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线虫重难点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寄生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汇总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与范畴:•定义:人体寄生虫学( )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 )•范畴: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生活规律,阐明寄生虫与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的共生与寄生关系• 1.在自然界中,当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称为共生。
• 2.根据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共生现象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关系•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3.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其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称为寄生虫。
•自然界中一些低等动物失去了自生生活能力,暂时或长期地生活于其它动物体内或体表,以获取营养,并对后者带来一定的损害,这些低等动物就称为寄生虫4.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给寄生物提供居住场所•在寄生关系中,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并且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三、寄生虫生活史及宿主种类•1、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不同寄生虫种类,其生活史过程各不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需要转换多个宿主。
2、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有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多个,则按其寄生的先后次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或原虫的某一个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又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且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传给人,这些脊椎动物就称为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非适宜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某一幼虫阶段,当有机会进入适宜的宿主体内后,又可继续发育。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和特征医学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线虫、扁虫和吸虫四个门类。
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有原虫病。
线虫是一种长圆形的寄生虫,有蛔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扁虫是一个扁平的寄生虫,有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寄生虫,有同足类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
寄生虫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简单,只有一个器官系;不断演化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包括寄主和媒介的转换等。
二、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医学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水源、空气、土壤等。
食物传播途径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钩虫病、蛔虫病等。
水源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感染,如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
空气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感染,如肺吸虫病、阿米巴肺炎等。
土壤传播途径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感染,如钩虫病、蛔虫病、丝虫病等。
三、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医学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分泌毒素和机械损害等途径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例如,蛔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营养不良;钩虫通过分泌毒素导致宿主出现贫血;血吸虫通过机械损害导致宿主肝脏和肠道病变等。
四、诊断方法医学寄生虫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
病原学诊断方法是通过寄生虫病原体的直接观察或培养来进行诊断,如痰涂片镜检和血涂片镜检等。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来进行诊断,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过敏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来进行诊断,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五、防治措施医学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个体防护、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勤洗手、不饮用未经检验的水源等。
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改善饮用水源、安装卫生厕所、做好废水处理等。
药物治疗是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通过给予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吡硫脒、菊花胺等。
以上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对于认识和预防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特征、传播途径、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保虫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寄生,也 可在动物体内寄生,这些动物被 称为保虫宿主,如猪带绦虫的猪。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和繁殖等过程中,可对宿主组 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如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 自身生存和繁殖,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之处。
饮食卫生安全要求
食物煮熟煮透
肉类、鱼类等食品要煮熟煮透,避免食入未 煮熟的肉类感染寄生虫。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 染。
不喝生水
生水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幼虫,要喝开水 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
疫苗接种及免疫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腮 腺炎等疫苗,预防由这些疾病
• 免疫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应用免疫学技术,如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分析等,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 答和免疫逃避机制,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 代谢组学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寄生虫和宿主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揭示寄生虫对 宿主代谢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寄生虫生活史
包括感染、寄生、繁殖和传播等阶段, 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有所差异。
寄生虫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 外寄生虫;根据寄生时间可分为永久 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宿主类型及其特点
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但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华支 睾吸虫的淡水螺。
终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 并产生下一代寄生虫,如人类是 血吸虫的终宿主。
医学寄生虫要点解析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蛔虫)1.生活史2.要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成虫(adult)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腔内。
受精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在外界适宜的环境发育成感染性虫卵。
(2)本虫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3)感染后在宿主小肠孵出的幼虫,必须在体内经过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
(4)幼虫和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以成虫引起的合并症的危害最为严重。
(5)在粪便内发现虫卵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6)蛔虫病的防治以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为主要手段。
【目的与要求】1.掌握蛔虫生活史及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虫卵的形态特点;蛔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2.熟悉本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主要致病阶段、对人体的损害及病理改变。
了解成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蛔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生活史2.要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成虫寄生于盲肠、结肠和回肠下段。
成虫夜晚至肛周产卵并在该处发育。
(2)蛲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
常为自体感染。
(3)蛲虫成虫为致病阶段,导致肠粘膜病理改变。
成虫异位寄生可导致严重后果。
(4)蛲虫病主要在幼儿积聚的场所(托儿所、幼儿园)流行。
(4)用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发现虫卵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5)鞭虫病的防治包括积极治疗患儿,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目的要求】1.掌握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及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虫卵的形态特点;蛲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2.熟悉蛲虫病的致病机制、对人体的损害及常规诊断方法。
3.了解成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1.生活史2.要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成虫寄生于盲肠、结肠和回肠下段。
成虫夜晚至肛周产卵并在该处发育。
(2)蛲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
常为自体感染。
(3)蛲虫成虫为致病阶段,导致肠粘膜病理改变。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医学蠕虫二、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称蛔蚴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幼虫移行至肺部,③致病作用:性肺炎。
病原生物学学习复习指导(重点难点)
《病原生物学》课程学习、复习指导(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及其它非临床医学参考)本指导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编写,有利于同学掌握课程学习重点及复习指导。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编写2013年3月目录(医学寄生虫学部分)总论 (6)第一章医学线虫 (7)第二章医学吸虫 (9)第三章医学绦虫 (11)第四章医学原虫 (13)第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16)教学时数分配表(共24学时)总论一、目的要求1. 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2.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3. 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掌握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掌握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寄生虫病的名称;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寄生及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类别,体现寄生虫免疫的特点的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现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章线虫•目的要求1. 了解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成虫形态结构,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要点。
3. 掌握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的生活史(主要是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与致病的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4. 掌握两种主要丝虫微丝蚴形态及鉴别要点、生活史中成虫的寄生部位、人体感染过程、微丝蚴夜现周期性及致病作用;掌握丝虫感染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掌握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及与致病的关系、感染方式及诊断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旋毛虫囊包形态,上述线虫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重要致病作用,最佳病原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难点:钩虫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蛲虫的重复感染与异位感染。
第二章医学吸虫一、目的要求1.了解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发育才能感染宿主蛔虫的生活史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以肠腔容物,血液,组织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多即死亡,雌虫子宫充满虫卵后脱离宿主肠壁,在肠腔向下移行,在肠温度和低氧环境下,一般不排卵或者只排少数卵,当宿主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雌虫可以从肛门爬出,受到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的排卵。
雌虫排卵后大多干瘪死亡,少数雌虫可以爬进肛门或者阴道或者尿道,开始异位损害虫卵在肛门附近,氧气充足,很快可以发育成感染期卵,当患者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的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孵出幼虫,幼虫沿着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再到结肠蜕皮一次发育成成虫丝虫生活史旋毛形线虫生活史幼虫:刚产出的幼虫为新生幼虫在骨骼肌发育成为成熟的幼虫称为感染性幼虫成囊期幼虫肌肉期幼虫成熟幼虫蜷曲于骨骼肌的梭形囊包一个囊包通常有1-2条幼虫,囊包壁由外两层构成层厚而外层薄成虫寄居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居于同一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因此被旋毛形线虫寄居的宿主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旋毛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再外界发育,但是必须转换宿主才能继续下一代生活史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而感染,囊包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从囊包中出来,并钻入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肠粘膜中,之后又返回肠腔,幼虫经过4次蜕皮发育成成虫,少数虫体可以侵入腹腔或肠系淋巴系统,之后雌雄虫交配,雄虫就死亡,雌虫子宫的虫卵发育成幼虫之后雌虫产出又幼虫,产生于肠粘膜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者静脉,随着血液或者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到达骨骼肌的幼虫才能进一步发育,,在幼虫周围形成囊包,幼虫最终定居于骨骼肌,成熟囊包对新宿主有感染性幼虫若侵入骨骼肌以为的器官组织,则不能形成囊包,并且很快会死亡,人体感染一般是旋毛虫的终结三个时期侵入期肠道期幼虫在小肠脱去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成成虫,脱囊幼虫和成虫侵入肠粘膜,成虫以肠绒毛卫视,加上虫体的分泌排泄大量幼虫的刺激引起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的炎症,病变局部会充血水肿灶性出血甚至出现表浅溃疡幼虫移行症肠外期肌肉期新生幼虫随着淋巴,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及侵入骨骼肌发育成幼虫囊包的过程新生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可以穿破个脏器的毛细血管,其毒性代物质可以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性血管炎与肌炎囊包形成期恢复期囊包形成期为受损肌肉修复过程随着虫体长大蜷曲,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医学寄生虫吸虫病重点难点
红色粗体部分是难点,其它部分是重点医学吸虫—概述一、形态特点:1.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吸血虫除外)2.具口、腹吸盘3.多数雌雄同体(吸血虫除外)4.生殖系统发达5.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二、生活史特点: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一节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一、形态:1.成虫:a.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仁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子宫管状,弯曲2.虫卵:寄生人体的最小寄生虫卵,黄褐色,前窄后宽,前端有明显卵盖,具肩峰,小疣,卵内含毛蚴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寄生部位:终宿主:保虫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三、致病: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消化功能紊乱;肝硬化;胆石症四、实验诊断:a.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五、流行:主要流行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世界性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为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2.加强粪管,改善养鱼办法第二节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一、形态1.成虫:a.长椭圆形,虫体肥厚,形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卵壳薄,卵盖小,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三、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重度感染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连检三张检查率90%b.沉淀集卵法2.由粪便或呕吐物查成虫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与当地种植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有关,还有饮用水六.防治原则: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或猪的粪便污染水源2.关键在于不生食水生植物,提倡用熟饲料喂猪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和槟榔第三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一、形态1.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雌雄同体雌虫: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雄虫: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童虫→成虫1.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2.感染阶段:尾蚴3.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4.虫卵的去路:a.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b.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c.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钙化死亡三、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2.童虫:肺部炎症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4.虫卵:a.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b.慢性吸血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c.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5.异位寄生:肺,脑部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3.直肠镜组织检查4.免疫学诊断五、流行: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因素:a.粪中血吸虫卵污染水源b.水中有钉螺存在c.人与疫水接触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普查普治;消灭钉螺;加强粪管;个人防护。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呈寄生。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与某些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 C.毒性与免疫损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接触。
寄生虫的侵入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医学寄生虫学》学习指南
《医学寄生虫学》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一)课程目标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适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有关病原学的基础。
在学习人体寄生虫学时,要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主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了解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从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关措施(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学时:总计54 理论课 38 实验课或见习 16学分:总计3.5 外语 0 课外 0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中医学、中药学开课院系:病原生物生物学系(三)学习参考资料①陈晓光、郑学礼主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医学寄生虫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
)②汪世平主编:副主编临床医学本科采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陈晓光教授为副主编)。
③梁韶晖主编: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医学寄生虫学》(彭鸿娟等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④高兴政主编:临床医学7年制和8年制采用长学制双语教材:《医学寄生虫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本教研室陈晓光教授为编委)。
⑤彭鸿娟主编:实验辅导: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医学规划教材(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⑥殷国荣叶彬主编:实验参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临床、基础、预防、检验、影像、口腔、药学等专业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⑦赵慰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994⑧陈佩慧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998⑨王中全主编《实用医学寄生虫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天津 1994⑩薛长贵主编《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程》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郑州1997二、学习指南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重要概念;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寄生虫总结笔记(医学节肢动物)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寄生虫的知识,主要涉及医学节肢动物这一章节。
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活史、危害及防治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和生活史。
2. 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及危害。
难点: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标本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寄生虫感染案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介绍寄生虫的定义、分类、生活史等基本知识。
3. 标本观察: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加深对寄生虫结构的认识。
4. 危害与防治:讲解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寄生虫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寄生虫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寄生虫概述1. 定义2. 分类3. 生活史寄生虫危害与防治1. 危害2. 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描述五种寄生虫的生活史。
2. 列举三种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3. 提出针对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寄生虫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标本,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寄生虫的分类和危害,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寄生虫防治的重要性。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医学节肢动物这一章节,其中包括了关于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如定义、分类、生活史,以及寄生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寄生虫学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人体寄生虫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章引言重点和难点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的危害包括作为病原体引起寄生虫病和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病是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培训研究特别规划署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热带病中,随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外,其余7种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
我国曾经将血吸虫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及黑热病(杜氏利什曼病)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成就、现状及任务我国曾是寄生虫病种类多且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控制和消灭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热病在1958年已基本消灭,目前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00例左右;丝虫病于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并于2006年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无新发病例;疟疾近年来已无本土发病,报道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每年大约3000例左右,97% 为恶性疟病人;血吸虫病在70%的流行地区已基本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阻断的标准;据2014年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钩虫的感染人数为1700万左右,感染率虽有大幅的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存在,抗药性的出现,一些流行区疫情复燃;输入性境外寄生虫病的种类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且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对输入性寄生虫病的监控和防治难度面临挑战;食物源性和机会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粗体部分是难点,其它部分是重点
医学蠕虫学
医学线虫—概述
一、形态特点:
1.体形为线状或圆柱状
2.体腔为原体腔
3.具口和肛门,消化系统退化
4.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发达
二、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简单,成虫危害大于幼虫
1.土源性线虫:生活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
2.生物源性线虫:生活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蛔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经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盘曲在壳内。
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期虫卵、脱蛋白质膜卵的鉴别是重点和难点。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体内移行: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变态反应;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
2、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
2、加强粪便管理
3、普查普治
第二节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一、形态
1、成虫:A、虫体细长,10mm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4细胞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蛔虫卵的区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成虫
体内移行: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1、幼虫: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3、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
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
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美洲钩虫:0.05ml/天
⑵消化道症状
⑶异嗜症
⑷嗜酸粒细胞症
⑸婴儿钩虫症
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钩蚴培养法
五、流行: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
雌性:8-13cm,尾端长而尖细
雄性:2-5cm,尾端向腹面曲
2、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卵内有一卷曲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寿命:2-4周
三、致病: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
异位寄生及损害
四、实验诊断:1.查虫卵清晨便前
肛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2-3小时,在肛周检查成虫。
五、流行: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
2.生活史简单
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
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间接感染
4.虫卵抵抗力强
第四节丝虫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一、形态
1.成虫:丝线状,乳白色
雌性:58.5-105×0.2-0.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
雄性:28.2-42×0.1-0.15mm,尾端向腹面弯曲2-3圈
2.微丝蚴:卵胎生幼虫,状如小蛇,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
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的微丝蚴的鉴别是重点和难点。
二、生活史幼虫:蚊体内成虫:人体内
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
蚊胃→蚊子胸肌→蚊下唇
1.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多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如上下肢。
班氏丝虫:可寄生于浅部及深部淋巴系统,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腹股沟、肾盂等处;还可寄生于眼前房、乳房、肺和心包等处。
2.终宿主:人中间宿主:蚊
3.感染阶段:丝状蚴
4.感染方式:蚊虫叮咬
5.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6.体内移行:皮下→淋巴系统→血液循环
7.寄居部位:淋巴系统
三.致病: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损害
1.急性炎症和过敏应用期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急性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2.慢性阻塞期
马来丝虫:四肢象皮肿
班氏丝虫:生殖系统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四、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厚血膜法,鲜血片法采血时间:晚上9时至次日清晨2时
a)流行
1.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亚洲较为严重
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
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库蚊
马来丝虫:按蚊
b)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首选药物:海群生
2.灭蚊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