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十五章)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5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IS*: Y C(Y T ) I (r*) G NX ( )
– LM*:M L(r*,Y )
Ɛ Ɛ1 (a) Ɛ2 O
P P1 (b) P2
O
图15-11
LM*(P1) Y1
LM*(P2)
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
的开放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与封闭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时,国际收支差额等于零,即 BP=0,此时达到外部均衡状态。
– 将净出口函数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式代入NX F
可以得到国际收支均衡函数:
q Y n ePf
P
(rw r)
– 化简为:
中,
r Y
n
rw
ePf P
q
– 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函数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时利率 r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2
式中, 0 为常数,反映的是国
家(或地区)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
r1
度。如图15-3所示
F(r)
O
F2
F1
F
图15-3 净资本流出函数
• 国际收支的平衡:BP曲线的推导
– 国际收支平衡
– 通常把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 用BP表示。国际收支差额是本国收入与利率的函数, 即:
BP NX (Y ) F(r)
• 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 由国内市场的利率和世界市场的利率一致这一假设,
得: r r*
– 在短期中,假设净出口是名义汇率的函数,则开放经 济条件下(即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为:
IS* Y C(Y T ) I (r*) G NX (e)
r
IS
O
帕金《宏观经济学》(第8版)章节题库-第15章 外部性【圣才出品】
5.当存在外部性时,私人市场就会生产低于有效产量的物品。( ) 【答案】× 【解析】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由于此时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也低于私人成本, 从而使得私人市场会生产低于有效产量的物品。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 成本,此时私人市场的产量会高于有效产量。
12.“公地悲剧”指的是公共财产具有被过度使用的趋向。( ) 【答案】√ 【解析】公地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 成本,存在负的外部性而进行了过度的使用。
7.对教育的私人生产者征税可能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外部性问题。( ) 【答案】× 【解析】教育会带来外部性利益,因此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对此给予补贴而不是征税。
8.两人间的贸易是产生外部效应的一个例子。( ) 【答案】× 【解析】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效应最主 要的特征是存在人们关注但又不在市场上的商品。因此两人间的贸易行为并非产生外部效 应的例子。
4 / 38
圣才电子书ຫໍສະໝຸ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市场化的行为会导致比原来更多的污染的排放。( )
【答案】×
【解析】污染具有负的外部性,排污权的市场化有利于消除该外部性,因此会导致比
原来更少的污染排放。
11.消除外部效应只有通过税收和补贴才能解决。( ) 【答案】× 【解析】政府解决外部效应问题,除了税收和补贴,还可以通过企业合并,明确产权, 直接管制等手段加以消除。
6.如果政府给予补贴,那么生产某种物品所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就能够被克服。(
3 / 38
(优选)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般理论上,本国汇率下降(或本币贬值)将增 加净出口,在实际经济中,本国货币贬值对净出 口影响的程度,还要看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 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 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结论 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此外,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存在一定 的时滞,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 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如图15-2所示。
价格 P 上升;相反,如果 ePf P ,国外商品比国内商品
价格便宜,国内居民更愿意购买国外商品,使得国内商品
价格 P 下降。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可以
得 P ePf ,这一关系被称为购买力平价。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二)汇率制度
按照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可以将汇率制度分为固定 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 固定汇率制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二)资本净流出函数
本国流向国外的资本量减去国外流向本国的资本 量所得的差额称为资本项目差额或净F资本流出, 用 表示。 净资本流出函数可以表示为:
F (rw r)
式中, 0 为常数,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间 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如图15-3所示。
有了描述国际收支平衡的BP曲线,结合国内市 场均衡分析的IS-LM模型,就可以分析包括国内 均衡和国外均衡的开放经济中国内外均衡问题。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价格不变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价格变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二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价格不变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哪⼀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学考研)解答:⼀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作转换⽽产⽣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些部门需要劳动⼒,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这种能⼒的培训需要⼀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的⼈都有⼯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这么说。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愿失业,则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另外⼀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如果空缺总额恰好等于寻业⼈员的总额,经济社会也算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的⼈都有⼯作。
3.什么是⾃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然失业率的⾼低?(北京航空航天⼤学考研)解答:⾃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这⾥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产⼒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然失业率及引起⾃然失业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般来说,青年与妇⼥的⾃然失业率⾼,这些⼈在劳动⼒总数中所占⽐例的上升会导致⾃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些⼈宁可失业也不从事⼯资低、条件差的职业,增加失业⼈数;最低⼯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尤其是技术⽔平差的⼯⼈,同时也加强了⽤机器取代⼯⼈的趋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五章
【例15.2】请说明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 型,并比较这二者的异同。[中央财经大学801经 济学2008研]
答:微观S D和宏观 ASAD模型分别是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理论模型。这两者既 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1)两者的相同点 微观 S D和宏观 ASAD模型二者的相同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形式”上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 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ASAD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 决定。②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 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 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的为供给曲线。
政府购买增加 (如增加城市公共项目的支出)
使净出口增加的事件 (如国外经济繁荣)
货币供给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 变化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向右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 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 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ADAS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 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 平的关系。另外,ADAS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 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ADAS模型 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 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 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 需求分析,而且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可得到的劳动量。 (2)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人们通过教育、 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3)自然资源可获得性。 (4)技术知识进步。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整体的经济运作作为考察对象的经济学。
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AD-AS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特点,具有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1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1.2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1.3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1.4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1.5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1.6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1.7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第十五章-AD-AS模型试题答案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3456()F789率。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B)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ABCD3ABCD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6AC7ABCD8、用于IS C)A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
9、无论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
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
10、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B)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1、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A)。
ABCD12A13A143美元,则劳动力需求量为(C)。
A、400;B、335;C、350;D、375。
15、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
A、价格水平不变,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则劳动需求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三---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
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
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二、选择正确答案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资本折旧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
A.GNP>GDPB.GNP=GDPC.GNP<GDPD.GNP与GDP不可比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续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15~18章)【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答: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得到的,当资本存量一定时,总产出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产出递减。
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当劳动力需求等于劳动力供给时,就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对货币工资变动能作何反应的假定。
在短期,就业量的变化是引起总供给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长期,资本积累的变化、技术进步等都会影响总供给水平。
2.古典总供给曲线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15-1所示。
图15-1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二、判断题1.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DP的影响越大。
()【答案】T【解析】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则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越大。
2.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F【解析】P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P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移动。
只有外生变量(P和Q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形状、位置的变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5章稳定化政策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如果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他们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就起到内在稳定的作用。
()【答案】F【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
消费者能对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消费水平,说明他们具有理性预期,对经济并无内在稳定作用,而是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2.累进税收体系下的税收收入在经济扩张时期会自动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会自动减少。
()【答案】T【解析】自动稳定器是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在必要时刺激或抑制经济的政策。
3.卢卡斯批评的实质是,传统计量模型不包括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其结果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答案】T【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
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因此其结果的可靠性就应该受到质疑。
4.中央银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答案】T【解析】当公众相信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他们都会预期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此时政府不再采取降低通胀率的政策措施,而是谋求失业率的降低,对公众而言是有利的。
5.如果中央银行适当地利用政策手段,它能够使经济始终有效地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章1.GDP:⼀年内,对⼀个国家范围内所⽣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衡量。
2.名义GDP:是⽤⽣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从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4.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减去政府⽀出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被实际GDP除后的结果,是对价格⽔平的衡量。
6.PPI:⽣产者价格指数,建⽴在⽣产中所使⽤的商品的市场篮⼦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7.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个反映居民家庭⼀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8.NDP:国内⽣产净值,GDP减去允许的资本折旧量。
9.NI:国民收⼊,即对⽣产要素的⽀付总额。
等于净国民产品减去直接税。
第三章1.资本劳动⽐率(capital labor ratio):指每个⼯⼈使⽤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的供给量被劳动的供给量去除。
2.趋同(convergence):⼀个经济追上另⼀个经济的过程叫做趋同3.资本黄⾦律⽔平(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提供每个时期最⼤消费量的资本的稳定状态⽔平。
当资本存量处在黄⾦法则⽔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折旧率加上⼈⼝增长率。
第四章1. 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绝对趋同:不同国家的产出⽔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条件趋同:不同国家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相互接近的状态,但条件是要求稳态时⼈均指标相同。
2.内⽣增长理论:由内⽣变量,如储蓄率所决定的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理论。
3.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平增长⽐例⾼于要素投⼊增长⽐例的⽣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都增加⼀倍,产出将增加⼀倍以上。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圣才出品】
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一、复习题1.政府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有哪些?在美国,与州及地方政府支出和收入相比,联邦政府支出和收入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答:(1)政府支出指某一时期内政府的总支出,它主要分为三类: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净利息支付。
政府购买是指对新近生产的产品、服务及资本品的政府支出。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向个人做出的支付。
净利息支付是指政府支付给政府债券持有者的利息减去政府所得利息之差。
(2)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产品和进口税以及公司税。
(3)联邦政府支出和收入在构成上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多数非国防产品和服务都由州与地方政府支出;②联邦政府用于转移支付的开支远大于非军事产品和服务的开支;③联邦政府拨款援助州和地方政府;④联邦政府是一个大的净利息支付者,州和地方政府是净利息接受者;⑤联邦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而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产品和进口税。
2.政府预算总赤字与基本赤字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存在两种赤字的概念?答:(1)政府预算总赤字等于政府开支减去税收收入,它表示政府在一年中必须借入的款额。
可以表述如下:()()G TR INT T=-=++-=++-赤字开支税收收入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净利息税收收入政府预算的基本赤字是指总赤字减去净利息支付。
基本赤字表明在一年中当期项目的成本(以当期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来衡量)超过当期税收收入的数额。
表示如下:()()G TR T=--=+-=+-基本赤字开支净利息税收收入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收入(2)存在两种赤字概念的原因两种赤字被用来回答不同的问题。
标准赤字或总预算赤字回答的是政府现在需要借多少钱才能支付其总开支的问题。
当以名义价值衡量时,任意年份的赤字是指政府在该年必须借入的额外数额。
基本赤字回答的是政府是否有能力为当期项目进行支付。
基本赤字为零意味着政府的税收收入正好足以对当期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社会项目进行支付;基本赤字大于零意味着当期政府购买和社会项目的花费超出了当期税收收入所能支付的范围。
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
(2)表达公式与图形
y = f (N K )
y y = f( N K ) y0 -------------
-----------------------
Yf -------------------------------------------
0
N
横轴N表示劳动总业量, 纵轴y表示总产量,曲线表示 总产量时总就业量函数 当总就业量为N0时,对 应的总产量为y0。 图中曲线越来越平缓, 表示总产量随着总就业量增 加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当N达到充分就业N*时, 相应产量为N*
的边际产品将超过实际工资,此时存在增加利润的机
会,企业可以以工资W雇佣一个工人,该工人按劳动边
际产品所给定的量生产更多的产品,企业以价格P出售 就可以从中获利,企业将不断利用该机会,直至增雇 工人的边际产品下降到和实际工资相等时为止。 (见下图)
由于劳动边际产品 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降 低,所以劳动需求函 数是实际工资减函数
(二)表达公式 y = f (N K ) y 为总产出 N 为整个社会就业水平或称就业量 K 为整个社会资本存量 (三)分类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1)性质 ——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增加而增加 在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假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作用,随着就业量增加,总产出按照递 减比例增加
P
--------------------------------------
P1 -----------------
D1
P2 ---------------------- D2
----------------------
三、总需求曲线推导 推导过程(略) 结论:价格水平变化对 IS曲线的位置没有影响, 原因是IS曲线的变量被 假定为实际量而不是随 着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名 义量。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P42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正如我们在第十章中说明的那样,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 由GDP折算指数和各种物价指数加以衡量。GDP折算指 数全面反映了测算期计入GDP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相对于 基期的价格变动,价格指数则表示了某些特定种类商品的 价格相对于基期的变动程度。例如,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 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上涨程度,批发物价 指数反映了批发价格上涨程度。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出于不同研究目的,通货膨胀的类型可以按照上涨幅度 、价格变动是否平衡、人们对价格变动的预期以及原因 的不同加以区分。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 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年物价 上涨率或者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为温和的 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是两位数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 而超级通货膨胀中的通货膨胀率要在3位数以上。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 再者,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
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 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有时甚至几年不变 。由于没有相应的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老年阶层受通货 膨胀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成本
尽管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程 度的正向效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通货膨胀产生成本的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相对价格的变 动对资源配置带来扭曲,另一方面因为通货膨胀加剧了经 济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经济行为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一、资本形成的意义 资本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在 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 二、打破恶性循环的方法 要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个环节,即低 人均产值到低储蓄,可以有3种方法: 1、强制储蓄。 2、借进外债。 3、争取外援。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翀
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经济学将人均产值和工业化程度较低 的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 目前国际经济组织通常将世界各国分 为三类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 型国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被称为转型国 家。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个。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配置低效率是指虽然社会资源得到了 利用,但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过剩的。 X-低效率是指虽然生产出来的产品是 社会需要的产品,但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 充分的利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X-低效率。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首先,发展中国家文盲率较高,素质 较低,社会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 其次,发展中国家往往受非经济因素 影响,如注重传统、关系,使社会资源没 有被充分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投资到低生产率的第三个环节存 在三个问题: 第一,物质资本缺乏。 第二,就业问题阻碍了新技术的采用。 第三,低素质劳动力影响了新技术的 采用。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生产率到低人均产值的第四个环 节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人口增长过快。 第二,社会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 社会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存在两种情 形:配置低效率和X-低效率。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难题 恶性循环 低人均产值 低生产率 高人口增长率 低投资 低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人均产值到低储蓄的第一个环节 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大多数穷人没有能力储蓄。 第二,少数富人不愿意储蓄。
发展中国家的恶性循环
从低储蓄到低投资的第二个环节存在 四个问题: 第一,缺乏训练有素的企业家。 第二,国内市场狭窄。 第三,难以与外国企业竞争。 第四,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从平衡发展战略派生出来有两种战略: 逐步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发展战略。前 者是对平衡发展战略的修改,后者是对平 衡发展战略的否定。
第十五章
结束
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要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二个环节,即低 人储蓄到低投资,可以有1种方法:引进外 国直接投资。 借进外国债务的优点是本国经济不被 外国资本控制,缺点是很容易背上沉重的 债务负担。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优缺点与 借进外国债务相反。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有 1、农业发展战略 2、平衡发展战略 3、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4、出口导向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