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习题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习题课教学设计

福清临江初级中学韩丽丽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两节课初步讲解溶解度及其曲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再度从定量的角度巩固学生对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限量问题的理解,并将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形并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数据的技能是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所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有关溶液,溶解度、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基础知识,数学上也接触过有关图像的知识,本节课是利用图像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础一般,但一部分学生对于这溶解度曲线题有较强的挑战激情,另一部分学生因为看似是数学问题而有畏难倾向。所以应把握好习题难易程度,既要有鼓励数学偏弱的学生的简单题,也要有鼓励学生挑战的中等难度题。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对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并通过练习将各个概念融汇贯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应用数型结合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免于部分“坐陪”部分“苦思”状况。并体验“理论指导实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数形结合加深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晶的方法,温度变化引起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

难点:温度变化后,对析出晶体质量多少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判断

五、教法与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设问诱导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小组讨论合作竞赛,看谁找得多

(从曲线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并大致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注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散思维

鼓励并优先提问每组中常常畏惧的学生】将抽象基础知识转化为形象图形加以复习,调动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

[学生]可能回答:

固体A为易溶解于水的固体。

固体A在40℃时溶解度为40g。

40℃时固体A饱和溶液浓度为……

40℃时100g水中投入40g固体A溶液将刚好饱和,

若投入38g则溶液不饱和,至少需要再加入2克

若投入A42g则溶液饱和且有两克不溶解。

固体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想要从溶液中得到A固体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以上学生回答极可能仅其中一部分,可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描述表扬并设问补充]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图形,加深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晶的方法,温度变化引起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

【习题加深演练】

1、如图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 B(填“=”“>”或“<”)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

析出晶体关系是A B(填“=”“>”或“<”)

(4)将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至t2℃,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 B

【注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线上点的涵义是解题的根源,要利用最根本的理论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应用解题。第(1)(2)(4)三小题都可以稍结合生活中浓稀程度加以判断以降低难度,使抽象问题具体话。质量分数大的溶液浓度高,等溶液情况下含溶质质量大。第(3)题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看问题,或者代入具体数据分析问题。第(4)跟(3)都要关注学生在200g这个数据上是否栽跟斗,并提醒线上点是溶解度(默认100g水并恰好饱和)。】动课堂气氛

补充概括加强学生知识的调理性,使之发现自己掌握情况。

明确学习目标

这部分题目,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将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题是本节重难点的展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2、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

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顺序是 。

⑵ 将t 20

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

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 无溶质析出的是 。举出溶解度变化同C 类型的物质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⑷ 若将t 10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第(2)题注意让学生先思考:降低温度对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怎么影响的?各自的饱和溶液都相应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有根有据地分析问题。第(3)题要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50g 水。

第(4)题有难度,要引学生明白,等温度下比质量分数大小关键在于溶质和溶剂相

对量。升温到t 20

C 时,假设溶剂水的量均为100,三者水都不变。原本溶解的溶质

量B>A>C,升温后AB 固体都没析出量不变,仍为B>A,而C 溶解度降低了固体析出,溶质量更少了,所以为B>A>C 】

【反馈巩固】

如图1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在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2)O 点表示 。 (3)P 点表示 。

(4)Q 点为t 3 ℃时,A 的 溶液, P 点为t 3 ℃时,A 的 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5)欲使C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6)欲从B 溶液中结晶B ,采用的方法是 。 (7)t 3 ℃时,等质量的A 、B 、C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8)t 1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反馈复习效

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以

及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