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1说课稿 正投影与三视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的题目是《正投影与三视图》,这是江苏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材1、课标教材分析:技术课程的标准对“设计交流”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内容在本章乃至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技术语言中最能准确、直观地表达设计思想的就是技术图样,而三视图则是技术图样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②、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投影的原理,并利用其来绘制简单三视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三视图的识别以及绘制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展示相关三视图,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交流和讨论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准确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②、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初一和高一已经接触到了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
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对《正投影与三视图》此节的要求,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识读简单的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二、教学法:1、教法:在前部分教学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方能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
由于中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较高,好奇性强,在后部分教学通过采用学生动手绘制,并认真观察,积极引导,组织教学。
【课件】 常见的技术图样 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3)图样中所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 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形体的尺寸标注
尺寸三要素: (1)尺寸界线。 (2)尺寸数字。 (3)尺寸线。
形体的尺寸标注
三、零件图与装配图
四、电子电路图
概念: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 线图和逻辑图等。
两个视图
V
H
两个视图 也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
三视图的形成
视图的形成
用正投影法, 将物体投影到 某一投影面上, 称为视图。
正投影和三视图
通常一个模型需要投影三次才能完整表达其结构形状。能够正 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图(主视图,俯视图,左 视图三个基本视图)为三视图。
正投影和三视图
一 常见的技术图样
任务二 绘制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
轴测投影的种类
正轴测投影
轴测投影
正等轴测图
斜轴测投影
斜二轴测图
画正等轴测图时,首先要确定正等轴测轴,一般将O1Z1轴画成铅垂位 置,再用丁字尺画一条水平线,在其下方用30°的三角板作出O1X1轴 和O1Y1轴。画正等轴测图时,三个轴测轴的轴向伸缩系数均是1,即 按实长量取。
A C
真实性
积聚性
类似性
轴测图
斜二 等测
轴测图
正二 等测
正等轴测
正投影和三视图 单一投影能不能完整地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
一个视图 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
两个视图
V
H
两投影面体系V/H: 两个投影面相互垂直 物体在两投影面体系 中可得到物体的两个 投影。
5.2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
一、学习内容介绍
1.投影
2.三视图原理
二、投影
1.草图与立体图等图样的局限性
提问:根据教师展示的构思草图进行加工制作会碰到什么问题?
三组图——图1:手绘草图;图2:设计草图;图3:清晰准确的立体图
进一步展示:将图3的立体模型图进行SolidWorks模型全方位展示,引出立体图的局限性——不能如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而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选择正投影的理由
提问:如何准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投影微视频展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投影面、投射线、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与正投影)的概念。
提问:你会选择哪种投影方式来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呢?
中心投影动画展示,排除中心投影的方案
追问:斜投影好还是正投影好?
篮球案例展示,排除斜投影的方案。进一步说明空间物体的斜投影与正投影的特点,凸显正投影的价值,,点出正投影的真实性、积聚性和收缩性。
归纳得出结论:正投影可以如实表达空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同时作图方便、准确,因此,它是机械制图中采用的基本方法。
三、三视图原理
1.单视图的局限性
提问:你能从下面的单个视图了解物体的形状吗?
PPT展示,得出结论:一个视图不足以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
提问:1个视图不够,是不是越多越好?
观看微视频。
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对向视图包含信息相同,一般不需要同时使用。
提问:一定要三个视图吗?
PPT案例讲解,得出结论:只要能够表达清楚,可以省略部分视图。
提问:既然可以减少视图,可不可以增加呢?
总结:视图数量可多可少,关键是要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多数情况下是三个视图。
2.三视图原理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设计图样的绘制常见的技术图样45张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正确 完整
清晰
合理
兰溪三中 曾永和
2、尺寸要素
(1)尺寸界线 (2)尺寸线
尺寸数字
(3)尺寸箭头
(4)尺寸数字
兰溪三中 曾永和
尺寸线
箭头
尺寸界线
3、 尺寸标注举例
标注直径尺寸
标注半径尺寸
标注形体尺寸
兰溪三中 曾永和
常见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1) 几何形体的尺寸标注
()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二节 常见技术图样
兰溪三中 曾永和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 -----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正投影法: ----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
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兰溪三中 曾永和
正投影法 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形状
中 心
平 形
投
投
影
影
法
法
兰溪三中 曾永和
左视图:物体的水平投 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 影所得到的图形。
兰溪三中 曾永和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 (1)
兰溪三中 曾永和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 (2)
兰溪三中 曾永和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 (3)
兰溪三中 曾永和
案例分析一、形体结构三视图画法(1)
画图步骤:
(1)画各轴线、对称中心线 (2)画四棱柱的三视图 (3)画圆柱筒的三视图 (4)按标准加深各图线
例为1:1,使用A4号图纸(横 放),用H型铅笔画底图。 (2)在离图框底线100mm处,绘 制一条XY线,作为主视图和左视 图的底线。 (3)根据模型的尺寸,确定主视图 的对称线(点画线)位置,画出主 视图的轮廓。 (4)在主视图右下角处,画出一条 与XY水平线成45‘角的斜参照线。 (5)在XY线以下10mm处,画出 俯视图的背面投影,再依据45’ 角的斜参照线确定左视图上背面 投影的位置。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正投影与三视图
如上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 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确定物体结构形状,需 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两个正投影也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主视图——由前向 后投影为,了在将正空面间上投 得影到体的系视画图在同一平 俯下上面持侧施投得视上不面旋影到图,动按转,的—规,箭90在视—定水头°水图由,正平方平上使面面向面向三保和实
左个视视图图—处—于由同左一向平 右面投上影。,在侧面上 得到的视图
物体的视图
物体的视图
由于投影面的边框大小是假设的,各视图的位置排 列已定,在实际图样上不必再画出投影框,也不必注出 视图的名称。
三通水管
图1
三通水管
图2
图1 如果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工人事先 看到的不是图1,而是图2,然后根据这三个图 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3、如图所示的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是(
(A)圆柱
主视图 左视图
(B)圆锥
(C)长方体
(D)三棱柱
)。
俯视图
N
S
马蹄形磁铁
N
S
前后看 从上向下看
左右看
马蹄形磁铁
请根据立体图, 画出左视图, 补全三视图。
请根据立体图, 画出左视图, 补全三视图。
练一练:
练一练:
求作俯视图
求作俯视图。
求作左视图。
求作左视图。
求作左视图
求作左视图
求作左视图。
求作左视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业:
1、三视图都一样的几何体有______________(两种)。 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
苏教版通用技术三视图专题课件
我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观察下列投影图,并将它们进行比较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A
D
C
B
中心投影
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
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
解法一:先摆出这个几何体,再 画出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试画出这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
正视图:
侧视图:
1
1
2
2
思考方法
先根据俯视图确定正视图有 列,
斜投影
正投影
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正投影,否则叫斜投影
2、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主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的方块 有 个。(取最多个数)
1
1
2
2
正视图:
侧视图:
不用摆出这个几何体,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侧视图吗?
解法二:
主视图有 列,
第一列的方块 有 个,
第二列的方块有 个.
3
1
2
第三列的方块有 个.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四棱柱
例2、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国考教师资格证试讲稿 苏教版 通用技术 高一《三视图》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三视图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中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语言的基本特征是传递信息。
人类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创造了多种技术语言以满足各类信息传递的需要,技术图样就是专业技术语言的一种,它作为交流媒介在设计思想逐步展开和确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规范与应用范围。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提出了“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的要求,明确定位本章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形成运用技术图样表达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2.教材地位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3.教学内容分析常见的技术图样包括正投影与三视图、形体的尺寸标注、机械加工图、剖视图、线路图等内容。
本节课是第1课时,其内容主要包括正投影、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如何绘制三视图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重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草图和正等轴测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
此节内容面对的是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在数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三视图,对三视图有了解,但是对于三视图的画法还没有掌握。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三视图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实践来使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绘图、识图的方法,建构三视图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思想高中通用技术课“三视图”内容的教学受到课时安排限制,在教学中要分析和结合学生学情,特别关注学生在初中劳动技术或高中数学中已有的“三视图”基础。
三视图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3.尺寸标注举例
寻找错误
错误
错误标注
正确标注
机械加工图
(1)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 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
基本视图 辅助视图 标题栏 技术要求 尺寸标注
图纸幅面及格式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 制图样时,应采用表一中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尺寸, 尺寸单位为:mm。基本幅面代号有A0、A1、A2、 A3、A4五种。
V
三视图的形成Z 高
主视图从前向后看
向后翻90度
正 面 投 影 面
X长
水平投影面
H
左
视
图
从
o
左 向
右
看
俯视图从上往下看
向下翻90度
W
侧 面 投 影 面
Y宽
V 主视图
Zபைடு நூலகம்
左视图 W
X
o
Y
H 俯视图 Y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1.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度, 而且长对正;
2.主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 而且高平齐;
③尺寸界限一般与尺寸线垂直,并超出尺 寸线箭头2mm。
b.尺寸线
①必须用细实线单独绘出不得由其它任何图 线代替也不得画在任何图线的延长线上。 ②尺寸线与尺寸线、尺寸线与轮廓线相距5~ 7mm。 ③尺寸线终端——箭头。
c.尺寸数字(包括符号)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不可被任 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把图线断开。
汽车撞击试验模型 利用NF-3全机低速风洞对“运-8”模型进行吹风试验模型
展示模型 展示模型
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展示模 型。它是采用真实材料,用准确的尺寸,做成与实际 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 便提供实体形象。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设计图样的绘制常见的技术图样61张
本节课用课件形象地展示立体图,既有利于学生 理解,同时也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弥补了 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
正投影与三视图
本课时主要内容: 正投影法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投影: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投影平面上产生的影子。
Z
左视图 W
X
o
Y
H 俯视图 Y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V 主视图
Z
左视图 W
高 平 齐
X
长对正
Y
。
45
宽
相
等
H 俯视图
Y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1.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度, 而且长对正;
2.主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 而且高平齐;
3.俯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 而且宽相等。
这是以后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字体
对图样中字体的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 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1.汉字:长仿宋体,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 的简化字。
字母和数字
比例
比例是图样中的图形与真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注意:无论采用何种比例,所注尺寸数字均应是 物体的真实大小,与绘图的比例无关。
1:1 2:1
1:2
剖视图
剖视图
C
B
机械加工图
(1)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 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
基本视图 辅助视图 标题栏 技术要求 尺寸标注
图纸幅面及格式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 制图样时,应采用表一中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尺寸, 尺寸单位为:mm。基本幅面代号有A0、A1、A2、 A3、A4五种。
《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
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绘制简单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在这里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受到定向模式的限制,很难发散思考一些个别现象,处理个特殊案例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不可见部分和重叠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2)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态度。
4、教学重点:(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1)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准备积木,利用塑料胶纸和泡沫制作多个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分享—互助提升)”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1、通过生活小故事的情景导学,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注意在技术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正投影与三视图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正投影与三视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投影与三视图。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教材的内容:本课选自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内容,将学习正投影原理、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投影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地位:这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全书的重难点之一。
作用:有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视图是工程设计及加工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投影规律。
难点: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3、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图样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正投影原理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三视图绘制方法。
3.学会利用模型或轴测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起点:已学习过简单三视图及相关知识,但较肤浅。
学习能力:图样表达能力薄弱。
兴趣爱好:对作图感兴趣,但部分学生不够细心、认真。
三、教法学法教法:采取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学法:通过观察、教师引导、练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实施:运用模型、运用课件、绘图示范与练习、有奖竞答等手段不断强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环节引入一:看图片引入二:故事一位学生要加工师傅加工一物体——笔筒,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
接着,他又绘制了草图,加工师傅还是难以看明白图纸。
最后他制作了该物体的一个模型并绘出正等轴侧图。
加工师傅还是摇了摇头。
该学生好奇地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很不耐烦地回答:“回去问老师!”设问:剧中的加工师傅并没有直接回答该学生的问题,于是他回学校后便拿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你知道老师对他说了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启发引导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单方面;通过讲故事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视图的上下左右对应物 体的 后前左右 关系;
三视图能反映物体真实的形
状和长、宽、高。
15
体验三视 图的作法
16
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1.确定视图方向
俯视图方向
2.先画出能反映物体
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 左视图方向
3.运用长对正、高平 齐、宽相等的原则画 出其它视图
4.检查,加深,
主视图方向
加粗。
17
练一练: 画出圆柱 的三视图
圆柱的形成
18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俯
左
圆柱
20
强调的知识点:
(1)形体可见轮廓线 画粗实线,
不可见轮廓线画 虚线
21
(2)两形体相邻表面不平齐画出分界线, 两形体相邻表面平齐不画分界线
22
23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24
25
(3)形体有对称的,画视图时为了表达对称性 一般画出中心线(点划线)
26
4、课堂总结
9
左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4、物体的三视图在图纸上的位置
10
正投影的三个特性
显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11
12
13
左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5、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左视图
高平齐
主视图 俯视图
长对正
宽相等
14
六向方位关系
主视图的上下 左右对应物体 的 上下左右 关 系;
左视图的上下 左右对应物体 的 上下后前 关 系。
a、画三视图,要熟练应用三等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b、要学会用可见面的投影性质“真 实性,积聚性,类似性”来画和检查 复杂三视图
27
练一练
28
1
三视图欣赏
2
平行投影 工程图样一般都是采用正投影 3
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正投影
4
有关概念
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 到的图形称为视图。
如果物体向三个互相垂直 的投影面分别投影,所得到 的三个图形摊平在一个平面 上,则就是三视图。
5
为什么要三视图?
6
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 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7
2、三视图的形成
现将物体放在三
面投影体系中,并
尽可能使物体的各
主要表面平行或垂
直与其中的一个投
影面,保持物体不
动,将物体分别向
三个投影面作正投
影,就得到物体的
三视图。
8
3、三视图的名称
A、从前向后看,即得V面上的投影, 称为主视图; B、从左向右看,即得在W面上的投影, 称为侧视图或左视图;
C、从上向下看,即得在H面上的投影, 称为俯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