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题名词解释篇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教育学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6.学校文化: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获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

7.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9.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10.法律责任:广义上法律责任既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同时还包括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狭义上就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后者。

11.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者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1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13.教学模式:以某种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名词解释(真题版)

名词解释(真题版)

2018年1.关汉卿:(详情见黑宝书P1059)2.弗拉哈迪:(详情见黑宝书P157)3.布莱希特:(详情见黑宝书P57)4.《雷雨》:(详情见黑宝书P96)5.直接电影:真实电影,要求创作者积极参与到拍摄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而不是摄影机后的局外人。

直接电影,主张创作者不应该去影响被拍摄者,而应该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进行记录,将摄影机对被拍摄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让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

二者联系,尽管两者在创作方法和观念上各有不同,但都对后来的纪录片创作和电视新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6.吸引力电影:汤姆·冈宁:《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1986),“吸引力”一词来自于年轻的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他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戏剧模式和新的戏剧分析模式。

在他对戏剧艺术的“印象单元”所作的研究中,以及对损害戏剧真实再现的基础分析中,爱森斯坦遇到了“吸引力”这个术语。

吸引力强行使观众臣服于“情感上或心理上的冲击”。

在爱森斯坦看来,戏剧就是应该由这样一些吸引力蒙太奇组成,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沉迷在“幻觉叙述”中的观众关系。

7.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

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

8.安提戈涅:9.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中心制”源于西方。

在欧美,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主持人是CBS《晚间新闻》节目标志,是该节目运作核心。

西方主持人拥有较大权力,是节目主导者,高学历、阅历深、很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是他们特征。

法国2台的“新书对话”栏目,BBC邀请哲学家谈观点的“哲学”栏目数十年如一日吸引受众,主持人功不可没。

国家公务员考试——名词解释

国家公务员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2、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国家根据统一和自治的原则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也是自治民族依法享有的权利。

4、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5、民族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6、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7、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8、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

9、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0、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

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1、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12、民族利益:是指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1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2004年7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2.民事法律事实3.民事法律行为4.诉讼时效5.宣告失踪6.按份共有二、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等价有偿、——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和——。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停止——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形式,也可以用——形式。

法律规定用————————的,应当用——·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

10.公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1.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自( )起计算。

A.失踪人最后离开住所之日 B.失踪人最后离开居所之日C.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 D.战争结束之日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 )。

A.企业法人 B.国家机关法人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3.某纺织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 )。

A.党委书记 B.厂长C.工会主席 D.副厂长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

A.诺成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C.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 )。

A.没收 B,买卖合同C.赠与 D。

取得孳息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股票 B,支票C.本票 D.发货票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

最全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期末必备,考研必背)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XXX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XXX的《说文解字》以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心、形声、转注、假借。

只需象形、指事、会心、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分解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经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指的是对某个词语或名词进行详细解释的过程。

解释的目的是让读者或听众能够理解该词语的含义、特点和用法。

通常,解释性文字应该简明扼要,准确清晰,涵盖该名词的主要方面和特征。

解释名词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给出该名词的准确而简明的定义,以确立该名词的概念范畴。

定义的内容可以通过描述名词的特征、属性和功能来阐述。

2.词源:对该名词的词源进行解释。

词源包括该名词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能是从其他语言借用、组合或修改而来的。

3.分类:将该名词与其他相关的名词进行比较和区分。

可以通过列举该名词的各种类型、种类或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名词的范围和分类。

4.特点:描述该名词的主要特点和特征,包括它的属性、性质、功能、用途等。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例来说明和解释每个特点,以增加读者对该名词的理解和认识。

5.用法:解释该名词在语言和实际应用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可以包括该名词的常见搭配、惯用法、俚语、代词等。

同时,还可以介绍该名词的正式和非正式用法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和变化。

6.历史和发展:阐述该名词的历史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可以介绍该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流行情况。

通过描绘历史背景,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该名词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7.相关概念:列举该名词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以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该名词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概念的比较和对比,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该名词在整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名词解释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和易于理解的概念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名词。

解释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语言难度过高或内容繁复,以便使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

同时,解释中还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图表等辅助说明,以增加解释的具体性和可读性。

总之,名词解释要简洁明了、准确清晰,以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和运用该名词。

历年新闻理论真题名词解释盘点

历年新闻理论真题名词解释盘点

历年新闻理论真题名词解释盘点1、新闻与信息(1991)( 1993)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一切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期刊,资料等,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

2、“有偿新闻”(1991) 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以酬金或实物等方式报偿新闻机构,以换取一定的新闻作品,版面,播出时间,为该人或该单位及其产品,社会活动进行宣传的所谓的“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浮夸虚伪的成分,损害新闻真实性。

3、舆论监督(1991)( 1999)( 2005)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4、新闻真实性(1991)( 199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与文学相区别最重要的特征,包括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整体真实(宏观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5、“集体的组织者”(1991)( 1993) 指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既是参与社会变革的产业,更是担负道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肩负特殊社会重任的新闻媒介不能满足于反映社会现实,而应充当“集体的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承担舆论引导的历史使命。

6、新闻客观性(1993)( 2005) 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

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要求。

7、客观报道(1993) 是新闻本源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就是依据事物的是非曲直如实的报道新闻。

8、客观主义(1993) 一种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9、新闻本源(1993)( 2000)( 2001) 即新闻的客观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和新闻的关系当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

微生物历年考题整理名词解释

微生物历年考题整理名词解释

by bgwang微生物历年考题整理名词解释07.5五年制Normal flora(正常菌群):指定居于正常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Virion(病毒体):结构完整的、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Pyemia(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新的化脓性病灶.06.11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Negri body(内基小体):狂犬病病毒在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的嗜酸性包涵体,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的指标.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Transduction(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05.11Prion(朊粒):蛋白感染颗粒,能引起动物和人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Toxoid(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4%甲醛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肽聚糖糖):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在革兰阳性菌由聚糖骨Peptidoglycan(肽聚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在革兰阴性菌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Louis Pasteur(巴斯德):19世纪法国科学家.开创了细菌生理学时代,使微生物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造了加温(61.2℃30分钟)巴氏消毒法,首先研制出了炭疽菌苗、狂犬病疫苗,成功地预防了炭疽病和狂犬病,创建了现今所用疫苗的原理.Dimorphism(真菌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形态与多细胞形态的互变,此称为真菌的双向性或二相性.05.5五年制Fungi(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大多数种类为多细胞,少数种类为单细胞.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Interferon(干扰素):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Plasmid(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它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如耐药性、毒力等).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04.11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Sterilization(灭菌):杀灭或除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细菌芽胞. Septicemia(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Sub-clinical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病毒感染对组织细胞造成轻微损伤很快被机体修复,或组织损伤程度低于功能性损伤的界限,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Dimorphism(真菌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形态与多细胞形态的互变,此成为真菌的双向性或二相性.03.11Colony(菌落):在平板固体培养基上,单个细菌生长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Fungi(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大多数种类为多细胞,少数种类为单细胞.chlamydia(衣原体):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分裂方式繁殖,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Transformation(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获取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Cytopathic effect,CPE(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后,会引起细胞病变,可表现为细胞圆缩、溶解、脱落、融合、形成包涵体,甚至死亡,称细胞病变效应.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细胞病变的种类可对标本中感染的病毒进行判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是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的指标.02.11Capsule(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0.2μm,化学组成为多糖或多肽,与细菌致病性有关.Autoclaving(高压蒸汽灭菌法):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内,加热时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气压的增加而升高,其压力为103.4kPa,温度为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选择适宜时是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Plasmid(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它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性状(如耐药性、毒力等).BCG(卡介苗):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传代,历经13年所获得的抗原性仍保留的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目前用于结核病的预防.Antigenic drift(抗原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问答题07.5五年制1.写出三种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答: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0.2μm,化学组成多数菌为多糖,少数为多肽.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和保护菌体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荚膜具有抗原性,可用作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2)鞭毛:有的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根据鞭毛的数量和部位,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使细菌趋向营养物质,逃离有害物质.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活泼的鞭毛运动穿透小肠粘膜表面覆盖的粘液层,与细菌的致病有关.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可用以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3)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细而短、直硬的丝状物,必须用电镜观察.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是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性菌毛仅见于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质粒或核质的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称为接合.细菌通过接合使编码耐药性或毒力等基因在细菌之间转移和播散.(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菌体内部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远远大于繁殖体.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大量繁殖而致病.芽胞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随菌种而异,可用作鉴别细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2. 写出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答: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其中主要与致病性相关的有:凝固酶,可增强金葡菌的抗吞噬能力;葡萄球菌溶血素,损伤宿主细胞膜;杀白细胞素,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可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3.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点,分型依据及常用培养方法.答:甲型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由8个节段构成.由于病毒进入细胞后核酸拆开分节段复制,病毒成熟时再重新装配于子代病毒体中,所以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一特点是流感病毒易变异而导致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蛋白质,例如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HA、NP和NA单个蛋白,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MP和NP蛋白是流感病毒的分型依据,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流感病毒通常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初次分离)和尿囊腔中增殖,或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CPE.4.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答:预防乙肝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灭菌;严格筛选献血员,防治血液传播;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凡手术操作,使用接触过血液的医疗器械等也必须严格消毒,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互传播;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种细菌和病毒及其所致的疾病5. 分别写出STD传播的一传播的一种细菌和病毒及其所致的疾病答:细菌: 淋病奈瑟菌——淋病杜克雷嗜血杆菌——软下疳.病毒: HIV——AIDSHSV——生殖器疱疹HPV——尖锐湿疣EB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06.111.郭霍原则答: 1.从患者体内可分离出病原体并进行纯培养.2.在其他患者和健康人体内未发现此种病原体.3.经动物实验能复制出此病.4.从实验所复制出该患病动物体内,又可重新分离出此病的病原体.2.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答: 1.发热反应:LPS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具有内源性致热原的细胞因子,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2.白细胞反应:LPS注入血循环后,血液白细胞数骤减,1~2小时后,LPS诱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使其数量显著增加,并有核左移现象.但伤寒沙门菌例外,血流中白细胞数始终减少.3.内毒素血症与毒素性休克:LPS诱生大量血管活性介质,使全身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出现血流循环障碍,表现为血压降低,有效循环量减少,组织器官毛细血管灌流不足,缺氧,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衰竭和低血压为特征的内毒素休克.4.Shwartzman现象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Shwartzman现象是观察内毒素致病作用时动物出现的反映情况,实验是在家兔皮内注射革兰阴性菌液,8~24小时后静脉再注射同种或另一种革兰阴性菌菌液,约10小时后发现在第一次注射的局部皮肤呈现出血和坏死的局部反应,是局部Shwartzman现象.若两次均静脉注射休克剂量菌液,则动物两侧肾上腺皮质坏死,全身广泛出血,最终死亡,称全身性Shwartzman现象.在人类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常出现的DIC,其病理变化与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现象相同.感的病毒体的成分,分亚型依据.3. 甲型流甲型流感的病毒体的成分答:病毒体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三个部分,即病毒体的核衣壳,包膜和刺突.核衣壳由8个核酸片段和核蛋白(NP)及RNA 聚合酶复合体组成,位于病毒体最内侧.核酸为单负链RNA,分8个节段,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质,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 、HA 、NP 和NA 单个蛋白质,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质,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质.NP 是主要的结构蛋白,它与3种RNA 多聚酶复合体(PB1、PB2、PA)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RNP).RNP 与病毒RNA 片段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蛋白呈螺旋对称排列.核蛋白无感染性,抗原结构稳定,与M 蛋白一起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很少发生变异,其抗体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病毒体的包膜由两层组成,其内层为基质蛋白(MP),MP 蛋白不仅增加了包膜的坚韧度,而且自身抗原结构较稳定,具有型特异性.包膜外层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脂蛋白(LP).病毒体的包膜上镶嵌有两种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 的主要功能是: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HA 具有抗原性.NA 主要功能有: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NA 的相应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能抑制该酶水解.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 和NA 抗原性的不同,分为原甲型、亚甲型、亚洲甲型、香港甲型和新甲型等若干亚型.4. 金葡金葡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的酶及其对细菌致病性的意义答: 金葡菌:凝固酶——增强抗吞噬能力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血块,组织血浆凝固链道酶——降解粘稠的DNA,使脓液稀薄均有利于细菌的扩散.淋球菌:IgA1蛋白酶——裂解并灭活粘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1抗体,使细菌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表面.5. 人畜共患病病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原体:病毒病毒,,细菌细菌,,螺旋体各具一例并写出对应病名.答: 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细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布鲁菌;布鲁菌病.炭疽芽胞杆菌;炭疽.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伯氏螺旋体;莱姆病.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6.HIV05.5五年制1. 列表比较内外毒素,并各举3例.答: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活菌分泌,少数菌体崩解释放 菌体崩解释放蛋白质 脂多糖不稳定,60℃~80℃30分钟破坏 稳定,160℃2~4小时破坏强,有选择性 弱,大致相似,有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及DIC 等0.4%甲醛处理脱毒成类毒素 受甲醛作用不形成类毒素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中和抗体作用弱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白喉毒素 肠毒素 致热外毒素志贺菌沙门菌布鲁菌2. 列表从病原体结构列表从病原体结构、、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核酸类型核酸类型、、培养方法培养方法、、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比较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比较细菌、、病毒病毒、、衣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支原体、、真菌.答: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胞内无成形细胞核 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无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圆形或椭圆形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多形态 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微生物二分裂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 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原体),二分裂 二分裂 孢子生殖或出芽生殖DNA 和RNA DNA 或RNA DNA 和RNA 双股DNA DNA培养基 活细胞或动物体内传代培养 鸡胚或鸭胚卵黄囊,或某些传代细胞株 添加牛心浸液、动物血清和酵母浸液的培养基培养基敏感 不敏感 敏感 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不敏感.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不敏感3.解释bacteremia,septicemia,toxemia,pyemia 并各举一例.答: bacteremia: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液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脑膜炎奈瑟菌等.Septicemia: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产生毒性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性症状.葡萄球菌,链球菌等.Toxemia:毒血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只其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破伤风梭菌等.Pyemia: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新的化脓性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 叙述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其生物学意义.答: 病毒体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三个部分,即病毒体的核衣壳,包膜和刺突.核衣壳由8个核酸片段和核蛋白(NP)及RNA 聚合酶复合体组成,位于病毒体最内侧.核酸为单负链RNA,甲型和乙型由8个节段、丙型由7个节段构成,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一特点是流感易变异而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每个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质,1~6片段分别编码PB2、PB1、PA 、HA 、NP 和NA 单个蛋白质,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蛋白质,第8片段编码NS1和NS2两个蛋白质.NP 是主要的结构蛋白,它与3种RNA 多聚酶复合体(PB1、PB2、PA)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RNP).RNP 与病毒RNA 片段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蛋白呈螺旋对称排列.核蛋白无感染性,抗原结构稳定,与M 蛋白一起决定病毒的型特异性,很少发生变异,其抗体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病毒体的包膜由两层组成,其内层为基质蛋白(MP),MP 蛋白不仅增加了包膜的坚韧度,而且自身抗原结构较稳定,具有型特异性.包膜外层是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脂蛋白(LP).病毒体的包膜上镶嵌有两种刺突,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 的主要功能是: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HA 具有抗原性.NA 主要功能有: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NA 的相应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能抑制该酶水解.5.列表比较5种肝炎病毒的结构种肝炎病毒的结构、、核酸类型核酸类型、、致病性致病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答:球形无包膜,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完整颗粒为球形双层衣壳,外层为脂质包膜和表面抗原,其内为20面体立体对称核心,核心表面为内衣壳有核心抗原.此外有病毒组装过程中剩余的衣壳蛋白形成的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球形有包膜 球形有包膜,为缺陷病毒 球形无包膜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急性肝炎,预后良好 起病徐缓,部分患者转慢性 大多演变为慢性肝炎,20%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与HBV 联合感染时,病情常呈良性自限性.与HBV 重叠感染时,无症状携带者可急性发作,并转变成慢性 急性戊型肝炎,多数痊愈,不发展为慢性.病死率高,尤以孕妇严重粪-口 血,注射,性交,母婴 血,注射,性交,母婴 血,注射,性交,母婴 粪-口改善饮食饮水卫生,接种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严格筛选献血员;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对常用医疗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灭菌,大力推广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注严格筛选献血员和加强血制品管理.暂无疫苗;被动免疫用HCV预防乙肝 保证用水安全;暂无有效疫苗.丙种球蛋白用于紧急预防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抗体或丙种球蛋白04.111. G+和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答:20~80nm 10~15nm较坚硬较疏松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三维立体结构,可多达50层,占细胞壁干重50%~80%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二维平面结构,1~2层,占细胞壁干重5%~20%约45% 15%~20%1%~4% 11%~22%有无无有(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2. 侵袭侵袭力力,A族链球菌侵袭族链球菌侵袭力力相关的致病物质.答: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天然屏障,进入机体定居、增殖和扩散的能力,其物质基础是:(1)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葡萄球菌A蛋白和链球菌M蛋白也有此作用.(2)粘附素,具有使细菌粘附宿主细胞表面作用,包括菌毛、非菌毛物质(如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等.(3)侵袭酶类物质,包括一些细菌的胞外酶(如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和侵袭性蛋白质(如大肠埃希菌侵袭素和志贺菌的侵袭蛋白),能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助于其在体内扩散.A族链球菌侵袭力相关物质有:脂(膜)磷壁酸(LTA),M蛋白,致热外毒素,溶血素(O和S),侵袭性酶(如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3. 持续性病毒感染几个种类,举例各一.答:持续性病毒感染包括:(1)慢性病毒感染.发病缓,病程长,症状时好时坏,病毒持续存在.如HBV,HCV,CMV,EBV等.(2)潜伏病毒感染.初次感染后,潜伏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作.如HSV,VZV,CMV,HBV等.(3)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达数年,出现症状呈慢性进行性感染.如HIV,HTLV,朊粒,麻疹缺陷病毒等.4. SARS相关冠状病毒相关冠状病毒、、汉坦病毒汉坦病毒、、HIV、流感病毒,与感染性有关的结构以及相应基因. 答:SARS相关冠状病毒为有包膜单正链RNA病毒,包膜上有花瓣状呈放射性排列的刺突.基因组结构依次为5’-pol-S-E-M-N-3’.5’端帽状结构,3’端有polyA尾,pol基因编码非结构蛋白RNA 聚合酶和蛋白酶类,S、E、M、N分别编码S糖蛋白(刺突蛋白)、E蛋白(外膜蛋白)、M蛋白(基质蛋白)、N蛋白(核蛋白).其中S蛋白被认为在侵入宿主细胞时发挥作用,S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质中合成后被切成S1和S2两部分,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S1通过受体结合位点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后,S1与S2分离,S2上螺旋结构穿过细胞膜使病毒外壳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侵入感染.汉坦病毒外层是双层脂质包膜,表面有由病毒糖蛋白G1和G2组成的刺突,病毒包膜中存在有3种大小的病毒核衣壳,呈螺旋对称,均由病毒核蛋白N、RNA聚合酶L分别包绕病毒核酸的不同片段(M、L、S)组成,表现为疏松的带粗颗粒的丝状结构.进入敏感细胞脱壳后,L和S基因的mRNA直接合成L蛋白(RNA多聚酶)和S蛋白(核蛋白),M基因的mRNA需要在膜性核糖体上合成G1和G2蛋白后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糖基化处理成为包膜糖蛋白G1和G2.HIV为球形颗粒.电镜下病毒内部有一致密圆柱状核心,该核心由两条相同单链RNA构成的双体系统及包裹其外的衣壳蛋白p24组成,构成病毒核衣壳.病毒核衣壳外层包有两层膜结构,内层是跨膜蛋白p17,外层是脂质双层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并含有gp120和gp41包膜糖蛋白.HIV基因组5’和3’端各有一端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中间为gag、pol、env三个结构基因及tat等6个调节基因.gag基因编码前体蛋白p55,p55经蛋白酶裂解成p24(衣壳蛋白)、p17(跨膜蛋白)和p15(核衣壳蛋白,进一步水解为p7和p9).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整合酶及蛋白水解酶.env基因编码跨膜糖蛋白gp41及包膜表面刺突蛋白gp120.HIV共6个调节基因,其中tat、rev和nef三个基因最为重要,表达产物对HIV表达的正负调节及对维持HIV在细胞中复制的平衡均具有重要意义.流感病毒(略).5.STD??03.111.画图:SARS和HIV结构.要点:SARS:多形,有包膜和突起,单链核酸(+ssRNA),无RNA聚合酶.HIV:圆球状,有包膜和刺突,二倍体单链核酸,有逆转录酶.2. 内、外、类、抗毒素及抗生素概念.答: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脂质A,当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exotoxin):由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类毒素(toxoid):细菌外毒素经0.4%甲醛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注入机体可刺激其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外毒素抗体,简称抗毒素.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3. A族乙链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答: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较强的侵袭力取决于其能产生多种胞外酶及毒素,如脂磷壁酸、M 蛋白、致热外毒素、溶血素、侵袭性酶(包括透明质酸酶、链道酶、链激酶).人类约90%的链球菌感染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常见的传播方式为呼吸道传播.感染类型可归为三种主要类型: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脓疱病等)、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4. HBV血清学检查临床意义.答:HBsAg(+):表明机体感染了HBV,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携带者均可阳性.。

美术试题名词解释

美术试题名词解释

1、野兽主义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野兽派: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该画派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卢奥等。

3、罗可可艺术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洛可可:洛可可是发源于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样式,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将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形成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效果。

5、表现派: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6、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微观部分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

机会成本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部性;(2)公共产品,即对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如国防,空间研究,天气预报等;(3)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很难进行;(4)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5)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6)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等等。

认识到市场失灵的存在,就可以更自觉的利用计划、法律或其他非经济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而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

这样,社会资源配置会更加有效率,社会经济运行更加协调。

3.规模报酬指所有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化时,产出的变化率。

描述的是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规模报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2)规模报酬不变: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经济法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有答案)

经济法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有答案)

经济法考试名词解释完整版1.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对有关人员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其商品的行为。

2.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在其未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前有权拒绝自己给付。

4.不可抗力: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情况。

一般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三类。

5.公司章程:指公司股东或发起人依法制定的,记载有关公司组织与活动基本原则的书面法律文件。

6.累积投票权:股东选举董事或监事,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投票权。

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拥有的投票权等于其所持有的股份总数乘以应选董事、监事人数之积。

7.上市公司: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8.独立董事: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公司及其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作出客观判断的利害关系(尤其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财产利益关系)的董事。

9.格式条款:指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0.强制许可:指国家主管专利的机关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通过行政申请程序直接允许申请者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并向其颁布实施专利的强制许可。

因此,被强制许可的专利只涉及发明和实用新型。

11.关联交易:12.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是指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申请贴现人的票据行为。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部分名词解释汇编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部分名词解释汇编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汇编一,名词解释。

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为安抚北方侨民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而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年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来籍贯。

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的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人口和北方士族,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侨州郡县彻底废除。

2.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

侯景原为东魏大将,投靠南朝萧梁后,于公元548年,举兵叛乱,叛军攻破建康、吴郡、广陵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虽然叛乱于552年平定,但南方政权统治由此削弱,北强南弱对峙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

3.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地方基层组织制度,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各方地主聚族而居,建坞堡自守,其特点是,宗族性强,军事生产合一。

北魏建立后,以之为地方基层政权,任坞堡主为宗主,督护其坞堡周围的百姓居民,称之为宗主督护。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三长制”,这一制度北废除。

4.六条诏书:西魏宇文泰颁布的汉化措施,其内容为“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的实施,巩固了西魏的统治,为后来北周统一北部中国创造条件。

5.输籍定样(仅供参考):隋朝制定的户口等级和纳税标准的方法。

根据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高低),重新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

它的推行,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输庸代役:一种以交纳绢布代替徭役的赋税制度。

唐代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若不服役,则每天纳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这种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输庸代役,产生于隋,普遍适用于唐,它的推行,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事务,对促进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7.甘露之变:唐后期统治集团朝官和宦官矛盾的重大事件。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1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

因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人类化石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20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和亚洲西部,但在2.8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发掘于欧洲及西、中亚部分地区的更新世化石标本。

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属,与智人(Homo sapiens)并列在人科人属之下。

在之前,它曾经被归类于人属智人下的一个亚种。

2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个比方,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

大家千万不要轻看了这个比喻,正是通过这个比喻以及它所代表的“差序格局”概念,费先生揭示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这些特点是:1,自我主义。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边际效用答案: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所增加的满足度或效用。

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度量,通常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 机会成本答案: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资源或进行某项活动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潜在价值。

在经济学中,它用来评估决策的成本,即选择一种行动时所放弃的次优选择的价值。

3. 市场均衡答案: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市场上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状态。

此时,市场上没有剩余的供给也没有未满足的需求,价格达到一个稳定点。

4. 通货膨胀答案: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通常表现为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

它是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增加导致的经济现象。

5. 货币政策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目的是实现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6. 财政政策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目的是调节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稳定。

7. 产权答案: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项资产拥有的法律权利,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产权的确立和保护是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基础。

8. 外部性答案: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或企业产生的未被市场价格所反映的成本或收益。

它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分别导致市场失灵。

9. 比较优势答案: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或个体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即使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也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贸易来获得利益。

10. 经济周期答案: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经历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的循环过程。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波动性。

二、简答题1. 什么是需求弹性,它如何影响价格?答案: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如果需求弹性高,即需求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价格的小幅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变化;如果需求弹性低,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心理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1. 认知失调2. 条件反射3. 心理防御机制4. 心理测量5. 心理障碍6. 潜意识7. 情绪智力8. 正念9. 心理治疗10. 社会认知二、试题内容1. 认知失调:指的是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感。

2.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发现的一种学习过程,其中一种刺激(条件刺激)通过与另一种刺激(无条件刺激)的重复配对,最终能够独立引发反应。

3.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或焦虑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不适。

4. 心理测量: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质、能力或行为模式。

5.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出现的异常,这些异常足以干扰正常的社会功能和个人福祉。

6.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心理结构理论中的一部分,指个体意识之下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情感,但通常不为人所知。

7.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使用情绪的能力,以适应环境和实现个人目标。

8. 正念: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通过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提高个体的注意力和意识,减少自动化反应和情绪困扰。

9. 心理治疗:是一系列专业的干预措施,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10.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包括对他人、群体和社会事件的认知、解释和反应。

三、答案解析1. 认知失调是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或态度时所经历的心理状态,通常会导致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这种不适感。

2. 条件反射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机制,通过重复配对,使得原本不引起特定反应的刺激能够独立引发该反应。

3.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中采取的策略,用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4. 心理测量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质,这些测试需要具备信度和效度。

5. 心理障碍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的异常,这些异常对个体的生活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教师资格证名词解释题

教师资格证名词解释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61道)教育学一.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护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1.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2.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他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三.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四.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3.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五.1.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

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5篇)第一篇:名词解释和简答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卖家和买家在交易场所按照一定的规则,用喊叫并借助手势进行讨价还价通过激烈的竞争达成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

班轮公司:班轮公司是运用自己拥有或者自己经营的船舶,提供国际港口班轮运输服务,并依据法律规定设立船舶运输企业。

保税仓库: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受海关监督,专门储存经海关核准缓纳税的外贸商品的仓库。

口岸检验:指经产地检验机构检验合格,运往口岸代运出口的商品,运往口岸后申请出口换证的,口岸检验机构派人进行的查验工作。

:是电子商业贸易的一种工具,将商业文件如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和进出口许可证,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够识别个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

贸易术语:以简单的概念或外文缩写的字母,用来说明价格的结构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方面,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责任的划分。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是依照法令对进出关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机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

报关员:是指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去的报关员资格证书,按照规定程序在海关注册,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人员。

托运人: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处理,分析,访问,表示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地点之间传输数字化空间信息的系统。

互购:互购又称平等贸易,在文种方式下,是出口的一方在其售货合同中承诺,用所得的外汇购买对方国家的产品。

预借提单:由于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现货交单结汇期已到,而货物尚未装船货货物尚未装船完毕时,应托运人要求而由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提前签发的已装船提单即委托人为能及时结汇而从承运人外界用的已装船提单。

过境货物:从境外启运,在我国境内不论是否换装运输工具,通过陆路运输,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基准(环境管理学):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同一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要素中或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有不同的基准值。

2.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3.灰霾(大气学):也称为霾。

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微小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

4.残留期(土壤):污染物在通过环境的自净作用,在环境中的含量减少75%所需的时间。

5.环境激素(基本概念):环境激素是一类能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外来化学物质,它破坏生物体正常的自身稳定性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等作用。

其大多具有雌激素的效应,又称为“环境雌激素”。

6.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7.等效声级(环境评价/声环境):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主要用于评价非稳态声级。

8.暴露评价(环境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和预测的过程,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包括暴露人群的特征鉴定和被评物质的浓度与分布的确定。

9.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

10.光化学烟雾(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高活性自由基等二次污染物。

这种反应物和产物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称为光化学烟雾。

11.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温室气体对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12.危险废物(固废):泛指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和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13.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生态系统是机遇人类满足自身生存需要,通过积极干预自然所形成的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生态,经济,社会多种功能的半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4.耗氧有机物(水):以悬浮状态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等有机物质。

15.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

16.生态文明(基本):广义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说,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

17.环境容量(基本):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即允许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

18.化学需氧量(水):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即水体中所以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可以初略的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反应污染程度。

19.温室气体(基本):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类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这些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

20.固体废物(固废):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一般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总的气态废物,也归入固废管理体系。

21.腐屑食物链(生态):又称碎屑食物链,以死的生物或腐屑为起点,动植物遗体和腐屑被土壤或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能量流动主要通过腐屑食物链,是陆地上最主要的食物链。

22.气溶胶(大气):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胶体分散系。

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大小为0.001-0.1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23.土壤胶体(土):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1微米的,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

24.环境容量:见1725.等标污染负荷(环评):将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相应的评价标准(通常是环境质量标准)所需要的介质量。

即排放量除以标准。

26.城市生态系统(生态):见227.水体富营养化:见628.温室气体:见1929.环境噪声(声环境):噪声是指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噪声具有针对一定的时间,区域,人群而言的相对性。

环境噪声主要指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噪声。

30.清洁生产(管理):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1.酸雨(大气):酸雨即酸沉降中的湿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组分(大部分是人类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和硝酸气溶胶)通过降水等方式迁移到地表。

通常PH小于5.6。

32.清洁生产:见3033.环境背景值(基础):是指环境中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34.生态金字塔(生态):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为生态金字塔。

包括能量,生物量,数量金字塔。

35.化学需氧量:见1836.温室气体:见1937.土壤胶体:见2338.固体废物:见2039.赤潮(水):海洋中某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常是水体富营养化)爆发性繁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水面呈现不同的颜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40.光化学烟雾:见1041.等标污染负荷:见2542.城市热岛效应(基础):是指随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由城市内向外逐渐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是人类活动对城市区域气候影响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43.土壤胶体:见2344.气溶胶:见2245.腐屑食物链:见2146.氧垂曲线(水):在水体受到有机污染时,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会随着有机物的耗氧降解和大气复氧双重因素变化(主要形式是溶解氧量逐渐下降,到达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反应水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曲线成为氧垂曲线。

47.r-k选择(生态):生态学中关于“种群繁殖”的一种研究理论,表示生物对它所处的生存条件的不同适应方式。

R-选择,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K-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强的选择。

48.共代谢(生态):共代谢又称协同代谢。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能被改变化学结构,但不能被用作碳源和能源,它们必须从其他底物获取大部分或全部的碳源和能源,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

49.环境容量:见1750.食物链(生态):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这种将生物与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的,将生物与生物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51.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见1552.水体自净作用(水):广义的定义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渐恢复到污染钱的水平。

狭义的定义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53.生物多样性(生态):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具体来说就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54.逆温辐射(气):夜间地面强烈辐射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又较大的降温,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

55.土壤胶体:见2356.POPS (基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性,并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58.食物链:见5059.光化学烟雾:见106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见566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对一项具体战略(政策,规划等)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的正式的,综合的,系统的评价过程,并将评价结论应用于决策中。

62.温室效应:见1163.生态金字塔:见3464.臭氧层破坏(基本):臭氧层中的臭氧在自由基(多为人类排放污染物)催化下光解,大量损耗,导致臭氧层空洞以及臭氧层变薄。

65.生物多样性:见5366.气溶胶:见2267.土地处理系统(水):指利用农田、林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净化处理的生态工程。

68.水处理工艺(水):水处理是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其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安排布置,单元选取组合称为水处理工艺。

69.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展开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70.清洁生产:见3071.环境容量:见1772.生物多样性:见3373.噪声级(声):是度量和描述噪声大学的指标。

通常指的湿A声级和等效声级。

74.温室效应:见1175.赤潮:见3977.环境要素最小限制律: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各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所决定。

78.环境本底值:即环境背景值,见3379.空气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大。

80.三同时:是中国的一项环境管理政策,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