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语法结构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结构图

古诗鉴赏结构图

古诗鉴赏一、体裁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隋唐时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词(亦称“乐府诗”)诗绝句:四句,首联颔联律诗:四联八句必须对仗(格律诗) 颈联尾联排律:多于八句小令:58字以内从篇幅上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可配乐歌唱句式参差不齐,可长可短从形式上看:有词牌、题目词分上下阕,或称上下片又称“诗余”古典诗歌“长短句" 调有定格“曲子词”从格律上看:句有定数“填词”字有定声“倚声”内容: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婉约派: 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柳永、李清照等风格:明快、妍丽、清新.从风格上看内容: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抒发爱国情怀,描写农村生活。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风格:写景状物,谈禅说理小令:一支曲牌构成的散曲。

最短的有16字,称“十六字令”。

从篇幅上看:套数: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组成的曲子。

散曲配乐曲演唱的唱词从形式上看:有宫调、曲牌、题目曲句式更加灵活多样,语言更趋通俗化又称“词余"关汉卿杂剧:元曲四大家白朴(供演出的剧本) 马致远郑光祖二、类别写景抒情诗从艺术手法上分即使感怀诗咏物言志诗写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游赏送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耳闻眼见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怀念;山水田园诗: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从表现内容上分的生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有声有色的画卷;(题材)咏物言志诗:一般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边塞羁旅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劝勉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蝉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对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辄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士/不可以不弘毅(5)臣/不胜受恩感激(6)环滁/皆山也(7)门人弟子/填其室(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11)吾/谁与归(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绝巘/多生怪柏。

(16)将军/百战死(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王之弊/甚矣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1)恐/托付不效(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

(4)问/今是何世(5)腰/白玉之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宾短语前应有停顿:(1)受任/于败军之际(2)奉命/于危难之间(3)生/于忧患(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苟全性命/于乱世(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欲报之/于陛下也(9)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提前的状语,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间划停顿:(1)今/天下三分(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后置的状语,应在状语前有停顿:天下苦秦/久矣。

7、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分开:(1)其岸势/犬牙差互(2)邹忌修/八尺有余(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4)醉翁之意/不在酒(5)晋陶渊明/独爱菊(6)巴东三峡/巫峡长(7)潭中鱼/可百许头(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9、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人不知/而不愠(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古诗词赏析技巧归纳(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古诗词赏析技巧归纳(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中国书法家协会罗曼老师题名古诗鉴赏十大规律(二)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一)、古诗词语言风格( 1 )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王维、孟浩然)( 2 )平淡。

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陶渊明)( 3 )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李商隐、李贺)( 4 )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白居易)( 5 )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唐人七绝)注意:其实一种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

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例如:1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2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3 、质朴清新、淡雅、自然,4 、词藻华丽5 、明快:明白通畅。

6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二)、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 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三)、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等等。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辛弃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句式结构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句式结构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句式结构路来森(山东省、昌乐县第三中学、路来森、邮编:262409)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下面就几种情况举例分析如下。

“意象组合式”。

所谓“意象组合”,是指将几个表示事物、景象的名词并列在一起,构成诗句。

对这些诗句的理解,无法通过语法分析实现,只能借助想象和联想,将名词所代表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面,从而创造一种意境,借助意境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运用这种句式,最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完全是用九种意象并列构成的。

这九个体现意象的名词,本没有动词将它们连在一起,但借助于我们的想象和联想,就可以将九种不同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进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愁思。

“互文见义式”。

即在诗句的构成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句子的含义。

“文”是修饰的意思,所谓“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如果理解成“主人下了马,客人留在了船上”就错了,应当把“主人”和“马”结合起来理解,“下马”“在船”是其共同行为,即:主人和客人下了马,又上了船。

类似的例子,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很多,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

“互文见义式”的诗句,在理解上要讲究完整性,不能将互文的两个词语拆开理解。

在表达效果上,“互文见义”的结构句式,可以便于句子的整齐、押韵,可以使语句简约,避免重复叙述,可以使表达的内容圆满而富有亲和力。

“语序倒置式”。

即在诗句中,出现了各种成分前置、后置现象。

读诗时,必须将这样的句式分辨出来,否则就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与易错点。

一、字词理解的困难古诗词往往运用古老而独特的词汇,这些字词的含义与现代常用义有所不同。

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并非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值得怜悯”,而是“可爱”的意思。

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对于这些古今异义词,如果不加以准确把握,就很容易误解诗句的原意。

另外,古诗词中还常常出现生僻字。

如李白《蜀道难》中的“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砯”字,读音和意思都较为陌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重积累常见的古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准确理解其含义。

二、语法结构的特殊性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比如语序倒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这种倒装是为了满足韵律和意境的需要,但却给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还有省略现象,“愿君多采撷”,省略了主语“我”,完整的意思应是“(我)愿君多采撷”。

在理解诗句时,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和诗词的语境,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三、意象与典故的隐晦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如“明月”常寄托思乡之情,“杨柳”多表示离别之意。

但对于不熟悉这些意象内涵的人来说,可能无法领会诗人的真正意图。

典故的运用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例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中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如果不知道这两个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四、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一首古诗词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环境、哲学思潮等,就很难真正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读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不了解唐代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矛盾,就难以深刻体会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批判。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易错点。

一、语言理解的困难古诗词往往使用古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白话文存在较大差异。

1、词汇含义的变化许多古代词汇的含义在现代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变得不常用。

例如,“可怜”在古代有“可爱”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

如果按照现代的理解去解读,就会产生误解。

2、语法结构的不同古诗词中的语法结构常常与现代语法不同。

比如倒装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欲穷千里目”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欲目穷千里”。

还有省略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省略了介词“于”,完整应为“两个黄鹂于翠柳鸣”。

3、典故的运用诗人为了表达丰富的内涵,常常引用典故。

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词的真正意思。

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中就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二、意境把握的挑战古诗词讲究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1、时代背景的差异每首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时代背景,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古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等了解有限,这就增加了理解诗词意境的难度。

2、诗人个人经历和情感诗人的经历和情感对诗词的意境有着重要影响。

不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就可能无法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3、象征和隐喻的运用古诗词中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明月”常象征团圆或思乡,“梅花”常隐喻高洁的品质。

如果不能准确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就难以把握诗词的深层意境。

三、韵律和格律的复杂性古诗词在韵律和格律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1、平仄的规则平仄是古诗词音律美的重要体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平仄以及按照平仄规则创作或欣赏诗词是有难度的。

2、押韵的技巧押韵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不同的诗词体裁有不同的押韵规则,如律诗要求偶数句押韵,且押平声韵,而词的押韵规则则更加多样化。

古诗词语法特征——“不完全句”

古诗词语法特征——“不完全句”

三、如何理解“不完全句”?
理解古诗词必备“防骗”技能: 1. ★★不要把古诗的句子当成正常句子,而应以词 (或词组)为单位,思考词之间关系和每个词的语法 角色。
2.格律诗颔联和颈联出句和对句常是同一句型。
3.主语被省略,实在想不到,试试代入诗人或他想念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试着翻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tips:当时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
【参考】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 望那日暮薄云。
了结一下
1.古诗词字数有严格规定,所以会出现“不完全句”; 2.一般把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称为“不完全 句”; 3. ★★不要把古诗的句子当成正常句子,而应以词 (或词组)为单位,思考词之间关系和每个词的语 法角色。
二、“不完全句”是什么?
不完全句:古诗词一般特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 句子。
【默认】古诗词同样会有古汉语常见的省略主语、宾 语和介词现象。 【特别注意】古诗还有名词性词组就是一句话的句子。
二、“不完全句”是什么?
不完全句:古诗词一般特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 句子。
【默认】古诗词同样会有古汉语常见的省略主语、宾 语和介词现象。 【特别注意】古诗还有名词性词组就是一句话的句子。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的“渭北”和“江 东”在句子中都充当什么语法角色? A.主语 B.谓语 C.状语 D.宾语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无数人。

然而,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古诗词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与易错点。

一、字词理解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特定的用法,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一)古今异义许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如果按照现代的意思去理解,就会导致对诗句的误解。

(二)一词多义不少字词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

以“属”为例,在“属引凄异”中是“连接”的意思,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则是“类”的意思。

(三)通假字通假字的存在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二、语法结构古诗词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一)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二)省略句诗句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际上是“将军百战死(于沙场),壮士十年归(故乡)”。

(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现象较为常见。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变绿”。

三、意象与典故(一)意象的多义性古诗词中常用各种意象来表达情感,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月”,有时象征团圆,有时则表达思乡之情。

(二)典故的运用诗人常借用典故来含蓄地表达思想。

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词的深层内涵。

例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观棋的典故。

四、韵律与格律(一)押韵规则古诗词的押韵有严格的要求,但不同的诗体押韵方式不同。

如律诗要求偶数句押韵,而古体诗押韵则相对灵活。

(二)平仄格律平仄的协调对于诗词的音韵美至关重要。

但平仄规则较为复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

五、情感把握(一)含蓄表达诗人往往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写景、叙事等方式委婉地表达。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精排版)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精排版)

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诗是最佳词语的最佳排列。

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一、省略现象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于是介词、代词、连词以及各种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成了省略的对象。

省略最多的是介词,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

还有表比喻的关联词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浮云一别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别后如浮云”。

动词也会省略,如在静态物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就往往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

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人的行为“足迹”与物体“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

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

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

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二、“倒装”现象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

倒装的形式有:主谓倒装:如“城阙辅三秦”,正常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因果倒装: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

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

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

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通过改变正常的语序,以达到强调句子结构、加强语气、引起阅读者的共鸣等效果。

在古诗词中,语序倒装句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语序倒装句的基本特点就是改变了句子的正常语序,将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等变成正常的陈述句。

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古代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通过语序倒装句,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意思。

在古诗词中,语序倒装句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吟诵《西厢记》中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正常语序应该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但是贾宝玉故意将语序倒装,以表现出他对林黛玉深沉的感情。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语序倒装句,强调了黄河入海的气势和雄浑。

语序倒装句不仅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还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

通过语序倒装句的运用,诗人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

例如,《将进酒》中李白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强调了黄河奔流入海的气势和永恒,让人感受到李白豪迈的性格和深厚的诗意。

除了表达情感和思想外,语序倒装句还可以增强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感,让文章更加优美动听。

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非常重要,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水调歌头》中苏轼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将语序倒装句运用到了极至,既强调了句子的节奏感,又通过“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加优美。

总之,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加强语气、突出主旨、增强韵律和节奏感。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古诗词中的语序倒装句,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七年级语法必背古诗词句

七年级语法必背古诗词句

七年级语法必背古诗词句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理解其内容和意境,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以下是一些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句,这些句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加深对古汉语语法的理解。

1.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明亮。

2.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3.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的修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描绘。

4. 孟浩然《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这句话通过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声音的敏感。

5.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这句话通过倒装的语法结构,突出了诗人醉酒后的朦胧状态。

6.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这句话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7.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节日夜晚的热闹景象。

8. 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这句话通过对比和对仗,表达了新年伊始的喜悦和对春天的期待。

9. 杨万里《小池》中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10. 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这句话通过反复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感慨。

这些古诗词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上也具有代表性,非常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和背诵。

通过背诵这些诗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倒装句式

古诗倒装句式

古诗倒装句式顿新波在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诗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诗词要在极为有限的词句里,借助客观景物和主观意象的描写,曲折含蓄地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酣畅淋漓地抒发真挚的情怀。

因此,常突破常规,或改变句子成分的位置,或改变词语的搭配习惯,从而形成有别于散文的特有的语法体系。

学习和研究诗词的语法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此,笔者仅就诗词的倒装现象及其作用略作阐述。

一、谓语的倒装“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急夜流”为“夜急流”的倒装。

“夜急流”仅能陈述水流的状态而已,而“急夜流”将视觉(“夜流”)与听觉(“急”)结合起来了,增加了诗句的容量,此外还与“听猿愁”和谐一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由于韵律的限制,诗人将作谓语的“归”和“下”分别提到了各自的主语之前。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和“自在娇莺”分别为“戏蝶留连”、“娇莺自在”的倒装。

“留连”由“时时舞”为所感,“自在”由“恰恰啼”所闻感。

“时时舞”为所见,“恰恰啼”为所以闻。

所感、所见、所闻交织于一联。

诗人将“留连”、“自在”用于句首,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气氛。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杜甫《晴》)意为“湖外草碧,海东云红”。

而诗人将“碧”与“红”用于句首,并由此引出地点和事物,给人以色彩明丽的美感。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元稹《行宫》)首句为“古行宫寥落”的倒装。

诗人将“寥落”提于句首,不仅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而且使“古行宫”与“宫花”构成顶针关系。

二、宾语的倒装“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五津”均为“望”的宾语。

就地点而言,“风烟”为虚写,“五津”为实写;就景与情而言,“风烟”为实写,“五津”为虚写。

诗人想“望”的是友人所去之处“五津”,但由于相距之远,只能望到茫茫“风烟”。

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漫长时期使用的语言,其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谓宾结构
在现代汉语中,主语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紧随其后的是谓语和宾语。

这是因为现代汉语主张“以谓为重”,即将动作或状态放在句子的重要位置上。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并不是强制要求的,出现的频率也很低。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比较注重修饰成分的位置,常把修饰语放在句首。

并列结构
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并列的结构比较灵活多样。

例如,“不但……而且……”、“与……不同的是……”、“虽然……但是……”等等。

这些结构通常出现在句首,起到强调的作用。

另外,古代汉语中还常出现两个动词并列的情况,这在现代汉语中则比较少见。

独立主格结构
在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一种特殊的结构,即独立主格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两个名词成分,其中一个是动作的行为者,另一个则是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例如,“夫子游于齐、梁之间,求学而已矣”。

总而言之,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特别知识清单 (三) 读懂古诗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特别知识清单 (三)  读懂古诗

特别知识清单(三)读懂古诗一、知识必备(一)古诗题材、体裁(二)古诗结构1.古诗的一般结构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三)古诗语言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

古诗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古诗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二、方法路径(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1.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其蕴含的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阕。

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3.读注释,明暗示诗后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二)找准最稳妥的路径——关键字词、景事情和尾句1.抓关键字词,突破理解障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例谈古诗词的特殊句法

例谈古诗词的特殊句法

例谈古诗词的特殊句法一、语言结构1.对仗句古诗词常用对仗句表达意境,这种句式通常由二句组成,前后句相对称,呼应和对比彰显出词人的运用的语言美学。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高》杜甫2.并列句多个句子并列使用可以表现复杂的情感,加强语言表达的力量。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3.排比句排比句通常用于修辞手法,利用相同的语法结构进行顺序排比,句与句之间具有等价关系。

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二、修辞手法1.比喻古诗词常常使用比喻来表达感情和意境,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思想和情感。

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夸张夸张手法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写作的用意。

比如:楼船夜渡烽火远,江村月近海莲低。

——《赤壁怀古》苏轼3.借代借代是古诗词修辞手法之一,将一个词汇引申代替另一个意思,表达的意义常常比本意更为丰富和深邃。

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滕王阁序》王勃三、表达技巧1.倒叙手法倒叙手法是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一种,通过将本来的先后顺序颠倒过来,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比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长恨歌》白居易2.问答法问答法是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出答案,加深作品的思想表达。

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千里江山寸土雕。

——《凉州词》王之涣3.断句法断句法是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一种,通过断句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理解作者的意思。

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总之,古诗词的语言美学的独特性质在其特殊的句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中得到体现。

通过深入研究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

古诗中字词的语法

古诗中字词的语法

古诗中字词的语法
古诗中字词的语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词类活用:在古诗中,有时为了押韵或者表达特定情感,诗人会故意改变某个词的词性或使用方式。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被用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春意盎然的场景。

2. 语意双工:诗的语言要“意新语工”,要“语意两工”。

就是说写诗“意”要好,“语”也要好。

二者必须统一起来,王安石提出要用“诗家语”,就是这个意思。

3. 含蓄和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诗的语言也不例外。

诗人常常使用象征和暗示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诗意更加丰富和难以确指,即所谓“诗无达诂”。

4. 音韵和谐:古诗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和节奏感来增强语言的音乐性。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哀”和“回”形成了押韵。

5. 语言精炼: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往往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仅用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个寂静、清冷的夜晚。

以上是古诗中字词语法的一些主要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由于近体诗受到的种种限制,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而且要求语言精炼,信息含量要大,这就使得在句法上显现出一些特点,以适应格律要求,加强艺术感染力。

近体诗的诗句,不同于其它文章或我们口语中的意义句,它是以基本句式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诗句不一定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因为近体诗这种文学样式毕竟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它的语言方式不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相吻合,其语法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一些特征,所以词语活用、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文言语法的规则仍占主导地位。

张相的《诗词典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王鍈的《诗词典语辞例释》,中华书局。

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

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

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

斫(zhuó)畲(yú)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渠:开渠。

沼:蓄为池沼。

——你在细石间开渠引水,我也使清泉流蓄为池沼。

“渠”本是个名词,水渠,这里用作动词,“开掘水渠”的意思,我们姑且把“子能渠细石”当作一个省略句来理解;“沼”也是个名词,池沼,这里用作动词,“拦成池沼”的意思,全句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省略句。

曲江二首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的语法结构
古诗词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句法结构:古诗词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方式,句法结构比较规整。

一般来说,句子短小简洁,常以四个字或者八个字为一句。

整体句法结构呈现对仗的韵律美。

2. 词序:古诗词在词序方面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状语、宾语或谓语提前的情况。

3. 典故和修辞: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这些手法可以提升古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词性和词义:古诗词中的词性和词义与现代汉语有时会有所区别。

例如,古代诗词中的名词和动词常常可以互换使用,名词可以作动词使用,动词也可以作名词使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总的来说,古诗词的语法结构相对简洁而规整,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典故,使得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对于读者来
说,了解古诗词的语法结构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诠释古代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