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缓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_遇静
第42卷第5期2014年3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2No.5Mar.2014缓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遇静,赵朝成,李超,李明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缓释技术是指在特定的体系内,采取某些措施来减缓某种特定物质的释放速度,因而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该物质保持一定的浓度,提高利用率。
本文介绍了缓释技术的机理和性能的评价方法,综述了缓释技术在医药、农业、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对缓释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缓释;机理;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TB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4)05-0018-03作者简介:遇静(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
通讯作者:赵朝成。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low Release TechniqueYU Jing ,ZHAO Chao -cheng ,LI Chao ,LI Ming -gua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Shandong Qingdao 266580,China )Abstract :Slow release technology was that in a particular system took certain measures to slow the release rate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Thus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bstance can maintain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The mechanism of low -release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widely applications of slow -release technology in many aspects were described ,such as pharmay ,agriculture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area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slow release ;mechanism ;application ;assessment缓释技术即采取特定措施在一定时间内减缓特定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其在体系内维持一定有效浓度[1]。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概述
化 学 防 治是 农 作 物 病虫 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害 防 治 的主 要 方法 .
持一 定 的残 留就必 须 施用 高 于 有 效剂 量 的药 量 . 或 增 加 施药 次 数 , 这样 既 易 产生 药 害 , 大 残 留 , 染 增 污 环境 , 又费 工费 时 , 不经 济 。为 了发挥 残效 期短 的 很 农药 的作 用 . 以通 过农 药加 工手 段 . 可 根据有 害 生物 的发 生规 律 、 害特 点及 环境 条件 , 农药按 照 需要 危 使
的 剂 量 、 定 的 时 间持 续 稳 定 的释 放 , 特 以达 到 最 经
在农 业 生产 中发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 带 来 了诸 如 农 也 药残 留 、 境 污染 及抗 药性 等 问题 。在 大 力发 展 无 环 公 害农业 的今 天 . 不 意 味着排 斥农药 的使 用 。 并 在无 公 害农 产 品 的生 产 中仍 然 需要 使 用 农 药 . 是 对其 只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农 药 常规剂 型一 般利 用率 只有 2 %~ 0 在 释放 到靶 标 物过 程 中的损 失 率在 5 % 0 3 %. 0 6 %t 农 药 常 规 剂型 存 在有 效 成 分 释放 速 度 快 、 0  ̄ 药 效持 效 时 间短 、 药量 大等 缺点 , 用 不仅 在经 济上 是
Ab t a t h lw— ee s omu ai n o e t i e i mo e S c e su h n o h rp sii e fr l t n i u r n p l— sr c :T e s o r l a e f r l t fp si d s o c r u c sf lt a t e e t d o mu ai n c re ta p i c o c t n a d i l a sg e t h n e n t d t n l e t i efr lt n sr c u e T e c a a trs c n l si c t no o - ai , n d r a a g si a i o a si d mu ai t t r . h h r ce t sa d c a s i ai f l w- o te c r i p c o o u i i f o s rl a e fr lt n o e t i e ae rv e e . e e a y e fso r la e p s cd e e d s rb d T e c a ln e n ee s o mu a i fp si d r e iw d S v r ltp s o l w— ee s e t i e w r e c i e . h h e g sa d o c i l d v l p n f tw— e e s e t i efr l t no e t ie a ea l ic se i ril . e e o me t o rl a ep si d o mu ai f s cd r sod s u s di t s t e os c o p i nh a c Ke r s P si i e S o r l a efr u ai n e t i efr u ain ywo d : e t d ; l w- e e s m lto ;P s cd m lt c o i o o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
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1- 2]。
1 缓释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
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
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
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
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2]。
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4)改善了药剂的物理性能,液体农药固型化,贮存、运输、使用和后处理都很简便。
3 农药缓释剂型缓释剂可以控制原药在适当长的时间内缓杨淑珍: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慢释放出来,属于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3]。
农药缓释技术初获进展
(摘编 自 《贵州 日报 》 )
… 始 一 口7
山 东 省农 业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李 美 还 介 绍 了缓 释 粒在 山东 齐河 试 验 点 的表 现 :用 0.2% 吡 虫啉 药肥 缓释 颗 粒剂 撒施 与 常规 3% 吡 虫啉 乳 油喷 雾防治蚜虫对 比,缓释粒剂减药效果突 出,蚜虫
防 治 效 果 明 显 ;采 用 缓 释 技 术 后 ,戊 唑 醇在 防 治 小 麦 白粉 病 上 效 果 显 著 , 小麦 生 长 后 期 叶 片颜 色 墨 绿 ,长 势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续农 业 发展 之路 。 就 在 几 天 前 , 由贵 州 大 学 牵 头 、宋 宝 安 负 责
的 《高效低风 险小分子农 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项 目,获 2018年度 国家 重 点 研 发 计划 “化 学 肥 料 和 农药 减施 增 效综 合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立 项 ,拟 研 发高效低风 险小分子农药 3至 5个,绿色小分 子 农药 产 品推广 示 范 400万 亩 。
实 践 要 由理 论 来 印证 , 中 国农 科 院 植 保 所 博 士 后 赵 鹏 跃 进 行 了更进 一 步 的基 础 理 论 研 究 。她 介 绍 ,实 验 通 过 对 小麦 地 上 植 株 部 分 、 地 下 根 部 以及土壤、收获期可 以食用部位农药残 留量检测 ; 收 集 土 壤 中 的缓 释 颗 粒 中 未 释 放 的 农 药 计 量 进 行 测试,来研究农药缓释粒在 小麦上剂量 传输与分 布 规 律 ,为 以后 精 准 施 药 提 供 理 论 基 础 。 未 来 还 将 用 人 工 气 候 室 、水 培 进 行 室 内模 拟 实 验 , 来研 究缓释粒在 其他作物 (水稻、花生 等)上剂量分 布 的规 律 , 以指 导 实 际应用 。
基于蒙脱土改性农药缓释的研究
改性蒙脱土对毒死蜱吸附及缓释研究摘要缓释农药大多是用微胶囊剂作高分子复合缓释剂,高分子囊壁材料,把农药的有效成分包裹起来,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的缓慢释放的新型农药。
控制释放技术的核心[1]是使高分子化合物与农药互作,农药活性成分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浓度和时间(根据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制定)持续而缓慢地释放到环境中,并能长时间地维持一定的浓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污染,但高分子化合物多带有毒性,并且在土壤里不易降解。
随着有机物插层阴离子层状材料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尝试将农药通过插层阴离子层,选用无机物做载体,进而达到缓释的目的。
蒙脱土便是一种良好的具有层状结构的载体材料。
关键词蒙脱土改性毒死蜱缓释农药纳米复合材料一、绪论1.1.缓释农药的简介与发展缓释一般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储存农药的加工品种中,使之释放时按照希望的速度缓慢释放,这样的试剂便成为缓释剂。
这样处理后的农药不至于在使用时一下子完全释放出来,在农药的释放中,缓释剂一般分为自由释放与控制释放,其中自由释放按照释放速度变化又可以分为匀速释放与分匀速释放”S”型两种。
控制释放则是在特定系统中,农药通过一些手段,在某段时间某中环境下药物达到预期浓度。
缓控释农药在国外发展较早,1974 年美国Pennwalt 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缓释农药——微胶囊化甲基对硫磷,市场反应良好。
在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缓释农药产品产生于1982 年,之后发展比较缓慢。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我国微胶囊悬浮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先后由南通联农农药剂型技术中心、安徽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单位与有关企业合作使微胶囊悬浮剂产业化。
由于受到价格与技术的制约,我国农药的购买多是收入低的农民,并且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低价伪劣农药泛滥,缓释农药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缓释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环境受农药的污染,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政府对环境的整治也越来越重视,缓释农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纳米生物农药的设计及控缓释研究进展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40]衣淑娟,孙志江,李衣菲,等.马铃薯中耕前期圆盘式中耕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20,51(8):98-108.[41]吕金庆,王英博,兑 瀚,等.驱动式马铃薯中耕机关键部件设计与碎土效果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0):49-58.[42]吕金庆,刘志峰,王鹏榕,等.驱动式碎土除草多功能马铃薯中耕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0):1-8.[43]王 莉,李庭贵.基于三点悬挂的驱动式马铃薯中耕机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21,43(12):138-142.[44]彭曼曼,吕金庆,兑 瀚,等.驱动式马铃薯中耕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9,41(3):58-63.[45]孙 鹏,孔 皓,王 源,等.丘陵山地马铃薯中耕施肥机设计与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9):37-42.[46]孙 鹏,沈 鹏,王 斌,等.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42(4):105-108.[47]夏 敏,孙 鹏,孔 皓,等.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55(3):190-197,205.[48]沈 鹏,姚永亮,郑美英,等.基于离散元的山地马铃薯排肥器仿真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256-258.[49]沈东华,孔 皓,姚忠志,等.基于自激振动减阻原理的马铃薯培土器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22,44(6):163-168,175.[50]孔 皓,宁楚峰,张永华,等.单行马铃薯中耕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22,44(9):74-79.王 淼,周 杰,陈 鸽,等.纳米生物农药的设计及控缓释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7):9-1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7.002纳米生物农药的设计及控缓释研究进展王 淼1,2,周 杰1,陈 鸽1,李凌云1,李 森2,郭兆将1,徐东辉1,2,黄晓冬1,刘广洋1(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晋中030801) 摘要:生物农药是一种环境无害、生物友好、病虫害防治特异性高的绿色农药。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1台立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辽宁阜新(123000)E-mail:tailimin@摘要:采用螺杆挤出机,聚乙烯醇与EV A共混改性,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EV A 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控制释放。
通过SEM、DSC和UV分析测试,研究了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度及其对二氯喹啉酸的释放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25℃,pH=4、7、9的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EV A载体对二氯喹啉酸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二氯喹啉酸;控制释放中图分类号: TQ450.6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 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醇解而得。
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侧基——羟基,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同时PV A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化纤等行业[1]。
通常根据对PV A不同的需求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性,即增大其水溶性或减小其亲水性。
本文采用螺杆挤出机熔融态反应挤出工艺,以低熔点EV A 对水溶性PV A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一种PV A/EV A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缓释的载体,通过其水解和微生物降解来达到控制二氯喹啉酸原药释放之目的。
重点分析了(SEM、DSC)不同组分配比对复合基材的结构形态的影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其对活性组分的释放性能。
有关研究迄今未见报道。
这种应用控制释放技术的高分子农药,改变了单纯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的毒性,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扩展了农药制剂开发研究的领域,对于降低农业成本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1. 试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XJ-20螺杆挤出机,SSX-550扫描电镜,NETZSCH DSC-204,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氯喹啉酸原药(Quinclorac)为市售工业品,纯度为99%,熔点为274 ℃;PV A为市售工业品PV A-1788,醇解度88%,平均聚合度为1700±100;EV A为市售工业品EV A-420,相对密度0.92~0.95 g/cm3,热分解温度为230 ℃~250 ℃,脆性温度小于-71℃。
浅谈现代农药剂型进展
混合 物 , 加助悬 剂 、 粒 径 3 0 t 复合颗 粒 另 核芯 ~50 ̄/ 粒径 6~10 g 与常规悬 浮剂 相 比, 点 为有效 成 0 0 m, 特
分不 易溶解 、 水解 , 贮存 中出现 的沉 淀 , 微振摇 , 轻 有
良好 的再 分散性 。
13 农药 吸附化 . LodJ l 研制 了低 熔点 农药如 有机磷 酸酯 的悬 浮 y 剂 , 熔 点 为 3 ̄ ~9 ℃ 、 中溶 解度 为 00 ~ 他将 0C o 水 .l
缓_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收稿日期:2009-01-20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113)、辽宁省“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2006215005)和辽宁省高校科技攻关计划资助作者简介:刘宁(1979-),男,辽宁营口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施肥与环境保护研究。
E-mail :lnbrisk@ *通讯作者:E-mail:hanxiaori@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刘宁,孙振涛,韩晓日*,战秀梅,杨劲峰(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66)摘要:目前传统化学肥料因其养分流失快,利用率低,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型肥料。
在这种情况下,缓/控释肥料以养分缓慢释放,有效延长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成为21世纪化学肥料工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了缓/控释肥料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阐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内涵及养分释放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缓/控释肥料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S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10)04-1005-05Vol.41,No.4Aug.,2010土壤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第41卷第4期2010年8月化学肥料作为农业生产必需品,在农业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农业生产总支出的50%,而且发展中国家粮食增产中50%来自化肥的作用[1]。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约30%~35%、磷约10%~20%、钾约35%~50%,而国外氮肥利用率则为50%~55%,与发达国家相比,低十几个百分点[2]。
每年因肥料利用率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亿元[1],长期大量施用传统化学肥料导致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升高、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大气中N 2O 含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挑战。
纳米材料在缓控释农药中的研究进展
“浏阳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主动与爱卫办结合,解决了废弃物处置之难,与乡镇(街道)协作,解决了工作机制之难。
”在2019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项目回收会上,湖南省农药检定所所长吕运涛如此评价“浏阳经验”。
正是得益于领导重视、财政支持、分工明确、人员到位,使得浏阳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县市。
2018年,浏阳全市32个乡镇(街道)、322个村(社区)、427家农药经营门店共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中心32个,设立收集点1207个,安置回收桶1577个,发放回收纤维袋27120个,全市共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68.84吨,其中玻璃瓶10.06吨、塑料瓶36.74吨、塑料袋22.04吨。
善于解题:探索长效机制治理沉疴:在吕运涛看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既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是一件需要默默奉献的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目前还不为人重视,需要农业部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把工作做细做深。
同时,还要立足长效,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长效机制。
经过一年的试点,在湖南省农药检定所的指导下,浏阳初步建立起了“市场主体回收、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机构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调动起了农药经营者、农药使用大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大瑶镇组织种植大户在自己所流转土地范围内搞一次地毯式农药包装废弃物清理活动,组织试点农资店开展积分制收集兑换方式,农药包装废弃物兑换积分,每满5元农药可积1分,凭10积分兑换券可到原农资店兑换价值4元/包的磷酸二氢钾一包(或其他等价农药)。
北盛镇、高坪镇、普迹镇、龙伏镇等乡镇均采取有偿回收方式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玻璃农药瓶0.3元/个、塑料农药瓶0.2元/个、塑料农药袋0.1元/个。
”这是记者在北盛镇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中心见到的有偿回收价目表。
“小举措带动观念大改变。
”浏阳市农药监管站副站长张璋告诉记者,浏阳全市已形成散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农资店或村级收集点,农资店、种植大户将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交乡镇收集中心,再由乡镇交政府爱卫办指定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的回收处置模式。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农药缓释剂是指能够将农药释放出来并延长其有效期的一种材料。
它可以在农田中持续释放农药,减少农药频繁施用,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农药缓释剂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在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常用的农药缓释剂主要包括聚合物缓释剂、无机材料缓释剂和天然材料缓释剂。
研究人员通过改性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控制其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包埋和缓释农药的能力。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无机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调控其吸附和释放农药的特性。
另外,天然材料如木材、纤维素等也被广泛研究用于农药缓释剂的制备,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和生物降解性,对农业生态环境友好。
其次,在农药缓释剂的性能研究方面,发展出了许多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
研究人员对农药缓释剂的包埋率、释放速率、释放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这些研究为农药缓释剂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也在农药缓释剂的应用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农药缓释剂数目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农田、果园、温室等环境中,有效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
同时,农药缓释剂还可以应用于农药混剂、农膜、农剂包衣等农业技术中,提高了农药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农药缓释剂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选择和性能研究上,对农药缓释剂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其次,农药缓释剂的制备过程和应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另外,农药缓释剂的环境风险和可行性也是需要进一步评估和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农药缓释剂的研究进展积极,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进一步深入研究农药缓释剂的作用机制、优化制备方法和评估环境风险,将有助于推动农药缓释剂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苏研拌种剂缓释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苏研拌种剂缓释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联合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多家企业,经过近两年研究,对该公司拌种剂缓释技术进行了升级。
有效成分缓释的可控性是拌种剂的关键技术指标。
尤其是吡虫啉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快,高剂量下可明显抑制植物生长。
如拌种剂药物释放不可控,拌种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有效成分随种子直接进入土壤,在土壤中快速降解或被土壤微生物代谢,在种子萌发以前消耗殆尽,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实际未达到拌种效果;或者有效成分直接分布在种子周围,短期内被作物大量吸收,超出作物最大耐受程度,破坏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抑制种子萌发,进而导致药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大多数企业多使用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缓释剂,这些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可高效吸附农药有效成分,可相应避免药剂在土壤中损耗。
但吸附有效期结束后,聚乙烯醇所吸附的全部药物,在极短的时间内一齐释放,并不能真正排除拌种剂药害风险。
即这类物质仅仅推迟了药物的释放,并没有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据2011年市场反映,中国北方多数省份均有吡虫啉拌种药害报道,涉及多个公司产品。
苏研筛选研究出的有效物质可吸附农药有效成分,拌种入土后,在不同温度下以固定的速度吸收水分,当所吸收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吸收的水分可置换出等量的农药有效成分。
即先行固定农药有效成分,避免药剂入土后直接释放导致损耗;入土一定时期后,再以固定的速率释放农药有效成分,既保证作物吸收利用,又避免药害产生。
据悉,目前苏研产拌必丰牌70%吡虫啉湿拌种剂已完成配方升级工作,添加该物质以保证拌种效果。
对照实验证实,配方升级后的拌必丰牌70%吡虫啉湿拌种剂,拌种后种子流动性、药剂展着均匀度、有效成分脱落率尤其是有效成分释放速率等关键拌种技术指标,均达到某大型跨国农化企业同类产品标准。
缓释型农药渐成农药剂型研究新方向
缓释型农药渐成农药剂型研究新方向近年来随着复配品种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放开,我国的农药制剂产业得到了极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和农药残留正成为突出的问题,并日渐影响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
为此,国家针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限产、停产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农药政策不断出台,引起了高效农药的开发和耕作制度的变革。
这一变革使得农药制剂向缓释化、低溶剂化、水基化、颗粒化的发展日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提到缓控释肥料,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对于缓控释农药,还少有人知晓。
近年来,缓控释正成为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微胶囊剂型为代表的缓控释农药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缓控释农药有什么优势?其推广应用前景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给农药穿上一层“保护衣”何为缓控释农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高级农艺师赵占周告诉记者,缓控释农药顾名思义就是能逐步释放有效成分、有效延长持效期的农药新剂型,包括微囊悬浮剂、颗粒剂、种子包衣剂、片剂、丸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目前种子包衣剂、微囊悬浮剂和颗粒剂是市场上主要的类型,尤以微囊悬浮剂优势明显、发展较快,也是目前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目前在山东、河南等花生种植区除治地下害虫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缓控释农药因优势独特其各种剂型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如微囊悬浮剂、片剂、泡腾片剂、颗粒剂等。
其中微囊悬浮剂技术最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
“沈阳化工研究院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丑靖宇告诉记者,微胶囊剂型是技术含量高且颇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新剂型。
虽然微胶囊剂目前在农药制剂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但鉴于它的优点和功能,近年已成为农药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缓控释农药。
它具有低毒、环保、长效等特点,是一种能在减少农药向环境散失的同时,保持足够长药效时间的农药新剂型,它的有效成分能逐步释放,杀灭害虫、抑制杂草生长,将其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三种农药缓释系统的构建及综合效果评价中期报告
三种农药缓释系统的构建及综合效果评价中期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农药缓释技术是指将农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使其具有缓慢释放的特性,可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浪费和污染,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因此,农药缓释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环保型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药缓释系统,并利用模型评价方法进行综合效果评价,以期得到较优的农药缓释技术,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药缓释系统,分别为基于慢释剂的缓释系统、基于材料包覆的缓释系统和基于微胶囊的缓释系统。
(2)利用模型评价方法,对三种农药缓释系统的缓释效果、农药利用率、环境安全性、成本效益等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
2、研究方法:(1)实验室制备:采用溶液共混、化学包覆和酸碱共沉淀等方法制备三种农药缓释系统。
(2)物理化学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制备的三种农药缓释系统进行表征。
(3)生物学测试: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制备的缓释系统进行农业生态效果评价。
(4)模型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等模型评价方法,对三种农药缓释系统进行评估。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能够构建出三种类型的农药缓释系统,并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从而得出较优的农药缓释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不同类型农药缓释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农药缓释剂的研究
文 章 编 号 :0 81 3 ( 0 6 0—3 00 10 —5 4 2 0 ) 80 6 —4
农 药缓 释剂 的研 究
严 锐, 赵 华, 胡永 琪
00 1) 5 08 ( 河北科技 大 学化 学 与制 药工程 学 院 , 河北石 家庄 摘
要 : 述 了缓释 农药 所具有 的优 点 和功 能 , 论 对几种 常 见的缓 释 剂型 的 制备方 法 和特 点作 了着重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6期
20 0 6年 1 1月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He e o r a fI d sra ce c n c n lg b i u n lo n u til in ea d Te h oo y J S
Vo . 3, 1 2 No 6
介绍, 并分析和 预 测 了农 药缓释 剂 的应 用前 景和 发展 方 向 。 关键 词 : 药; 农 缓释 剂 ; 制释放 技 术 控 中图分 类号 : TQ4 0 6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S u y o l w— ee s o mu a i n o e t i e t d n so r la e f r l t f p s i d o c
低 至 原来 的 1 l O 并 且 杀 虫 的有 效 期 由 1 d增 至 /O ,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 , 释剂有 物理 型和化 学 型 2大类 别 , 者 缓 前 主要 依靠 高分 子化 合 物 与 原药 间 的物 理 结 合形 成 , 后 者 是 原药 与高分 子化 合物之 间通 过化 学 反应结 合
K e r s: etcd ;so rla efr lt n;so r la etc n lg y wo d p siie lw—ee s o muai o lw—ee s e h oo y
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第5卷第1期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5 No.1 2007年1月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an. 2007 p.33文章编号:(2007)01–0033–06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张春叶,王东凯(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阐述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17篇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
结果综述缓释、控释注射剂常用载体、制剂类型及制备方法等,并给出具体实例。
结论缓释、控释注射剂减少用药次数,增强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药剂学;缓释;控释注射剂;载体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对于一些在胃肠道内不稳定又需长期给药的药物就必须制成非胃肠道给药制剂,以获得稳定长效的缓释、控释制剂。
目前,聚乳酸类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许多亲水性、疏水性及大分子药物,成功制备了部分缓释、控释注射剂,解决了许多制剂学上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与之相关的制剂类型、制备工艺及药动药效研究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 常用载体缓释、控释注射剂所用载体必须是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好的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2大类。
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有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ε-己交酯与丙交酯嵌段共聚物。
其特点是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可用于注射。
FDA批准的体内可降解材料有PLA和PLGA,并已有产品上市。
聚乳酸(PLA)是乳酸缩和得到的聚酯,相对分子质量1~40万,降解时间为2~12个月,其中相对分子质量9万的PV A熔点为60 ℃,在体内6个月降解。
PLA在体内被水解脱酯生成乳酸单体,继而被乳酸脱氢酶氧化为丙酮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CO2和H2O,经肺、肾、皮肤排泄。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农药在防虫治害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危害问题,农业革新迫在眉睫。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农药缓释技术的发展,缓释剂也不断更新。
高分子材料在满足农药释放数量、释放时间和释放空间可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本文重点探讨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农药缓释剂的研究现状,介绍农药微胶囊剂囊壁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结合的应用情况,并指出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标签:高分析材料;农药;缓释剂近年来,农药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放弃高残留、高毒的化学农药,开发利用低残留、无残留的低毒农药,已成为减少农药污染、确保作物产量、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农药缓释剂是将农药制成一定剂量,将高分子材料运用其中。
在特定时间内连续稳定地到达所需位置,以维持足够残留时间的新型制剂。
农药缓释剂的出现将大大改进现有农药品种的配方和配方,开发其新用途。
促进农药中的化学成分能在自然环境中更快的分解,减少环境污染。
该制剂的剂量、时间、部位基本符合农业发展需要,是经济、安全的制剂。
農药缓释技术制备的缓释剂为农药的更有效利用、扩大残留效应、节约农药、减少污染、降低使用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
而高分子材料在农药缓释剂中的应用将推动农药成本的巨大革新。
一、农药缓释剂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农药缓释剂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产品中储存有效活性成分,并根据植物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缓慢释放以达到长期控制目的的制剂。
早在1942,人们就开始在农药助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从而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20世纪60年代,表面活性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战后人口需求刺激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活性。
自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研究。
目前,研究的重点从两个方向延伸,一是对现有配方进行改进,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基础,可以快速形成研究成果并加以应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二是开发西部开发的新型农药制剂。
农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现代农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人们~一方面在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另一方面也在根据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靶标对象开发新的剂型,以实现农药高效、低毒和环保的理念。
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普及的…些剂型,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颗粒剂等,目前在中国也已经得到一一定程度的推广。
而最近几年,国外对缓释剂、控释剂的开发又趋活跃。
本文就缓释、控释的技术和剂型进行介绍。
1缓释和控释缓释(sustained-release)足指施药后活性成分缓慢地非恒速地释放。
控释(controlled-release)是指施药后活性成分缓慢地按要求的速度释放。
前者是缓慢释放,后者是有控制的缓慢释放。
缓释和控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两者兼备。
缓释和控释的原理足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常用的方法有微胶囊技术、吸附技术、均一体技术、化学键合和聚合技术等。
2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和优点由于缓释、控释剂在制备工艺上通常使用一定的介质进行包覆、吸附或交联,避免和减轻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同时,这种包覆和包结作用也降低了原药在乍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于环境中的降解、挥发和流失。
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用药量大大减少。
3具有缓释控释功能的剂型3.1缓释微胶囊所谓微胶囊技术,就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另一种物质(囊芯)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透膜的微型胶囊技术。
而微胶囊农药制剂就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或液体原药等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的微小胶囊。
生产方法是将原药分散成几个μm到几十个/μm 的微粒,然后通过界面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膜,囊芯活性物可以通过渗透、扩散穿透囊壁而释放出来,而释放速度又可通过改变囊皮的化学组成、厚度、硬度和孔径大小等加以控制。
胶囊的材料和囊壁厚度是关键。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内容摘要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 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 本文主要对缓释制剂的载体材料、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缓释制剂;载体材料;剂型;发展前景引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缓释制剂作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它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缓释制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缓释制剂的载体常用的载体材料一般分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全合成高分子材料3种.1.1 天然高分子该类材料具有囊材要求的多种基本特性,稳定、无毒、成膜性好,廉价易得,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类囊材,如明胶、阿拉伯胶、蜡、海藻酸钠、蛋白类、松脂、淀粉、丝素等. 但天然材料由于来源不同,同一材料的分子量、物理性质等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将对药物释放性能造成不稳定[2 - 5 ].1.2 半合成高分子这类材料以纤维素衍生物为主,一般毒性小、粘度大、成膜性能良好,但可能水解、不耐高温,稳定性差,有些需现用现配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丙基一甲基纤维素及纤维素醋酸酯等[2-5].1.3 全合成高分子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类。
该类材料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成膜性能优良。
如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酰胺类等. 缺点是合成过程中,某些残留物质可能不易去除,造成一定毒性[2-5].2. 缓释制剂的剂型缓释制剂按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微丸、注射植入剂等. 2.1 片剂片剂(tablets) 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以其服用方便,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缓释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剂型.在1996〜2000年间,国内经批准上市的缓释、控释制剂品种约30种,其中片剂就占了18 种,如单硝酸异山梨醇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6], 粱桂嫒等[7] 用替加氟为主药,以甲壳胺为辅料,采用湿颗粒法制备了替加氟缓释片•以0. 1mo1. L盐酸溶液作为溶解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替加氟缓释片的释药情况,其在酸性溶液中释药可持续达12h以上.与市场上所售的替加氟片相比,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其处方为:替加氟50. 0g,甲壳胺100. 0g,乳糖50. 0g,硬脂酸镁2. Og,共制成2 000片.施文等[8]用乙酰氨基粉、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制成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 通过测定颗粒的可压性和片剂释放度来评价并确定制备工艺,实验证明,分层制粒为较理想的制备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原药大多数需要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后才能被应用。
因此,农药剂型的研究一直是农药开发应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但常规农药剂型利用率只有20%~30%,而且存在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快、药效持效时间短、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农药剂型提出了更高的科学要求。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农药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不良影响,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1- 2]。
1 缓释
缓释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农药贮存于农药的加工品种中,然后又使之缓慢地释放出来,该制剂就称为缓释剂。
按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分类,农药缓释剂型可分为自由释放的常规型和控制释放剂型两大类。
自由释放包括匀速释放和非匀速“S”曲线释放,匀速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在相同时间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浓度相同;非匀速“S”曲线释放指的是农药活性成分从缓释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到了最大值后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释放呈“S”型。
缓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二者兼备。
缓释和控释的原理是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
2 农药缓释剂的特点
农药缓释剂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及环境条件,通过农药加工手段使农药按照需要的剂量、特定的时间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安全、有
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2]。
其主要优点为:(1)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2)有效降低了环境中光、空气、水和微生物对原药的分解,
减少了挥发、流失的可能性,从而使残效期延长,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3)同时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了毒性,减少了农药的漂移,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作物的药害;(4)改善了药剂的物理性能,液体农药固型化,贮存、运输、使用和后处理都很简便。
3 农药缓释剂型
缓释剂可以控制原药在适当长的时间内缓杨淑珍:农药缓释剂研究进展慢释放出来,属于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3]。
缓释剂通常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物理型缓释剂主要依靠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物理作用结合,化学型缓释剂则是利用原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结合[4],其中,物理型缓释剂目前发展速度比化学型缓释剂快。
3.1 物理型缓释剂
物理型缓释制剂的形式各不相同,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根据其加工方法,大致分为4 种。
3.1.1 微胶囊缓释剂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
包覆所得的微胶囊粒子大小一般在微米至毫米级范围,包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囊心,成膜材料称为壁材,壁材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4]。
研究表明,药物是通过溶解、渗透、扩散等过程透过胶囊壁而缓慢释放出来,可以使瞬间毒性降低,并延长释放周期。
药物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改变囊壁的组成、壁厚、孔径等因素加以控制。
1974 年,美国的Pennwalt 公
司首先把微胶囊农药推向市场,从此缓释技术在农药界受到广泛关注。
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农药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才问世第1 种微胶囊化农药———25%对硫磷微胶囊剂[3]。
近年来,微胶囊剂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Schwartz 等[5]以珍珠岩为核心,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微胶囊,并作为蚊蝇醚的缓释系统,药效显著。
由于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把固体、液体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微小的囊状制剂,从而具有降低接触毒性和对人畜禽的毒性、延长药效、缓释及控制释放、减少污染、掩蔽气味、提高稳定性、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经济、安全、防效好的特点。
但该剂型也有缺点:(1)作微胶囊壁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易降解,残留在环境中,会导致新的污染;(2)微胶囊剂技术含量高,工艺繁琐、成本高[6]。
3.1.2 均一体缓释剂均一体缓释剂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把原药均匀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中,使二者混为一体,形成固溶体、分散体或凝胶体,然后按需加工成型制成缓释剂型[3]。
Fatima 等[7]将乙基纤维素利用溶剂挥干法制备达草灭的缓释微球,研究表明,通过改变达草灭和乙基纤维素的配方比,可以控制达草灭的释放速率,充分发挥药效。
此剂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药效长久,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缺点,比如:成型时有时需要高温处理,导致活性成分损失;初始释放速度较快,以后降至较低的恒定速度。
3.1.3 包结型缓释剂包结型农药缓释剂是指原药分子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新的分子化合物[8]。
β- 环糊精与农药分子形成包结化物后,农药分子进入β- 环糊精空腔内可以得到保护,
增强分子稳定性,降低挥发性,从而提高了农药药效期和水溶性。
胡奕俊等[9]采用液相法制备了联苯菊酯与β- 环糊精包和比为1∶1 的包结化物,其是由联苯菊酯的苯环端从β- 环糊精的较大端进入β- 环糊精的空腔形成。
此包结化物是靠疏水作用和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超分子结构,没有产生新的化学键。
该包结化合物改变了被包物的理化性质,如挥发性、稳定性、溶解性、气味和颜色等,起到了保护和控制释放作用,从而提高了被包物的稳定性,延长了持效期,降低了毒性。
3.1.4 吸附型缓释剂吸附型缓释剂是将原药吸附于无机、有机等吸附性载体中,作为贮存体,如凹凸棒土、膨润土、海泡石、硅藻土、沸石、氧化铝、树脂等[3]。
黏土矿物内部可以进行离子交换作用,所以,其经常被用作吸附性载体,制成性能优良的缓释剂。
Hermosin 等[10]将除草剂2,4- D吸附于有机改性黏土中,制备了吸附型农药缓释剂,有效地延长了除草剂的药效期,还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农药的大量损失。
含有有机和无机阳离子的黏土可以作为吸附载体,制成持效期长、化学稳定性好的缓释剂[11]。
吸附型缓释剂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较低,但载药量有限,并且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变化,使其达不到真正控制释放的目的。
3.2 化学型缓释剂
化学型农药缓释剂是在不破坏农药本身化学结构的条件下,农药自身包含的活性基团,通过自身缩聚或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采取共价键和离子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农药剂型[3]。
由于化学型缓释剂中的农药是以分子状态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能够达到真正的控制释放。
按高分子与农药的不同化学结合方式分类,化学型缓释剂可分为几种类型。
3.2.1 农药自身聚合或缩聚例如,防污剂砷酸钠可以自身熔融脱水生成无机酸酐,可作为一种化学型缓释剂。
3.2.2 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不通过连接剂直接结合常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纤维素、海藻胶、淀粉和树皮。
有人用道格拉斯冷杉树皮和牛皮纸木质素与2,4- 二氯苯氧乙基氯直接结合反应,得到农药缓释剂,大大延长了药效期,减少了给药频率[12]。
3.2.3 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通过架桥剂间接结合架桥剂通常是指连接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起到桥梁作用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的物质。
例如,Martin 等[1 3]用氯乙酸作为交联剂,让萘乙酸与纤维素间接结合,制得了农药缓释剂,进行了释放动力学试验,研究发现,萘乙酸活性组分的释放速度是由介质环境的p
H 值和高分子骨架的亲水性所决定的。
3.2.4 农药与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络合物或分子化合物有报道,通过共沉淀法,将草甘膦与镁铝水滑石[14]和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15]反应,得到一种超分子结构的新物质作为农药缓释剂,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
Brunaa 等[16]将SEB 和DDS 阴离子插入OHTs 制得一种层状材料,再与特丁津络合形成一种特丁津- OHT 络合物,其作为缓释剂,使特丁津能够缓慢有效地释放,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特丁津的流失。
4 农药缓释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农药缓释剂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该剂型的优点和功能相比,其发展速度是极不相称的,主要原因有3 种:一是缓释制剂有较高的技术难度,生产成本较高;二是人们对农药剂型的认识和要求还未达到足够的高度;三是对制剂方法、释放机理和质量检测等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技术不够成熟。
尽管如此,
缓释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有关农业领域专家的重视,并且正在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未来农药缓释剂的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简化工艺,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2)农药制剂由自由释放型向控制释放型、功能型方向转化,按照使用的剂量、时间和作用点严格控制释放。
(3)释放材料向环保方向发展。
释放材料选用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和部分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这些材料的残留物和分解物对环境友好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