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完整教案

诊断学完整教案
2.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如脑膜炎、脑炎、脑瘤等;偏头痛在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
3.伴剧烈眩晕: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型偏头痛等。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
4.伴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头痛可见于颅内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慢性进行性头痛须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如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
讲解新课:绪论
一.诊断学的定义及学习诊断学的意义
1.定义: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2.学习诊断学的意义------防治疾病
3.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问诊):
(1)定义:是以对话的方式向患者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2)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
1.感染性发热 五.伴随症状
2.非感染性发热 六.问诊要点
三.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学科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 案 首页
章、节
第一篇第二节
授课题目
常见症状—疼痛
教学目标
掌握:疼痛、牵涉痛(放射痛)的定义;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熟悉:疼痛的分类;头痛、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
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头痛、胸痛、腹痛问诊要点。
(一)病因
1.胸壁及胸廓疾病
2.心血管疾病
2.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颈部疾病、神经痛、其他(眼、耳、鼻、齿疾病)
3.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其他(尿毒症、肺性脑病)
4.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了解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3. 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诊断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难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典型病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

2. 讲解:详细讲解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实践: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病例,掌握诊断学方法。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问诊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目前健康状况和此次发病情况。

3. 问诊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情景模拟法:模拟问诊场景,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问诊的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

2. 难点:问诊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诊断学基础》。

2. 教案。

3. 问诊场景模拟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详细讲解问诊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进行问诊场景模拟,培养学生问诊技巧。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体格检查获取临床信息。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体格检查的内容: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1.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

2.解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介绍病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2.讲解体格检查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3.演示如何进行典型疾病的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解释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演示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1.讲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介绍特殊检查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演示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1.介绍诊断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解释常见的诊断推理方法和技巧。

3.演示如何运用诊断学思维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3.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掌握相关技能。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展示。

3.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器材。

4.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课时内容第六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节实验操作演示第八节学生自主小组讨论第九节作业布置和答疑第十节期末考试注:每节课时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3. 学会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4. 能够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 心血管检查的概述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2. 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3. 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心脏听诊的解读血压测量的解读脉搏检查的解读心电图检查的解读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解读4. 心血管检查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演示法: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检查技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操作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的能力。

3. 知识掌握度:学生对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临床案例:提供具体的临床案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心血管检查操作视频: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检查方法和技术。

3. 演示:教师演示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等操作,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临床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诊断学教案doc-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doc-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问诊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④避免重复提问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第二章问诊的内容一、教学目的:1、熟悉问诊的内容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二、教学重点: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三、教学难点: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一般内容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家族史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的: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教学重点: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三、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问诊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2、特殊情况的问诊①缄默与忧伤②焦虑与抑郁③多话与唠叨④愤怒与敌意⑤多种症状并存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⑦重危、晚期患者⑧儿童⑨老年人⑩精神疾病患者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二、教学重点:1、常见症状的概念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诊断学集体备课》
一、主题:诊断学
二、教学重点:
1、在不同临床诊断检查过程中,学习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2、学习诊断学的基本流程,以及在诊断学中采用的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明确诊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临床诊断检查的基本流程
3、提高研究能力,掌握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四、教学内容:
1、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诊断的定义,诊断过程,诊断类型,诊断标准,诊断检查技术等;
2、不同临床诊断检查的基本流程:
(1) 病人病史的回顾;
(2) 对病人的观察:包括查体表现、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等;
(3) 做出诊断
3、科学文献调研方法:
(1) 理解科学文献的含义,包括文献的标题、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讨论等;
(2) 根据研究结果,正确分析文献的有效性;
(3) 采用科学文献调研方法,学会查找和使用文献资源;
五、教学步骤:
1、导入:老师先介绍诊断学的概念,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2、讨论:就不同诊断检查的流程和科学文献调研方法进行分组讨论;
3、回顾:老师总结讨论的内容,督促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温习和巩固诊断学知识;
4、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扩展学生对诊断学的认识;
5、总结:总结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利用诊断学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
1、建议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诊断学的实际应用;
2、建议老师使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经验;
3、建议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概述1.1 病历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病历的概念强调病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1.2 病历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病历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患者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1.3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强调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介绍病历书写的格式和规范,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第二章:患者信息的记录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记录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的包括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强调患者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性2.2 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介绍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方法强调病史和家族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2.3 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介绍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生活习惯和既往史对疾病诊断的影响第三章:主诉和现病史的记录3.1 主诉的定义和记录解释主诉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主诉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3.2 现病史的记录介绍现病史的记录内容和顺序强调现病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和详细性3.3 病程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病程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病程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第四章:体格检查的记录4.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望、触、叩、听等强调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全面性4.2 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介绍各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器官系统检查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4.3 体格检查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体格检查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体格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5.1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2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3 检查结果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检查结果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检查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六章:诊断与诊断依据的记录6.1 诊断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诊断的含义和分类,包括初步诊断和最终诊断强调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性6.2 诊断依据的记录介绍诊断依据的记录方法和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强调诊断依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3 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逻辑性和清晰性第七章:治疗计划的制定与记录7.1 治疗计划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治疗计划的概念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强调治疗计划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和监督作用7.2 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介绍制定治疗计划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强调治疗计划的个体化和综合性7.3 治疗计划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治疗计划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治疗计划记录的详细性和可执行性第八章:病历的整理与归档8.1 病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整理的意义和目的介绍病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如分类、标记、归档等8.2 病历归档的要求与流程介绍病历归档的要求和标准强调病历归档的及时性和安全性8.3 病历管理软件的使用与维护介绍病历管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病历管理软件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第九章: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病历书写的伦理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准确性等强调病历书写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责任9.2 病历书写的法律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如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合法性和规范性9.3 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介绍应对病历书写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强调病历书写的合规性和防范意识第十章:病历书写的实践与评价10.1 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介绍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和技巧,如如何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实践训练和经验积累10.2 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介绍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如评分制度、同行评审等强调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10.3 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分析与借鉴分析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特点和优点强调病历书写的借鉴和学习,提高自身书写水平第十一章: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11.1 电子病历系统简介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强调电子病历系统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1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介绍电子病历系统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如新建病历、编辑病历、查看病历等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11.3 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与数据保护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如医生、护士、管理员等不同角色的权限设置强调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如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第十二章: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12.1 临床路径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临床路径的含义、制定方法和作用强调临床路径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价值12.2 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如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和效率强调遵循临床路径进行病历书写的重要性12.3 临床路径变异与病历书写介绍临床路径变异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强调变异情况下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十三章: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13.1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多学科协作的流程和沟通方式13.2 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多学科协作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3.3 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介绍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如信息一致性、归档要求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协调性和及时性第十四章: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14.1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定期检查、反馈机制等14.2 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和原因介绍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提高病历书写质量14.3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与评估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方法和评估体系强调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十五章:病历书写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病历书写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介绍病历书写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现状和趋势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15.2 病历书写中的大数据应用介绍大数据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临床决策支持等强调大数据对病历书写的促进作用和价值15.3 病历书写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病历书写面临的挑战,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探讨病历书写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以适应医疗变革的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病历书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结构和重要性。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诊断思维与误诊防范
REPORTING
2024/3/26
35
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具有整体观念,要考虑到患者的 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输入 标题
动态观察
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的连续观 察,了解病情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 方案。
整体观念
综合分析
12
PART 03
问诊技巧与方法
REPORTING
2024/3/26
13
问诊的基本内容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本次就诊 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
此次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2024/3/26
个人史和家族史
个人史包括职业、工作条件、生活习惯、嗜好等;家族史 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健康状况,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8
疼痛
疼痛的定义和分类
疼痛的伴随症状
解释疼痛的概念、分类及常见原因, 如头痛、胸痛、腹痛等。
阐述疼痛时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如 恶心、呕吐、出汗等,并分析其临床 意义。
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描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锐痛、钝 痛、胀痛等,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 。
2024/3/26
9
咳嗽与咳痰
2024/3/26
观察身高、体重、皮下脂肪厚 度等,评估发育和营养状况。
意识状态
判断意识是否清晰,有无嗜睡 、昏迷等异常表现。
面容与表情
观察面容是否对称,表情是否 自然,有无痛苦、焦虑等异常
表情。
18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常见症状了解以下概念症状、体征、症状学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表现体征:(sign)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根据诊断学研究所集体备课要求,我们讲授10个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fever)正常体温的调控正常体温: 36--37℃24小时波动<1℃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为发热发生机制1. 致热源(pyrogen)分外源性致热源|: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内源性致热源:有称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1)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2)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是产热增加;3)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散热减少。

2. 非致热源(nonpyrogen)病因分类-------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分三阶段-------体温上升期包括两种方式高热期体温下降期两种方式热型—(用图讲解) 本节的重点,要掌握各种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有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范围以上。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教案诊断学常见症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诊断学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2.培养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正确判断和诊断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症状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症状的分类:全身性症状、局部症状、精神症状等。

2.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发热:病原微生物感染、无菌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2)头痛: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等。

(3)咳嗽: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4)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5)呼吸困难: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中毒等。

(6)腹痛: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

(7)呕吐: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8)腹泻: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等。

(9)黄疸:肝细胞损害、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等。

(10)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

3.诊断学方法在常见症状中的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从症状入手,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逐步缩小诊断范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进行症状分析和诊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思路。

4.实践操作法: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临床思维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常见症状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诊断学教材、临床医学教材等。

2.网络资源:医学网站、临床案例库、在线课程等。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基本技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断能力;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病例导入(约5分钟)教师介绍一则关于患者因为忽视健康而引发严重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诊断学知识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2. 疾病诊断方法介绍(约20分钟)(1)教师介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如发热、咳嗽、疼痛等;(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病例分析常见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方法;(3)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3. 病例分析(约30分钟)(1)教师提供一组病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3)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诊断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4. 课堂小结(约5分钟)(1)教师总结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和不足。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使用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等;2. 教学资源:PPT、图片、病例资料等。

四、评估方法与教学效果检查方式1. 学生回答问题、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课堂表现评价;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课后反思等形式进行检查;3.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反馈调查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五、反思与改进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本次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增加病例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2. 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学习建议;4. 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六、延伸拓展建议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建议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参加医学社团或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2. 阅读相关医学文献和书籍,了解最新的诊断学研究成果;3. 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课外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医学素养;4. 参加医学相关的竞赛或比赛,展示自己的医学才华和能力。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发烧•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根底理论、底子技能和底子方法的一门学科。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根底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根底。

•诊断学是培养大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底子技能的关键学科。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常见病症与体征•问诊•检体诊断•尝试诊断•心电图查抄、X线诊断、超声波查抄•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三、常见病症与体征•病症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是病人主不雅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胸痛、恶心、眩暈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查抄中大夫发现的异常暗示,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肝肿大等。

四、问诊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或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五、检体诊断•检体诊断大夫应用本身的感官〔如眼、耳、鼻、手〕或借助简单的东西〔如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查抄,查找机体正常或异常,对其健康状态和病情进行评估后提出的临床判断。

六、尝试室诊断尝试诊断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试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查抄,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型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阐发的诊断方法。

七、心电图查抄心电图查抄是将被检者心电活动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曲线图即心电图八、诊断的种类病因诊断按照致病以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以素和疾病的本质病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布局或细胞程度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九、底子要求●独立问诊、系统体检●熟悉查验、●熟悉心电图机、了解B超、X线查抄●系统整理●病历书写●初步诊断十、本卷须知:✓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格查抄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无视。

✓在获抱病史和体格查抄成果的根底上正确选择尝试查抄工程和正确评价其成果也十分重要。

✓必需成立客不雅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

诊断学全套教案

诊断学全套教案

诊断学全套教案诊断学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诊断工具和技术,识别和判断疾病,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课程大纲1、诊断学概述1、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2、诊断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症状学1、症状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症状的描述和鉴别3、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步骤2、各系统和器官的体格检查要点4、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意义5、影像学检查1、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影像学检查的项目和意义6、诊断方法与技巧1、诊断方法的分类和选择2、诊断技巧的培养和实践7、诊断思维与决策1、诊断思维的定义和流程2、诊断决策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让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诊断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教师指导: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

四、课堂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案例,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态度。

2、课堂实施:按照教学计划和步骤,进行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

3、课后反馈:通过学生反馈和评估,对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反馈与评估1、学生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建议。

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拓展学习和自我提升。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症状学的鉴别诊断是难点,需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2、诊断方法和技巧是重点,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掌握和运用。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掌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1.2 教学内容诊断学的定义和目的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和方法体格检查的程序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基本原则和步骤示范法:演示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第二章:病史采集2.1 教学目标掌握病史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病史的内容和重点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2 教学内容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病史的内容和重点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病史的内容和重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病史采集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病史采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病史特点的掌握第三章:体格检查3.1 教学目标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熟悉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了解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2 教学内容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解释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示范法:演示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体格检查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基本程序和技巧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体格检查特点的掌握第四章:实验室检查4.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2 教学内容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实践操作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验室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五章:影像学检查5.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2 教学内容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影像学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实践操作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影像学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影像学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问诊技巧6.1 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问诊方法和技巧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熟悉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2 教学内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解释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问诊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问诊方法和技巧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对问诊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七章: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7.1 教学目标掌握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2 教学内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解释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思路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的掌握程度第八章:诊断学的临床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2 教学内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理解临床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临床病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加深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9.2 教学内容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解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案例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临床病例,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案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临床诊断的过程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的理解案例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和鉴别诊断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临床实践与实习指导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加深对临床诊断学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和质量10.2 教学内容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解释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示范法:教师进行临床示范,展示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学生实习评估法: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10.4 教学评估临床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实习报告评估:评估学生临床实习报告的质量和深度教师反馈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这是诊断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诊断学中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症状的临床表现、可能的疾病原因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2. 了解常见症状可能的疾病原因;3. 学会相应的诊断方法,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症状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原因;2. 教学重点:诊断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症状及诊断方法;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疾病原因及诊断方法;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病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临床思维能力;六、板书设计:1. 发热:原因、诊断方法;2. 咳嗽:临床表现、原因、诊断方法;3. 呼吸困难:分类、原因、诊断方法;4. 胸痛:部位、原因、诊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可能的疾病原因;2. 针对每个症状,简述相应的诊断方法;3. 分析一个典型病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病例分析:患者,男,35岁。

主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查体:体温38.5℃,咳嗽,痰黄稠,呼吸急促,肺部有湿啰音。

诊断:根据病例分析,患者可能患有肺炎。

需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以确定诊断。

治疗: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followup: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诊断学中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2024鲜版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2024鲜版
将参与者分成小组, 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提出诊断意见和依据

大组汇报
各小组向全体参与者 汇报分析结果,接受 其他小组的质询和评
议。
专家点评
请专家对案例分析讨 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024/3/28
34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
对本次教案的实施效果进 行总结回顾,评估教学目 标是否达成。
经验分享
分享在临床思维培养和诊 断思维训练方面的经验和 教训。
展望未来
展望诊断学教学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提出改进和完 善的建议。
持续改进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持 续改进教案内容和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
2024/3/28
35
2024/3/28
THANKS
感谢观看
36
常见原因
分析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如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 衰竭等。
2024/3/28
15
03
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
2024/3/28
16
一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察发育与营养
评估身高、体重、体型和营养 状况。
面容与表情
观察面容是否自然、表情是否 对称,有无特殊面容如贫血貌 、肝病面容等。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诊断学概述与目标 • 常见症状分析与鉴别 • 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 •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应用 • 影像学诊断原理及实践应用 • 诊断思维训练与提高策略
2
01
诊断学概述与目标
2024/3/28
3
诊断学定义及重要性
诊断学定义:诊断学是研究如何识别疾 病、评估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的医学科 学分支。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运用诊断方法和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和实物。

2.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引入诊断学的概念,让学生对诊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2 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例如病史、体格检查等。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相互交流。

Step3 知识讲解1.讲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2.讲解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例如望、闻、问、切等。

Step4 示例分析1.以一个具体的病例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诊断分析。

2.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Step5 案例讨论1.给学生几个病例,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判断疾病的可能原因和诊断。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过程,并相互交流。

Step6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疾病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疾病诊断报告。

2.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文献、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Step7 总结复习1.复习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总结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Step8 课堂练习1.给学生几个病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分析。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答案,并互相评价、讨论。

Step9 课堂小结1.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了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问诊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④避免重复提问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第二章问诊的内容一、教学目的:1、熟悉问诊的内容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二、教学重点: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三、教学难点: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一般内容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家族史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的: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教学重点: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三、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问诊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2、特殊情况的问诊①缄默与忧伤②焦虑与抑郁③多话与唠叨④愤怒与敌意⑤多种症状并存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⑦重危、晚期患者⑧儿童⑨老年人⑩精神疾病患者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二、教学重点:1、常见症状的概念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三、教学难点: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相近症状间的鉴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与多媒体结合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症状”的定义2、“症状学”的内容及意义§1-4-1 发热1、“发热”的概念与正常体温和生理性变异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热型的定义及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6、伴随症状§1-4-2 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的定义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出血点、淤点、紫癜、淤斑的鉴别6、伴随症状§1-4-3 水肿1、“水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4 咳嗽与咳痰1、“咳嗽与咳痰”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5 咯血1、“咯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1-4-6 胸痛1、常见病因和分类2、临床表现、临床意义3、伴随症状§1-4-7 发绀1、“发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8 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9 心悸1、“心悸”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0 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1 呕血1、“呕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2 便血1、“便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3 腹痛1、“腹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鉴别§1-4-14 腹泻1、“腹泻”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5 便秘1、“便秘”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6 黄疸1、“黄疸”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滞性黄疸的鉴别要点§1-4-17 腰背痛1、发病机制2、常见病因和分类3、临床表现、临床意义4、伴随症状§1-4-18 关节痛1、“关节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9 血尿1、“血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0 尿频、尿急与尿痛1、“尿频、尿急与尿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1 少尿与多尿1、“少尿、无尿、多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2 头痛1、“头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3 眩晕1、“眩晕”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4 晕厥1、“晕厥”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晕厥与眩晕的鉴别§1-4-25 抽搐与惊厥1、“抽搐、惊厥”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抽搐与惊厥的鉴别§1-4-26 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概念2、意识障碍的分类3、发病机制4、常见病因和分类5、临床表现、临床意义6、伴随症状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一、教学目的:1、解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方法的注意事项2、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及其特点。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3. 诊断学的步骤4. 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阐述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任务和意义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诊断学应用的掌握。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问诊中应注意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目的和方法2. 问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问诊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阐述问诊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角色扮演法:模拟问诊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问诊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问诊目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诊能力。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2. 体格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阐述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体格检查,学生跟随操作,提高体格检查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顺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示范跟随: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格检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紫癜、蜘蛛痣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6、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五章头部检查
授课时数
1.0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四章一般检查
授课时数
1.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2.5分钟)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5分钟)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7.实习时老师示教颈部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与难点
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5分钟)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0分钟)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10分钟)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分钟)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分钟)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重点难点
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3、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问诊的重要性。(3分钟)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5分钟)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22分钟)
重点与难点
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一篇第二章问诊
授课时数
1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颈部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的意义
2、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3、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6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六章颈部检查
授课时数
0.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人卫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外形与分区。(2.5分钟)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2.5分钟)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2.5分钟)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5分钟)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分钟)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10分钟)
10.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2学时实习)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2.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三章基本检查方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重点与难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内容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10分钟)
(二)头部器官(30分钟)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6.实习时老师示教头颅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难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20分钟)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15分钟)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10分钟)
6.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实习1学时)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说说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医诊断学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15分钟)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