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性状研究

合集下载

群桩基础中的一根基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

群桩基础中的一根基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

群桩基础中的⼀根基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和沉降性状读书报告河海⼤学⽜永前⼀.群桩基础效应的读书报告群桩基础中的⼀根基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法的独⽴基础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应,因此,群桩的基础承载⼒g Q 常常不等于其中各基础的承载⼒之和i Q ∑。

通常⽤群桩效应系数/g iQ Q η=∑来衡量群桩基础中各个桩基的平均承载⼒⽐独⽴单桩降低或提⾼的幅度。

由摩擦⾏桩组成的低承台群桩基础,当其承受竖向荷载⽽沉降时,承台底必然产⽣⼟体反⼒,从⽽分担了⼀部分荷载,使桩基承载⼒随之提⾼,道路⼯程中的桩基础我⼀般以垫层或⼟⼯格栅类似于建筑⼯程中的低承台,低承台底⾯处的⼟所分担的荷载,可占总承载⼒的20%到35%。

当然,群桩基础建成后,可能出现承台底⾯与⼟基开脱情况,此时不⽤考虑承台底阻⼒对桩基承载⼒的影响。

这种情况⼤体有:1. 沉⼊挤⼟桩的庄周⼟体因孔隙⽔压⼒剧增所引起的隆起,于垫层或格栅修筑后孔压继续消散⽽⽽固结下沉。

2. 车辆频繁⾏驶震动。

3. 桩周产⽣负摩阻⼒的各种情况导致的承台底⾯与⼟基的初始接触随时间渐渐松弛⽽脱离。

4. 黄⼟地基湿陷或砂图地震液化所引起的承台与⼟基突然开裂。

端承型群桩基础端承型基桩的桩底持⼒层刚硬,沉降量较⼩,因此承台底⾯⼟反⼒很⼩,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各个基桩的⼯作性状接近于单桩,所以η可认为为1。

摩擦型群桩基础(1)不考虑承台效应的影响(即承台地⾯脱落)如上图所⽰,先假设承台底⾯脱离地⾯的群桩基础中各桩均匀受荷,就如独⽴单桩那样,桩顶荷载Q 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引起压⼒扩散⾓α范围内庄周桩⼟中的附加应⼒。

各桩在桩端平⾯上的附加压⼒分布⾯积的直径2tan D d l α=+。

当a S实际的群桩效应其实更为复杂,有以下⼏个⽅⾯:(1)承台刚度的影响: 这主要是针对建筑桩基础的刚性承台⽽⾔的,⼤致意思就是指刚性承台会使桩做同步沉降,同时会使各桩的桩顶荷载发⽣由承台向中部向外围转移,所以刚性承台下的桩顶荷载分配⼀般是⾓⾓桩最⼤,中⼼桩最⼩,边桩居中。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2 杭 州 宋都 房 地 产 集 团 有 限套 司 , 江 . 浙
摘 要 : 用 三 维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一 无 界 元 耦 合 程 序 , 析 了褥 垫层 对 不 同 刚 度 桩 体 复 合 地 基 桩 侧 摩 阻 力 和 桩 身 应 采 分 力的 影 响 , 有垫 层 时 桩 体 刚度 、 载 、 长 的变 化 对 复 合 地基 桩侧 摩 阻力 的影 响 。 及 荷 桩 关 键 词 : 合地 基 : 值模 拟 ; 载 性 状 ; 垫 技 术 复 数 承 褥 中 国 分 类 号 :U 7 T 4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8— 0X[02 0 05 0 1 0 7 1 20 )3— 05— 3
称为 极 柔 性 桩 、 般 柔 性 桩 、 刚 性 桩 、 性 桩 , 表 2所 一 半 剐 见
示 l l
极 柔 性 桩 、 般 柔 性 桩 采 用 双 曲 线 模 型 ; 刚 性 桩 一 半
和 剐 性 桩采 用线 弹 性 模 型 。 表 2 不 同模 量 比 的桩 体
究还不很成熟 。本 文采 用三维 非线性 有 限元一无界元 耦台
程 序 . 过 一 系 列 的 数 值模 拟 试 验 方案 对 不 同桩 体 剐 度 的 单 通 桩 复 合 地 基荷 载 传递 的机 理 做 了一 些 探 索 。
极 柔性 桩
0. 0 Leabharlann 02 5 0 2 01 数值 模 拟 试 验 方 案
l I 桩 体 与 承 台 尺 寸
文 中桩 体 截 面 尺 寸 为 0 5t .m, 台 尺 寸 为 15 a×05 承 mx
维普资讯
浙 江 水利 科 技 ・ 02年 - 3期 20 第
单 桩 复 合 地 基 承 载 性 状 的 数 值 模 拟 与 研 究

基础工程-10竖向荷载下单桩工作性能

基础工程-10竖向荷载下单桩工作性能

桩侧摩阻力
δ u=
黏土中 4-6mm 砂土中 6-10mm
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τu可用类似于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伦公式表示:
u ca x tan a
式中,ca和υa为桩侧表面与土之间的附着力和摩擦角,σx为深度z处作用 于桩侧表面的法向应力,与土的竖向有效应力σv’有:
x Ks v '
正摩擦
负摩擦
桩侧负摩阻力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桩侧土体下沉超过桩的下沉)

欠固结土或新填土固结作用 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压密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大面积沉降 湿陷性黄土侵水而湿陷 打桩产生的超静孔压消散引起的固结下沉 。。。
桩侧负摩阻力
负摩阻力变化规律:
中性点: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δ=0,τ=0,N=max) •中性点之上,土层产生相对于桩身的向下位移,出现负摩阻力 •中性点之下,土层产生相对于桩身的向上位移,出现正摩阻力 Q
负摩阻力
土 桩
正摩阻力
中性点
最大轴力点 (Q+Fn) 桩端阻力
单桩
位移曲线
侧摩阻力分布
桩身轴力分布
Q+(Fn-Fp)
桩侧负摩阻力
宁海电厂实测桩侧负摩阻力
F1000冲孔灌注桩,桩长37m,回填土8m厚
起始时间为2003-12-15
轴力(kN)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 0 5 10 15
式中,Ks为桩侧土的侧压力系数,受施工影响很大
挤土桩: Ks > K0 非挤土桩: Ks < K0
桩侧摩阻力的深度效应
qs
qs
15~20倍桩径
在15~20倍桩径深度时σv’达到最 大后随深度保持不变 δ的值在0.5 φ ~0.8 φ ( φ 为 桩周土的内摩擦角)

静压桩终压力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相关性_pdf

静压桩终压力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相关性_pdf

摘 要 : 以苏南软土地区的静压桩施工实测资料为依据 ,着重分析了静压桩的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承载力之间的相 互关系 ,并按照静压桩的入土深度 ,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估算方法 ,为静压桩的安全 、合理施工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静压桩 ;终压力 ;单桩竖向承载力 3 中图分类号 : TU4731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7643 (2006) 05 - 0063 - 04
(2)桩端土层的性质 ,桩端持力层的类别和性 质直接影响桩端阻力的大小和桩的沉降量 。低压缩 性 、高强度的砂 、砾 、岩层是理想的具有高端阻力的 持力层 ;相反 ,高压缩性 、低强度的软土几乎不能提 供桩端阻力 ,并有可能导致桩发生突进性破坏 。
(3)桩的几何特征 ,不仅桩的形状及表面积决 定桩侧总阻力的大小 ,而且桩的长细比也是影响桩 侧阻力 、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和单桩承载力的主要 因素 。
≥11125 ≥11278 ≥01984 ≥01833 ≥01909 ≥11232 ≥11564 ≥11828 ≥11828 ≥1122 ≥11353 ≥11215 ≥11265 ≥11239 ≥11253 ≥11306 ≥01674 ≥01572
由表 1可知 ,即使在同一地区 ,不同施工地点的 静压桩基工程 ,其压桩系数 Q / P (压桩力与桩承载 力标准值之比 )的值 ,从 0157~1183不等 ,呈现了较 大的离散性 。这充分说明 ,在软粘土中 ,静压桩竖向 承载力的变化除了与终压力值有关外 ,还与其它因 素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 ,影响静压桩竖向承载力的主 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
第一种方法是回归区域性的经验公式 ,这种方
法最为常用 ,公式往往是结合某种具体的土层特定 条件要求 。

4-1单桩承载力

4-1单桩承载力
R ac NcC aq N qh
2、桩侧极限摩阻力的确定
桩侧单位面积的极限摩阻力取决于桩侧土间的剪切强度。 按库仑强度理论得知:
htg Ca K vtg Ca
三、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
一般说来,桩的竖向承载力往往由土对桩的支承能 力控制。但当桩穿过极软弱土层,支承(或嵌固)于岩层 或坚硬的土层上时,单桩竖向承载力往往由桩身材料强度 控制。此时,基桩将象一根受压杆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将发生纵向挠曲破坏而丧失稳定性,根据《公路桥规》, 对于钢筋混凝土桩,当配有普通箍筋时,可按下式确定基 桩的竖向承载力:
(一)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桩的破坏机理和特点
桩在横向力作用下变形示意图 a)刚性桩;b)弹性桩
(二)单桩横向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桩水平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五、关于桩的负摩阻问题
(一)负摩阻力的意义及其产生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桩受轴向荷 载作用后,桩相对于桩侧土 体作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 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称正摩 阻力。
(四)静力分析法
静力分析法是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和土的强度理论, 计算桩底极限阻力和桩侧极限摩阻力,也即利用土的强度 指标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然后将其除以安全系数从而确 定单桩容许承载力。
1、桩底极限阻力的确定
把桩作为深埋基础,并假定地基的破坏滑动面模式, 运用塑性力学中的极限平衡理论,导出地基极限荷载(即 桩底极限阻力)的理论公式: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
桩侧摩阻力除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关,还与 其它因素有关。 土的性质 桩的刚度 时间因素 土中应力状态 桩的施工方法等
(三)桩底阻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度效应
桩底阻力影响因素 桩底地基土的性质(主要影响因素) 持力层上覆荷载(覆盖土层厚度) 桩径 桩底作用力 时间 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等。

第三章 单桩和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

第三章  单桩和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
21
3.快速法与慢速法测试结果分析 快速法由于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为1h,各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相对慢速法 要小一些,如图3-7。一般不同桩端持力层中快速法与慢速法有如下特 点: 1)嵌岩端承桩(rock-socketed pile):由于嵌岩端承桩桩沉降很小, 沉降稳定很快,因此快速法和慢速法所测得承载力基本一致。 2)桩端砂性土(sand at pile end):对于桩端土性较好的端承桩, 桩沉降较小,快速法测得的极限承载力比慢速法略大。 3)桩端黏性土(clay at pile end):对于桩端土性较差的摩擦桩, 桩沉降较大,快速法测得的极限承载力要比慢速法大。 4)纯摩擦桩(pure frictional pile):对于以桩侧阻力为主的纯摩 擦桩,桩沉降很大,快速法测得的极限承载力一般要比慢速法高一级, 约10%左右。
1
3.1


对单桩和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性状研究是进行桩基设 计的基础。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桩型、不同的桩基规格、不同 的施工方式、不同的地质条件,桩基的受力性状也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基于在桩顶作用竖向荷载,由桩身 通过桩侧土和桩端土向下传递荷载,来研究桩身应力和位移 的变化规律。研究的结论适用于建筑物桩基础、桥梁桩基础、 码头桩基础与海洋构筑物桩基础等。 本章从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入手,主要介绍桩土体系的 荷载传递、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打桩挤土效应、群桩受力性状及群桩效应、群桩极限承载力 计算、桩基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桩基负摩阻力、桩端后注浆 的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4
3.2.1 静载试验的目的与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的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 值; 2.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可测定 桩周各土层的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4.当埋设桩端沉降测管,测量桩端沉降量和桩身压缩变形时, 可了解桩身质量、桩端持力层、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等情 况; 5.评价桩基的施工质量,作为工程桩的验收依据。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适用于所有桩型的单桩竖向极限 承载力的确定。

单桩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

第四节单桩承载力桩基础是由若干根基桩所组成,在设计桩基础时,应从分析单桩入手,确定单桩承载力,然后结合桩基础的结构和构造型式进行基桩受力分析计算,从而检验桩基础的承载力及其变形。

单桩承载力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一般情况下,桩受到轴向力、横轴向力及弯矩作用,因此须分别研究和确定单桩的轴向承载力和横轴向承载力。

一、单桩轴向荷载传递机理和特点桩的承载力是桩与土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单桩在轴向荷载下桩上间的传力途径、单桩承载力的构成特点以及单桩受力破坏形态等基本概念,将对正确确定单桩承载力有指导意义。

(一)荷载传递过程与土对桩的支承力桩在轴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桩顶将发生轴向位移(沉降),它为桩身弹性压缩和桩底以下土层压缩之和。

置于土中的桩与其侧面土是紧密接触的,当桩相对于土向下位移时就产生土对桩向上作用的桩侧摩阻力。

桩顶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这种摩阻力,桩身轴向力就随深度逐渐减小,传至桩底的轴向力也即桩底支承反力,它等于桩顶荷载减去全部桩侧摩阻力。

桩顶荷载是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传递给土体。

因此,可以认为土对桩的支承力是由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两部分组成,桩的极限荷载(或称极限承载力)就等于桩侧极限摩阻力和桩底极限阻力之和。

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变形性态有关,并各自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量是不相同的。

试验表明:桩底阻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有较大的位移值,在粘性土中为桩底直径的25%,在砂性土中约为8%~10%;而桩侧摩阻力只要桩土间有不太大的相对位移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数量目前认识尚不能有一致的意见,但一般认为粘性土为4 ~ 6mm,砂性土为6~10mm。

因此在确定桩的承载力时,应考虑这一特点。

柱桩由于桩底位移很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一般柱桩,桩底阻力占桩支承力的绝太部分,桩侧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计。

浅析单桩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工作性状

浅析单桩在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工作性状

每一单元 与土体 尺寸 、 的应力一应 变特性 、 土 桩周 土质情 况 、 桩端 土质情况 ( 或岩 法的基本概念是把 桩视 为由许 多弹簧单元 组成 , 之间用非线性 弹簧联 系 , 以模拟桩一 土之间 的荷 载传递关 系。桩 石) 以及桩 身的刚度 、 持力层 的弹性模量 和土层 的构成情况等 。
论依据。
在单桩 承受竖 向荷 载的情况 下 , 当桩还 未承受 外加 荷载 时 ,
6%, 0 可看作是端承桩 ; E / , 10时 , 当 bE ≥ 0 实际上就是端 承桩 。 2 桩土的刚度 比 E / , ) E 愈大 , 承力所 占总荷载的百分 比愈 端
反之 , 端承力所 占比例降低 , 桩侧摩 阻力所 占 比例增大 。对 于 作用在桩身表面上 的是 水平 向的土 压力 。随着桩上 竖 向荷 载 的 大 ; p , / 0的中长桩( d ̄2 ) 其端 承力接 近 于 0 L/ 5, 。这说 明 增大 , 桩身表面的摩擦 力将被 发挥 出来 , 最后 是附着 力被 发挥 出 E E < 一1 对于砂桩 、 碎石桩和灰 土桩等 低 刚度桩 组成 的桩基 , 应按 复合 地 来, 这些分量 的总和 就是 总的表面 摩阻力 ; 作用 在桩端 的反力 而
主要是竖直 向的, 这就是桩端阻力 ; 两者之和构成 了桩 的承载力。 基工作 原理进行设 计。 3桩底扩 大头 与桩 身直径 之 比 D 愈 大 , 承力 分担 总荷 ) 端 两者之 比取决于桩的尺寸与设置方法 、 总荷载的 大小 以及地基 土
的分层及其力学特性。
竖 向荷载作用下 桩一 土体 系荷载传 递 的过程可 简单 描述 如
承担。在桩 的承载过程 中 , 身位移 和桩身荷 载随深度 递减 , 桩 桩 劳 的 。 Se ed和 R eel 1 5 首先 提 出用 传递 函数 法计 算桩 的 eS【l 9 5年 在 侧摩 阻力 自上 而下逐步 发挥 。由此可 见 , 的荷载与沉降关 系为 桩 荷载传递 , 此后 Ke i j15 z [ ( 9 7年 ) d 在此基 础上有 所发 展。这种 方 非线性关系 , 十分复杂 , 且与下列许 多因素有 关 : 桩的几何 形状和

浅析单桩承载力极限值的 提高与标贯击数和孔隙比的关系

浅析单桩承载力极限值的 提高与标贯击数和孔隙比的关系

浅析单桩承载力极限值的提高与标贯击数和孔隙比的关系摘要:由于挤土效应的存在,单桩的承载力极限值会有一定的变化。

结合某场地工程实际情况,采集在群桩施工前后不同土层的孔隙比及标贯击数,并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得到单桩抗压极限值。

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标贯击数变化率来估算桩侧阻力及桩端端承力,从而计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其变化率与静载试验得到的极限值变化率较为接近。

关键词:群桩效应;极限值;标贯击数;变化率1 引言在没有群桩效应时,单桩的承载力极限值一般与设计值相近。

群桩施工后,由于挤土效应的存在,在应力与挤密的双重作用下,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与其设计值可能有较大出入,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所证明。

由于桩基,特别是群桩基础受力机理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其承载和变形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现场的单桩载荷试验或者室内模型试验成果之上,但是由于群桩效应的存在,常见的单桩测试研究成果难以推及到实际的群桩上去。

对于群桩效应比较有效、可靠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群桩基础的现场试验与测试。

在同一场地群桩施工前后,本文将分别采集单桩承载力极限值、标贯击数、孔隙比的大小,分析在群桩效应下,单桩承载力极限值的提高与后两者的关系。

2 工程概况浙江某公司昌拟在绍兴滨海新城厂区内新建一车间,根据本场地的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层在勘探控制范围内按岩土层分布、沉积环境、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可划分出2个工程地质大层及若干亚层。

主要特征自上而下叙述如下:第①层:粘质粉土(Q4ml),灰黄色,稍密,很湿或饱和,土层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

全场分布,该层为近期冲填,欠固结。

层厚1.10~3.50m。

第②-1层:粘质粉土(Q4ml),灰色,稍密,局部呈中密,很湿或饱和。

土层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10~3.50m,层厚1.50~4.40m。

第②-2层:粘质粉土(Q4mc),灰色、灰黄色,中密,湿或饱和。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如果在试桩时,同时测出桩顶竖向位移 s0及桩的弹性模量E则还可利用上述已测知 的轴力分布曲线N(z) ,根据材料力学公 式,求出桩端位移Sp和任意深度处的桩身截 面位移S(z),即

注意:图4-9中的荷载传递曲线(N-z曲 线)、侧阻分布曲线(qs-z曲线)及桩截 面位移曲线(s-z曲线),都是随着桩顶荷 载Q的增加而不断变化的。 • 如何采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曲 线,了解侧阻力和端阻力随荷载增大的发展 变化、它们的发挥程度及两种阻力与桩身位 移的关系等规律,无疑对合理地确定桩的承 载力和进行桩基础的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负摩阻力的分布与中性点
(1)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
(2)负摩阻力的分布
正负摩阻力分界的地方,即桩土之间不发生相对 位移的截面称为中性点(见图4-10(b))。在中性 点以上,土层相对于桩产生向下的位移,在这部分桩 长范围内出现负摩阻力;在中性点以下,桩截面产生 相对于土层的向下位移,因而产生桩侧正摩阻力,同 时在中性点处下拉荷载(即由负摩阻力在桩身引起的 最大轴力)达到最大值(见图4-10 (d))。 中性点的深度Ln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变形条件及 桩和持力层土的刚度等因素有关,理论上可根据桩的 竖向位移和桩周土的竖向位移相等处来确定,但实际 上准确确定中性点的位置比较困难。
• •
• •
(2)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阻力
• 桩端处的阻力是在荷载作用下桩与桩周土之 间产生相对位移到一定程度之后,荷载传至桩端 处引起土的压缩变形而产生的。
• •
当作用于桩顶的荷载Q不断增大,桩侧摩阻 力完全发挥达到极限值后,继续增加的荷载就靠 桩端阻力的增大来承担,直到桩端下的土体达到 极限平衡,桩端阻力也达到极限值,此时桩所承 受的荷载即为极限承载力Qu。

桩基础承载力-荷载传递规律

桩基础承载力-荷载传递规律

桩基础承载力-荷载传递规律(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桩基础的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桩基设计的重要内容,而要正确地确定单桩承载力又必须了解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包括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破坏机理。

二、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不同荷载下轴力沿深度的变化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三、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地基土对桩的支承由两部分组成: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

如果认为两者是同步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载阶段,这个表达式都是正确的:∑+=i si p p p l q u A q R而实际上,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是同步发挥的。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

对10根桩长为27~46m 的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的足尺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桩侧发挥极限摩阻力所需要的位移很小,粘性土为1~3mm ,无粘性土为5~7mm ;除两根支承于岩石的桩外,其余各桩(桩端持力层为卵石、砾石、粗砂或残积粉质粘土)在设计工作荷载下,端承力都小于桩顶荷载的10%。

四、单桩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基础的功能在于把荷载传递给地基土。

作为桩基主要传力构件的桩是一种细长的杆件,它与土的界面主要为侧表面,底面只占桩与土的接触总面积的很小部分( 一般低于1%),这就意味着桩侧界面是桩向土传递荷载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途径。

竖向荷载施加于桩顶时,桩身的上部首先受到压缩而发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于是桩周土在桩侧界面上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种摩阻力并通过它向土中扩散的过程 。

设桩身轴力为Q ,桩身轴力是桩顶荷载N 与深度Z 的函数,Q =f (N 、Z )桩身轴力Q 沿着深度而逐渐减小;在桩端处Q 则与桩底土反力Q p 相平衡,同时桩端持力层土在桩底土反力Q p 作用下产生压缩,使桩身下沉,桩与桩间土的相对位移又使摩阻力进一步发挥。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与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与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要点1、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复合地基荷载试承压板应具有足够风度。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

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2、试验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2倍,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3、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可终止试验。

①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不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不子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的确定:①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②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5、试验点数不少于3点。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基桩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表选择。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桩身完整性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工作程序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进行:检测工作程序框图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

水泥土复合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水泥土复合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水泥土复合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对某工程中的四根水泥土复合管桩进行了基桩水平静载现场试验,旨在测试其单桩水平承载力。

试验获得了桩顶的水平力-时间-水平位移曲线、桩顶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和桩顶水平力-转角曲线,并提出了水泥土复合管桩的水平荷载临界值和极限值。

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能够便捷地确定桩体的水平荷载临界值和极限值。

试验结果表明,四根试桩的水平荷载临界值均为42kN,水平荷载极限值为56~70kN。

关键词:水泥土复合管桩;水平承载;现场试验1、引言水泥土复合管桩是一种新型的桩型,它将预制高强混凝土管桩和水泥土桩同芯结合在一起,兼具混凝土桩和水泥土桩的优点,如图1所示。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施工扰动小、施工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水泥土搅拌桩存在桩身强度低和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局限性。

另一方面,预制高强混凝土管桩具有高强度和刚度的优点,但成本较高。

当复合地基达到承载力极限时,通常会先发生桩周土体破坏,而桩身强度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2]。

将水泥土搅拌桩(外芯)和预制高强混凝土管桩(内芯)结合形成的水泥土复合管桩不仅可以发挥预制高强混凝土管桩的高承载力优点,还可以显著降低工程成本[3]。

该桩型已经在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山东、河北等地广泛应用,而且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应用和研究[4]。

水泥土复合管桩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基础工程建设方案,未来在国内外的基础工程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图1 水泥土复合管桩示意图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水泥土复合管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成果都集中在竖向承载力方面[5-8]。

水泥土复合管桩通过利用成本较低、直径较大的水泥土桩加固预制混凝土管桩的桩周土体,形成了双层传递模式,即荷载由混凝土芯桩传递到桩周水泥土再传递到桩周土体,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制混凝土管桩的竖向承载性能。

此外,水泥土复合管桩还能提高传统预制混凝土管桩的水平承载力。

大变形条件下单桩水平承载性状分析

大变形条件下单桩水平承载性状分析

Be h a v i o r An a l y s i s o f La t e r a l l y Lo a de d S i ng l e Pi l e u n d e r La r g e De f l e c t i o n
Zh a n g Le i , Go n g Xi ao n a n 。 Yu d i an l i n
体抵 抗侧 向变形 能 力的地 基反 力 系数 , 及 简化 的土体 弹 塑性 本构 关 系, 推 导 出桩 身 变形 和 内力的 计
算公 式 , 并用 F OR TR AN 语 言编 制 了计 算程 序 。算例 表 明 : 桩 的水 平 位移 和 弯矩 随 水 平 力 和 力 矩 的增 加 而非 线性 增 大 ; 桩 身位 移随 距 离地 面 的距 离的 增加 而减 小 , 距 地 面 的距 离超 过 1 o倍 桩 径 时 桩 身响应极 小 , 可忽略 不计 ; 桩顶 约 束是 桩 身响 应 沿桩 身分 布 的重要 影 响 因素 ; 随 着 桩 周 土体 力 学 性 质 的 改善 , 桩 的 最 大位 移 和最 大 弯矩均 明 显减 小 。计算值 与 现 场 实测值 吻合 度很 高 , 且 比 已有 解
计 算 结果 更优 , 所得 解及 程序 是 可 靠的 。
关 键词 : 桩 基础 ; 幂 级数 解 ; 地 基反 力法 ; 水平 荷载 ; 屈服 ; 弯距
中图分 类号 : T U4 7 3 . 1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4 7 6 4 ( 2 0 1 3 ) 0 2 — 0 0 6 1 — 0 5

f a c t or , w hi c h i nf l u e n c e s t he di s t r i bu t i o ns of pi l e r e s po ns e s al on g de pt h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简述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简述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简述摘要:按单桩受力状态的不同对桩基进行了分类,对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单桩进行分析,总结了单桩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指出了目前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桩基;荷载;承载力0 引言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构件,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身穿过较弱地层或水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中,从而减少上部建筑物的沉降,确保建筑物的长久安全。

1 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1]。

一般情况下,桩受到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及弯矩的作用,因此需要分别研究和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向承载力。

(一)承受竖向荷载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桩土体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所能长期稳定承受的最大荷载,即单桩静载试验时桩顶能承受的最大试验荷载。

它反映了桩身材料、桩侧土与桩端土性状、施工方法等综合指标。

目前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静载试验法:静载试验是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而且可以通过埋设各类测试元件获得荷载传递、桩侧阻力、桩端阻力、荷载与沉降关系等诸多资料。

静载试验法通过在桩顶逐级施加竖向荷载,直至桩达到破坏状态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但由于试验费用、工期、设备等原因,往往只能对部分工程的少量桩进行试验。

(2)经验公式法:根据全国各地大量的静载试验资料,经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整理,给出不同类型的桩,按土的类别、密实度、稠度、埋置深度等条件下有关桩侧摩阻力及桩底阻力的经验系数、数据及相应的公式。

经验公式法是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方便,便于使用。

桩的荷载传递与承载力取值

桩的荷载传递与承载力取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在其术 语和符号的规定中没有定义桩端阻力和 桩侧阻力的特征值的条文, 桩侧阻力的特征值的条文 , 但规定了桩 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特征值是由静载荷试 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 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 5)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Q中的规定 : “ 将单桩极限承载力除以 中的规定: 中的规定 安全系数2, 安全系数 , 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
q pa
1 = q pk K? ?
q sia
1 = q sik K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桩基设 计方法是建立在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同 步发挥假定的基础上, 步发挥假定的基础上,而这个假定已为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所否定。 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所否定。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方法回避了 工作状态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安全系 数不相等的矛盾。 数不相等的矛盾。
桩侧摩阻力的安全系数为 7200/4400=1.64 端阻力的安全系数为 2400/400=6 6 与24年前洪毓康教授的研究结果极其接 年前洪毓康教授的研究结果极其接 近。
荷载传递的工程应用案例 荷载传递的工程应用案例
90年代末,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年代末, 年代末 等单位在陕西信息大厦进行了超长桩的 试验研究,陕西信息大厦地上51层 试验研究,陕西信息大厦地上 层,总 高度191m,地下 层,深17.6m,基础采 高度 ,地下3层 , 用桩-筏基础, 用桩-筏基础,桩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 直径1.0m。 桩,直径 。
地基土对桩的支承作用
如果认为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是同步 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载阶段, 增大的,那么对任何的荷载阶段,不论 是极限状态还是工作状态, 是极限状态还是工作状态,这个表达式 都是正确的: 都是正确的:

什么是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和特征值

什么是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和特征值

WORD格式
什么是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和特征值?
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1.65、1.7,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
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
载效应标准组合)的 1.25倍,这样荷载放大 1.25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 1.65倍,实际
上桩安全度还是2(1.25x1.65=2.06)。

94规范时荷载都取设计值,为了荷载与设计值
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
系数取 1.65左右。

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
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抗力分项系数(一般 1.65左右)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安全系数 2
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

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25=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1.6=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两个时代的两个单桩承载力指标,没
有可比性。

专业资料整理。

桩基础承载性能

桩基础承载性能

桩基础承载性能【摘要】本文对桩基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桩基的概念、形式及分类等,并结合桩基础的特点分析桩基础的竖向及水平承载性能。

【关键词】桩基础,概述,承载性能【正文】一、桩基础概述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较好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它造价低、施工简便。

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

如深部土层也软弱,或建(构)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而且是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桥梁基础等,则需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而在桥梁、码头工程中常用高承台桩基础。

按桩身材料分类主要有混凝土桩及钢桩,也有采用木、组合材料的桩。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可以分为竖向抗压桩(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抗拔桩);水平受荷桩(主要承受水平荷载)以及复合受荷桩(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

桩按承载性状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前者又分为摩擦桩、端承摩擦桩;后者又分为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桩按成桩时挤土状况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

沉管法、爆扩法施工的灌注桩、打入(或静压)的实心混凝土预制桩、闭口钢管桩或混凝上管桩属于挤土桩。

冲击成孔法、钻孔压注法施工的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H 型钢桩、敞口钢管桩等属于部分挤土桩;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施工的灌注桩属非挤土桩。

按桩的施工方法,则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二、桩的竖向承载性能在确定竖向单桩的轴向承载力时,有必要大致了解施加于桩顶的竖向荷载是如何通过桩-土相互作用传递给地基以及单桩是怎样到达承载力极限状态等基本概念。

逐级增加单桩桩顶荷载时,桩身上部受到压缩而产生相对于土的向下位移,从而使桩侧表面受到土的向上摩阻力。

002竖向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002竖向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2)桩端阻力的性状 (1) 桩端阻力的破坏模式
整体剪切破坏:地基中塑性区连成整体,产生整体滑动 破坏,连续的剪切滑裂面开展至基底水平面,基底水平面 土体出现隆起,破坏时基础沉降急剧增大,P-S曲线上破 坏特征点明显。一般出现在基础埋深较浅,上部荷载较大 时。
局部剪切破坏:基础沉降所产生的土体侧向压缩量不足 以使剪切滑裂面开展至基底水平面,基础侧面土体隆起量 较小。当基础埋深加大,加载速率快时,地基发生局部剪 切破坏。
第2章 竖向荷载下桩基的承载 力和变形
2.1单桩竖向承载力
单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柱在竖 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 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一般由土对 桩的支承阻力控制,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 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O
Qu Q/u
Q
su
A
B
s
图5-3 单桩荷载-沉降曲线
A-陡降型;
B-缓变型
图2-1 静力荷载-位移曲线
•2.1.1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性状 1) 桩侧阻力的性状
一旦荷载施加于桩顶,桩首先发生压缩而向下位移,于是侧面受到土 阻力的作用,荷载在向下传递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这种摩阻力。
由于桩身压缩量的积累,上部桩身的下沉总是大于下部,因此上部桩 身的摩阻力总是先于下部而发挥出来;上部桩身的摩阻力达到极限之 后,就保持不变或有所减小,随着荷载的增加,下部桩身的摩阻力将 逐渐调动出来,直至整个桩身的摩阻力全部达到极限,继续增加的荷 载就全部由桩端土承受;
1)静力法计算单桩承载力: (1)计算桩端阻力的极限平衡理论公式
qpu cCN c 1bN qhNq

冲击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

冲击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

冲击荷载与静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特性熊玉春;毛吉化【摘要】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著;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著;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11页(P116-126)【关键词】冲击荷载;极限承载力;拟合分析;阻抗;应力波【作者】熊玉春;毛吉化【作者单位】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00;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广东广州5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10 引言高应变动力测桩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Smith[1]提出的打桩分析波动方程法,将锤、桩和岩土系统分别离散为质量块、弹簧和阻尼器模型来模拟重锤冲击桩顶的过程,利用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Rausche等[2]提出基于行波理论的波形拟合法,通过实测桩顶的力和速度时域波形,预先假定桩土单元的计算参数,以力或速度曲线为边界条件,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反算桩顶速度或力曲线,根据计算波形与实测波形的拟合程度,不断调整桩土参数和反复迭代计算直至两者的吻合程度达到要求,并于1974年正式推出以Smith质弹模型为计算模型的CAPWAPC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性状研究
摘要:组合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桩基础的承载性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
实意义。

目前人们在水平受荷桩的计算理论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对组合受
荷桩承载性状的研究却很少。

工程中计算组合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承载性状时,常用的方法是分别考虑竖向和水平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变形特性,然后依据
小变形原理将竖向和水平向荷载产生的内力相叠加,忽略了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
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

显然此种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反应组合荷载作用下桩的受
力情况。

关键词:组合效应,桩基础,荷载作用顺序,部分埋入
1.引言
近海以及海上工程的桩基础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往往还需要承受风、
水流、波浪、地震等荷载作用。

所以研究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性状很有必要。

组合荷载中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桩基础的作用通常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同加载顺
序对桩基础承载性状有不同的影响[1]。

例如,码头竣工后桩基础往往是先承担由
结构自重引起的竖向荷载,还要承担风、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

而码头施工期间
桩基础通常是先承受边坡土体引起的水平荷载后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引起的竖向荷载,显然这两种情况下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的顺序是不同的。

所以研究组合
荷载作用时应考虑荷载作用顺序。

2. 研究现状
在桩基承载力计算方面,竖向与水平向荷载间究竟存在一个怎样的相互影响
关系,是目前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虽说学者们对组合荷载作用下桩基
础的受力特点已有一些研究[2][3],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些学者在研究组合荷载作用下桩基的承载性状时,假设桩基完全埋入泥面
一下,然而近海及海上工程中,桩基往往部分埋置,其裸露地面以上桩段常常需
要承受风、浪、流等水平荷载、环向静水压力以及竖向荷载的组合作用,基于完
全埋置的桩基理论不能适应于计算部分埋入桩基的承载特性。

工程中计算组合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承载性状时,常用的方法是分别考
虑竖向和水平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变形特性,然后依据小变形原理将竖向和水平
向荷载产生的内力相叠加,不考虑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间的相互作用对桩基础承
载性状的影响。

显然此种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反应组合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情况
3. 研究思路
学者们对竖向荷载、不同加载顺序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方面研究很少。


于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状和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特
别是在不同加载顺序下单桩承载性状方面更是缺乏认识[4],使得桩基在组合荷载
作用下产生的危害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因此分析组合荷载作用
下单桩的变形性状,探索不同加载顺序对于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
科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在研究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性状时,应考虑荷载作用顺序,竖向、水平
向荷载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大小,这些都对组合受荷单桩承载性状有一定的
影响。

所以在研究时应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才能得到真实的桩身变形情况。

4.研究方法
本文为了更好的给出组合受荷单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本文采用ABAQUS软件
进行模拟。

ABAQUS软件不仅能解决简单的线性问题,还能分析较为复杂的非线
性问题。

ABAQUS软件因其出色的分析和模拟复杂系统的能力,使之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该软件具有分析高度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而岩土工程中存在很多高度非线性问题有待解决,故ABAQUS可以有效分析岩土工程问题[5][6]。

采用ABAQUS进行模拟,首先考虑荷载作用顺序对部分埋入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将先施加水平荷载后施加竖向荷载的模拟结果与先施加竖向荷载后施加水平荷载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荷载作用顺序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并将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性状与仅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进行比较,得出竖向荷载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5.结论
主要对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性状做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不同加载顺序对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不同加载顺序下竖向荷载对水平受荷桩的影响。

本章基于ABAQUS分析组合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的承载性状,并设置了不同工况分析竖向力、荷载作用顺序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由ABAQUS模拟结果可知,不同荷载作用顺序对基桩的有不同的影响。

先施加竖向荷载后施加水平荷载的加载方式下桩顶位移较小,先施加水平荷载后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方式下产生的桩顶位移较大,先施加竖向荷载后施加水平荷载的加载方式对于桩基础而言是偏于安全的,这与郑刚,赵春风等人的结论是一致的。

6.参考文献
[1]赵春风, 王卫中, 赵程,等. 组合荷载下单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 2013, 26(6):59-64.
[2]Meyerhof, G G; Sastry, V V R N.Bearing capacity of rigid piles under eccentric and inclined loads[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1985, P267–276.
[3]武科, 栾茂田, 范庆来,等. 倾斜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承载力特性研究[J]. 岩土力学,2009, 30(4):1095-1101.
[4]陈正, 苏润建. 不同加载顺序对微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J]. 建筑科学, 2011, 27(3):45-48.
[5]朱以文. ABAQUS与岩土工程分析[M]. 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5.
[6]王金昌. ABAQU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