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高热新进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度可疑恶性高热一例课件
症状分析
发热
患者持续高热,体温最 高达到40℃,且使用退 热药物后效果不明显。
肌肉僵硬
患者全身肌肉僵硬,尤 以四肢为甚,导致活动
受限。
呼吸急促
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
30次。
意识障碍
患者表现出意识模糊、 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
至昏迷。
体征分析
01
02
03
04
体温升高
患者体温升高,四肢厥冷。
05 病例总结与启示
病例总结
病史
患者有既往高热病 史,家族中无类似 病例。
诊断
高度怀疑恶性高热 。
患者信息
患者为32岁男性, 因高热、肌肉强直 和呼吸困难入院。
检查结果
肌酸激酶显著升高 ,心电图和胸片检 查异常。
治疗
给予患者及时的药 物和呼吸支持治疗 ,病情得到控制。
对临床的启示
重视家族病史
恶性高热具有家族遗传性 ,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早 期诊断。
分类
恶性高热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 型恶性高热与特定麻醉药物的触发有 关,非典型恶性高热则可能与特定基 因突变有关。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恶性高热的病因是遗传性的,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这些基因与肌肉细胞中 的离子通道功能有关。
病理机制
当麻醉药物与这些异常的离子通道结合时,会触发恶性高热的发生。高代谢状 态、体温升高和肌肉强直是该病的典型病理生理特征。
注意症状
如出现高热、肌肉强直和呼吸困难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关注患者症状
对于有高热、肌肉强直和 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 应警惕恶性高热的可能性 。
恶性高热新进展ppt课件
11
3.4 微创代谢试验(MIMT) 为降低CHCT试验存在创伤以及术后感染、出血等风险,Schuster等设计了MIMT。 将特制半透膜微透析探头置入股外侧肌,经林格氏液1μL/min平衡灌流15min,向肌肉组织
中注射4%氟烷大豆油溶液或80mmol/L咖啡因溶液200μL,15min后,收集透析液测 定其乳酸浓度,若乳酸浓度大于2.8mmol/L(氟烷)或1.6mmol/L(咖啡因),即为 阳性。 与CHCT比较,MIMT创伤明显减轻,且微量氟烷和咖啡因局部注射也不构成诱发MH发作的危险, 但该试验尚未经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评估,目前尚不能替代CHCT 作为MH 的常规检测手段。
能迅速使患者脱离接触吸入麻醉药,采用无重复吸入装置可能更为恰当。 此外,有研究认为,在呼吸回路中接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可以在2 min 内将吸入麻醉药基本清除干
净。
13
4.2 丹曲林(Dantrolene)治疗 丹曲林是特异性RYR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公认的治疗MH 发作的特效药,它能够关闭RYR1 受体的异常开放,迅速减少肌浆网释放Ca2+,从而终止MH发作。 推荐首次剂量2mg/kg用蒸馏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每5分钟可重复,直至临床症状缓解,总量最高
5
1 发病机制
1.3 基因机制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 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 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 (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显子。
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已有超过3 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 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 1、2、3区(即所 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 病例中检测到了 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 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决定 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第1 0 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 (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 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
3.4 微创代谢试验(MIMT) 为降低CHCT试验存在创伤以及术后感染、出血等风险,Schuster等设计了MIMT。 将特制半透膜微透析探头置入股外侧肌,经林格氏液1μL/min平衡灌流15min,向肌肉组织
中注射4%氟烷大豆油溶液或80mmol/L咖啡因溶液200μL,15min后,收集透析液测 定其乳酸浓度,若乳酸浓度大于2.8mmol/L(氟烷)或1.6mmol/L(咖啡因),即为 阳性。 与CHCT比较,MIMT创伤明显减轻,且微量氟烷和咖啡因局部注射也不构成诱发MH发作的危险, 但该试验尚未经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评估,目前尚不能替代CHCT 作为MH 的常规检测手段。
能迅速使患者脱离接触吸入麻醉药,采用无重复吸入装置可能更为恰当。 此外,有研究认为,在呼吸回路中接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可以在2 min 内将吸入麻醉药基本清除干
净。
13
4.2 丹曲林(Dantrolene)治疗 丹曲林是特异性RYR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公认的治疗MH 发作的特效药,它能够关闭RYR1 受体的异常开放,迅速减少肌浆网释放Ca2+,从而终止MH发作。 推荐首次剂量2mg/kg用蒸馏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每5分钟可重复,直至临床症状缓解,总量最高
5
1 发病机制
1.3 基因机制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 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 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 (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显子。
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已有超过3 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 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 1、2、3区(即所 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 病例中检测到了 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 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决定 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第1 0 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 (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 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
最新一例“恶性高热”病 例 报 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麻醉科教学讲义ppt
23:05 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病 理结果
病理结果
可见肌细胞变形、肿胀及部分溶解
思考
1.如何预防或筛查MH? 2.我省未常备“丹曲林”,一旦发生MH,无计可施? 3.如何建立有效的救治流程? 4.是否有快速诊断的金标准?
THANKS! Thanks !
第二章 清热药
【含义】
▪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程中,疾病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
卫气营血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 其中,卫分证代表着温热病的初期,邪在
肌表的证候,不属于里热证的范畴。
▪ ③里热证:包括气、营、血分证,各脏腑
热证,虚热证(即除表热证以外的一切热 证)。
【配伍】
▪ 1.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清热不及芦根,生津较优。
▪ 2.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 3.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 与金银花、白芷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 良方》)。
▪ ※ ①本品为栝楼(瓜蒌)的根,又名“瓜蒌根”。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
▪ 2.各脏腑热证:
如肺热咳喘,胃热炽盛之牙龈肿痛,心火 亢盛之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肝火上炎之 目赤肿痛等。
鉴别用药
※石 膏 Shigao
※知 母 Zhimu
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证,如白虎汤(《伤
寒论》)。
1.力强,味辛能解肌透热,长于“清 1.质地滋润多汁,长于“清润”,
称为清热药。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清虚
热。
【主治】
▪ 里热证(外无表邪,内无积滞,纯属火热
病 理结果
病理结果
可见肌细胞变形、肿胀及部分溶解
思考
1.如何预防或筛查MH? 2.我省未常备“丹曲林”,一旦发生MH,无计可施? 3.如何建立有效的救治流程? 4.是否有快速诊断的金标准?
THANKS! Thanks !
第二章 清热药
【含义】
▪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程中,疾病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
卫气营血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 其中,卫分证代表着温热病的初期,邪在
肌表的证候,不属于里热证的范畴。
▪ ③里热证:包括气、营、血分证,各脏腑
热证,虚热证(即除表热证以外的一切热 证)。
【配伍】
▪ 1.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清热不及芦根,生津较优。
▪ 2.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 3.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 与金银花、白芷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 良方》)。
▪ ※ ①本品为栝楼(瓜蒌)的根,又名“瓜蒌根”。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
▪ 2.各脏腑热证:
如肺热咳喘,胃热炽盛之牙龈肿痛,心火 亢盛之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肝火上炎之 目赤肿痛等。
鉴别用药
※石 膏 Shigao
※知 母 Zhimu
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证,如白虎汤(《伤
寒论》)。
1.力强,味辛能解肌透热,长于“清 1.质地滋润多汁,长于“清润”,
称为清热药。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清虚
热。
【主治】
▪ 里热证(外无表邪,内无积滞,纯属火热
《恶性高热》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恶性高热。
临床表现
1 高热
体温显著升高。
2 寒战
感觉寒冷,发生不自主 的肌肉抖动。
3 头痛
剧烈头痛可能是恶性高 热的和精 神疲劳。
5 意识障碍
有时会出现意识不清、 混乱甚至昏迷的状况。
6 心率加快
心脏跳动加速,可能由 于发热和疾病的影响。
7 呼吸急促
频繁的呼吸,可能是机 体对疾病的反应。
8 腹痛
可能伴随着肠胃不适、 腹部疼痛。
9 种痘
一些恶性高热患者可在 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疱疹。
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血常规
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以评估炎症反应和其 他异常。
CRP
测量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指标,可提示 炎症程度。
《恶性高热》PPT课件
恶性高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显示出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了解疾病的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
病因
感染
感染是引发恶性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 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发。
肿瘤
某些肿瘤可能引起恶性高热,如淋巴瘤、白 血病等。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肿瘤治疗
4
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针对肿瘤引起的恶性高热进行相应的
治疗,如手术、化疗等。
5
药物治疗
如果恶性高热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 的,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预防
1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常换洗 衣物等。
2 避免接触感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 感染的人或物品。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恶性高热。
临床表现
1 高热
体温显著升高。
2 寒战
感觉寒冷,发生不自主 的肌肉抖动。
3 头痛
剧烈头痛可能是恶性高 热的和精 神疲劳。
5 意识障碍
有时会出现意识不清、 混乱甚至昏迷的状况。
6 心率加快
心脏跳动加速,可能由 于发热和疾病的影响。
7 呼吸急促
频繁的呼吸,可能是机 体对疾病的反应。
8 腹痛
可能伴随着肠胃不适、 腹部疼痛。
9 种痘
一些恶性高热患者可在 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疱疹。
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血常规
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以评估炎症反应和其 他异常。
CRP
测量血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指标,可提示 炎症程度。
《恶性高热》PPT课件
恶性高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显示出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了解疾病的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
病因
感染
感染是引发恶性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 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发。
肿瘤
某些肿瘤可能引起恶性高热,如淋巴瘤、白 血病等。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肿瘤治疗
4
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针对肿瘤引起的恶性高热进行相应的
治疗,如手术、化疗等。
5
药物治疗
如果恶性高热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 的,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预防
1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常换洗 衣物等。
2 避免接触感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 感染的人或物品。
恶性高热识别与防治护理课件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特殊药物诊断试验结果进行综 合评估。
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药物诊断试验等步 骤。
03
恶性高热的防治
预防措施
普及恶性高热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恶性高热 的认识和警惕性。
术前筛查
对拟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恶性高热筛查 ,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及用药史等 。
恶性高热的病因
遗传因素
恶性高热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 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导致肌肉细胞 对麻醉药物的异常反应。
麻醉药物触发
某些麻醉药物如挥发性麻醉剂和琥珀 酰胆碱等,可能触发恶性高热的发生 。
恶性高热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恶性高热的发病率较低, 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五万 分之一。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可在任何年龄段 ,但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
讨论
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症状与普通高热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高热、肌肉强直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恶性高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 惕性。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传 教育,提高其对该病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预防口腔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给患 者口腔护理。
05
恶性高热病例分享与 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张某,男性,28岁,因高热、肌肉强直等症状入院,经检查确诊为恶性高热 。
病例二
患者李某,女性,45岁,因不明原因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紧急入院,后确诊为 恶性高热。
病例分析与讨论
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药物诊断试验等步 骤。
03
恶性高热的防治
预防措施
普及恶性高热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恶性高热 的认识和警惕性。
术前筛查
对拟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恶性高热筛查 ,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及用药史等 。
恶性高热的病因
遗传因素
恶性高热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 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导致肌肉细胞 对麻醉药物的异常反应。
麻醉药物触发
某些麻醉药物如挥发性麻醉剂和琥珀 酰胆碱等,可能触发恶性高热的发生 。
恶性高热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恶性高热的发病率较低, 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五万 分之一。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可在任何年龄段 ,但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
讨论
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症状与普通高热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高热、肌肉强直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恶性高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 惕性。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传 教育,提高其对该病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预防口腔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给患 者口腔护理。
05
恶性高热病例分享与 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张某,男性,28岁,因高热、肌肉强直等症状入院,经检查确诊为恶性高热 。
病例二
患者李某,女性,45岁,因不明原因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紧急入院,后确诊为 恶性高热。
病例分析与讨论
恶性高热的术前预测及其防治课件
例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01
02
03
0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 手术室、病房等场所的清洁卫
生。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范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 ,提高其感染防范意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 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术后感染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恶性高热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也 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在病例三中,患者确诊为恶性高热后,医生 根据病情采用了药物治疗(如丹曲林钠等) 和其他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等)的综合治
疗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情。
病例四:成功治愈恶性高热的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成功治愈恶性高热需要多学科协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 时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僵硬、强直或痉挛,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 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高热的流行病学特点
恶性高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低。然而, 由于其致死率高,且易被误诊为术后高热或其他疾病,因 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引起重视。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使用骨骼肌松弛剂进行手术时,患 者可能会出现恶性高热症状。此外,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易 发生恶性高热,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及家族应加强监测和预 防措施。
恶性高热的术前预测及其防治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恶性高热概述 • 术前预测 • 术前防治措施 • 恶性高热的治疗 • 恶性高热的预防 • 恶性高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HAPTER
恶性高热概述
定义与分类
恶性高热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编码骨骼肌细 胞肌质网钙离子释放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以高代谢、高体 温、骨骼肌强直或(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01
02
03
0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 手术室、病房等场所的清洁卫
生。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范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 ,提高其感染防范意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 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术后感染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恶性高热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也 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详细描述
在病例三中,患者确诊为恶性高热后,医生 根据病情采用了药物治疗(如丹曲林钠等) 和其他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等)的综合治
疗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病情。
病例四:成功治愈恶性高热的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成功治愈恶性高热需要多学科协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 时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僵硬、强直或痉挛,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 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高热的流行病学特点
恶性高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低。然而, 由于其致死率高,且易被误诊为术后高热或其他疾病,因 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引起重视。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使用骨骼肌松弛剂进行手术时,患 者可能会出现恶性高热症状。此外,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易 发生恶性高热,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及家族应加强监测和预 防措施。
恶性高热的术前预测及其防治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恶性高热概述 • 术前预测 • 术前防治措施 • 恶性高热的治疗 • 恶性高热的预防 • 恶性高热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HAPTER
恶性高热概述
定义与分类
恶性高热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编码骨骼肌细 胞肌质网钙离子释放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以高代谢、高体 温、骨骼肌强直或(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缩短MH 发作时间。 • 此外,仅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了咬肌痉挛症状,而且这部分患者多数使用了琥珀酰胆碱。 • 此外,MH虽然是一种常染色体连锁的显性遗传病,但其发作情况似乎还受到其他多种条件影响。研究
表明,大约有半数的MH 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基因突变,同时有报告显示并非每一次接触触发药物, 均导致MH发作。
倾向。 • 但是,MH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一规律可循,在药物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均存
在相当大的变异。 • 近期,美国MH协会和欧洲MH 协作组对登记在案的共计677例MH病例的总结表明,超过半数的
MH 病例由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共同触发。 • 单纯由吸入麻醉药所诱发者占20%~40%。 • 而单纯由琥珀酰胆碱诱发者仅有10余例。 • 在吸入麻醉药中,接触氟烷后发作最快,其后依次是七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复合使用琥珀酰胆碱可
呼吸性酸中毒 PetCO2>55mm Hg(控制呼吸) 15 PaCO2>60mm Hg(控制呼吸) 15 PetCO2>60mm Hg(自主呼吸) 15 PaCO2>65mm Hg(自主呼吸) 15 高碳酸血症15 呼吸急促10
1 发病机制
• 1.3 基因机制 •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 • 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 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 • (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
显子。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 已有超过3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 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 1、2、 3区(即所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 病 例中检测到了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 (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 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 决定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 第1 0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 • (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 • 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
3诊 断
• 3.1 临床诊断标准 •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氟烷收缩实验、咖啡因收缩实验和基因检测来对MH 进行诊断。 •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北美和欧洲采用的Clinical高热评分(CGS)。 • 它根据性质将临床表现分为七大类,分别计分,每一大类仅计一个最高分。 • 总计分在50分以上,临床可基本确诊为MH。 • 35~50分,MH 可能性很大。 • 20~<35分MH可能性较大。
Clinical高热评分(C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肌强直 全身肌肉强直15 咬肌痉挛15
肌肉破坏 肌酸激酶大于20 000U/L(使用琥珀胆碱)15 肌酸激酶大于20 000U/L(吸入麻醉药) 15 咖啡色尿10 尿肌红蛋白大于60μg/L 5 血清肌红蛋白大于170μg/L 5 血K+>6mmol/L(除外肾衰) 3
1 发病机制
• 1.2 分子机制 • (1)以兰尼定受体1(RYR1))最为重要。 • RYR受体为Ca2+ 释放通道,大体上分为1、2、3型,分别位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
MH患者由于RYR1受体功能缺陷,在敏感药物触发下通道持续开放,大量Ca2+ 从肌浆网中 流出,远远超过肌浆网上Ca2+ 泵的回收能力,导致肌纤维持续强烈收缩 • (2)与MH发作有关的大分子物质是二氢吡啶类Ca2+ 通道(DHPR)。 • DHPR位于肌肉细胞横管膜上,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通道,与RYR1在空间和功能上存在紧密联系。 在肌膜发生去极化时,跨膜电位迅速传导至横管膜,兴奋DHPR并最终引起RYR1受体开放,C a2+从肌浆网流出。 • 目前认为,50%~70%的MH 是由RYR1和DHPR受体所介导的。 • (3)肌肉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被认为可能与琥珀胆碱触发的MH发作有关。 • nAChR为由5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蛋白,允许K+、Na+、Ca2+ 等多种阳离子通过。 • 在已有的文献报告中,单独由琥珀胆碱诱发的MH 病例非常罕见,更多情况下,其可能通过兴奋n AChR,降低MH 发作阈值而起作用。
利尿、碱化尿液 血透
1 发病机制
• 1.1 病理、生理机制 • 目前公认,MH属于肌肉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机制为在特异性药物触发下,骨骼肌细
胞质中Ca2+浓度失控性升高,触发肌纤维持续强直性收缩,并随之出现产热量大量增 加、组织缺氧、酸中毒及肌肉细胞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功能崩溃等表现。 • 细胞质中Ca2+ 主要来源于肌浆网,系由于离子通道缺陷导致大量Ca2+ 从肌浆网 释放所致。 • 此外,钙池操纵的细胞外Ca2+ 内流也可能参与了MH 的发作。有研究证实,MH患 者在疾病非发作期,其骨骼肌细胞质中Ca2+ 水平也高于正常人,这可能暗示MH患者 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较高的Ca2+ 跨膜背景流动。
恶性高热新进展 ppt课件
• 恶性高热(MH)
•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 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 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 0。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
• 本文就MH 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2 临床表现
• MH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紧两高”,即肌肉强直、体温升高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升高。 • 肌肉紧张可表现为咬肌或全身肌肉紧张,可呈现典型的“铁板样”骨骼肌痉挛。 • 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至42℃以上, • PetCO2可达100mmHg以上。 • 循环系统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发绀等,晚期可表现为循环崩溃和心搏骤停。 • 辅助检查可发现高血K+、酸中毒、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酶谱等明显改变,早期即可出现DIC
表明,大约有半数的MH 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基因突变,同时有报告显示并非每一次接触触发药物, 均导致MH发作。
倾向。 • 但是,MH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一规律可循,在药物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均存
在相当大的变异。 • 近期,美国MH协会和欧洲MH 协作组对登记在案的共计677例MH病例的总结表明,超过半数的
MH 病例由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共同触发。 • 单纯由吸入麻醉药所诱发者占20%~40%。 • 而单纯由琥珀酰胆碱诱发者仅有10余例。 • 在吸入麻醉药中,接触氟烷后发作最快,其后依次是七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复合使用琥珀酰胆碱可
呼吸性酸中毒 PetCO2>55mm Hg(控制呼吸) 15 PaCO2>60mm Hg(控制呼吸) 15 PetCO2>60mm Hg(自主呼吸) 15 PaCO2>65mm Hg(自主呼吸) 15 高碳酸血症15 呼吸急促10
1 发病机制
• 1.3 基因机制 •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 • 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 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 • (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
显子。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 已有超过3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 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 1、2、 3区(即所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 病 例中检测到了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 (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 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 决定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 第1 0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 • (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 • 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
3诊 断
• 3.1 临床诊断标准 •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氟烷收缩实验、咖啡因收缩实验和基因检测来对MH 进行诊断。 •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北美和欧洲采用的Clinical高热评分(CGS)。 • 它根据性质将临床表现分为七大类,分别计分,每一大类仅计一个最高分。 • 总计分在50分以上,临床可基本确诊为MH。 • 35~50分,MH 可能性很大。 • 20~<35分MH可能性较大。
Clinical高热评分(C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肌强直 全身肌肉强直15 咬肌痉挛15
肌肉破坏 肌酸激酶大于20 000U/L(使用琥珀胆碱)15 肌酸激酶大于20 000U/L(吸入麻醉药) 15 咖啡色尿10 尿肌红蛋白大于60μg/L 5 血清肌红蛋白大于170μg/L 5 血K+>6mmol/L(除外肾衰) 3
1 发病机制
• 1.2 分子机制 • (1)以兰尼定受体1(RYR1))最为重要。 • RYR受体为Ca2+ 释放通道,大体上分为1、2、3型,分别位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
MH患者由于RYR1受体功能缺陷,在敏感药物触发下通道持续开放,大量Ca2+ 从肌浆网中 流出,远远超过肌浆网上Ca2+ 泵的回收能力,导致肌纤维持续强烈收缩 • (2)与MH发作有关的大分子物质是二氢吡啶类Ca2+ 通道(DHPR)。 • DHPR位于肌肉细胞横管膜上,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通道,与RYR1在空间和功能上存在紧密联系。 在肌膜发生去极化时,跨膜电位迅速传导至横管膜,兴奋DHPR并最终引起RYR1受体开放,C a2+从肌浆网流出。 • 目前认为,50%~70%的MH 是由RYR1和DHPR受体所介导的。 • (3)肌肉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被认为可能与琥珀胆碱触发的MH发作有关。 • nAChR为由5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蛋白,允许K+、Na+、Ca2+ 等多种阳离子通过。 • 在已有的文献报告中,单独由琥珀胆碱诱发的MH 病例非常罕见,更多情况下,其可能通过兴奋n AChR,降低MH 发作阈值而起作用。
利尿、碱化尿液 血透
1 发病机制
• 1.1 病理、生理机制 • 目前公认,MH属于肌肉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机制为在特异性药物触发下,骨骼肌细
胞质中Ca2+浓度失控性升高,触发肌纤维持续强直性收缩,并随之出现产热量大量增 加、组织缺氧、酸中毒及肌肉细胞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功能崩溃等表现。 • 细胞质中Ca2+ 主要来源于肌浆网,系由于离子通道缺陷导致大量Ca2+ 从肌浆网 释放所致。 • 此外,钙池操纵的细胞外Ca2+ 内流也可能参与了MH 的发作。有研究证实,MH患 者在疾病非发作期,其骨骼肌细胞质中Ca2+ 水平也高于正常人,这可能暗示MH患者 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较高的Ca2+ 跨膜背景流动。
恶性高热新进展 ppt课件
• 恶性高热(MH)
•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 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 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 0。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
• 本文就MH 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2 临床表现
• MH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紧两高”,即肌肉强直、体温升高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升高。 • 肌肉紧张可表现为咬肌或全身肌肉紧张,可呈现典型的“铁板样”骨骼肌痉挛。 • 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至42℃以上, • PetCO2可达100mmHg以上。 • 循环系统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发绀等,晚期可表现为循环崩溃和心搏骤停。 • 辅助检查可发现高血K+、酸中毒、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酶谱等明显改变,早期即可出现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