下,计算的应力适当增加的方法也认可。

2)结合部的考虑梁柱结合部建模时,将此部分作为刚性域假设部分或仅考虑剪切变形,此两种方法均可。

3)对于特殊结构骨架,要考虑所产生的应力变形,建立适当的变形。

(2)抗震墙的建模抗震墙根据8.(3)中所示的刚性刚度进行模型变换并进行结构分析,这种情况下根据要求,基础的扭转影响适当考虑到模型中去。

6、承受地震力的结构分析由承受地震作用的梁柱以及抗震墙所组成的结构,其应力应变分析可根据下述进行:(1)水平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根据结构两方向互相交叉的直交方向互相作用而计算,但建筑物的平面是特殊形状的情况下,根据要求考虑地震作用特别不利的方向计算。

(2)水平地震作用按集中作用于楼板上考虑,层间作用力影响大的情况下,应另外计算其影响。

(3)一般情况下,楼板在水平面内按刚性假定,特别是不能按刚性假定的情况下,考虑楼板的变形进行计算或者考虑其影响进行适当修正(4)各层的水平了作用中心和对应层的刚度中心(刚心)原则上要一致,但是两者不一致时,由此产生的扭转影响不能忽略的情况下,要适当考虑其影响(5)对应直交梁抗震墙轴向变形约束的情况下,扭转影响不能忽略的情况下,要适当考虑其影响(6)建筑结构凸出的部分如悬臂板等,要适当考虑地震的竖向力的影响(7)轴向或水平变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考虑p-∆效应的影响7、适当考虑混凝土的开裂所引起的刚度劣化影响的结构分析对于超过构件开裂强度的应力的构件,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建议使用适当考虑裂缝开裂所产生的刚度劣化情况下的构件的力和变形关系,并据此进行逐步分析。

10条板的分析1、长方形板的玩具和剪力应根据周围的固定情况按弹性理论求解2、能视为周边固定的长方形板,当其承受分布荷载时,根据公式10.1、10.2按两个方向弯矩计算(参考图10.1)图10.1短边x 方向的弯矩(取单位宽度计算)两端最大负弯矩 21112x x x M l ω=- (10.1) 跨中最大正弯矩22118x x x M l ω=长边y 方向弯矩如式10.2 两端最大负弯矩21124y x M l ω=-( 10.2) 跨中最大正弯矩22136y x M l ω=x l :短边有效宽度y l :长边有效宽度 ω:单位面积上的全部荷载444y x x y l l l ωω=+但是有效跨度是指所支撑构件之间的净跨,从周边宽度/4x l 的部分(图10.1B 部分)在10.1、10.2中,按照与周边平行方向的x y M M 、值的一般考虑。

11条 平板结构1、 本条例适用于无梁板和和柱直接一体化的结构,其中第5条(3)项中所示的柱顶或者是设置了柱顶和支撑板的情况,称之为B 结构(图11.2设置了柱顶无承托,为A 结构;图11.3柱顶有承托,为B 结构),在有详细计算或特别试验进行的结构安全性能能够确认的情况下,本条例的一部分内容可以不按本条例内容执行。

2、垂直荷载的计算按以下假定:(1)A 、B 结构按相互交叉的两个梁换算,与其各个方向上的柱子共同构成的骨架,可以按两个方向换算的梁柱骨架考虑。

(2)换算的梁柱骨架其各个方向的全部荷载,计算时按各个方向承担的荷载考虑,换算梁柱骨架中的梁,其跨长为x y l l 、,其截面的宽度为y l 、x l 以及高度t ,关于恒载计算除了根据墙荷载情况下计算外,根据要求考虑部分荷载的影响。

(3)换算梁柱挂架的弯矩在板内的分配,按照板面上L/2(L :计算的柱跨度长),板面宽度的柱之间的部分(图11.1当中的ABDC 部分)以及和L/4宽度部分(图11.1中ABFE 和CDHG ),其所有数字按图11.1采用,跟支持不平行的外侧柱,其单位宽度的弯矩按一般柱的1/2考虑,相邻部分柱间距离的单位宽度上的弯矩,按一般柱间宽度的3/4取值,另外,柱顶周围的剪力分布可按相同考虑,见图11.1图11.13、水平力的计算可按以下假设计算:(1) 与前项相同,按换算成两方向的梁柱骨架进行。

(2) 换算的梁柱骨架,荷载按各自方向分布负担进行计算,此换算骨架的梁,其跨长按x y l l 、,其截面宽度(3/4)y l ,(3/4)x l 以及(t )考虑。

(3) 换算梁柱骨架柱列带(y l /2及x l /2),柱列带0.7,柱间带(y l /2宽度及x l /2)按0.3的比例进行。

4、B 构造、A 构造按柱顶周围不产生剪切破坏(冲击破坏)而进行设计。

5、除前述各项以外,B 结构、A 结构按下面的(1)~(3)进行(1) 板厚t 150mm,对应屋面板可以不受此约束,但是按18条第5项的构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