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1.2 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1.3 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4 饮食护理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勿过饱,忌食肥腻、黏滑及烟酒刺激之品。
1.5 临证(症)施护1.5.1 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1.5.2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1.5.3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5.4 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肺胀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
以胸中胀满,痰诞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1.1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1.2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辩证:寒饮束肺证、痰湿壅肺证、痰热郁肺证。
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2.护理要求2.1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2.1.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2.1.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2.2.2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2.3出现面赤谚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中医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护理常规范文中医护理常规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系列护理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常规注重人的整体健康,以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为基础,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运行等方法来维护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常规的方法和技巧。
1.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强调“药食同源”,即通过食物来治疗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可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法,如饮食调节、药膳疗法等。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的质和量,不宜过量或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要平衡膳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2.气功调理: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及意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见的气功方法有吐纳、功法和养生功等。
气功调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身心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
3.中药浴:中药浴是使用中药煮水或中药包煮水后将其加入浴盆中,在温水中泡浸身体。
中药浴通过药物的渗透和体外享受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舒缓疲劳等。
4.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是利用人手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进行刺激,达到调理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常见的按摩手法有拨、揉、捏、推、波等。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
5.中药内服:中医常用中药内服来治疗疾病。
中药内服是按照中医理论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煎煮后口服。
中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6.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在穴位上,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
针刺可以刺激穴位,激活经络,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
7.中药外用:中医常常使用中药外用来治疗皮肤病等疾病。
中药外用是将合适的中草药外用于患病部位,起到治疗和保养作用。
中药外用可以消炎、杀菌、止痒等。
中医护理常规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饮食调养、气功调理、中药浴、按摩推拿、中药内服、针灸疗法和中药外用等方法,可以维护和促进人体的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常规虽然可以辅助治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体质,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中医护理常规
1、护理评估
①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 敏原。 ②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 ③生活自理能力。 ④心理社会状况。
⑤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 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2、常规进行。 b、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 气吸人。 c、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1、护理评估
①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②有无咳嗽、咯痰。 ③心理社会状况。 ④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 气虚感冒证、阴虚感冒证。
2、护理要点
① 一般护理
a、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b、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c、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 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③ 饮食护理
a、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宜。 b、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 半流质,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 c、鼓励患者适当饮水。
④ 情志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⑤临证(症)施护
a、高热不退、无汗者,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 b、 痰热壅肺,咯痰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以稀释 痰液,必要时吸痰。 c、 呼吸困难、紫绀者,遵医嘱给予吸氧。 d、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淡盐水灌肠或番泻叶泡茶饮。 e、 高热多汗,可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3、健康指导
①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②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 等。 ③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④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 作。 ⑤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 事。 ⑥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复发。
中医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第一节中医护理工作常规中医一般护理常规1.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级别护理(1)特级护理:病情危重需要随时抢救的患者或各种复杂的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应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做好记录,备齐急救物品,预防并发症发生,完成生活护理,做到“六洁”、“四无”,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清洁。
无压疮、坠床、烫伤、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级护理:重症及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准确记录生命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每小时巡视一次,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六洁”,根据病情随时更换体位,预防并发症。
(3)二级护理:病情较重,饮食起居有困难的患者可做适当的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协助、督促、检查、指导患者做好“六洁”,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巡视l次。
(4)三级护理:指导患者做好“六洁”,观察病情,每3小时巡视l次,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气功或打太极拳等活动,做好健康教育。
3.及时填写各项中医护理记录。
第二节中医护理基本方法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
1.生活护理(1)护士应指导患者顺应四时按时作息。
(2)做好晨晚间护理,使患者整洁、舒适、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神、色、脉(纹)、舌、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3)根据病情进行康复运动并掌握运动量。
虚症者活动宜少;实证者在症状减轻时,可增加运动量;慢性病患者可开展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等活动。
2.情志护理: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以整体观、因人制宜的施护原则,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姿势、行为的影响和环境的调整,对患者进行启发、开导、鼓励或暗示,达到调节患者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
情志护理的方法(1)劝说开导:通过说服、解释、鼓励、安慰等方法,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思虑、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因人制宜①急、重危患者:心理多为恐惧、悲观或失望,医护人员应以严肃、认真、沉着、机敏、果断的工作作风和稳、准、快的熟练技术给患者“看似无声胜有声”的心理影响,注意以谨慎细心的言谈举止影响患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对于内科急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8.5℃,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等。
3、神昏神昏是一种意识障碍,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等。
5、中暑中暑是由于高温、高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降温、补充水分等护理措施。
6、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7、痛证痛证是指各种疼痛性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8、暴泻暴泻是指突然出现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避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9、脱证脱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虚弱、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安静、进行康复训练等。
10、中药中毒中药中毒是指由于中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症状,需要及时采取解毒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患者类似,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等。
2、XXX风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包括降温、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等。
3、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4、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内伤引起的发热症状,需要进行中药治疗、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
5、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止咳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6、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物理疗法等。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积聚中医护理常规
积聚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体系下,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病患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常规是中医护理的基础,是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常规的原则中医护理常规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个体化原则: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防病为主原则:重点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整体护理原则:强调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身体整体的调养和疾病的综合治疗。
4.因时制宜原则:根据季节、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二、中医护理常规的内容中医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调理: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进行节制性饮食、增强机体的消化功能、调养脾胃等。
2.按摩推拿:采用适当的按摩、推拿手法,刺激腧穴和经络,调节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健康。
3.草药养生:通过饮用中药调理,以起到补益阴阳、调理气血、清除病邪等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精神调养:通过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5.锻炼养生: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有氧锻炼和体能训练,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6.睡眠调理: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三、中医护理常规的重要性中医护理常规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免疫力:通过中医护理常规的实施,可以改善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预防疾病:中医护理常规注重对身体的全面调养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促进康复: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中医护理常规能够通过养生保健和综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中医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一、康复科中风恢复期定义中风恢复期是指一般于发病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患者神智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
临床表现患者多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药物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可采取鼻饲的方式服用汤剂。
辩证施护1、气虚络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謇涩、面色萎黄、苔薄白、舌淡紫、脉细涩无力。
2、肝肾阴虚:表现患肢僵硬、拘挛变形、或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3、风痰瘀阻:表现为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不宜偏嗜,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饱饮食可造成食滞,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应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
2、气虚者宜食梗米、大枣、山药、黄芪等3、肝肾阴虚患者多头晕目眩,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
4、风痰瘀阻患者要少食鱼腥、忌肥甘厚味、戒烟酒。
并发症的护理1、肢体功能障碍: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
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2、口眼歪斜: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要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
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
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3、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健康指导1、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高胆固醇的食物。
2、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注意生活起居,室温冷热适宜。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科基础护理常规中医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每日开窗通风,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每日湿式清扫地面。
2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4 .指导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老年患者活动时要防止走失。
5 .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6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净。
7 .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按职责完成各项工作。
8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状态。
康复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失去和残存的功能,掌握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以便明确护理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原则指导康复护理工作。
2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温在18-25度,相对湿度为50-60%,每日湿式消毒清扫地面2次。
3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
给不能自行进食者喂食或鼻饲。
给予高热、昏迷、禁食、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
5 .遵医嘱及治疗师的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6 .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目蜥口充分的休息。
7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8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齐和干燥,及时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9 .入院后,测量生命体征,如高殛高热护理常规。
评估大小便次数,测量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10 .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注意良好体位摆放,加强排泄训练。
11 .按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
12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中医学护理常规
•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 依气候变化护理 • 依季节变化护理 • 依昼夜变化护理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 • • •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 • • • •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一、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 如大豆、玉米、豆浆、 猪肉、鸡蛋、花生等。
• 发散类食物
• 易于诱发旧病,尤 其是诱发皮肤疾病, 或加重新病的食物 称为发散类食物。 • 如禽畜类中的猪头、 鸡头,蔬菜类的蘑 菇、芫荽、香椿, 水产品类的虾、蟹 等。
• 补益类食物
• 补益类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 功效。 • 清补类食物
• 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 证。
• 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 容易助火伤津。 • 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 如白酒、生姜、葱、蒜、 花椒等。
• 寒性食物
• 寒性食物具有清热、 泻火、解毒等功用。 • 适用于发热较高,热 毒深重的里实热证。 • 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 • 阳气不足、脾胃虚弱 患者应慎用。 • 如苦瓜、莴苣、茶叶、 绿豆等。
(七)鲜药捣敷法与护理
• 将某些具有药用作用的新鲜植物洗净、捣碎, 直接敷于患处,利用植物浆汁中的有效成分达 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目的。
• 适用范围 • 操作及护理方法
• 服泻下类药后,要注意排泄 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
• 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 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 辣之晶。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 温里类药的服法与 护理
• 服药期间宜保暖, 防止风寒侵袭。 • 宜进温热饮食以加 强药效,忌食生冷寒 凉之品。 • 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 易伤津液,阴虚津亏 者慎用。
中医护理常规
内痔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可放置一些盆景花卉,室内充满生机,使病人感到舒适。
2.情志护理此病迁延缠绵,久治不愈。
每遇下血,病人精神紧张,有恐惧感,甚则产生对自身疾病有许多疑问。
应做好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感,随时解释与疾病有关的医疗常识,使其保持心情舒畅,配合治疗。
3.体位与安全(1)久坐、久立是痔疮的诱发因素之一,故让病人按时起居,避免劳累。
下血量多者,宜卧床休息。
内痔脱出嵌顿疼痛剧烈,取健侧卧位。
严重的内痔及手术后病人以侧卧为妥,以免内痔受压引起疼痛、不宜回复甚至造成嵌顿,影响肛门血液流通,造成组织坏死。
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复者,用手轻轻托起回纳后,需静卧片刻。
(2)中药熏洗坐浴,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与黏膜。
4.清洁护理(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后用中药煎剂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3000ml坐浴。
(2)穿着内裤宜宽松、柔软、透气,经常更换,不穿化纤制品,防止局部摩擦引起疼痛及痔核破裂出血。
5.饮食护理重视饮食调养,促进创面愈合。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如荠菜、芹菜、菠菜、木耳、香蕉、猕猴桃、橘子等。
或以荠菜250g粳米100g 煮粥食。
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品,忌饮酒,以免助湿内生,加重病情。
不暴饮暴食,《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及伤。
”6.给药护理(1)中成药宜睡前服用;润肠通便药,宜在早晨空腹或饭前1小时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汤剂宜凉服,以助降泻药力。
观察用药后效果与反应。
(2)局部创面换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到所用物品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7.排泄护理(1)便秘者平时应多饮水或每日晨起饮用1杯淡盐水或蜂蜜2匙冲饮代茶,以润肠通便。
必要时用甘油栓或开塞露塞肛,或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忌久蹲努责,以免内痔脱出。
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引起腹泻,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8.病情观察(1)观察痔核大小,脱出情况,是否伴有充血,疼痛,表面糜烂等。
中医专病护理常规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共同应对疾病 带来的问题,如经济压力、家庭关 系等,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应对能 力。
PART 08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专病护理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针对中医专病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高了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02
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
未来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涌现出更多安全、有效、便捷的护 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03
中医护理在国际上的 推广与应用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 高,中医护理也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 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全球患者提供多 元化的护理选择。
THANKS
0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 呼吸急促、喉中痰鸣、 面色苍白等应立即报告 医师。
0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富营养,忌生冷、肥甘 厚味之品。
0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 发因素。
胃痛护理常规
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及伴随症状,如疼痛 剧烈、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应立即报告医师。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刺激 。
背景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专 病护理在临床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其独特的护理方法和理念在疾 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专病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个体化护理
中医专病护理注重因人、 因时、因地的个体化护理 ,更符合患者实际需求。
整体观念
中医专病护理强调整体观 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注重身心并调。
PART 05
中医医院临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大全(新修订)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一)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二)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三)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四)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二)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 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 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 并立即通知医师。
1.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1.3 急诊室环境1.3.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 空气流通。
1.3.2 根据病证性质, 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1.3.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1.4 入院介绍1.4.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1.4.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5 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护理记录。
1.5.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5.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连续3日。
1.5.3 体温37.5°C以上者,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5.4 若体温39°C以上者, 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1.5.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1.5.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 注明执行时间。
1.8.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1.8.2 根据病情, 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 防止发生意外。
1.8.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 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1.8.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1.8.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1.8.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1.8.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8.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 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9 遵医嘱准备给药,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生活起居的护理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生活起居有常三、劳逸适度四、锻炼身体五、戒不良习惯第二节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二、情志护理的一般方法(一)劝说开导: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节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的原因. (三)移情相制: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低热量饮食5、低脂饮食6、低盐、无盐饮食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
(一)清淡: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的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
饮食的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三)杂食: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和病证的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的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一)食药配伍:就是指食物和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食物禁忌:饮食调护,一定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证的性质,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配合治疗目的。
五、膳食管理第四节病人的二便护理(一)大便的观察及护理(二)排尿的观察及护理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为主证.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病位在肺卫。
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等类型.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二、风寒、气虚感冒,室温可稍高,注意保暖防寒;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凉爽湿润;暑湿感冒宜凉爽通气。
三、重伤风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四、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水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五、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苔、脉象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1、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2、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
3、恶寒重者,或寒热往来,病邪深入半表半里之证时。
六、临证(症)施护:1、风寒感冒无汗,可行背部捏脊直至背部发热。
鼻塞、流涕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头痛可按揉加百会、太阳、印堂穴等。
2、风热感冒口渴,可给温开水或清凉饮料如西瓜汁等,或给鲜芦根煎汤代饮。
3、便秘可用番泻叶泡茶。
4、暑湿感冒头身疼痛,可采用刮痞疗法;或用鲜霍香、鲜佩兰、薄荷洗净泡水代茶。
5、体虚感冒可艾灸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或耳穴埋籽,取肾上腺、内分泌、肾、肺等穴增强免疫功能。
七、解表药宜轻煎,风寒感冒汤药宜热服,服后盖被取暖,或饮热稀粥,以助汗出;风热感冒药宜温服.八、饮食宜清淡,多饮开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品。
风寒感冒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多食水果;气虚感冒宜选温补、易消化的食品,如山药粥、黄茂大枣粥、牛奶等,以健脾补气。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3、加强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
咳嗽咳嗽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临床分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
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三、咳嗽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痰多者侧卧位以利排痰.经常变换体位,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兼喘者取半卧位。
四、痰色黄绿时,及时送检。
五、肺结核咳嗽,及时执行呼吸道隔离,并尽快联系专科医院。
六、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痰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1、消瘦、胸痛气促、午后发热、面潮红、久咳、痰中带血.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的厥脱证。
七、临证(症)施护:1、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穴拔火罐.2、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给雾化吸入。
3、痰热壅肺咳嗽,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用白茅根、藕节水煎汤送服.八、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应热服。
九、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风寒咳嗽可服姜糖水,忌生冷饮食及瓜果,宜热饮食;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肺肾阴虚咳嗽可给麦冬煎水代茶。
十、保持精神愉快,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冷暖,预防感冒3、鼓励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操以增强体质及肺功能.胸痹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多由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所致。
病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病、心肌病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重症患者应入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轻者可适当活动。
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三、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及缓解方法,并详细记录。
如发现下列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心痛剧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或谵语、昏迷.2、咳嗽、气喘、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3、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四、临证(症)施护:1、心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舌下含服;或针灸心俞、内关、足三里等穴。
2、心痛剧烈并喘促不得卧时应立即吸氧,半卧位。
3、心脏骤停,应协助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宜清淡、细软,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烟酒之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六、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情绪与本病的关系,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七、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3、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4、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急救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简单的应急措施.心悸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的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疾病。
多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情志所伤而致。
常遇情志不遂、劳倦或饮酒过多而诱发。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光线宜偏暗.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宜温暖干燥。
三、病重者需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
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予以氧气吸入.四、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等,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必要时可给缓泻剂。
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五、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发作时间,做好记录。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心前区剧烈疼痛等。
2、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脉微欲绝,心脏骤停等。
六、临证(症)施护: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脉搏低于60次/分者,应卧床休息。
3、心虚胆怯、心脾气虚,阵发性心悸而无脉结代者,可采用憋气法、引吐法、压迫眼球法、压迫一侧颈动脉窦法等,缓解心悸.4、心悸发作时遵医嘱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也可耳穴埋籽。
5、心跳骤停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6、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及体重.七、中药汤剂宜温服并观察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八、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要限制水及钠盐的摄入。
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辛辣、醇酒、咖啡等.宜进食莲子、桂圆、大枣、山药等.九、重视心理护理: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要有人在旁陪伴,予以心理安慰。
平时多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排解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等。
十、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控制食盐入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活动量以无不适为宜。
6、遵医嘱坚持服药,感觉不适时及时就诊。
中风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证。
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
病位在心、脑、肝、肾。
现代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
三、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减少搬动。
半身不遂者,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给予功能锻炼.四、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体温、脉搏、舌苔、二便、四肢活动等情况,详细记录。
对烦躁不安者应加用床栏.五、加强口腔护理,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