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必修1)
语文-高中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
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本词上阙写独立寒秋,故 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 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 情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 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 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 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 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 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游泳是 他最喜欢、最擅长的体育项目。 他对游泳总结出独到的体会: “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 事,让大脑很好地休息。吃安 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 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因为 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下阕写了什么?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 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 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长 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 意境壮阔,记载着近半个世纪的 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内涵。代表作有:《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 山》等。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
•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 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 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 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 特点?
下阕小结:
携
恰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记
浪遏飞舟?
风壮 华志 正凌 茂云 奋乘 然风 前破 行浪
全词思路: 3、全词总结
立→看→问
忆 →恰 → 记 •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 竞自由”的精神。有感而发,提出苍茫 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思考:课文标题为什么是长沙?
明确: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工作13年之 久,长沙记忆了毛泽东青春飞扬的峥 嵘岁月。文章内容写长沙之景,忆长 沙之人,有着深深的长沙印迹。标题 改动,内容必须改变。如《沁园 春·雪》。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远) 江中的“百舸” (近) 空中的雄鹰(高) 水底的游鱼 (低)
或广博, 或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上、 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 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等
以壮景抒豪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评课稿1. 写作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于《毛泽东诗词集》。
该诗以长沙的春景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对这首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评述。
2. 教材内容分析2.1 诗歌理解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前,教材会引导学生先读一篇关于湖湘文化的短文,帮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诗歌的背景。
接着,教材以多个章节的形式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深入的解析与讲解。
首先,在第一章节中,教材会引导学生读诗歌原文,并提供了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学生通过阅读原文,可以初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春天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接着,在第二章节中,教材会对诗歌中的词句进行解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解释,如“沁园春”、“长沙”等,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隐喻和修辞手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在第三章节中,教材会对诗歌的诗意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韵律等元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而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意。
2.2 诗歌鉴赏在学习完诗歌理解后,教材会引导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进行鉴赏。
通过对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教材会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呈现、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此外,教材还会配合一些诗歌创作欣赏,通过对不同诗歌作品的对比和比较,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教学设计评述3.1 评价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对《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首先,教材通过先导学生了解湖湘文化,并引发对故乡的思考,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情感铺垫。
其次,教材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1.1 《沁园春_长沙》 课件6 (人教版-必修1)
学法:
讨论分析、联想类比、对比分析、多媒体教学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4分)
讲授新课
(27分)
课文巩固
(5分)
课文小结
(2分)
课堂小结
(2分)
知识拓展
(4分)
布置作业
(1分)
沁 园 春 长 沙
教学程序 导入
教学程序 讲授新课 词的知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 府、诗余、歌曲、长短句。 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为三种:以58字以内为小 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 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 调”“三叠” “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 “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 遍。“阕”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 上、下阕。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教材分析
2、知识结构
一般知识:词的相关知识、朗读技巧。
重点知识:理解领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及主旨。
重要知识:鉴赏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
难点知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词的相关识识以及朗读技巧。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的远大抱负,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 上的人生理想.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飞舟?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沁园春·长沙》
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 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一
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长沙”。
词的分类 •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 短; 双调:两段,也叫两片,或两阕或两遍,上 片下片,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 四叠极少见。
二、知人论世:走近毛泽东
• 1、下片有无领字?如有的话,它管住了哪 几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忆”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之峥嵘岁月:
①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 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②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 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大声朗读吧
四、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写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独立寒秋图” (1)交代了时间——寒秋
寒秋(时节),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我)独立橘子洲头, (望)湘江北去。 (3)交代了人物—作者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 (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 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 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个立
(4)中中 中. .流 伤
zh ōng z h ò n g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书.生. 意.气.,很后悔当年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
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ppt课件【89页】1.1 第一课时
累
前
自
两者都是形容词。
主
导
教
学
“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 学
资
自 主
廓、寥廓的天空。
文
源 链 接
本 初
“辽阔”指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
研
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
研
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
课
课
堂 互
立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
时 作
动 探
时仍觉年轻。
业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1
晨
读
素
开
材
卷
日
有
积
益
月
累
课
1.字音辨识
前
自 主
(1)单音字
导
教
学
自作 业
菜单
晨
读
开 卷
2.字形辨认
有
益
qìn沁园春
课 前 自
分mì泌
主
导 学
自
chóu稠密 chóu惆怅
主
文 本 初 研
cānɡ苍茫 cānɡ沧海
课 堂 互 动
封hóu侯 hòu候鸟
探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
——李延年
高考提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特征 +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艺术手法展开) 3、概括情感、理想、追求等。
解题步骤: 形象———特征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
———意义(情感)
游子、隐士、英雄、将军、战士、 思妇、少女、孩童、老翁、樵夫……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落木——盛衰兴亡、悲伤感慨的象征 鸿雁——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滚滚来。”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链接高考题型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 绘景有什么特色?
二、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 “诗余”等。最初 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 牌,其段数、句 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 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词以字数 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 (91字及以上)。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 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闹”字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释字义)。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 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点手法)(步骤 一)花开本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得有 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 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 生气的特征。(步骤二)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 之情。(步骤三)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你看满山遍野,层林尽染;河里满是水,几百人争抢流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只是一个同学和少年,怒放;学者精神,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一新人教版.doc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一新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
一、字词
舸(g):大船,泛指船只。
怅(chàng):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出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
的心情。
oku):指宇宙的广阔。
寥廓(liá
携(xi) 峥嵘(zhngrng):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遒(qiú):强劲有力。
遏:阻止。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
粪土,
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击水:游泳。
苍茫:旷远迷茫。
二、词语辨析
寥廓: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多只天空。
洲:指地名;国内地名特指水中陆地是也用“洲”如橘子洲、株洲等。
三、毛泽东诗词名句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岗山》)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征》)。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共39张ppt)
了解文体
理清作者思路,本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两幅画面,请给每幅画面加标题。 词的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课堂探究一
上片 下片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侧重写眼前之景
感情基调:豪迈
侧重追忆往事,抒情
上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上阕主要描写了: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课前自读检测:3、文学知识
(1)词: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 隋唐 ,盛行于 宋 ,又
叫诗余、长短句、近体乐府、曲子、曲词等。词的特点是,词 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
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 段落多少,可分为 单调 、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 属于 长调 ;分上下阕,为 双调 。按照风格分为豪放派 和 婉约派。
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学习字词 (1)舸(ɡě):大船,词中泛指船只。 (2)寥廓(kuò):宇宙的广阔。 (3)遒(qiú):强劲有力。 (4)峥(zhēnɡ)嵘(rónɡ):不平凡、不寻常。 (5)遏(è):阻止。
课前自读检测:4、字词知识
理解词语
①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②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③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④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⑤挥斥方遒:指的是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象
意
意境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万山
红遍
层林
漫江
看 百舸
鹰
尽染 碧透 争流 击长空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 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项,“挥斥”,在句中的意思是“纵放、奔放”。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跨过鸭绿江》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③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
④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眺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⑤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⑥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使用正确。
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使用正确。
④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⑤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使用正确。
⑥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此处用来形容骏马,适用对象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必修1)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答案】C【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 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答案】A【解析】B“州”应为“洲”;C“苍”应为“沧”;D“竟”应为“竞”。
3. 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答案】A【解析】“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
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A项中“耻”解为“以……为耻”,“远”解为“以……为远”,“草菅”解为“以……为野草”,全属意动用法。
B项中“快”“惊”“动”“丰”“足”全为使动用法。
C项中“风”“云”“狼”“虎”“道”“途”全为名词作状语。
D项中“胫”“翼”“礼”“兵”全为名词作动词。
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答案】C【解析】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
对语文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要选择对的学习方法等。
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1.字词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遏(è)2.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古典诗歌,而其后两篇诗歌都是用白话写成的现代自由诗。
虽然《沁园春·长沙》被列为略读课文,但编者将其放在第一单元之首篇,是有其用意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自由诗比较陌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安排《沁园春·长沙》,编者是要将其与新诗进行比照,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异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故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过渡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
更何况其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由无产阶级掌控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学习这首诗应抓住词中壮景与豪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品析。
同时结合诗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了一些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毕竟还是比较简单浅易。
在他们的心中,古典诗歌还是比较神秘的,对学习创作诗歌更是有为难情绪,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并进而能燃起他们创作诗歌的欲望,学习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练习带感情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2. 体会诗歌通过绘“壮景”叙“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3. 激发创作诗歌的热情,学习创作诗歌4. 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壮景、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2.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创作诗歌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展示自己创作的几首诗歌)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歌《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想必大家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新学习它,来个“老歌新唱”,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希望我今天的课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意。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材内容分析《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文章。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艺术的表现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光辉思想。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天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下:(一)知识、技能与能力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难点: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二、学生特征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同时,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他们能够善于自主探究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及含义;初步理解词作含义。
课中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精讲有关内容和必要的历史知识。
3.作为诗词教学,诵读法是贯穿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预习检测
正音形 n) (1)沁园春( qì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Iiáo)( kuò)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写作思路(结构)是什么? 立—看—怅—问—忆—记
上片主要写景,下片重抒情,烘托写作 背景,渲染气氛。
思考2:作者写景物的手法又有什么 特点?
1、定点换景 2、动静结合 3、对比鲜明 4、注重炼字
(3) 上片最后三句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 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 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 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 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谁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携来百侣曾游。
看
写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 恰同学少年,
革命青年
年轻
有才华 奔放热情 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 | 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 - 忆 挥斥方遒。 - 记事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反动军阀
思考: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 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 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 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 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 散文那样直说。 “到中流击水”初用“向中流击水”二者 有什么差别? “向”表示有搏击浪涛的豪情壮志, “到”表示已经征服了滔滔江水,不仅有豪情 壮志,更体现出了确实征服的英雄气概。
向青春举杯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 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 受,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 命情怀。
沁 园 春 长 沙
一、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 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 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 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 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 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 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 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 头。事后作了此词。
(2)这里诗人都描写了哪些秋景 (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 一般词的上下 阙都有一个领字,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散文:领句)
补充:“意象”,即写进诗歌的,已经融入作 者情感的景、物、人。
课文分析
秋 色 绚 丽
• • • • • • •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自 漫江碧透, 然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景 鱼翔浅底, 物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总结:
1、本词主要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主宰 国家命运、改造旧世界的志向。 2、 体会本词景、情、志的和谐统一,和由 景生情、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抒情方式。
二、典型例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 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 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 叫声?
答: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 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 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 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 “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 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 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 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 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二)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 有定数,字有定声。
(三)词的组成: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 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 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 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 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忧国忧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思考3: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 情感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 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
(二)研读下阙
(1)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领字是? 明确: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忆) (2) 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 万户侯)
角度 景 状态
远 山红 静
近 水绿
仰 俯 鹰击 鱼翔
动
动 动
点--面
思考1:“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
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关。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 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 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 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 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知人论世
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 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 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04年(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 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 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 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一)赏析上片 (1)研读上片,前三句交代了什么?
·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豪迈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 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本词的开头三句,请同学按调整好 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 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