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合集下载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教案8 设计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教案8 设计

8 设计“静电”小实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静电小实验”的活动。

引起学生对静电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探究其中原因的意愿。

3.通过活动,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静电相吸、相斥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
师:秋冬季节,当脱下毛衣时,就会听到“噼哩啪啦”的声音,皮肤还会感到一种麻麻的刺痛。

如果在晚上,关掉电灯,你还会看见毛衣上闪出许多小火花。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猜到了,这是“静电”在作怪。

(二)问号屋
生:静电是什么?能验证它的存在吗?
师:可以,今天我们就来做几个小试验。

你们要学会做试验的方法。

(三)活动天地
实验一:塑料笔杆能吸起碎纸片吗?
实验二:吹起的气球能粘在双肩上吗?
实验三:在毛衣上摩擦后的两只气球能靠在一起吗?
(按要求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小实验。

给学生一些对静电、摩擦带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简单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组织好学生的动手实验。


(四)我的收获
1、我知道了产生静电的原因了。

2、我学会了设计小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体会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实验的过程、方法,学生认同即可。

)。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尧舜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周次 1 学科发探年级三单元一时间9.3 主备教师张丽课题为什么看错了课型授新课时一使用教师张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2、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视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研究视错觉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重难点视错觉现象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小组实验探究教学准备1把直尺、1张白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补充与修改一:导入: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看上去他们好像不平行,可是用尺一量会发现它们是平行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么?二.授新实验一试验程序观察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印象。

图中是红线长还是蓝线长?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图中间的圆圈圆吗?思考问题:动手测量一下,看看你的第一印象对吗?这说明了什么?实验二:做实验更利于学生们观察试验程序:比较图中横线A和横线B,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为什么我们感觉B比A长呢?建议:把图上的斜线用纸盖上,只留下横线A和B,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思考问题:想一想,是不是不合适的参照物使我们长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

实验三:试验程序:由蓝、白、红三色组成的。

看一看,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建议:认真看一看再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测量结果与你的视觉结果一致吗?思考问题: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是收缩的感觉,这是不是经验的影响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探索发现:分小组讨论,说说你对实验现象的看法。

实验一的3幅图,说明了视错觉是存在的。

实验二说明了不适合的参照物能影响人们产生视错觉。

实验三说明了经验也可能使人们产生视错觉。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视错觉现象。

做实验,小组学生之间对比,得出答案名学可以记忆深刻教师总结课堂重点板书设计为什么看错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视错觉现象。

教后反思。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发现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其内在规律,如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2. 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法;3. 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制作小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等;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动手实践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素材、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好奇心、求知欲、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 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3. 问题提出:针对观察到的规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4.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或实践活动,验证各自的猜想;5. 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成果,共同完成任务;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发现更多规律,并进行记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发现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有趣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第五章《图形变换》:学习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如平移、旋转等,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变化。

3. 第六章《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步骤1. 第四章《有趣的图形》(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形状。

(2)新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

(3)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五章《图形变换》(1)导入:通过展示图形变换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学习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如平移、旋转等。

(3)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变换。

3. 第六章《生活中的几何图形》(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的魅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主要的色彩种类和各自的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学会观察并描述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学习与使用各种颜色;4. 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色彩样本卡片;2. 一盒蜡笔和纸张;3. 彩虹拼图游戏;4. 彩色圆环/板(可自制);5. 班级墙壁/布置区域。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基本颜色,并简要复习各颜色的名称。

2. 准备一些色彩样本卡片,向学生展示,并邀请他们说出他们对这些颜色的感受或联想。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颜色,并简单陈述为什么喜欢这些颜色。

探索与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盒蜡笔和纸张。

2. 让学生分别选择一个颜色,用蜡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与该颜色相关的事物,并简单描述。

3. 邀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解释所选择的颜色。

4. 基于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解释这些差异和共同点。

巩固扩展(25分钟):1. 进行彩虹拼图游戏,把彩虹的颜色按顺序排列。

2. 引入彩色圆环/板,向学生展示颜色如何通过混合而成其他颜色,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

3.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游戏,每组选一个颜色,用彩色圆环/板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并给予命名和描述。

4.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完成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课堂总结(5分钟):1. 向学生强调各种颜色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询问学生对课程的感受,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学到的知识。

3. 提供简单的回顾,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不同颜色。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不同颜色及其表现。

教学实施时应注意:1. 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提供清晰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讨论;4. 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5. 确保课堂秩序和时间的合理安排。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

2009年小学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参考目录1.影子2.“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3.纸的再认识4.用眼卫生5.热空气会向上升吗?6. 弹弦听音7.泥石流8.怎样从教室内撤离9.辨认方向10.火灾中的烟雾11. 校园尘降的研究12.寻找夏天的足迹1.影子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以“影子的特点与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

关于影子与测量的实践活动,有条件地应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亲自实践一下,关于被测物高度可以酌情选定。

同时准备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活动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以一则谜语和影子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应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① 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

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1个手电筒、1块6×8厘米透明塑料板、一块大橡皮、1根2米长的竹竿等活动器材。

3张A4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③ 进行安全教育。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春天里的发现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色,发现春天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 观察春天的景色,发现春天的特点。

(2) 描述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欣赏春天的诗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景色,让学生发现春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欣赏春天的诗歌,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 探索地球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3) 地球环境保护的教育。

2.3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 开展地球科学实验,让学生探索地球的知识。

(3) 进行地球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第三章:身边的科学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生活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1) 生活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蒸发、力的作用等。

(2) 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科学探索的教育。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发现科学的奥秘。

(2)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 发现与探索

三年级 发现与探索
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无数彼此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共同活动场所实现的。驾驶员受身体素质、年龄、环境等的影响,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几种错觉。
颜色错觉: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这些颜色通过城市的建筑、大地装饰、衣服的涌动,相互交错,流动变幻,容易使驾驶员精力不集中,造成错觉。
距离错觉:汽车的数量多、品种杂、形状各有千秋。对这些在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驾驶员会出现对车身的长和短,速度的快和慢等判断误差,造成错觉。光线错觉:太阳光,反光物体的亮度,车头冲着光,车头背着光,明体车窗,暗色车窗,以及夜间行车长灯强光,短距灯弱光,反复出现易使驾驶员在未适应前造成错觉。
④图中除中间的正方形外还有正方形吗?
这一部分用本课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判断较为复杂图形“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建议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示同学:要采用本课实验中的方法进行研究。2.应注意的问题
(1)要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对于“视错觉现象”的危害与应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再补充一些事例进行教学活动。3.结论
2.看一看:图3中A图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
思考:想一想,是不是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
通过实践证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短斜线与四周的大小圆图形)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第二幅图要指导同学在白纸上剪下相当于中间圆图形大小的部分,然后盖在图上进行研究。实验三实验程序:
(1)看看我们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的。
(2)探索延伸中四幅图都属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四、背景资料
1.什么叫视错觉?
视错觉就是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本课活动基本都属于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2.错觉的危害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发现其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观察树叶的形状和纹理。

发现树叶的生长规律。

探索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1.3 教学方法: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树叶和花朵,记录其形状、颜色和纹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分享观察结果。

1.4 教学资源:树叶和花朵样本。

观察记录表。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实验:制作彩虹糖。

探索: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变化。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颜色变化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彩虹糖的制作和观察。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颜色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资源:彩虹糖材料包。

实验记录表。

三、第三章:发现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腐烂等。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煮水、制作简单的食物等。

学生记录观察和操作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3.3 教学方法:观察和操作活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进行实际操作。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和操作结果,讨论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3.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生活用品。

观察和操作记录表。

四、第四章:探索数学世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索数学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探索数字的规律,如质数、合数等。

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发现数学的乐趣。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

4.3 教学方法:探索活动:学生探索数字的规律,进行数学游戏。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教案3 探索与设想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教案3 探索与设想

3 探索与设想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设想为内容的学习探究活动,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和探讨活动,体验研究周围物品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初步了解一些高科技物品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准备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使活动更有趣味性,提高活动效果。

2.指导学生收集高科技产品的有关图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了解研究周围物品的一般的科学方法。

(了解产品的性能,社会意义,优缺点,进而考虑改进意见。

)教学的难点是“异想天开”的设计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言师:科学研究就是去探索和发现世界上的种种奥秘。

人们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探索活动,找到正确的答案。

(主要是通过简单提出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和发现的道理,插图是通讯卫星工作示意图以及插图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问号屋师:今天的活动内容是看图片,了解科技成果,进行探索,提出设想。

(提出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

)(3)活动天地主要是四项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观看图片了解科技成果”下列物品都是我们人类的发明。

说一说,这些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让学生初步踏上研究周围事物的轨道。

认识图片,探索这些物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中以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为好。

探索时从这些物品的性能入手,讨论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不要形成知识传授。

)第二项活动是以一个物品为例,进一步体会研究方法,即分析物品的优点和缺点。

看三幅图,分析图中物品的优点和缺点,把你想到的尽量都写出来。

(有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可以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

结论不要要求完全一致。

)第三项活动是前两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由分析物品的优缺点进而探索改进措施。

看一看下面的结构图,在空白框内写上相应文字。

(让学生在体会前两个改进措施发明环保电动车和燃气汽车基础上独立完成第三幅图的作业。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身边的科学1. 学习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2. 探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叶子会变色、为什么花朵会凋谢等。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奥秘1. 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特征,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

2. 观察自然界中的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世界1. 学习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如水、空气、土壤等。

2. 探讨物质的变化现象,如溶解、沉淀、蒸发等。

第四章:生活中的力的现象1. 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浮力等。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阻力等。

第五章:神奇的光与热1. 学习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探索热的现象,如温度、热量、热传递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4. 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

发现与探索 Word 文档 (3)

发现与探索 Word 文档 (3)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学计划(2013----2014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12个实验课题,每一课由“实验背景”、“探索课题”、“探索活动”、“探索发现”、“探索延伸”五部分组成。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交流和表达等。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发现与探索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发现与探索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发现与探索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学生必将对发现与探索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发现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doc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doc

3三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第一课:影子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思考: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三)、探索发现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

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四)、探索延伸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什么时间最短?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能力目标: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发现与探索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发现与探索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发现与探索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1、把发现与探索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 《辨认方向》 教案.doc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 《辨认方向》 教案.doc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辨认方向》教案单位: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小学姓名:张艳辨认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2、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

3、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太平洋上有一处岛屿,那里景色迷人、风光秀美,过去曾是海盗经常岀没的地方,现在海盗己经被消灭了,但是据说海盗在那里藏了很多宝贝,吸引了许多人去探险。

所以那里叫“冒险岛”。

你们敢去吗?探险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耍智慧。

在茫茫的大海上,咱们扬帆起航了。

哎呀,现在咱们遇到难题了,快来一起想想办法。

咱们在岛上总不能瞎走,要沿一定的方向走吧。

你知道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耍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1、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

2、学习使用指南针。

师:用指南针辨认方向要注意些什么?3、用指南针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师:教室的门窗是止南止北朝向的吗?(设计意图:学生被置于现实的生活空间,学习使用指南针的方法辨认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如果手边没有指南针,你乂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呢?(二)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1、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而是西方,那左而和右而各是什么方向?2、太阳落山时刻,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

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三)小游戏1、我说你说:教师指定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三年级下发现与探索考察方案

三年级下发现与探索考察方案

发现与探索考察方案三年级一、教材分析发现与探索是新课程义务教育的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探索科学教育新方法的载体和平台,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以体现学法指导的实践性。

大力拓展教学渠道,创设一个让学生拥有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学生在课外能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给他们相应的学习、操作的方法,在学习活的过程中,及时给予点拨。

二、教学方法1、教学活动中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走出教材我们必须在教学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发现与探索》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教学中不但要活用教材,而且要用好教材。

2、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活动环节设计要注意逻辑性。

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法指导既要按序进行,贯彻教学活动的始终,又要讲究层次性。

能力的训练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学法指导也应与能力训练同步。

学法指导的层次性应从两方面理解。

3、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相信学生的潜能,而不能向以往讲课一样,讲得又详又细,改变存在教师头脑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习性,使师生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构建、实施、完善过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理念的基础课程教材。

三、教学目标在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发现与探索》的学习中,学生应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要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尝试、探究。

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在探索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意识,逐步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计划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计划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计划三年级发现与探索计划一、教学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而我们的发现与探索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发现与探索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12个实验课题,每一课由“实验背景”、“探索课题”、“探索活动”、“探索发现”、“探索延伸”五部分组成。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交流和表达等。

二、指导思想:以“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发现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发现与探索教材,认真钻研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发现与探索的积极性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笫一课《影子》(一)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
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影子产生条件。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影子产生的条件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关闭手电筒,在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全课小结:如果山坡上树木或植被很少,土壤松软,一旦大暴雨来临,就容易形成泥石流。笫八课《怎样从室内撤离》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遇险时快速撤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室内快速撤离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离实验。讨论问题:增加一个出口撤离时间缩短了多少?看看我们教室有几个门,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纸的三个特性。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教学过程:
实验一:纸张撕扯的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用剪刀剪下这块报纸,并在一张报纸的长边标明“横向”、另一张的短边标明“纵向”。撕同一种纸时,你的感觉一样吗?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撕扯后,纸的毛边有什么不同?怎样撕比较费力?
在第一个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线绳一端打一个结,然后每隔15厘米再打两个结并和第一个纸杯串联起来。按照上面的程序再用粗绳制作一个同样的听筒。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三个实验。
实验一:线绳的松紧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三: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分别测量竹竿影子和旗杆影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在三次实验中,影子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从影子长短或方向能估计出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知道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笫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教学过程:
实验一:验证热空气的上升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内,然后松开手。你会看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热空气的上升的道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条中间拴好线绳并悬挂在实验铁架上,木条两端各用一根细线栓挂一个同样式的纸杯,呈倒扣状,并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并把一端的纸杯口加热。这样的试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眼睛的作用和造成视力下降原因的研究,了解眼睛保健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进行养成良好卫生
习惯的教育。
教学过程:
实验一:眼睛的用处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眼睛蒙上,试着做一做事情。(电脑打字、浇花、打扫地面)被蒙住眼睛的人做事时出现了什么现象?蒙住眼睛干事情的感觉怎样?
4、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环境较好的地方,尘降个数较少;环境较差的地方,尘降个数较多;同一地点,一般是上午比下午尘降个数要少。笫十二课《找夏天的足迹》(一)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找出与夏天有关的事物和活动。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研究我们怎样过好夏天?
教学重、难点:收集信息,研究夏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影子哪去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一块橡皮立在书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同样型号手电筒围站在书桌周围。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筒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筒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这个直筒在距离灯光几米以外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把直筒适当弯折再透过直筒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笫三课《纸的再认识》(一)
实验二:实地演练撤离。讨论问题:在实地演示过程中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新想法?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多一点防灾常识就会多一份安全系数,多几招自救本领就会多一些生存机会。笫九课《辨认方向》(一)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时间和研究,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冬天的雪地上,朝向太阳的雪先融化,由此可以辨认方向。
有树木的地方,树木枝叶茂盛的那部分是朝阳的。如果能看到树木的年轮,也可以辨认方向,年轮稍窄的一方应是朝向北方。农村民居的正房一般都是朝南开门,房子也可以辨认方向。笫十课《火灾中的烟雾》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于浓烟弥散性和窒息性的观察,感知火灾中浓烟对于人生命的威胁,学习遇到火灾如何避险的方法。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讨泥石流的成因。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突然间的大量水源能造成斜坡上松散土壤及地表向下滑动形成泥石流呢?
实验二:探讨泥石流的预防方法。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证明了植树、种草能固坡,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为什么能看见东西?教学过程:
实验一:黑暗中能看见xx吗?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洞,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着的小手电筒,手电光对准橡皮但不要对着小洞,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洞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紧紧捏住标有“纵”的纸条两端抻拉,逐渐加大用力直到纸条断裂,再用同样的方法用标有“横”的纸条做同样的实验。你感觉两次实验用的力有区别吗?哪个纸条用力要大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笫四课《用眼卫生》
2、学生自由活动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眼睛的疲劳
1、教师讲解游戏过程: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测试图1分钟,说说看图后眼睛有什么感觉。分小组讨论:测试图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特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哪些不良的习惯会对眼睛有不好的影响?
2、学生活动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教师活动操作过程: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那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太阳落山时刻,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2、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讨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探索延伸:如果今天刮北风,看看国旗飘扬的情况,你可以辨认方向吗?
教学重、难点:
研究火灾自救逃生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烟雾的窒息性。讨论问题:通过实验,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样呢?你有什么看法?
实验二:烟雾的弥散性。讨论问题:瓶中的烟雾主要集中在瓶中的什么地方?瓶中的火柴或蚊香在燃烧一会儿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火柴或蚊香燃尽了吗?
全课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没有视觉,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
做不了,许多事情做不好。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排除遗传因素外,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笫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并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研究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收集信息研究“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和“其它辨认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
实验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在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基础上,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思考问题:用指南针辨认方向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xx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活动一:从昼夜长短变化重寻找夏天
1、教师讲解活动过程:回忆一下,今天大约什么时间天亮?用笔记在第一块表上。回忆一下,昨天大约什么天黑的?用笔记在第二块表上。思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不是夏天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2、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活动二:气温变化与夏天信息
1、教师讲解活动过程:看图判断两个同学的着装,哪个着冬装,哪个着夏装?今天最高气温是多少?请你用铅笔画在温度计上。思考:气温升高是不是夏天来临的有一个重要标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纸张的吸水性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从三种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纸片平放在桌子上。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一滴红色的水。观察哪种纸上颜色扩散得最快?用放大镜观察,扩散的快慢同纸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研究“校园尘降的”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