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基于西门子S7-300PLC三轴联动机器人的编程设计

题目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三轴联动机器人编程设计_自动化学院_院(系)自动化_专业学号*****###

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

顾问教师第二指导教师(可不填写)

起止日期2013.12.20 – 2014.06.10

设计地点

PLC控制的三轴联动系统设计

摘要

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多轴立式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由于PLC的稳定性和伺服电机的高精度特性,PLC控制的多轴伺服系统已经成为满足高度自动化高精度需求的一大趋势。

PLC控制的三轴联动设计时稳定的多轴系统的基础。该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器,提供高稳定性和高度抗干扰能力的控制器。三轴上的伺服电机以其高精度和适合频繁通断的特性为系统保证了高精度位置需求和频繁启停的需求。

本文介绍了基于三个伺服电机的和一个三相异步电机组成的移物系统,在PLC中通过对开关信号、各轴上的传感器输入信号和内部计时器定时器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一定的时序让系统有机运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轴按时序逻辑运行。最终实现系统的移物功能,并能抵抗掉电等意外干扰因素,使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本模板的快捷键说明,请仔细阅读:

关键词:西门子、PLC、伺服电机、三轴联动、精确定位

THREE-AXIS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PLC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multi-axis vertical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Due to the stability and 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PLC servo motor, PLC controlled multi-axis servo system has become highly automated precision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major trend.

PLC-based control of three-axis stabilized design of multi-axis systems. The system PLC as the core controller, providing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On-axis servo motor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suitable for frequent on-of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o ensure the accuracy position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he frequent start-stop.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ysical system is based on three-shift servo motor and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s composed in the PLC through the switching signal, sensor input signal and the internal timer timer signal processing integrated along each axis, and through a certain the timing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ystem so that the organic operation, the system's various axes run by temporal logic. Ultimately the system move things function, and can resist accidental power-down and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enabling the system to a stable and safe operation.

KEYWORDS: Siemens, PLC, Servo motor, Three-axis, Precise positioning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设计任务 (2)

1.3项目设计思想 (2)

1.4运行设备与环境 (2)

1.5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安排 (2)

1.5.1各章安排 (3)

1.5.2课题关键问题和难点 (3)

第2章总体设计 (4)

2.1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4)

2.1.1硬件总体框架 (4)

2.1.2PLC控制三轴电机 (4)

2.2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5)

2.2.1数据存储与查询 (5)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8)

3.1PLC简介 (8)

3.1.1PLC的定义 (8)

3.1.2PLC的发展和未来 (8)

3.1.3PLC的工作原理 (8)

3.1.4PLC的优点 (9)

3.2系统PLC配置 (10)

3.2.1S7-300CPU的基本结构 (10)

3.2.2S7-300CPU的基本结构 (12)

3.2.3S7-300CPU的输入输出模式 (12)

3.3伺服电机简介 (14)

3.3.1伺服电机的基本常识 (14)

3.3.2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14)

3.3.3伺服电机的优点 (15)

3.3.4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 (15)

3.3.5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相比的优点 (15)

3.4伺服电机驱动器 (16)

3.4.1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结构 (16)

3.4.2伺服电机驱动器内部结构及接线 (18)

3.4.3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参数设置 (19)

3.4.4传送带机械结构 (25)

3.4.5系统引脚分配 (26)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30)

4.1软件设计概略 (30)

4.2各个动能块软件设计 (31)

4.2.1系统的硬件配置 (31)

4.2.2脉冲输出设计 (32)

4.2.3电机定位设计 (35)

4.2.4数据观测 (37)

4.2.5掉电保护 (38)

4.2.6不同形状摆放 (39)

第5章系统调试 (41)

5.1硬件部分的调试 (41)

5.2软件部分的调试 (42)

5.2.1脉冲输出的调试 (42)

5.2.2程序编辑的调试 (43)

第6章总结与展望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第1章绪论

1.1 项目背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现实生产中对自动化程度和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一台电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生产工艺不断复杂化,多轴运动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因此,多轴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很高的的地位,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多轴联动是指在一台机床上的多个坐标轴(包括直线坐标和旋转坐标)上同时进行加工,而且可在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的控制下同时协调运动进行。多轴联动加工可以提高空间自由曲面的加工精度、质量和效率。现代数控加工正向高速化、高精度化、高智能化、高柔性化、高自动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而多坐标轴数控机床正体现了这一点。

多轴联动的关键点就在于时序逻辑的整理,通过采集开关信号、接近开关等传感器的信号输入,控制器要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响应输出。在每一种不同的信号或者条件下做出不同的输出响应是控制器实现多轴联动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种时序错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输入或者程序内部出现意外故障或干扰时应该采取的是安全地应急措施,而不能出现机械跑飞的危险现象。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包含了程序的编写日益简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程师们在程序上的计算量,同时也减轻了机床操作者的工作量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级的控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业计算机,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采用面向用户的指令,编程方便。PLC在传统的对开关量处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字运算及对模拟信号处理的能力,使PLC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置,反馈装置和电动机。伺服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交流伺服电机自带编码器反馈,能够准确地进行位置定位,还能够消除“自转”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越来越普及,是控制系统精确化的一大推动力。因此利用PLC 控制交流伺服的三轴联动可以实现控制系统的高度稳定和精确,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

三轴联动可以高效实现物件的搬移和器件的加工,并且是五轴联动的基础,而五轴联动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面的机床,是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因此研究和设计PLC的三轴联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背景,可以在大学中熟悉实际生产中的数控技术的基本运用,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1.2 项目设计任务

本次任务是完成一个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现场的PLC控制的三轴联动的移物系统,基于西门子S7-300PLC核心控制器的软件编程。硬件则是由一个三相异步电机的传送带和三个台达伺服电机组成的三轴系统。

在这次设计中,首先得完成机械的硬件配置,将机械台上的电机、按键开关、接近开关等器件的输入信号接入核心控制器PLC。硬件配置中的重点是完成伺服电机驱动器的硬件配置和其中各个参数的设置,驱动器连接的是控制器PLC和执行器伺服电机,要将PLC的输出信号转化为直接控制电机的控制信号,并将伺服电机的光电编码器信号回馈到驱动器中实现闭环,从而实现电机的精确位置控制。

硬件系统完成后就是核心控制器的编程,S7-300是西门子模块化PLC的代表。对于应用于实际的工业设备,在保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速率和实时性,系统各部分输入输出的时序操作是系统编程的核心部分。处理好各个部分的时序问题才能实现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工作的目的。

1.3 项目设计思想

本次设计是基于工业生产机械台的三轴伺服系统,控制器为西门子S7-300PLC,CPU为313C-2DP。

设计中首先要完成硬件系统的连接配置,将传送带和三轴伺服电机的驱动器的输入输出信号接入控制器,伺服电机的光电编码器信号接入驱动器形成闭环实现电机位置的精确控制,并设置调节驱动器的配置参数,让电机以最合适的状态工作。

软件设计中,若遇偶然因素发生意外,系统应该保持关闭状态以保证安全。在正常运转中,开启电源后,传送带开始工作。若接近开关检测到有物料到达则传送带停止转动,三轴系统开始运作:Z轴下移至物料处,启动电磁阀,吸住物料,Z轴上升至原位;启动X轴和Y轴到达指定位置;启动Z轴到达放置处,关闭电磁阀,Z轴回到原位;启动X轴和Y轴回到初始位置则完成一个周期,下一次取放物料的时候则改变放置位置,重复当前过程。系统设计中采用主体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整理好各个部分的时序逻辑,并兼顾意外干扰的处理,由此可以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

1.4 运行设备与环境

三轴联动取物机械台一台

西门子S7-313C-2DP PLC一台

STEP 7/Miro WIN 软件

气缸、电磁阀组件一套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安排

1.5.1 各章安排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LC控制三轴联动机械台的控制系统,并给出了整体硬件系统的连接配置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各章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介绍项目背景与任务,并结合对象给出了设计的核心思想,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第2章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项目的总体设计需求和构架。

第3章硬件部分设计:介绍说明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第4章硬件部分设计:详细介绍说明系统软件编程的设计。

第5章系统的调试:介绍在系统设计中软硬件的调试过程。

第6章总结:总结本项目内容与任务,并对软件可行性进行了说明。

1.5.2 课题关键问题和难点

1、系统三维坐标:建立三维坐标是三轴联动系统的基本,所有的时序控制和执行动作都是基于合适的坐标系的,建立适当的坐标是完成三轴系统的必备前提。

2、伺服电机的控制:伺服电机是实现精确位置控制的执行器,要利用伺服电机的“无自转”特性和伺服电机的编码器反馈帮助精确定位,实现电机的实时控制和准确定位和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本。

3、系统各部分时序控制的配合:正确合理地时序逻辑控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启动电源后,须先检测是否有物件到达;若有,在拿取物件时,应启动Z轴,到达物料时开启电磁阀,然后Z轴反转回原位置;然后启动X、Y轴到达指定位置;放下物料;再回归原点。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确定优先级,在其中的一个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响应意外干扰信号,保证系统安全,同时要屏蔽一部分信号延时处理或者不处理。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按照合理地时序逻辑运行是三轴系统的关键点和难点,此部分需要研究三轴的配合运作算法。

5、控制器PLC的编程:这是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在PLC编程准确实现系统各部分的时序逻辑是编程中最主要的任务,也是主要的难点。

第2章总体设计

2.1 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2.1.1 硬件总体框架

系统主要由控制器PLC、传送带三相异步电机及变频器、三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人机交互按键开关、电磁阀及气缸等部分组成。

三轴联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为PLC,实际选用的是西门子S7-300型号。由PC机与PLC 连接进行编程、调试等操作,PLC还可以通过RS485与其他结构进行通信;PLC的最主要功能是根据所编写程序控制三轴伺服电机驱动器和传动带电机的变频器,根据开关按钮、接近开关或者程序内部的信号输入向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电机使能信号、方向控制信号、脉冲信号、异警信号等;驱动器由电源供电,根据PLC输入的脉冲信号调节输出电压U、V、W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脉冲数量决定电机的转动距离。伺服电机的光电编码器信号回馈到伺服驱动器中,使系统闭环,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图 2-1系统总体控制结构图

2.1.2 PLC控制三轴电机

PLC是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三轴联动取物系统的实现就是PLC按照时序控制传送带异步电机和三轴伺服电机按照一定时序运行相应距离,加上电磁阀的协调配合从而实现取物放物并且精确定

位的过程。

PLC在按键启动后使传动带电机运转,在无意外干扰的情况下检测到有物料到达(接近开关有输入),则停止传动带,启动X、Y、Z三轴伺服电机,进行吸物料、移位、放物料、回原位的操作过程。因此三轴系统最主要的控制部分就在于PLC控制传动带三相异步电机和三个轴上的三个伺服电机,使之协调配合运作,实现缩要求的工作。

图 2-2PLC控制系统电机示意图

传动带的三相异步电机由变频器驱动,属于开环控制,PLC仅控制电机的启停。有接近开关的输入即表明有物料到达,则停止电机,取物后则启动电机,对速度和停止时间没有要求。三个轴上的伺服电机由其对应的驱动器驱动,PLC输出的使能信号控制其启停,方向信号控制其转动方向,脉冲信号的频率和数量控制其速度和移动的距离。伺服电机上的光电编码器检测信号反馈到驱动器上形成闭环回路,则驱动器可以根据反馈的信号调整输出的脉冲从而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

PLC控制四个电机的运动是系统实现取放物料功能的主体部分,也是系统软硬件设计的重点,从每一个单轴的控制开始由简到繁,最终实现系统多轴的有机结合,会使系统的设计更为简单实际,并且更方便调试。

2.2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2.2.1 数据存储与查询

系统软件设计是基于系统硬件的构成在PLC中的软件编程,这是系统控制部分的核心,也是关键所在。系统软件的重点在于时序,PLC的LAD梯形图编程语言是以后总很形象的语言,语言的逻辑类似于汇编。因此应该深刻理解LAD语言的含义和原理,在编程时注重时序逻辑,由简到

繁,步步为营。程序中的时序关系着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正确性。在每一种情况下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确定优先响应的步骤,只有把每一个部分的时序逻辑建立完善,并且融入系统整体中,才能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为了实现系统清晰的时序逻辑,系统的工作的流程图就格外重要。大至系统宏观的软件结构,小至每一个小子程序都需要有正确的流程,有了正确的流程才能有正确的逻辑,有了正确合理地逻辑才能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要求,使系统程序不至于跑飞出现系统故障,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图 2-3系统软件设计的模块图

系统的工作流程图表明系统软件设计的几个主要部分:启动后的初始化,检测机械手是否在三维坐标的原点处,如果是则不动,如果不是则将X、Y、Z三轴回归零点,完成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后启动传动带电机,并且开始检测是否有物料到达;如果有物料到达则停止传送带转动,移动机械手吸取物料再移动至指定位置,放下物料,并且回归原点;在完成一个过程后把物料堆放的位置信息存入保护区,以防掉电等意外情况。当下一个物料到达时,则按程序要求更改目标存放位置,进行下一个循环。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要求电源的24V开关能够控制所有电机和传感器的通断,拥有第二高的优先级,所有的功能流程应当在开关按钮打开后才能运行;当按下关闭按钮后,所有电机能够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发生不可控的意外。而急停开关则是另一道保险,按下急停开关后,应当能切断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这是在程序跑飞或者机械失控时紧急启用的,所以应该拥有最高的优先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时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3.1 PLC简介

3.1.1 PLC的定义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3.1.2 PLC的发展和未来

PLC经过上个世纪几个阶段的发展已经获得了巨大成果,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现代工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其功能发生了飞跃。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用于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将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PLC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1.3 PLC的工作原理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3.1.3.1 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

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3.1.3.2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1.3.3 当输出刷新阶段

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图 3-1PLC工作流程示意图

3.1.4 PLC的优点

3.1.

4.1 通用性强、灵活性好、功能齐全

PLC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具有面向工业控制的鲜明特点。通过选配相应的控制模块便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业控制系统。同时,由于PLC采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当生产工艺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时,不必改变PLC的硬件,只需改变程序,改变控制逻辑,其连线少,体积小,加之PLC中每只软继电器的触点数理论上无限制,因此,灵活

性和扩展性都很好。

3.1.

4.2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为了确保PLC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能可靠的工作。在设计中强化了PLC的抗干扰能力,使之能抗诸如电噪声、电源波动、振动、电磁干扰等的干扰。PLC能承受电网电压的变化,可直接由交流市电供电,直接取自电控箱电源。即使在电源瞬间断电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PLC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除了对元器件严格筛选外,硬件和软件还采用屏蔽、滤波。光电隔离和故障诊断、自动恢复等措施,有的PLC还采用了冗余技术等,进一步增强了PLC的可靠性。

3.1.

4.3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PLC在基本控制方面采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编程,这种梯形图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相呼应的,形式简单、直观性强,广大电气人员容易接受。用梯形图编程出错率比汇编语言低得多。梯形图、流程图、语句表之间可以有条件的相互转换,使用极其方便。

3.1.

4.4 模块化结构、安装简单、调试方便

PLC的各个部件,包括CPU、电源、I/O等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由机架和电缆将各模块连接起来,由于配置灵活,使扩展、维护更加方便。另外,PLC的接线十分方便,只需将输入信号的设备(如按钮、开关等)与PLC的输入端子相连,将接受控制的执行元件(接触器、电磁阀等)与输出端子相连即可。调试工作大部分是室内调试,用模拟开关模拟输入信号,其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可以观察PLC上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根据它进行测试、排错和修改。

3.2 系统PLC配置

3.2.1 S7-300 CPU的基本结构

系统的硬件主要分两部分,控制器和执行器。控制器为西门子SIMA TIC S7-300 PLC,SIMATIC S7-300系列属于中型PLC,最多可以扩展32个模块。300系列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由机架和模块组成。通常情况下,300的系统由机架、电源模块、CPU、数字输入输出模块、模拟输入输出模块组成。

CPU313C是具有更大程序存储器、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程序较大的的小型应用领域。CPU313C内置内置12KB的RAM,其装载存储器为内置40KB的RAM,可用存储卡扩充装载存储器,最大容量为256KB,指令执行速度为600ns/二进制指令。扩展模块只能装在一个机架上,最大扩展128点数字量和32路模拟量。CPU采用的是软件时钟,他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工作时间定时器,该定时器可用来计量CPU或所连接接的工作时间长度。

本次设计使用的CPU具体型号为S7-313C-2DP。CPU自带接入电源,因此不需另外添加电源模块。CPU上集成了16位的数字输入和两个8位的数字输出,在使用中能够基本满足设计需求。

图 3-2西门子CPU 313C-2DP基本构造

①状态和出错LED

②带有弹出装置的SIMATIC MMC 卡的插槽

③集成输入和输出的端子

④电源连接

⑤ 1. 接口X1 (MPI/DP)

⑥ 2. 接口X2 (PN),配有双端口交换机

⑦MAC 地址和二维条形码

⑧模式选择器开关

CPU面板上的指示灯表示CPU中的状态,其各个含义为:SF:表示状态和出错LED (硬件错误)

BF:网络通信错误(Bus Fault)

FRCE:至少有一个输入或输出被强制

MAINT:维护请求

MRES:格式化

3.2.2 S7-300 CPU的基本结构

CPU 313C-2DP上集成了16位的数字输入和两个8位的数字输出。CPU中每个IO口都能当做普通的开关量输出口使用,其中的部分IO口还拥有特定的技术功能,不同CPU的IO口拥有的技术功能也不同。

本次设计的313C-2DP拥有3个通道分别用于计数、频率测量(最大频率为30 kHz)或脉冲宽度调制(最大频率为2.5 kHz) 。由于系统需要为三个轴上的伺服电机提供连续脉冲,因此将V0、V1、V2这三个通道设置为计数通道正好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在系统硬件配置中将三个高速计数通道设置为脉冲调制,并设定合适的频率,在程序中调用相应的功能块,则能实现最高2.5KHZ频率脉冲的输出。

图 3-3西门子CPU 313C-2DP基本构造

CPU中的Zn表示计数器n,可通过软件配置来实现频率测量和计数的功能,频率测量时测量范围最高可达到30KHZ;A、B表示编码器信号,当系统需要将编码器的信号反馈至CPU时,则将A、B相信号输入到指定的输入口,从而实现闭环;锁存器的功能则为存储计数器的距离。

3.2.3 S7-300 CPU的输入输出模式

PLC的输出方式有三种: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

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

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晶体管输出电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NPN和PNP型集电极开路输出。

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 A(电压×电流),因此,PLC

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十万次左右),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

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双向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

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在PLC内部电路晶闸管的两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为0.015uF/22Ω左右)和压敏电阻,因此在晶闸管关断时,PLC的输出仍然有1~2mA的开路漏电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小型继电器在PLC输出OFF时无法关断的情况。

图 3-4西门子CPU 313C-2DP的集成数字I/O方块图

本次设计CPU为晶体管输出,输出响应快,无机械触点,使用寿命长,但是输出的驱动能力不足,承受的电压电流单位也不够。因此当要驱动功率要求较高的部分(如驱动电机的使能端、电磁阀、异警警报等)时,需要借助外部的继电器驱动,以免损伤IO口。

3.3 伺服电机简介

3.3.1 伺服电机的基本常识

伺服电机(servo motor )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驱动器经历了模拟式、模式混合式的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全数字的时代。全数字伺服驱动器不仅克服了模拟式伺服的分散性大、零漂、低可靠性等确定,还充分发挥了数字控制在控制精度上的优势和控制方法的灵活,使伺服驱动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性能更加的可靠。现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大多数采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两部分。伺服驱动器有两部分组成:驱动器硬件和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决定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国外交流伺服技术封锁的主要部分,也是在技术垄断的核心。

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3.3.2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两部分,即定子部分和转子部分。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定子的结构与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基本相同,在定子铁心中也安放着空间互成90度电角度的两相绕组。其中一组为激磁绕组,另一组为控制绕组,交流伺服电动机一种两相的交流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使用时,激磁绕组两端施加恒定的激磁电压Uf,控制绕组两端施加控制电压Uc。当定子绕组加上电压后,伺服电动机很快就会转动起来。通入励磁绕组及控制绕组的电流在电机内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转向决定了电机的转向,当任意一个绕组上所加的电压反相时,旋转磁场的方向就发生改变,电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为了在电机内形成一个圆形旋转磁场,要求激磁电压Uf和控制电压Uc之间应有90度的相位差,常用的方法有:

(1)利用三相电源的相电压和线电压构成90度的移相;

(2)利用三相电源的任意线电压;

(3)采用移相网络;

(4)在激磁相中串联电容器;

图 3-5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3.3.3 伺服电机的优点

(1)电动机无电刷和换向器,工作可靠,维护和保养简单;

(2)定子绕组散热快;

(3)惯量小,易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4)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

(5)相同功率下,体积和重量较小,广泛的应用于机床、机械设备、搬运机构、印刷设备、装配机器人、加工机械、高速卷绕机、纺织机械等场合,满足了传动领域的发展需求。

3.3.4 交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通讯接口单元、伺服电动机及相应的反馈检测器件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伺服控制单元包括位置控制器、速度控制器、转矩和电流控制器等等。我们的交流永磁同步驱动器其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为一体,使其非常适用于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还体现了强大的智能化、柔性化是传统的驱动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3.3.5 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相比的优点

精度:实现了位置,速度和力矩的闭环控制,克服了步进电机失步的问题;

转速:高速性能好,一般额定转速能达到2000~3000转;

东南大学基于西门子S7-300PLC三轴联动机器人的编程设计

题目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三轴联动机器人编程设计_自动化学院_院(系)自动化_专业学号*****### 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 顾问教师第二指导教师(可不填写) 起止日期2013.12.20 – 2014.06.10 设计地点

PLC控制的三轴联动系统设计 摘要 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多轴立式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由于PLC的稳定性和伺服电机的高精度特性,PLC控制的多轴伺服系统已经成为满足高度自动化高精度需求的一大趋势。 PLC控制的三轴联动设计时稳定的多轴系统的基础。该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器,提供高稳定性和高度抗干扰能力的控制器。三轴上的伺服电机以其高精度和适合频繁通断的特性为系统保证了高精度位置需求和频繁启停的需求。 本文介绍了基于三个伺服电机的和一个三相异步电机组成的移物系统,在PLC中通过对开关信号、各轴上的传感器输入信号和内部计时器定时器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一定的时序让系统有机运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轴按时序逻辑运行。最终实现系统的移物功能,并能抵抗掉电等意外干扰因素,使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本模板的快捷键说明,请仔细阅读: 关键词:西门子、PLC、伺服电机、三轴联动、精确定位

THREE-AXIS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PLC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multi-axis vertical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Due to the stability and 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PLC servo motor, PLC controlled multi-axis servo system has become highly automated precision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major trend. PLC-based control of three-axis stabilized design of multi-axis systems. The system PLC as the core controller, providing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anti-jamming cap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On-axis servo motor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suitable for frequent on-of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o ensure the accuracy position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he frequent start-stop.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hysical system is based on three-shift servo motor and a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s composed in the PLC through the switching signal, sensor input signal and the internal timer timer signal processing integrated along each axis, and through a certain the timing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ystem so that the organic operation, the system's various axes run by temporal logic. Ultimately the system move things function, and can resist accidental power-down and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enabling the system to a stable and safe operation. KEYWORDS: Siemens, PLC, Servo motor, Three-axis, Precise positioning

基于S7-300的机械手臂自动控制系统说明书

摘要 随着自动化生产程度的提高,PLC 在生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设计是基于西门子公司S7-300可编程控制器,设计了机械手臂PLC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该工艺过程主要是完成对电机的控制。系统主要由变频器、转台电机、液压泵电机、采样头电机、输送机、破碎机、缩分机、收集器以及控制系统组成。通过对系统主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给出了机械手臂自动控制系统完整的硬件接线图和流程图。根据机械手臂的生产工艺要求,设计并使用STEP 7编制了一套适用于该生产工艺的梯形图。利用Simens公司的Wincc完成了机械手臂的监控界面。本设计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开关量输入输出点,故选用配置灵活的模块式结构PLC 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处理效率。 关键词: S7-300;机械手臂;自动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the PLC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 is also more and more broad. This design based on the Siemens S7-300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controlled robotic arm designed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key is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motor control.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inverter, turntable motor, hydraulic pump motor, the sampling hea d and the motor, conveyor, crusher, reduced extension, the collector and the control system.Through the design of system main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gives the complete hardware of the control system wiring diagrams and flow charts.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arm's technique of production's request, Design and use STEP 7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ladde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ncc by Simens company completed a mechanical arm monitoring interface.This design involves more switches quantity input output spot, the simulation quantity input output spot, therefore selects input output disposition nimble module type structure PLC to enhance the system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Key Words:S7-300;Mechanical arm;Automatic control

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设计选型及应用

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设计选型及应用 S7-300PLC是西门子plc近些年主推的PLC产品之一,模块化中型PLC系统,满足中、小规模的控制要求,被业界广泛应用。许多客户在设计选型和调试及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就S7-300PLC在选型和应用中的一些要点做一下分析。 一、选型要点 S7-300PLC的选型原则是据生产工艺所需的功能和容量进行选型,并考虑维护的方便性、备件的通用性,以及是否易于扩展和有无特殊功能等要求。选型时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有关参数确定。一是输入/输出点数(I/O点数)确定。这是确定PLC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出适当余量和扩展余地。二是PLC存储容量确定。注意当系统有模拟量信号存在或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时,其存储容量应选大一些。 (2)系统软硬件选择。一是扩展方式选择,S7-300PLC有多种扩展方式,实际选用时,可通过控制系统接口模块扩展机架、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信模块、运程I/O及PLC子站等多种方式来扩展PLC或预留扩展口;二是PLC的联网,包括PLC与计算机联网和PLC之间相互联网两种方式。因S7-300PLC的工业通信网络淡化了PLC与DCS的界限,联网的解决方案很多,用户可根据企业的要求选用;三是CPU的选择,CPU的选型是合理配置系统资源的关键,选择时必须根据控制系统对CPU的要求(包括系统集成功能、程序块数量限制、各种位资源、MPI 接口能力、是否有PROFIBUS-DP主从接口、RAM容量、温度范围等),并最好在西门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以获得合理的选型;四是编程软件的选择,这主要考虑对CPU的支持状况,我们的体会是:STEP7V4.0对有些型号的CPU不支持,硬件组态时会发生故障出错,而STEP7V5.0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二、设计及使用 1.设计注意事项 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PLC输出电路中没有保护,因此在外部电路中应设置串联熔断器等保护装置,以防止负载短路造成PLC损坏。熔断器容量一般为0.5A。 (2)PLC存在I/O响应延迟问题,因此在快速响应设备中应加以注意。MPI 通信协议虽简单易行,但响应速度较慢。(3)编制控制程序时,最好用模块式结构程序。这样既可增强程序的可读性,方便调试和维护工作;又能使数据库结构统一,方便WinCC组态时变量标签的统一编制和设备状态的统一显示。

谈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谈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生产所涉及到的重体力劳动 量不断提升,因此为了良好的完成相关工业生产作业任务,就需要通过对机器人 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来实现。基于PLC的机器人装置主要采取关节式结构,能够模 拟人体手臂部分的活动动作,在自动控制系统下的预定程序、轨迹、以及要求作 用下,实现包括零部件抓取、搬运、以及装配在内的一系列动作。 关键词:PLC;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PLC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功能 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专用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上,主要被用来搬取以及装卸 零件,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今提出的一个 机器人控制探究方向,考虑PLC的主要原因是PLC的可调整性以及可控制性较强,是采用编程、输入指令的方式控制,操作相对简单,运行复杂性较低,安全性稳 定性相对较高,基于PLC编程基础下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结果直接具备PLC的优势,实用性较高,操作要求较低,运行连续性以及运行可靠性高,这对 于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较为有利,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2.基于PLC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要点 2.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PLC的机器人装置包括抓取、搬运、以及装配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均需要 在气缸驱动作用之下实现。而电磁阀部件作为控制气缸驱动动作的最主要部件, 通过操作开关(以按钮开关或者是定位开关)的方式来实现。在整个机器人装置 结构当中,通常设置有两个工作台。在操作过程中,被加工工件自初始位置达到 1#工作台,将待操作工件传输至2#工作台,进而再次回到1#工作台,完成对下 一工件的操作。 机器人装置自初始位置,手腕向下移动,操作手指夹紧1#工作台上待操作的 工件,进而对其进行上行移动。到位之后,机器人手指、手腕在手臂引导下沿右 侧轨迹移动,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再次沿下行轨迹移动,最后控制机器人装置手指 放松,并将该工件放置于2#工作台当中。再次回到1#工作台的动作顺序与上述 流程相反,进而实现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循环。整个机器人自动控制装置的最突 出特点在于:能够同时适用于手动型、以及连续型的操作控制方式。当中设计的 核心就在于操作PLC完成的输入点/输出点的分配工作。 2.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2.1在有关机器人程序初始化处理过程当中,基于PLC的机器人装置在上电 状态下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初始化操作动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准备后续动作的实施,防止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因直接投入运行而出现的误动动作。在初始化程序 操作指令的编程方面,选取初始状态ISL指令,以此种方式达到简化编程步骤的 目的。 2.2.2在有关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手动运行模式的设计过程当中,分别控制手 动按钮所对应的机器人手指、手臂、手腕动作。手动运行模式主要应用于对机器 人装置的维修以及调整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将开关置于手动开关模式当中,通 过对手指部件的接通,下降机械手臂,并以同样的方式完成机器人手臂、手腕、 手指各项移动、松紧操作。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程序设计当中还需要

基于PLC的机器人打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 PLC的机器人打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机器人打磨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领域,面对复杂的打磨工艺,机器人柔性加工变的越来越重要: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西门子PLC的和触摸屏的机器人打磨控制系统,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程序实现及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生产实践证明此打磨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灵活、满足工艺要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PLC;机器人打磨;自动化;软件设计 前言:随着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打磨技术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很多个不同结构的工件都需要在该打磨设备上进行打磨,而且打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有上料系统、变位机、工具库(打磨头更换系统)等不同的单个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机器人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协调各个部分来完成工件的打磨。为了解决这些需求,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打磨控制系统,不但实现了机器人和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动作还可以与第三方设备通信,实现生产线的连续生产。 一、硬件组成 系统主要部件:工业6轴机器人用于携带打磨工具对工件打磨;变位机作为工件的打磨平台,由3KW伺服电机控制,在打磨过程中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正反方向360°旋转,且其台面上配有工装板用于工件的定位、夹紧;工具库为密闭工具库,配有气缸控制的开关门,用于存放打磨工具和打磨头,且可以防止所存放的配件免受打磨粉尘的污染;该打磨系统需要多个打磨头、1个电主轴、1个轴向气主轴和1个径向气主轴。系统需要和机器人及第三方设备进行通信。系统控制总体机构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西门子PLC-1200(DC/DC/DC)做控制器,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规模,需要的输入和输出点数分别为96和40。选择1个2*14Bit模拟量模块用来控制电主轴和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控制采用闭环,两个ET200SP作为分

s7-200 plc机械手编程

s7-200 plc机械手编程 1. 了解机械手 机械手是由控制系统、机械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的自动化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包装、装配和物流等领域,能够完成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操作。 2. PLC编程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电子设备,可以编程控制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S7-200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一款小型PLC,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数据处理、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等,是控制机械手操作的理想选择。 4. 机械手的运动控制 机械手通常由关节、臂、手和手指等部分组成,需要进行多种运动控制,如旋转、抬升、伸缩和夹紧等操作,可以通过PLC编程实现。 5. 机械手编程的步骤 (1)确定机械手需要完成的动作,如抓取、移动和放置等。 (2)设计机械手的运动路径和速度,考虑到机械手的质量、惯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3)编写PLC程序,包括输入输出的设置、程序流程的控制和机械手动作的指令等。 (4)调试PLC程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优化。 (5)运行机械手,进行操作测试和性能评估。 6. 实例 (1)机械手抓取物品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Step1:打开机械手夹紧器,准备抓取物品。 Step2:机械手旋转到物品所在位置,调整夹紧器到合适位置。 (2)机械手装配零件: Step5:机械手通过伸缩和旋转等操作将零件拧紧。 Step6:机械手移动到下一个装配位置,继续装配工作。

7. 总结 PLC编程是机械手自动化操作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机械手的操作效率和精度,为工业制造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设计应用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设计应用 1. 引言 1.1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重要性 1. 实时性和精准性:PLC能够实时监测和响应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的程序精确指挥机器人的动作,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可编程性和灵活性:PLC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灵活的编程和配置,适应不同工艺和任务要求,提高生产线的适应性和生产效率。 3. 故障诊断和自动报警:PLC可以实时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及时识别并报警故障,帮助工程师进行快速维修,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 数据记录和分析:PLC具有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可以记录生产数据和操作日志,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发展,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正文 2.1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基本原理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程序控制和逻辑运 算来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控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其基本原理包括输入输出模块、中央 处理器和编程软件。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将外部传感器和执行 器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后再通过 输出模块控制执行器的动作。PLC通过连续地扫描输入端口,监测外 部信号的变化,并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来确定输出信号的状态。 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已经编写好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由工程师利用编程软件编写而成,其中包括一系列逻辑和 运算指令,用于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各种动作控制和逻辑运算。 编程软件是用于编写、修改和调试PLC控制程序的工具,工程师 可以借助这些软件来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控制。通过合理设置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和编写有效的控制程序,工程师可以实现工业机 器人在各种复杂场景下的自动化控制。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基 本原理为工程师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且灵活的控制方式,为工业自 动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的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是PLC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影 响着机器人的运行效率和精度。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 下要点:

基于S7—300PLC的码垛机器人智能工作站

基于S7—300PLC的码垛机器人智能工作站 本文研究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码垛机器人智能工作站。一方面充分利用码垛机器人精度高的优点,搭配末端执行器实现抓取动作,另一方面,配套西门子S7-300PLC进行逻辑判断和数据分析,提高运行的效率,缩短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并采用西门子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显示工作站的工作状态,使参数的设置更加便捷,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机器人对产品的适应性。 标签:码垛机器人;S7-300PLC;触摸屏;智能工作站 1 引言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应用于码垛、喷涂和分拣等行业。近年在柔性化生产的背景下,品种的多样化对码垛机器人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码垛机器人智能工作站,将PLC的逻辑运算功能与码垛机器人的高精度结合起来,并配备人机交互界面,经调试该工作站可以有效的提高码垛机器人生产线的智能性和操作性[2]。 2 智能工作站设计要求 本智能工作站包括产品输送带、托盘输送带、产品暂存区、码垛抓取区、托盘放置区和机器人工作区六个区域,各部分自动配合。产品输送带分为A、B两条,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并且满足预期的生产速度。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控制两条输送带的工作状态和产品的切换。码垛机器人根据预设位置和轨迹运行执行码垛动作。 3 硬件設计 智能工作站的總体控制结构如图1所示,码垛机器人选用库卡KR QUANTEC PA中负载级卸码垛机器人,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动态性能好的优点。西门子S7-300PLC为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采集和逻辑判断,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人机交互界面选用西门子MP277,在触摸屏上实现品种的切换和实时状态的监控。现场检测设备检测产品的位置和数量,现场信号采集到S7-300PLC中。现场执行机构为电机和气缸,电机控制辊子输送带,气缸控制产品的走向。 码垛机器人和S7-300PLC间通过PROFIBUS DP通讯,将S7-300PLC配置为DP主站,码垛机器人为DP从站,PLC将选择的品种和码垛方法传送给码垛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根据信号运行不同的轨迹完成相应的码垛动作。 4 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To be successful, go crazy first and move forward with a simple min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自动组装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题目的背景和意义 自动组装生产线是组装流水线下的一个小分类。自动组装生产线是由一些物料搬运设备链接起来的输送设备,用于连续生产线上。自动组装线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导向布局形式,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流水线设备生产技术[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工程也随着时间的演变。目前自动组装生产线控制系统主要有三种控制方式:继电路控制系统(早期安装的电梯多位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微机控制系统。早期电气控制是基于继电器的,这些继电器使其可以在没有机械开关的情况下被开动和关闭,这是通常使用继电器进行简单的逻辑控制的方法。但是由于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控制方式不灵活以及消耗功率大等缺点,目前已逐渐被淘汰[1]。随着自动控制理论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低成本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革命,PLC控制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相继出现。微机控制系统虽在智能控制方面有较强的功能,但也存在抗扰性差,系统设计复杂,一般维修人员难以掌握其维修

技术等缺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出现于70年代,由于运行可靠性高,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设计和调试周期较短等优点,倍受人们重视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在自动组装生产线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目前也广泛用于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2]。 所以有着PLC控制的自动组装线有着高度的自动化操作,在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题目研究现状概述 自动组装生产线运行过程是严格根据工艺要求实施控制的。它能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生产速度,实现对电机速度跟踪性能的优化。其自动控制生产方式,可以借助于PLC通过PID算法来实现。采用以下方案来达到控制要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它以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方案是根据PID算法,用PID控制取代原单闭环控制,进而使速度平稳达到目标值。 20__年,贵州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吴亮,为解决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问题,采用日本三菱FX2系列PLC作为控制核心,开发了新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大容量,功能多,高质量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如单片机,微计算机,PLC等,组成控制系统,集中控制行车动作,镀槽液温度值,电流密度,电镀时间,添加剂

plc三轴联动c 语言算法

plc三轴联动c 语言算法 摘要: 一、PLC简介 1.PLC的定义与作用 2.PLC的组成结构 二、三轴联动简介 1.三轴联动的概念 2.三轴联动的应用场景 三、C语言算法 1.C语言在PLC中的运用 2.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的基本原理 四、PLC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的应用 1.控制系统的构建 2.实际应用案例 五、总结 1.PLC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的重要性 2.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正文: 一、PLC简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设备,用于控制机械或生产过程。PLC能够存储和执行

指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扩展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PLC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三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程序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二、三轴联动简介 三轴联动是指在机械设备中,三个轴同时进行独立的运动。这种运动方式能够实现复杂的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三轴联动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 三、C语言算法 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过程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灵活性。在PLC中,C语言作为一种编程语言,可以用于编写控制程序,实现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是基于PLC的C语言编程,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三轴联动设备的控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定义三个轴的运动参数,如起点、终点、速度等,然后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三个轴的同步控制。 四、PLC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PLC三轴联动C语言算法可以用于控制各种三轴联动设备,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以数控机床为例,通过编写PLC三轴联动C语言程序,可以实现对机床X、Y、Z三个轴的运动控制,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在控制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先对三轴联动设备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运动原理和控制需求。然后根据设备参数和控制要求,编写相应的C语言程序,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样卷-(初-级)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样卷 (初级) 1.集成系统方案说明书一般不会包含以下哪项内容()。 A、集成系统所有零件图(正确答案) B、集成系统功能介绍 C、项目实际内容 D、集成系统设计的依据 2.在机械装配图中,我们可以通过()初步了解安装部件名称,性能、规格尺寸比例等。 A、标题栏(正确答案) B、零件编号 C、明细栏 D、主视图 3.()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的初期使用,是机械和电气设计、选型的依据。 A、气动原理图 B、系统方案说明书(正确答案) C.机械装配图 D.电气原理图 4.完整的()是全面表达设计意图和进行技术加工、组装的重要依据。 A.气动原理图 B.机械装配图(正确答案) C.电气原理图 D.工艺流程图 5.在机械设计中表示部件的组成零件、零件的相互位置和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称为()。

A.装配图 B.总装图 C.部件装配图(正确答案) D.组装图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装配图必要要素的是()。 A.每个零件的尺寸(正确答案) B.零件编号及明细栏 C.一组视图 D.技术要求 7.识读电气原理图中的(),可了解负载得电方式。 A.控制电路 B.保护电路 C.主电路(正确答案) D.以上都可以 8.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的()是项目实施的前提,也是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A.方案设计(正确答案) B.机械设计 C.电气设计 D.现场调试 9.气动原理图在工作站的集成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气动原理图作用的是()。 A.充分表达工作站中包含的气动设备和气动元件。 B.是气路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理论依据。 C.在自动化集成气路的设计阶段用到。 D.可作为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理论依据。(正确答案) 10.三维软件的下列哪项功能,可以将三维模型转化成用不同平面二维视图来表达其配合关系的二维图?() A.零件建模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系统控制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转换成机械能。手臂在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摩擦阻力大小,以及夹持式手部夹紧工件所需保持的握力的大小,均与油液的压力和活塞的有效工作面积有关。手臂做各种运动的速度决定于流入密封油缸中油液容积的多少。这种借助于运动着的压力油的容积变化来传递动力的液压传动称为容积式液压传动,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都属于容积式液压传动。(3)可编程控制器(PLC)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施控制,其实质就是按一定算法进行输入输出变换,并将这个变换与以物理实现。输入输出变换、物理实现可以说是PLC实施控制的两个基本点,同时物理实现也是PLC与普通微机相区别之处,其需要考虑实际控制的需要,应能排除干扰信号适应于工业现场,输出应放大到工业控制的水平,能为实际控制系统方便使用,所以PLC 采用了典型的计算机结构,主要是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电路、通信接口及电源组成。PLC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1 PLC基本结构图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 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如下: (一) 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 (二)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

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电气控制与PLC”口袋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电气控制 与PLC”口袋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传统PLC类实验室受时空限制、设备陈旧、创新教育不足等问题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电气类专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本文将“新工科”与“新农科”一体化融合贯通到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室建设中,从口袋式实验设备改造、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实验室建设研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建设的实用价值,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教学帮助。 关键词:工农融合 PLC 实验室建设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2 年度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电气控制与PLC’DIY 口袋实验室建设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课题编号FJ012)研究成果;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度新农科建设与改革重点项目“新农科、新工科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农业装备与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项目编号:20XJNKZ07)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知识集成创新、交叉突破的时代,“新工科”“新农科”深度融合,工科、农科之间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协同融合,并将一体化融合建设贯通到实验课程教学中,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中文名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普遍研究该技术的工业领域应用。近年来,精准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农机技术不再单一性,而是通过将电子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农机技术相融合,实现农业机械智能化控制。传统PLC 实验室受时空限制,而口袋实验室(Pocket Lab)能有效克服传统实验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弊端。国内高校口袋实验室已广为流行,如湖南大学开展了基于口袋实验室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浙江工业大学进行了电子技术口袋实验室的开发及实验项目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了基于FPGA的数字电路口袋实验室建设,东南大学开发了基于PocketLab口袋实验室的电子线路实验,大连理工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开

PLC气动机械手控制毕业设计选题(100个)

PLC气动机械手控制毕业设计选题 一种基于PLC技术的电动客车整车控制器 基于PLC的自动扶梯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QD75P定位模块的平面砂布轮机PLC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LC的群控电梯设计 烟草真空回潮PLC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的中水超滤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烟草真空回潮PLC控制系统中信号采集与控制模型研究基于西门子S7-1500PLC沼气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PLC的脱水站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的木材干缩力控制系统仿真设计 反应釜温度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PLC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三菱PLC的机器人加工单元控制设计

基于PLC的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基于S7-300PLC的复杂过程控制实验项目的设计研究基于BACnet的PLC楼宇控制器的设计实现 汽车用垃圾桶提升机构PLC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S7-200 PLC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和WinCC的玻璃镀膜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反应釜温度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PLC控制系统 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三菱PLC的机器人加工单元控制设计 基于PLC的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PLC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基于S7-300PLC的复杂过程控制实验项目的设计研究基于BACnet的PLC楼宇控制器的设计实现 汽车用垃圾桶提升机构PLC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S7-200 PLC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和WinCC的玻璃镀膜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PLC的智能滤池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S7—300 PLC的移动接触网控制研究 多操作数四则混合运算控制策略研究及在PLC的应用 基于台达PLC高温涂料标识设备控制系统的研究 基于PLC的异型卷烟分拣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小型PLC的FPGA内部功能模块及模块控制IP核的研制基于PLC的轴承套圈内圈滚道磨床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三菱PLC的机器人加工单元控制设计 面向工业控制器编程语言的中间语言研究 电梯PLC控制教学演示系统研究 基于PLC的压块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某型特种舵机性能测试系统的嵌入式PLC设计研究冷却塔风机PLC监控预警系统并入DCS技术研究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械手动作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 工业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工业生产上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越来越多,机械设备中的自动控制成分越来越重要。由于有些工人在工作的时候经常受到高温、低温或有害气体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工作不得不用机器代替,因此机械手就诞生了。机械手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在自动化车间中可以运送物料和工艺的操作。机械手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按照控制要求完成各种规定的动作,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本文根据PLC的工业控制和计算机监控的相关理论,按照工业机械手动作的控制要求,完成了其运动控制的设计以及组态监控系统的设计,对控制系统的各个流程即总体结构、控制流程以及构成系统模块进行了研究。本次设计采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为:S7-200系列。 关键词:机械手,PLC,监控

Design of manipulator mo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Industrial production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result,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otronics can be found more and more easily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Besides, the automatic control components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t is a fact that some workers are always suffered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s, low temperatures and even some harmful gases. These factors may even do great harm to their lives. This kind of work must be done by machines so that the machine hand is produced. The machine hand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obot. It can deliver the material and operate the machine dur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machine hand is controlled by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does the actions according the orders which it has accepted. I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the costs.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ontrol and computer monitoring of the PLC and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robot movement, the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of its motion control,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for the individual are complet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process and constitute system modules we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which the design uses is: S7-200. KEY WORDS: Manipulator, PLC, Monitor

YL-337C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综合实训考核设备说明书(三菱)课件

档案编号 位置编号 产品名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综合实训考核设备说明书 产品型YL-337C 产品编 资料类使用说明书(三菱)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日期: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前言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在这里,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其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且编程简单而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中,担负着生产线的大脑—微处理单元的角色。因此,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PLC技术及PLC网络技术的技术人材是当务之急。 亚龙YL-337C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综合实训考核设备是一套模块化组合系统。分别有转盘上料单元、输送带单元1、加热与检测单元、灌装加盖单元、输送带单元2、机器人搬运单元、包装盖章单元和立体仓库单元组成,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输送线的机械平台,系统各机构采用了气动驱动、直流电机驱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等技术。因此,它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控制技术等。利用MPS,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使学习者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本实训指导书主要阐述亚龙YL-337C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综合实训考核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实训指导书力求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介绍本装备所涉及的技术,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PLC的编程和组网能力,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鉴于时间仓促和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及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亚龙科技集团 目录 1.1 外观 (5) 1.2 概述 (5)

C51单片机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智能机器人基于机器人工程对象的项目实践

内容提要 本教材以两轮智能移动机器人工程项目为主线,通过循序渐进的构建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器和传感器电路,将单片机外围接口特性、内部结构原理、应用设计方法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知识通过先项目实践、后总结归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结构,解决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抽象与难学的老大难问题。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以及《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的学习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本科院校工程训练、电子制作的实践教材和相应专业课程的实验配套教材,同时还可以供广大希望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生或者个人自学使用。

前言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程类专业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主导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辅助教材,还可以供其他机器人爱好者使用。使用者只需要有初级的编程基础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基础的英语,不需要专业的C语言基础。 本书的任务是要让每一个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学生或者个人都能够以教育机器人作为工程对象,让他们在开发自己的教育机器人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系统的开发技能,包括: ●C51系列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环境和使用方法; ●单片机的输入接口、使用方法和C程序设计; ●单片机的输出接口、使用方法和C程序设计; ●单片机的接口电气特性和外围电路; ●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应用与C程序设计; ●单片机与LCD的连接与C编程; ●基础传感器原理和用C51编程实现机器人基本智能的实现方法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当中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寓教于乐,兴趣为先。将传统的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即先理论讲解,然后实验验证)的模式,改变为先实验和实践如何应用,然后再归纳单片机原理(即先实践,后归纳)的模式,并以机器人作为贯穿实践过程的典型工程对象,使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和乐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熟练掌握本教材的学生或者个人,可以继续《高级机器人制作》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引领学生或者个人进入神奇的信息技术世界和机器人世界。 本书的完成,编者首先要感谢东南大学的张文锦教授,是他的建议促成了本书的成文;其次要感谢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的邓莹和阮科,邓莹对本书的最后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阮科一一验证了本书的所有项目;还要感谢德普施科技的前员工刘庆秋,是他最早帮助起草了本书的初稿。 编者 2007年10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