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那么,钢铁行业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呢?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钢铁行业碳排放的现状。
钢铁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到炼铁、炼钢、轧钢等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中,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是碳排放的主要环节。
此外,钢铁行业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也加剧了碳排放的问题。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一步。
逐步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同时,加大对氢能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和推广。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很大的潜力。
例如,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然后将氢气用于直接还原铁的生产,从而降低传统炼铁过程中的碳排放。
技术创新是推动钢铁行业减排的核心动力。
发展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如高效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新型炼铁炼钢工艺等。
以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为例,通过回收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废水等余热余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减少外购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碳排放。
提高能源效率也是减排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和管理体系,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同时,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工艺,如高效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样不可忽视。
钢铁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废弃物,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碳排放。
例如,废渣可以用于生产水泥、建筑材料等;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进行处理,减少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
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碳中和工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碳中和工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中和成为了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碳中和指的是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使工业发展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工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机遇1.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和减排技术的支持,这将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等,都可以带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实施碳中和政策将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推动低碳生产、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同时,碳中和还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促使资金流向环保和可持续领域。
3. 提升企业竞争力碳中和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将会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青睐,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份额。
二、挑战1. 技术难题要实现碳中和工业发展,必须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储存等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持续投入研究和创新。
同时,由于碳中和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不同领域技术的整合和协同也是一项挑战。
2. 资金压力碳中和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推动绿色升级、技术研发等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金压力更为突出。
因此,如何解决碳中和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成为一大挑战。
3. 政策推动碳中和工业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和促进。
政策制定既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二者的平衡非常关键。
同时,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执行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确保碳中和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总结而言,碳中和工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碳中和工业发展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双碳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路径
双碳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在当今这个“绿色”呼声越来越高的时代,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就像是站在悬崖边缘的一场冒险,既充满了挑战,又充满了希望。
咱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放在钢铁行业身上,也正好说明了问题。
钢铁的生产过程本来就有些“火热”,一不小心,二氧化碳就“冒”出来,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气候变化也像是横在大家面前的一座大山。
这么一看,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不单单是对环保负责,更是对自身未来的长远考量。
想想看,钢铁可不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几乎无处不在。
建筑物、高速公路、家里的家具,甚至是那辆每天陪伴你上下班的车,都少不了钢铁的身影。
但是,这也正是问题的根源。
传统的钢铁生产方式,能量消耗大,排放也多,搞得空气中都是一股“烧焦味”,环境负担实在不小。
要是再不想办法,“双碳目标”恐怕就会变成一个空谈。
现在,钢铁行业需要找到一种既能生产高质量钢铁,又能减少污染的新方式,这就像是在给钢铁行业“洗澡”,给它换上一身清新绿色的“新衣服”。
要说解决办法,光靠“嘴巴说说”可不行,必须得脚踏实地。
绿色钢铁生产需要大力推动技术革新。
你以为钢铁只是烧烧铁矿石,来回一烤就能搞定?那可大错特错。
现在,要想降低碳排放,就得用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比如氢冶金技术,利用氢气代替传统的焦炭来还原铁矿石,这样一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大大降低,简直就像是给钢铁行业“注入了强心针”。
但是,说到做,技术难题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儿,要是想实现真正的绿色生产,得投入大量的科研和资金,这可不是个小工程。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钢铁企业还得在管理和生产流程上进行优化。
大家可能会想:“嘿,优化又是什么?这不就是开空头支票嘛。
”别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管理的加持。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企业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能源浪费。
这就好比你在家做饭,提前把食材准备好,火候控制精准,做出的菜才好吃,浪费也少。
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作者:常阿平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10期目前,发展低碳技术,开展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已被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两型社会正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的价值观。
200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到2020年全球温升不超过2℃,温室气体排放浓度不超过450ppm。
但按现在的排放速度,到2020年仅发展中国家排放的CO2浓度就能达到450ppm,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参与实质性的碳减排,上述目标很难达到。
因此,欧美等国声称将通过征收碳关税迫使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自愿进行碳减排。
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高碳排放行业比如钢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
一、低碳经济与钢铁行业的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中指出:毫无疑问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自20世纪中期以来,绝大部分被观测到的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升高非常可能是因为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引起的。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保护环境,减少人为碳排放量,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2009年美国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指出,到202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将被实行贸易制裁,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即碳关税。
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迅速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纳,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行列,并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其中美国于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低碳经济现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制度创新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可能地减少高碳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钢铁碳中和碳达峰实施方案
钢铁碳中和碳达峰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行业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方面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中国钢铁行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钢铁行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钢铁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不断探索新的绿色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动钢铁行业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
其次,钢铁企业应加强碳排放管理,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报告制度。
通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引导企业自觉降低碳排放,推动行业整体碳排放水平的下降。
同时,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促使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强化对碳排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转型的力度,推动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后,钢铁行业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碳中和和碳达峰进程。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碳减排经验和技术,推动钢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水平。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碳减排的国际合作领域,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实施钢铁碳中和碳达峰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推动钢铁行业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中国钢铁行业能够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全球气候治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钢铁行业“碳中和”的问题与破题
钢铁行业“碳中和”的问题与破题摘要:目前我国科技水平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钢铁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威胁。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全世界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温室气体的减排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产业链日趋完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碳排放量也在急剧增加。
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应该尽早制定出适宜的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流程优化等措施,减少碳排放,促进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钢铁行业;碳排放;结构调整引言随着经济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着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国防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在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钢铁行业本身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所以钢铁行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可以提升钢铁行业环保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降低能耗还可以增加企业效益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
但目前一些钢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阐述在钢铁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现状等,分析了各生产环节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
1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现状在钢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确保整个流程的体系化和完整化,在铁矿石或其他类型的铁元素材料开采完成之后,需要统一运送到炼钢厂中进行高炉炼焦和烧结、精炼、模铸等环节和复杂的工序之后,才能最终形成钢铁产业的相关产品。
在整个钢铁产业生产流程中,每一条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生产线的标准要求,确保其合格之后才能转移到下一道工序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也要对其进行及时回收和处理。
因此在不同的生产环节需要产生不同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例如,在进行高炉炼铁中则主要产出铁水、高炉煤气和高炉渣等等,而且铁水也要送往炼钢厂进行再次冶炼,其他类型的产物则需要进行回收再利用。
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行业之一,其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1. 采用先进技术:钢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炉
料中的氧化铁还原过程,因此应该采用先进的高效冶炼技术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采用高炉深度掘进、热风炉、煤粉喷吹等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钢铁行业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而传统的煤
炭等化石能源不仅排放温室气体,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推广清洁能源成为了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可以通过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同时通过能源回收和转化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钢铁行业还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采用废钢回收技术、延长炉子使用寿命等措施可以减少原材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4. 优化供应链:钢铁行业的供应链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材
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
通过优化供应链,可以减少物流运输中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总的来说,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需要从技术创新、清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全面推进。
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更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共同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贡献。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摘要:在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绿色低碳节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本文就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实践;路径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能源管控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的持续融合,钢铁能耗水平已显著改善。
1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现状和进展“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改造,从生产结构、装备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5—202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幅4%。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降幅73%;吨钢烟粉尘排放降幅65%。
2022年,随着超低排放工程的持续推进,会员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
但由于钢铁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以及环保设施耗能等因素,抵消了企业实施节能措施带来的能耗降低,导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增长0.23%。
为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和企业正从超低排放、节能增效、低碳转型等方向持续稳步推进。
2碳中和背景下钢铁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需面临新阶段的绿色贸易壁垒钢铁贸易将面临传统的贸易壁垒和新阶段的绿色贸易壁垒。
区域贸易保护措施及碳边境税将进一步加大钢材和钢材制品的国际贸易难度。
欧洲议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修正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企业带来重大挑战。
钢铁企业应率先开展企业评估、报告、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成本等。
2.2钢铁产业链完备,产能供需基本平衡我国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完备、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体系。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随着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钢铁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行业运行趋势稳健。
“双碳”目标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双碳”目标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中国也积极响应全球双碳目标,力图推动钢铁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碳中和。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我国的钢铁厂纷纷采用了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大规模推广了废钢回收利用技术,降低了原料消耗和能源消耗。
此外,也加大了钢铁工业的升级改造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钢铁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双碳目标下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钢铁工业需要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这需要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和能源利用技术。
同时,更加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废钢回收利用行业,减少对新矿石的依赖。
其次,我国钢铁工业还应积极探索低碳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应用。
例如,研发和应用氢能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高温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应大力推广使用电力代替传统的燃煤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再次,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制定环保奖惩制度,推动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总而言之,我国钢铁工业在双碳目标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我相信我国的钢铁工业能够实现碳中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钢铁行业行业SWOT分析
定期更新与调整
SWOT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定期更新和调整的。行业研究者应该密切关注行 业变化,随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定期的SWOT分析有助于保持行业的竞争 优势。
钢铁行业行业SWOT分析
钢铁行业的优势
钢铁行业的优势
高品质钢材生产
钢铁行业的优势之一是其在高品质钢材生产方面的卓越表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钢铁 企业能够生产具有出色强度、耐腐蚀性和可加工性的高品质钢材。这使得钢铁产品在建筑 、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其他行业中广泛应用。高品质钢材的需求稳步增长,为钢铁行业 带来了持续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增长的机会。
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的钢铁行业由于规模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大规模生产使得单位产品的生产 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竞争力。此外,规模经济效益还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余地 ,用于技术升级和研发。
钢铁行业的优势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
中国政府一直在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通过制定政策优惠和提供财政支持。这包括减税政 策、绿色产业发展鼓励和贷款支持等。政府的支持为钢铁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和发 展机会。
国际贸易摩擦
钢铁行业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反 倾销措施可能导致出口受限,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需要谨慎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 化,寻找多元化市场和供应链战略。
钢铁行业行业SWOT分析
机会与挑战
机会与挑战
全球钢铁需求增长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钢铁需求呈现出稳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 在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进一步拉动了钢铁 需求。此外,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钢铁市场提供了新增长动力。
低碳经济指导下的钢铁工业发展规划和展望
高效节能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是钢铁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高效燃烧 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等,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 耗和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要求钢铁工业在保障经 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为新,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 效益方向发展。
低碳经济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能源消耗
低碳经济要求钢铁工业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钢铁企业应积极采用绿色制造技术,从源头 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 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模式
钢铁工业应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资源综合利用措施
包括废水回用、废气回收、废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措施,如钢铁渣用于水泥生产、废水 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等。通过这些措施,钢铁工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
排放要求
钢铁工业需要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 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低碳技术和加强碳捕集与封存等手 段,实现低碳排放。
资源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钢铁工业应加强废钢回收 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
绿色供应链
钢铁工业需要建立绿色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降碳 ,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各环节实现低碳化。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与措施
碳排放强度控制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和环保的可行方案
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和环保的可行方案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高的行业之一。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施节能减排并推动低碳和环保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钢铁行业的特点和挑战,提出一些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
一、技术创新与升级技术创新是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钢铁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
例如,采用高效炼钢技术和新型冶炼炉,可以大幅提高冶炼效率,减少碳排放。
此外,利用废气和废热发电,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回收,也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二、能源结构优化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高耗能的煤炭和焦炭。
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对于实现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钢铁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如采用天然气、生物质能源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鼓励能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能源共享和优化利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处理在传统冶炼过程中,存在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要实现低碳和环保发展,钢铁企业需要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并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同时,钢铁企业还应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绿色供应链建设钢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对于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钢铁企业可以减少能源和物资浪费。
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优先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
此外,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响应,也能提高整体效率和减排效果。
五、政策支持和行业合作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间的合作对于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和环保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
同时,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经验分享和示范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路径分析
数智化技术与钢铁生产过程的融合,加快实施智慧制造, 推动工序互联共享,减少中间环节,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利 用,助力生产过程的碳减排。
四是开发绿色低碳产品,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从产 品全生命周期臟考虑,开展绿色钢铁产品设计,建立绿色 用材标准体系,加大具< 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蚀、耐磨、耐 候等性能的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打造绿色产品供应 链,统筹推进钢铁与石化、化工、建材等多行业协同降碳。
3. 对钢铁生产的影响——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创新工 艺流程、低碳生产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费,因此碳达峰、 碳中和的关键是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创新工艺流程、低碳 生产。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企业开展高效球团矿生产 工艺、熔剂性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高炉高 效使用块矿等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减少烧结 矿用量;继续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研究应 用,减少焦炭用量;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发展,加强废钢 资源回收利用;加大对非高炉炼铁和氢冶金技术研究;加 大企业数智化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减排力 度;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的使用占比;积极开展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CCS/ ecus)的推广应用。
1. 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压减钢铁产量 控制钢铁产量是完成碳达峰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工 信部明确表示,压减钢铁产量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2021年将从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完 善产能置换相关政策措施、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 行业集中度等方面坚决压减钢铁产量,并逐步建立以碳 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确 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2. 对竞争格局的影响一兼并重组,重塑竞争格局 碳约束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一方面,工信 部、中钢协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通过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式压减钢铁产量、优化产业布局;另 一方面,从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发,兼并重组可以 打破“小、散、弱”的现状,以先进带落后,通过先进企业 的绿色发展理念、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低碳生产工艺、合 理能源结构及产能置换等从根本和源头上进行碳减排, 加快推进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信部明确提出,到 2025年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 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研究报告分析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深度分析目录1 “碳中和”开启未来40 年深度变革,钢铁先行 (3)1.1 “碳中和”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1.2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排行制造业第一 (4)1.3 长流程制钢占比高是行业碳排放高的原因 (8)2 碳中和或影响钢铁供给及结构 (10)2.1 工信部制定碳达峰方案,压降粗钢产量 (10)2.2 从铁矿石到废钢的原材料结构调整有助于减排 (11)2.3 碳减排短期内对板材冲击更大 (14)3 围绕碳中和的投资机会 (15)3.1 普钢在产业链中地位抬升 (15)3.2 短流程炼钢或借势增长 (18)3.3 氢还原提供新思路 (19)3.4 余热自发电或得到发展 (20)4 投资建议 (21)4.1 宝钢股份(600019.SH) (22)4.2 华菱钢铁(000932.SZ) (22)4.3 中钢国际(000928.SZ) (23)5 风险提示 (23)1 “碳中和”开启未来40 年深度变革,钢铁先行1.1 “碳中和”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碳排放问题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
我国是第一大工业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低碳经济,坚持绿色发展,有助于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支撑,也体现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大国贡献。
“碳中和”愿景,“碳达峰”目标定调工业减排:2020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所谓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趋势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经济、政策、环境问题、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
以下是一些当前和未来可能影响钢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钢铁生产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
因此,钢铁行业正逐渐转向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法,包括采用更高效的炼铁技术、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更严格的环保法规,以减少钢铁生产的环境影响。
2.数字化和自动化:钢铁制造业正在采用数字技术和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智能制造、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智能化的钢铁工厂。
3.碳中和和减排目标:因气候变化问题,一些国家和公司设定了碳中和和减排目标。
这意味着钢铁行业需要寻找更环保的生产方法,包括绿色氢气和电弧炉等低碳技术。
4.供应链多样化:钢铁行业正考虑多样化供应链,以降低对特定原材料和市场的依赖。
这将有助于减轻供应链风险。
5.市场需求:钢铁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全球建筑业、汽车制造、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需求。
因此,全球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6.国际贸易:钢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关键领域。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和贸易争端会影响全球钢铁市场的稳定性。
7.新材料和创新:钢铁行业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这包括高强度钢、特殊合金和复合材料。
总的来说,全球钢铁行业正经历着转型和变革,以适应可持续性、环保、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挑战。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和公司关注可持续性和低碳经济,钢铁行业将继续寻求创新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保持其在各种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将2030年实现全球小于2度升温的目标所要求的碳减排量实现零减排,从而抑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国际社会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对其影响非常大。
钢铁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味着钢铁行业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钢铁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首先必须采取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减少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消耗。
同时,要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洁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来代替燃煤,减少发电的能源消耗。
此外,还要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使钢铁行业的生产产生的废物和排放物尽量降到最低,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再者,钢铁行业也可采取更先进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将钢铁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吸收并封存,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同时,还可以将捕获的温室气体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当中,充分利用其潜在的能量价值。
此外,国家也要制定出具体的行业政策,对钢铁行业的碳减排有明确的要求,如允许钢铁行业采用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发挥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价值,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促进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研发等。
总而言之,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将给钢铁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钢铁行业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碳排放的措施,而国家也要提供行业政策上的支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与实践当前,低碳绿色已逐渐成为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钢铁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和典型的高碳排放行业,约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8%和全球CO2 排放总量的7%,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约占世界钢铁行业总排放量60% 和我国总排放量的16%. 未来要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将是重要发展主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世界钢铁工业中心转移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到减量、创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典型钢铁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实践及规划,探讨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实践案例.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概况1.1 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中国时代现代钢铁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技术变革发展,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钢铁发展中心也随着主导技术革新的中心国(地区)而变化.第一次技术革新产生于19 世纪50~80 年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自英国的贝赛麦工艺使钢铁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人类进入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新纪元,促进钢铁材料的迅速普及,开启了现代钢铁文明时代. 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统计,在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发明之后的大约20 年间,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曾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第二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后转炉炼钢法被引进美国,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到20 世纪中叶,炼钢技术不断发展,碱性氧气炼钢法和电炉炼钢法成为主要生产工艺,美国大力推进电气化在钢铁制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炉炼钢的产业化应用;自1890 年至1970 年间,美国占据了长达81 年的“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主导地位”,累计生产了41.95 亿吨钢,占同期世界总产量的35%。
第三次技术革新是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初期,前苏联和日本推动以装备大型化和连铸连轧为代表的系列技术变革,带动钢铁制造效率的全面提升;前苏联自1971 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在1988 年产量达到峰值,为1.63 亿吨,占当年全球粗钢产量的20.9%. 直到1992 年苏联解体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日本在1973 年和2007 年有两个产量峰值(1.19 亿吨和1.20 亿吨),分别占当期世界总产量的17.3% 和8.9%。
碳中和企业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碳中和企业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碳中和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和企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碳中和也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碳中和企业双碳目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碳中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碳中和企业的机遇1. 市场机遇: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市场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企业可以基于自身优势,开发和推广低碳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 创新机遇:碳中和目标要求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更加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技术。
这种转型过程催生了创新机遇,企业可以通过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品牌机遇:抱着碳中和战略,企业可以塑造自己的环保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提高,同样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也将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企业参与碳中和还有可能获得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二、碳中和企业的挑战1. 技术挑战: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
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投资费用高昂,对企业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同时,一些行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尚未成熟,也给企业带来了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挑战。
2. 供应链挑战:碳中和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环保改造,还需要企业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努力。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的低碳采购,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碳减排。
这需要企业与供应商有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进行技术和信息的共享,使得整个供应链能够为碳中和目标共同奋斗。
3. 资金挑战:企业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碳中和仍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机制,给企业筹集资金带来一定的困难。
解决资金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优化融资环境,增加投融资渠道,降低碳减排的经济成本。
钢铁碳中和
钢铁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科技创新与环保发展的合力推动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和解决的焦点。
在各行各业中,钢铁工业排放的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因此,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钢铁碳中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科技创新和环保发展的两个角度来探讨钢铁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和可行的发展路径。
一、钢铁碳中和的现状1.1 碳排放的问题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二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
目前,全球钢铁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9%。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钢铁消费量快速增长,带来了更多的碳排放。
这不仅对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还使得地方环境质量恶化。
因此,钢铁碳中和问题亟待解决。
1.2 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钢铁碳中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一方面,钢铁企业采用了更加高效的设备和工艺,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的碳捕集技术和碳封存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钢铁生产过程中。
例如,一些钢铁企业通过使用炼钢氧气发生炉和高炉强化冶炼等技术手段,降低了碳排放量。
同时,采用碳捕集技术将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和封存,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二、钢铁碳中和的挑战2.1 技术难题的突破虽然钢铁碳中和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突破。
首先,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如何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能源排放是一个重要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更加节能和清洁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比如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其次,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困难。
目前,碳捕集技术的成本较高,应用范围有限。
在碳封存方面,尚缺乏大规模的实践和验证,需要进一步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一)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地需加大减排力度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重大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挑战。
截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15年,《巴黎协定》明确了21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被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的目标,并将1.5°C温控目标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
《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每五年提交一次“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并自主确立减排目标。
然而多项研究均显示即使各国都兑现自主指定的减排目标,全球温升平均水仍非常可能超过3℃,无法满足1.5°C甚至2℃的要求。
因此全球各国均需大幅提升减排力度,以免温度变化成为长期不可逆的问题并带来巨大风险。
(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势在必行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并入国家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碳市场、增加生态碳汇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减排政策。
当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些许成效,如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14年前降低约48%,非化石能源占比约15%,已经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超出预期。
为在全球减少碳排放行动中做出更多贡献,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上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未来期望。
相较2015年中国的NDC方案,二氧化碳强度由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变更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非化石能源比重由20%提升至25%,森林蓄积量从45亿立方米提升至60亿立方米。
中国的碳排放较美国、欧洲而言较高,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比美国、欧洲分别高出约50亿吨、40亿吨,但伴随,能源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粗放式经营的收敛、精细化高效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三产高精尖技术等,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因此,新的目标不仅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实力,同时亦推动了全面绿色转型的实现,对加速形成绿色、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钢铁行业先行响应“达峰中和”若要实现碳中和,则全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对人为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或通过植树造林及其他固碳技术进行吸收,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与欧美等地区相比,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相对紧迫,任务相对繁重,即中国需要用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更短的时间实现更大体量的碳中和。
此外,由于碳达峰的时间节点和峰值直接决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转变的可用时间以及需要完成的减排体量,因此碳达峰的计划实施必须在充分考虑碳中和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之前提下经过严格统筹和规划。
然而目前关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研究乏善可陈,且后疫情时代下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综合经济、科技、社会生产模式等诸多因素来看,制定出适合于中国自身发展状况的碳中和计划非常必要。
自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大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以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在制造业引发了讨论热潮。
中国冶金报指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碳排放量在国内占比13%-15%,因此钢铁行业应承担起碳减排的主体责任,努力成为碳减排的先行者。
工信部与2020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中国钢铁碳达峰的时间点比国家目标向前推进了5年。
而行业龙头中国宝武则在此基础上又将目标提前至2023年,河钢集团定于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于2022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环境和资源两大约束以及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双重挑战,但从钢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钢铁自身便是一种低碳材料,因此凭借此次机会,钢铁行业或可实现技术突破,进行能源革命,转变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产品及生产模式的低碳竞争力。
(一)环保举措已见成效,钢铁生产应考虑环境承载力自2015年起,国内钢铁行业在绿色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
首先是超额完成1.5亿吨去产能目标,并出清1.4亿吨以上地条钢”;其次,实施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环保水平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水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较2015年明显降低,2020年前三季度又继续分别下降0.05%、4.33%.10.68%、15.43%o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指出,尽管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对钢铁产品维持高需求,但高需求并不意味着产能拥有大幅扩张空间。
中国钢铁总量大,即使各企业均实现超低排放,但排放总量对局部环境而言仍将难以承受。
比如津真北、晋冀南、长三角等三大钢铁产业集群地及山东、辽宁两大钢铁板块等,上述地区汇集了全国约70%的钢铁产能,区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显著。
因此,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根本是解决钢铁生产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问题。
(二)钢企环保水平仍待完善2020年,《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区域钢铁企业的60%左右完成产能改造,并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截至目标时间,全国约有229家钢铁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尽管改造目标基本达成,但各企业环保水平仍难满足《意见》标准。
首先,铁前工序能耗占70%以上,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流程的2/3,是污染物排放治理重点,因此仍需更多突破性创新治理技术使其进一步改善;其次,无组织排放占钢铁工业颗粒物排放的50%以上,因此无组织排放控制急需加强;最后,每吨粗钢需4-5倍场外运输量,而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占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0%以上,因此实现清洁运输十分迫切。
(三)氢能炼钢-环保炼钢技术逐步发展钢铁是国内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
根据《钢铁冶金过程环保和节能技术探讨》可知,中国钢铁冶金的吨钢能耗超过600kg,长流程企业平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2.1吨,而炼钢过程中的生铁冶炼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整个冶金过程的90%o因此,控制炼铁过程中的碳排放是绿色钢铁发展的关键。
目前世界上低碳炼铁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氢代替焦炭的高炉炼铁技术、将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并存储的碳捕集和存储技术等。
前者的代表是韩国浦项等13家签署了源其能氢气合作协议的企业及研究部门,后者的代表包括日本JFE、蒂森克虏伯、瑞典SSAB等知名钢铁公司。
此外,还有以碳捕集与利用思想为基础,将钢铁生产尾气进行收集再利用的德国钢铁工业界。
世界如此,中国亦如此。
纵观国内钢铁行业,目前中国钢企也在积极发展氢气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所用氢气则期望来自于钢厂产生的含氢废气。
目前中国已有一批单位正在筹划复合铁焦技术(氢气替代部分焦炭),计划通过搬迁对钢厂进行相应改造亦实现铁焦的实际应用。
此外,中国钢企亦聚焦于利用钢铁流程煤气制取化工产品的新模式。
在对上述钢企对技术的引进、研究及发展为中国钢铁行业进行绿色发展,实现与化工及能源行业的联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发展电炉钢对减碳意义重大中国钢铁积蓄量尽管已达100亿吨左右,但由于尚未到报废期,因此每年回收废钢比例仅约2%,2019年中国废钢资源量为2.4亿吨,富宝147加钢厂废钢库存约400万吨。
此外,国内钢企生产模式以长流程高炉炼钢为主,因此废钢产出严重不足。
然而近几年由于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变高、社会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叠加“地条钢”的清除使得废钢资源重回企业视线,短流程炼钢模式逐渐获得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电炉钢比例仅为10.5%,相较世界平均水平28%、美国70%、欧盟40%、韩国33%、日本24%,仍存在明显差距。
2018年,中国完成废钢比达到20%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国工程院预测,2025年,中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20亿吨,废钢资源两将超2.8亿吨;到2030年,废钢资源量将超过3.3亿吨。
按此算法,中国年废钢增长量为IOOO7500万吨,2035年左右或将迎来废钢资源高峰,而后伴随钢铁需求回落逐步达成废钢供需动态平衡。
电炉钢的碳排放量较长流程约低30%,对铁矿石、焦煤、焦炭的消耗量更少。
发展电炉钢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假设采用全废钢为原料,废钢比每增加10%,相应可降低吨钢能耗50千克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4吨。
国家当前国内钢铁行业新建产能中约74%为长流程,下一步在针对废钢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以及少矿地区的产能减量置换行动中适当鼓励短流程钢厂建设,最终形成长短流程兼顾、布局合理、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钢铁生产局面。
(一)污染物排放量大,不锈钢污染严重且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产生铁88752万吨,同比增长9.66%;粗钢产量105300万吨,同比增长5.69%。
然而钢铁作为排放工业大户,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82.31万吨、143.42万吨、131.12万吨,分别占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5.6%、22.2%.10.3%o不锈钢生产以废钢为原料,冶炼过程需加入氟化钙(萤石)以加强钢水流动性。
因此,不锈钢生产将得到含有错、镒、镶、氟等有毒物质的冶炼渣。
由《关于推进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文可知,每吨不锈钢将产生固废危废约500千克,总量可达千万吨。
该水平至少相当于钢铁行业其他钢铁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产生危废的加和。
国外因其产生危害较多,因此常出现不锈钢生产增量不足的情况。
然而中国2019年不锈钢产量为2940万吨,表观消费量2405万吨,同比增长约13%,占全球消费总量40%以上。
当前中国不锈钢产量占世界不锈钢总产量的50%以上,但在建及规划的相应产能仍在快速扩大。
因此,伴随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钢铁产能置换计划的推进,预计未来不锈钢扩建产能或将伴随政策调整得到释放。
(二)氢元素炼钢或成方向指引,废钢添加比提升及短流程化成未来方向钢铁属于长流程高能耗行业。
假设吨钢综合能耗600kgce(能源消耗量)计算,则相应煤炭消耗为6亿吨/年甚至更多。
由于疫情控制得当,经济处于苏醒状态,预计钢铁产量将经历持续增加态势,届时碳排放亦将相应提高。
尽管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启动将减碳需求列入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国内钢企仍然面临来自能源结构的巨大挑战。
首先,以氢为核心的冶金“流派”虽然在业内引发轰动,但在其正式大规模投入实际冶炼之前,其巨大环保潜力仍然是且只是钢铁行业环保方面的发展方向。
结合国内目前资源使用率较低、钢铁生产原料单一等实际情况,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钢铁企业原料及生产结构,如鼓励增加废钢用量、鼓励短流程炼钢等,或许是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并达到碳排放下行拐点的迅速且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