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重点章节精读
-精读书中关于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分析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描绘。
4.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探讨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运用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5.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6.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革命斗争。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风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斯诺对长征的描述,展示了他在实际中如何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记录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3.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4.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较好地结合作品内容和个人思考,但有时候他们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逻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考虑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逻辑训练的小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对于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的鉴赏,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引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3、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目解说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二、作者简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

他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三、创作背景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自主阅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斯诺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把握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资料,包括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做好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斯诺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悟和收获。

二、自主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

三、欣赏文学作品(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谈谈阅读感受。

四、理解红色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如坚定信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色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以上教案旨在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还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 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 了解人物故事, 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 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

二、读目录, 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 说一说, 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选读, 了解人物故事, 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 速读, 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 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 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 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___照耀中国___【美国】附1: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 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 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 阅读目录, 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了解人物的故事, 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研究“读故事, 知人物, 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阅读全书, 继续解谜。

建议, 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 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3.___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4.随着采访的深入,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 《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 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 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 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研究“读长征, 探原因, 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时代背景, 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 ___及其领导的红军, 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 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 给中国, 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两课时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两课时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两课时以下是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两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及背景,掌握本书的基本内容。

2.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下的红军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培养学生对纪实文学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

二、阅读分享(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章节,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讨论红军长征中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开展“红军长征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组,根据长征路线图,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体验长征的艰苦与坚韧。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

2. 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其他章节,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继续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红军长征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

2.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3. 培养学生对纪实文学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课时要阅读的章节。

2. 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阅读分享(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章节,了解这段历史的经过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讨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掌握程度。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先进思想的挖掘和阐述。

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做好教学准备。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准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 提醒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英勇、智慧、坚定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挖掘先进思想(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如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服务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特点、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三单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决策过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行为。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信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和团结协作的情况?”(如集体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军长征的奥秘。
-学习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3)长征精神的传承
-理解长征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坚定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难点
(1)对长征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能对长征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掌握不清,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体验红军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及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首先,学生们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们对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也让他们更加敬佩红军的英勇顽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红军长征的敬意和对中国革命的期待。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案 (公开课)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案 (公开课)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案 (公开课)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案(公开课)一、教案简介本节公开课的主题是“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旨在通过阅读中国名著,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名著,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名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并运用相关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名著的兴趣,并从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文学名著介绍通过介绍中国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引发学生对其作品的兴趣。

使用幻灯片和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阅读指导(1)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等阅读技巧对名著进行初步了解。

(2)教授学生常用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概括、推理和解释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名著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等。

3. 阅读实践(1)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章节,并针对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就所读章节向全班展示并解读。

(3)全班共同讨论,总结各组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4. 创作活动(1)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书写读后感、续写名著情节等。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分享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在学校内部及社区进行展示和宣传。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幻灯片和多媒体资源,用于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名著原著书籍及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 分组讨论活动材料,包括指定章节和相关问题。

4. 创作活动的笔记本、纸张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本公开课的总时间为6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1. 文学名著介绍:10分钟2. 阅读指导:10分钟3. 阅读实践:25分钟4. 创作活动:10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六、教学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阅读时的积极性和讨论的质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较为复杂,学生们在把握上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作品背景的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人物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作品中的重点难点时,往往难以抓住核心问题。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是如何克服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红军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的奥秘。
3.阅读作品选段,品味作者斯诺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探讨《红星照耀中国》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5.拓展思考:如何从名著中汲取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课本内容,通过深入剖析《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在了解名著的基础上,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提炼精神品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这些品质。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课时)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课时)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课时)教案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题目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东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斯诺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态度温和的人。

C.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60%到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

D.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中国革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2.下面选段中的A是谁?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有时要是他(A)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A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我没有会见A的好运气,因为当他到达陕北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

……韦尔斯女士是第二个会见中国红军领袖的外国人,康克清上面这番话就是对她说的。

3.下面文段中的“我”是谁?在斯诺看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部编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学的认识。

2. 通过阅读,了解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书中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 《红星照耀中国》原著。

2. 相关历史资料。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即中国革命历史。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色经典文学。

2. 学生自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三、交流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主人公形象,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书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学生了解红色经典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3. 学习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 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及作者埃德加·斯诺。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关注红军长征的经过、典型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意义。

2. 分析作品中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3. 选取作品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文学手法,如描写、对话、叙述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品文学手法的鉴赏能力。

4. 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如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理解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资源1. 《红星照耀中国》原著书籍或电子文本。

2. 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1分钟
小结
读过了《红蜃照解中国》,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收获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名著导读:《红星照用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同读M红星照艇中国》记录饥荒与军阀统治的文字,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井领目中国红军从事革命事业的原因。
2.阅读“在保安”“长征”等电要章节,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过程中遇到的困玳、克服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教学重点:
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2.面对如此悲惨的处境,农民为什么不起来反抗?斯诺也和大家一样曾有过这样的困惑,他最终得到答案了吗?
9分钟
“红星”
遇阻
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革命是要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其过程注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请同学们梳理概括他们遇到了物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5
“红星照
»"显成

共产党带领纣军充分发挥“红星”精神,团结一心,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甘于奉献,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阳碍,也取得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可物的成绩。请概括出他们取得了哪%成果.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过程中体现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分钟
中国需鬟
“红星”
1.阅读《红星照镭中国》记录大饥荒与军阀统治的相关文字.
了解中国农民在军同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盘判和帝国主义设略多理铁踣下的生存状况,思考;怎样才能使广大的劳苦大众挖脱受到削受压迫的境况,过上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生活?

初中名著导读 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 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相关内容,了解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四个自信”,加深对党的信赖,增强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相关内容。

2.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信仰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书?作者是谁?2. 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探究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情感教育1. 提问: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激发爱国情怀和信仰信念。

3. 教师引导: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相关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解读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一)猜读题目(二)浏览目录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四、布置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美国】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会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名著中的精神品质。

2.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从名著中汲取的爱国情怀,教师点评并引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提出今后的阅读计划。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二、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名著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精神品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提出今后的阅读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色中国解谜之旅——《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___照耀中国
___【美国】
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
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
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研究“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3.___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4.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研究“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___
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同于中国革命的报告文学。

这本书描述了___在1936年到1941年期间在中国的采访和生活经历。

在这本书中,___通过
深入的采访和观察,揭示了___和红军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他
们的勇气、智慧和信念。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

___是___的创始人
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

他的坚定信念和非凡智慧,让我深受启发。

他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战略,让我对___的成功
充满敬佩。

我心中的长征是一段充满艰辛和牺牲的历程。

在这段历程中,红军不仅面对着敌人的追杀和困难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着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但是,他们始终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前进。

这段历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者的伟大。

苏维埃是___在革命战争中创建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

在这个组织中,人民可以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等。

苏维埃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___的采访中,我最难忘的是他所描述的红军的生活。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革命者的坚韧和勇气。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通过深入的采访和观察,___揭示了___和红军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他们的勇气、智慧和信念。

他的叙事手法和环境描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