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汇编

合集下载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以西递、宏村为例【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

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1.引言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

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

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

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

徽州古村落地图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

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

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

古建:民居的布局

古建:民居的布局

古建:民居的布局欢迎投稿留言交流明清徽州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以外部黑白灰基调,内部木材、砖石自然色泽,构成了简约朴素的色彩环境。

诗意婉约的粉墙黛瓦,雕琢精美的门窗梁枋,装有日月的天井院落,组成了一幅清秀的写意水墨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为合院式民居,徽州民居整体上形态方正,规整有序。

平面布局以“进”为基本单元,进门为前厅,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及厢房,沿纵向轴线延伸。

徽州民居以二进较为普遍,较大的有三进、四进甚至更多。

徽州人注重传统家庭伦理,民居空间分配体现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原则。

总体来看,徽州民居是以天井为核心,按规模、地形、功能灵活布局的院落组合。

民居布局形式“凹”字形,三合院式,又称三间式,是徽州民居中最为经济的一种。

多为一进的两层住宅,天井位于中央,楼下明间作客厅,楼上明间为供奉祖先神位的祖堂。

两侧厢房可作卧室。

天井两侧是廊庑,楼梯设在一侧廊庑内。

“凹”字形平面布局示意图“回”字形,又称“口”字形。

四合院式,三间两进,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楼上明间为正间,两侧厢房是卧室;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楼上明间一般作为祖堂。

“回”字形平面布局示意图“H”形,前后两个三合院背向型。

三间两进,前后沿高墙边各有一天井。

这种住宅没有门厅,正堂往往分为两个厅堂,两厅合用一个屋脊,俗称“一脊翻两堂”。

“H”形平面布局示意图“日”字形,三间三进。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各有一天井,各进之间两边有廊庑相连。

祖堂一般设在最后一进厅堂中。

“日”字形平面布局示意图清·冯仁镜宅在新馆四楼“徽州古建筑”展厅中,有一座整体搬迁、异地复建的古民居——清·冯仁镜宅,原建在歙县霞坑镇鸿飞村,两进三开间,当地人称作“花厅”,以天井为中心,平面布局呈“回”字形。

这座宅子结构精致、形制规范,堪称徽州古民居中的“小户型精品”。

徽州古民居,“无宅不雕花”,这座宅子里到处可见精美的木雕装饰,梁枋、撑拱、雀替等处均有,木雕有八仙人物、戏曲故事等,图案造型千姿百态,可谓名副其实的“雕梁画栋”,使素雅的民宅内意趣盎然,反映了徽州人的精致生活。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

徽州建筑调研报告标题:徽州建筑调研报告引言: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徽州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及挑战,并探讨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一、徽州建筑特点:徽州建筑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居为主,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建筑结构独特:徽派建筑注重布局对称、五进院落,多为单进四合院,器物的常用材料是青砖、灰瓦和木材。

房屋采用木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房屋坚固耐用,并能有效抵御火灾的侵袭。

2. 装饰精美:徽派建筑装饰独特,以雕刻为主。

门、窗、梁、柱、檐等都精细雕刻,花纹繁复而精巧,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空间布局合理:徽派建筑强调空间的使用与私密性。

有前后大院的分割,分为内外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各自的功能,如前院用作迎宾和商业活动,后院用作居住和家庭祭祀。

二、保护现状及挑战:徽州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

然而,仍然面临以下挑战:1. 建筑物老化:受到环境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徽派建筑中许多建筑物已有几百年历史,损坏严重且亟待修复。

2. 土地利用与开发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徽州地区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对徽派建筑修复、拆迁以及新建等问题的思考和权衡。

3. 传统手工艺人才匮乏:徽州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需要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人员,但这一人才队伍正逐渐消失,难以传承。

三、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徽派建筑的特点和精髓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1. 尊重传统:现代建筑可以从徽派建筑中吸取灵感,保持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2. 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徽派建筑充分发挥了当地环境的特色,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的需求,现代建筑应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实现与当地的和谐共存。

3. 传承与创新:徽派建筑通过创新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应注重创新,同时传承和尊重传统建筑文化。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营建经验研究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营建经验研究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营建经验研究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营建经验研究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其中徽州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徽州村落的空间格局是通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不仅展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对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营建经验。

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街巷、民居、坊门和宗祠。

街巷是徽州村落的主体,通常分为南北两条主街,中间是东西向的横街,形成了“人”字形的布局,构成了整个村落的骨架。

街巷两旁是民居,房屋的朝向严格按照风水和家族的地位进行规划,形成了新月形的排列。

坊门是村落的入口,通常以牌坊或山门的形式存在,起到了限制车辆进入的作用,也标志着村落的边界。

宗祠是徽州人的信仰中心,它们在村落的核心位置,以庙宇的形式存在,承载着对祖先的崇拜和纪念。

二、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特点1. 基于地形的布局徽州村落的空间布局通常与周围的地形相配合。

山地地形常常用以保护村落,形成了安全感和独特的景观效果。

水资源的利用也是徽州村落的特点之一,许多村落建在水旁,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并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景。

2. 基于家族的规划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往往是由一个个大家族来规划和建设的。

每个大家族的地位和财富决定了他们在村落中的地位和住宅的位置。

这种规划方式既体现了家族秩序和约束,又凸显了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3. 艺术与功能的结合徽州传统村落的建筑艺术与功能紧密结合,无论是居民住宅还是宗祠,都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居民住宅通常采用木结构的建筑,既美观又耐用。

宗祠则以雄伟壮观而富有装饰性的建筑为特点,不仅供奉神明,还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

三、徽州传统村落的营建经验1. 人本设计徽州传统村落的布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人的生活习惯。

在设计中考虑到通风、采光和景观,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了舒适和美丽的居住环境。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徽州民居建筑特点研究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道县,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

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徽州民居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建筑风格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它的屋顶与墙体。

它的屋顶通常是由两条坡走向的,这种形式叫做悬山式屋顶。

悬山式屋顶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但在徽州却是常见的。

徽州民居的墙体采用干挂砖墙面,这种方式通常是先在砖墙上打上一层石灰,然后再用砖头覆盖整个墙面。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潮气侵入房间内部。

空间布局徽州民居的空间布局采用了排屋的建筑形式。

这种方式将多个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庭院空间。

在徽州的民居中,庭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庭院通常会有半封闭的设计,这样可以保护住户的隐私。

徽州民居的庭院设计也体现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庭院中通常有一些石灵墙和水池,还有一些长凳和椅子,这些都能增加庭院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度。

建筑材料徽州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木结构和石材。

在庭院中,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石灵墙,这些也是徽州历史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材料之一。

另外徽州民居的木结构也非常漂亮,却也非常实用。

徽州建筑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耐用性、保温性和防震性等等。

这些特点为徽州的民居带来了长期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为之后的建筑者提供了很好的建筑样本。

结论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保护。

无论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或者建筑材料,都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的智慧和理念。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今后的生活中好好享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价值。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及建筑特色

落 风景 最美 、最具 不 同风 格 特色 的 地 方,甚至 成 一 座村 落 的重 要 标 志 。例 如 ,歙 县 溪 西 南 村 的 村 口 有 一 路 亭 — — 绿 绕 亭 ,位 于 荷 花池 边及 道 路入 口 处 ,它 既起 着 入 口导 向 的识 别 标志 作 用, 又 具有 点缀 池 面景 点 的 妙处 ,并 且 与 环境 结 合的 非 常紧 密 。亭 子 临 水 一 侧 设 有 飞 来 椅 ,供 路 人 休 息 、欣 赏 荷 花 池 景 色 。路 亭 比 例 匀 称 ,屋 面 为 两 坡 顶 ,在 山 尖 处 各 设 一 小 坡 顶 ,既 是 飞 来 椅 的
1.徽 州 传 统 民 居 的 环 境 布 居 由 传 统 民 居 集 聚 而 成 的 徽 州 村 落 ,绝 大 部 分 融 合 在 山 光 水 色 之 间 。 或 背 山 临 水 ,或 依 山 跨 水 ,或 枕 山 面 水 。 比 如 ,黟 县 的 西 递 溪 水 穿 村 而 过 ;黟 县 的 屏 山 ,休 宁 的 临 溪 ,溪 水 傍 村 而 过 ; 又 如 ,黟 县 的 碧 山 ,歙 县 的 潜 口 ,村 落 附 近 有 较 大 溪 水 ,或 小 涧 连与村落,等等。这种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小气 候 。 背 山 屏 挡 冬 季 北 向 寒 风 ,面 水 迎 来 南 向 季 风 。 村 落 一 般 都 是座落在山水之间的缓坡上,随着地形与道路方向逐步延伸, 房 屋 高 低 错 落 ,形 成 富 有 节 奏 变 化 的 院 落 组 合 。 另 外 ,缓 坡 还 能 避 免 淹 涝 之 灾 和 保 持 水 土 。 徽 州 传 统 村 落 总 体 来 看 ,都 是 山 峦 为 溪 水 的 骨 架 ,溪 水 是 村 落 的 血 脉 。 房 屋 群 落 与 周 围 环 境 巧 妙 结 合 ,村 落 顺 溪 水 走 向 展 开 ,形 成 了 优 美 的 村 镇 风 貌 。 由 于 徽 州 地 少 ,大 部 分 徽 民 经 商 ,村 镇 沿 河 溪 ,既 方 便 交 通 运 输 ,又 有 利 于 贸 易 集 散 ;另 外 徽 州 民 居 为 木 结 构 ,街 巷 庭 院 中 溪 水 对 于 居 民 生 活 用 水 、防 火 用 水 均 很 重 要 。 在 徽 州 地 区 一 些 大 的 居 住 群 体 所 组 成 的 集 镇 ,往 往 有 一 条 比 较 热 闹 的 商 业 街 道 ,街 的 两 侧 分 布 着 商 店 、茶 馆 、饭 铺 等 。 街 巷 端 头 一 般 设 券 门 、矮 墙 或 漏 花 墙 ,这 样 既 分 割 和 丰 富 了 狭 长 的街巷空间,又加强了建筑群的整体性,使环境充满生活气 息 。 村 内 大 街 小 巷 皆 以 青 石 、麻 石 等 石 材 铺 路 ,这 种 石 板 路 使 得多雨之地的徽州村镇不受泥泞之苦。 徽州村落建筑密度很高。因当时交通不发达,主要靠抬 轿 、推 轮 车 、骑 马 等 ,无 大 型 交 通 工 具 ,因 此 ,民 居 组 群 间 的 巷 道 一 般 是 曲 折 幽 深 ,宽 度 仅 达 建 筑 层 高 的 五 分 之 一 左 右 ,显 得 异 常 宁 静 ,生 活 气 息 很 浓 。 这 种 布 局 在 当 时 有 不 少 优 点 :1,幽 深 的 巷 道 在 夏 季 可 避 免 炎 热 阳 光 直 射 ,比 较 阴 凉 。 2,由 于 地 皮 紧 张 ,建 筑 布 局 比 较 紧 凑 ,能 节 省 地 皮 。 但 也 有 许 多 弊 端 ,民 居 之 间 间 距 太 小 ,冬 季 日 照 条 件 差 ,不 利 于 防 火 ,车 马 难 以 入 内 等 。 村头 ,是徽 州 村落 环 境景 观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是 民居 村 落 的入 口和 前 奏。村 头作 为 村落 与 外界 的 过渡 ,一般 利 用不 同 的 山势 、溪 流、湖 塘等 配置 以牌 楼 、亭 榭、桥梁 等 标志 性 建筑 物 作 为空 间环 境 的 界定 ,徽 州 人 也称 村 头为 “水口 ”,这 些 地段 是 村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徽派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徽州、绩溪、歙县和浙西地区都有分布。

徽州的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中的天井合称“徽州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徽州三雕”,马头墙是徽州的标志性特色。

本期推送就带大家一睹徽州建筑风采。

“徽之为郡,于山岭川谷崎岖之地”,北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徽派古建需要具备通风、隔热、遮阳、避雨、防潮等功能。

此外,由于所处地区山峦叠嶂、气脉雄厚,水清澈明丽,以奇峰、怪石、清溪、流泉、飞瀑、古树、云雾称绝,因此,徽派古建也突出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关系,印证了“无山水不成居”的说法。

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同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

1四水归堂在自然风光基础上,加上明清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反哺,使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徽州村落的格局强调易经的阴阳调和和八卦理念,而不同于一般山地不规则的布局。

徽派古建筑结构上多为进院落式,一般为坐北朝南倚山面水的三进院式(也有五进院式,如徽州区西溪南镇的“老屋阁”古建)。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设置长方形状的“天井”采光、通风、排水,此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

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

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

徽州人也有大家族敬宗收族的传统,成了家一般不另立门户。

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

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

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还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1 建筑历史与特色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1 历史渊源徽州民居古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东晋,盛极于明清。

徽州民居古建筑装饰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丰富,蕴含着徽州社会文化、宗法礼制、政治经济等时代征展现了建筑的风水理念,艺术情趣和生活追求等深层文化。

徽派建筑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它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县,即今黄山市的三区四县、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宣州市的绩溪。

作为古徽州府府治的歙县,是徽派建筑(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最集中的地区。

作为设计和施工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和江西的景德镇等地。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体现是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宏村徽派建筑的典范与传统村落

宏村徽派建筑的典范与传统村落

宏村徽派建筑的典范与传统村落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

宏村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而闻名于世,这些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展示了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和优雅魅力。

一、宏村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宏村建于南宋宝祐年间,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它坐落在九华山脚下,四周环山,背靠天目湖,地处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

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宏村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的精华,形成独特的风格。

而宏村的徽派建筑则是徽派建筑中的典范。

1. 外观庄严宏伟宏村的徽派建筑外观庄严宏伟,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

建筑多为青砖灰瓦,布局规整,屋顶翘起,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装饰精美繁复,彰显出古时徽商的富有与地位。

2. 空间布局合理宏村的徽派建筑在空间布局上非常讲究,注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一进大门就是开阔的天井,四周是门厅和厢房,中轴线上是正厅,后面是祠堂和花园。

整个建筑群体的布局合理,体现了徽派建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 雕刻工艺精湛徽派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尤其擅长雕刻工艺。

而宏村的徽派建筑则将雕刻工艺发挥到了极致,门窗、梁柱上的雕刻精美细腻,图案繁复而不失精致,彰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三、宏村的传统村落风貌除了徽派建筑的典范,宏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村落的特色,展示了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生活与风貌。

1. 街巷依旧宏村的街巷依旧保留着古代的特点,呈现出悠久的历史风貌。

街道宽敞整洁,两旁是古老的建筑,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古代。

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村落的宁静与美好。

2. 内外交融宏村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和谐、平衡的景观。

古建筑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花草树木点缀其中,营造出一种宜人的居住氛围。

这种内外交融的布局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生态观念。

3. 传统文化的传承宏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这里传承着丰富的徽文化和徽商文化,使整个村落更加独具魅力。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徽州古民居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是中国安徽南部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其古民居建筑几乎遍布全境,被誉为“淮南古建筑之长”。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天井式”建筑布局。

每个居室都有一个结构完备的天井,天井由四面楼房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开阔的庭院。

这种建筑风格不光是因为徽州地形陡峭、建筑面积较小的特殊环境所造成的,更是徽州人崇尚自然、尊重严格布局式建筑原则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二是“通坑式”建筑结构。

从大门进入,一条蜿蜒的“通坑”道路贯穿了整个院落,从而使各个房间之间互相连通。

这不光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还是为徽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三是楼、阁、轮、堡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楼房外墙有雕刻精美的木质花草图案,飞檐斗拱几何菱形装饰面饰丰富,地下一层常用作仓库、厨房和牲畜等存放,二层以上是起居之所,俱备客厅、卧室、书房、内外楼廊。

整个房屋结构因自身重心而各层平衡稳定,雨水侵渗良好。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四是富丽堂皇的内部装修。

居室的内部装修不仅风格独特,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常见的有“千层式”梁架、层垛灰、砖雕、木雕、砖雕、景泰蓝等。

这些元素的精湛运用,使徽州古民居的内部空间显得更为优美、富丽堂皇。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五是重视宜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

徽州建筑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体现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兼俱优良的通风、采光、隔音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形成了一种具有徽州特色的宜居环境。

这种环境因素的考虑和融入是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得以继承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学的珍品。

其代表了徽州人的宽容、博爱、创新进取的精神,气魄恢宏、富丽堂皇的文化艺术内涵,为世人所推崇和追捧。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也为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时代提供了自身文化本土化和人类多元文化的一个范本。

徽州古村落介绍

徽州古村落介绍

徽州古村落介绍徽州古村落是指分布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的一系列古老村落。

这些村落保存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被誉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宝。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徽州古村落。

1. 西递古村落西递古村落位于黄山市的西北部,是徽州古村落中最著名的之一。

这里有着典型的徽州民居建筑,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

古老的街巷、青石板路、古井、古树以及众多的古民居构成了西递古村落独特的风貌。

其中最有名的建筑是众多的宅院,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典雅,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领略到徽州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2. 宏村古村落宏村古村落位于黄山市的东南部,也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宏村的建筑风格与西递相似,但略显不同。

宏村的宅院多为四合院式,大门外有石狮子、石石狮、石马等石雕装饰,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庄重和精美。

在宏村古村落中,有一座名为“南湖”的人工湖,它与古村落相映成趣,为宏村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3. 神峰古村落神峰古村落位于黄山市的西南部,是徽州古村落中规模较小但历史悠久的村落之一。

这里的建筑风格与西递、宏村相似,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神峰古村落的宅院多为二进院落,建筑风格简洁、朴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古村落中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祠堂,是当地居民信仰活动的场所。

徽州古村落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丰富的文化传统。

徽州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

在徽州古村落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徽州戏曲、徽剧、鼓书等各种艺术表演,了解徽州地区的文化底蕴。

徽州古村落还以其独特的美食吸引着许多游客。

徽州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如徽州酥饼、徽州糟鱼、徽州酱肉等都是徽州地区的传统美食。

在古村落中,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徽州美食,领略到徽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徽州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美味的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

无论是追溯历史的足迹,还是欣赏古朴的建筑,亦或是品尝地道的徽州美食,徽州古村落都能带给游客独特的体验。

徽州建筑各部分的特点

徽州建筑各部分的特点

徽州建筑各部分的特点- 基础理论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表此刻农村民居、祠堂庙宇、牌楼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亮的是大批遗存的传统民居农村,从选址、设计、造型、构造、布局到装修美化都集中反应了徽州的山地特点、风水意向和地区美饰偏向。

徽州农村的选址大多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川环绕,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川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农村”。

1)门楼徽派建筑格式。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备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量的地点,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修。

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

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朝牌楼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淆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双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文雅华贵。

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万千,风采毕现,绘声绘色。

门楼是住所的脸面,成为表现主人地位的标记。

2)穿堂式徽派建筑构造方式。

别名回厅。

穿堂的地点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多数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双侧门进入。

一明堂,二个房间。

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3)大厅式徽派建筑构造方式。

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实用活动隔扇关闭,便于冬天使用。

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

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双侧进出,遇有礼仪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进出。

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款待来旅居住,或许由正门人口设两配房。

大厅在徽州住所中主要用于礼仪性活动,如迎接嘉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常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所的主体部分。

4)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

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修件。

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创造法》官式作法,采纳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

徽州民居建筑形式特点

徽州民居建筑形式特点

徽州民居建筑形式特点一、概述二、背景三、建筑形式特点1.建筑选址2.平面布局与空间组成3.建筑形象特征4.建筑色彩与质感(材料)四、启示与思考一、概述徽州民居,指古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

二、背景1.地理位置2.自然环境徽州境内有山、丘、河、冲积小平原四种地貌,山地与丘陵面积大,人口聚集盆地面积小,农田面积小(选址、空间、布局、防火)。

3.气候特征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而潮湿(空间组成),此原为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徽州地区富有杉树、枫树楠木樟树青檀杜仲棕榈等除林木。

(建筑材料)4.历史人文·四次北方强宗大族南迁(文化基础)·土地贫乏,开始从商(明朝弘治、正德年间) →兴盛时期(清朝嘉庆) →衰落(清朝咸丰)徽州建筑大多是明清两代的,明代年大多有气势,朴实,大方,清代华丽,繁琐·儒商并重,求仕求财;程朱理学;风水观念;道法自然(思想)三、建筑形式特点1.建筑选址(图)以风水为主要指导思想,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地理、气候、思想)2.平面布局与空间组成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形式在水平投影上呈矩形(文化,思想)凹字形,三合院式,又称三间式此种布局在徽州民居中,是最经济的一种。

通常为一进的两层住宅,天井位于中央,一层为明堂,天井的两侧是过厢,楼梯设在一侧的过厢中。

卧室位于明堂的左右厢房中。

口字型,四合院形式三间两进,楼下第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的厢房为卧室。

后进楼下为明堂,明堂两侧的厢房也为卧室,过厢位于天井两侧,祖堂位于第二进建筑的二楼明间。

H型,为前后两个三合院背像型是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地俗称“一脊翻两堂”。

这种住宅没有门厅,正堂往往分为两个厅堂,他们合用一个屋脊,两个太师壁向背位于屋脊下方中央位置,前面的厅堂性格比较开朗后面的厅堂则比较内向。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

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古村落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最美乡村”,园林化的村落组景、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体现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是徽州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的“标本”。

徽州现存的古村落群遍及各个角落,如何守望这片“乡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修复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持久关注。

一、徽州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徽派建筑是中国乡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地域化特征明显。

徽州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村民聚族而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将自然形态与村落营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既改善和提高原有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又突出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精神追求。

徽州古村落布局形态受山水环境的影响。

徽州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八山一水一分田”,依据山形水势,徽州古村落形式多样,有处于盆地之中的块状村落,有沿河流或顺山脉、山坞呈带状分布的线状村落,更多的是复合式的村落形态。

许多古村落在后期规划建设中因势利导,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形成独特的“仿生”型环境,如宏村的“牛”形、西递的“船”形、石家村的“棋盘”形,渔梁的“鱼”形等,生存与发展的调适造就了生态宜居的“最美乡村”。

徽州古村落演化过程中经历“移民性”到“本土化”的转化。

中原世家大族三次南迁时“择地而居”,村落选址模式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集合了风水因素、安全功能、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元素。

族群聚居与族群管理是徽州古村落社会的主要特点,水口、街巷、祠堂、天井等围合空间序列呈现“内向性”;马头墙的出现,矫正了徽派建筑森严、凝重的建筑形制,高低错落有致的群体组合增加古村落韵律与灵动;路、桥、井、台、阁、塔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补充,完善了村落园林化的景观群组。

徽州古村落文化丰富多彩。

徽籍精英与徽商在村落建设上不遗余力,带动村族乐善好施,敦邻睦里,新安理学、新安画派等文化教育活动得以全方位发展,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徽州古建民居结构特点

徽州古建民居结构特点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徽州古民居木构架是独立的,墙 不是砌在穿枋柱中而离开木构架 四面约有一市尺,柱仿内以木板 壁围合作为内室墙壁,构架与墙 以铁件连接, 实际上墙与木结构 间有一个空气隔层。 当外面火灾时砖墙烤红也不会殃 及室内。墙上留的洞窗均有一块 方砖可以沿滑槽封住洞口以防火 焰伸人室内。 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均能有效地上 火灾。使古建筑得以大量保存下 来。
徽州古建民居结构特点
一、平面布局的特殊性 二、空间与结构的形成 三、徽派空间装饰构件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一、平面布局的特殊性
从明代官方便有等级营建制度, 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 不 许用斗拱饰彩色。 平面布局以中轴对称布置,围绕 天井形成许多小空间。平面布局 很灵活,随地形而扩展, 厨房一般 在后进之侧面或防火巷间隔。 从平面布局防火分隔分析,引出 马头墙的形成并非纯粹装饰性, 也具有它的功能性:可以应村落 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 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 隔断火源的作用。
二、空间与结构的形成
共享空间——天井的引入,四水归堂 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多项功能。 肥水不外流,反映了徽州人单门独户,一心聚财的灰暗心理。 亲近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由于房屋度较大,室内空间较高,为营造宜人的尺度,降低室内 高度,增强室内保温性能以及防潮而采用了双层屋顶结构。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明代早期的徽州民居。人们生活在楼上, 主要木雕在梁架、斗拱、 丁头拱、雀替、平盘头及栏杆上,楼上尺寸比楼下高, 屋架有采 用上三下五的做法, 楼上堂屋用抬梁式构造三开间,楼下五开间, 楼上柱不到底而落在穿枋上。挑檐做法在檐柱外再挑人八角小 柱, 上部有插拱一跳或两跳以承托檐凛, 但这种构造年久变形均使 檐口下垂。 清代民居比明代则有所革新, 挑檐檩改用撑拱式,在力学上比明 代合理。明代屋面均使用澈明造手法无平顶的住宅, 清代人们改 革了, 主要居室在楼下, 有地板、有护壁, 楼面构成了平顶, 改善了 居住条件。木构架全彩穿仿式比明代的结构稳定, 而房屋改为底 层高楼层低, 楼上一般只作储藏之用。这种构架的变化是符合人 们生活功能的, 这种改善是实践的结品。功能上内部在变, 构造在 变, 人的居住条件在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 技术的进步, 古代建 筑在演变之中但其演变只是更符合人们的生活功能的需求。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以其特殊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并经历了数次演变,这些特点表达了徽州人民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布局特点1.完美的划分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格局非常规整,全村呈现出曲径通幽、重重叠叠的景象。

整个村落被多道围墙环绕,外围是直线道路,内围是弯曲小路,而中间则是广场和水塘。

在这个布局中,每一段道路都是互相连接的,没有任何一段路是孤立的。

庭院、街道、街角和天井都是完美的划分,在这个村落中,每一个区域都是有其特殊用途和功能的,例如会馆、商业街、学堂、庙宇和市井等。

2.强调防御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强调防御。

整个村落被高墙深壕的圈起来,只有几个门才能进出。

另外,在村落中间的广场上还有一个石狮子,代表着抵抗恶灵和邪恶。

在建筑方面,房门和窗户都非常小巧,以便随时防御外敌。

此外,村落中还有几个建筑物,例如箭楼和城楼,用于更好地围绕整个村落进行防御。

3.注重风水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和建筑设计也注重风水。

村落最核心的区域是水池,而水池被四周的屋子和建筑物环绕,让整个村落都比较阴凉。

水池周围种植莲花,这些莲花不仅美丽,而且可以让水池保持洁净。

此外,徽州古村落也有很多具有风水意义的建筑物,例如牌坊、祠堂等。

二、建筑特点1.依山傍水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都是依山傍水的,房屋建在山坡上,可以防止潮湿,同时也可以避免洪水。

徽州还有很多岭南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使用石料和木材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往往使用石料和木材。

在这里,石头被用来建造地基、城墙、牌坊和桥梁。

而木材则用来建造房屋、亭子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看上去非常古老,但却十分牢固,经久不衰。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物注重装饰,尤其喜欢使用瓦片、壁画和雕刻来装饰自己的房屋。

在瓦片方面,徽派瓦片是徽州村落的特色之一。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徽州地区最为典型。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布局徽派建筑的布局讲究对称,注重自然和谐。

在建筑群落中,主屋、配房、门楼、围墙等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同时,徽派建筑也非常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利用,通过巧妙地运用院落和天井,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得到充分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二、徽派建筑的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以白墙、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

墙面采用白色石灰水粉刷,显得清新雅致;屋顶则采用黑瓦,线条整齐,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高高的马头墙既有利于通风,又能防止火灾的蔓延。

此外,徽派建筑的门窗也十分讲究,多为木质格子门或漏窗,上面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寓意深刻。

三、徽派建筑的内部装饰徽派建筑的内部装饰也是其一大特色,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

在建筑内部,通常会采用木、石、砖、瓦等材料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品,以及一些寓意吉祥的陶瓷、字画等装饰品。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非常考究,通过巧妙的利用空间和设计,使得建筑内部既宽敞明亮又具有层次感。

四、徽派建筑的寓意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徽派建筑的寓意深远,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例如,在徽派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的雕刻和装饰,这些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也寓意着“忠义”,代表着忠诚和义气。

这些寓意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人民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之,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徽州民居特色介绍

徽州民居特色介绍

徽州民居设计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

一、徽州民居的历史徽州,简称“皖”,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100多处。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

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

因此,生活所迫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

虽然也有客死他乡,或终无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学有所成,劳有所获,经有所利。

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

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

胡家二十世祖胡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务,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

清代后半叶后,黟县南屏村的徽商号称“十万富”的不下20户。

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

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宗法观念的景观体现聚族而居,宛如城廓聚族而居是迁徽的中原大族,为坚持世家大族的宗族制度而采取的一种居住形式。

“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性搀入者”。

明清时期,徽商输金故里更使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盛极一时,家谱志书有许多昔日古村落盛况的记载。

一般情况,农业性村落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耕作半径大小,耕作半径越大,村落的规模也越大,反之亦然。

据研究,中国在现代农业生产力条件下可耕地比较多的平原地区,村落人口规模少有超过1?03人。

而地处山区的徽州明清时期已是“千百户乡村”“星列棋布”“相望不乏”,村落规模与徽州自然环境以及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完全不相符。

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徽州村落,特别是大族村落已经脱离了对土地的依赖,脱离了传统农业村落发展轨迹,村落建设和发展基本仰仗徽商的商业利润。

祠宇相望,堂皇闳丽明中叶以后,祭祖礼制变革,徽商鼎力支持,徽州祠堂大兴。

志书谱牒多有记载,“邑俗旧重宗法,聚族而居,每村一姓或数姓;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堂皇闳丽,与居室相间”。

“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而以汪、程为最著,支祠以数千计”,可见徽州祠堂之盛况。

据记载,清嘉庆十五年(1811年)绩溪有祠堂189幢,1982年全县境内尚存祠堂160余幢。

1985年婺源尚有祠堂113座。

1985年黟县乡村保存祠堂111幢。

徽州大族村落常常拥有数座、数十座祠堂。

据研究,明清时期,黟县西递胡氏宗族共建祠堂26座,南屏叶氏宗族建20多座祠堂。

至今徽州古村落还保存大量祠堂,黟县西递保存了敬爱堂、追慕堂、七哲祠等7座祠堂,歙县棠樾保存有敦本堂、清懿祠、世孝祠等祠堂,黟县南屏横店街约200m的街巷保存有8座祠堂。

徽州不仅“支祠以数千计”,而且多有“千百丁祠”、“千人祠宇”,甚至“会祭有万丁之祠”。

徽州古村落至今仍保存不少规模宏大、气势轩昂的祠堂,一般占地都在400~500㎡,有的达1?03㎡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

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

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

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

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

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

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
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
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

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

“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

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

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3.深邃的建筑文化
3.1徽派建筑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祠堂、牌坊、民居被称为徽派建筑“三绝”。

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3.2建筑文化之祠堂文化——以敬爱堂为例
在徽州,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祠堂空间分布
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

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

上庭梁上悬挂彩灯。

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

“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孙的场所。

步入中门为祭祀大厅,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庑,下庭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着规整的梁架,雄伟壮观。

举首环顾,对联楹柱,特别是梁檩音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似向游人宣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

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悬挂着祖宗的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意思是要世世代代不忘祖先的恩典。

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当是族长之位。

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为族中年长和有声望之人议事或祭祀时所坐。

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

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

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

敬爱堂上庭对面的门楼横梁上方,悬挂着一块3米见方的大牌匾,上方一个笔力遒劲、功夫深厚的大“孝”字。

据说,此字系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所书。

当年他曾写过“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但多毁于“文革”,令人痛惜。

只因有一位村民将“孝”匾拿回家中作粮仓盖,才保留至今。

这个“孝”字将字、义、形、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把整个字拆上下两部分来看,上半部是“老”字的半部,下半部是一个“子”字。

朱夫子所书的“孝”字,上半部右边横、竖、撇笔画连接,如同一个半身人形,呈弓身抬头、双手作揖敬奉之状,右边却是猿的脸形。

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

下半部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子”字,意喻要孝敬父母、老人。

书画同源,此字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了书
画的高度统一,真是一幅活脱脱的诗情画意书法图,写来犹如神助。

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在敬爱堂里,又极为妥贴,切合环境。

3.3派建筑文化之牌坊文化
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被称为封建论理的物化象征。

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封建礼教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特别深远,因此,古代徽州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计,虽经沧桑巨变,至今留存的仍有很多,犹如一座诺大的“牌坊艺术博物馆”。

3.4派建筑文化之民居
宏村承志堂的水榭
黟县现存明清两代民居,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

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

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砖雕门楼
门罩
特别是是一些建筑的“边角地带”的利用堪称“绝笔”。

如,西递的绣楼,宏村承志堂的水榭。

西递的绣楼
西递的绣楼4、小结
西递、宏村古建筑群不仅拥有优美的山水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别致的建筑造型,而且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实在是一处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村落的精髓,是中国皖南古村落最为杰出的代表。

如今,西递、宏村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皖南还会有更多的古村落将会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传统村镇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韩小卢.徽州的明清民宅建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