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a4ce2d2dd3383c4bb4cd2ae.png)
答:(1)政府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情况反复出现,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2)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3)机构的设置、职能、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已十分突出。
3.联系江泽民的行政组织思想,简述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
2.简述分权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1)地方政府能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处理本地事务;(2)分工分权可防止上级专断与个人独裁;(3)分级治事可发挥下级主动性;(4)可以有效满足地方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需求;(5)有利于发挥地方权力机关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培育公民的参与精神,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缺点:(1)易形成地方本位主义甚至导致国家分裂;(2)必导致全国各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统一的政策、法律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4.简述制定组织目标的原则?
答:(1)民主参于;(2)系统协调;(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现实可行性。
5.简述在目标管理中,制定组织目标的方法与技术?
答:(1)目标分解法;(2)目标综合法;(3)目标滚动法;(4)环境适应法;(5)资源规划法。
6.简述目标评估标准的类型?
答:(1)回应性标准;(2)数
第一章结论
1.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1)物质要素: 人员 经费 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 目标 权责结构 人际关系。
2.简述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答:(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行政组织: 是行政人员活动的载体 是行政人员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 将行政人员聚合起来发挥合力。
公共管理 第2章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行政模式-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 第2章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行政模式-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ed4ec833d4b14e8524687a.png)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拥有爵位,可以获得相应的待遇与特权。
Song Tao
家庭变革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Song Tao
郡县制度
“战国末期的一些资料还向我们表明,郡辖县的两级行 政机构制度(即后世的郡县制度)在战国末期开始形成。 从《秦简·语书》可以看出,南郡守已拥有派遣官吏检 查属县、处理渎职的县令丞、考课县官等权力,表明郡 已统县。” 秦国对官吏考核较为细致,粮食、牲口数量,失火、失 盗事故,器物、兵器质量等,都在考核之列。考核“小 课”每季一次,“大课”每年一次。主要监管是御史、 御史大夫,考核评比排名,受到奖惩。 ——郝铁川.周代国家政权研究.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Song Tao
编户制度
在出土的秦代户籍木牍上,“将户主及户主有血 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甚至连奴婢都以大男、大女、 小男、小女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在汉代,“规定了八月在乡厅由乡部的啬夫、县 里派遣的吏,以及令史来编制乡民的户籍,户籍 的原本保管在乡厅,副本则由县廷保管。另外, 当百姓迁移的时候,迁移者的户籍、年籍,以及 有关其爵位的详细记录,都会移交到管辖其迁居 地的乡厅,”
第2章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行政模式
Page 1
Page1
Song Tao
1.商鞅“霸道”思想与秦朝郡县制的集权管理方 式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执政,商鞅被 “车裂”。
Song Tao
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 1-4级类比周爵的“士”, 5-9级类比周爵的“大夫”, 10级左庶长到18级大庶长类比周爵的 “卿”, 19级关内侯,20级相当诸侯。
Song Tao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43b248aa00b52acec7ca1e.png)
第一章结论1.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答:(1)物质要素:○1人员○2经费○3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1目标○2权责结构○3人际关系。
2.简述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答:(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行政组织:○1是行政人员活动的载体○2是行政人员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3将行政人员聚合起来发挥合力。
3.简述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答:(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2)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3)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
4.试述行政组织的性质?答: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3)生态的组织环境;(4)心态的组织意识。
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1)阶级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治性;(5)系统性;(6)主动性。
5.试述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答:(1)管理对象不同;(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3)活动的依据不同;(4)活动的目的不同6.试述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答:(1)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2)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需要;(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1.简述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征?答:(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和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的分工;(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2.简述我国古代行政组织的主要特点?答:(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发展的主流;(2)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3)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具有强烈的守法色彩。
分析传统中国的公共政策
![分析传统中国的公共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c1cacb4028915f814dc200.png)
收稿日期:2012-11-08作者简介:刘宇红(1972~),女,湖南长沙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
分析传统中国的公共政策刘宇红(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深圳 518008)摘 要:如果说中国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政策分析,追根溯源,影响中国政策分析数千年的思想莫过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以后更是中国历朝历代政策制订的依据。
关键词:公共政策;儒家文化;道德范畴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3)01-0126-03笔者一直在思考,对于 公共政策分析 这一泊来的洋学问,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政策分析中是否也存在?它是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存在的?一、中国传统的公共政策分析所独具的特点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立于春秋后期。
在历史上,老子的道家哲学经常被非正式学术界的专家们吸收利用或改造,比如:汉朝的王充、桓谭、杨雄等,还被宋明理学这一正式的学术流派吸收利用。
此外,道家哲学在汉朝初期和魏晋时期成为统治者们的治国指导思想,其产物是 文景之治 和魏晋玄学的兴盛。
道 是老子道家学派的重要范畴,它概括了世界的起源、万事万物的运作规律和生息的原理。
老子在他的 道德经 中说道: 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提出了天地万物始于 无 的思想。
在 道德经 中又层层递进,提出 无为之道 和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治国思想,规劝统治者们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利用国家政权制订强权政策来掠夺人民,不要为了政绩制订扰民政策,而应该让人民休养生息,回归自然,这样人民安居乐业,民风自然朴实,国家才能强盛富足。
道家提倡和奉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的政策,因此道家的治国方针是 无为而治 ,遏制统治阶级掠夺本性,其公共政策的制订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最终目标是实现 无所不为 即 为无为,则无不治 。
行政组织理论精讲三
![行政组织理论精讲三](https://img.taocdn.com/s3/m/39d11e9c5fbfc77da269b19e.png)
A.孟子
4.墨子主张的组织原则是( )
A.尚同
B.尚下
C.尚贤
D . 尚亲
牛刀小试 1.下列观点中属于韩非子对法、术、势三者论述的是( ABCE )
A .法是行政组织规定的行为准则 B.术是统治权术
C.势是君主的权势
D.法是术和势的前提
E.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2.崇 尚 “道 法 自 然 ” , 主 张 “无 为 而 治 ”的 是 ( A )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2.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D )
A.义
B.礼
C.法
D.仁
3.认为治国更重要的是选贤任能,提出, “ 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 的思
想家是( 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6
第四章 中国行政组织理论
二、法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选择】
(一)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以法为本 ①以法为本,特别重视法; ②强调组织领导的统一性。 (二)韩非的行政组织思想— — 法家集大成者,法、术、势。 述①分析了法、术、势各自的含义; 法,就是官府— — 行政组织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术,就是君主根据行政任务授予臣下相应的 权责一致的职位,并考核他们的政绩,即统治权术;势,即君主的权势,君主有高于众人的生杀予 夺之大权,享有绝对的权威,也是法和术的前提。 ②法、术、势兼用来治理国家和行政组织自身; ③组织的分级管理与监督原则。
33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
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简答/ 选择/ 论述】
1.维护社会公平
2.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3.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
4.提供公共服务
机制: 维持公平 生产行为激励机制VS 社会主义供给制度
公共行政学_绪论(1)
![公共行政学_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52af5012eff9aef8941e06a9.png)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公共行政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汲取了当今国内外行政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借鉴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学研究的最新观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系统地把握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了解该课程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从而为行管专业的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系统讲授、讨论、作业、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要求准确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灵活运用,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知识轮廓,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问题三、教学基本要求行政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以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为研究对象,以行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为研究重点。
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学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科特征、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国内外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状况;掌握行政职能理论以及行政权力设置与行使、行政组织体制的内容以及人事行政理论、行政决策理论与行政实施的过程、法治行政、依法行政、行政绩效的基本理论。
四、教学方法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讨论为辅,PPT教学。
1.1.1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的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公共行政是指现代政府特别是狭义的政府(即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含非政府公共部门)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为何需要公共行政社会发展和分工的需要;联系公民与国家的纽带:政府是什么?政府是如何对公民的?公共行政的职能:执行法律、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第一节行政的概念阐释1.1 古代中西方不同的行政理念(1)中国古代的行政理念在古代中国文献中,“行政”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管理国家事务,统治天下。
公共政策 简答题
![公共政策 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3e0f8f84868762caaed54b.png)
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自考公共政策简答题资料
![自考公共政策简答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cc86eb19e8b8f67c1cb94f.png)
公共政策(简答)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简述中国古代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答:(1)我国古代一个有一个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为政策建议、政策选择、政策评估、政策咨询做了一定的安排。
(2)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度。
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热切期望,踏上“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知识分子既然以读书为做官的准备阶段,所以很自然的就会关注政府的运作,热衷于“议政”;另外朝廷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还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
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府政策的强大动力。
3.简述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答:(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克劳塞维茨所做的战略要素分析为正常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典范。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简述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答:(1)他的理论中的文化解释、价值关联和价值分析对公共政策学的后行为主义时期研究中唱到的价值分析和伦理考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两个基础因素:动机和目标。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3ebd9a3767f5acfa0c7cdee.png)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形成了一整套体系严密的行 政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行政思想也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它们对中国数 千年来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成熟以及历代政治家的行政理念、行为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西方的行政制度和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的 影响作用。
18
二、道家思想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 础
• 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 道法自然。“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人类的任何活动必须遵循 所谓的“道”。统治者治理国家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本性,不能改 变。 – 历史退化论。道家普遍坚持历史退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之所以出现社会的动荡是因为人们的“有为”, 违背了“道法自然”的普遍规律。
• 墨子的“尚同”观,反映行政管理的一些基本的 组织原则和观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墨子的“尚贤”观,突破了孔子在世卿世禄基础 上的礼贤思想的束缚,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
26
第四节 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 “法治”思 想
• 商鞅生平简介 • 韩非子生平简介 • 法家行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 “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内容
• “尚同”的行政组织思想
– 关于国家和政府的起源。国家和政府是人类社会自身发 展的结果。
– 应该按照“兼爱”的原则创立一个“尚同”的国家,即 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政权。
– 实行集权制,就必须号令统一、政令畅通、民意通达。
• “尚贤”的人事管理思想
– 墨子对殷周以来实行的宗法世袭制进行了批判,鲜明地 提出了“尚贤”“使能”的主张。
12
三、“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养民”、“保民”的民本思想
– 治理国家,应该把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放在重要地位。 给民以“恒产”,使民众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行政组织理论(简答、论述)
![行政组织理论(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204de2e009581b6bd9eb75.png)
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构成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大类1物质要素包括:人员,经费,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包括: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简述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①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活动的载体②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是行政人员分工明确合理,合作协调,沟通顺畅,关系融洽的物质保证③行政组织将行政人员聚合起来,发挥合力简述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研究性质组织的性质、要素与作用,及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等一般性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在和理论发展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目标②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③研究行政组织的体制,即行政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关系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试述行政组织的性质1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
从静态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由按照职能目标分工、权力指挥关系、责任归属、工作程序设置的各个层级、各类部门、各个职位等所共同构建的一个完整体系②动态的组织过程。
从动态的角度看,行政组织就是一个把人、财、物、时间、信息、只是、环境等因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联系和配置起来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发挥组织功能的动态活动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
从行政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来看,行政组织是处于外在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邮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行政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群体2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①阶级性。
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者,作为国家职能的执行机关,其管理活动中必然会表现出鲜明的阶级特性②社会性。
社会性是行政组织的基础,阶级性是其核心③权威性。
政府行政组织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自己的控制对象,强制付出是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④法治性。
任何一个行政组织的建立、撤销都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并要依据宪法和法律展开活动⑤系统性。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01808abceb19e8b8f6bae1.png)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理论和经济政策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68d4092accbff121dd368384.png)
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公共行政学是行政国家时代的产物 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公共行政学 的形成和发展 与国家公共行政有关的理论和政府公共行政 实践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
1、 1865年,德国学者冯.史坦因: 《行政学》,最早使用 “行政学”一词,主要是在行政法的意义上使用; 2、 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行政学”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学的 概念,标志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3、1900年,美国学者F.J.古德诺(Franc J. Goodnow ): 《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提出应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主张,促成了行政学从政治学母体中的分离;
行政学早期的“三杰”:
A.1926年,美国人L.D.怀特《行政学导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 《近世公共行政的趋势》、《联邦主义者》、《外国的文官制度》 B.1927年,美国人W.F.魏劳毕(W.F. Willoughby)《行政学原理》; 《现代国家的政府》 C.1930年,美国人J.M.费富纳(Jnhn M.Pfiffner)《行政学》;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
1. 2. 3. 4. 5. 6. 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古德诺提出政治与行政两分论 德国学者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 美国学者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国的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 美国学者古立克提出行政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 1926年,美国行政学家怀特出版了《行政学导论》一书, 标志着行政科学的最终形成 7. 1927年 魏毕劳 《行政学原理》试图建立公共行政的基本 原则 8. 1930年 费雷纳 《行政学》抽象出一些行政原则和行政方 法。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小结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582e6e25c52cc58bd6be28.png)
行政组织理论知识点小结一、行政组织的演变1、古埃及中央集权机构;奴隶制君主专制;中央设宰相,地方设州长。
最高统治者:国王(法老)。
2、雅典(古希腊代表)城邦民主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日常国事的治理:执政官。
负责行政事务:五百人会议(由四百人会议改)。
负责军事事务:十将军委员会。
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元老会。
3、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1)共和国中央机关:人民大会(立法机关)、元老会(最高权力机关)、高级长官(行政机关,包括执政官—军事权和行政权、检察官—税收、工程监督、保民官—维护平民的利益、营造官—维护社会治安)。
2)帝国元首制度。
4、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
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5、英国1)封建时期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国王和贤人会议(还是最高法院,权利高于国王)两个权力中心。
②威廉时期:贵族会议和御前会议(王权上升)。
③14世纪中叶:御前会议演化为上下两院(上院由国王指定的僧侣、大贵族组成贵族院;下院由地方代表组成众议院)。
④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下设一些专门委员会;地方由郡、百户区、村社三级组成。
2)资本主义时期①中央行政组织:议会(立法权)、内阁(行政权)、法院(司法权)枢密院(形式上的最高行政机关,实权掌握在内阁手里)内阁(首相是其首脑,拥有行政、决策、立法、监督职能)②地方行政组织:一般分为二级(郡和区),有时分为三级(郡、区、教区或社区)6、法国1)封建时期①地方分封的封建君主制:小国王,大诸侯。
②等级君主制:三级会议(高级僧侣、世俗贵族、富裕市民,无立法权)与君主并存。
③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三级会议解散成立最高国务会议。
2)资本主义时期①中央行政组织:多党议会制改为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7)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7)](https://img.taocdn.com/s3/m/aa3b7e4c25c52cc58bd6be69.png)
第七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政策终结对象的是()。
A、权力B、政策功能C、政府D、责任2、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定型效应D、反衬效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的是()。
A、战争B、生态变迁C、国际冲突D、武器技术的重大进化4、下列对美国政党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执政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B、在野党的政策方针可以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C、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其政策方针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公共政策D、在野党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影响力5、理性优化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
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道德人6、公共政策的广义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7、定型化政策不同于下列哪种政策()。
A、程序性政策B、例行政策C、反馈政策D、常规政策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
A、稳定性B、变动性C、合法性D、合理性9、“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
”这句话体现了下列()的观点。
A、传统理性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渐进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10、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替代B、合并C、分解D、缩减11、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
A、执行的灵活性B、执行的协调性C、执行的有序性D、执行的时限性12、孔多塞标准又可以被称作()。
A、两两对比法B、博尔达计数C、正负表决法D、同意表决法13、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反衬效应D、黄灯效应14、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方案的设计B、政策方案的择定C、政策议程的建立D、政策方案的实施15、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79e13f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7b.png)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启⽰2019-07-22公共管理,可以理解为政府通过使⽤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段来管理公共事务的⾏为。
因此,公共管理对于⼀个国家的发展起到⼗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化源远流长,博⼤精深,曾在各个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得出⼀些启⽰,来帮助提⾼我国公共管理的⼯作效率。
本⽂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思想,以及其对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启⽰和建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公共管理中国的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与兵役制度等政治制度⽆⼀不存在政府的公共管理,笔者将这些制度进⾏了概括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公共管理内涵。
汉代的制度较汉之前已经算较为完备的了。
从政府组织来看,建⽴了三公九卿的中央组织机构,地⽅的郡县管理制度;从科举制度来看,建⽴了太学、举孝廉、⼊仕的选举制度;从赋税制度来看,实现了轻摇赋税的理想,都有很⼤的进步。
唐朝的制度⽆疑是涉及的五个朝代中最值得赞叹的。
不论是独⽴监察权的设⽴,还是两税制、科举制的建⽴,都开了历史先河。
因此当之⽆愧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个最⼤的转折点。
宋代中央政府实现了民财兵三权分⽴,但是地⽅⾏政管理较唐代有所落后。
科举制度也执⾏的严格⽽有失公平,⾯临的形势也很严峻,整个部分给⼈以岌岌可危的印象。
明朝是真正专制的开始,⽆论是九卿还是内阁制,都⽆法阻⽌皇帝的独裁。
⼋股⽂的出现彻底毁了唐朝建⽴的科举制度。
兵役制度也是疲于常年太平⽽逐渐衰败。
清朝主要突出了“部族政权”这⼀独特观点,指出清朝的⼀切制度都建⽴在部族政权⽽⾮⼠⼈政权的基础上,所谓的制度也成为了作者⼝中的法术。
⼆、如何从中进⾏有效借鉴以历史视⾓对政治制度进⾏客观分析。
钱穆先⽣的⼀个观点是:“任何⼀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即发表的是⼀种‘时代意见’”,也即以历史眼光来研究政治得失。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7873feed630b1c58eeb562.png)
E. 指导(guidance):组织只能有一个计划、一个目标、一个负责人; 组织应集中精力,协调力量,统一行动;
F. 利益(goo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消除无知、野心、自私和 懒惰等人性弱点;
b.第二阶段:访谈实验 证明士气和监督的因观关系,而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参与 管理(participant management)是提升士气的关键;
c.第三阶段:绕线机组实验, 证明了组织中非正式组织(unofficial organization)的客观存在;
(2).1940年:A.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 需要层次理论;
公共行政学
走进公共行政
学生甲认为:任何组织中都存在公共行政活动, 例如,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都有公共行政活 动,所以公共行政不是政府组织所特有的活动。
学生乙认为:公共行政活动仅仅存在于政府范围 内,在政府组织以外不可能有公共行政的存在,因 为公共行政是政治的一部分,二者不可能分开。
我国古代典籍中的行政概念
A.行为科学的由来: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福特基金会 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研究计划
B.行为科学的发端: 1927-1932年: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Experiments
a.第一阶段:继电器装配室和云母剥离室实验 客观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工时长短、身体状况等)并不是影响劳动 生产率高低的原因,工人的情绪;
A. 任务管理:单位时间里工人完成的工作量; B. 标准化管理:将计划和执行分开,成立“计划室”,完成标准化管 理 C. 管理阶层的出现:所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db76460b9f3f90f77c61b69.png)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三、“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行政指导原则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 (《为政》)
人是社会国家之本,人性是本善的。所以,应当 按人性 本身固有的本质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的手段。
“道之以德”,即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 教化万民,治理国家。
“正身”的基本内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谨守承诺,立信于民
❖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胸怀坦荡
❖是非分明、坚持原则
❖各行其职,各负其责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h
12
三、“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养民”、“保民”的民本思想
治理国家,应该把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放在重要地位。 给民以“恒产”,使民众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 孔子生平简介 ❖ 儒家“德政”思想产生的根源及理论基础 ❖ “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评价
h
3
一、孔子生平简介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鲁国人,出身於一个没落 的贵族家庭。孔子是中国春秋末 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 业,在此过程中,他注重总结各 国行政管理的经验教训,研究现 实的行政问题,形成了丰富且影 响深远的行政思想。
第一章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 形成了一整套体系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 与此相对应,行政思想也内容丰富、源远 流长。它们对中国数千年来行政管理体制 的发展、成熟以及历代政治家的行政理念、 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西方的 行政制度和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起到了一 定的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系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中
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公共行政思想。
了解
和掌握我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关键词:古代行政管理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发展主要有四个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是第一个发展历程,是中国
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起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第二个发展历程,这个时期的公共行政思想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时期;第三个发展历程是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稳定时期;最后一个历程是隋唐到明清时期,是中国
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成熟时期。
一、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
(一)起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1、“君权神授”、“以德配天”的行政理念
《尚书.诏告》曰:“有夏服(受)天命。
”,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
用“天”、“天命”
说明君主权力的来源,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在替天治理国家,所以人们要无条件的服
从于君主。
“君权神授”为君主的权力提供了合理的来源,维护了君主的统治。
到了周王朝君主被称为“上天之子”,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统治者的权力是由天授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命”授予有德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天子要有三德,即敬天、敬宗、保民。
2、“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
《尚书·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在法律上
的体现,要求实施德教,用刑宽恕。
3、“建侯卫”、“制礼乐”的行政组织思想
“建侯卫”指在各地分封诸侯,“制礼乐”则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以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4、“民本”思想的萌芽
《尚书.五子之歌》中说:“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
”民是国
家的根本,只有民固,国家才能安宁。
(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1、对治国行政原则的基本争论
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减少社会矛盾。
以“无为”而达到“治”;孔子主张以“礼仁”治国,“礼”教人如何处世,“仁”教人如何为人;韩非子提倡“法治”,“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荀子主张隆礼重法,“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
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2、对行政组织建设的讨论
(1)变法:商鞅变法。
(2)国王:掌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是封建国家的主宰,地主阶级的最
高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丞相和将军:由国王任免。
(4)丞相之下的各部门:由国王任免调动,向国王负责。
(5)国王宫廷侍从官吏:郎中、卫尉、太仆。
(6)郡县:郡行政长官为太守,县行政长管为县令,由国王任免,不世袭。
(7)县以下:县辖乡,乡辖里,里辖什,什辖伍,伍辖户。
3、对人事制度改革的讨论
(1)商鞅变法中:“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当,罚必行”的政策,取消淫民特权,变无功受禄为无功不受禄。
(2)《管子.立政》曰:“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
当其官,明确地把“ 德”、“功”、“能” 当作人事制度的主要标准;《韩非子.主道》曰:“符契
之所会,赏罚之所生也。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概括了人事制度的基本原则。
(3)注重国家对官吏的监管。
“明主治吏不治民”。
4、对君主能力、素养的讨论
(1)提出尚贤、用贤的主张。
官员的选拔任免主要不再依靠血缘和世袭,主张选贤任能。
(2)提出人才培养、锻炼的问题。
(三)稳定时期(秦汉时期)
1、秦代“法家思想”极端强化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和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并以严酷的法律镇压
人民的反抗。
2、汉代“黄老思想”流行
西汉初期,汉高祖采用了“黄老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战争,反对苛捐杂税。
3、汉代中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汉武帝的行政指导思想是新儒家思想。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以先秦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法家的“集权思想”和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
建
立了一套“天人感应”说为基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思想体系。
为巩固和加强汉朝封建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
(四)成熟时期(隋唐—明清)
隋唐时期在儒家行政思想中逐渐融入了道家,佛教等思想,宋明理学的兴起,逐渐成为
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长期冲突形成的产物,是对儒学的复兴
和创新,创新在于宋明理学是思辨性的新儒学,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宋明理学将道
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大到人与自然,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二、总结
提到公共行政思想史,大部分人都想到的是西方行政思想史,中国的行政思想史往往被
忽视。
中国古代的行政思想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天人合一”思想,在追
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就可以被理解为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还有“民本”思想,有些政府
官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滥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而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
“民唯邦本”,
所以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像孔子的“礼仁”治国思想、“宋明理学”都注重道德建设。
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诸如此类的优秀思想数不胜数,我们应在
学习西方行政理念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行政思想加以运用。
三、参考文献
[1]田兆阳.中国古代行政箴言录.中国行政管理,1999(2)
[2]陈长琦.试探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行政管理研究,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