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同化: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顺应: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二、选择1、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观点的人是( A)。
A、加里宁;B、皮亚杰;C、蒙台梭利;D、陈鹤琴2、有些幼儿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或点子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
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C)。
A、外部动作;B、不自觉;C、个别性;D、一般化3、幼儿用掰手指进行数数,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A)。
A、外部动作;B、不自觉;C、个别性;D、一般化4、幼儿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中,采取原有的目测方法去解决并获得成功,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B)。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5、(B)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6、(A)是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7、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具有(A)逐步过渡的心理特点。
A、从具体动作向抽象;B、从抽象思维向具体动作;C、从顺应到同化;D、从一般到个别8、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2只苹果、2个玩具、2粒大豆等都用分合式记录下来。
幼儿开始认为这些式子不一样,逐步发展到认为这些式子都相同,因此他们表示的都是分数量为2的物体,这反映幼儿数学学习中具有(C )的特点。
A、从具体动作到抽象思维;B、从个别到一般C、从顺应到同化; C、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9、幼儿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步发展到可以用眼睛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幼儿数学学习中具有(D)的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解释: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探索数学
社会化: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解 答问题的方法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案例: 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
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 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 糟”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 却不能回答,经提醒,认识到别人分类的 依据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内容简介: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 心健康,构建终身教育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的学科。它以《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从纲 要发展的设计的内容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中的科学入手,全面 介绍了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小的分支数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 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 本专业必修课教材。主要针对幼儿园整合式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育和数学 活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系统地反映课改信息,体现理论性、系统性、针 对性、应用性的特色。同时,为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幼儿园 数学教育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本教材在每个内容点上增加了相应的活动 案例,特别是针对教学重、难点的部分活动案例。
知识框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首先,数学教育促进了儿童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是 指能够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匹配、对应、排序、概括和简单的推理能 力。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这样一系列的逻辑活动。儿童在掌握初浅数学 概念和学习简单的运算过程中,需要经历把感知到的材料,经过分析与综合、抽 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介绍建构主义理论中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影响较大的皮亚杰的思维发展 阶段理论,以及关于儿童如何获得知识的观点、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如何学习和发 展的观点。
一、 皮亚杰的关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儿童的数学学习就像他们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强烈地反映了其成长过程中 的年龄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皮亚 杰的概念和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概念是如 何发展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数学与儿童发展
一、 数学研究的对象
恩格斯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产生于现 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又区别于具体事物。数学与一般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数 学研究的不是具体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数学与具 体事物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数学具有两重性,即抽象性和现实性。
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皮亚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划分 为以下4个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运用所有 的感觉能力——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动觉——去抓、爬、站立,最 后走路。在第一阶段,儿童是探索者,需要机会来运用自己的感觉和动作能力, 从而学习基本的技能与概念。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同化(吸收进大脑并理解)了 大量信息。到本阶段末,儿童已经发展了“客体永久性”概念。也就是说,他们 认识到,有物体不在眼前时,该物体依然存在。他们还发展了“客体再认”的能 力。他们学会运用已获得的物体特征的信息,如颜色、形状和大小,来识别物体。 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儿童达到了一个致力于“表征思维”的阶段。他们也进入 了一个语言快速发展阶段。
幼儿数学教育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儿童数学概念的个体发生:儿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出现?具体表现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及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依据建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体系,科学地解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为什么?”等问题。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二)数学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三)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四)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能为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做好准备●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核心任务)●(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 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数学: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数学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二、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三、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需要●四、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儿童发展: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年龄特点与个别差异)二、社会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完整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小衔接的需要三、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数学的系统、严谨,逻辑性强)●为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既适合学前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学前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符合其兴趣,又有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启蒙性2、生活性3、可探索性4、系统性●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自学)自学P28-29《各年龄班数学教育主要内容简表》,要求每位同学熟悉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感知集合、数、量、形、时间和空间。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课件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解释: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一项目的性和 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及未来 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又要贯彻《幼儿园工作 规程》精神,并符合我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探索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学
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促使其发展,同 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 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对学熟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求,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儿童 对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应科 学而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解释:
教育内容应为教育目标服务。有什么 样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必须选择什么样的教 育内容。因此,以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选 择数学教育内容,不仅能更切实、有效地 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更能确保以促进儿 童思维发展为核心来实施数学教育。
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四: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内容选择: 《超市》——分类、统计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首先必须体现 数学学科的特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 强的基础学科,其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系统有 序的。由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从数学 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安排相关的知识。
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数学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种过渡 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看似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数学游戏,它们可是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呢!别急,咱们来聊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让你对这方面有个清晰的了解,顺便也给自己补补课吧!1. 数字和数概念1.1 认识数字:首先,最基础的就是认识数字啦。
记得小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被那些“1、2、3”的数字搞得晕头转向?现在的孩子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有了更多好玩的方式来学习。
比如说用彩色的数字卡片、数字拼图、甚至是数字歌谣,这些都是让孩子们轻松记住数字的好办法。
就像是给数字穿上了五彩的衣裳,瞬间就不再枯燥啦!1.2 数的顺序:接下来就是教孩子们认识数的顺序。
这个就像是把数字排成一个整齐的队伍,大家一个接一个,不打乱不走散。
可以通过唱数歌、数数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的顺序。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唱“1、2、3、4”时,就像是把数字一颗颗放在蛋糕上的蜡烛一样,一个接一个,甜蜜又有趣!2. 数量和比较2.1 数的比较:数量的比较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比如说,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哪个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到的数学原理可是很有趣的哦。
通过玩具、图片或者真实的物品来进行比较,孩子们能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一样多”等概念。
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数学比赛,看看谁的苹果多,谁的玩具少,轻松又有趣!2.2 分类和排序:再来就是分类和排序。
这个就像是在整理自己的玩具一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排列。
比如,把颜色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或者按照大小来排队。
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组织和安排,这可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哦!3. 基本的运算和图形3.1 简单的加减法: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和数量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啦。
没错,就是那种“1+1=2”、“31=2”的数学运算。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用小动物玩具来做加减法,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会这些基本的运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完整ppt课件
心
ppt课件
到“社会化”是其思维抽象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之一。
当幼儿能够在头脑中思考自己的动作,并 具有越来越多的意识时,他才能逐步克服思维 的自我中心,努力理解同伴的思想,从而产生 真正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在交流和互学中得 到启发。
ppt课件
解释: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 题,探索数学
社会化:从别人的角度看问 题,理解别人解答问题的方法
ppt课件
理解个别:一张数字卡 一张实物卡 理解一般:一张数字卡 多张实物卡
ppt课件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借助于外显的动作
案例: 一一点数,扮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 案例: 2+3=?
ppt课件
四、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
部环境的两种形式。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
ppt课件
案例: 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
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 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 糟”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却 不 能回答,经提醒,认识到别人分类的依据 了。
问题: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 力的初步发展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ppt课件
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数字说明:
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
受过教育
未受过教育
考试人数
2 75
平均成绩
71.3 54.2
及格率 66.7% 52%
问题:表中的数字说明什么问题?
ppt课件
说明: 通过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设计有数学内容的
游戏活动,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基本 知识,逐步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运用数学与 其它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形象化地让幼儿感知数学 的美,数学的真实、正确、新奇、普遍和有用,能 够为幼儿以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概念打下基 础。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 系统,从横向角度划分,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操作技能目标三类;从纵向角度划分,可分为总目标、各年 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本书主要从纵向角度对教 学目标进行分析。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结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所蕴涵的主要价值取 向,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 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这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 和态度的目标。 ② 积累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获得 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这是有 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具体运算阶段通常是指7~11岁,但有时在5~7岁之间, 儿童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 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这一阶段,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能够 认识到物体的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物体的数量并未改变。 在具体运算基础上,他们有能力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集合、 数、长度、加法、大小关系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数学技能的开发 (二)有助于满足学前儿童认知世界的需要 (三)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 对数学的兴趣 (四)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五)有助于学前儿童今后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和 学习数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四)需要借助符号和语言的作用来获验,甚至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些经验,但是要形 成抽象的概念,就需要教他们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 情。符号的作用就在于给幼儿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此外,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对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相关的一些名词的解释:1. 学前儿童:指3-6岁之间尚未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幼儿园阶段。
2. 数学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常识的一种教育。
3. 导入活动:为了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创设一种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孩子的思考和观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数数活动: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字的理解和计数的能力。
数数活动可以包括数数字、数物件或者数人等。
5. 数字认知:学前儿童通过与数字的接触,逐渐认识和理解数字。
数字认知包括数字的形状、大小、顺序等方面的认知。
6. 数量比较:学前儿童通过将物体进行比较,判断出哪个多、哪个少,培养数量的感知和比较的能力。
7. 数量概念:是指学前儿童对“多”、“少”、“相同”等数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8. 数列: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或物体。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或延续数列,培养序列与顺序的认知能力。
9. 形状: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接触不同的物体,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10. 大小比较:学前儿童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培养大小比较的能力。
11. 计数活动:通过对物体进行计数,加深学前儿童对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和认识。
12. 颜色识别: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接触不同颜色的物品,培养对颜色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13. 模式识别:学前儿童通过观察事物或数字的规律和模式,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4. 量的概念: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物体的长、短、高、低等量的概念。
15. 数学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育,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活动、趣味的教学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班的数学教育
引言概述:学前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数学教育在学前班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认识数学、数学概念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记忆力的提升以及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教具的运用等五个大点,分别阐述学前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正文内容:一、认识数学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从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开始,可以通过引入趣味的数学游戏和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增加数学知识的广度: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认识,如数字、形状、大小等,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认知。
二、数学概念的培养1.数字的认知与应用:学前班应注重培养孩子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数字排列游戏、数字乐园等方式来巩固数字的概念。
2.形状和空间的认知:学前班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孩子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如通过拼图游戏,让孩子学会区分正方形、圆形等。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探究与发现: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通过提供问题、引导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欲望。
2.逻辑思维的培养: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数学记忆力的提升1.游戏和故事的运用: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可以通过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故事,提高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力。
2.反复练习与巩固: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通过多次的学习和巩固,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五、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教具的运用1.数学游戏的有效性:学前班可以采用各种数学相关的游戏来辅助数学教育,如数学拼图、数学卡片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2.教具的应用:学前班可以运用各种数学教具,如计数棒、形状卡片等,通过触摸、操作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结: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概念:教师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教具,引导儿童认识数字,并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和数量。
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计数技巧。
2. 形状与空间:通过让儿童观察、比较、分类不同的几何形状,培养他们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让儿童进行拼装和组合,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大小与比较:教师可以通过将物品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让儿童了解物体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儿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积木,或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长度。
4. 数量与运算: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故事,引导儿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通过玩具水果的加减法游戏,帮助儿童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
5. 时间与顺序: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概念和顺序。
例如,教授儿童如何使用日历和钟表,让他们知道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和活动顺序。
6. 量和度量:教师可以利用容器、秤等教具,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和度量。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儿童掌握重量、长度和容量等概念。
7. 图形与图像: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图形和图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图形辨识能力。
例如,让儿童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教授概念和技巧。
通过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三、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 和材料
(一)理论依据:
皮亚杰等建构主义理论
(二)对教师的要求:
1、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 2、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这种材 料应当体现寓教育于乐,生动有趣,多种功能特点。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二) 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 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 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三)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借助于外显的动作,移动数数、点数、掰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2+3=?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四) 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 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五) 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年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 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 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支持。 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特征,充分 认知到语言尤其是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在数概念获得中 的关键价值,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 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 幼儿的内化,帮助幼儿认知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
通过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设计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基本知识,逐渐积累有关 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形象化地让幼儿感知数学的美(如科学美、抽象美、创造 美),数学的真实、正确、新奇、普遍和有用,能够为幼儿 以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概念打下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概述
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2)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在教授幼儿东西时,比如3个苹果,说多了他们就都知道了,但当换成另外一种物品时,比如换成了3个桃就不知道了,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数学上的教育从这些东西中抽象出3这个数量。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了。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有赖于动作
学前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幼儿序列观念的建立——要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幼儿往往需要建立多次操作的基础上,甚至需要经过无数次尝试。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建立,不仅依赖于动作,同时还有赖于具体的形象。一般来说,4岁左右的幼儿还不知道类包含的观念。
4、从同化到顺应
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5、从不自觉到自觉
所谓“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缺乏自我意思,主要是因为动作还没有内化。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事物到理解一般事物的普遍意义的过程。比如幼儿在按数取物的过程中认为一张卡片只能够取一件物品,把物体与数字相对应,而没有理解可以取多张。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数学是一门普遍认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然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数学教育并不应该仅仅注重于执行计算和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游戏和互动学习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概念。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第一节:为什么学前儿童需要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时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数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1. 游戏化学习: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来进行。
游戏可以激发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例如,在玩具中加入数字和形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操作来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际体验:学前儿童需要通过实际的体验来理解数学概念。
他们可以通过接触实际物体,比如积木、珠子和糖果等,来学习计数、分类和排序等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来引导儿童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直观和可视化: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注重直观和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使用图形、图像和图片等视觉化工具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使用卡片、贴纸和图表等来展示数字和形状,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4. 跨学科教学:数学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可以通过与语言、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例如,通过诗歌、歌曲和故事来引入数学概念,可以提高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节:促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活动1. 数字和形状识别游戏:通过展示数字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鼓励儿童主动识别和命名。
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玩具或贴纸来帮助儿童进行形状分类和比较。
2. 数数游戏:通过玩具、珠子或其他实物,鼓励儿童进行数数的游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最新】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
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1、烈乌申娜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2、皮亚杰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不可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复制给儿童,而是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作用才能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得以建构。
3、凯米理论要点: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儿童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自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
包括认知目标和社会情感目标。
原则:数学的逻辑思考本身比计数来得更重要,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解决数量的比较,鼓励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组、归类和排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人文学院执笔人:马丽娇审核人:崔聚兴制定日期:2018年8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课程介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本专业必修课教材。
儿童从出生到5、6岁时间段的教育统称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目标、计划将客观世界真实的、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的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课程功能定位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形成幼儿园数学基本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交给幼儿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
因此,本课程得教学,一定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②熟悉并领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制定的依据。
③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其思维能力。
②有助于提升小学和一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①数学内容学习趣味化,使学生获取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②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数学知识的本质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二、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及特点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要点二、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二、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节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二、游戏法三、比较法四、讨论法五、发现法六、讲解演示法七、寻找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一、集合及其元素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一、物体的分类二、区别1和许多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第六章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三、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第五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一、实物加减的教育二、口述应用题的教育三、列式运算的教育四、有关二进制数学猜想游戏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四、有关时问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育第八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概述一、评价的意义二、评价的主体三、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四、评价的方法五、评价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第三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与评析四、课程考核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PPT课件
目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旨在为 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与内容
目标
培养数学兴趣
激发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好奇心 和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数学
的乐趣。
建立数学基础
帮助学前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 概念,如数、形状、空间等, 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
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评估儿童对 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了解整 体教学效果。
家长反馈
定期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参与数学教育,提高家庭 教育的质量。
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目标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儿童 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是 否过于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
培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提 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培养一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师资队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了解基本几何形状,如圆形、 三角形、正方形等,以及空间
关系和方向的认识。
时间认知
初步了解时间概念,如日、月 、年等,以及时间的顺序和时
间间隔的认知。
测量与比较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 重量、体积等的测量,以及比 较大小、长短、轻重等概念。
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 方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中学习数学。
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思 维,如搭积木时观察形状、大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第二,对于“教师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 能起什么作用、应该起什么作用以及怎样起作用”, 也是认识不清甚至表示怀疑。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含义 是指学龄前儿童在成人或教师的指导下,通
过孩子自身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 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主 动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二)学前期是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 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的大量观察研究,发现了数 学敏感期。
• 儿童数学逻辑能力的萌芽出现在秩序敏感期
(1~3)岁,此间儿童对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分类 和配对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 教育工作者如果抓住了这一数学教育的关键时 期,并针对儿童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特点给予 适当的刺激,提供必要的教具及创设良好的学习 氛围,儿童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快速发展,且将 受益终身。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其意义就是说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 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也证明数学对于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具 有独特的作用。
(五)数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思 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对于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哪些独特 的作用?
• 首先,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初步逻 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 学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促使其发 展,同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知识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 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对学习 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语言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美术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体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
(三)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游戏中的数学教育,是指运用游戏形式,向
10以内数中相邻两数的关系(多1少1);
等量关系——数、量、形(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 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守恒关系——数、量、形;
可逆关系——量排序、数排序、加减;等差关系 (双重关系或相对关系)——数、量;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传递关系——数、量;
包含关系——分类(小朋友多还是男/女孩子 多);
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时要注意:
(1)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该是自然 地渗透其中,不可牵强附会。
(2)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专门 的数学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其他 相关教学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
(3)教师应关注和支持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生成的 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
行为的养成要求应与学习和运用某种内容相 联系(如主动参与活动,养成遵守游戏规 则的好习惯)。
常见的教学活动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
一是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 表述。如“使幼儿……”、“启发幼儿……”、 “引导幼儿……”;
二是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 来表述。如“会……”、“体验……”等。
3.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 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儿童乐于动手动脑 的好习惯;
4.有利于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合作与学习,促进儿社会性 的发展。
在幼儿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
1.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 的数学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发 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数学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 数学感性经验。
3.多为小组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交往 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幼儿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
1.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求知探索、 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 平的幼儿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的操 作,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1.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设 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的重 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和活动评价 (或反思)等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活动名称应该标明适用的年龄班。 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 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二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 的材料,用生活化的语言定名称。
3.集体教学活动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它保 证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
4.集体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
集体教学活动的弊端:
幼儿的主体性受到限制,容易导致幼儿被动 学习;
难以照顾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 要。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集体教学活动可用于以下情况:
数理逻辑经验的获得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 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 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的抽 象”。
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 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
学前儿童需要在动作的水平上即通过操作活 动来学习数学。
第二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定的数
个以内的物体,并能 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 以内的加减运算。
说出总数,能按数取 是5。
4.能用简单的图表
物。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 表示简单的数量关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 顺序和位置。
系。
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
数学认知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
学教学活动、幼儿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通常是区角活动); 2.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 数学活动、主题及其他各领域教育中的数 学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活动等。
幼儿园 数学教育途径
专门的 数学教育活动
渗透的 数学教育活动
教师预定的数学 教学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的 数学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 数学活动
活动进程:幼儿可分组进行不同的操作活动,也可 集体进行统一的操作活动。
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 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对他们的进步给 予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 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经常遇到和 产生的问题情境入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幼儿内在 的学习动机。
(2)设计意图。主要阐明儿童的已有相关经验、 兴趣与需要,设计活动的理论依据等。
(3)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 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幼儿行 为的养成要求。
活动目标中关于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知识概念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学习;操作 技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 成。
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学习经验是经过教师 精心选择的。
2.集体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学习进行直接指导。围 绕同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 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和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所 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感性的学习经验,使其建构 一些初级的概念,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促进其思维能 力的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目标导航
1.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的主要 数量关系。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掌握各类数学活动设计的步骤程序以及活 动组织与实施的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实现
幼儿园数学教育 为什么而教? 教什么? 如何教?
函数关系——测量(当整体分成相等的部分 时,每份数越小,则份数越多,反之,每 份数越大则份数越少,这种份数和每份数 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直观材料的过程中主 动建构数学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 的核心价值的有效方法
皮亚杰将儿童的经验(知识)分为三种:
物理经验 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
里外、中间、旁边等
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
置和运动方向。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发展幼儿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数量关 系是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的有 效载体
现有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着哪些数量关系呢?
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感知集合;
对应关系——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与不等;大 小、多少关系;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二)主题及其他各科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 育渗透
1.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可遵循以 下步骤:
(1)分析主题活动所蕴含的数学概念,判断 该主题能为幼儿提供何种数学学习经验。
(2)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水平、本班幼儿 已有数学经验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根 据幼儿园课程计划中数学认知方面的目标 及各年龄的具体要求,选择和确定可以设 计哪些数学教育活动。
的形状特征,并能用 结构特征,画出或拼 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
自己的语言描述。 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体的造型。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
空间位置与方位,理 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
解上下、前后、里外 并能进行分类。
品。
等方位词。
3.能使用上下、前后、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1.有些数学知识、技能需要教师示范、讲解、指导幼儿学 习。例如,教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就需要教 师的正确示范与讲解。
2.对于一些新的数学活动或游戏的规则或玩法,教师需要 在集体中讲解、演示,让幼儿明确在活动时需要做什么, 怎样去做。
3.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对于幼儿来 说是难以独自发现和感知的,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生活中的 经验或设计一定情景,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使他们对这 些数量关系有所感知和体验。
(7)活动延伸。即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 动之间的联系,或者这一活动与区角活动、 日常生活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之间的关系。
(8)活动评价(或反思)。一般在活动实施 后进行。对活动设计的适宜性以及幼儿参 与活动的情绪态度与效果进行评价。
2.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集体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仍然属于集体活动形 式,只是人数相对全班幼儿较少)。集体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 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
等量方面的特点,并 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 2.借助实际情景和
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操作(如合并或拿
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 取)理解加和减的
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 物体的多少。
实际意义。
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 3.能通过实物操作
3.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 或其它方法进行10
2.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 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 地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特点,必要时应给予 幼儿鼓励和指导。
3.对于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 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 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整理,使其系统化。
2. 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制订区角活动的要求和规则,引导幼儿 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建立必要的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