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883404e7375a417876f8f1c.png)
《核舟记》知识要点归纳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器皿(mǐn)罔(wǎng)贻(y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诎(qū)箬(ruò)篷高可二黍(shǔ)许石青糁(sǎn)之髯(rǎn)执(zhí)不属(shǔ)舟尾横卧一楫(jí)椎(chuí) 髻(jì)葵(kuí) 扇天启壬(rén) 戌(xū)二.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甫: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
三.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四.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c3b0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 八、I~f一、文学常识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i)(约1596 —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原文:⑴明有奇(q 1)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m)、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c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 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丫*)奇(j i),高可二黍(sh U)许。
中轩(xu 6)敞者为舱,箬(ru b)篷(pe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e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岔)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 i)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 0)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 c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 口)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62407850e2524de4187e1b.png)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核舟记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器皿(mǐn)罔(wǎng)贻(y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诎(qū)箬(ruò)篷高可二黍(shǔ)许石青糁(sǎn)之髯(rǎn)执(zhí) 不属(shǔ)舟尾横卧一楫(jí)椎(chuí) 髻(jì)葵(kuí) 扇天启壬(rén) 戌(xū)二.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三.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23今义:简单,容易。
五.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形容词作名词,手艺奇妙精巧)(6)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六.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核舟记 注释
![核舟记 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16379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e.png)
核舟记注释一、重点字词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奇,奇特。
- 曰:叫。
2. 能以径寸之木- 以:用。
- 径寸:直径一寸。
3.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
这里指雕刻。
4. 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 因:顺着、就着。
-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5. 尝贻余核舟一- 尝:曾经。
6. 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云:句末语气词。
7.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奇(jī):多一点。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余数。
8.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 黍:一种谷物,去皮后叫黄米。
- 许:上下,表示约数。
9. 中轩敞者为舱- 轩敞:高起而宽敞。
10. 箬篷覆之- 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1.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 开:开设,凿出。
12. 启窗而观- 启:打开。
13. 雕栏相望焉- 相望:相对。
14. 闭之,则右刻- 之:代词,指窗户。
15.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6.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17. 石青糁之- 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 糁(sǎn):涂。
18.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高高的帽子。
峨,高。
- 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9.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位于。
20. 苏、黄共阅一手卷- 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21. 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拿着。
-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2. 左手抚鲁直背- 抚:轻按。
23. 鲁直左手执卷末-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4.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25. 东坡现右足26. 鲁直现左足- 同“现右足”的“现”,露出。
27. 各微侧-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8.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29. 各隐卷底衣褶中- 隐:隐藏。
- 衣褶(zhě):衣服的褶皱。
30. 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极像。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2143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4.png)
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 (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 (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e3ee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7.png)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核舟记》是古代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年在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
在学习这部小说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故事。
以下是八年级核舟记的知识点。
1. 原著作者简介《核舟记》是唐代著名作家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是一位文学家、评论家、书法家和散文家。
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和杂文等不同类型,是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陆游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风貌,是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要来源。
2. 小说概述《核舟记》讲述了一个少年沉迷于玩乐、荒淫无度,后来受到启示,放下了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的故事。
小说以沉醉于声色犬马的主人公为开端,通过一系列的遭遇和考验,让他逐渐认识到生命的真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最终明白“心灵是最美的花朵”。
3. 文学特点《核舟记》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行为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力。
(2)情节的曲折离奇。
故事情节波澜壮阔,故弄玄虚,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现实。
(3)意义深远,内核丰富。
故事不仅仅是反映现实社会矛盾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
4. 人物分析小说《核舟记》涉及到的人物比较多,主要分为主人公安生和其他配角。
其中安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青年,沉迷于玩乐和享乐,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成长。
其他配角则是帮助安生成长和进步的引导者。
5. 主题分析《核舟记》的主题主要包括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挣脱低俗的物质文化和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方面。
小说通过安生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种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升华的生活态度,是读者学习、领悟和借鉴的好故事。
6. 语言风格《核舟记》的语言风格清丽脱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思辨和人文关怀,每个词语都有深刻的内涵。
作者以古文的方式优美地阐释了自己的理念和人生观,表现出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核舟记的课文笔记整理
![核舟记的课文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7046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2.png)
核舟记的课文笔记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文体。
- 这是一篇说明文。
它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等内容。
二、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一词多义。
- 为。
- 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 中轩敞者为舱(是)。
- 奇。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 可。
- 高可二黍许(大约)。
-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3. 古今异义。
- 曾。
- 古义:竟然。
例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今义:曾经。
- 左右。
- 古义:左右两边。
例句: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 盖。
- 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
例句:盖大苏泛赤壁云。
- 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向下覆。
4. 重点实词。
- 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 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 清风徐来:徐,慢慢地。
- 石青糁之:糁,涂。
- 其船背稍夷:夷,平。
三、句子翻译。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4.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6.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总结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20ef4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4.png)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总结说起《核舟记》,那可是一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咱们一起来瞧瞧这里面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作者魏学洢,他这文笔,那叫一个绝!把小小的核舟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咱们眼前。
核舟的大小您知道吗?“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就这么点儿大的地方,却能雕刻出那么多精细的玩意儿,这手艺难道不值得惊叹吗?再看核舟上的人物,船头三人,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各有各的姿态和神情。
苏东坡那可是一脸的闲适,黄庭坚呢,似乎在认真倾听,佛印就更有趣了,那袒胸露乳的样子,多自在啊!这三人的神态动作,不就跟咱们身边的好友相聚时一个样嘛!船尾的两个船夫也刻画得极为生动。
一个船夫神情专注,两只手好像在忙着什么;另一个悠闲地靠着,脚还在那里摆来摆去。
这场景,像不像咱们平日里看到的那些辛勤工作和偶尔偷闲的人?还有核舟上的物品,那可是样样精致。
炉子、茶壶、手卷,甚至连船篷上的竹叶都雕刻得清清楚楚。
这得需要多高的技艺和多大的耐心啊!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很有讲究。
从整体到局部,先介绍核舟的大小,再依次描述船头、船尾、船背的情形,条理清晰得就像咱们整理书架,一层一层,有条不紊。
对于核舟的描写,作者的语言那叫一个精准。
形容人物的动作、神态,用的词简直恰到好处,让咱们读着就仿佛能看到那些人活灵活现地站在面前。
咱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欣赏核舟的精美,更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想想看,如果让咱们来写一个小物件,能写得这么精彩吗?所以啊,多琢磨琢磨这《核舟记》,对咱们的写作水平那肯定有大大的帮助!总之,《核舟记》这篇文章,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宝库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们可得把其中的知识点好好掌握,让自己也能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得更加自如!。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ce8ed458fafab068dc028f.png)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核舟记》知识点整理初二(2)班薛唱整理一、背诵并默写课文第2—4段。
二、文学常识。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
三、重点字词1、奇巧:奇妙精巧2、径:直径3、径寸之木:的4、为:雕刻5、罔不:无不,全都6、因:顺着、就着7、象:雕刻8、尝:曾经9、贻:赠送10、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11、泛:泛舟12、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
13、奇:零数14、可:大约15、许:上下16、启:打开,推开17、糁:涂18、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19、现:露出20、其:他们21、比:靠近22、绝类:极像23、矫:举24、属:相类似25、诎:同“屈”,弯曲26、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27、楫:船桨28、椎髻:梳着椎形发髻29、衡:通“横”,横着30、夷:平31、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32、了了:清楚明白33、为:雕刻34、盈:满。
35、简:通“拣”,挑选36、修狭:长而窄四、重点语句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确: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确:(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明确:推开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明确: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明确: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五、重点语句停顿1、罔不/ 因势象形2、尝贻余/ 核舟一3、虞山/ 王毅叔远甫刻六、内容理解1、本文中心句:嘻,技亦灵怪矣哉!文眼:奇巧2、课文结构:“总—分—总”,文体:说明文3、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3)刻物情态毕备4、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王叔远技艺高超明确:“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核舟记.doc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核舟记.doc](https://img.taocdn.com/s3/m/9fa8db2ee45c3b3566ec8b2e.png)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23课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罔wǎng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解释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课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9b1e9584868762caaed5f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文知识点整理【第23核舟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ǐn罔ǎng贻í八分有奇ī箬ruò篷糁sǎn峨冠guān髯rán楫í篆zhuàn壬戌rénxū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其船背稍夷。
夷:平。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解释为: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解释为:横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解释为:挑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窃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点拨:注意“罔”“箬”“篷”等字的字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形状刻成形象。
点拨:重点理解“罔不”“因”“象”等词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重点理解”峨”“冠”“髯”“为”等词语。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庭坚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卷子。
点拨:古代汉语数词后往往省略量词,翻译时要补上。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点拨:重点理解“比””卷底”等词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点拨:重点理解“视端容寂”“若……然”等词语。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
![《核舟记》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f1ab14b73f242326c5f1e.png)
11《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散文家。
他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志的《虞初新志》收录。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的短篇文言小说集。
二、主旨理解:《核舟记》是说明文,通过对核舟的描述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三、重点词义积累:(一)通假字:1、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二)古今异义:1、往不因.势象形古:顺着、就着。
今:原因。
2、鲁直居.左古:在。
今:居住。
3、其两膝相比.者古:靠近。
今:比较,对比。
4、曾.不盈寸古:竟然。
今:曾经。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挑选。
今:简单。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长。
今:修理,修建,修饰。
(三)活用:1、明有奇巧人明,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明朝。
2、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译为:用箬叶做得船篷。
3、右刻右,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右边。
(四)一词多义:1、奇○1明有奇巧人(奇妙)○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2、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2文曰初平山人(写道,写着)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是)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能够)5、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料)○2以至木石(树木)6、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2其人视端容寂(端正)7、有○1炉上有壶(与“无”相对)○2为字共三十有四(连接整数和零数)四、课内理解性默写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4.王叔远在雕刻窗户上的字时,巧妙运用苏轼《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句子分别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核舟记》重点知识
![《核舟记》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514f0b069dc5022aaea00eb.png)
《核舟记》重点、难点:1.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
3.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新课讲解]1. 作家作品简介: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2. 重点字注音:yīmǐn wǎng yíyòu jīxuān ruòsǎn rán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zhětǎn jiǎo zhǔqūjìrén xūyúfǔ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3. 解释重点文言词语:(1)实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ǔ):不相关连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2)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4. 重点句子翻译:(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5)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41ee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c.png)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核舟记》通过对小镇上庸俗的生活、腐败的政府和人性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
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对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深
刻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
在小说中,作者以主人公叶浪的视角,揭露了小镇上的无知愚昧、腐败庸俗、假善假派的
现象。
作者通过讽刺、批判的笔触,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虚伪。
另外,作者还利用
对话、描写等手法,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叶浪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
的知识分子,但他却因为社会的险恶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此外,小说中还有
一些典型的社会角色,如官员、商人、乡绅等,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展现了
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核舟记》对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
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领悟到人性的
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文学史上,鲁迅的《核舟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分析,成为了中国现代
文学的经典之一。
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从
而更好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社会批判的方法和文学创作的
技巧,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7e53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0.png)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核舟记》知识点《核舟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的一个分册,以岳飞抗金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情侣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语文学习中,与《核舟记》相关的知识点。
一、岳飞抗金背景作为《核舟记》背景的岳飞抗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军事将领。
凭借强大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领导力,岳飞一手领导了中国南宋对抗入侵中国的金国。
在《核舟记》中,岳飞抗金的情节则成为了主角阿珂探寻自己内心的闪光点。
二、文学特色《核舟记》的文学特色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情节设计情节设计细腻且趣味横生,在借鉴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热烈的爱情元素,同时又包含着人性的深刻洞察。
2. 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渲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场景细腻,文字瑰丽。
在配合情节进展的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耐人寻味、难以忘怀的气氛。
3.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含蓄典雅而不失力度,既传递了时代风貌,又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小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三、主要人物1. 阿珂小说主人公,青年学子。
在抗金的代表人物岳飞的背景下,阿珂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英雄主义精神。
2. 西门彦阿珂的表兄。
小说中,西门彦虽然并非主要人物,但其在故事中的角色却至关重要。
他是阿珂的重要情敌,也是阿珂树立对比的重要人物。
3. 梅庄故事发生地点,也是一座美丽、古朴、富有文化底蕴的园林。
在《核舟记》中,梅庄不仅是情节的发生地,也是爱情的诠释之所。
四、善人善事《核舟记》是一部可以引导少年儿童认识善恶、重视团结、有爱心的青春读物。
小说中的善人善事反映出了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价值观。
总之,《核舟记》是一部融合了文学、历史、人文等多重元素的小说,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学习《核舟记》加深了解、增加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实现自我。
人教版语文八上《核舟记》word学习要点
![人教版语文八上《核舟记》word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c9fb2c0b4e767f5acfceba.png)
一、字句详解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关键字: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都。
因:根据,依据。
势:这里指木头原来的样子。
象:模拟。
形:形状,指所雕刻东西的形状。
各:各自。
具:具有。
情态:神情姿态。
句意:(他)能够用长1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直到飞禽走兽、名木怪石,无不能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关键字:尝:曾经。
贻:赠送。
余:我。
核舟: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
盖:连词。
大苏:指苏轼。
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句意: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枚用果核(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故事(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关键字:分: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奇:零头、余数。
可:大约。
黍:黄米。
许:上下、光景。
句意:这艘船从头至尾长大约八分有余,高大约有两粒黄米左右。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关键字:轩:高。
敞:开敞。
为:是。
箬篷:箬竹叶做的船篷。
覆:覆盖。
句意:船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雕刻的)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在上面。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关键字:启:打开,开启。
观:看。
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望:对着。
句意:打开窗子来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键字:徐:缓缓地。
兴:起。
前句出自《后赤壁赋》,后句出自《前赤壁赋》。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关键字:峨:高。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髯:胡须。
为:是。
居:坐。
句意:中间戴着高帽子,胡须很多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坐在他的左边。
8.苏黄共阅一手卷。
关键字:阅:观看,观赏。
手卷:指横幅的书画卷子。
句意:苏东坡和黄庭坚共同观赏着一幅书画手卷。
9.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
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概括课文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3、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人物等的细致描绘,说明了“核舟”构思巧妙、雕刻精细的特点,赞美了微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六单元)
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整理:满井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