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20 (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修)Ⅰ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方法。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
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
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
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
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
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 了解离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3. 掌握离子反应的写法、平衡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离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2. 离子反应的写法、平衡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离子的概念;2. 离子反应的概念及例子;3. 离子反应的平衡;4. 离子反应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移液管、滴管等;2. 实验试剂:NaCl、AgNO3、HCl、BaCl2等;3. 相关文献及教学草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min):介绍离子及离子反应的概念及涉及的范围。
2. 理论讲解(20min):(1)离子反应的概念及例子;(2)离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3)离子反应的平衡。
3. 实验(25min):以NaCl和AgNO3溶液反应为例,观察NaCl和AgNO3溶液混合后的变化,讲解离子反应的写法。
4. 讨论(10min):通过讨论不同离子反应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及作用。
5. 知识总结(5min):总结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写法。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例子、离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离子反应的平衡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掌握离子反应的写法、平衡及应用。
在实验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加深对离子反应写法的理解。
通过讨论更多离子反应的应用及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史延海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做到: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情分析^p :应该已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其他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知道教法选择:探究式等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探究实验1]用0.1mol/l的蔗糖、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导电性对比实验[学生预测并探究]通电后灯泡是否会全亮?[现象]略[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 cuso4、 ch3cooh[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学生回答]略[引导看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d、①④⑤⑥[变式训练]属于弱电解质的是[练习]写出实验中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小结]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并简介“可逆符号”的意义[探究实验2]将bacl2溶液倒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学生预测并探究]溶液中可能有什么现象?通电后灯泡还会亮么?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p 后、演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电后灯泡仍然很亮[练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动画演示]通过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体现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探究]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板演]学生讲解书写方法[引导看书并投影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点[变式训练]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师生共同]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目的在于给出规的书写步骤并让学生得到训练)[探究实验3]现有:cuso4、naoh、hno3、k2co34种溶液1、请讨论:将上述4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有几种可能?2、进行实验,探究发生的反应并记录现象[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练习]将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小结]评价并再次强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引导分析^p ]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探究实验中“硝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比较得出离子方程式的的意义――可表示一类反应[课后练习]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a.ba(oh)2溶液与稀硫酸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d.nh3h2o与稀硫酸《离子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学习过程:[探究实验1][练习]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子概念,并询问他们对离子反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说明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离子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起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离子反应题目,让学生尝试书写反应式。
2. 分析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课堂上进行批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组织学生专项练习,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2. 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各组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1. 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授课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一堂课的准备。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概念及其相关常量。
2.掌握常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能够运用离子平衡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离子平衡的定义•离子积和溶度积的概念•离子活度和离子活度积的定义及其关系2. 离子平衡常量•酸碱平衡常量–酸度常数与碱度常数–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酸度计和碱度计的使用•溶解度平衡常量–溶解度积的概念–溶解度平衡常量的计算方法–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方法3. 离子平衡原理•离子平衡原理的基本假设•离子平衡原理的应用实例–酸碱反应–水解反应–溶解度平衡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离子平衡、常量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自主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平衡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问题导向法教师提出具体问题或场景,让学生应用离子平衡原理和常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平衡概念的理解。
•常量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酸度常数与酸度计的使用。
•溶解度平衡常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本教学方案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同时,采用问题导向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多的实验训练和团队合作机会。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试验现彖溶液中有反响的实质哪些离子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次节离子反响〔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离子反响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把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相互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钠与氯化规溶液反响,硫酸铜与鐵氧化钠溶液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试验争论方法。
2、在离子反响学问学习中,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次“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沟通研讨”活动,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总识;能借助“学问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二〕、重点、难点義点:离子反响、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试验、练习.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对策:应用试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教学内容:【引入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课】一、离子反响:有业参与的反响。
试验试验一:取 l~2ml BaCI 2 生成白 溶液 F 试管中,用胶头滴管 SO 4 \ Cl\2 Ba 2++SO 2 = BaSO 1 色沉淀4 4滴加 Na 2SO 4 溶液。
试验二:取 l~2mL NaOH Nal生成蓝 溶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 色沉淀Na\ OH\ Cu 2\ SOQCu 2+ +2OH = Cu(OH)2 1滴加滴加 CuSO 4 溶液。
试验三:取 l2ml KC1 溶Cl 、K\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滴 无明显现象不反响加 Na2SO4 溶液Na\ SO#二、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响的离子符乡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次,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代是难溶物、气体、水、单质、氧化物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删】删去方程式冯功不參勿友舷的离子,化学计量数比化为最简比。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离子反应教案1(一)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离子浓度减小。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二、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实验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实验离子反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通过观察溶液中离子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释放等现象,可以判断离子之间的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过程。
本文将介绍离子反应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际实验设计和分析来深入理解离子反应的现象和机理。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滴管、鳞片瓶、聚乙烯瓶、移液管、玻璃棒、玻璃棉、镊子、玻璃滴管等。
2. 实验试剂:硝酸银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1. 实验一: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首先,取一滴盐酸溶液滴在探杆上,然后将探杆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有无颜色变化。
如果出现黄色颜色,说明有Cl-离子存在。
接下来,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于鳞片瓶中,再取一滴盐酸溶液滴入其中,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AgCl,则说明Cl-离子与Ag+离子发生了反应生成沉淀AgCl。
根据产生的沉淀种类,可以初步判断化学反应类型。
2. 实验二:离子反应过程的观察首先,取一滴氯化钡溶液滴在试管中,再取一滴硫酸溶液滴入其中,观察产生的现象。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的话,则说明SO42-离子与Ba2+离子发生了反应生成沉淀BaSO4。
进一步,取一滴盐酸溶液滴入产生的沉淀溶液中,观察是否会有气体的释放。
如果有气体释放,则说明Cl-离子与Ba2+离子发生了反应生成气体。
三、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过程,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判断化学反应类型和离子反应过程。
在实验一中,我们通过观察火焰颜色和生成的沉淀来判断反应类型。
实验二中,我们进一步观察产生的沉淀是否会被盐酸溶解,同时也观察是否有气体的生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个实验规律:1. 阳离子反应规律:a. 产生颜色变化的火焰:某些阳离子通过火焰测试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如Cu2+产生蓝色火焰。
b. 产生沉淀的反应:某些阳离子与阴离子发生反应后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如Ag+与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统编人教版化学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2.2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构建酸碱盐的概念。
课时2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1、教学目标(1)通过从物质角度和离子角度分别认识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定义。
(2)通过实验事实结合离子数目的变化,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对已认识的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归纳,学会初步判断不共存的离子。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层次(宏观物质水平、微观离子水平)。
(2)通过对具体实验现象的辨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及化学反应辨识能力水平(宏观现象、微观原因)。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重点:1.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印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药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
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思考】喝了泉水的人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他们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故事解读】误喝了泉水的士兵们个个说不出话来。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士兵喝的水中含有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
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
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与CuSO4发生了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原来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
【板书】二、离子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3【投影】【归纳整理】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SO4+ BaCl2== BaSO4↓+ 2NaCl反应的实质是Ba2++ SO42-==BaSO4↓【板书】1、离子反应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上学期《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
课题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②Ba(NO3)2与NaOH
③H2SO4与NaOH
④Na2CO3与HCl
【引申】
若能发生的,你能否仿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分析出他们发生反应的实质
学生判断并书写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强化直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并为引出离子方程式打基础。
概念和方法导引
【过渡】我们写出的这些表示反应实质的式子称为什么?
取约2ml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许HCl溶液。
取约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许NaCl溶液。
取2mlCu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许 NaOH溶液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结论。
引出追问】那是不是所有电解质溶液之间均可以发生离子反应呢?那好,根据我们以上做过的实验,再阅读课本P44部分,请总结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引申】
通过上述我们根据离子反应的本质写出的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总结书写的方法。
[板书]2、离子反应方程式:①概念②书写方法
学生总结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并总结书写方法
推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
拓展
【过渡】
书写方法掌握了那请快速的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KOH溶液和HNO3溶液混合:
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
化学试讲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试讲高中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 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反应。
2. 掌握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
3. 能够预测和平衡简单的离子反应式。
教学重点:
1. 离子的操作和行为。
2. 离子命名规则。
3. 离子反应式的书写和平衡。
教学难点:
1. 理解离子反应的物理和化学本质。
2. 能够准确书写和平衡离子反应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2. 班上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反应。
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验操作
1. 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发生的反应。
2. 实验二:将硫酸氢铵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其溶解,判断是否发生离子化。
三、讲解
1. 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
2. 离子反应式的书写和平衡。
四、练习
1. 完成给定离子反应式的平衡。
2. 根据描述写出对应的离子反应式。
五、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但在离子反应的化学式书写和平衡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加强训练。
高中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2)
高中化学教案:离子反应一、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离子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化学中,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反应基于离子的电荷引力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原理,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离子反应可以发生在溶液中,也可以发生在气相或固相中。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离子之间通过电荷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来进行反应。
正负荷不同的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典型的离子反应有离子离合、沉淀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二、离子离合反应离子离合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彼此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形成无水合物。
离子离合反应通常发生在强电解质溶液中,如NaCl、KOH等。
反应过程中,离子间会形成离合离子对。
举个例子,在NaCl溶液中,Na+和Cl-离子会彼此吸引,形成NaCl无水合物。
这种离子离合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a+(aq) + Cl-(aq) → NaCl(s)三、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溶解度有限的物质反应生成难溶于溶液的沉淀物。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两种溶液混合时,其中一种离子与另一种溶液中的相应离子结合形成的固体难溶化合物。
沉淀反应常见的实例包括硬水中的碳酸钙沉淀和银镜反应等。
例如,在银镜反应中,乙醛(CH3CHO)与氧化银(Ag2O)反应生成银镜。
该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H3CHO(aq) + Ag+(aq) + OH-(aq) → Ag(s) + CH3COO-(aq) + H2O(l)沉淀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产生的沉淀物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类反应涉及到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之间的结合。
在酸溶液中,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而碱溶液中的碱性物质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例如,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会产生氯化钠盐和水。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展示目标][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学生回答][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⑵锌投入到盐酸中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⑷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回答][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②有离子参与[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问题探索]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2、 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2-=BaSO4↓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回答][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回答][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3、氯气通入水中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应用教案
主题:离子反应的应用
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离子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方法;
3. 了解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
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离子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方法;
3. 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展示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并解释实验结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离子反应的应用场景,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巩固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离子反应的应用,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七、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的应用知识。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概念及其现象表现。
2.掌握弱酸和弱碱溶液的离子平衡计算方法。
3.掌握化学平衡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弱酸和弱碱溶液的离子平衡计算方法。
2.掌握化学平衡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弱酸和弱碱溶液的离子平衡计算方法。
2.理解化学平衡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概念1.离子的概念及水溶液的电离现象。
2.水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的计算。
3.离子平衡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表现。
2. 弱酸和弱碱的离子平衡计算方法1.弱酸和弱碱的概念及其离子平衡式的表示方法。
2.离子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
3.pH值的计算及其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4.酸度常数及其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式的书写方法1.化学反应的概念及其平衡态的定义。
2.化学平衡式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实验演示法。
3.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评价1.课堂即时问答。
2.实验报告评分。
3.家庭作业。
七、教学资源1.实验室。
2.实验器材及试剂。
3.计算机及投影仪等。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介绍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概念及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弱酸弱碱溶液的离子平衡计算方法,并掌握化学平衡式的书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解法、实验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认为可以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如:弱酸、弱碱、极少数的盐。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溶于水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①多数盐(包括难溶性盐);②强酸:HNO3、HCl、HClO4、①弱酸:H2CO3、CH3COOH、HClO等;H2SO4等;③强碱:KOH、NaOH、Ba(OH)2、Ca(OH)2等②弱碱:NH3·H2O、Cu(OH)2、Fe(OH)3等;③水【注意】(1)CO2、SO2、NH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H2CO3、H2SO3、NH3·H2O 等电解质导电,不是其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
难溶的盐如AgCl、CaCO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易溶的如CH3COOH、NH3·H2O等在溶液中电离程度较小,是弱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导电能力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溶液导电能力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电荷数目的多少决定的,只是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类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弱电解质溶液。
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即电离程度。
(4)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中还要特别注意其概念的研究范畴——化合物,溶液、单质即使导电也不是电解质。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状态(1)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电离过程并没有停止,此时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2)建立过程(3)电离平衡的特征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连接;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连接,如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CH3COOH CH3COO-+H+、NH3·H2O NH+4+OH-。
(1)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表示。
(2)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可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是H2CO3⇌H++HCO-3,HCO-3⇌H++CO2-3,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3)多元弱碱的电离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是一般按一步电离的形式书写。
如Fe(OH)3的电离方程式是Fe(OH)3⇌Fe3++3OH-。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1)实例分析分析改变下列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c(H+) n(H+) 电离程度导电能力升高温度向右移动增大增大增大增强加H2O 向右移动减小增大增大减弱通HCl 向左移动增大增大减小增强加少量NaOH(s) 向右移动减小减小增大增强加少量CH3COONa (s) 向左移动减小减小减小增强加少量CH3COOH 向右移动增大增大减小增强(2)影响因素①升高温度使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因为电离一般是吸热过程。
②弱电解质的浓度降低,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因为离子相互碰撞结合为分子的几率减小。
③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④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注意】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三类易错点(1)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如NaHSO 4===Na++H++SO2-4(2)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如NaHCO3===Na++HCO-3(3)熔融态时,NaHSO4===Na++HSO-4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1)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NH3·H2O:NH3·H2O NH+4+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H2CO3H++HCO-3(主),HCO-3H++CO2-3(次)。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Fe(OH)3Fe3++3OH-。
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比较1.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如盐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比较项目酸c(H+) 酸性中和碱的能力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的总量与同一金属反应时的起始反应速率一元强酸大强相同相同大一元弱酸小弱小2.相同体积、相同c(H+)的一元强酸(如盐酸)与一元弱酸(如醋酸)的比较比较项目酸c(H+) 酸性中和碱的能力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的总量与同一金属反应时的起始反应速率一元强酸相同相同小少相同一元弱酸大多二、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一)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 表示。
2.表达式(1)CH 3COOH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是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
(2)NH 3·H 2O 的电离常数表达式是K b =c (NH +4)·c (OH -)c (NH 3·H 2O )。
(3)H 2S 在水溶液中分两步电离,即H 2SH ++HS -、HS-H ++S 2-,其电离常数表达式分别为 K a1=c (H +)·c (HS -)c (H 2S )、K a2=c (H +)·c (S 2-)c (HS -)。
3.意义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一定温度下,K 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酸(或碱)性越强。
4.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注意】(1)电离常数的大小由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2)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改变浓度时,其电离常数不变。
(3)多元弱酸电离常数:K 1≫K 2≫K 3,其酸性主要由K 1大小决定。
(二)电离度1.定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和未电离的)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通常用α表示。
2.数学表达式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分子数弱电解质的初始分子数×100%或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浓度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100%或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物质的量弱电解质的初始物质的量×100%3.意义(1)电离度实质上是一种平衡转化率。
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
(2)同一弱电解质的浓度不同,电离度也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4.影响因素:以0.1 mol·L -1 CH 3COOH 为例外因变化 加水 升温 加NaOH 加H 2SO 4 电离度(α)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H +数目 增多 增多 减少 增多 c (H +)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导电能力减弱增强增强增强影响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的因素(1)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度增大。
(2)浓度: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度增大。
即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三)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简写为H2O⇌H++OH-。
(3)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c(H+)·c(OH-)c(H2O)。
2.水的离子积常数(1)概念:一定温度下,因为K电离为常数,所以c(H+)·c(OH-)=K电离·c(H2O)为一新常数,叫作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记为K w。
(2)表达式K w=c(H+)·c(OH-)。
(3)影响因素K w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温度升高,K w增大;25 ℃时,K w=1.0×10-14。
3.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ΔH>0的影响,并填写下表: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H+) c(OH-) 水的电离程度K w升高温度右移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加入酸左移增大减小减小不变加入碱左移减小增大减小不变加入活泼金属(如Na)右移减小增大增大不变【注意】(1)25 ℃时,K w=1.0×10-14,不仅适用于纯水(或其他中性溶液),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2)在不同溶液中,c(H+)、c(OH-)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一定相等。
K w=c(H+)·c(OH-)中,c(H+)、c(OH-)均指整个溶液中所有H+和OH-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3)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