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说课
《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一课时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
自己的观点。
3、主动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判断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把难点定在这里是因为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而生活中的有些事件又很复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出适当引导。
三、教学方法
“可能性”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其抽象出来用于数学教学中,学生仍然会感到陌生,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就需要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即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说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将这节课定位为:“好玩的数学”。即“玩”中“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环境。
方法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充分体验
玩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借助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群体效应,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猜想、验证、比较、操作等学习方法对认识事物以及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上课伊始,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我对孩子们说:“老师的家住在滨河苑,今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来上班,请同学们猜一猜,我是怎样来到学校的呢?”听到这里,学生兴致会马上来了,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老师是走来的,因为走路可以锻炼身体。”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是骑自行车来的,因为骑自行车要快一些。”还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是坐公交车
来的,因为坐公交方便。”我接着学生的话说:“老师今天是坐飞机来的,这可能吗?”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会热闹起来,多数学生会肯定的回答不可能。
通过这个“猜一猜”的小活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我会由一个故事引入新课。
有一天,阿凡提冒犯了“巴依老爷”,“巴依老爷”大怒,决定将阿凡提处死,阿凡提被关进了死牢。按照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杀头之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同学们,你们认为阿凡提会摸出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阿凡提会摸到生。”有的会说:“阿凡提会摸到死。”还有的会说:“阿凡提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
可是这个狠心的“巴依老爷”一心要让阿凡提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子中写着“生”的纸条拿掉,换成了“死”,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阿凡提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多数学生会肯定的回答:“阿凡提一定会死。”
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阿凡提。阿凡提听了以后想了想说:“太好了!”临杀头之前,当大法官拿来盒子要阿凡提选择“生”“死”时,阿凡提拿起盒子中的一张纸条,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部惊呆了。我吃惊的问:“同学们,阿凡提的命运现在又会怎样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阿凡提会生。”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阿凡提不可能死。”
故事讲完了,我做了一个小结:阿凡提经历了“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后是“不可能死”的过程,他用智慧赢得了生命。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就像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一样,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的结果。
学生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初步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操作活动,体验感悟。
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想—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因此我创设了三个摸球活动:活动1:通过生摸球,师猜颜色,体验“一定”
首先是第一个活动,老师和两个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拿着装有四个黄球的盒子,另一个学生摸球,老师猜颜色。老师猜了多次,都猜对了。在老师夸奖自己猜颜色的本领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猜想:“老师根本不厉害,你事先就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全部是黄球。”老师把球倒进透明
塑料瓶中验证学生的猜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老师拿着牌子叫五、六个学生起来反复说:“在什么情况下摸出的球一定是黄球?”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什么是“一定”。
活动2:创设摸奖情境,体验“不可能”
接着创设了一个摸奖活动。老师拿着一个装着2个白球、2个绿球的盒子说:“谁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到一个黄球,就奖励一面小红旗。”听到这里,很多学生会要求摸球。只要想摸的,尽量让他们摸。摸了多次都没有中奖。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再次会说:“不用摸了,这个盒子里根本没有黄球,不会中奖的。”验证学生的猜想后,老师接着学生说:“既然摸不到黄球,那摸下去就没意思了,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放黄球进去。”这样就到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3:继续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学生在有黄球还有其他颜色的盒子里摸球,学生实际体验可能,并用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老师引导学生对摸球游戏做小结。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可能性问题,对“可能性”的解释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老师有序地安排了三个有趣的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看一看的游戏对操作和观察、实验,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接感受。通过实践体验,小组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可能性。
(三)判断生活中的事情,内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