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合集下载

(整理)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整理)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目录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0 第二章细胞生物研究方法0 第三章细胞质膜3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6 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8 第六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11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16 第八章细胞骨架21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26 第十章核糖体31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32 第十二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衰老36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38 第十四章细胞社会的联系42 十五、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1cell theory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pro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3eukaryoticcell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质; 遗传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结构。

真核细胞的种类繁多, 既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细胞), 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一切动植物)的细胞。

4cell plasma (细胞质)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5. protoplasm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6.protoplast (原生质体)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

名词解释1. genome 基因组p235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2. ribozyme 核酶p266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

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

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

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最新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最新版

1、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各自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2、肽键peptide bond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3、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细胞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襻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细胞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

它是核膜下、核仁周围及核内散在分布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团块。

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

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

对端粒和着丝粒功能的维持很重要5、组蛋白histon组蛋白是染色体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包括5种:H1、H2A、H2B、H3、H4,按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分为两大组: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和H1组蛋白。

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成核小体,H1组蛋白不参与核小体的组建,而是负责把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的结构。

6、核小体nucleosome线性的DNA分子被折叠盘曲而包装的第一层次,包括组蛋白八聚体,缠绕DNA链1.75圈,相邻珠粒之间有一段连接段DNA。

每个核小体所含DNA平均长度为200bp,DNA分子从5cm缩短为2cm7、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亲代DNA双螺旋中的两条核苷酸链分别作为生成两个子代双螺旋的模板,新链的核苷酸序列与模板链序列互补。

复制后的DNA分子,各自有1条原来的旧链和1条新链,两个新合成的双螺旋都是原来双螺旋的精确复制品。

8、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或转录成rRNA,tRNA的整个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完整版)U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1、膜流(membrane flow):膜性转运小泡穿梭于细胞内膜和细胞膜之间进行物质转运的过程中,膜脂和膜蛋白等膜的主要成分也在各膜性细胞器之间进行转移和重组,形成膜流。

2、膜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又可称为膜内在蛋白或跨膜蛋白。

指单位膜中分布的一类蛋白质,其为兼性分子,它们的多肽链可横穿膜一次或多次,同时也可以由1条或几条多肽链构成。

其主要有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等类型。

3、膜脂(membrane lipid):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是兼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极性头部亲水,非极性尾部疏水。

4、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膜的脂双层结合的蛋白质通称为膜蛋白。

主要类型有镶嵌蛋白(膜整合蛋白)、脂锚定蛋白和周围蛋白(膜外在蛋白)三种。

5、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几乎存在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是多次跨膜的蛋白质,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实现对这些物资的穿模运输。

U5-细胞膜与物质转运6、ATP驱动泵(ATP-driven pump):是一种ATP酶,都是跨膜蛋白,在膜的胞质侧具有一个或多个与ATP结合的位点,能水解ATP,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或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离子和小分子,保证了大多数离子的跨膜浓度差。

7、胞吞作用(exocytosis):又称内吞作用,是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包围形成小泡,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8、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穿过细胞器的膜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器内的运输方式称为穿膜运输。

9、受体介导的胞吞(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有选择地高效的摄取细胞外特定的大分子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必过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必过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s):真核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界膜的统称。

5、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膜内在蛋白贯穿整个脂双层,两端暴露于膜的内外表面,这种类型的膜蛋白称为跨膜蛋白。

6、单位膜(unit membrne):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低的亮层,总厚度约7nm,称为单位膜。

7、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生物膜分子结构的一种模型,该模型认为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

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8、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膜的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分子结合;只能用去垢剂分离1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某些小分子物质直接溶于膜脂双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又称被动扩散。

不需要膜蛋白协助,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通过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13、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耗能。

17、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

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内部的运输方式20、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紧密接触而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

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以及通讯连接。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2.肽键(peptide bon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肽键。

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属共价键。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袢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间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是聚集成簇或团块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及夹杂其间的浅染区域,这些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团块为异染色质)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

主要分布于内层核膜下面和核仁周围,并分散于核内各处。

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

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

对端粒和着丝粒的维持很重要。

(异染色质为高度卷曲紧缩的染色质,大部分为不含有基因的DNA,或所含的基因不进行转录,而常染色质为松解伸展的DNA部分,正在进行活跃的基因转录活动。

)5.组蛋白(histon):是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其总量相当于DNA的量,分子量较小)含大量带正电的精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为:H1、H2A、H2B、H3、H4。

五种组蛋白因其在染色质上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大组: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和H1组蛋白。

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城核小体,H1组蛋白不参与核小体的组建,而是负责把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的结构(在某些种属中可以没有H1)。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

完整word版细胞生物学名解完整版汇总

对细胞代谢、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储存、细胞核:复制及转录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物质DNA 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存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生长、分化及繁殖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于间期细胞中,包括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等部分。

细胞周期指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所细胞周期:(G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称为细胞周期,也称为细胞增殖周期。

经历的全过程, )。

期期)与分裂期(M期、S期和G2细胞分化:是指由受精卵产生的同源细胞所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特征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另一类细胞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细胞在其生命过程中发育到成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所发生的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主要的三类蛋白纤维构成,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及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等一系列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全能性:是指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分化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细胞应该具有正常完整的基因组,可以表达基因组中任何基因,发育分化形成该个体的任何种类的细胞。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分泌的存在于细胞外空间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网络胶体机构体系。

机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一类起结构作用,如胶原和弹性纤维;另一类起粘合作用,如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

核骨架:又称核基质,是充满间期细胞核的、由非组蛋白组成的纤维网架结构。

核骨架在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空间构建、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损伤修复、RNA转录以及转录后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核纤层:是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网,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内连核骨架,外接中间纤维,由此构成的网架结构体系存在于整个细胞核与细胞质。

核纤层的厚度随细胞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在多数细胞中,其厚度在10-20nm之间。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

3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

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

4血影是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

5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大小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6脂质体: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是一种人工膜,称为脂质体。

7、细胞外被:细胞外被(cell coat):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8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

10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1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整理

细胞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整理

细胞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资料来源于网络)α-actinin 辅肌动蛋白一种使肌动蛋白成束的蛋白,有两个相距较远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形成的肌动蛋白纤维束较为松散。

A kinase (PKA)A激酶因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被激活催化靶蛋白磷酸化的酶。

accessory cell 辅佐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actin 肌动蛋白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构成肌动蛋白丝的一种蛋白质。

单体称球形肌动蛋白(G-actin);聚合物称丝状肌动蛋白(F-actin)。

actin-binding protein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胞中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质。

actinin 辅肌动蛋白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集中分布在Z线和与质膜结合的应力纤维点状黏附端。

actin-related protein(ARP)肌动蛋白相关蛋白促进肌动蛋白丝集结的蛋白质复合物。

act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溶质通过细胞膜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是一个耗能的生理过程。

actomere 肌动蛋白粒由未聚合的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和一小段肌动蛋白丝束组成的结构。

一旦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发生解离,则引起肌动蛋白聚合成丝。

actomyosin 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瞬时接触形成的复合物。

adaptin 衔接蛋白参与成笼蛋白衣被形成的一类蛋白质,能同时与跨膜受体以及成笼蛋白结合,在两者间起衔接作用。

adaptor protein 衔接器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中,凡是在不同蛋白质间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的通称。

adducin 聚拢蛋白质膜骨架蛋白,为异二聚体。

在钙离子浓度为mmolar级时,加速血影蛋白到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adherens junction 黏合连接在质膜的胞质面附着有肌动蛋白纤维的细胞连接,包括连接相邻的上皮细胞的黏着带和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底面的黏着斑(focal contact)。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最新最全面(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最新最全面(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

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有关,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3.古细菌:一些长在极端环境中的细菌。

4.光学片层:蓝细菌中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

5.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

6.细胞表面: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

7.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网架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

第四章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2.生物膜:细胞内膜系统和质膜的统称。

3.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

4.去垢剂:一段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5.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

6.成帽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进而聚集于细胞的一端。

7.相变温度:膜脂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温度。

8.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中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匀,包括数量和种类的不均匀。

9.脂筏: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紧密、流动性低的膜脂微区结构。

10.膜骨架:一种在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它能与特定的溶质结合,1.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通过构型的改变介导分子的跨膜运输。

2.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亲水性离子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3.被动运输: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4.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以及金属离子如氨基酸、糖、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借助协助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无需细胞提供能量的进行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AQPs):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

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结构。

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

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

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所创立。

其主要论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分辨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R=0.61λ/n sinθ4.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指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的分子量在1万到1百万之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物质,分两类,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由一条肽链所组成的单体(亚单位)。

7.结合水:是以氢键和蛋白质分子相结合的水分子,构成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8.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

9.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包括细胞膜及细胞内膜,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它们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10.质膜:即细胞膜。

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11.片层结构模型:细胞膜中有两层磷脂分子,这两层分子的疏水脂肪酸链在膜的内侧彼此相对,而分子的亲水端则朝向膜的内外表面,球形的蛋白质分子附着在脂双层的两侧表面,形成了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夹板式结构。

12.单位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膜,发现它们都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一层为电子密度低的明线,把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称为单位膜。

13.晶格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中脂类能可逆的进行无序(液态)和有序(晶态)的相变,膜中镶嵌蛋白对脂类分子的运动具有限制作用。

可使其周围的脂质分子形成界面质,而不能发生单独活动,两者合在一起构成膜中的晶态部分(晶格)。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

4、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 (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

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详细地观察到核和其他细胞结构、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透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

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

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1、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

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膜脂及膜蛋白运动速率)将待测细胞用荧光物质标记,借助高强度脉冲式激光造成某区域荧光分子的光淬灭;通过显微镜探测该区域周围的非淬灭荧光分子向受照射区域扩散的速率。

2.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

3.原位杂交:在不破坏细胞或细胞器的情况下,用核酸探针检测特定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精确位置的技术。

染色体在高pH值条件下,DNA解链,带标记的核酸探针即刻与染色体一定部位杂交。

既可检测DNA序列,也可检测RNA序列。

4.再生:生物成体丢失的组织或器官重新生长和修复的过程。

5.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出的由内质网膜等膜性碎片断裂形成的封闭小泡,有糙面微粒体和滑面微粒体。

7.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介导的,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8.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9.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

含有多种水解酶,无反应底物。

10.次级溶酶体: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

11.残余小体:次级溶酶体内的消化吸收作用到饲喂了最后阶段,酶的活力消失,此时溶酶体中只含有一些带有不能再消化分解的底物残渣,故称为残余小体12.多线染色体: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13.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它是一个二价体, 含4条染色单体, 由轴和侧丝组成, 形似灯刷。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关于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关于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关于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肽键(peptidebond坤俐怀兄透糙野疥沁糊臻沥活爽烂焕羚揣判保兼柿奢抉幽夯遭踪悄趟拟睹皱丢补恭啥瞬穿寇嘛梗础羚瓮卤献馁腔亏酶汹挡舍办男拽纵颅胡记阶惜户1.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肽键(peptidebond坤俐怀兄透糙野疥沁糊臻沥活爽烂焕羚揣判保兼柿奢抉幽夯遭踪悄趟拟睹皱丢补恭啥瞬穿寇嘛梗础羚瓮卤献馁腔亏酶汹挡舍办男拽纵颅胡记阶惜户2.肽键(peptidebon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肽键。

蛋白质中一个氨基*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分子上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键,称为肽键,肽键属共价键。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肽键(peptidebond坤俐怀兄透糙野疥沁糊臻沥活爽烂焕羚揣判保兼柿奢抉幽夯遭踪悄趟拟睹皱丢补恭啥瞬穿寇嘛梗础羚瓮卤献馁腔亏酶汹挡舍办男拽纵颅胡记阶惜户3.常染*质(euchromatin):间期核内,一条染*体上的染*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质,它是异染*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袢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genome 基因组p235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2. ribozyme 核酶p266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

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

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

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

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

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

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

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

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

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

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肿瘤细胞中存在着显形作用的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有与之同源的正常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9. telomerase端粒酶p357端粒酶在人的生殖细胞以及能够无限分裂的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酶称为端粒酶,他能够以自身含有的RNA为模版,逆转录出母链末端的端粒DNA,从而避免了子链端粒序列的缩短,在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

将活化的端粒酶导入正常的人成纤维细胞中并使其持续表达,结果细胞端粒不再缩短而细胞的复制寿命增加了近5倍。

10. cell differentiation细胞分化p318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特异性的蛋白质的合成,而特异性蛋白质合成的实质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选择性的表达,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

11. 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呈模同步周期性浓度升降的蛋白质,最先是从海胆胚胎中分离鉴定的,为相对分子质量50000蛋白质的一大家族,包括:周期蛋白质A、B、D、E、G及H。

它们关键的蛋白质激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结合,并调节它们的酶活性,从而帮助推动和协调细胞周期的进行。

12. 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p231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

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主动运输分为:ATP直接提供能量(A TP驱动泵)、间接提供能量(协同转运或者偶联转运蛋白)以及光驱动泵3中基本类型。

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Na+、K+和Ca2+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它们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由A 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并对代谢毒性敏感;③都有载体蛋白,依赖于膜运输蛋白;④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13. cell coat细胞被细胞被由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覆盖在细胞质膜表面的保护层,称为细胞被,由于这层结构的主要成份是糖,所以又称为糖萼或多糖包被。

细胞被的基本功能是保护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腺等上皮细胞的外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 同时又可保护上皮组织不受消化酶的作用和细菌的侵袭。

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可以保护细胞质膜和细胞器, 同时还赋予细胞以特定的形状。

细胞被还参与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包括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增殖的接触抑制、细胞识别等。

14. second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此类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根据所消化的物质来源不同,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

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

位于细胞质内、被单位膜包围、呈球形的细胞器。

15. resolution16. channel protein 通道蛋白p68通道蛋白通过形成亲水性通道实现对特异溶质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是衡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故又称离子通道。

有些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通常处于开放状态,如钾泄漏通道,允许钾离子不断外流。

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即“门”不是连续开放的,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而且是瞬时开放瞬时关闭,在几毫秒的时间里,一些离子、代谢物或其他溶质顺着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这类通道蛋白又称为门通道。

他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和水孔蛋白。

离子通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应力激活通道。

17. extracellular matrix细胞外基质p372细胞外基质是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细胞外基质在结缔组织种含量最为丰富,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所分泌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动物细胞外基质成分主要有3种类型:1.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分别赋予胞外基质强度和韧性,2.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共价形成,具有高度亲水性,从而赋予胞外基质抗压的能力,3.粘连糖蛋白,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有助于细胞粘连到胞外基质上。

胞外基质不仅为组织的构建提供支撑框架,还对与其接触的细胞的存活、发育、迁移、增值、形态以及其他功能产生重要的调控18.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免疫荧光技术p40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免疫学的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他包括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2种。

实验步骤主要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以及观察纪录等。

在过程种应该尽量完好的保持被测蛋白质的抗原性。

19. biomembrane生物膜p54(打过星星)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各成分含量分别约为50%、40%、2%~10%。

其中,脂质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胆固醇。

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20. liposome脂质体p58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现象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端在内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21. telomere端粒p254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一个基因组内所有的端粒都是由相同的重复序列组成的,是染色体两个端部特化的结构,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

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2. fluorescent microscope荧光显微镜p32荧光显微镜是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再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进行观察。

这样在强烈的对衬背景下,即使荧光很微弱也易辨认,敏感性高,主要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是由普通光学显微镜加上一些附件(如荧光光源、激发滤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片等)的基础上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