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摘要】中国古文学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汲取古代诗词的精华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声情并茂、反复吟诵,合作自学、疏通诗意,音画结合、创设情境,积累名句、写作运用四个方面谈了一些关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反复吟诵;合作自学;创设情景;写作运用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诗文音韵美
古文的教学中需重视吟读,其实这并不算是创新,吟读法,可以说是从传统私塾延用而来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该鄙薄它、抛弃它,而是应该重视这种方法的应用,通过读,整体感悟,通过读,训练学生的朗诵的能力,通过读,深入到作者的情感境界,通过读,达到语文积累运用的目的。
可以在刚接触诗文之时初读诗文。范读,对学生的朗读在节奏、语速、语调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或老师亲自范读,或录音范读。试想,在古筝音韵悠长的伴奏声中,感情真挚地朗读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渭城曲》将把学生引入怎样的一种境界:细雨绵绵,柳色青青,友人送别,离情依依……优秀的范读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美、节奏美,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美。
理解诗意之后,更需反复吟读。这时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走入了作者的内心,有感则必共鸣,此时反复的吟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文的主题及情感。为达到积累的目的,需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堂背诵。检测背诵效果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联句抢答,则是最受学生
欢迎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简单、明效,符合学生心理,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合作自学,疏通诗意,理解诗文情感美
古诗语言比现代汉语要含蓄简洁,甚至在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读古诗、理解诗意是首要的。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了解字解句,串讲全篇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提起兴致来。教师串讲,无非是不放心,怕理解不透诗意,其实不然,课堂上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如在疏理字词、理解大意的教学环节中,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或4人或2人,每人负责不同的章节或句子,利用工具书,利用课文注释进行理解,在初学过程中,学生必然有许多不明白之处,在交流之时,必会圈点一二,从而进行质难问疑。如学习《望岳》一诗,学生在四人合作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疑问:…夫’的含义是什么?”“生曾云”“决眦”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解答,这样,在初步理解诗文大意的环节,避免了枯燥的的串讲,完全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探讨理解。
对诗文的主题加深理解,教师可设计几个有提示性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答。
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文篇幅颇长,除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的方式了解文章大意,教师也可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全文第2段写出了岳阳楼怎样的景色?找出相关的句子。②第3、4段
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何种情感?并与第2段的哪句话相照应?……这些问题通过合作极易解决,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既领会了文意,又理解了课文的脉络。
三、音画结合,创设情境,再现诗文意境美
古诗词篇幅精巧,但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或是国破山河在的悲凉,或是水月朦胧的美景,或是保家卫国的豪迈,等等。种种深刻而美好的情感,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至深?利用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音画结合,创设情境,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容易体验到诗词的意境美。
利用音乐的伴奏,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常用方式。古诗文的朗诵,应多采用古韵较浓的音乐伴奏,如古筝、卉琴或横笛之类的音乐。如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即可利用古筝音乐《春江花月夜》来伴奏,朗朗的读书声,悠悠的琴韵,将学生引入了一个月色清澈澄明,如水晶般清亮的冰清玉洁的意境中,并深深体会到诗人如月色般同样澄明的内心的世界。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给人带来的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二
而利用画面,更直观形象。将诗词中各种意境清晰、明确地展现,学生的理解也则更透彻了。如学习《蒹葭》一诗,用现代媒体的动感的面面,那蒹葭苍苍的面面、秋水伊人的美态尽现学生眼前。如学习《岳阳楼记》一文,用不同的画面或展示岳阳楼烟波浩渺的雄伟,或展示“登斯楼也”一悲一喜的情境与画面,精美的画面,悠长的古乐,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貌的朗诵,此时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而言难道不是
一种美的享受吗?
四、名句积累,写作运用,重视诗文实用美
记得有入在采访著名的于丹教授时曾问她:为什么她在说话交谈时常常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作为一个大忙人,平时是用什么时间去背诵记忆那么多的古诗文经典名句的?于丹教授笑而答日:哪用什么时间刻意去记忆,不过是平日里说话写作多用,便熟记于心罢了……
这一段的访问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正如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如果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只停留于课堂上的诵读、理解、记忆,未免太肤浅,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其目的必然是运用。重视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在语文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的教学中,主要加大了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记忆和默写的力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让学生也走入了一个误区:古诗词的学习似乎只在于会背会默就行!但任何一种学习不是以表层的记忆为目的的,关键是要使学生能理解并很好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进行反复吟诵、合作自学、创设情景三个教学环节之余,当天的日记式的小练笔就可以布置类似这样的作业:古诗文改写,如把古诗文用现代文改写成一篇小短文,需加入自己的想像;古诗文造句,如让学生写一段话,文章中要运用到今日所学习的占诗文名句,可以是放在文章的开篇、结尾,也可以是以引用的方式出现;古诗词的仿写,如: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模仿课文的古诗词格律。自己写一首古诗,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但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自己的诗作展
示出来,再叫同学们一块修改,形成新的作品,这样,在写作修改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原诗作的理解,又初步的感受到了古诗词音韵、格律等的妙处,他们会有一种极大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在这样一系列的作业中,让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识记的表面,而是能成为一种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记忆的深层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既可以从古诗词的理解的角度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丰富,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古诗文的理解更为深入。这样他们也就会感受到,古诗词的学习不是在于表面的枯燥记忆背诵,而是极为实用的一种知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