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肿瘤
树突状细胞抑制肿瘤机理研究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d o az o oye h i l g o m ̄ f ih uP ltc ncCol e T eV 11 . 6 .0 No3
J n2 1 u .0 0
树突状细胞抑 制肿瘤机理研究
第 3期
途 径田 ,此过 程为交 叉 提呈 。
交 叉 激 活 需 要 三 类 细 胞 的参 与 :C 4 T , D + h C 8C L前 体 细 胞 和 AP D +T C。虽 然某 些 特 殊 的 病 毒可 以在没有 C 4T D + h辅 助 的 情 况 下 同 样 诱 发 C L反 应 ,但 总 的来说 交 叉激 活 是 C 4 T T D + h依赖 性 的 ,需要 上 述 三 类 细 胞 的共 同 参 与 。研 究 表 明 ,D C是 目前 已知 体 内进 行 交 叉 激 活 的 主 要
能 。 同时 ,D C是体 内进 行 交叉激 活 的主要 抗 原提 呈细 胞 ,可 以使 外 源性肿 瘤 抗 原 激活 C L从 而杀伤 肿瘤 细胞 。文章从 肿 瘤细胞 对 于 D T C在 不 同阶段 的抑制 作 用 以及 D C对 于肿 瘤 细胞 的杀伤作 用 两方 面列举 D C与肿 瘤细胞 相 互关 系的研 究近 况 ,以说 明D C在 肿瘤 治疗 中的 重要 作 用 。 关键词 :树 突状 细胞 ;肿瘤 细胞 ; 交叉激 活 ;细胞 毒 T细胞 中图分 类号 :R 9 3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1 2 2 1 ) 3 0 2 — 3 6 1 0 4 (0 0 0 — 0 4 0 MH — 分 子 限制类 ,MH —1 子 限制类 。在抗 C1 C I分
理 后 与 MH — 分 子 结 合 ,从 而 激 活 C 8 C L C1 D+T ;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
它具有强大的T细胞激活能力,并能活化初始型T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成熟、刺激Th细胞及NK细胞活性。
能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
它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的抗肿瘤效应。
因此,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疫苗予以综述。
[关键词]树突细胞;肿瘤;免疫疗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起源于骨髓,正常组织里面含量极微,高度表达MHC-I和MHC-II,共刺激分子,因而可以高效提成抗原,并且能有效的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诱发的初次免疫应答,因其胞膜向外伸出许多星状突起类似于神经细胞的树突,因而得名。
DC首先由Steinman和Cohn【1】于1973年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是与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白细胞形态、功能相异的重要免疫辅佐细胞。
DC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免疫细胞,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一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也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
对于维持正常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稳态起着重要作用【2】同时,作为机体免疫的始动者,DC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免疫缺陷方面,激活T细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9] 。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DC已成为生物医学界研究抗肿瘤免疫的热点之一。
目前。
DC疫苗已成为极具潜力的癌症及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已有多项疫苗进入I、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但由于缺少客观的临床疗效的证据,使DC疫苗还不能进入Ⅲ期临床实验[3] 但是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DC对肿瘤细胞抗原处理、提呈以及识别的分子基础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
科学技术创新2019.35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Dendritic cells and tumor immunity许若琳史曼*(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陕西西安710021)1DCs 的来源与分布人DCs 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刺激下,来自于骨髓的髓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髓样DC ;②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与NK 细胞和T 细胞具有共同前体细胞的淋巴样DC 。
DCs 通常分布于血液和与外界接触的组织如皮肤,粘膜中,在活化后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细胞与B 细胞互相作用,以刺激与控制适当的免疫反应。
2DCs 抗肿瘤机制2.1DCs 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 分子与肿瘤抗原结合,递呈给T 细胞,启动MHC-I 类限制性CTL 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的CD4+Thl 反应。
同时,DC 还提供T 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DCs 与T 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 细胞增殖,诱导CTL 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 颗粒酶B 和FasL/Fas 介导的途径增强NK 细胞毒作用。
2.3DCs 释放IL-12、IFN-γ等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分泌趋化因子趋化初始型T 细胞的聚集;保持效应T 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
并以正反馈旁分泌的方式活化其附近DCs ,上调IL-12及CD80、CD86表达;同时DCs 也向CD8+T 细胞呈递抗原,在CD4+T 细胞辅助下使CD8+T 细胞活化,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3DCs 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s-CIKs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IKs )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IFN-γ、IL-2和抗CD3单抗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DC-CIK 联合治疗是细胞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实现了从发现到清除肿瘤细胞的全过程。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
02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 特性
形态结构
细胞形态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 树突状形态,细胞表面有许多细 长的突起。
细胞大小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大小通常 比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大,直径在 10-20微米之间。
表面标志
CD抗原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多种CD 抗原,如CD11c、CD123、CD303等 ,这些抗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树 突状细胞。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HTDCs的来源,可分为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s)和淋巴源性树突状细胞( Lymphoid Dendritic Cells, LDCs)。
根据功能分类
根据HTDCs的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Dendritic Cells, APCs)和其他具有辅 助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如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等)。
细胞疗法
02
探讨利用改造后的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作为载体,输送治疗性
基因或药物,以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疫苗开发
03
研究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抗原呈递中的作用,以开发基
于这些细胞的肿瘤疫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疫应答。
02
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如IL-10、
TGF-β等,进一步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03
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使肿瘤细胞能够逃
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与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佐荆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能诱 导出高效而 特异的
抗肿瘤免疫 反应 。国 内已有资料 显示 肿瘤 患者如 :
有 4~ ×l 6 。动物脾有核细 胞中含0 5 % 。感 . ~15
染等病理条件下可增 高,肿 瘤及肿瘤化疗 和干细胞
必须对 D C进行体 外分离 纯化扩增 和体外诱 导分化
扩增。 目前,人 D C培养 的细胞 来 源可 选用 脐血 、 骨髓 、外周血 C 3 细胞或外周单个 核细胞。脐血 D4 C3 D 4 细胞较骨髓 、外 周血 C 3 细胞更 纯真 、具 D ̄ 有更 强的增殖潜能 ,是 D c的理想来源 。常用 的 D c
免疫 细胞间信息传递 的必须条 件之一。 目前 ,除 B 淋巴细胞肿瘤的细胞外 ,尚未 发现其它细胞 表达的 B 等第二 信号分 子 ,因 此肿瘤 细胞 本身 并不能 启 7
动特异的抗肿瘤免疫 反应 。成 熟的 D C不仅是 职业
的 D ,肿辔细胞在机体 免疫功能 监视下仍能 发展、 C
肝癌 、肠廊 D C表面 H A—D L R及 B 7表达 明显低于
正常人 ,其 D C诱 导免疫能力 也相应 低下。 此外 ,近来 研究还 表 明 :肿 瘤微 环境 浸 润性 D TD )的数量 、功能 的研究,更能准确反应宿 C( I e
移植后明 显降低 。由于数 量太 少,D C从 动物 和正 常人体分离应 用非 常困难 ,为获得 足够的细 胞数 ,
人 体对肿瘤的排斥依 赖于高效 而特异的抗肿 瘤
免疫 反应 ,尤其 T细胞免疫。然而启 动高效而特 异 的抗肿 瘤免疫 反应必须具备两个 先决条件 :肿瘤 相 关抗 原 ( A .;人类 白细胞 抗原 ( L Tg ) H A)及第 二信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如 何打 破 肿 瘤 的 免疫 耐 受 、 活 机 体 免 疫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 肿 瘤 , 当 激 是
前 肿 瘤 免 疫 治 疗 研 究 的 主要 方 向 。 树 突 状 细 胞 (ed t el d nri cl, ic D ) 作 为 体 内 最 强 的 抗 原 递 呈 细 胞 ( P ,其 膜 表 面 高 表 达 C A C) MH 类 分 子 , 捕 获抗 原 后 带 至 邻 近 的 淋 巴器 官 , 抗 原 肽 递 CI I 可 将 呈 给 T细 胞 和 B细 胞 , 激 初 始 C 4 刺 D T细 胞 增 殖 , 诱 导 产 生 并 相 应 的 T细 胞 免 疫 应 答 , 机 体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的 始 动 者 。我 们 就 是 D C在 肿 瘤 免疫 方 面 的研 究 现 状 做 一 概 述 。
t o c pu e a t e s a d y t a t r n i n n mir t o l mp a i ra s r s n n ie s t el,t u n u e s e i c n i mo mmu e g g a e t y h t og n ,p e e t a t n o T c l c g s h s id c p cf a t u r i i t n r s o s .Re e t , DC a e a c n a e n a h t o n i t mo mmu o h r p .T e p o u t n f D v c ie a d ep ne c nl y b s d v c i e h s b e op i t n u r i n tea y h r d ci o C a cn s n o t e p a t e i l ia r l e e rv e e e e h r ci n c i c l t a s w r e iw d h r . c n i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03502)1㊀200333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心实验室2㊀通讯作者,E⁃mail:zhangyong75@msn.com200333㊀上海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肿瘤科樊国华,李㊀悦,袁泽婷1,徐㊀可1,张㊀勇2㊀㊀ʌ摘㊀要ɔ㊀肿瘤的发生㊁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㊂树突状细胞(DCs)是众多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具有专职抗原提呈功能,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㊂肿瘤机体中DCs处于异常状态,如成熟障碍㊁功能异常和表型改变等,无法激活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㊂目前,基于DCs的肿瘤免疫疗法备受关注,例如通过促进DCs成熟或者利用修饰过的DCs激活机体靶向肿瘤的免疫反应㊂本文拟对肺癌㊁结直肠癌㊁乳腺癌及肝癌等肿瘤中DCs异常相关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关于DCs疫苗的研究作一综述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肿瘤;㊀树突状细胞(DCs);㊀免疫疗法;㊀疫苗中图分类号:R730 5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9⁃0460(2020)01⁃0086⁃05Theresearchprogressofdendriticcellsintumors㊀㊀FANGuohua,LIYue,YUANZeting,XUKe,ZHANGYong.Departer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ncineOn⁃cology,Putuo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33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NGYong,E⁃mail:zhangyong75@msn.com㊀㊀ʌAbstractɔ㊀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tumorisrelatedtothebody simmunity.Dendriticcells(DCs)areuniqueim⁃munecellsinthebodywiththefull⁃timeantigenpresentation,besidesDCsarecentralregulatorsofanti⁃tumoradaptiveimmunere⁃sponse.TheabnormalstateofDCsinthetumorbodyleadstotheinabilitytotriggeratumor⁃specificimmuneresponse,suchasmaturitydisorders,dysfunction,phenotypicchanges,andetc.TumorimmunotherapybasedonDCshasreceivedmoreattention.Forexample,activatingthebody simmuneresponsebypromotingDCsmaturationorusingmodifiedDCstoactivateimmuereactiontotumor.Thear⁃ticleisintendedtosummarizetherecentresearchesonDCsabnormalmechanismandtheclinicalstudiesonDCvaccinesinlungcanc⁃er,colorectalcancer,breastcancer,livercancer,andetc.㊀㊀ʌKeyWordsɔ㊀Tumor;㊀Dendriticcells(DCs);㊀Immunotherapy;㊀Vaccine㊀㊀树突状细胞(dentriccells,DCs)是众多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具有专职抗原提呈功能㊂DCs是激发体内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为活化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㊂然而,在肿瘤机体内肿瘤塑造的免疫抑制性环境导致DCs功能异常,影响机体内的免疫反应㊂除了肿瘤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会抑制DCs的成熟之外,不同的肿瘤细胞导致DCs功能异常的机制略有不同㊂此外,DC疫苗也是针对肿瘤机体内DCs异常激活T细胞性免疫不足的新通路㊂通过自体肿瘤裂解物脉冲制备的DC疫苗或者特异性抗原基因修饰的DC疫苗激活靶向肿瘤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为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策略㊂现对DCs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1㊀DCs概述DCs是机体内功能强大的唯一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1],其表面可以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Ⅱ类分子㊁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等,而且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㊁加工㊁处理与提呈功能㊂DCs根据前体细胞来源可分为浆系DCs(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pDCs)和髓系DCs(myeloiddendriticcells,MDCs)[2]㊂依据具体功能可以将DCs分为未成熟DCs(im⁃matureDCs,imDCs)和成熟DCs(matureDCs,mDCs)㊂imDCs具有较强的抗原识别摄取能力,其细胞表面中度表达MHC分子㊁CD11c和CD80等分子㊂当imDCs与各种模式识别受体或者抗原相结合后会分化为mDCs㊂此时,DCs在形态上有明显的树突状结构,功能上有较强的抗原呈递能力,可以激活幼稚型T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其表面高表达MHCⅠ/Ⅱ类分子㊁协同刺激分子以及黏附分子CD11a㊁CD11c㊁CD80和CD86等㊂2㊀DCs与肿瘤DCs是机体内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细胞,对于T细胞介导的癌症免疫是必需的免疫细胞[3⁃4]㊂肿瘤免疫系统异常与DCs异常关系密切㊂在肿瘤机体中DCs异常大致可分为3种,前体分化异常导致数目减少,细胞成熟受到抑制导致功能异常和表型改变诱发免疫耐受㊂异常状态的DCs识别抗原能力不足,无法为T细胞活化提供所需的共刺激信号㊂DCs是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成分细胞,临床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决定肿瘤患者的预后,其中高水平成熟DCs肿瘤浸润是预后的良性指标[5]㊂在肺癌㊁结直肠癌㊁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DCs异常的机制研究以及DC疫苗的研发一直是研究热点㊂2 1㊀DCs与肺癌㊀肺肿瘤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导致单核细胞诱导的DCs分化障碍㊁成熟过程异常以及表型缺陷㊂Lewis肺癌外泌体与髓样前体细胞共培养后髓源单核细胞向CD11c+DCs分化过程受到抑制,同时DCs的成熟及迁移也受到抑制[6]㊂肿瘤诱导的DCs缺陷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原因㊂Li等[7]采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培养人单核细胞诱导出的缺陷型DCs,由于DCs中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导致DCs表面表达的共刺激分子和MHCI/II类分子减少,imDCs内吞作用受损,mDC分泌的细胞因子减少,其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随之降低㊂构建新型DC疫苗是治疗肺癌的可行策略㊂如热休克蛋白gp96属于Hsp90家族中的一员,可以提高DCs对抗原的识别呈递能力㊂Zheng等[8]用胎盘来源的热休克蛋白gp96刺激骨髓源DCs后,表面分子CD83㊁CD86和MHCII类分子表达上升,其表型成熟;在Lewis肺癌模型中研究发现,gp96可以有效诱导抗肿瘤T细胞反应,促进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增殖㊂此外,肿瘤局部趋化因子CCL21水平影响DCs的浸润程度㊂Lee等[9]通过提取人血液中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s,然后利用CCL21腺病毒转染DCs,再将CCL21基因修饰的DCs注射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内,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外周血免疫学监测㊂结果显示,新型疫苗能有效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瘤体局部CD8+T细胞浸润㊂免疫耐受型DCs会降低肿瘤免疫效率,而IL⁃12具有活化免疫耐受DCs的作用㊂AhmedAli等[10]采用IL⁃12基因慢病毒转导DCs,再使用肺癌肿瘤抗原刺激㊂结果发现,DCs高分泌IL⁃12,刺激淋巴细胞和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强㊂有关DC疫苗的研究表明,以提高对肿瘤抗原识别能力为出发点,经过基因或蛋白修饰的DC疫苗能更有效地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㊂2 2㊀DCs与结直肠癌㊀结直肠癌的发展与DCs密切相关,肿瘤组织中DCs成熟障碍是引起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11]㊂结直肠癌一些基因异常表达影响局部免疫细胞,如DCs表型功能,同样,异常DCs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细胞与DCs两者之间通过某些介质相互作用㊂结肠癌细胞中上皮特异性转录因子Ese⁃3基因表达缺失或者下调导致DCs成熟障碍[12]㊂王翔等[13]的研究中,imDCs与过表达Ese⁃3基因的SW620细胞共培养后不仅促进DCs成熟而且培养液上清中IL⁃12p70水平上升㊂肿瘤浸润性DCs产生较少的IL⁃6,IL⁃6是一种在肿瘤细胞中触发STAT3依赖性增殖信号的细胞因子㊂Rizzo等[14]研究发现,炎性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与DCs表达IL⁃6有关,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表达的RORγt(Th17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促进DCs中IL⁃6的产生而促进肿瘤生长㊂DCs功能缺陷是机体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效率低的关键因素㊂通过干预,逆转肿瘤机体内DCs功能缺陷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个策略㊂Rizzo等[15]使用透明质酸作为免疫刺激分子干预DCs,利用结直肠癌肿瘤裂解物脉冲DCs制备的疫苗不仅能显著增强DCs向淋巴结迁移的能力,而且肿瘤区域淋巴结中DCs的数目对于改善体内整体免疫水平的意义较大㊂在肿瘤中DCs成熟障碍导致靶向肿瘤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而抗原85A不仅可以促进Th细胞的增殖而且促进体内产生Th1型细胞,这些对于激发机体免疫均有促进作用㊂Zhai等[16]通过携带Ag85A的基因质粒转染DCs,然后使用CT26裂解物脉冲DCs得到DC疫苗,在瘤内注射Ag85A⁃DC疫苗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Ag85A上调了DCs表面MHCII类分子㊁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㊂Ag85A⁃DC在促进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的同时加强了T细胞靶向CT26肿瘤细胞的活性,增加IFN⁃γ的分泌水平㊂Ag85A转染的DCs作为新型疫苗治疗结直肠癌的免疫疗法具有潜在价值㊂结直肠肿瘤机体中DCs成熟障碍影响特异性免疫反应,诸多研究表明,特异性免疫刺激物干预DCs或特殊基因质粒转染后可以增强其对抗原的识别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激活免疫反应,在杀伤肿瘤的同时改善肿瘤细胞营造的免疫抑制微环境㊂2 3㊀DCs与肝细胞癌(HCC)㊀DCs分化缺陷导致肿瘤抗原无法被有效识别从而发生免疫逃逸,肝癌细胞不仅影响前体细胞向DCs分化而且导致DCs成熟发生障碍㊂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癌胚抗原,HCC患者呈现AFP高水平㊂与正常人源单核细胞诱导的DCs相比,经由肿瘤细胞源甲胎蛋白(tAFP)干预后的DCs形态缺乏明显树突结构,且表面标记分子CD40㊁CD80和CD83等的水平降低,而标记单核细胞的CD14水平较高,以上表明tAFP对DCs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17]㊂同样,Li等[18]的研究也发现tAFP影响DCs的活性,其原因与DCs表面CD1分子的表达降低有关㊂HCC衍生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影响DCs的表型以及功能,对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呈现负向作用,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TLA⁃4)为Tregs的标志性蛋白,当阻断CTLA⁃4时DCs上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上调[19]㊂肝癌细胞肿瘤微环境中的AFP阻碍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DCs,同时诱导免疫抑制性细胞表型Tregs,阻碍DCs成熟,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㊂利用DC疫苗治疗HCC是一种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手段㊂癌症干细胞群是促使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的一种重要细胞群㊂EpCAM是HCC的干细胞标志物,Choi等[20]利用EpCAM肽处理制备的DC疫苗对T细胞刺激能力增强并且产生有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HCC㊂El⁃Ashmawy等[21]将肝脏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DCs制备的疫苗注射到HCC小鼠体内,结果显示,血清中IFN⁃γ和IL⁃2的水平升高,而且在肝脏局部发现较少的恶性肿瘤细胞,DC疫苗有效激发了小鼠体内抗肿瘤的免疫反应㊂在HCC原位模型的体内研究中,通过利用自体肿瘤细胞Hepa1⁃6制备的DC疫苗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微环境中Foxp3+CD4+调节性T细胞的积累,同时阻止肿瘤组织中TGF⁃β的产生,有效抑制了原位HCC的进展[22]㊂基于HCC患者体内有关APC无法正常识别肝脏肿瘤细胞抗原这一现象,DC疫苗的功能就是可以有效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㊂无论是利用EpCAM肽或是肝脏肿瘤裂解物脉冲DCs制备的DC疫苗,其可增强靶向肿瘤T细胞的免疫反应,减少免疫抑制的免疫细胞数目㊂2 4㊀DCs与乳腺癌㊀乳腺癌细胞产生的外泌体阻断了骨髓前体细胞向CD11c+DCs的分化过程,导致DCs数目减少[6]㊂微小RNA⁃155(miR⁃155)是DCs成熟的重要调节因子,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6和IL⁃10抑制DCs中miR⁃155的表达进而影响DCs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的分泌,向淋巴结的迁移和促进T细胞活化的能力㊂Wang等[23]研究证实,通过靶向DCs中的miR⁃155,促进其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㊂浆细胞性DCs(pDCs)是DCs的一个子集细胞群,与肿瘤预后不良相关,肿瘤微环境中pDCs的功能改变后促使肿瘤逃避免疫监视[24]㊂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有关㊂Gadalla等[25]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中pDCs浸润水平升高,同时引流淋巴结中的SDF⁃1表达上升,pDCs促进CXCR4的表达,pDCs通过CXCR4/SDF⁃1轴参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㊂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高侵袭性且易发生转移,单纯化疗往往疗效不佳㊂肿瘤免疫疗法中DC疫苗是当前治疗乳腺癌的研究热点,其中基因修饰的DC疫苗或者利用乳腺癌细胞裂解物脉冲,通过提高DCs的抗原识别能力有效激活乳腺癌机体的免疫反应㊂Runx⁃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Tang等[26]利用慢病毒将Runx2基因转载到DCs中得到新型疫苗,结果显示,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更强,且同时可以高效激发特异性肿瘤免疫㊂在临床研究较多的另一种DC疫苗是利用自体肿瘤裂解物抗原脉冲制备DCs㊂从乳腺癌患者体内获得自体肿瘤裂解物,脉冲制备的DCs不仅高表达CD80/CD83/CCR7表型,而且产生高水平Th1效应因子IL⁃12p70,诱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诱导Th1极化杀伤乳腺癌细胞[27]㊂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给予4T1细胞源的肿瘤裂解物脉冲制备的DC疫苗和达沙替尼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可抑制瘤体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转移性肺结节和肿瘤内血管生成,同时可以增加肿瘤局部的CD8+T细胞数量[28]㊂2 5㊀DCs与卵巢癌㊀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在肿瘤局部免疫细胞表型与微环境相关肿瘤细胞塑造的免疫微环境状态属于相辅相成关系㊂Krempski等[29]研究发现,卵巢癌中双阳性表型PD⁃1(+)B7⁃H1(+)DCs的浸润导致免疫抑制,虽然属于经典型DCs,但是由于处于不成熟状态导致机体内部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较弱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调节ERK1/2磷酸化和p38去磷酸化抑制DCs成熟[30⁃31]㊂当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ES2和SKOV3经过IGF1R抑制剂干预后,与DCs共培育明显降低了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32]㊂复发性卵巢癌(ROC)是临床难题之一,而基于DC疫苗的免疫疗法具有较大前景㊂Tregs在卵巢肿瘤中累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晚期卵巢癌患者注射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上清液脉冲的DC疫苗,同时给予抗血管生成药物,结果显示,只有接种疫苗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水平降低[33]㊂一项关于ROC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Wilms肿瘤蛋白⁃1(WT1)肽脉冲DCs制备的疫苗对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WT1特异性CTL的数量增加[34]㊂有关DC疫苗的基础实验表明其可改善卵巢癌机体的免疫状态,但在临床上协同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㊂2 6㊀DCs与胃癌㊀幽门螺杆菌(Hp)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型DCs,同时也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关联㊂Hp促进DCs分泌免疫抑制性因子IL⁃10,而IL⁃10激活DCs中STAT3,进一步抑制自身成熟以及功能㊂Hp通过IL⁃10介导的通路促进耐受型DCs,异常状态的DCs有助于Hp发生免疫逃逸,并进一步诱发胃癌[35]㊂胃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以及肿瘤局部DCs数量偏少而且DCs表型不成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不足[36]㊂DC疫苗具有刺激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产生的作用,临床上可以通过注射DC疫苗改善胃癌患者CD8+T细胞功能障碍引发的免疫异常状态㊂WT1是一种致癌抗原,Lu等[37]将WT1肽脉冲获得的DC疫苗接种胃癌患者,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到WT1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㊂同样在Zhang等[38]的临床研究中,将自体DCs经过WT1肽脉冲制备的DC疫苗注射到晚期胃癌患者体内可以抑制肿瘤,诱发机体免疫应答㊂2 7㊀DCs与其他肿瘤㊀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因子阻碍DCs成熟,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上清液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来源分化的DCs的成熟[39]㊂Thepmalee等[40]通过靶向免疫抑制性因子IL⁃10和TGF⁃β的特异性中和抗体解除其对DCs表型分化功能成熟的抑制作用,故通过抑制DCs的IL⁃10和TGF⁃β受体提高T细胞活性,增强对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㊂此外,从胶质瘤细胞LN⁃18及U118MG得到的条件培养基(TCM)刺激DCs,DCs中CD80和CD86的表达降低,而Nrf2的表达和转录活性升高,DCs成熟受到抑制且刺激下游T细胞增殖的能力降低㊂Nrf2与抗氧化作用有关,在DCs中维持氧化还原稳态㊂在胶质瘤中,Nrf2抑制DCs的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41]㊂初治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自体肿瘤裂解物致敏的DC疫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2]㊂3㊀小结与展望DCs可以识别加工呈递肿瘤抗原,激活靶向肿瘤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是肿瘤免疫中的关键环节㊂肿瘤机体中免疫抑制性内环境导致DCs前体分化异常,同时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性因子如VEGF㊁TGF⁃β和IL⁃10阻碍DCs成熟㊂DCs识别呈递肿瘤抗原能力不足,难以活化T细胞诱导免疫反应㊂同时肿瘤微环境诱导DCs为肿瘤相关DCs和耐受性DCs,这些表型异常的DCs与M2型巨噬细胞属于同一阵营,均有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㊂基于DCs的免疫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居于关键地位㊂浸润性mDCs是肿瘤预后良好的预测指标,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子或者靶向DCs内调控其成熟的基因,可以有效地促进DCs成熟,更高效地激活免疫反应㊂但是,我们应用这些新策略治疗肿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㊂DC疫苗的研究也是热点,大多DC疫苗具有特异性而且制备方法迥异,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应用于临床的前期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SteinmanRM.Decisionsaboutdendriticcells:past,present,andfuture[J].AnnuRevImmunol,2012,30(1):1-22.[2]㊀MeradM,SatheP,HelftJ,etal.Thedendriticcelllineage:on⁃togenyandfunctionofdendriticcellsandtheirsubsetsinthesteadystateandtheinflamedsetting[J].AnnuRevImmunol,2013,31(1):563-604.[3]㊀GardnerA,RuffellB.Dendriticcellsandcancerimmunity[J].TrendsImmunol,2016,37(12):855-865.[4]㊀GalatiD,CorazzelliG,DeFilippiR,etal.Dendriticcellsinhematologicalmalignancies[J/OL].CritRevOncolHematol,2016[2019⁃03⁃01].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931844.[5]㊀TruxovaI,KasikovaL,HenslerM,etal.Maturedendriticcellscorrelatewithfavorableimmuneinfiltrateandimprovedprognosisinovariancarcinomapatients[J].JImmunotherCancer,2018,6(1):139.[6]㊀NingY,ShenK,WuQ,etal.TumorexosomesblockdendriticcellsmaturationtodecreasetheTcellimmuneresponse[J/OL].ImmunolLett,2018[2019⁃02⁃1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800589.[7]㊀LiR,FangF,JiangM,etal.STAT3andNF⁃κBaresimultane⁃ouslysuppressedindendriticcellsinlungcancer[J].SciRep,2017,7:45395.[8]㊀ZhengH,LiuL,ZhangH,etal.Dendriticcellspulsedwithpla⁃centalgp96promotetumor⁃reactiveimmuneresponses[J/OL].PLoSOne,2019[2019⁃03⁃15].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703157.[9]㊀LeeJMM,LeeMH,GaronE,etal.PhaseItrialofintratumoralinjectionofCCL21genemodifieddendriticcellsinlungcancere⁃licitstumor⁃specificimmuneresponsesandCD8+Tcellinfiltration[J].ClinCancerRes,2017,23(16):4556-4568.[10]㊀AhmedAliHA,DiJ,MeiW,etal.Antitumoractivityoflentivir⁃us⁃mediatedinterleukin⁃12genemodifieddendriticcellsinhumanlungcancerinvitro[J].AsianPacJCancerPrev,2014,15(2):611-616.[11]㊀LegitimoA,ConsoliniR,FailliA,etal.Dendriticcelldefectsinthecolorectalcancer[J].HumVaccinImmunother,2014,10(11):3224-3235.[12]㊀聂㊀娜,宋㊀杨,杨㊀静,等.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1):1544-1546.[13]㊀王㊀翔,金雪荣,宋㊀扬,等.结肠癌细胞中Ese⁃3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4):506-510.[14]㊀RizzoA,GiovangiulioM,StolfiC,etal.RORγt⁃expressingtregsdrivethegrowthofcolitis⁃associatedcolorectalcancerbycontrol⁃lingIL6indendriticcells[J].CancerImmunolRes,2018,6(9):1082-1092.[15]㊀RizzoM,BayoJ,PiccioniF,etal.Lowmolecularweighthyalu⁃ronan⁃pulsedhumandendriticcellsshowedincreasedmigrationcapacityandinducedresistancetotumorchemoattraction[J/OL].PLoSOne,2014[2019⁃02⁃15].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38610.[16]㊀ZhaiJ,GaoW,ZhaoL,etal.DendriticcellvaccinewithAg85Aenhancesanti⁃colorectalcarcinomaimmunity[J].ExpTherMed,2018,16(6):5123-5129.[17]㊀PardeeAD,ShiJ,ButterfieldLH.Tumor⁃derivedα⁃fetoproteinimpairsthedifferentiationandTcellstimulatoryactivityofhumandendriticcells[J].JImmunol,2014,193(11):5723-5732.[18]㊀LiC,SongB,SantosPM,etal.Hepatocellularcancer⁃derivedalphafetoproteinuptakereducesCD1moleculeson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J/OL].CellImmunol,2019[2019⁃03⁃2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392891.[19]㊀ChenX,DuY,HuQ,etal.Tumor⁃derivedCD4+CD25+regula⁃toryTcellsinhibitdendriticcellsfunctionbyCTLA⁃4[J].PatholResPract,2017,213(3):245-249.[20]㊀ChoiYJ,ParkSJ,ParkYS,etal.EpCAMpeptide⁃primedden⁃driticcellvaccinationconferssignificantanti⁃tumorimmunit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J/OL].PLoSOne,2018[2019⁃04⁃2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298343.[21]㊀El⁃AshmawyNE,El⁃ZamaranyEA,KhedrEG,etal.Immuno⁃therapeuticstrategiesfortreatment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antigen⁃loadeddendriticcells:invivostudy[J].ClinExpMed,2018,18(4):535-546.[22]㊀WangQ,LuanW,WarrenL,etal.Autologoustumorcelllysate⁃loadeddendriticcellvaccineinhibitedtumorprogressioninanor⁃thotopicmurinemodel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nnSurgOncol,2016,23(Suppl5):574-582.[23]㊀WangJ,IwanowyczS,YuF,etal.MicroRNA⁃155deficiencyimpairsdendriticcellfunctioninbreastcancer[J/OL].Oncoim⁃munology,2016[2019⁃02⁃28].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39631.[24]㊀SisirakV.ImpairedIFN⁃αProductionby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favorsregulatoryT⁃cellexpansionthatmaycontributetobreastcancerprogression[J].CancerRes,2012,72(20):5188-5197.[25]㊀GadallaR,HassanH,IbrahimSA,etal.Tumormicroenviron⁃mental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contributetobreastcancerlymphnodemetastasisviaCXCR4/SDF⁃1axis[J].BreastCancerResTreat,2019,174(3):679-691.[26]㊀TangM,LiuY,ZhangQC,etal.AntitumorefficacyoftheRunx2⁃dendriticcellvaccinein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invitro[J].OncolLett,2018,16(3):2813-2822.[27]㊀TomasicchioM,SempleL,EsmailA,etal.Anautologousden⁃driticcellvaccinepolarizesaTh⁃1responsewhichistumoricidaltopatient⁃derivedbreastcancercells[J].CancerImmunolImmu⁃nother,2019,68(1):71-83.[28]㊀SongN,GuoH,RenJ,etal.Synergisticanti⁃tumoreffectsofdasatinibanddendriticcellvaccineonmetastaticbreastcancerinamousemodel[J].OncolLett,2018,15(5):6831-6838.[29]㊀KrempskiJ,KaryampudiL,BehrensMD,etal.Tumor⁃infiltratingprogrammeddeathreceptor⁃1+dendriticcellsmediateimmunesuppressioninovariancancer[J].JImmunol,2011,186(12):6905-6913.[30]㊀HuangCT,ChangMC,ChenYL,etal.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nhibitdendriticcell⁃mediatedanti⁃tumorimmunitythroughregulatingERK1/2phosphorylationandp38dephosphorylation[J].CancerLett,2015,359(1):117-126.[31]㊀YahyaMA,SharonSM,HantisteanuS,etal.Theroleofthein⁃sulin⁃likegrowthfactor1pathwayinimmunetumormicroenviron⁃mentanditsclinicalramificationsingynecologicmalignancies[J/OL].FrontEndocrinol,2018[2019⁃03⁃10].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922232.[32]㊀YahyaMA,SharonSM,HantisteanuS,etal.TheProliferativeeffectofdeneriticcellsinovariancancerandtherelationshipwiththeIGFsignalingpathway[J].Harefuah,2019,158(1):30-34.[33]㊀KandalaftLE,PowellDJJr,ChiangCL,etal.Autologouslysate⁃pulseddendriticcellvaccinationfollowedbyadoptivetransferofvaccine⁃primedexvivoco⁃stimulatedTcellsinrecur⁃rentovariancancer[J/OL].OncoImmunology,2013[2019⁃02⁃05].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482679.[34]㊀KobayashiM,ChibaA,IzawaH,etal.Thefeasibilityandclini⁃caleffectsofdendriticcell⁃basedimmunotherapytargetingsynthe⁃sizedpeptidesforrecurrentovariancancer[J].JOvarianRes,2014,7(1):48.[35]㊀HuboM,TrinschekB,KryczanowskyF,etal.Costimulatorymoleculesonimmunogenicversustolerogenichumandendriticcells[J/OL].FrontImmunol,2013[2019⁃02⁃15].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65116.[36]㊀ChenJ,YangJ,JiangJ,etal.Functionandsubsetsofdendriticcellsandnaturalkillercellsweredecreasedingastriccancer[J].IntJClinExpPathol,2014,7(11):8304-8311.[37]㊀LuX,LiuJ,CuiP,etal.Co⁃inhibitionofTIGIT,PD1,andTim3reversesdysfunctionofWilmstumorprotein⁃1(WT1)⁃spe⁃cificCD8+Tlymphocytesafterdendriticcellvaccinationingastriccancer[J].AmJCancerRes,2018,8(8):1564-1575.[38]㊀ZhangW,LuX,CuiP,etal.PhaseI/IIclinicaltrialofaWilms tumor1⁃targeteddendriticcellvaccination⁃basedimmuno⁃therapyinpatientswithadvancedcancer[J].CancerImmunolImmunother,2018,68(1):121-130.[39]㊀HaradaK,IharaF,TakamiM,etal.Solublefactorsderivedfromneuroblastomacelllinessuppressdendriticcelldifferentiationandactivation[J].CancerSci,2019,110(3):888-902.[40]㊀ThepmaleeC,PanyaA,JunkingM,etal.InhibitionofIL⁃10andTGF⁃βreceptorsondendriticcellsenhancesactivationofef⁃fectorT⁃cellstokillcholangiocarcinomacells[J].HumVaccinImmunother,2018,14(6):1423-1431.[41]㊀WangJ,LiuP,XinS,etal.Nrf2suppressesthefunctionofdendriticcellstofacilitatetheimmuneescapeofgliomacells[J].ExpCellRes,2017,360(2):66-73.[42]㊀LiauLM,AshkanK,TranDD,etal.FirstresultsonsurvivalfromalargePhase3clinicaltrialofanautologousdendriticcellvaccineinnewlydiagnosedglioblastoma[J].JTranslMed,2018,16(1):142.收稿日期:2019-04-22;㊀修回日期:2019-09-04。
以树突状细胞疫苗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
以树突状细胞疫苗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新兴疗法,它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能力,通过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肿瘤细胞的侵袭。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免疫系统中的专门细胞,它们具有捕捉、加工和显示异物抗原的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传递到其他免疫系统的成员细胞。
肿瘤疫苗的原理就是将患者的肿瘤标本取出,然后把其中含有肿瘤抗原的细胞分离出来,再经过处理以后,与树突状细胞相结合最终制成肿瘤疫苗,注射到病人体内。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优势在于个体化治疗、副作用小以及可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
由于树突状细胞疫苗是根据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构建的,因此其副作用小。
与传统药物治疗、放疗等方法相比,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毒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
虽然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使其更好地起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科学家利用一些调节抗原递呈和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分子来改善树状细胞疫苗的效果。
此外,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树突状细胞疫苗的高价也是令人堪忧的问题。
总之,随着免疫系统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已经成为了研发的热点。
对于肿瘤的治疗和扫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树突状细胞
疫苗肿瘤免疫治疗将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的成功率。
病理学: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病理学: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各种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统称,有的是肿瘤性的,如组织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有的是反应性的,如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组织学上类似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年多见。
病理变化以系统性、多中心性、侵袭性不对称性、不同步性的方式侵犯各器官,受累各脏器的特征性改变是:具有组织细胞样形态的增生的肿瘤细胞呈散在分布的灶性浸润,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变异大,分化程度差异很大。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细胞是一种正常散在分布于皮肤、口腔、阴道、食道、粘膜的树突状细胞。
Langerhans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慢性进行性和局灶性三种形式。
这三种病变的范围和预后不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种特殊的组织细胞即Langerhans细胞增生。
(1)急性弥漫性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etteret-Siwe病)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很少发生于成人,病变为急性弥漫性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最常累及皮肤、骨、淋巴结,表现为躯干和头皮的皮肤斑丘疹或脂溢性皮疹、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病情进展迅速,常表现为恶性进程,患儿常死于继发性感染。
主要病变为全身性Langerhans细胞增生,增生的Langerhans细胞多数分化较好,有些分化不成熟,体积大,大小、形状不等。
胞浆丰富呈伊红色,核椭圆或肾形,常有纵形沟纹呈分叶状,核分裂像很少。
有些增生的细胞可吞噬含铁血黄素。
同时可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病变范围很广,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但是以皮肤、脾、淋巴结和骨组织最为常见。
(2)慢性进行性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Hand-Schuller-Christiani病)多见于2~6岁幼儿,病变为多灶性,主要累及骨骼。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鼻咽部是一片位于鼻喉交界处的粘膜区域,其中存在大量的滤泡树突状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参与抵御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然而,滤泡树突状细胞本身也可能会发生恶性肿瘤,称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病例报告: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因鼻塞、鼻出血、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诊。
经过多项检查,诊断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经过手术治疗和化疗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理资料,发现该病例典型的免疫组化表现为CD1a、S-100和CD68阳性,CD20、CD3、CK、EMA、PSA等阴性。
基因检测显示TP53基因杂合突变。
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时,胸部CT检查发现双侧肺内多发结节,诊断为转移性肺癌。
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后,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于术后第10个月去世。
文献复习: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其临床症状包括鼻咽部肿块、鼻塞、鼻出血、吞咽困难、耳鸣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
诊断可通过多种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及影像学等。
截至目前,对于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
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
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反应,但其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易于出现复发和转移。
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有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而且治疗尚缺乏明确的指南。
虽然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疗法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易于出现复发和转移。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免疫组化标记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免疫组化标记疾病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有时也被称为FDC瘤。
该病多发生在颈部、胸部和腹部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亦可发生在脾、骨髓和其他组织中。
FDCS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现。
该病的确切发病原因仍然不明,目前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组化标记FDCS的确切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目前认为,CD21是最好的FDCS的免疫组化标记之一。
CD21是一种可在人体正常淋巴激活过程中被发现的分子,在FDCS中也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FDCS细胞呈“鸟巢状”排列,其中心是一些细胞团,这些团被称为中心暗区,团周围则是高显色度的区域,即中心明区。
CD23、CD35和CD40等也被认为是FDCS的免疫组化标记。
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表明,CD31和vimentin也被广泛运用于FDCS的免疫组化诊断,这些标记物在FDCS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同时,一些概述研究也强调了对CD21、CD35和CD23这些FDCS标记物检测结果的确认,以避免错误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和鉴别诊断FDCS往往是一个多学科的过程,通常需要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
尽管CD21、CD35和CD23已经被广泛运用于FDCS的免疫组化检测中,但目前并不存在唯一的免疫组化标记,而且往往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肿瘤进行鉴别。
免疫组化检测与组织学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但在一些例子中仍然存在诊断困难的情况。
此外,FDCS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模式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现。
CD21、CD35和CD23被广泛运用于FDCS的免疫组化检测中,但目前并不存在唯一的免疫组化标记。
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以及多模式治疗。
在FDCS的诊断处理中,应注意确认免疫组化标记及检测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其他类型的肿瘤,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赵利国;戴敏;李芬【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11【摘要】@@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和农村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如何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般而言,肿瘤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减瘤,对荷瘤患者通过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或化疗,最大限度地消除肿瘤细胞,降低机体的瘤负荷.随着手术方案与技术的改进、放疗的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包括智能化精确定位放疗的发展)以及化疗药物从非特异杀伤到近年来靶向药物的问世,肿瘤治疗从单一到综合,从单元到多元,有了明显的进步.【总页数】4页(P1080-1082,后插2)【作者】赵利国;戴敏;李芬【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激发型4-1BB单抗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J], 李敏;陈成;古涛;周桓;张烽;朱一蓓;於葛华;张学光;顾宗江2.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J], 蔡枫;何贞月;姜婷婷;张伟云3.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J], 段荣;赵瑞东;韩霞;云菲宇;刘秉春;周二霞;云升;邱英4.人树突状细胞亚群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J], 马莉莉; 程春来; 谷飞飞5.儿童单发皮肤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树突状细胞标记在皮肤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中的诊断作用 [J], Weiss T.;Weber L.;Scharffetter- KochanekK.;Weiss J.M.;冯义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的肿瘤个体化治疗
实 际上 ,疫 苗制 剂 中大 部分 的T As A 也是 机 体 自身抗
免 疫接 种 肿 瘤 疫 苗 的部 位 也非 常重 要 ,接种 部 原 ,诱 发 自身 免 疫 的风 险 也 得 到 了人 们 的 关 注 ,尤
巴结 。我 们 可 以 通过 预 先 使 用 脂 蛋 白配 体 或促 炎 因 突 状 细胞 的 主 要 不 足是 施 行 较 为 困难 。通 过 活 组织
子 的 方 来提 高 树 突 状细 胞 的 迁 移 能 力 ,脂 蛋 白配体 检 查 取 得 的肿 瘤 组 织标 本 因其 量 太 少而 很 难 用 于 治
在这 些淋 巴结 内激活 免疫 T 细胞 。那 些 没有 经过 成熟 已知 的或 未 知 的抗 原 来 激 活 多 克隆 性 的 免疫 反应 。
和活 化过程 的树 突状细 胞处于 一种未 成熟 状态 ,而这 因此 在 理 论 上 ,经坏 死 的 全 肿瘤 细 胞 修 饰 的树 突 状
些树突状细胞很可能导致 免疫耐受 。但是 目前对于应该 细 胞 可 将 肿 瘤 的所 有 抗 原 成分 递 呈 给 免 疫 系统 这 一
已有 报 道 称 在 不 同的 临 床 试 验 中 ,利 用 全 肿 瘤
接 真 皮 内或 静 脉 内 注入 疫 苗 的 利处 ,某 些 肿 瘤组 织 细 胞 制 剂获 得 的 树 突状 细 胞 疫 苗 显示 出有 效 的 抗 肿
本 身也有 作为 注射 部位 的可能 性 。
瘤 免 疫 力及 临 床 反应 。0’R uk 等 证 实给 进 展 期 o re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主要通过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或骨髓细胞,经过不同的培养条件,使其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人造蛋白质GM-CSF和IL-4使PBMCs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此外,使用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也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通过培养条件的调控,可以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具有抗原递呈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活化状态。
经过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可以被用于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树突状细胞具有特异性抗原递呈的能力,可以对采集的肿瘤抗原进行处理和递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研究表明,经过树突状细胞处理的肿瘤抗原能够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增强T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来增强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经过处理后,可以递呈肿瘤相关抗原给T细胞,从而激活和扩增CTL。
这些CTL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对肿瘤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经过树突状细胞处理的肿瘤细胞可以显著增加CTL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刺激NK细胞的活性来增强抗肿瘤免疫。
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如IL-12和IL-15,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激活NK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递呈肿瘤相关抗原给NK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因此,通过刺激NK细胞的活性,树突状细胞可以对肿瘤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
通过处理肿瘤抗原并递呈给T细胞、CTL和NK细胞,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并增强这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因此,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对于发展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67阳性率在
10%-20%
不同程度表达SMA、 纤维丝,
Desmin、CD68、 发育好的桥粒
CK
粗面内质网
基底膜样物质
树突状细胞肿瘤共同特点
• 核染色质细,核仁小,核膜薄,有胞突 • 小淋巴细胞反应 • 组织结构多样 • 多数为低度恶性肿瘤
第二届全国淋巴瘤读片会病例资料网址
• /MoticGallery
5、形态学2
背景细胞:小淋巴细胞浸润 少见组织学表现:上皮样肿瘤细胞伴玻璃样胞质;
透明细胞;嗜酸细胞;粘液样基质,充满液体 的腔隙,显著的纤维血管分隔,破骨细胞样巨 细胞 罕见类型:大肿瘤细胞单个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 胞背景,很像HL
5、形态学3
罕见类型:jigsaw puzzle-like 分叶状,血 管周隙,似胸腺瘤或胸腺癌
淋巴结、脾 脏和软组织
副皮质区 梭形或卵圆形细 胞 束状、车辐状或 漩涡状
核分裂像小于5个 /10HPF
似滤泡树突细胞 或指状树突细胞 肉瘤,形成胶原 纤维
表达S100,
复杂的指状突
Fascin,
散在溶酶体
Vimentin,
无Birbeck颗
弱表达CD68,
粒
lysozyme 和CD45, 桥粒发育不良
罕见类型树突状细胞肿瘤
• 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 • 未定类树突状细胞肿瘤 • “树突状细胞肿瘤,非特指类型”
树突状细胞肿瘤,非特指类型
• 指目前尚未能明确分类或混杂性树突状细 胞肿瘤,需进一步作相关检测才能确定。
• 文献极少报道 • 诊断必需排除其它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
特指类型树突状细胞肿瘤
一、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 1、定义: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肉瘤是 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滤泡树突状细胞相似 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肿瘤。
• 罕见,发病年龄广,成人好发,中位年龄 44岁
• 少数病例与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关
2、病因
• 大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 炎性假瘤样亚型与EBV感染有关,几乎所有
10、院外会诊意见
• 1、霍奇金淋巴瘤 • 2、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4、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起源
(一)髓系干细胞(CD34+)起源 1、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达CD68,CD163,CD14,CD11c 间质树突状细胞:表达CD68,FXIIIa,DCSGN 2、Langerhans细胞:表达CD1a,S-100,Langerin。 未定类树突状细胞:表达CD1a、S-100,Langerin±) 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表达S-100; CD1a-, Langerin-。 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表达CD123,BDCA2。
8、遗传学
• 无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及TCR基因重排
9、预后
• 惰性经过,大部分似低、中度恶性软组织肉瘤 • 超过50%出现局部复发 • 25%左右出现转移 • 10-20%最终死于肿瘤 • 显示高度恶性的病例进展快
二、Langerhans细胞肉瘤和未定类 树突状细胞肿瘤病理特点
类型
部位
形态学特点
鉴别诊断2
• 伴有大量炎性反应背景的肿瘤2: 4.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表达S-100 5.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表达SMA、
Desmin、CK
鉴别诊断3
6.异位B2型胸腺瘤:上皮细胞与未成熟T细胞 混合,上皮细胞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淋 巴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物和TdT
7.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神经节细胞样细胞, 粘液样基质,ALK+
• 1、树突状细胞肿瘤 • 2、淋巴瘤:结节硬化性HL?特殊类型的
DLBCL? • 3、异位胸腺瘤? • 4、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肿瘤细胞: Vimentin+,CD68部分细胞阳性。
• CD163-, CD4-,CD45-;CD21-,CD23-, CD35-;
CD1a-,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S-100-,Langerin-;CD123- 。
• SMA-,Desmin-。 • LCA-,CD3-,CD45RO-,GranzymeB-,CD20-, PAX-5-,
CD79a-,CD56-,CD15-,CD30-,ALK- 。
• CK-, EMA-, CK5/6-,CK18-,CK19-,CK34BE12-。 • 背景细胞:T\B和组织细胞标记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 血常规正常。 • 深部淋巴结无肿大。 • 肝脾无肿大。
3、临床诊断
• 后纵膈肿物性质待查
4、手术所见
• 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后下纵膈,大小 10cm×8cm×8cm,质硬,有钙化,侵犯心 包、右下肺静脉、胸主动脉、食管、转移 至膈肌和右中肺叶。
5、病理检查所见
• 肉眼观:灰白破碎组织一堆, 12cm×11cm×3.5cm,部分有包膜,切面灰 黄,实性,质中,局部钙化。
树突状细胞肿瘤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莫祥兰
病例分析
1、临床病史
• 45岁男性,体检发现纵膈肿物7年,出现吞 咽困难1年余,加重半年。
•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 大。皮肤未见肿瘤。肝脾肋下未触及。胸 部CT检查发现下后纵膈占位,考虑良性肿 瘤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
2、实验室检查
TdT-。
8、病理诊断
• 树突状细胞肿瘤,非特指类型。
9、鉴别诊断
• 伴有大量炎性细胞反应背景的肿瘤: 1.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表达 CD15\CD30\PAX5 2.纵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样 细胞,表达CD20,PAX-5 3.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表达CD21\CD35
(二)间叶干细胞起源 1、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表达SMA,CK-/+ 2、滤泡树突状细胞:表达CD21,CD23,CD35,Desmoplakin
WHO树突状细胞肿瘤分类
•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Langerhans细胞肉瘤 •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 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 • 罕见类型树突状细胞肿瘤
5、形态学
• 结构特点: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增生,呈束状、车辐 状、或漩涡状(360度旋转似脑膜瘤),弥漫片状 或模糊结节状
• 细胞特点:胞界不清,胞质中等量,嗜酸性,核卵 圆形,染色质细,小核仁,核膜薄,核内假包涵体, 双核和多核细胞,核分裂像常在0-10个/10HPF,部 分病例核分裂像可达30个/10HPF
炎性假瘤样亚型:原发于肝或脾,梭形细胞 散在分布于淋巴浆细胞背景中。核空泡状, 核仁明显,核异型不一,坏死及出血常见, 血管壁见大量沉淀物
6、免疫表型
• 表达CD21,CD23,CD35, KiM4p, CNA42 • 表达Clusterin,desmoplakin, Vinmentin ,
fascin, EGFR, HLA-DR • 不同程度表达EMA,S-100,CD68。 • 有时表达CK, CD45,CD20 • lysozyme-. • Ki-67在1-25%,平均13%。
CD21
7、超微结构
• 长形核伴胞质内陷 • 长树突状胞浆突起, • 成熟桥粒连接 • 无Birbeck颗粒和溶酶体
免疫表型
超微结构
Langerha ns细胞肉 瘤
皮肤及皮下 多形性,纵行核 灶性表达
软组织最常 沟,核分裂像多, Langerhans细胞
见,
大于50个/10HPF 标记物
淋巴结、肺、 少见嗜酸性粒细
肝、脾和骨 胞
见Birbeck颗 粒 无桥粒连接
未定类树 突状细胞 肿瘤
皮肤最常见 细胞似
表达S-100,CD1a. 无Birbeck颗
6、组织学特点
• 组织结构:分叶状结构,叶间由粗大的胶原纤 维分隔 • 肿瘤细胞形态:呈梭形或多角形,染色质颗粒状,核仁
小,核膜薄,胞质中等量,嗜酸性,有胞浆突起。 • 生长方式:束状、车辐状或弥漫性排列,浸润性生长 • 背景细胞:大量淋巴、浆细胞,散在组织细胞及少量嗜
酸性粒细胞
初步考虑
淋巴结、脾、 Langerhans细胞, Langerin-
粒, 无桥粒连
骨
核分裂像多少不 Ki-67阳性率多少 接。
等
不等
嗜酸性粒细胞常
缺乏
三、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和纤维 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病理特点
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位
形态学特点
免疫表型
超微结构
指状突树 突状细胞 肉瘤
纤维母细 胞性网状 细胞肿瘤
淋巴结最常 见 皮肤、软组 织
肿瘤细胞均表达EBER
3、发生部位
• 1/2至2/3病例累及淋巴结 • 颈部淋巴结最常累及 • 结外累及:如扁桃体、口腔、胃肠道、软
组织、皮肤、纵膈、肝和脾等 • 常见转移部位:淋巴结、肺和肝
4、临床特点
• 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 • 肿块常较大,中位直径5cm • 传统型常无全身症状 • 炎性假瘤型常出现B症状 • 少数病例可出现副肿瘤性天疱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