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干货|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要点解读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高血压的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心血管中心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更新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针对年龄≥18 岁的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制定了标准,并首次增加了“高血压与中医药”的重要章节。
一、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仍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
二、高血压治疗1.治疗“三原则”(1) 达标 :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 平稳: 血压波动对各器官的伤害更大,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
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 综合管理: 选择降压药时应综合考虑其合并症。
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2.降压目标(1) 一般高血压 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以下 。
(2)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以下 。
(3) 65~79岁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
(4) 80岁及以上 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
3.生活方式干预鼓励高血压患者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
4.药物治疗(1)推荐使用的降压药物推荐首选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可分别用首字母A、B、C、D简称。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4 诊断与评估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要点解读(2020完整版)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提前。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老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管理,而事实上由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预期寿命更长,他们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风险更高,加强中青年人群血压的控制和管理,更能有效减轻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负担。
因此在2019年10月,XXX高血压专家组发布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中青年高血压防治的专家共识,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针对中青年血压管理的共识性文件。
中青年高血压特点是外周阻力增高,而多半患者动脉弹性未见明显反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活性增长也是中青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
早期血压升高常伴故意率升高(SNS活化的生物标志)。
一项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研讨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2],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
根据中青年高血压的这些病理生理学特征,β受体阻滞剂对SNS的抑制造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对RAS的抑制造用,大概更适合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1.无典型症状,且多数为轻度高血压;2.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3.超重/肥胖及合并代谢反常的患者比例高;4.家庭血压监测比例低;5.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高血压的临床评估与诊断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实际上继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5%。
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之前,必须排除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特别是在2级及以上年轻高血压患者(10年)和终生心血管风险较高。
推荐基于China-PAR项目而开发的ASCVD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4 诊断与评估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国,高血压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关键建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是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权威文件,旨在为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份共识包括了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共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共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
同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特别推荐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共识还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疗法,如饮食控制、运动、减轻压力等。
共识建议,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血压的护理,共识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提倡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摘要: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1.高血压的定义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二、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1.高血压的分类2.高血压的分级三、高血压的病因和风险因素1.高血压的病因2.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四、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1.高血压的预防措施2.高血压的治疗方法3.高血压的管理策略五、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建议1.健康饮食2.适量运动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定期体检正文:2020年高血压指南解读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根据我国2020年发布的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分类分级、病因风险因素、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病因不明确;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分级主要根据血压水平,一般分为1级、2级和3级。
三、高血压的病因和风险因素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年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
四、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高血压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定期体检、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五、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建议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的建议包括:1.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低脂肪奶制品等;2.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4.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要点1 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1.1 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时机及血压靶目标1.1.1 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时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主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
在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但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居所有脑血管病首位。
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图1)(1)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h内开始降压治疗,并在1h时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对于收缩压>220mmHg的脑出血患者,在持续血压监测下积极降压是合理的(Ⅱa 类推荐,B级证据)。
(3)对于收缩压在150~220mmHg、发病6h内的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类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mmHg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缺血风险(Ⅱb类推荐,A级证据)。
(4)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确保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避免快速降压和收缩压大幅波动,有利于改善功能结局(Ⅱa类推荐,B级证据)。
(5)脑出血早期综合管理(包括早期强化降压、控制血糖、控制体温、纠正抗凝)可以降低脑出血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Ⅱa类推荐,B级证据)。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图1)(1)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Ⅰ类推荐,B级证据)。
(2)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mmHg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但降至<130mmHg可能是有害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
1.2 缺血性卒中治疗时机及血压治疗靶目标1.2.1 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时机目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压时机尚无定论。
不同分型的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可能不一致。
总之,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启动或恢复降压治疗的时机需要个体化评估。
1.2.2 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靶目标推荐意见(图2)(1)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应进行血压评估并严格监测血压(Ⅰ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我国心血管和高血压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这部《高血压精准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对高血压精准化诊疗的定义、精准化诊断、精准化治疗及精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实施高血压精准化治疗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精准医疗模式是指整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与疾病本质,系统优化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原理和实践,以高效、安全、经济的健康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健康医疗服务范式。
1、高血压精准化诊断1.1血压的精准测量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石,不精准的设备和测量方法会对后续的治疗和评估产生重大的影响。
血压的测量包括中心动脉血压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而外周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又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测量(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pressure measurement,HBPM)。
目前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仍是高血压指南中诊断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无人值守的诊室血压测量(unattend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接近家庭血压,已经在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interventiontrial,SPRINT)中得到应用。
1.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是具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继发性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因此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鉴别是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内容。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对象: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是高血压精准化筛查的第一步,如询问患者病程,特殊嗜好及睡眠状况等。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摘要:一、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1.动态血压监测的定义2.24小时平均血压与高血压诊断3.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二、2020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修订1.降压目标值的调整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3.血压并非越低越好三、2020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更新1.管理要求2.血压测量方法3.降压目标值和综合干预管理四、总结与展望1.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性2.2020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临床应用3.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的未来发展正文:一、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1.动态血压监测的定义动态血压监测是指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在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测得血压值的过程。
与诊室血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2.24小时平均血压与高血压诊断根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24小时内多次监测的血压数值,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可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
而在诊室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的情况下,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均正常,则可以判断为假性高血压。
3.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动态血压监测不仅可以诊断高血压,还可以发现假性高血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2020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修订1.降压目标值的调整在2020版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降压目标值有所调整。
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最佳标准是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不宜低于120/70mmHg)。
这一调整强调了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患者注意降压过程的平稳。
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2020版指南明确提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到130/80mmHg 以下,但不建议更低。
这一观点旨在避免过度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等。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一、引言难治性高血压,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一种在常规降压治疗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状态。
尽管采取了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患者血压仍持续升高,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中国专家们经过深入研讨,形成了本共识。
二、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1、定义: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持续高血压且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
2、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条件:(1)确诊为高血压;(2)采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三种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持续升高。
三、难治性高血压的评估1、评估内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需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心理状态、肾功能、血管情况等。
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估。
四、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1、药物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选择至少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2、非药物治疗:可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同时,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妊娠期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保证母婴安全;对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注重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降压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五、专家建议1、建立完善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信息,以便长期跟踪和管理。
2、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3、重视非药物治疗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鼓励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5、定期进行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2019 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
2019专家共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管理摘要背景与目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伴随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愈发普遍,这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国内外都对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管理给予了更多关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年轻患者的高血压评估和治疗尚无共识。
我们达成了共识,旨在为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策略。
方法:中国心脏病学会第十届委员会高血压小组的作者和专家回顾了有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抗高血压治疗的现有文献和证据,进行讨论并就相关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讨论和建议:青年和中年人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与老年人所观察到的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该人群中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均被显着激活。
应进行总体CVD风险评估,作为开始抗高血压治疗的决定因素。
降血压治疗首先应达到把血压降至低于140/90mm Hg的目标,如果可以忍受,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血压应低于130/80mm Hg。
在高CVD风险的患者中,首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开始降低血压的疗法,以及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应在年轻和中年高血压人群中实施积极、全面的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内容介绍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140/90mm Hg,是心血管疾病(CVD)最常见但可逆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0年,全球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占总死亡人数的17.8%;由高血压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为1.7亿人年,占全球DALYs总数的7.0%。
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高血压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4.6%,占全部DALYs的12.0%,每年高血压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366亿元人民币。
年轻人和中年(<65岁)人群的高血压大多是潜伏的或偶然发现。
从历史上和目前来看,人们更多地关注老人的血压和CVD风险管理。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年的高血压指南主要是指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血管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发布的《2020年高血压指南》(2020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这些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了最新的建议和指导。
以下是对2020高血压指南的一些解读要点:
1. 高血压的定义:指南将高血压的定义从以往的140/90 mmHg调整为130/80 mmHg。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2. 个体化治疗:指南强调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制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伴随疾病等因素。
3. 非药物治疗: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钠摄入、控制体重、戒烟等。
4. 药物治疗:对于血压超过130/80 mmHg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
5. 血压控制目标:指南提出了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对于大多数患者,目标血压应控制在小于130/80 mmHg的范围内。
6. 临床策略: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临床策略,如评估心血管风险、定期监测血压、多学科团队管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指南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具体的治疗和管理建议,建议参考当地的专业指南和医疗实践。
此外,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应由医疗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制定,个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请在咨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处理。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在我作为您的文章写手的一次写作任务中,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的文章。
我将依据指南的内容和要求,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全面评估这些关键点,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将在文章开头简要介绍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的背景和意义,重点突出指南提出的诊疗关键点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
我将从简到繁地探讨这些关键点,逐步深入分析指南中提出的诊疗原则、诊断标准、治疗目标、药物选择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以便您能全面理解指南的内容。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我将详细解释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中提出的诊疗关键点。
我会以分条目的形式,按照指南的内容结构,逐一介绍并分析每个关键点,确保您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清晰的信息和完整的认识。
文章中,我会多次提及并解释您指定的主题文字,确保您对这些关键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会对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指南的必要性和实施意义进行分析和展望,以便您能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我将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确保文章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连贯流畅。
文章的总字数将超过3000字,并且不会出现字数统计,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和信息量。
经过我的全面评估和深入研究,我保证这篇文章将是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能够满足您对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的理解需求。
期待为您撰写这篇有价值的文章!在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2020版)中,提出了诊疗关键点,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
这些关键点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药物选择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关键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最新版)目录1.2020 年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3.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健康生活方式4.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5.2020 年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亮点正文2020 年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近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 2020 年发布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该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基层医生提供了高血压防治的科学依据。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是目前高血压诊断的主要方法,其标准为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毫米汞柱。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在 24 小时内多次测量血压,其诊断标准为 24 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40/90 毫米汞柱。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血压达标、血压平稳和综合管理。
其中,血压达标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血压平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血压的稳定;综合管理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多方面的措施。
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六部曲”,即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和心态平衡。
这些措施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高血压诊断和监测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等问题。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20 年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亮点:2020 年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其中,最具亮点的是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进行了明确,即目标血压应降至 130/80 毫米汞柱,但不建议低于 120/70 毫米汞柱。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提出的诊疗关键点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提
出的诊疗关键点
2020版中国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提出了几个诊
疗关键点,包括:
一、提高健康意识,指导自我管理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到及时的随访和有效的治疗。
患者应该学会正确的观念,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知识,坚持定期随访,及时进行药物使用和血压控制,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改善诊断和治疗改善诊断和治疗方面,要重视对高血压病人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强调血压实测而不是估测。
治疗方面,要提高患者的药物接受率,推广抗高血压联合治疗,注重联合应用中成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三、加强护理和社区支持加强护理和社区支持,包括对患者的随访和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药物接受率,并加强社区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四、加强教育和培训要加强对家庭医生、护士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在高血压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体而言,2020版中国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提
出的诊疗关键点,旨在全面提高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率,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因此,要严格按照指南提出的要求,积极落实,全力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要点汇总
92.《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要点(1)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2)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为界,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
(3)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4)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基层高血压转诊五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孕产妇。
4高血压诊断4.1血压测量4.1.1测量方式4.1.2测量仪器4.1.3测量方法4.2高血压诊断标准(1)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或“隐蔽性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无条件的,建议转诊。
4.3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5高血压治疗5.1治疗原则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首先要降压达标。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其次是平稳降压。
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再次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5.2降压目标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
2020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0年高血压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人们。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2020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指南的关键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高血压问题。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动脉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的一种疾病。
根据2020年高血压管理指南,成人血压正常范围为舒张压在90-120mmHg之间,收缩压在60-80mmHg之间。
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据绝大多数。
二、高血压的危害和风险因素高血压对健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不加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等都是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三、高血压的管理策略根据2020年高血压管理指南,高血压的管理应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首先,生活方式干预是非药物治疗的首选。
饮食上应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钾的摄入。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戒烟戒酒也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降压药物的种类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四、高血压的监测和评估高血压的监测和评估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以评估其有无并发症。
五、高血压的教育和支持高血压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支持,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持小组和与其他患者交流,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六、高血压的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人们需要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
2020高血压指南解读【最新版】目录1.2020 高血压指南的更新内容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3.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措施4.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5.2020 高血压指南的新特点和意义正文2020 高血压指南解读一、2020 高血压指南的更新内容《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对高血压的诊疗关键要点进行了梳理和更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2.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 为界,非同日 3 次超标确诊。
3.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4.高血压治疗三大原则:血压达标、血压平稳、综合管理。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主要是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是指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在安静环境下测量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监测则是指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昼夜 24 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测得的血压值。
三、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措施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血压达标、血压平稳和综合管理。
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和动态血压监测。
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和动态血压监测是辅助手段。
四、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高血压的变异性和异常血压波动,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以发现一种“假性高血压”,即在诊室血压增高的情况下,24 小时、白天、夜间血压均正常的情况。
五、2020 高血压指南的新特点和意义2020 高血压指南的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压目标更为明确:对于中青年,目标血压应降至 130/80 mmHg (不宜低于 120/70 mmHg);对于老年人,目标血压应降至 140/90 mmHg。
2.高血压分级简化:原来的三级高血压改为二级高血压,160/100 mmHg 及以上为二级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
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
(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
(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
(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
(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4 诊断与评估
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
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尽管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短期(5~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不高,但长期(>10年)及终生风险并不低。
4.3 其他检查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初诊时需行常规尿检、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此外还应酌情评估HMOD如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具体内容可参照相关指南。
5 降压治疗
尽管缺乏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降压治疗获益证据,对于年轻的、无合并症的1级高血压患者,仍应酌情考虑降压药物治疗。
在此情况下,建议医-患双方协商讨论进行决策。
中青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原则包括:及早干预,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举,通过血压平稳达标并综合管理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转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鉴于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特征与老年高血压不同,中青年高血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强度和优化降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应与老年高血压有所区别。
5.1 降压目标
当前对于无合并症的普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或参考相关疾病指南个体化制定降压目标水平。
5.2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又称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TLC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增进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应尽早启动。
非药物治疗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5.3 药物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血压仅轻度升高(<160/100mmHg,1级高血压),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如血压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如血压≥160/100mmHg(2级或3级高血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优先考虑使用每日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h的长效降压药物以减少血压波动。
β受体阻滞剂直接抑制SNS活性,同其他药物一样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
RAS阻断剂(包括ACEI及ARB)具有明确的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以作为中青年高血压的起始降压药物。
中青年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并不理想。
若无禁忌,联合用药应以RAS阻断剂为基础,联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联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
对于舒张压升高(包括IDH)合并心率增快者(如静息心率>80次/min),也可以RAS阻断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上述联合方案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增加治疗依从性,可优先考虑。
不建议ACEI 与ARB联用。
需指出的是,上述推荐适用于无合并症/并发症的普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于伴发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临床情况,应依据相关指南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
6 随访
为评估降压治疗效果,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新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需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综合评估、系统管理是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
具体措施包括戒烟、控制体质量、使用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表1)以及控制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
阿司匹林(75~100mg/d)仅推荐用于合并心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或年龄40~70岁心血管病高危但无出血风险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级预防。
8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中青年高血压人群数量大、患病率增速明显高于老年人群,由于预期寿命长,终生心血管病风险高,是未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对象。
积极开展中青年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对于降低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具有战略意义。
根据中青年高血压病生理特征及降压临床试验证据,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推荐如下:
·鼓励开展HBPM,筛查并明确高血压诊断。
·确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筛查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进行总体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通常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多数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如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遵循相应指南进行个体化的血压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于老年,可相对快速降压,应在数周内使血压达标。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于无合并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5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选择。
鉴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SNS或RAS激活,β受体阻滞剂、RAS 阻断剂(ACEI或ARB)在此类患者中降压(尤其是降低舒张压)疗效确切,可以优先采用。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心率增快、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
ACEI或ARB优先推荐用于合并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者,以及慢性肾脏病(3a期及以上,用以降低白蛋白尿及终末期肾病风险)患者。
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也推荐应用ACEI或ARB(与β受体阻滞剂不分先后)。
·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包括合并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3级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初始采用联合治疗;单药控制不佳者也应采用联合治疗。
优先推荐ACEI或ARB联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利尿剂;也可以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合并糖、脂代谢紊乱者不建议采用);对于舒张压升高伴心率增快者,也可以ACEI或ARB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不建议ACEI与ARB联用。
·中青年高血压如伴发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应积极干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