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评课稿(八篇)

合集下载

草原评课稿

草原评课稿

草原评课稿评《草原》 首先,要感谢谢老师为我们上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带着学生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趟让人如痴如醉的草原之旅。

我想每个语文老师都很清楚,上好一节语文课并不容易,要考虑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对教师的素养要求也比较高。

我个人认为谢老师今天的这节课做到了,而且体现出了谢老师较高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就具体来说一说: 一、教学过程完整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谢老师虽然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大部分,但是教学过程是很完整的。

从导入部分的展现美,到精读部分的感受美,再到最后的感悟写法表达美,谢老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踏上了一条寻找美、感受美、表达美的道路,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忽视的。

 二、对话方式多样 对话是教学过程展开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就很重视“对话”,注重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而且在引导学生对话的方式很多,也很有效。

比如教师通过播放中国画技法“渲染”,感受草原,其实这就是一种“对话”,通过声乐的刺激,唤醒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清晰而富有美感。

 三、尊重学生差异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里的“平等”在谢老师的课中不仅仅体现在她优美而和美的语言上,体现在对学生个性体验的尊重上,还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比如说谢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的感受时,为了加深感受,内化语言,提升表达,让学生写一写“小诗”。

谢老师是这样说的:你可以写下几个词语,也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短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写,都有所收获,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成长,只是每个人获得的发展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这是符合生命化课堂的要求的,生命成长,师生共同成长。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

《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通用12篇)《草原》及简评篇1一、听歌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理清文脉四、精读感悟五、背诵积累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注意听,听听歌中唱的什么?”听歌交流生:草原师:怎样的草原?生:美丽的草原。

师:注意把话说完整,通过这首歌,我……生1:通过这首歌,我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美丽的草原。

生2:通过这首歌,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与骏马。

……师:歌中被誉为天堂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板书课题)师:课前预习了,生字会写吗?拿出纸和笔来,同位间左右分组听写。

左边的同学写“迂回”、“玻璃”,右边的同学写“衣襟”、“羞涩”生:(左右分组,分别听写)师:对照着课本,同位间互相批改。

生:(同位之间对照课本互相批改)师: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涩”字,来跟着老师书空,注意这几个部件的位置及写法。

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愿意展示给大家。

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师:大家认真听他们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要边听边思考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

生:把“蒙古包”的“蒙”字错读成了二声。

师:同学们,“蒙”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顺势标出三个调号)谁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板书:蒙)生:“瞎蒙”、“蒙人”读一声生:“蒙冤”、“蒙受”读二声生:像“蒙古”、“蒙古包”、“蒙古人”都读三声师:三位同学把“蒙”字的读音讲得很细致也很准确,请你们带领大家读一遍,好吗?生:(领读,齐读)师:书读了一遍,我们也随作者经历了一次草原之旅。

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谁来读?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平淡的)师:作者以这句诗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谁还想读一读?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声情并茂)生:(齐读)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蒙汉情深呢?生:第五小节生:第四小节也是师:对啊,还有补充吗?生:第二三小节都是师:经过共同努力,终于都被大家找出来了,文章第二至第五小节都是写了“蒙汉情深”。

片区《草原》评课稿(6月3日)

片区《草原》评课稿(6月3日)

片区《草原》评课稿(6月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黄云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受益匪浅,课堂上充满激情,情绪高涨,富有感染力;黄老师则温文尔雅,语调平和,极具亲和力。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在处理“品味语言,感悟草原之美”时,黄老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并不茫茫”来理解、品味、感悟草原的辽远和碧绿。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清鲜”“明朗”的意思,感悟作者老舍先生用词的准确、严谨;另外,在理解“渲染”和“勾勒”这两个重点词语时,黄老师除了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外,还用画简笔画的方法,了了几笔,更便于学生区别“渲染”和“勾勒”;体会“流”字的妙用等等,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来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写作方法,收效很大。

3、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草原的美、大、绿的特点外,更注重的是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

如,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老舍写草原美景时,是按照“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了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等特点,边看边展开联想的方法来介绍草原之美的。

之后,让学生用“这次,我来到了……”为开头,进行仿写。

4、由于学生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仿写,仿写时还相对容易些,通过后来的展示,学生的仿写还是很成功的。

5、善于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善于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期,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认识、经历及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对于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提供帮助和指导,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了,如果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多穿插些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当时的感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效果会更好;黄老师的设计,如果给学生仿写的时间留得再长些,估计学生的想象空间会更广,思路会更开阔,语言的表达会更精彩.。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草原》评课稿第一篇今天很荣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草原》一课教学。

现在我就自己在聆听这堂课时的所思所感略谈一二:王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了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一开始,王老师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在教学过程中郎老师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十分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比如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就很有层次性: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划一划、圈一圈,最后再想一想、说一说。

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有层次性。

首先是让学生找一找作者初到草原的不同感受,这样的问题很浅显,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高歌?什么是低吟?哪里表达作者想高歌?哪里又表达出作者想低吟?与方才的问题比较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感悟,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感受?这便是一个涵盖量很高的问题了,这是作者心境的变化过程,对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需要学生通过读文,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去感悟。

教师正是紧紧地抓住了作者这一心理感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对教材的重新梳理,教师这样设计是很有创意的。

也使这节语文课很充实。

三、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评课《草原》

评课《草原》

评课《草原》《草原》是一篇美丽的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为便利老师更好的教学,这篇由语文我整理的评课《草原》,是以授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为动身点和归宿,并分析了老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一起来看一下。

评课《草原》《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深意浓的叙事散文,文中所描之景、所绘之物、所抒之情,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课上,同学不仅被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深深吸引,更在老师清爽、美丽的教学语言,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的感染下,感受了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独特意蕴,在沉醉,欣赏之余,我结合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是本节课胜利的关键这篇文章文字潇洒、语言精妙、情感真挚,老师仔细研读高段目标,结合本文特点,把教学的着眼点和难点的突破口锁定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尝关键词句,深刻理解、感受草原风景美和人情美的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同时,为达到这一目标,还能遵循构建民主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课前较全面了解了同学的学情、学能,进行充分预设。

比如,对于草原的异域风光,许多同学布满了奇怪心和神奇感,但极少有人亲眼目睹,为了让同学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走进文本,老师通过观赏音乐,看图感受等手段,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中激发学习爱好,陶冶鉴赏美、感受美的情怀,让同学放开心扉,读出自己的体会,同学爱好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民主课堂中关注同学学习爱好的原则。

尤其是老师在引导同学感受蒙族人民热忱好客、豪爽粗犷的性格后,把深化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内涵作为情感高潮。

当然,有了前文的情感基础,老师如诗如画的语言描绘,如临其境的音乐渲染,更让同学浮想联翩,遐想无限,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动与兴奋,纷纷文思如泉,妙笔生花,当同学生情并茂地朗读写话片段时,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并能更好地跳出文本、端详文本,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一起飞扬!可见,有了这样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氛围,这样公平自由的课堂对话,教学难点的突破便是水到渠成。

《草原》观课评课

《草原》观课评课

《草原》观课评课今天通过网络学习听了《草原》一课,很受启发,现在我就自己在聆听这堂课时的所思所感略谈一二:优点: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一开始老师就带领学生欣赏草原景象的视听录像,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听课者带入了草原优美的情境,使人身心舒畅,如入仙境,为整堂课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主动读书、自觉感悟。

这篇文章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

3.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以突破了教学重点。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学生发言积极,但是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在老师的主宰下学习,建议增加更多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小组展示,但展示的标准有待提高,建议可以从小组成员的站位、声音、动作、与台下同学的互动等方面改进。

2.教师重视小组合作,并在小组交流时给予知道,小组合作到位。

但时间有点长,感觉有点拖沓。

3.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特别是小组分享时,除了关注台上、更应该关注台下孩子的学习动态。

4.文本分析没有打通学生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和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草原评课稿]五年级草原评课稿

[草原评课稿]五年级草原评课稿

[草原评课稿]五年级草原评课稿“新浦区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会”学习心得解放路小学吴桐3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浦区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会”,听了两节高质量的语文课,颇有收获。

尤其是孙一敏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对我的启发更大。

现对她执教的《草原》一课谈几点疏浅认识。

一、孙老师的课温婉、大气,语调不疾不徐。

虽然是一节有关“新课标”的展示课,但丝毫看不出“展示”的痕迹。

她的课扎实,沉稳,紧扣新课标的“语言文字”,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在学生自读完文本后,孙老师让学生分自然段说一说读完后看到的景象。

学生边说老师边指导,文本通读完后,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的几幅画片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草原景色”“欢迎远客”“相互见面”“热情款待”“依依惜别”。

如果一开始就把几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就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显示了新课标“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生说完课文中几幅画面,孙老师出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

让学生加入关键词,将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开始,学生说不出来,但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能够教流畅地说出。

这一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段学生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但是对于这样一篇写景散文的概括大意还是有难度的。

孙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而是降低难度,出示关键句,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

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2.在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高歌一曲”“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时,孙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着感情读好这些词语、短句。

而不是直接讲解词语的意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草原美景”后,孙老师也让学生试着学习作者描写景色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景,按照一定的顺序,融入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1【教学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

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师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音,生闭眼听歌想像。

师:歌曲就听到这里。

现在请同学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草原。

师:请你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草原。

师:好,还有吗生:我仿佛看到了马儿在青青的草地上奔跑。

师:很好,(对另一生)再请你说。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

师:很好,还有吗你说。

生:还有看见草地上有许多蒙古包。

师: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草原上师:我仿佛生:我仿佛看见草原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师:说的很好,你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在唱歌。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老舍先生优美质朴的语言来到大草原上领略它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板书:草原美丽风光民俗风情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草原。

师:现在请你翻开书,迅速地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然后划上记号,读给你们的组员听。

读完以后,记录员手上有一张表,请你们评比之后,写下谁读的最好。

开始。

生读课文。

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读。

(巡视)师:老师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划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现在请你把它念上几遍,然后你们小组可以聚在一起评比谁读的最好。

虽然你们中间有桌子隔着,但是没关系,你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聚在一起,读给小组长听,读给组员听。

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小组内读句子。

师:老师表上的格子打得有点小,但只要是你们觉得读的好的同学,都可以把名字写上去。

生继续读句子,互评。

师:我看到有些小组已经读完了。

请读完的小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谁读的最好,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小组谁读的最好啊生不敢举手师:自告奋勇,被选为读的最好的同学能不能请你来读给我们听几个学生举手。

师:好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好,我们同学要帮助你,有两个字要帮助你。

草原评课

草原评课

《草原》评课稿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董红霞《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访问记。

作者对祖国草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意。

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事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段对草原美景的描述。

下面就张莉老师上午的课谈几点感受:首先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

学生对草原没有什么直接的感受,因而对第一段的理解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张莉老师确定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

准备了自己录制的配乐朗诵音频和幻灯图片。

用表现草原风景的幻灯图片,学生所熟悉的草原音乐,教师的感情朗诵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声效果,充分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当学生所谈内容与课文描写大体相近时,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则在一旁稍加指点,使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达到统一。

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从情境到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事物与环境”这一阅读训练重点的理解也是一致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美的教育。

其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阅读训练。

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进行读、写、说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篇课文分三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着重是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质疑问难;第二教时是讲读第一、二段,体会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和草原美景;第三教时讲读后面三段,进一步掌握了物与环境的联系,体会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

预习、讲读和作业均在课堂内完成。

草原美景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

默读、听录音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评课稿

《草原》评课稿《草原》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带学生去亲近西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

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刘老师的课堂有如下特点:一、教学着眼于实,力求慢品,在字词句中孜孜不倦浅吟低唱1、刘老师以草原美景和高亢的歌曲作为课件导入新课。

教师在“一碧千里”草原上陶醉、在羊群嬉戏的照片,既展示草原的独特迷人的风光,又展示出教师清新自然生活情趣,较快拉近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激情导入”作用。

在学习“景美”这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句子内在逻辑关系实际出发,抓住“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子,总领其它各句,像一根红线把第一自然段教学内容串起来,使第一自然段教学主线明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性强,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慢慢品味,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把无声语言变成朗朗读书声,读出个性化感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正如她所说,语文之美在于慢品细嚼,不是追求形式“完美”,而是求学生学情之“实”,求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之“是”。

二、教学着眼于细,力求丰富,在语文生活的广阔视界中展翅翱翔教学最高境界真实、朴实、扎实,刘老师着眼于细处,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克服“非语文现象”,返朴归真,引导学生在语文生活的广阔视界中展翅翱翔,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c草原评课稿

c草原评课稿

《草原》的教学评价评课教师:白龙小学武春艳执教教师:白龙小学马恩玲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有幸走进了马恩玲老师的课堂。

聆听了她的一节六年级语文课《草原》,通过听课中的观察,听课后反思,以及看到了马老师对内容的构思和设想的逐层深入,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评教材处理马老师执教的〈〈草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作者老舍进入草原后所经历的事情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赞美了草原景美人更美,作者非凡的文笔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各种信息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整合,丰富了语文教学。

二.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学让学生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借助想象,入情入境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及文章的语言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体会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感受蒙汉两族人民间的深刻情意。

教学目标定位明确而且全面,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层层展开,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

三.评教学方法本节课马老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抓住一个“美”字真正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感受美,欣赏美,领悟美,进而去表现美,这也是我要教给学生的方法,此外,还采用读议法、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打开心窗,放飞想象,受到美的熏陶,并陶冶良好的情操。

在课堂上读.思.议.背相结合,通过谈话.看图片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另外通过小组活动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切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采用鼓励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文《草原》评课稿

课文《草原》评课稿

课文《草原》评课稿课文《草原》评课稿1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语文教学中强调母语特征,注重读书感悟,自主内化,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者为实践这一基本理念,从小处入手,抓住题目,通过给课题加上三个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情号),精心地设计了读的训练,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质和量的提高。

一、学会了正确地读。

读的关键不是单纯地进行什么重读、轻读、快读、慢读、停顿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而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在读中努力把意思表达出来。

因而教者用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自由读,反复比较,最终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一旦学生知道了正确地读,即可耸立起一座语感的大厦。

二、学会了品味感悟。

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教者还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心境,让学生的身心与自己读的内容渐渐地融为一体。

教者要求学生在读中悟出一点并表达一点,再读再悟,再悟再表达,循序渐进,直至学生有所悟为止。

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者设计的这一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后教者又“以图画为先导,以音乐为铺垫,以语言为引子”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受到感染。

总之,教者这一精彩的导入,为实践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课文《草原》评课稿2教者说课:小学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

老舍《草原》一文评课稿《草原》评课稿第一篇今天很荣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草原》一课教学。

现在我就自己在聆听这堂课时的所思所感略谈一二:王老师执教的《草原》一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了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一开始,王老师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在教学过程中郎老师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十分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比如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就很有层次性: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划一划、圈一圈,最后再想一想、说一说。

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有层次性。

首先是让学生找一找作者初到草原的不同感受,这样的问题很浅显,学生自然容易接受;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高歌?什么是低吟?哪里表达作者想高歌?哪里又表达出作者想低吟?与方才的问题比较就有了一定的难度;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感悟,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感受?这便是一个涵盖量很高的问题了,这是作者心境的变化过程,对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需要学生通过读文,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去感悟。

教师正是紧紧地抓住了作者这一心理感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对教材的重新梳理,教师这样设计是很有创意的。

也使这节语文课很充实。

三、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草原评课记录点评

草原评课记录点评

草原评课记录点评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草原评课的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活动中,我听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授课,也深刻体验到了评课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对这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

这次草原评课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吸引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参与。

在评课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师们在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他们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手段,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我观察到教师们在课堂管理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努力。

他们通过灵活的班级管理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在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们在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上也做出了很好的安排。

他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材,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活动和作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次草原评课活动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使得课堂内容相对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有些教师在评课环节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公正,这影响了评课的效果。

这次草原评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与评课,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评课活动,与更多的教师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草原评课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深信通过评课活动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评析]《草原》听课评课记录

[评析]《草原》听课评课记录

[评析]《草原》听课评课记录《草原》听课评课记录李爱卿: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因此,教学中卢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

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张彩霞:本课时教学,卢老师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小学语文草原评课稿

小学语文草原评课稿

小学语文《草原》评课稿【1】 《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知读者。

向咱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确实是让学生明白得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悦耳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漂亮的大草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课程终止,以一曲《漂亮的草原我的歌》来终止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表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进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部学生在踊跃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念书、自觉感悟,主动进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楚,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研读草原景色部份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手腕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进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踊跃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漂亮、辽阔。

例如:各类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通过读增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育,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落实教学目标: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明白得和感受,并通过有情感地朗诵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和自己的喜爱之情。

现在,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尤其是写作方式的点拨:用对照的方式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漂亮;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本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发挥制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明白得课文,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段写景语言优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战,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非茫茫”的美景从头进行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草原》听课评课记录

《草原》听课评课记录

《草原》听课评课记录李爱卿: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创造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研究性学习。

同时,注重朗读训练,以阅读为基础,以阅读代替口语。

因此,卢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引导: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引导学生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从外到内思考,如“走了很长时间,我看到一条像玻璃河一样清澈的迂回带!”首先,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开始,并注意为什么“!”在句子中使用。

当作者看到这条河时,体验一下惊喜。

这种层层怀疑的理解可以层层激起学生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张彩霞:本课时教学,卢老师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试着在阅读前激发阅读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试着理解和整理这篇文章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阅读为基础、提问与讨论为主线、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理念。

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总结方法,教师指出重点,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和合作中积极学习、自觉理解和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2.仔细阅读课文,大胆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收获。

3.试着用情感朗读,感受草原的辽阔和壮丽,感受作者的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评课稿(八篇)《草原》评课稿1优点:美观、精细。

课如其人。

这一特色在有序的教学流程、亲切的教态和授课语言、美观精细的板书布局等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既没有激荡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适合反复吟诵,在诵读中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而作为一堂公开课来讲,的确很有难度。

但,授课老师还是凭借自己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序的流程安排,顺利而较圆满的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

几点不足:1.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儿化。

因为儿化音和本音,他们在表达的意思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严格按文章本来的面目去读,以准确体现文章的原意。

2.在朗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要适度,不要过(用刻意追求的夸张的语气去读),不要刻意去表演。

正确的做法是:以自己的本音(平实说话时的声音)为基础,适度表现文章的情感(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基调,例如抒情散文和说明性的文章其基调就很不同,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3.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破词、读破句,也不要失字、丢字。

要准确判断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朗读时准确表现。

4.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气息的利用(正确利用呼吸方法,腹腔、胸腔、颅腔整体配合),找自己真实的声音(平时说话时的音),不要憋着气读。

5. 朗读时要组织句子(正确停顿,以准确体现文章表达的意思),根据文章表达的意思,确定重音,做法是: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朗读是否成功的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应是:能否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

朗读应该注意:读文章不是读句子而是读意思。

(我的理解:注意文章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朗读时要体现这种关系,不能割裂这种关系,把文章的一部分部分独立的做某种朗读处理6.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

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

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

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几点建议:有关语文教学,我还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语文老师应追求什么样的本真的语文课呢?我认为:1.本真的课堂是真实的。

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是真实的;老师提的问题是真实的,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

2.本真的课堂要朴实。

要利用最经济的手段去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3.本真的课堂要扎实。

4.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营造浓浓语文味的意识。

浓浓的语文味体现在圈、点、画、批、读、思中,体现在品词析句中,体现在对文章的赏读中。

5.老师上课要潜入语言文字中,不能浮光掠影。

6.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考虑能否在课堂上扎实的落实,不要贪多,以免使每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不到扎实的落实。

说的不成系统,想到哪说到哪,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谢谢!《草原》评课稿2吴老师本堂《草原人家》一课,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第一.本堂课吴老师有四次让学生朗读,有个体的读,也有齐读;有重点知识板块的读,也有补充材料的读。

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第二.吴老师继续坚持她一贯的“小组合作竞赛法”,将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并落实。

例如:探究“马赛人为什么要在赤道南北两地不停地来回迁徙?”她结合课本知识提供“非洲地图”和“非洲降水量柱状图”,有效的资料更有助于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三.辅助资料使用的精准。

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了“水草心的博客”,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包含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很快就进入主题。

还有像“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图”“降水量柱状图”,在分析每个问题时利用的都很是到位。

第四.细节决胜成败。

多年来吴老师的成绩总是领先我们,我个人觉得她的女性个人亲和力有助于她,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总是在学生身边,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她是经常是走过去用双手以“请”的方式,有事甚至双手扶着学生肩膀……我们一直都说课堂要“有效”,吴燕连老师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就是有效的课堂。

《草原》评课稿3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

这堂课,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教师是怎样巧妙地化解难点,激活学生的呢?一.读中感悟,激发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读。

图文结合逐段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形式多种多样,反复读,学生兴趣高涨,感悟草原的美景。

二.灵活的板书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利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

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

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本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草原》评课稿4教者说课:小学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文档,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首先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区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第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第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利用以下教法:(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利用,重视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利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评课: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因此,教学中杨羽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重视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明确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

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本课时教学,杨羽老师重视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明确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条理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明确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

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杨羽老师重视尝试利用,重视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教师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草原》评课稿5优点1.充分发挥教师技能,增多课堂效果任课老师为舞蹈专业,在课堂的开头和皆为都以自己的舞蹈做铺垫,很好的调整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情绪,服务了课堂也,也渲染了学生。

2.非常想象具体的讲解了草原三宝的内容,并将三样不同的内容相结合草原三宝中长调、马头琴、呼麦都有独特的蒙族风格,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深层次地了解蒙族的内涵和深度,通过优秀经典作品的选择开启学生的情感枢纽。

3.教态好教师从头到尾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使整个课堂情绪不会低落,学生的情绪也比较活跃。

可改善的方面1.教师多次出现在经典作品欣赏的时候一同歌唱的情况,打扰了学生聆听音乐的体验过程,影响了音乐给学生的感染。

2.《万马奔腾》歌曲音效不够清晰。

3.教师的开头舞蹈表演导致气喘不停的讲解后面的内容,建议可以录制自己的舞蹈视频,或者删减舞蹈动作。

《草原》评课稿6本学年是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重点锁定“强推广,凝特色”,同时,继续深化基础学科课程改革,凸显律动课堂的特色,全面提升巴蜀课程品质。

形成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课堂因学生而变、管理因学生而变、课程因学生而设。

黄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唱歌课《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能把知识点巧妙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节课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初步了解和感知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