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98a7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3.png)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1.城市化: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人口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成为城市化.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及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特色.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3.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而不是单幢建筑.他保存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并且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是作为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做成部分.4.风玫瑰: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一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的百分比之来表示,所绘制成的风向频率图称为风玫瑰.5.管线综合:就是指搜集城市规划区内各单项管线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6.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7.住宅区:是指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比较独立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8.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方式.9.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是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0.区位:是指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外部联系性.包括可达性,互补性,排斥性三个要素.11.区划:城市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地块范围,叫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权区划.包括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12.区域规划:就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13.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为七通一平或基地开发,将生地转变为熟地.土地开发是建筑物业开发的先决条件.17.配件水平:是指住宅区配件的各类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居民区人口规模向适应.同时应与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18.逆城市化:也成为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19.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在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地区.2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所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1.市域规划:是指在城市所在的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和数个城镇之间,城镇于城镇群体之间,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22.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2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威胁的发展.25.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6.邻里单位: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得居住用地组织方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27.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28.土地极差:不同的土地或同一块土地,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追加投资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称为土地级差.。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cde7c47c77da26924c5b014.png)
名词解释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与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与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用地平衡——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
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城市用地评价——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城市改造——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与改进基础设施等。
区位理论——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与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139e8215901020207409cfb.png)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简答题部分
建筑平面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用图示)(图示见规划原理书P388)。
行列布置: 优:绝大多数居室朝向良好,结构施工简单
缺:处理不好会产生单调、呆板
改进: a、山墙错落 b、单元错开梯搂 c 、成组改革影响
周边布置: 优:①能形成封闭小空间,便于组织绿化、休憩地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为了迅速形成居住区绿化面貌,特别是在新建居住区,树种可以采用速生和慢生相结合,一速生为主。
居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 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
考虑居住区各类绿化种植与建筑物、管线和构筑物的间距。
容积率与城市开发的关系《控规》p46
居住区绿地在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苏州科技学院考研城市规划复习-名词解释
![苏州科技学院考研城市规划复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15e716a8114431b90dd823.png)
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卫星城(卫星城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3.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4.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5.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6.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7.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8.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9.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11.中心商务区: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12.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13.合流制: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14.城市用电负荷: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区内,所在用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
15.城市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16.历史地段: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17.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01650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0.png)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
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
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
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
后来“邑”则指小城市。
大都市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
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则宫城与郭城分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
是指城市建造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河南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 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5. 《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 年),描绘的是宋代的苏州。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者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筑的半圆形或者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份。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设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设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
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
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城市广场。
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街坊。
并按照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将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份:圣地,主要公共建造群,私宅地段。
其规划代表作品有米利都城,普南城。
10.有机疏散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64efc5602d276a201292e51.png)
思想史①田园城市:1989是霍华德在《明日--一条真正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②卫星城:由恩温提出的。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一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③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
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
④公司城: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从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
⑤广亩城市:是由赖特于1932年提出的,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⑥带形城市: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首次提出的。
带形城市是使城市沿着一条高速度、高容量的轴线向前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使城市接近自然又便于交通。
⑦有机疏散:沙里宁与1934年在城市她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中提出的为缓解大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能的集中点。
⑧物质形态规划:以物质环境为主要的关注对象,以物质环境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的一种规划模式。
⑨《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在雅典召开,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efcff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5.png)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城市规划 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ab1f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6.png)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布局、设计和发展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
城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通常由专业的城市规划师或规划团队负责进行,包括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建筑设计规范等。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d795cefcaaedd3382c4d388.png)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da8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b.png)
1、都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都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旳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所肩负旳重要职能。
是都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旳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都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都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原因旳消长,导致人口增减旳绝对数量与同期该都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都市功能分区:都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规定将都市中多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构成一种互相联络、布局合理旳有机整体,为都市旳各项活动发明良好旳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旳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规定所作旳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旳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旳高差等,以便在尽少变化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旳状况下满足后来居住者旳规定,并为良好旳排水条件和结实耐久旳建筑物提供基础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旳集聚定居地点。
7、都市化:由农业为主旳老式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旳现代都市社会逐渐转变旳历史过程8、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都市规划布局、都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都市公共空间旳一门学科9、都市基础设施:都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旳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旳总称,使都市中为顺利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旳各类设施旳总称10、卫星城: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建立旳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旳住宅和公共设施旳城镇,是在大都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都市(母城)旳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旳具有相对独立性旳城镇。
11、日照原则:为保证室内环境旳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旳气候区、都市大小和建筑物旳使用性质确定旳,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冬至日或大寒日)旳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旳时间。
城规原理名词解释 (2)
![城规原理名词解释 (2)](https://img.taocdn.com/s3/m/96a9d63e87c24028915fc334.png)
1.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城市化(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设计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4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5.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整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总体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纲要是对城市进行全面深入认识,对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规划编制确定重大原则、方向和框架的重要阶段,防止和避免规划编制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原则性的失误和偏差。
规划纲要经审批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7.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8.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采用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运输方式。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在城市中的布置,对城市发展和规划布局有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复习大纲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faf98aa26925c52dc5bf39.png)
名词解释1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3卫星城(卫星城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4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6城市性质定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7城市规模定义: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8城市对外交通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9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
10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邻街面的界线。
11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12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3工业用地定义: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于1990年4月1日实施2新石器时代:固定居民点形成。
金属时代:城市出现.3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4古代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城市结构简单,规模小;城市职能简单,更多的是政治军事职能;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5古埃及—“卡洪城” “卡洪城”是古埃及一种特殊的城市,它是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b1f7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d.png)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者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辟。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3、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造、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造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造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建造物位置与标高等。
4、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5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者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6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7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者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者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路线等。
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
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份,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185f472e3f5727a5e9623c.png)
名词解释1、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代表为:米列都城。
3、卫星城镇定义:在大城市周围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4、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5、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7、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8、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9、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10、容积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11、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2、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地面积的比例。
13、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线进行控制。
14、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6、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17、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6846ebaa00b52acfc7cad1.png)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01173f31b765ce05081453.png)
名词解释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3、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4、4、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5、5、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6、6、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7、7、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8、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9、9、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10、10、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1、1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2、12、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3、13、居住区规划: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14、14、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15、1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6、16、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78a5f196bd97f192279e980.png)
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 对—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4、住宅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对城市住宅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5、居住小区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6、居住组团residential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居住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7、城市绿化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8、公共绿地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9.、公园par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配套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10、绿带green belt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11、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2、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3、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布局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率。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对城市空间、土地利用、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平衡和协调。
城市规划可以帮助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城市规划还可以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方向,促进城市建设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
1. 总体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住房和公共设施的布局等。
2.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并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和规划。
城市设计注重创造一个美观、舒适和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4.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的
需求,同时保护农田和自然环境。
5.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方面,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6.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的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提供绿地和公园等方面。
7. 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注重保护历史遗产、提供必要的建筑设施和改善建筑品质。
8. 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对城市社区进行规划和管理。
社区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涉及土地利用、交通、建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平衡和协调城市的各项资源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一个美丽、宜居和繁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